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

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并不重要。

如果一个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

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我们喜爱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而要避免不很幸福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因为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到这些小事情的。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在基础方面,我们幸福的建筑物与楼房建筑物正好相反,后者因其广大的基础而变得牢固。因此,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可能地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现在的时间包含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唯独就在这一时间,因为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的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之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相互比较。这是为获得人生经验所做的单独的反复温习。

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孤独作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

如果一个人处于对别人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得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

★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想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地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管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就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侮辱。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与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

我们在实施某一计划时,应该先把这一计划深思熟虑一番;尽管每一个细节都已详细考虑完毕,我们仍然需要为人类知识的有限和不足留下余地。

但一旦我们做出了决定,并且已经付诸行动,那么,下一步就是静待经过,让事情自然发展,我们就不要老是自寻烦恼地不断回头,考虑已经付诸实行的事情和担忧可能遭遇到的危险。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吧整件事情抛诸脑后,不用再去想它,因为我们可以确信在恰当的时候已经把一切该考虑的都考虑清楚了,我们理应得到平静了。

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的时候,我们甚至不可以允许自己这样想: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应把持一种尽量客观、求实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它们。

当我们周围所有人持有与我们不一样的看法,并因此作出与我们不一样的行为时,尽管我们相信周围的人是错的,但始终不为所动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这个人真的这样有价值,以致我们愿意忍受他们的行为吗?因为这同样的行为必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本加厉地发生。

我们不能无条件地放任自己的本性,完全表现自己的本色,因为我们有必要把本质中许多恶劣和野兽的成分掩藏起来。但这只是我们隐瞒否定属性的东西的理由,它并没有表明冒充拥有肯定性质的东西是对的;也就是说,藏拙遮丑是可以的,但冒充优越却没有理由。

判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些什么,我们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各人所处的位置、境况、关系都不相同,各人性格的差异也会使人们对事情的处理治上某些不同的色彩。

我们让自己被别人骗去的金钱花费得至为值得,任何其他的金钱花费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用这笔钱,我们直接买回了聪明。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却必须注意每一个人地行为表现,并把它牢记在心,因为从此可以确定这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据此制定出对这个人所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我们前半生的最后部分,亦即我们的青年时代,拥有比起我们后半生许多的优势,但是,在这青年时期,困扰我们,造成我们不幸福的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坚持认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觅到幸福,我们的希望由此持续不断地落空,而我们的不满情绪也就由此产生。我们梦想得到的模糊不清的幸福,在我们面前随心所欲地变换着种种魔幻般的图像,而我们则徒劳无功地追逐这些图像的原型。因此,在青春岁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状况,我们都会对其感到不满,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才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空虚和可怜——在此之前,我们所期盼的生活可是完全另外的一副样子——但我们却把无所不在的人生的空虚与可怜归咎于我们的环境、状况。

因此,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作文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 句,作文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6、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 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说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

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掉这些。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万一我的孩子不愿意听我的,执意为之,我是要坚持,还是要放下。现在,我想我会放手,我会给孩子建议,让他明白任何事情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填空题而是多选题,但是最终判断在他,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以前很少看哲学书,主要是那些哲学咱看不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贴近俺们的实际,前几个月看了他的几本书,有点感觉。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读他的《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的一点感受: 1. 对待健康:叔本华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保持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替代大”。 那么看看哲学家给出的健康方法:避免一切纵欲放荡行为、烦心和剧烈的情绪动荡、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勤洗冷水澡;节制饮食等。看来跟门口乘凉的大叔大妈给出的建议一样啊,果不然贴近咱老百姓。 大叔的生活确实极有规律: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写作一直到中午,这段时间禁止任何人打扰。之后吹笛半个小时娱乐,午饭后阅读到4点,然后不管天阴下雨,铁定出门快速散步,身后跟着他的卷毛狗“小叔本华”。晚上准时去图书馆,之后去剧院或音乐会。晚上9到10点回家,躺在床上看古印度的《吠陀》几页后睡觉。当然他活了72岁,也不算很长寿。 即使哲学家们不说,我们也知道健康的重要,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所以需要时时提醒注意健康,建议爱坛也开设“健康养生”栏目,督促大家保健。 2. 对待物质财富:物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外,对于我们真正的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它还会打扰我们悠闲自由的生活。 大叔说:“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的财富。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情毫无感知”。 3. 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否则它会导致虚荣和奢侈。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和恐惧也与此相关。 “几乎所以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为什么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头脑里面的见解和认识,绝大部分往往是黑白颠倒和虚假荒唐的,这些见解不值得我们重视”。只要抛弃对名誉的最求,我们的生活才会宁静,就像隐居的人一样,他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4. 对待生活:大叔认为生活是痛苦的而非幸福的。“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幸福是带有否定意义的、暂时的,而只有痛苦才是肯定的、永恒的。 “我们不要把目光盯着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而是尽可能地注意逃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东西,不外乎就是一种没有痛苦的、宁静和可以让我们勉强活下来;我们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实现它们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

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 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并不重要。 如果一个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 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我们喜爱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而要避免不很幸福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因为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到这些小事情的。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在基础方面,我们幸福的建筑物与楼房建筑物正好相反,后者因其广大的基础而变得牢固。因此,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可能地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现在的时间包含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唯独就在这一时间,因为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的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 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 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 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 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 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 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 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 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 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 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 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 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 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 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 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 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 不如避开痛苦。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他人,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当初一读叔本华的这本书,就喜欢得不得了。在给友人的信中自称,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给他所带来的愉悦是“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人的幸福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独处与思考是开发这种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个人自我品味的前提。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应该爱好独处,站在时代的最顶端。这样他才能看的更远,思考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网友在读完《人生的智慧》以后所总结的6点个人感悟,或许对你的人生能有所启迪和醒悟: 1,穷人痛苦,富人无聊 叔本华认为,穷人痛苦,富人无聊,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所面对的两大问题。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一个社会的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苦难就越深重。饥饿、疾病,甚至战争,都和贫困贴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贫困的原因和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穷人脱离贫困而走向富裕,富人群体日益庞大,无聊的人群也开始逐渐增加。无聊的人会生出许多无聊的事,无事生非是人的本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所谓温饱思淫欲,正在变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吃饱了总得找点事做吧,不然太无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标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托。 2,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叔本华经典语录

叔本华经典语录 叔本华经典语录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叔本华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叔本华经典语录1 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2、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4、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5、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6、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7、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8、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9、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10、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11、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12、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3、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4、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1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16、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17、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赏,一切美所给予的欢悦,艺术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却生活的烦恼。天才乐于孤独寂寞,一个人热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当于他在理智上贫乏和庸俗的程度。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 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 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b5E2RGbCAP 3、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 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 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 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1EanqFDPw 4、“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 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 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 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DXDiTa9E3d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 串的 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RTCrpUDGiT
6、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 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 多人, 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 《人生的智 慧》 5PCzVD7HxA 7、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 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 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 jLBHrnAILg 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 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xHAQX74J0X 8、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 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 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说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LDAYtRyKfE 9、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骗的大众在一起就类似这种情形:他的手表 指示的时间是正确的,但全城钟塔指示的都是错误的时间,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确的时 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听任错误钟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这个人的手表指示 了唯一正确的时间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Zzz6ZB2Ltk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没吃过中国料理的悲观鸵鸟大叔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关键词:幸福,悲观,外在,自身 正文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感触颇多,收获不少,现来谈谈我自己关于它的一些并不深刻的感受与看法。 首先,在书的序中,韦启昌先生写道:“虽然叔本华一向是曲高和寡,但在这部写得平易、浅显的生活智慧书出版之际”,都到这我心中不禁松了口气,看来这是一本比较好啃的书;然而开始阅读正文才发现,其实并不然。书中所想传达给人们的道理,主干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叔本华为了全面深刻地讲明他理论的正确性,所写出的语言和论述句句都充满了哲思与辨证。 一开篇,他便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的三分法: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然后基于他对于现实世界、外部世界的悲观主义,阐明,人的自身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快乐、能否幸福的最根本因素,而后两者都是飘渺如浮萍一般、无法以主观力量加以控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人

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即外在事物会让人高兴更多还是难过更多,根本上取决于此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人的健康,一旦失去,便与宁静愉快无缘;外在的金钱、娱乐、身份、地位总有失去的一天,但内心的充实与快乐却可以伴我们至死,等等。 因此,他的主张便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现世总是动荡漂浮的,人要追求自身的完善,要修炼自己内心世界的丰足和精神的敏感,才能在这并不乐观的世界寻得内心的解脱与安逸。 在我看来,他在书中所教导的,是适用于特定的时候,调整心态、安于孤独的哲学;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一下我从正方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适合读他的书的时候,是当我们处于低谷,对现实生活产生厌倦、失望,或者总是得不到自己所想、感到浮躁的时候。不妨摘录几句书中的话,“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生活,一种是他个人的生活,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与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

浅谈《人生的智慧》

浅谈《人生的智慧》 对于叔本华,我以前一直是只知其人却不曾看过他的著作,而这学期因为老师上课时介绍过他,而我对他也很感兴趣,所以就买了他的《人生的智慧》来看。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叔本华对幸福,对生活,对自己,以及对周围的人的看法和那么多的建议,可能许多来自他自己的生活,有许多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或者说是不屑的评论,但当他把这许多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否定这是一部绝对优秀的作品。 叔本华被称为是“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他又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其实他并不悲观。客观地展现人性的本质又怎么是悲观呢?问题应该出在人自己身上,如果一个人对人性抱有不切实际的认识,而导致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能是自己有问题。叔本华给我们展现了隐藏在万千表象下面人类的共性,个人认为一点儿也算不上悲观,至于每个人认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自己反省,那是我们不能够强求的。 这本书一共有六章,而叔本华在这短短的六章中叙述了人对待人生该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在短暂的人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比如通过阅读第一章,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决定人命运根本差别在于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及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1而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自身:学识、道德、性格、健康等。只有内在丰富的人才会享受孤独,而内在贫瘠者才会去追求外在的东西:财产、名誉、娱乐、与他人的关系等。对于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然后听天由命。而在之后的章节中,叔本华用优雅的语言对以上观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无情的解剖人性,揭露人生的本质,击碎了读者们头脑中对于人生的天真无知的幻想,并向读者循循善诱为人处事之道。 可以说我当时一读第一章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因为他谈及的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共鸣的。叔本华说“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一个乐观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2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同样一件事,看问题的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页

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

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 寄语: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由收录,欢迎阅读。 1. 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2. 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沉思以及训练自己,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闲暇。 3. 我们自己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4. 无需与他人为伴,仅仅依靠自己是交好运的重要因素;因为,几乎我们遭受的全部不幸都源于与他人的交往,这种交往破坏了思想的平静,而在幸福的种种因素中,身体健康是首要的,其次便是思想的平静。 5. 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人生的智慧》 6.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7. 生活就是一个恶梦,当那极度恐惧瞬间迫使我们惊醒时,世界上的暗影便不复存在了。 8.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9. 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10. 只有知道了书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1. 每一个正常的有机体在成熟期间,都渴望献身于生殖使命:例如一只刚刚射完精的雄蜘蛛被受孕的雌蜘蛛吃掉;黄蜂忙碌着为自己永远也见不到的后代搜集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 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处。 哲学家,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先行者,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拓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远远领先于他们的时代,不被当时所理解,但最终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过了几百年,也会被重新认定;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在当代就被大家赞扬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会被遗忘。因为天才就是引领人类的火把和旗帜,他们永远前行在大多数人的前面!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 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思修读书报告之《人生的智慧》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尼采的一生似在爬山,晚年终于达到个人哲学的巅峰,而叔本华则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在个人学术理论上便达到巅峰,接下来的一生他仍孜孜不倦不断完善,巅峰之后创造一个又一个高峰。在理论和思想上达到极高造诣甚难,不被巅峰的成就感束缚桎梏却更为难得,读这本书就像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智者跟你娓娓道来,他不高谈阔论那些哲理,只是简简单单聊聊人生。他的语言文字是那么淳朴又流畅,精确又优美。有时候你还会听得有点不耐烦,认为他重复太多;有时候你自己与他的想法不一致,可却阻挡不了讲到激情处滔滔不绝的他;有时候你觉得他说的与自己极其契合,可接下来他却给你泼了冷水,或明或暗在嘲讽。可无论怎样,读这本书,你只会觉得,这是个可爱的老头,你没法不喜欢他,他不是强迫任何人接受他的分享,但溢着的人格魅力让你又不得不认真听他所分享的人生的智慧。合上书,就像刚刚与大叔来了场酣畅淋漓的谈天,于我,最重要的心得可以用殷浩的那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作总结。 在准备人生矛盾的专题时,我用这一整本书来回答我们组内矛盾集中体的那位少年的所有疑问。叔本华的一整本书都是在讲述人该如何与自我和解和相处,只有与自我周旋久了,做回改做的自我了,人生的所有矛盾与困境才能得到自己真正的解决。叔本华认为决定人自身命运有三要素,人的自我,人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在他人眼中的显现。读完书后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看待这三种要素,人的自我是精神意志,却直接作用于现实;人的身外之物是物质存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现实;人的表象即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是精神意志,间接甚至不作用于现实。可事实经常是,我们关注那些物质的东西胜过精神,我们关注那些不直接作用于自身的东西胜过自大其身,就像书中写到:“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 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多高的精神欢愉从来不是物质可以给予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和挖掘、创造、体悟幸福快乐的能力,取决于人的自我有没有良好的智力、高贵的品质、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简而言之取决于人的纯粹自我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当我们自大其身时,对身外之物的需求就少了,由于非我那些不可控因素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就少了,我们就越发可以掌控自己,这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注重自我就意味着

叔本华人生哲学

读书笔记 一、叔本华及《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1788—1860)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 《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这本书中,随处可以体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虽然说这本书并不是叔本华的著作之一,我认为这本书已经大体上能使人了解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此书有九州出版社与2010年11月份出版,正像出版社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这本书是“哲人咖啡厅”系列丛书之一,尽管它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地加了小标题,但这本书仍然是“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二、《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结构和内容 这本书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标题为“人生的智慧”。在这个部分中,凝结了叔本华为人处世所应有的准则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地位和财富等的不同,展示生命的不同的内容,但是无论人们的环境如何地不同,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的活到死而已”。尽管如此,人也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的和直接的影响因素。这些人格包括“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美的体魄”,这是人自身的福祈,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所以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区促进和保存这类使人幸福的特质,而不是外界的财富与地位。幸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身体健康,叔本华论述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是愉悦健康的精神,但是只有健康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愉快的,失掉健康就是失掉了快乐。 对于财富,叔本华认为它既不是自然又不是必要的需求。对于财富,不能用理性定义它的范围,但是要真正的认识到是否拥有财富跟幸福与否是没有关系

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导读: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下面是下辈子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有人把叔本华归入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范畴,但他的悲观多来自于对世界更理性的审视,他用他的痛苦经历去凝结智慧。 他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商去贸易和赚钱,并没有延续家族的商业辉煌,然而让其父亲也没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遗产比经商所能创造力和影响程度更为巨大,绵延了几个世纪,成为了现代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创始人。一生未婚,无子无女。就像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的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 多时候,在人群中,我们都不确信自己拥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因而会试图为自己添加各种标签,但当我们远离人群,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确信自我的存在,能够真正通过自我思考获取成长。这或许就是选择孤独的收获,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

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个刹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被设想出来,那时人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一旦这个人的第二个欲望产生出来,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于为实现他的第二个欲望而筹划。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在追求快乐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无聊,无聊的人归因于肤浅,而智者体验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对于肤浅之人来说他们是对立着的两回事,中庸之人觉得两者关系式辩证的,而睿智之人认为他们是一码事。 【篇二:《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句 1、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 3、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4、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6、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7、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8、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9、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10、大致说来,一个人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评价中说的那样,“叔本华对人的潜意识和最内在心理的洞察是许多精神分析学者所不能及的”。希望透过他的作品,能找到让大多数心灵宁静和升华的捷径。 我在读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时对他的幸福观印象最深。叔本华把幸福观分为绝对和相对两个观点,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完全认同叔本华的绝对幸福观,即幸福是虚幻的,而痛苦才是具体存在的。但也不反对,主要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相对观是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从理论上我赞同这个观点,但现在却没办法在认同的基础上去实践,换句话说,我还对他的观点存有一丝怀疑、一丝侥幸,这种认同还没到骨子里去,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或许待自己真正读懂他的思想后我会认同,倘若这样,那便是最好的收获。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一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在这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第一项差别是大自然划分下来的,由此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纯粹出自个人自己作出的判断和决心。同时,在他看来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浅显的说,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伴随他的意识而生活,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 有人把叔本华归入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范畴,但他的悲观多来自于对世界更理性的审视,他用他的痛苦经历去凝结智慧。 他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商去贸易和赚钱,并没有延续家族的商业辉煌,然而让其父亲也没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遗产比经商所能创造力和影响程度更为巨大,绵延了几个世纪,成为了现代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创始人。一生未婚,无子无女。就像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的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 多时候,在人群中,我们都不确信自己拥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因而会试图为自己添加各种标签,但当我们远离人群,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确信自我的存在,能够真正通过自我思考获取成长。这或许就是选择孤独的收获,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个刹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被设想出来,那时人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一旦这个人的第二个欲望产生出来,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于为实现他的第二个欲望而筹划。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在追求快乐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无聊,无聊的人归因于肤浅,而智者体验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对于肤浅之人来说他们是对立着的两回事,中庸之人觉得两者关系式辩证的,而睿智之人认为他们是一码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想运气至为重要。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3 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