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摘要:建筑教育发展史是我国近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的近代化历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加以研究,提高我国建筑教育水平,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人才,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建筑,

关键词:近代建筑发展形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纵观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建筑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对近代建筑文化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产生兴趣,促进我国建筑教育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和建筑教育概述

1、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始于19世纪中期,比世界发达国家整整晚了近200年的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和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近代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成为西式建筑的传播者,他们设计的一系列建筑大都是西洋风格,西式建筑即是他们心中的“现代”建筑。其中大批受过西学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也不甘模仿外国建筑师的表演,试图表现出文明古国的文化原创性。1925年,吕延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得大奖,南京

2020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2020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 建筑学专业简介 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建筑学的毕业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基础课:建筑概论、建筑美术(一.素描)、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二.水彩/水粉)、建筑设计基础(二)、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一)、建筑美术(三.素描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一)、建筑美术(四.马克笔)、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二)、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一)、室内设计、建筑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培养要求 1.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方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强调"进校不离岗"。 核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建筑学教育

1前言 1.1选题背景 1.2论题地引出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1.3本文研究意义及影响因素 2理论探讨 2.1创新理论 2.2教育学理论 2.3协同理论 2.4建筑学教育协同创新理论 3中国建筑学教育现状 3.1中国建筑教育的演化及发展 3.1.1建筑溯源 3.1.2发展历程与现状 3.2中国建筑教育的困境 3.2.1建筑学院的繁荣与建筑人才的稀缺 3.2.2毕业生择业取向与建筑教学体系之间地差异 3.3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引出 4国外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反思 4.1国外建筑学教育体系 4.2国外建筑学科地发展趋势(广义建筑学) 4.3国外建筑学教育模式对课题的启示 5个案分析 5.1中国国家大剧院(哲学,景观学) 5.2周庄(生态学,心理学) 6总结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自然、社会、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是“广义建筑学”。中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20 世纪初,一批海外学成的学子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建筑教育制度并在中国大学中创办了建筑教育,形成了目前的建筑学专业主流教育模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跨越,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与要求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建筑观念已经在中国悄然兴起。这种新形势、新要求,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建筑教育观念与模式,建筑教育滞后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建筑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如何走出困境,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建筑教育改革方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每个建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1世纪,建筑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教育与学生素质,特别是建筑学和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世纪,认真探讨建筑教育的改革,为发展我国的建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谈起建筑教育的目的,大家各持己见。但在很多情况下说来说去,分歧仅仅是培养什么样的建筑师。所以,这里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建筑教育的目的仅仅是培养建筑师吗?且不说同样属于建筑圈内的建筑理论及建筑评论工作者、建筑史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0引言 建筑学专业教育作为实践性的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目标,完善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培养手段;同时,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其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和注册建筑师考核制度,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上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特色与优势。 1机遇与挑战 始于1992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及其评估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专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与评估机制广泛借鉴了欧美高校的先进经验,与我国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内涵高度契合;而基于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非常成熟、高度市场化、极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层面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教育平台之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竞争压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应通过体系化的改革进程,将我国

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实践机会,转化为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潜力,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1国际化进程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再思考 建筑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国内于1992年开始专业教育评估,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制度。2006年开始,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建筑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发起,正式开始讨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国际互认,经过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开的两次认证圆桌会议,2008年4月,上述机构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实质性对等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1]。该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的多边互认协议。加入《堪培拉协议》,标志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以此为契机,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学制过长、专业学位重复[2]等不合理现象,将使我国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建构多出口的学制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是提升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建筑设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在国外,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国外基本上把建筑学视为文科,至少为一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的来源也形形色色,不象国内,我们都是绝对的理科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它确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介于文理之中。但国外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有这门学科,而中国建筑专业的分布就很怪。著名的北京大学现在有张永和先生主持的建筑研究室,但却没有建筑学的学生。因此从基本出发点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存在极大的误区。 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能知道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的区别?恐怕少的可怜。我有时会费很大的劲去解释,这么多年来,至少解释了几十次了。对于建筑和土木的区别,以及怎样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的含义,那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也不是我现在力所能及的。 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说,一幢建筑上集中了很多的技术要求,也凝聚着审美心理。譬如,结构——怎样保证房屋的牢固,设备——供排水,通风及空调,电器设备,物理环境——隔热保温,光学照明,声响,建筑同城市的关系——交通,绿化等等。因此建筑师的工作是给建筑一个大的框架,他要协调这方方面面,试图最好的满足要求。而土木结构师负责的只是建筑结构这一个方面。建筑师是整个工程的LEADER.建筑从无到有,这一步至为关键,也确实最难,最有挑战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建筑系的学生都会明白。而国内的建筑教育也主要集中

在这一层次。所以中国的建筑教育也常培养出画图匠,而出不了建筑大师。 更进一个层次,建筑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建筑应该反映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建筑的主体也是人。可是人的意识非常的复杂,而且深深的烙上时代的印迹。因此建筑,也应该关注社会。故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建筑是一定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方式(LIVING STYLE)。环顾中国的建筑师,能关注到这一层次的非常少,中国的建筑师的作品经不起推敲,没有深度,也与他们缺乏对人生活方式的思考有关。我们听国外的建筑大师的报告,他们会很注重于对时代特征的分析,如日本的黑川纪章,他的共生理论,以及较早时期的新陈代谢理论,都是基于对时代的思考而贯穿于建筑思想。中国的建筑师,缺乏这种思考,他们擅长的是对建筑大师作品具体形式的分析,然后去模仿。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对某些片段的肢解,便形成国内这么多“庸俗”的水平不一的建筑。 再往高的层次上说,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是历史的载体之一。我们现在参观各处名胜古迹,所以常常感慨的原因是,其中的建筑,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建筑的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于它较为久远的穿梭了时间的隧道,而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我们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前,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崇拜,是建筑的无穷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只是在某个时期提供一个栖身之所,而后被推倒,那么建筑的意义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为什么北京的四合院,以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建筑学考研院校排名完整版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出不再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人居环境科学群由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组成。这样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就只包含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二级学科。本排名只考虑这三个二级学科,参考了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授权情况,分档意义大于排名顺序。四挡、五档学科意义实为一档。 2011年初教育部新批准了一批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目前有8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54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第一档) 院士领衔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东南大学 4天津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准一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7重庆大学 8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建筑学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育) (第二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博士点: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湖南大学12大连理工大学 13武汉大学 14南京大学 (第三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硕士学士授权院校):15厦门大学 16西安交通大学 17西南交通大学 18合肥工业大学 19北京工业大学 20武汉理工大学 21郑州大学 2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3沈阳建筑大学 24昆明理工大学 25华侨大学 有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共25所):老八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华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重点院校):26上海交通大学 27中南大学 28 北京交通大学 29中国矿业大学 30太原理工大学 31中央美术学院 32福州大学 33河北工业大学 (第五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普通院校):34深圳大学 35南京工业大学 36 北方工业大学 37山东建筑大学 38青岛理工大学 3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0内蒙古工业大学 41广州大学 42河北工程大学 4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44苏州科技学院4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0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0 墨菲 美国建筑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14年他主持清华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后来又对南京大学校园做了规划,并主持了中国的很多项目,他的规划、设计当时认为体现了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与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的结合。墨菲后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建筑顾问”,对30年代中国建筑师的传统复兴建筑创作有很大影响。 吕彦直 吕彦直,山东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办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吕彦直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了头奖,他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后来还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 关颂声 关颂声是广东人,生于189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工业学院毕业。1919年来到天津,开办基泰工程司事务所,承包建筑工程。基泰工程司是天津近代成立最早的中资建筑公司之一,与天津当时众多的外资工程公司在规模和技术方面相比毫不逊色。该公司在天津承建了多处大型建筑,主要有永利工业公司大楼、中原公司、基泰大楼、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上海沙逊大厦 于1929年建于上海,平面呈A 字形,建筑为钢结构的10层大楼,局部高12层。是当时标准很高的一幢大型饭店。由英商维克多·沙逊经营的沙逊洋行房产,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普宁寺大乘阁 位于河北承德市,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仿西藏三摩耶庙。大乘阁是一座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塔,高36.65米。高三层,上面五个屋顶一大四小,造型稳重。大乘阁位于9米高的石台正中,综合了汉式建筑中楼、阁、殿、亭等多种形式,这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阁内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像高21.85米。 1.嵩岳寺塔是那个朝代建造的(A.北魏 B.隋 C.唐) 2.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是哪个朝代建造的(A.北宋 B.辽 C.金),其构架形式是(A.殿堂型 B.殿阁型 C.堂阁型) 3.《园冶》作者是(A.孝诫 B.李渔 C.计成),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A.宋代 B.明代 C.清代)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园冶》一书作者是(计成),其出版年代是(明代) 2.蓟州独乐寺观音阁的建筑年代是( 辽统和二年 ),它是(殿阁)型构架 3.宋代称为华栱,清代称为(翘) 4.清代称为五架梁,宋代称为(四椽栿) 5.在天花板上面的梁,作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为(草栿) 1. 斗栱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计心),不置的叫(偷心)

房屋建筑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涉及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建筑方针;建筑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建筑模数与模数制度概念。其次应理解建筑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对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可作一般性了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 、建筑的构成要素; 3 、建筑的分类; 4 、建筑的分级; 5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 6 、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 7 、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单元测试 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坚固、适用和美观。 2.古希腊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柱式上,有代表性的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3.建筑物按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分为民用、工业和农业等。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共分为 4 级。 5.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结构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6.地震烈度一般划分为12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 7.《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 M表示,数值为100mm。8.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应在 6、 7、8、9度地区。 9.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 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为超高层建筑。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9为高层。 11.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1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①建筑功能②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③建筑形象④建筑的经济性

12.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3 属于建筑物。 ①住宅、堤坝等②学校、电塔等③工厂、展览馆等④烟囱、办公楼等13.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 3 属于居住建筑。 ①托儿所②宾馆③公寓④疗养院 14.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 1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①50~100 ②80~150 ③25~50 ④15~25 15.普通粘土砖承重墙,当厚度为240mm时,其耐火极限为 1 。 ①3.00h ②4.00h ③5.50h ④7.00h 16.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楼板和吊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 2 。 ①1.50h,0.25 h ②1.00h,0.25h ③1.50h,0.15h 17.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支撑能力,或背火 面达到220度时为止,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单位小时。 18.建筑物按耐久年限划分为几级?各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耐久年限划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在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2分) 二级:耐久年限在50-100年,适用于一般的建筑;(2分) 三级:耐久年限在25-50年,使用于次要建筑;(2分) 四级:耐久年限在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建筑。(2分) 19.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几级?每级中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多少? 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耐火极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防火墙 4.0 4.0 4.0 4.0 承重墙 3.0 2.5 2.5 0.5 柱 3.0 2.5 2.5 2.5 梁 2.0 1.5 1.0 0.5 楼板 1.5 1.0 0.5 0.25 20.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几个方面? 使用功能。 自然条件。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模数。

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把握文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筛选整合信息,理清文章层次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合作探究文章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字背后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品味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科普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本文结构思路、说明顺序、语言风格,领会作者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用正确的方法准确筛选概括信息,运用从文中学到的九大特征欣赏中国建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配乐PPT《汉字中的建筑》,居、室、房、囱、窗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及文 字部件的组成,根据这些字的构成猜测“宇宙”二字。“宇”字甲骨文外面是房屋,下面是横梁和柱子,指向空间。“宇”本义“屋檐”,从屋檐向上下四方是空间的扩展,“宙”本义“支点”,从支点向古往今来是时间的延伸,合起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便是宇宙。中国古人把宇宙想象为一间大房子,天是屋顶,地是台基,天地之间由擎天柱撑起。这种想象与当时人们居住的建筑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继续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梁上君子”梁思成为何如此热爱中国建筑。 二、温故知新 1、回顾昨天学的三大块内容: ①PPT本文的思路脉络:1-2中国建筑概说:地域广、历史久 3- 13 九大特征是什么 14-19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什么 20写作目的:古为今用 围绕“古为今用”的观点,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板书:思路严密。 ②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结构牢到装饰美。板书:顺序严谨。 ③语言风格:准确生动。板书:语言准确。 2、从本文准确的语言、严谨的说明顺序及严密的思路中,我们能看到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的哪 一点精神品质?板书:科学之精神。 三、概括方法的指导与实践 1、明确上节课的遗留问题,即本节课重点:中国建筑的特征到底是什么? 2、实物展示学生对九大特征的概括,“斗拱、举架”等,明确:筛选概括不准确全面,且只点出该 特征是哪方面的,没点出具体是什么特征。 3、方法指导:抓关键句(首句、尾句、过渡句)——找关键词(名词、代词)——利用标点符号(冒 号),要求是具体说出是哪方面的什么特征。 4、运用方法在文本中圈点勾画,修正自己的答案,交流修正后的九大特征,配以图片帮助理解。 ①个别建筑由台基、建筑本身、屋顶三部分构成 ②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物围绕户外活动场所建成,在平面上成轴对称,主要房间向南

2018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建筑类学科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研究城乡人居环境的营造、协调、经营和优化的学科。建筑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以工程科学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特点,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并具有突出的规划或设计创意特征。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我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正式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12 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经验定性主导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及其实践模式,而是力求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创新和交叉学科结合,同时,融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从而将学科推进到国家战略和人居环境学科集群的高度。 与建筑类学科密切相关的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常常占有支柱性的重要地位。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涵盖了自然地景、城乡土地、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场所营造的广袤对象。通过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建筑设计及其环境营造、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类学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人居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建筑类学科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将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建筑类主干学科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类学科群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设计学类、美术学类、历史学类、生态学类、土木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类、地理科学类、林学类、生物科学类等。 建筑类专业教学主要培养面向社会有较强执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教学有别于诸多文理学科较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而多采用“案例式研究学习”和“案例式模拟实践”等重实践应用与技能培养的方式。建筑类专业教学通常以执业实践中代表性的具体个案条件作为教学模拟课题设置的依据,通过小组师生间单独或小组的评改、研讨等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知识完成课程练习。教学评价标准可有功能使用、形象审美、空间体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遵循共性科学原理基础上,建筑类专业的教学方式及课程成果常呈现多元多样而且丰富的特点。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建筑类(0828)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 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三方面构成;具体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能力培养。 1、知识体系 (1)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由以下四个体系组成: ①工具性知识; 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③自然科学知识; ④专业知识 (2)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领域 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六个知识领域组成: ①专业基础: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导 ②建筑设计:直接指导建筑学专业的核心,是建筑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③建筑历史和理论:以中外建筑历史和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 ④建筑技术:以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建筑数字技术等知识为主体,构成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 ⑤建筑师执业基础:与建筑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策划、合同、管理、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 ⑥建筑相关学科:与建筑学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3)知识领域的核心部分 以上六个知识领域涵盖了建筑学的核心知识范围,构成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必修知识。掌握这些领域中的知识及其运用方法,是建筑师分析、思考、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 (有几句介绍书的,略。) 2、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接触实际,接触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理论教学无法 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各类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 种领域和形式;包括非独立设置和独立设置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 环节;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知识与技能点要求。 实践体系分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实践技能点三个层次。它们是建筑学专业的 核心内容。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验技能、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科 学研究等的基本能力。 实践体系的教学包括以下领域。 (1)实验领域 实验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两类,本规范仅对专业基础实验提出要求。 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建筑声学、光学、热工学等。 (2)实习领域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类。 认识实习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环境认知实习和建筑认 识实习等。 课程实习是按相关课程的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测量实习、历史建筑测绘实习、素描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建筑快速设计训练等。 生产实习是按执业训练要求设置的。 毕业实习是按不同专业兴趣和方向设置的。 (2)设计领域 设计包括各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建筑结构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后两者为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按综合性、研究型和一定的复杂性要求设置。 3、创新训练 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贯彻和实施创新训练,包括:以知识体系 为载体,在课堂知识教学中的创新,结合知识单元、知识点,形成创新的教学 方式;以实践体系为载体,在实验、实习和设计中体现创新,强调创新方法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有关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和方法的相关课程,构建创新训练单元。创新 活动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 设的创新课程可采用授课、讲座、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 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如建筑设计竞赛等。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1、专业基础平台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时间(周数):1 一、参考书与资料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 美术3(Fine Arts(3))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美术1、2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先修课程:美术1、2、3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代谱琦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文法”,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难点:掌握科普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请大家看这些成语,大家都认识它们的意思吗? PPT呈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阁流丹、钩心斗角、美轮美奂” 2、先明确需要注意个别成语的特殊用法 3、问题:这些成语都是在写什么。反映了建筑的一些的特点。中国的建筑可谓博 大精深,这刚才成语的积累中我们只见识了一鳞半爪,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他对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看法 二、初步感知 (一)、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板书) 1、概念:是科普作品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知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1)“小”:与正规学士论文相比,篇幅更小,内容更浅,具有通俗性、普及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深入浅出,以达到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目的 (2)“科学”:尽管篇幅较小、内容较浅,但在本质上仍要求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在叙述语言上要求:简洁、严密、明晰 (3)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兼用议论和叙述 2、作者介绍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启超之子、林徽因之夫。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建筑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设计,是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3、课文结构分析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 【明确】偏正结构(中国建筑)的特征 定语中心语

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五年制)

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五年制) 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立足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与长三角城镇化建设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人文素养与匠人情怀、创新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具有可持续发展与传承本土精神的理念,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完整知识结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在建筑设计和文化创意、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与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教育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2. 毕业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与安全、经济、防灾、美学的关系,初步掌握建筑数字技术、生态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多专业团队合作的协调能力。 (3)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艺术呈现方式表达设计思维的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文字、图形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4)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建筑行业所需的艺术、人文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5)熟悉中外建筑的发展规律,具有分析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城市与建筑的关系的能力,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6)初步掌握建筑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设计流程与内容。 (7)具有开展专业性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沟通交流与协同创新的能力。 (8)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1. 主干学科 建筑学

2. 主干课程 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7)、居住区与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构造(1-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城乡规划原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等。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写生、历史建筑测绘、设计院生产实习(1-2)、快速建筑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调研、毕业设计(论文)等。 三、修业年限、学分和学位 1. 修业年限 五年 2. 总学分 325 3.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分解-建筑学版

建筑学专业毕业要求标准及分解指标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建筑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1 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2 了解物理学、力学、材料学、测量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3 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必要的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知识,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4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掌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与建筑学学科相关的设计表达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5熟悉建筑艺术表现的基本技能,熟悉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声、光、热)、建筑设备(水、暖、电)、建筑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经济的基本知识,熟悉与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法规、方针和政策,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1.6了解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基本原理及知识,了解建筑管理与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并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建筑设计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识别、表达技术问题;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建筑学原理分析技术问题或建筑设计问题; 2.3 能够针对建筑设计问题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提出满足建设方需求的建筑设计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提出满足建设方需求的建筑设计方案; 3.2 能够在建筑设计环节中体现出创新意识。 3.3能够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建筑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对建筑设计中的科学与关键问题进行识别和研究; 4.2 能够设计实验对建筑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与数据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建筑设计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建筑设计成果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运用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能够选择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用于建筑设计问题; 5.2 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5.3 能够运用恰当工具与资源对建筑设计成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建筑工程实践和建筑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和社会服务意识; 6.2 能够分析与评价工程实践和建筑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6.3 能够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着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着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