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方程组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方程组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方程组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方程组 §4.1方程组的解法

4.1.1★已知关x 、y 的方程组

()21,221 3.ax y a x a y +=+???

+-=??

② 分别求出当a 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无解;有无穷多组解,

解析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含有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组求解时也要进行讨论,一般是通过消元,归结

为一元一次方程ax b =的形式进行讨论,但必须特别注意,消元时,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去除方程的两边时,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由①式得

()21y a ax =+-,③

将③代入②得

()()()()122a a x a a -2+=-+.④

当()210a a -+≠(),即2a ≠且1a ≠-时,

方程④有唯一解2

1

a x a +=

+,将此x 值代入③有 ()

1

21y a =

+, 因而原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

当()()210a a -+=,且()()220a a -+≠时,即1a =-时,方程④无解,因此原方程组无解. 当()()210a a -+=且()()210a a -+=时,即2a =时,方程④有无穷多个解,因此原方程组有 无穷多组解.

评注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111

222

a x

b y

c a x b y c +=??+=?,(1a 、2a 、1b 、2b 为已知数,且1a 与1b ,2a 与2b 中都至少

有一个不为零). (1)当

11

22

a b a b ≠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2112122112

211221b c b c x a b a b a c a c y a b a b -?

=?-?

?

-?=?-?

(2)当111

222

a b c a b c ==时,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 (3)当

111

222

a b c a b c =≠时,原方程组无解. 4.1.2★对k 、m 的哪些值,方程组()214y kx m

y k x =+???

=-+??

至少有一组解?

解析由原方程可得()214kx m k x +=-+.即

()14k x m -=-.

(1)当1≠k 时,方程有唯一解4

1

m x k -=

-,从而原方程组有唯一解. (2)当1k -,4m =时,方程有无穷多个解,从而原方程组也有无穷多组解. 综上所述,当1k ≠且m 为任意数,或1k =且4m =时,方程组至少有一组解. 4.1.3★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12520a x a y a -+++-=.

当a 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试求出这个公共解. 解析1根据题意,可分别令1a =,2a =-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方程组:

330,

390.y x +=??

-+=?

解之得

3,

1.x y =??=-?

将3x =,1y =-代入原方程得

()()()1321520a a a -?++?-+-=.

所以对任何a 值

3,

1x y =??=-?

都是原方程的解.

评注取1a =为的是使方程中()10a x -=,方程无x 项,可直接求出y 值;取2a =-的道理类似. 解析2可将原方程变形为

()(2)250a x y x y +----=.

由于公共解与a 无关,故有

20,

250.x y x y +-=??

--=?

解之得公共解为3,

1.

x y =??

=-?

4.1.4★★已知0xyz ≠,且20x y z ++=,5440x y z +-=,求222

22

610345x y z x yz z

+--+的值. 解析已知代数式中含有x 、y 、z 三个字母,而等式只有2个,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求出x 、y 、

z 的具体值来的.因此,可以把已知条件中的z 视为常数,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从而找出x 、y

与z 的关系,由此可求出其值.

把已知等式视作关于x 、y 的方程,z 视作常数,得关于x 、y 的方程组

20,

5440.x y z x y z ++=??

+-=?

解得2,3.2

x z y z =???=-??

因为0xyz ≠,所以0z ≠,于是

()()3

2

2222

22

222

326106102334532452z z z x y z x yz z z z z

??

+-- ?+-??=-+???--+ ???

22

2

222

27410152126546z z z z z z +

-==++. 4.1.5★若x 、y 的值满足方程组

3234571103,177543897,x y x y +=??

+=?

② 求422445x x y y ++的值.

解析由①+②得50010002000x y +=,即

24x y +=.③

由③得:42x y =-.④ 把④代入①得:

()323424571103y y -+=.

解得1y =,把1y =代人④得:2x =,所以方程组解为

2,

1.x y =??=?

原式422424215137=+??+?=.

4.1.6★★当a 取何值时,关于x 、y 的方程组

5,

232x y a x y a +=+??

-=-?

有正整数解. 解析解方程组得223,

12.

3a x a y a -?

=+???

+?=++??所以,a 是被3除余2的整数. 由221,3121

3a a a -?

+???+?++??

≥≥得15a -≤≤.所以1a =-,2,5.

4.1.7★k 为何值时,方程组

1,

3316kx y y x

?

-=-??

?=-? (1)当1

63k -≠,即2k ≠-时,原方程组有唯一解0,

1;3x y =???

=?? (2)当1

1

3631

k -

-==,即2k =-时,原方程组无穷多组解;

(3)由于1331

-

-1

=,故方程组不可能无解.

4.1.8★若方程组344,

12322

x y m x y m +=-???-=+??的解满足0x y +=,求m 的值.

解析将x y =-代入原方程组,得

4,

,5332

y m y m =-???-=+?? 所以,5

312302m m -++=,192

m =

. 4.1.9★甲、乙二人同时求7ax by -=的整数解.

甲求出一组解为3,4,x y =??

=?而乙把7ax by -=中的7错看成1,求得一组解为1,

2,x y =??=?

求a 、b 的值. 解析 把3x =,4y =代入7ax by -=,得347a b -=. 把1x =,2y =代入1ax by -=,得21a b ==. 解方程组347,21,a b a b -=??

-=?得5,2.

a b =??=?

4.1.10★甲、乙两人解方程组

513,4 2.ax y x by +=??

-=-?

②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以而得到方程组的解为3,

1;x y =-??

=-?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 而得到的解为5,

4.x y =??=?

假如按正确的a 、b 计算,求出原方程组的解. 解析因为甲只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 ,所以甲所得到的解3,

1x y =-??

=-?

应满足无a 的正确的方程②,即 ()()4312b ?--?-=-.②

同理,5,

4x y =??

=?

应满足正确的方程①,即 55413a ?+?=.④

解由③、④联立的方程组得

7,

510.

a b ?

=-???=? 所以原方程组应为

7

513,

5

410 2.

x y x y ?-+=???-=-? 解之得20,

8.2.x y =??

=?

4.1.11★★已知方程组35,

4x my x ny +=??+=?

无解,m 、n 是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求m 、n 的值.

解析因为方程组1112220,0

a x

b y

c a x b y c ++=??

++=?无解的条件是111222a b c

a b c =≠参照这个条件问题便可解决.

原方程组可化为350,

40.x my x ny +-=??

+-=?

因为方程组无解,所以有

3514

m n =≠, 所以3m n =,且45m n ≠,因为310m n =<,所以,1010

33

n -

<<,又因为n 是整数,所以3n =-, 2-,1-,0,1,2,3,相应地9m =-,-6,-3,0,3,6,9.

所以,当9,

3,m n =-??

=-?6,2,m n =-??

=-?3,1,m n =-??

=-?0,0,m n =??

=?3,1,m n =??

=?6,2,m n =??

=?9,

3m n =??=?

时,原方程组无解. 4.1.12★已知关于x 和y 的方程组

(

)()345,

569,8810,51029x y x y n m x y x m n y +=-??+=-?

?--=??++=-?

有解,求22m n +的值. 解析首先解方程组

345,

569,x y x y +=-??

+=-?

得到3x =-,1y =,代入原方程组中后两个方程,得到

86,

5 3.m n m n -=??

+=?

① 再解上面关于m 和n 的方程组,得到913m =,613n =-,221179

16913

m n +==. 4.4.13★已知

2ab a b =+,5ac a c =+,4bc

b c

=+,求a b c ++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有

1

,21

,51.4a b ab a c ac b c bc +?=??

+?=??

?+=??

111,2111

,51114a b a c b c ?+=??

?+=?????

①②+=.③ (①+②+③)2÷,得

11119

40

a b c ++=

.④ ④-①得

11

40

c =-,40c =-. ④-②得

11140b = ,40

11

b =. ④-③得

1940a =,40

9

a =. 所以()40403160

4091199

a b c ++=

++-=-

. 4.1.14★如果方程组,

5311x y m x y +=??+=?

的解是正整数,求整数m 的值.

解析解方程组得

113,2

5112

m x m -?

=???

-???①y =.② 因为x 、y 都是正整数,所以

1131,2

511 1.2

m

m -????

-???≥≥ 解得

13

35

m ≤≤. 因为m 是整数,所以3m =.

将3m =代入①和②式,x 、y 的值均为正整数. 故3m =.

4.1.15★★解方程组

2347,423 2.3

2x y z x y y z

+-=-??

-+?==?? 解析因为

423232x y y z -+==表示两个方程,即423x y -=和2322y z +=,或者42332

x y y z

-+=

和423x y -=,或者42332x y y z -+=和2322

y y

+=,所以原方程组实际上是由三个方程组成的三元一次

方程组,将原方程组改写为

2347,42,323 2.2

x y z x y

y z

?

?+-=-?

-?=?

?

?+=??①②③ 由方程②得64x y =+,代入①化简得

11419y z -=-.④

由③得234y z +=.⑤ ④3?+⑤4?得

3385716y y +=-+,

所以,1y =-.

将1y =-代入⑤,得2z =.将1y =-代入②, 得2x =.所以

2,

1,2x y z =??

=-??=?

为原方程组的解.

评注本题解法中,由①、②消去x 时,采用了代入消元法;解④、⑤组成的方程组时,若用代入法消元,无论消去y 还是消去z ,都会出现分数系数,计算较繁,而利用两个方程中z 的系数是一正一负,且系数的绝对值较小这一特征,采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 4.1.16★已知

123

0,165

x y z

x

y z

?++=????--??①=0.②

求x y z y x x

++的值.

解析①-②消去x 得8

80y

z

+=,即1y z =-.①3?+②消去y 得440x z +=,即1z x

=-.①5?+②3?消去z 得

880x y -=,即1x y =.所以,1111x y z

y z x

++=--=-即为所求. 4.1.17★解方程组

5,1,15.x y z y x z x y --=??

--=??--=-?

①②z ③ 解析将①+②+③,得

9x y z ++=.④

由④+①得214x =,7x =. 由④+②得210y =,5y =. 由④+③得26z =-,3z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7,5,3,x y z =??

=??=-?

4.1.18★解方程组1,2,3,4,5.x y z y z u z u v u v x v x y ++=??

-+=??-+=??-+=??-+=?①②

③④⑤

解析注意到各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系数的关系,可以先得到下面四个二元方程: ①+②得3x u +=,⑥ ②+③得5y v +=,⑦ ③+④得7z x +=,⑧ ④+⑤得9u y +=.⑨ 又①+②+③+④+⑤得

15x y z u v ++++=.⑩

⑩一⑥一⑦得7z =,把7z =代入⑧得0x =,把0x =代入⑥得3u =,把3u =代入⑨得6y =,把6y =代入⑦得1v =-.所以

0,6,7,3,1.

x y z u v =??=??

=??=?=-?? 为原方程组的解. 4.1.19★解方程组

112

4,114

1112

5x y x x y x x y

?+-=-??

?-?????①+=,②+=.③ 解析①2?+②得

31

3x y

+=,④ 由③得125x y

=-,⑤ 代入④得1125

y

=

, 代入⑤得11

5

x =. 再把115x =,1125y =

代入①得133

10

z =,所以 5,5,121033x y z ?

?=?

?

=??

?=??

为原方程组的解.

解析2令1A x =,1B y =,1C z

=,则原方程化为

24,

411,2 5.A B C A B C A B ++=-??

-+=??+=?

解得15A =,125B =

,3310

C =,即

5,5,121033x y z ?

?=?

?

=??

?=??

为原方程组的解,

评注解法1称为整体处理法,即从整体上进行加减消元或代人消元(此时的“元”是一个含有未知数

的代数式,如1

x 、1y

等);解法2称为换元法,也就是干脆引入一个新的辅助元来代替原方程组中的“整

体元”,从而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4.1.20★★解方程组

()()()22

2392522782x y z x x y z x y y z x y z z ?+-=-??+--??+--??

,①=,②=.③ 解析原方程组可化为

()()()395278.x x y z y x y z x y z ++??

++??

++?=,①=,②z =③

④+⑤+⑥得

()

2

169x y z ++=,

故13x y z ++=±.⑦

将⑦分别代入④、⑤、⑥,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111

3,4,6,x y z =??

=??=?222

3,4,6.x y z =-??

=-??=-? 4.1.21★★解方程组

53,53,53.x y z a y z x b z x y c -+=??

-+=??-+=?

①②③ 解析①2?+②-③消去y 、z ,得142x a b c =+-,所以214

a b c

x +-=

由②2?+③-①,得

214

b c a

y +-=

. 由③2?+①-②,得

214

c a b

z +-=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2,142,142,14a b c x b c a y c a b z +-?=??

+-?=?

?

+-?=??

4.1.22★★解方程组

25,28,211,2 6.

x y y z z u u x +=??+=?

?

+=??+=? 解析有原方程得52,82,112,62.x y y z z u u x =-??

=-??

=-?

?=-?

③④ 所以()525282x x y z =--=--

()114114112z u =-+=-+- ()33833862u x =-=--

1516x =-+,

即1516x x =-+,解之得1x =,将1x =代入④得4u =.将4u =代入③得3z =.将3z =代入②得

2y =.所以原方程组解为 1,2,3,4.

x y z u =??=?

?=??=? 4.1.23★★解方程组

2111

,3111

.4

x y z y z x z x y ?+??+

=?+??+

=?+? 解析先把各方程左边通分,再对每个方程两边取倒数,并设x y z k ++=,则原方程可化为

2,3,4.xy xz k yz yx k zx zy k +=??

+=??+=?

①②③ ①+②+③,得

9

2

xy yz zx k ++=.④

用④分别减去①、②、③,可得

1,25,23.2xy k yz k zx k ?=??

?

=??

?

=??

显然0x ≠,0y ≠,0z ≠,0k ≠.

由上面三式易得3515x y z =∶∶∶∶,又x y z k ++=,所以

323x k =

,523y k =,15

23z k =. 则有351

23232

k k k ?????=

? ?????, 所以2

2330

k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经检验)

23,1023,623.2x y z ?=??

?=?

??=??

4.1.24★★解方程组

()()

122,212 4.3x y xz x

x z y z y z ?++?

?+=?

++?

?++=?

++?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

111,121

11,23111

.124x y x z y z ?+=?+?

?+

=?+??+=?++?

解得1724x =

,15124y =+,11224

z =+.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24,719,522.x y z ?=??

?

=??

?=??

4.1.25★★解方程组

1,21,21.2x y zx y z xy z x yz ?

++=??

?

++=??

?

++=??

①②③

解析①-③得0y zx z yz +--=, 则1y

z y x

=

+-.

把式④代入①、②,整理分别得

22232221y y x xy x y +++-=,⑤

2223221y y x x xy ++-+=.⑥

⑤-⑥得()()10y x xy x -+-=. 若y x =,由式⑤得

22410x x +-=,

解得x

将x y =代入式④,

得z =. 若10xy x +-=,同理,10yz y +-=. 将11x y =

-,1y z y

-=代入式①得 3223320y y y --+=.

分解因式得

()()()21120y y y -+-=.

故(x ,y ,z )为(1-,2,1

2)、(2,12,1-)(12

,1-,2) 综上,共有5组解

??

,??

,(1-,2,12)(2,12,1-) (12

,1-,2). 4.1.26★解方程组

22

24220,3630.x xy x y x xy x y ?+--+=??+-+=??

② 解析②2?-①3?得

4960x y +-=.

解方程组2

4960,

3630

x y x xy x y +-=??

+-+=?得

112,14;9x y =-??

?=??

22

3,

2.x y =-??

=? 4.1.27★解方程组

2222

24220,2240.x xy y x y x xy y x y ?-++-+=?

?--+-+=??

①② 解析②()2?-+①得

23360y y +-=,

所以11y =,22y =-.

解方程组

22

1,

2240y x xy y x y =??--+-+=?

与22

2,

2240,

y x xy y x y =-??

--+-+=?

得原方程组的解

111,2;

x y =-??

=-?22

4,

2.x y =-??

=-? 4.1.28★解方程组

22

22

5,2320.x y x xy y ?+=??--=??①

解析由②得

()()220x y x y +-=,

所以20x y +=或20x y -=. 因此,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方程组

225,

20x y x y ?+=?

+=?

与225,20.x y x y ?+=?-=?

解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111,2;

x y =??

=-?221,2;x y =-??=?33

2,1;x y =??=?442,

1.x y =-??

=-? 评注方程组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为一次方程时,可用因式分解法解. 4.1.29★解方程组

22

22

38, 4.x y x xy y ?-=??++=??

② 解析由①-②2?得

22230x xy y --=,

即()()30x y x y +-=, 所以0x y +=或30x y -=. 所以0x y +=或30x y =-=.

分别解下列两个方程组

2238,0;

x y x y ?-=?

+=?2238,

30,x y x y ?-=?

-=?

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112,

2;

x y =??

=-?22

2,

2;x y =-??

=?

33

x y ?=????=?

?44x y ?

=???

?=??

评注如果两个方程都没有一次项,可用加减消元法消去常数项,再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4.1.30★解方程组

2

2

26.

x xu y x y ?++=+??+=?? 解析原方程组可变形为

(

)()2

22 6.x y xy x y xy ?++=+??+-=??①

①2?+②得

()

(

)2

210x y x y +++=+

令u x y =+,则

22100u u +--=,

所以12u =+

24u =-,

即2x y +=

4x y +=--

当2x y +=,

代入①得xy =

2x y xy ?+=??

=?? 可得12x =

,1y =

2x =22y =.

当4x y +=--,

代入①得6xy =+ 而方程组

46x y xy ?+=-??

=+??

无实数解.

综上所述,方程组的解为

112,x y =???=?

?22

2.x y ?=??

=?? 评注由于一般的二元对称式总可以用基本对称式x y +和xy 表示,因此在解二元对称方程组时,一定可以用x y +和xy 作为新的未知数,通过换元转化为基本对称方程组. 4.1.31★★解方程组

5

,210.x y =+=?①②

解析本题是一个对称方程组的形式,观察知它可转化为基本对称方程组的形式. 由①得

5

2

=.③ 将②代入③,

4=,所以

16xy =.④

由②、④可得基本对称方程组

10,

16.

x y xy +=??

=? 于是可得方程组的解为

112,8;

x y =??

=?22

8,

2.x y =??=? 4.1.32★解方程组

2

2

2100,2100.x xy x y xy y ?+-=??+-=??①

解析本题属于二元轮换对称方程组类型,通常可以把两个方程相减,因为这样总能得到一个方程

0x y -=,从而使方程降次化简.

①-②,再因式分解得

()()100x y x y -+-=,

所以0x y -=或100x y +-=. 解下列两个方程组

2

0,2100;x y x xy x -=??--=?2

100,

2100,x y x xy x +-=??--=?

得原方程组的四组解为

112,0;x y =??=?2

210,310;3x y ?

=????=??

330,

10;x y =??

=?44

10,

0.x y =??

=? 4.1.33★★★解方程组

6,6.①②

解析1 用换元法.设

45x A +=,45y B +=,

则有

54A x -=

,54B y -=,4

A B

x y --=.

6,6,

即12,12.+==??③④

③-④并平方得

594A B -++

459A B =+-+,

整理得

4

A B -=,

所以

45959AB A AB B A B --+-

化得

())

360A B

-

=,

360>,

因此0A B -=. 解方程组

12,

0,A B =-=??

得9,

9.A B =??

=?

经检验,9A B ==适合方程③、④,由此得原方程的解是1,

1.x y =??=?

解析2①-②得

-即

=

所以1x -与1y -同号或同为零.由方程①得

))

330+=,

0=,

所以1x -与1y -不能同正,也不能同负.从而

10x -=,10y -=.

由此解得1,

1.x y =??

=?

经检验,1x =,1y =是方程组的解. 4.1.34★★★解方程组:

2

11

3

221

122,22,22,

22.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

=+???=+???

??

???=+??

?=+??

解析 本例各方程中,未知数的出现是循环对称的.若用消元法求解将十分困难.故而采用不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Heron)公式:

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CA、AB与点D、E、F,则(BD/DC)·(CE/EA)·(AF/FB)=1;其逆亦真。 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Pappus)定理: 已知点A1、A2、A3在直线l1上,已知点B1、B2、B3在直线l2上,且A1 B2与A2 B1交于点X,A1B3与A3 B1交于点Y,A2B3于A3 B2交于 点Z,则X、Y、Z三点共线。

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含解析)专题24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专题24 相交线与平行线 阅读与思考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当两条直线相交或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就产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位置关系角,善于从相交线中识别出以上不同名称的角是解相关问题的基础,把握对顶角有公共顶点,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边在截线上,这是识图的关键.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重要性质是我们研究平行线问题的主要依据. 1.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和另一条也垂直.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 例题与求解 【例1】 (1) 如图①,AB ∥DE ,∠ABC =0 80,∠CDE =0 140,则∠BCD =__________. (安徽省中考试题) (2) 如图②,已知直线AB ∥CD ,∠C =0 115,∠A =0 25,则∠E =___________.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图② A 解题思路:作平行线,运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进行求解. 【例2】如图,平行直线AB ,CD 与相交直线EF ,GH 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 A .4对 B .8对 C .12对 D .16对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每一个“三线八角”基本图形都有两对同旁内角,从对原图进行分解入手. C D B 例2题图 例3题图 【例3】 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CE 是∠ACB 的平分线,求证:∠EDF =∠BDF .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综合运用垂直定义、角平分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由于图形复杂,因此,证明前注意分解图形. 【例4】 如图,已知AB ∥CD ,∠EAF = 41∠EAB ,∠FCF =41∠ECD .求证:∠AFC =4 3 ∠AEC . (湖北省武汉市竞赛试题) D E C A B 图1

初中数学竞赛教程

七年级 第一讲 有理数(一) 一、【能力训练点】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n m n ≠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0)||(0) a a a a a ≥?=? -≤? ② 非负性 2 (||0,0)a a ≥≥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2.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 ()( )()x a b c d x a b c d -+++++-的值。 3.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4.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5.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6.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7.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 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第二讲 有理数(二) 一、【能力训练点】: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① |||0|a a =-表示数a 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 ||a b -表示数a 、b 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20a -≤≤,化简|2||2|a a ++- 2.试化简|1||2|x x +-- 3.若|5||2|7x x ++-=,求x 的取值范围。 4.已知()|1||2||3||2002|f x x x x x =-+-+-++-求()f x 的最小值。 5.若|1|a b ++与2 (1)a b -+互为相反数,求321a b +-的值。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配方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配方法] 一、内容提要 1. 配方:这里指的是在代数式恒等变形中,把二次三项式a 2 ±2ab+b 2 写成完全平方式 (a ±b )2. 有时需要在代数式中添项、折项、分组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①由a 2 +b 2 配上2ab , ②由 2 ab 配上a 2 +b 2 , ③由a 2 ±2ab 配上b 2 . 2. 运用配方法解题,初中阶段主要有: ① 用完全平方式来因式分解 例如:把x 4 +4 因式分解. 原式=x 4 +4+4x 2 -4x 2 =(x 2 +2)2 -4x 2 =…… 这是由a 2 +b 2配上2ab. ② 二次根式化简常用公式:a a =2,这就需要把被开方数 写成完全平方式. 例如:化简6 25-. 我们把5-2 6写成 2-232+3 =2)2(-232+2)3( =( 2-3) 2 . 这是由2 ab 配上a 2 +b 2 .

③ 求代数式的最大或最小值,方法之一是运用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零就是最小值.即∵a 2 ≥0, ∴当a=0时, a 2 的值为0是最小值. 例如:求代数式a 2 +2a -2 的最值. ∵a 2 +2a -2= a 2 +2a+1-3=(a+1)2 -3 当a=-1时, a 2 +2a -2有最小值-3. 这是由a 2 ±2ab 配上b 2 ④ 有一类方程的解是运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一个非负数都是零,有时就需要配方. 例如::求方程x 2 +y 2 +2x-4y+5=0 的解x, y. 解:方程x 2 +y 2 +2x-4y+1+4=0. 配方的可化为 (x+1)2 +(y -2)2 =0. 要使等式成立,必须且只需? ??=-=+0201y x . 解得 ???=-=2 1 y x 此外在解二次方程中应用根的判别式,或在证明等式、不等式时,也常要有配方的知识和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代数篇)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及结论 代数篇 【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立方和(差)公式:(a±b)(a2 ?ab+b2)=a3±b3 多项式平方公式:(a+b+c+d)2=a2+b2+c2+d2+2ab+2ac+2ad+2bc+2bd+2cd 二项式定理:(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 在正整数指数的条件下,可归纳如下:设n为正整数(a+b)(a2n-1- a2n-2b+a2n-3b2- … +ab2n-2- b2n-1)=a2n-b2n(a+b)(a2n-a2n-1b+a2n-2b2n-…-ab2n-1+b2n)=a2n+1+b2n+1 类似地:(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a n-b n 公式的变形及其逆运算 由(a+b)2=a2+2ab+b2得a2+b2=(a+b)2-2ab 由(a+b)3=a3+3a2b+3ab2+b3=a3+b3+3ab(a+b) 得a3+b3=(a+b)3-3ab(a+b) 由公式的推广③可知:当n为正整数时 a n- b n能被a-b 整除,a2n+1+b2n+1能被a+b整除,a2n-b2n能被a+b 及a-b整除。重要公式(欧拉公式) (a+b+c)(a2+b2+c2+ab+ac+bc)=a3+b3+c3-3abc 【综合除法】一个一元多项式除以另一个一元多项式,并不是总能整除。当被 除式f(x)除以除式g(x),(g(x)≠0) 得商式q(x)及余式r(x)时,就有下列等式: f(x)=g(x)q(x)-r(x) 其中r(x)的次数小于g(x)的次数,或者r(x)=0。当r(x)=0时,就是f(x)能被g(x)整除。 【余式定理】多项式f(x)除以x-a所得的余数等于f(a)。 【因式分解方法】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求根法、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等。 【部分分式】把一个分式写成几个简单分式的代数和,称为将分式化为部分分式,它是分式运算的常用技巧。分式运算的技巧还有:换元法、整体法、逐项求和、拆项求和等。 【素数和合数】2是最小的素数,也是唯一的一个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七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普定县城关镇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经过这段时间的中学数学学习,你的数学能力一定有了较大的提高,展示你才能的机会来了!祝你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别忘了要沉着冷静、细心答题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如果m 是大于1的偶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 、相反数 B 、倒数 C 、绝对值 D 、平方 2、当x=-2时, 37ax bx +-的值为9,则当x=2时,3 7ax bx +-的值是 ( ) A 、-23 B 、-17 C 、23 D 、17 3、255 ,344 ,533 ,622 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255 B. 344 C. 533 D. 622 4、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成如图1所示的立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染成红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 ). A 、21 B 、24 C 、33 D 、37 5、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式子 中一定成立的是…… ( ) A 、c b a ++>0 B 、c b a <+ C 、c a c a +=- D 、a c c b ->-

6、某动物园有老虎和狮子,老虎的数量是狮子的2倍。每只老虎每天吃肉4.5千克,每只狮子每天吃肉3.5千克,那么该动物园的虎、狮平均每天吃肉…… …… ( ) A 、 625千克 B 、 725千克 C 、825千克 D 、9 25千克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7、定义a*b=ab+a+b,若3*x=27,则x 的值是_____ 8、三个有理数a、b、c之积是负数,其和是正数,当x = c c b b a a + + 时,则 ______29219=+-x x 。 9、当整数m =_________ 时,代数式 1 36 -m 的值是整数。 10、A 、B 、C 、D 、E 、F 六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当比赛到某一天时,统计出A 、B 、C 、D 、E 、五队已分别比赛了5、4、3、2、1场球,则还没与B 队比赛的球队是______ 。 11、甲从A 地到B 地,去时步行,返回时坐车,共用x 小时,若他往返都座车,则全程 只需x 3 小时,,若他往返都步行,则需____________小时。 12、 ._______2007 20061431321211=?+?+?+?K 三、解答题(共28分) 13、现将连续自然数1至2009按图中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队列,再用正方形任意框出16个数。(14分) (1)设任意一个这样的正方形框中的最小数为n ,请用n 的代数式表示该框中的16个数,然后填入右表中相应的空格处,并求出这16个数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然后填入右表中相应的空格处,并求出这16个数的和。(用n 的代数式表示) (2)在图中,要使一个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之和和分别等于832、2000、2008是否可能?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若可能,请求出该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 · · · · ·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图2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一、 配方法 例1练习:若2 ()4()()0x z x y y z ----=,试求x+z 与y 的关系。 二、 非负数法 例21 ()2 x y z =++. 三、 构造法 (1)构造多项式 例3、三个整数a 、b 、c 的和是6 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立方和被6除,得到的余数是( ) (A) 0 (B) 2 (C) 3 (D) 不确定的 (2)构造有理化因式 例4、 已知(2002x y =. 则2 2 346658x xy y x y ----+=___ ___。 (3)构造对偶式 例5、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 的两根,则4 3αβ+的值是___ ___。 (4)构造递推式 例6、 实数a 、b 、x 、y 满足3ax by +=,2 2 7ax by +=,3 3 16ax by +=,4 4 42ax by +=.求5 5 ax by +的值___ ___。 (5)构造几何图形 例7、(构造对称图形)已知a 、b 是正数,且a + b = 2. 求u =___ ___。 练习:(构造矩形)若a ,b 形的三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四、 合成法 例8、若12345,,,x x x x x 和满足方程组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20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确定4532x x +的值。 五、 比较法(差值比较法、比值比较法、恒等比较法) 例9、71427和19的积被7除,余数是几? 练习:设0a b c >>>,求证:222a b c b c c a a b a b c a b c +++>. 六、 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例10、设n 是整数,证明数3 231 22 M n n n =++为整数,且它是3的倍数。 练习:证明993 991993 991+能被1984整除。 七、 换元法(用新的变量代换原来的变量) 例11、解方程2 9(87)(43)(1)2 x x x +++= 练习:解方程 11 (1) 11 (1x) x =. 八、 过度参数法(常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2、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 %x 增加到(10)%x +,x 等于多少? 九、 判别式法(24b ac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性质) 例13、求使2224 33 x x A x x -+=-+为整数的一切实数x. 练习:已知,,x y z 是实数,且 2 2 2 212 x y z a x y z a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函数图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y 的对应值为纵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y=f(x)的图象. 例如 一次函数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① l 上的任一点p 0(x 0,y 0) 的坐标,适合等式y=kx+b, 即y 0=kx ② 若y 1=kx 1+b ,则点p 1(x 1,y 1) 在直线l 上. 2. 方程的图象:我们把y=kx+b 看作是关于x, y 的 二元 一次方程kx -y+b=0, 那么直线l 就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 的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 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b,c 是常数,a ≠0,b ≠0) 叫做 直线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是以某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图象. 例如: 二元二次方程y=ax 2+bx+c(a ≠0) (即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二元分式方程y= x k (k ≠0) (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 函数的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规律. 例如: ① 由图象的最高,最低点可看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② 由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函数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③ 函数y=f(x)的图象在横轴的上方,下方或轴上,分别表示y>0,y<0,y=0. 图象所对应 的横坐标就是不等式f(x)>0,f(x)<0 的解集和方程f(x)=0的解. ④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两个方程(即函数解析式)的公 共解.等等 4. 画函数图象一般是: ①应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注意是否连续,是否有界. ②一般用描点法,但对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因它是直线(包括射线、线段),所以可采用两点法.线段一定要画出端点(包括临界点). ③对含有绝对值符号(或其他特殊符号)的解析式 ,应按定义对自变量分区讨论,写成几个解析式. 二、例题 例1. 右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试决定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在原点右边,∴x=- a b 2>0且a<0, ∴b>0. ∵抛物线与纵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 ∴截距c>0. ∵抛物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0. 例2. 已知:抛物线f :y=-(x -2)2+5. 试写出把f 向左平行移动2个单位后,所得的曲线f 1的方程;以及f 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f 2 的方程. 画出f 1和f 2的略图,并求: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初一组)初赛试题参考答案

第1页(共1页)一、1.A 2.C 3.B 4.D 5.B 6.D 二、7.-18.30°9.3或-110.221 三、11.(1)19×11=12×?è??19-111;………………………………………………………………………………5分(2)1()2n -1()2n +1;12×?è?? 12n -1-12n +1;…………………………………………………………………………………………………………10分 (3)a 1+a 2+a 3+…+a 100=12×?è??1-13+12×?è??13-15+12×?è??15-17+12×?è??17-19+?+12×?è?? 1199-1201=12×?è?? 1-13+13-15+15-17+17-19+?+1199-1201……………………………………………15分=12×?è??1-1201=12×200201=100201.…………………………………………………………………………………………………20分四、12.(1)130°.…………………………………………………………………………………………………5分 (2)∠APC =∠α+∠β. 理由: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10分因为AB ∥CD , 所以AB ∥PE ∥CD . 所以∠α=∠APE , ∠β=∠CPE .所以∠APC =∠APE +∠CPE =∠α+∠β.…………………………………………………………15分 (3)当点P 在BD 延长线上时, ∠APC =∠α-∠β;……………………………………………………20分当点P 在DB 延长线上时, ∠APC =∠β-∠α.……………………………………………………25分五、13.(1)根据题意,得t =?è??120-12050×550+5×2+12050≈6.3()h .答:三人都到达B 地所需时间约为6.3h.………………………………………………………………5分 (2)有,设甲从A 地出发将乙载到点D 行驶x 千米,放下乙后骑摩托车返回,此时丙已经从A 地出发步行至点E ,继续前行后与甲在点F 处相遇,甲骑摩托车带丙径直驶向B,恰好与乙同时到达. …………………………………………………………………………………………………………10分 根据题意,得2?x -x 50?550+5+120-x 50=120-x 5.…………………………………………………………15分解得x ≈101.5.…………………………………………………………………………………………20分则所用总时间为t =101.550+120-101.55≈5.7()h .答:有,方案如下:甲从A 地出发载乙,同时丙步行前往B 地,甲载乙行驶101.5千米后放下乙,乙步行前往B 地,并甲骑摩托车返回,与一直步行的丙相遇.随后甲骑摩托车载丙径直驶向B 地,恰好与步行的乙同时到达,所需时间为5.7h.………………………………………………………………………25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一、内容提要 一定义 1. 如果一个数恰好是某个有理数的平方,那么这个数叫做完全平方数. 例如0,1,0.36,25 4,121都是完全平方数. 在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都是整数的平方. 2. 如果一个整式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这个整式叫做完全平方式.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完全平方式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的. 例如: 在有理数范围 m 2, (a+b -2)2, 4x 2-12x+9, 144都是完全平方式. 在实数范围 (a+3)2, x 2+22x+2, 3也都是完全平方式. 二. 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和判定 1. 整数的平方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所以凡是末位数字为2,3,7,8的整数必不是平方数. 2. 若n 是完全平方数,且能被质数p 整除, 则它也能被p 2整除.. 若整数m 能被q 整除,但不能被q 2整除, 则m 不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3402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4整除,所以3402不是完全平方数. 又如:444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9整除,所以444不是完全平方数. 三. 完全平方式的性质和判定 在实数范围内 如果 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则b 2-4ac=0且a>0; 如果 b 2-4ac=0且a>0;则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 在有理数范围内 当b 2-4ac=0且a 是有理数的平方时,ax 2+bx+c 是完全平方式. 四. 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的关系 1. 完全平方式(ax+b )2 中 当a, b 都是有理数时, x 取任何有理数,其值都是完全平方数; 当a, b 中有一个无理数时,则x 只有一些特殊值能使其值为完全平方数. 2. 某些代数式虽不是完全平方式,但当字母取特殊值时,其值可能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 n 2+9, 当n=4时,其值是完全平方数. 所以,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 完全平方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有理数根的关系 1. 在整系数方程ax 2+bx+c=0(a ≠0)中 ① 若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则方程有有理数根; ② 若方程有有理数根,则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 2. 在整系数方程x 2+px+q=0中 ① 若p 2-4q 是整数的平方,则方程有两个整数根; ② 若方程有两个整数根,则p 2-4q 是整数的平方.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一 、内容提要 1.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 ≠0)的实数根,是由它的系数a, b, c 的值确定的. 根公式是:x=a ac b b 242-±-. (b 2-4a c ≥0) 2.根的判别式 ①实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实数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 2-4a c ≥0. ②有理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有理数根的判定是: b 2-4a c 是完全平方式?方程有有理数根. ③整系数方程x 2+px+q=0有两个整数根?p 2-4q 是整数的平方数. 3.设 x 1, x 2 是a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 ①ax 12 +bx 1+c=0 (a ≠0,b 2-4ac ≥0), ax 22+bx 2+c=0 (a ≠0, b 2-4ac ≥0); ②x 1=a ac b b 242-+-, x 2=a ac b b 242--- (a ≠0, b 2-4ac ≥0); ③ 韦达定理:x 1+x 2= a b - , x 1x 2= a c (a ≠0, b 2-4ac ≥0). 4.方程整数根的其他条件 整系数方程ax 2+bx+c=0 (a ≠0)有一个整数根x 1的必要条件是:x 1是c 的因数. 特殊的例子有: C=0?x 1=0 , a+b+c=0?x 1=1 , a -b+c=0?x 1=-1. 二、例题 例1.已知:a, b, c 是实数,且a=b+c+1.

求证:两个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 证明 (用反证法) 设 两个方程都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那么△1≤0和△2≤0. 即?? ? ??++=≤-≤ ③ ② ①-1040412c b a c a b 由①得b ≥41,b+1 ≥45代入③,得 a -c=b+1≥4 5 , 4c ≤4a -5 ④ ②+④:a 2-4a+5≤0, 即(a -2)2+1≤0,这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1≤0和△2≤0不能成立的,那么必有一个是大于0. ∴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本题也可用直接证法:当△1+△2>0时,则△1和△2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例2.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方程: (a -1)x 2-(a 2+2)x+(a 2+2a)=0和 (b -1)x 2-(b 2+2)x+(b 2+2b)=0 (其中a,b 为正整数) 有一个公共根. 求a, b 的值. 解:用因式分解法求得: 方程①的两个根是 a 和 12-+a a ; 方程②两根是b 和1 2 -+b b . 由已知a>1, b>1且a ≠b. ∴公共根是a= 12-+b b 或b=1 2-+a a .

七年级数学竞赛

七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D 、无理数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下列说法和式子正确的是( ) A 、81的平方根是3± B 、1的立方根是1± C 、11±= D 、0>x 3、2 )3(-的平方根是( ) A 、3± B 、9± C 、3- D 、3 4、x 是任意实数,则2|x |+x 的值( ) A 、大于零 B 、不大于零 C 、小于零 D 、不小于零 5、如果0)(=-+a a ,则a 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a 与2a - B 12-与12+、 C 、23与2)3(- D 、2a -与2)(a - 7、若代数式7322++y y 的值为8,则代数式9642 -+y y 的值是( ) A 、2 B 、17- C 、7- D 、7 8、某次数学测验,共有16道选择题,评分办法是答对一道题得6分,答错扣2分,不答得0分,某学生有一道题没有答,若要成绩在60分以上,他至少要答对( ) A 、10题 B 、11题 C 、12题 D 、13题 9n 为( ) A 、2 B 、3 C 、4 D 、5 10、如果11x x -=-,那么( ) A 、x <1 B 、x >1 C 、x≤1 D 、x≥1 11、比较53 12296,194,143----的大小是( ) A 、2961941435312->->->- B 、53 12143194296->->->- C 、2961431945312->->->- D 、29 65312143194->->->- 12、观察下列算式: ......2562,1282,642,322,162,82,42,2287654321========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11 8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代数式的求值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代数式的求值 代数式的求值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代数式是先化简再求值,特别是有附加条件的代数式求值问题,往往需要利用乘法公式、绝对值与算术根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根式的性质等等,经过恒等变形,把代数式中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化简,进而求值.因此,求值中的方法技巧主要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下面结合例题逐一介绍. 1.利用因式分解方法求值 因式分解是重要的一种代数恒等变形,在代数式化简求值中,经常被采用. 分析x的值是通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给出的,若解出x后,再求值,将会很麻烦.我们可以先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看一看能否利用已知条件. 解已知条件可变形为3x2+3x-1=0,所以 6x4+15x3+10x2 =(6x4+6x3-2x2)+(9x3+9x2-3x)+(3x2+3x-1)+1 =(3x2+3x-1)(2z2+3x+1)+1 =0+1=1. 说明在求代数式的值时,若已知的是一个或几个代数式的值,这时要尽可能避免解方程(或方程组),而要将所要求值的代数式适当变形,再将已知的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会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 例2 已知a,b,c为实数,且满足下式: a2+b2+c2=1,①

求a+b+c的值. 解将②式因式分解变形如下 即 所以 a+b+c=0或bc+ac+ab=0. 若bc+ac+ab=0,则 (a+b+c)2=a2+b2+c2+2(bc+ac+ab) =a2+b2+c2=1, 所以a+b+c=±1.所以a+b+c的值为0,1,-1.说明本题也可以用如下方法对②式变形:

即 前一解法是加一项,再减去一项;这个解法是将3拆成1+1+1,最终都是将②式变形为两个式子之积等于零的形式. 2.利用乘法公式求值 例3 已知x+y=m,x3+y3=n,m≠0,求x2+y2的值. 解因为x+y=m,所以 m3=(x+y)3=x3+y3+3xy(x+y)=n+3m·xy, 所以 求x2+6xy+y2的值.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三点共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三点共线 一、内容提要 1. 要证明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 。 B 。 C 。 常用方法有:①连结AB ,BC 证明∠ABC 是平角 ②连结AB ,AC 证明AB ,AC 重合 ③连结AB ,BC ,AC 证明 AB +BC =AC ④连结并延长AB 证明延长线经过点C 2. 证明三点共线常用的定理有: ①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②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③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④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⑤ 两圆相切,切点在连心线上 ⑥ 轴对称图形中,若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例题 例1.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点P 是形内的任一点,PM ⊥AB , PN ⊥CD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过点P 作EF ∥AB , ∵AB ∥CD ,∴EF ∥CD ∠1+∠2=180 ,∠3+∠4=180 ∵PM ⊥AB ,PN ⊥CD ∴∠1=90 ,∠3=90 ∴∠1+∠3=180 ∴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2.求证: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点在同一直 线上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D 和BC 的中点,O 是AC 和 BD 的交点 求证: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一:连结MO ,NO ∵MO ,NO 分别是△DAB 和△CAB 的中位线 ∴MO ∥AB ,NO ∥AB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二:连结MO 并延长交BC 于N , ∵MO 是△DAB 的中位线 ∴MO ∥AB 在△CAB 中 ∵AO =OC ,ON ,∥AB ∴BN ,=N ,C ,即N ,是BC 的中点 ∵N 也是BC 的中点, ∴点N ,和点N 重合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3.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 +∠B =90 ,M ,N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BC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P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A +∠B =90 , ∠APB =Rt ∠ 连结PM ,P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 PM =MA =MB ,PN =DN =DC ∴∠MPB =∠B ,∠NPC =∠B ∴PM 和PN 重合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关于横轴的对称点为B ,关于纵轴的对称 点是C ,求证B 和C 是关于原点O 解:连结OA ,OB ,OC ∵A ,B 关于X 轴对称, ∴OA =OB ,∠AOX =∠BOX 同理OC =OA ,∠AOY =∠COY ∴∠COY +∠BOX =90 X ∴B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OB =OC ∴ B 和C 是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 例5.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O 1 和⊙O 2于E ,F 。 求证:AE ,AF 和⊙O 1和⊙O 2的直径成比例 ,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