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选择算法综述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

文献综述

一、综述 语音分离问题源于著名的“鸡尾酒会效应”.即在复杂的混合声音中,人类能有效地选择并跟踪某一说话人的声音。语音分离的研究在语音通信、声学目标检测、声音信号增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而将语音分离技术应用到智能机器人中。让机器人具有智能的听觉,实现声源定位和分离,确定说话人个数,进行人机对话等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听觉场景分析(Auditory Scene Analysis,ASA)和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两类方法。 对于听觉场景分析的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人的听觉生理及心理特性出发,研究人在声音识别过程中的规律.即听觉场景分析;另一种是利用对人听觉感知的研究成果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用计算机来实现它。这是计算听觉场景分析(ComputationalAudit0珂Scene Analysis,CASA)所要研究的内容。 而盲源分离是指在源信号、传输通道特性未知的情况下.仅由观测信号和源信号的一些先验知识(如概率密度)来估计出源信号各个分量的过程。盲源分离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首先是由Comon提出的。它是基于神经网络和统计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该技术在通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语音分离、图像处理、阵列信号处理以及通用信号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已有的盲分离算法大致归纳为三类。在第一类方法中,信号经过变换后,使不同信号分量之间的相依性(Dependency)最小化。这类方法称为独立分量分析,由Pierre Comon于1994年提出。当信号之间的独立性采用不同的准则测度时,即得到不同的算法。第二类方法是用非线性传递函数对输出进行变换,使得输出分布包含在一个有限的超立方体中,然后熵的最大化将迫使输出分量可能在超立方体中均匀散布。这类方法称为熵最大化,是由Bell和Sejnowski于1995年提出的。熵最大化最终也得到信号分量独立性的类似测度。第三类方法为非线性主分量分析.由Oja和Karhunen等人于1994年提出,它是线性主分量分析方法的推广。目前,前两类方法已逐渐趋于成熟。对于

无线网络定位论文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分析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监测精度高、容错性好、可远程监控、便于诊断与维护等众多优点,在环境监测、事故定位救援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任务是准确获取物理世界的有价值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借助节点的时间与位置信息,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控制和传感数据高速率、低延迟的交换,以保证整个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针对如何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高效率、低能耗的定位以及覆盖等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标监测与跟踪、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中,节点的位置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传感器网络定位,实时性 第一章背景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被誉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数应用中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目标跟踪、入侵检测、灾难管理和战场侦察等。新技术在带来应用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研究问题。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所谓定位是对一组未知位置坐标的网络节点,通过估计其至邻居节点的距离或邻居数目等手段,利用节点间交换的信息,确定节点位置的机制。从广义上讲,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包括节点自身定位和对监控目标的定位。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容量受限,包括有限的功耗、通信带宽、内存和计算能力,节点协作完成感知和通信任务,希望计算和通信量最小化,节点定位是传感器网络运行的一个基本和关键问题。 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第二章传统定位技术分析

文本聚类的现状研究

1 文本聚类研究现状 1 文本聚类研究现状 Internet 已经发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最主要的渠道。随着Internet 的大规模普及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种资源呈爆炸式增长。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 年 1 月最新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70.2% 的网络信息均以文本形式体现。对于这种半结构或无结构化数据,如何从中获取特定内容的信息和知识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文本挖掘、信息过滤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作为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聚类技术可以将大量文本信息组成少数有意义的簇,并提供导航或浏览机制。 文本聚类的主要应用点包括: (1) 文本聚类可以作为多文档自动文摘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预处理步骤。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多文档自动文摘系统Newsblaster[1] 。该系统将新闻进行 聚类处理,并对同主题文档进行冗余消除、信息融合、文本生成等处理,从而生成一篇简明扼要的摘要文档。 (2) 对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进行聚类,使用户迅速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比较典型的系统有Infonetware Real Term Search 。Infonetware 具有强大的对搜索结果进行主题分类的功能。另外,由Carrot Search 开发的基于Java 的开源Carrot2 搜索结果聚合聚类引擎2.0 版也是这方面的利用,Carrot2 可以自动把自然的搜索结果归类( 聚合聚类) 到相应的语义类别中,提供基于层级的、同义的以及标签过滤的功能。 (3) 改善文本分类的结果,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Y.C.Fang 等人的工作[2] 。 (4) 文档集合的自动整理。如Scatter/Gather[3] ,它是一个基于聚类的文档浏览系统。 2 文本聚类过程 文本聚类主要依据聚类假设:同类的文档相似度较大,非同类的文档相似度较小。作为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聚类由于不需要训练过程、以及不需要预先对文档手工标注类别,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动化处理能力,成为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摘要和导航的重要手段。文本聚类的具体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文本聚类过程 2.1 文本信息的预处理 文本聚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文本内容表示成为数学上可分析处理的形式,即建立文本特

常见的特征选择或特征降维方法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d417803973.html,/14072.html 特征选择(排序)对于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好的特征选择能够提升模型的性能,更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特点、底层结构,这对进一步改善模型、算法都有着重要作用。 特征选择主要有两个功能: 1.减少特征数量、降维,使模型泛化能力更强,减少过拟合 2.增强对特征和特征值之间的理解 拿到数据集,一个特征选择方法,往往很难同时完成这两个目的。通常情况下,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或者最方便的特征选择方法(往往目的是降维,而忽略了对特征和数据理解的目的)。 在许多机器学习的书里,很难找到关于特征选择的容,因为特征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被视为机器学习的一种副作用,一般不会单独拿出来讨论。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问题。 1 去掉取值变化小的特征Removing features with low variance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特征选择方法了:假设某种特征的特征值只有0和1,并且在所有输入样本中,95%的实例的该特征取值都是1,那就可以认为这个特征作用不大。如果100%都是1,那这个特征就没意义了。当特征值都是离散型变量的时候这种方法才能用,如果是连续型变量,就需要将连续变量离散化之后才能用,而且实际当中,一般不太会有95%以上都取某个值的特征存在,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太好用。可以把它作为特征选择的预处理,先去掉那些取值变化小的特征,然后再从接下来提到的特征选择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进行进一步的特征选择。

2 单变量特征选择Univariate feature selection 单变量特征选择能够对每一个特征进行测试,衡量该特征和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得分扔掉不好的特征。对于回归和分类问题可以采用卡方检验等方式对特征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运行,易于理解,通常对于理解数据有较好的效果(但对特征优化、提高泛化能力来说不一定有效);这种方法有许多改进的版本、变种。 2.1 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皮尔森相关系数是一种最简单的,能帮助理解特征和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该方法衡量的是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结果的取值区间为[-1,1],-1表示完全的负相关(这个变量下降,那个就会上升),+1表示完全的正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 Pearson Correlation速度快、易于计算,经常在拿到数据(经过清洗和特征提取之后的)之后第一时间就执行。 Pearson相关系数的一个明显缺陷是,作为特征排序机制,他只对线性关系敏感。如果关系是非线性的,即便两个变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Pearson相关性也可能会接近0。 2.2 互信息和最大信息系数Mutual information and 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

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doc

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拟完成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化。3、研究思路与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和计划。4.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和实践应用价值。(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以内) 一直以来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的得到大量的研究,近二十年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Slavin, 1994)来指导改革教学成为一大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角度说明学习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所谓“情境”即是学习的综合环境;“协作”: 指学习中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意义建构”: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师观和知识观和以往的学习理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提高教学效率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多从学习的方法论和学习技术本身入手,考虑学生的具体群体的学习特点较少,不能很好的有的放矢,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影响因素时多直接用常规的数理统计理论进行分析与讨论,而实际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因素是相当复杂与繁多的,而且学习因素之间W能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有时往往不知道,因素之间的影响到底多大,定量的关系不明确,甚至可能有很多隐藏的因素在起作用,发现学习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因果关系与比重,以及它们的变化分布规律对我们找出主要因素从而正确指导教学以及设计调查问卷摸查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此的研究还比较少。 贝叶斯网络又称信度网络,是Bayes方法的扩展,是目前不确定知识表达和推理领域最有效的理论模型之一。自1988年由Pearl提出后,己知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一般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如图1所示,由代表变量节点及连接这些节点有向边构成。节点代表随机变量,节点间的有向边代表了节点间的互相关系(由父节点指向其后代节点),用条件概率进行表达关系强度,没有父节点的用先验概率进行信息表达, 节点变量可以是任何问题的抽象(如知识表达),适用于表达和分析不确定性和概率性的事件,可以从不完全、不精确或不确定的知识或信息中做出推理。贝叶斯网络本身是一种不确定性因果关联模型,贝叶斯网络与其他决策模型不同,它本身是将多元知识图解可视化为一种概率知识表近与推理模型,更为贴切地蕴含了网络节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条件相关关系,如果节点表达为学习因素,

单目视觉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单目视觉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作者:李荣明, 芦利斌, 金国栋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602教研室,西安,710025 刊名: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 英文刊名:Modem Computer 年,卷(期):2011(11) 参考文献(29条) 1.R.Horaud;B.Conio;O.Leboullcux An Analytic Solution for the Perspective 4-Point Problem 1989(01) 2.任沁源基于视觉信息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地标识别与位姿估计研究 2008 3.徐筱龙;徐国华;陈俊水下机器人的单目视觉定位系统[期刊论文]-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07) 4.邹伟;喻俊志;徐德基于ARM处理器的单目视觉测距定位系统[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10(04) 5.胡占义;雷成;吴福朝关于P4P问题的一点讨论[期刊论文]-自动化学报 2001(06) 6.Abdel-Aziz Y;Karara H 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 from Comparator to Object Space Coordinates in Close-Range Ph- togrammetry 1971 7.Fishier M A;Bolles R C Random Sample Consensus:A Paradigm for Model Fitt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Image Analy-s~s anu Automated tartograpny 1981(06) 8.祝世平;强锡富用于摄像机定位的单目视觉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1(03) 9.沈慧杰基于单目视觉的摄像机定位方法的研究 2009 10.任沁源;李平;韩波基于视觉信息的微型无人直升机位姿估计[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1) 11.刘立基于多尺度特征的图像匹配与目标定位研究[学位论文] 2008 12.张治国基于单目视觉的定位系统研究[学位论文] 2009 13.张广军;周富强基于双圆特征的无人机着陆位置姿态视觉测量方法[期刊论文]-航空学报 2005(03) 14.Zen Chen;JenBin Huang A Vision-Based Method for theCircle Pose Determination with a Direct Geometric Interpre- tation[外文期刊] 1999(06) 15.Safaee-Rad;I.Tchoukanov;K.C.Smith Three-Dimension of Circular Features for Machine Vision 1992 16.S.D.Ma;S.H.Si;Z.Y.Chen Quadric Curve Based Stereo 1992 17.D.A.Forsyth;J.L.Munday;A.Zisserman Projective In- variant Representation Using Implicit Algebraic Curves 1991(02) 18.吴朝福;胡占义PNP问题的线性求解算法[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03(03) 19.降丽娟;胡玉兰;魏英姿一种基于平面四边形的视觉定位算法[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9(02) 20.Sun Fengmei;Wang Weining Pose Determination from a Single Image of a Single Parallelogram[期刊论文]-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6(05) 21.吴福朝;王光辉;胡占义由矩形确定摄像机内参数与位置的线性方法[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03(03) 22.王晓剑;潘顺良;邱力为基于双平行线特征的位姿估计解析算法[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 2008(03) 23.刘晓杰基于视觉的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位姿估计研究与实现 2009 24.刘士清;胡春华;朱纪洪一种基于灭影线的无人直升机位姿估计方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9) 25.Mukundan R;Raghu Narayanan R V;Philip N K A Vision Based Attitude and Posi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Rendezvous and Docking 1994(02)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 摘要:文本分类是信息检索和过滤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任务是对未知类别的文档进行自动处理,判别它们所属于的预定义类别集合中的类别。本文主要对文本分类中所涉及的特征选择和分类算法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采用kNN和Naive Bayes分类算法对已有的经典征选择方法的性能作了测试,并将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使用查全率、查准率、F1值等多项评估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最终,揭示特征选择方法的选择对分类速度及分类精度的影响。 关键字:文本分类特征选择分类算法 A Review For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Text Categorization Abstract:Text categoriz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filtering,whose task is to process automatically the unknown categories of documents and distinguish the labels they belong to in the set of predefined categor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text categorization, and make deep research via experiment. kNN and Native Bayes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have been appli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cal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ased on classical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s have been made a comparison. The results have been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by assessment indicators, such as precision, recall, F1. In the end, the influence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s have made on classification speed and accuracy have been revealed. Keywords:Text categorization Feature selecti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研究 一、前言部分 手写数字识别(Handwritten Numeral Recognition)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简称OCR)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辨认人手写在纸张上的阿拉伯数字。 OCR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按字体分类主要分为印刷体识别和手写体识别两大类.而手写体识别又可分为受限手写体和不受限识别体,按识别方式有课分为在线识别和脱机识别。在整个OCR领域中,最为困难的就是脱机手写字符的识别。到目前为止,尽管人们在脱机手写英文,汉字识别的研究中已取得很多可喜成就,但距实用还有一定距离。而在手写数字识别这个方向上,经过多年研究,研究工作者已经开始把它向各种实际应用推广,为手写数据的高速自动输入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字符识别处理的信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字信息,处理的主要是用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字(如:汉字,英文等)书写或印刷的文本信息,目前在印刷体和联机手写方面技术已趋向成熟,并推出了很多应用系统;另一类是数据信息,主要是由阿拉伯数字及少量特殊符号组成的各种编号和统计数据,如:邮政编码,统计报表,财务报表,银行票据等等,处理这类信息的核心技术是手写数字识别。因此,手写数字的识别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旦研究成功并投入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2][15] 二、主题部分 (一).手写数字识别研究的理论意义 手写数字识别作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1.阿拉伯数字是唯一的被世界各国通用的符号,对手写数字识别的研究基本上与文化背景无关,这样就为各国,各地区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智的大舞台。在这一领域大家可以探讨,比较各种研究方法。 2.由于数字识别的类别数较小,有助于做深入分析及验证一些新的理论。 3.尽管人们对手写数字的识别已从事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机器的识别本领还无法与人的认知能力相比,这仍是一个有难度的开放问题(Open

无线定位常用算法概述

无线定位算法综述 一无线传感网络与节点定位 1.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究热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到非常多的关键技,主要包括: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跨层设计和应用层设计。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可表述为:依靠有限的位置己知节点即信标节点(锚节点),确定布设区中其它未知节点的位置,在传感器节点间建立起一定的空间关系的过程。无线定位机制一般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对无线电信号的一个或几个电参量(振幅、频率、相位、传播时间) 进行测量,根据电波的传播特性把测量的电参量转换为距离、距离差及到达角度等,用来表示位置关系; 第二步,运用各种算法或技术来实现位置估计; 第三步,对估计值进行优化。 3. 节点间距离或角度的测量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间距离或角度的测量技术常用的有RSSI、TOA、TDOA和AOA等。 4. 计算节点位置的基本方法 (1) 三边测量法

(2) 三角测量法; (3) 极大似然估计法。 5.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性能评价

几个常用的评价标准:定位精度;规模;锚节点密度;节点密度;覆盖率;容错性和自适应性;功耗;代价。 6.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分类 (1)物理定位与符号定位; (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3)紧密耦合与松散耦合; (4)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5)基于测距技术的定位和无须测距技术的定位; (6)粗粒度与细粒度; (7)三角测量、场景分析和接近度定位。 二典型的自身定位系统与算法 到目前为止,WSN 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1 阶段主要偏重于紧密耦合型和基于基础设施的定位系统。对于松散耦合型和无须基础设施的定位技术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认为是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研究的第2 阶段。 1. Cricket定位系统 未知节点使用TDOA技术测量其与锚节点的距离,使用三边测量法提供物理定位。 2. RADAR系统 建立信号强度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查询数据库,选择可能性最大的位置定位自身。 在三边测量定位方式下,未知节点根据RSSI计算与多个基站的距离,然后使用三边测量法定位, 3. AHLos系统 AHLos算法中定义了3 种定位方式——原子式、协作式和重复式最大似然估计定位(atom,collaborative和iterative multilateration)。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20160702

特征选择方法综述 控制与决策2012.2 问题的提出 特征选择框架基于搜索策略划分特征选择方法基于评价准则划分特征选择方法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特征选择是从一组特征中挑选出一些最有效的特征以降低特征空间维数的过程,是模式识别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模式识别系统,一个好的学习样本是训练分类器的关键,样本中是否含有不相关或冗余信息直接影响着分类器的性能。因此研究有效的特征选择方法至关重要。 特征选择算法的目的在于选择全体特征的一个较少特征集合,用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表达按照特征关系度量划分,可分为依赖基尼指数、欧氏距离、信息熵。 、特征选择框架 由于子集搜索是一个比较费时的步骤,一些学者基于相关和冗余分析,给出了下面一种特征选择框架,避免了子集搜索,可以高效快速地寻找最优子集。 从特征选择的基本框架看出,特征选择方法中有4 个基本步骤:候选特征子集的生成(搜索策略)、评价准则、停止准则和验证方法。目前对特征选择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搜索策略和评价准则。因而,本文从搜索策略和评价准则两个角度对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分类。 三、基于搜索策略划分特征选择方法 基本的搜索策略按照特征子集的形成过程,形成的特征选择方法如下:

图3 基于搜索策略划分特征选择方法 其中,全局搜索如分支定界法,存在问题: 1)很难确定优化特征子集的数目; 2)满足单调性的可分性判据难以设计; 3)处理高维多类问题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 随机搜索法如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等,存在问题: 1)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只有当总循环次数较大时,才可能找到较好的结果。 2)在随机搜索策略中,可能需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参数选择的合适与否对最终结果的好坏起着很大的作用。 启发式搜索如SFS、SBS、SFFS、SFBS等,存在问题: 1)虽然效率高,但是它以牺牲全局最优为代价。 每种搜索策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具体环境和准则函数来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例如,特征数较少,可采用全局最优搜索策略;若不要求全局最优,但要求计算速度快,可采用启发式策略;若需要高性能的子集,而不介意计算时间,则可采用随机搜索策略。 四、基于评价准则划分特征选择方法

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2018, 6(2), 9-1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7803973.html,/journal/j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417803973.html,/10.12677/jc.2018.62002 News Profession as Chinese Discourse: A Survey of News Professionalism (2015-2017) Xuan 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17th, 2018; accepted: May 30th, 2018; published: Jun. 6th, 2018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in the 1990s, it has been rapidly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press as its own theoretical resource and ideal pursuit. However, it must be clarified that this “acceptance”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and adjustment.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media marketiz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ower’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has become a unique Chinese discourse. And aca-demic research is also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ccepting this position as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starting point.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continued and reached a small peak by the end of 2017. Keywords Chinese Discourse,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周璇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6日 摘要 新闻专业主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就迅速被中国新闻界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和理想追求,

室内定位几种算法概述

室内定位几种算法概述 一.室内定位目的和意义 随着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增加,人们对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在复杂的室内环境,如机场大厅、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矿井等环境中,常常需要确定移动终端或其持有者、设施与物品在室内的位置信息。但是受定位时间、定位精度以及复杂室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比较完善的定位技术目前还无法很好地利用。因此,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A-GPS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无线局域网络、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等。这些室内定位技术从总体上可归纳为几类,即GNSS技术(如伪卫星等),无线定位技术(无线通信信号、射频无线标签、超声波、光跟踪、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等),其它定位技术(计算机视觉、航位推算等),以及GNSS 和无线定位组合的定位技术(A-GPS或A-GNSS)。 由于在室内环境下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而言,室内布置,材料结构,建筑物尺度的不同导致了信号的路径损耗很大,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内在结构会引起信号的反射,绕射,折射和散射,形成多径现象,使得接收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发生变化,造成信号的损失,定位的难度大。虽然室内定位是定位技术的一种,和室外的无线定位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和对定位精度和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使得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有着不同于普通定位系统的鲜明特点,而且这些特点是户外定位技术所不具备的。因此,两者区域的标识和划分标准是不同的。基于室内定位的诸多特点,室内定位技术和定位算法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定位精度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室内定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室内GPS定位技术 G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位技术。当GPS接收机在室内工作时,由于信号受建筑物的影响而大大衰减,定位精度也很低,要想达到室外一样直接从卫星广播中提取导航数据和时间信息是不可能的。为了得到较高的信号灵敏度,就需要延长在每个码延迟上的停留时间,A-GPS技术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7]。室内GPS技术采用大量的相关器并行地搜索可能的延迟码,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快速定位。 利用GPS进行定位的优势是卫星有效覆盖范围大,且定位导航信号免费。缺点是定位信号到达地面时较弱,不能穿透建筑物,而且定位器终端的成本较高。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例如WiFi、ZigBee、蓝牙和超宽带等,在办公室、家庭、工厂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的原理是,红外线IR标识发射调制的红外射线,通过安装在室内的光学传感器接收进行定位。虽然红外线具有相对较高的室内定位精度,但是由于光线不能穿过障碍物,使得红外射线仅能视距传播。直线视距和传输距离较短这两大主要缺点使其室内定位的效果很差。当标识放在口袋里或者有墙壁及其他遮挡时就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在每个房间、走廊安装接收天线,造价较高。因此,红外线只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被荧光灯或者房间内的灯光干扰,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 ——超声波定位技术。超声波测距主要采用反射式测距法,通过三角定位等算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即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由被测物产生的回波,根据回波与发射波的时间差计算出待测距离,有的则采用单向测距法。超声波定位系统可由若干个应答器和一个主测距器组成,主测距器放置在被测物体上,在微机指令信号的作用下向位置固定的应答器发射同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应答器在收到无线电信号后同时向主测距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得到主测距器与各个应答器之间的距离。当同时有3个或3个以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应答器做出回应时,可以根据相关计算确定出被测物体所在的二维坐标系下的位置。超声波定位整体定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但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同时需要大量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本太高。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通过测量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这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室内安装适当的蓝牙局域网接入点,把网络配置成基于多用户的基础网络连接模式,并保证蓝牙局域网接入点始终是这个微微网

特征选择综述

特征选择常用算法综述 一.什么是特征选择(Featureselection ) 特征选择也叫特征子集选择 ( FSS , Feature SubsetSelection ) 。是指从已有的M个特征(Feature)中选择N个特征使得系统的特定指标最优化。 需要区分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特征提取 ( Feature extraction )是指利用已有的特征计算出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特征集,也指计算得到某个特征的算法。 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都能降低特征集的维度。 评价函数 ( Objective Function ),用于评价一个特征子集的好坏的指标。这里用符号J ( Y )来表示评价函数,其中Y是一个特征集,J( Y )越大表示特征集Y 越好。 评价函数根据其实现原理又分为2类,所谓的Filter和Wrapper 。 Filter(筛选器):通过分析特征子集内部的信息来衡量特征子集的好坏,比如特征间相互依赖的程度等。Filter实质上属于一种无导师学习算法。 Wrapper(封装器):这类评价函数是一个分类器,采用特定特征子集对样本集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来衡量该特征子集的好坏。Wrapper实质上是一种有导师学习算法。 二.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 获取某些特征所需的计算量可能很大,因此倾向于选择较小的特征集特征间的相关性,比如特征A完全依赖于特征B,如果我们已经将特征B选入特征集,那么特征A 是否还有必要选入特征集?我认为是不必的。特征集越大,分类器就越复杂,其后果就是推广能力(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下降。选择较小的特征集会降低复杂度,可能会提高系统的推广能力。Less is More ! 三.特征选择算法分类 精确的解决特征子集选择问题是一个指数级的问题。常见特征选择算法可以归为下面3类: 第一类:指数算法 ( Exponential algorithms ) 这类算法对特征空间进行穷举搜索(当然也会采用剪枝等优化),搜索出来的特征集对于样本集是最优的。这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的。

有关特征选择内容

特征选择和集成学习是当前机器学习中的两大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己被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 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特征集中选择使某种评估标准最优的特征子集。其目的是根据一些准则选出最小的特征子集,使得任务如分类、回归等达到和特征选择前近似甚至更好的效果。通过特征选择,一些和任务无关或者冗余的特征被删除,简化的数据集常常会得到更精确的模型,也更容易理解。 滤波式(filter)方法的特征评估标准直接由数据集求得,而无需学习算法进行反馈,其优点是运行效率高,因此非常适用于集成学习.假设用于集成的特征选择算法有k种,,抽取产生m 个子训练集,在每个训练集上利用其中一种特征选择算法选出满足条件的属性作为个体svm训练的输入空间,并训练得到m个svm个体,然后对其他的特征选择算法重复执行上述过程,最后将得到的k*m 个子svm的预测结果集成. 特征选择是从一组数量为D 的原始特征中选出数量为d(D>d)的一组最优特征采用遗传退火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随机生成长度为 D 的二进制串个体其中1 的个数为d 。连续产生这样的个体M 个M 为种群规模其大小影响着遗传算法的最终结果及其执行效率M。 特征选择的目的是找出分类能力最强的特征组合需要一个定量准则来度量特征组合的分类能力。度量特征选择算法优劣的判据很多各样本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它们位于特征空间的不同区域如果类间

距离越大类内各样本间的距离越小则分类效果越好。 各种新搜索算法和评估标准都应用到特征选择算法中。如粗糙集算法,神经网络剪枝法,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标准,特征集的模糊嫡评价,马尔可夫算法等

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含有大量的冗余与噪音特征,使得系统耗用的计算资源很大,导致系统训练时间长,实时性差,检测效果不好,引入特征选择算法能够去除高维数据中无用和冗余的信息,保留对分类效果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在不影响分类效果的同时减少数据量,降低了数据存储复杂度,减轻系统负荷,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增强入侵检测系统的健壮性。 入侵检测问题从机器学习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分类问题,分类器的性能不仅与分类器设计算法有关,而且与选择的特征子集有关。一个高度相关的特征子集可有效改进分类器的性能,因而特征选择(属性约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通过将一组学习器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学习系统的泛化能力(有监督的分类器集成和半监督的分类器集成)。 神经网络集成可以显著地提高神经网络系统的泛化能力,被视为

决策树学习研究综述

科技论坛 决策树学习研究综述 叶萌 (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1概述 决策树是构建人工智能系统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决策树技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1]。自从Quinlan 在1979年提出构造决策树ID3算法以来,决策树的实现已经有很多算法,常见的有:CLS (concept learning system )学习算法,ID4、ID5R 、C4.5算法,以及CART 、C5.0、FuzzyC4.5、0C1、QUEST 和CAL5等[2]。 现在,许多学者在规则学习与决策树学习的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Brako 等的ASSISTANT ,将AQ15中的近似匹配方法引入决策树中。Clark 等的CN2,将ID3算法和AQ 算法编织在一起,用户可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算法使用。Utgoff 等的ID5R 算法,不要求一次性提供所有的训练实例,训练实例可以逐次提供,生成的决策树逐次精化,以支持增量式学习。洪家荣教授结合实际应用问题对ID3算法作了一些改进,提出了两个ID3和AQ 结合的改进算法,IDAQ 和AQID ,此外,还陆续出现了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决策树算法,如SLIQ ,SPRINT 等等[3]。 2决策树算法研究2.1构造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学习是从无次序、无规则的样本数据集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逼近离散值目标函数的分类规则方法。它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从该结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因此从根结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规则,整棵决策树就对应着一组表达式规则。我们可将决策树看成是定义布尔函数的一种方法。其输入是一组属性描述的对象,输出为yes/no 决策。决策树代表一个假设,可以写成逻辑公式。决策树的表达能力限于命题逻辑,该对象的任一个属性的任一次测试均是一个命题。在命题逻辑范围内,决策树的表达能力是完全的。一棵决策树可以代表一个决定训练例集分类的决策过程,树的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属性名或一个特定的测试,该测试在此结点根据测试的可能结果对训练例集进行划分。划分出的每个部分都对应于相应训练例集子空间的一个分类子问题,该分类子问题可以由一棵决策树来解决。因此,一 棵决策树可以看作是一个对目标分类的划分和获取策略[4] 。 2.2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决策树算法 ID3或者C4.5算法都是在建树时将训练集一次性装载入内存的。但当面对大型的有着上百万条纪录的数据库时,就无法实际应用这些算 法。针对这一问题, 前人提出了不少改进方法,如数据采样法、连续属性离散化法或将数据分为若干小块分别建树然后综合成一个最终的树,但这些改进都以降低了树的准确性为代价。直到M etha,Agrawal 和Ris-sane 在1996年提出了SLIQ 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的SPRINT [6]方法。 3决策树学习的常见问题3.1过度拟合 在利用决策树归纳学习时,需要事先给定一个假设空间,且必须在这个假设空间中选择一个,使之与训练实例集相匹配。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学习算法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偏置的情况下学习。如果事先知道所要学习的函数属于整个假设空间中的一个很小的子集,那么即使训练实例不完整,也有可能从已有的训练实例集中学习到有用的假设,使它对未来的实例进行正确的分类。当然,我们往往无法事先知道所要学习的函数属于整个假设空间中的哪个很小的子集,即使是知道,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大的训练实例集。因为训练实例集越大,关于分类的信息就越多。这时,即使随机地从与训练实例集相匹配的假设集中选择一个,它也能对未知实例的分类进行预测。相反,如果训练实例集与整个假设空间相比 过小,即使在有偏置的情况下,仍有过多的假设与训练实例集相匹配,这 时作出假设的泛化能力将很差。当有过多的假设与训练实例集相匹配,便称为过度拟合(overfit )。 3.2树剪枝 对决策树进行修剪可以控制决策树的复杂程度,避免决策树过于复 杂和庞大。此外, 还可以解决过度拟合的问题。修剪决策树有多种算法,通常分为这样五类。最为常用的是通过预 剪枝(pre-pruning )和后剪枝(post-pruning )完成,或逐步调整树的大小;其次是扩展测试集方法,首先按特征构成是数据驱动还是假设驱动的差别,将建立的特征组合或分割,然后在此基础上引进多变量测试集。第三类方法包括选择不同的测试集评价函数,通过改善连续特征的描述或修改搜索算法本身实现;第四类方法使用数据库约束,即通过削减数据库或实例描述特征集来简化决策树;第五类方法是将决策树转化成另一种数据结构。这些方法通常可以在同另一种算法相互结合中,增强各自的功能。 4决策树在工程中的应用 决策树在工程中的诸多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决策树技术应用于机器人导航 E.Swere 和D .J.M ulvaney 将决策树技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导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4.2决策树技术应用于地铁中的事故处理 法国的Brezillon 等人成功地将决策树技术应用于地铁交通调度智能系统。他们根据决策树的基本思想开发出上下文图表来帮助驾驶员针对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 4.3决策树技术应用于图像识别 决策树技术应用于包括图像在内的科学数据分析。如利用决策树对上百万个天体进行分类,利用决策树对卫星图像进行分析以估计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基部面积值。 4.4决策树应用于制造业 决策树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焊接质量的检测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设计,它不仅可以规划印刷电路板的布线, 波音公司甚至将它用于波音飞机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以及质量控制。 5决策树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展至今,决策树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决策树方法的效率亟待提高 数据挖掘面临的数据往往是海量的,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决策场所,数据挖掘方法的主动性和快速性显得日益重要。应用实时性技术、主动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并行算法设计技术等现代计算机先进技术,是数据挖掘方法实用化的有效途径。 5.2适应多数据类型、容噪的决策树挖掘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的社会化,数据挖掘的对象已不是关系数据库模型,而是分布、异构的多类型数据库,数据的非结构化程度、噪声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决策树技术面临的困难问题。 6结论 决策树技术早已被证明是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类决策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系统。但是,解决一个复杂的数据挖掘问题的任何算法都要面临以下问题:从错误的数据中学习、从分布的数据中学习、从有偏的数据中学习、学习有弹性的概念、学习那些抽象程度不同的概念、整合定性与定量的发现等,因此,还有很多未开 发的课题等待研究。若将决策树技术与其他新兴 摘要:决策树分类学习算法是使用广泛、实用性很强的归纳推理方法之一,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领域有相当重要的理 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在详细阐述决策树技术的几种典型算法以及它的一些常见问题后, 介绍了它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了它的研究方向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决策树;决策树算法;ID3;C4.5;SLIQ ;SPRINT (下转156页)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