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知识——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

饮食知识——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

饮食知识——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

食物的酸、甘、苦、辣、咸五种味道,称为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甘先入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这就是说,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甘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各个器官的营养。

五味对五脏各有亲和作用和排斥作用,故五味调合才能脏腑得益。如果嗜好某味就会引起某一脏器的偏性,导致五脏六腑之间失去平衡,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就是说,食用过多的咸味食物会使血液流动不畅,面部肤色也会发生变化;食用过多的苦味食物会使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食用过多的辛味食物会使筋脉拘挛、爪甲干枯;食用过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肌肉萎缩、嘴唇肿裂;食用过多的甜味食物会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饮食五味过量引起的伤害。所以五味的摄取要均衡,不能偏嗜任何一味食物。

《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同时《黄帝内经》还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只要对“五味”有个全面的认识,选择食物时才会合理科学,五味调和得当,这也是滋养五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酸】

酸入肝脏,走筋。酸由有机酸产生,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

味道最美的酸是柠檬酸、苹果酸,在葡萄、山楂及生苹果中含苹果酸;柠檬、橘子中含柠檬酸;酸奶中含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复合有机酸通常也叫果酸,具有养颜美容、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作为调味物质,有机酸在食物中的作用主要为改善口感和风味,并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中和碱类物质、辅助维护胃液酸度等作用。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健脾开胃、止泻止汗止渴、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滋阴养肝、软化血管之功效。咳嗽是肺气上逆,气往外过度发散的一种表现,所以止咳药里都含有乌梅、五味子等;

酸味食物:石榴、山楂、橙子,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茱萸、醋、番茄、马齿苋、橘子、橄榄、

杏、枇杷、桃子、荔枝、葡萄、柠檬、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

注意:

1 如果咳嗽有痰,或感冒出汗、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等,就不宜食用酸味食品,因为酸味有“收敛”、“凝

滞”作用,不利于病邪的排出;

2 酸不可多食,过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尤其胃酸过多、胃功能差的人不可多食酸;

3 多食酸会使肌肉变硬皱缩而口唇掀起。因酸走筋,故有筋病者勿多食;

4 孕妇吃酸要有选择(山楂、腌制的酸菜类等不能吃);

禁忌:脾、胃病忌酸味;

【甘】

甘入脾脏,走肉。甘味食物均有滋补养身,缓和痉挛、调和性味、解除肌肉疲劳、缓解疼痛、解毒和滋肉的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弱者,可适宜多吃味甘之品。因为甘性缓,而疼痛是经络、筋肉、筋脉的拘急,甘和酸结合会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如红糖可活血化瘀;冰糖可化痰止咳;蜂蜜可和脾养胃润燥,清热解毒;大枣可补脾益阴;葡萄可补血强志。

甘味食品:糖、玉米、甘红薯、土豆、南瓜、芋头、胡萝卜、粳米、糯米、白薯、蜂蜜、蜂乳、银耳、

牛奶、羊乳、甘蔗、西瓜、栗子、大枣、燕窝、莲藕、黄瓜、荔枝、荔枝、香蕉、白菜、人

参、甘草、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注意:

1 过食甘味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血胆固醇增高,也会使骨痛伤肾、肤色晦暗、头发脱落;

2 “味过于甘,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甘味食物吃多了,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禁忌:肾病忌甘味。

【苦】

苦入心脏、走血。苦由有机碱、无机碱离子产生。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生物碱、苦味素、氨基酸等,苦味食物具有很强的神经调节作用(苦味食品初入口苦,后味尤香,这种苦香,带有一种甘爽,这就是其醒脑提神的原因);苦味食品还具有平衡阴阳的能力(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嗜甜厌苦,长久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苦味食物还具有消暑解湿,清热解毒、促进食欲,泻火坚阴、泻实利尿等功效。

苦味食物可用于治疗热证、湿证。热证表现为胸中烦闷、口渴多饮水、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的,可选用苦瓜、茶叶;热证表现为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咳嗽胸肋作痛的,可食用百合;热证表现为发热不退、下腹部满的,可配用桃仁。湿证表现为四肢浮肿、小便短少、气短咳逆的,可配用白果;苦味食物中苦瓜可清暑涤热、解毒明目;杏仁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桃干可止血;茶叶可醒脑、强心、利尿等。

苦味食物:苦瓜、苦菊、生菜、苦菜、莴笋、芹菜叶、苦丁茶、茴香、莲子心、茶叶、蒲公英、百合、

白果、桃仁、苦荞麦黄连、荷叶、杏仁、黄苓、厚朴、白芍、芥兰咖啡、啤酒……

注意:

1 患有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味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2 苦味或进食苦味食物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或泄泻;

3 苦味主降,气机宣散不到皮肤腠理,就会出现皮肤枯槁、毛发脱落;

4 多食苦味还会使牙齿色黑、骨质疏松等。

禁忌:肺病忌苦味。

【辛】

辛入肺脏,走气。辛主要由辣椒素等辣味成分产生,是一种很刺激、很强烈的味道,辛味能宣散利湿,能行气,通血脉,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强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有祛散风寒、疏畅气机、疏通经络的功能。

如风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紫苏等以宣散外寒;对寒凝气滞的胃痛、腹痛、痛经之人,宜吃辣椒、茴香、荜拨、砂仁、桂皮等辛辣食品,以行气散寒止痛;风寒湿痹患者宜饮用辛辣的白酒或药酒,借以辛散风寒、温通血脉;

辛味食物中生姜可温中健胃,解肌散寒;胡椒可暖肠胃,除湿邪驱寒;韭菜可调理肠胃,温中补气;芫荽(香菜)可透发麻疹;大葱可发表散寒、杀菌除腥;辣椒可增食欲,防肥胖,除湿热;蒜头熨肚脐,生姜熬汤,薄荷泡茶可预防感冒。

同是辛味食物,有属于热性的,也有属于寒性的。如生姜辛而热,适宜于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感冒病症;豆豉辛而寒,适宜于身热、怕风汗出、头胀痛、咳嗽痰稠、口干咽痛、苔黄、脉浮数的风热病症。

辛味食物: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芹菜、辣椒、胡椒、茴香、豆鼓、韭菜、酒、薄荷、木香、川芎、

大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麻黄……

注意:

1 辛味食物大多发散,有较强的刺激性,易伤津液,食用时要适当;

2 食过量会使肺气旺盛,筋脉不舒、肛门灼热,所以一般患痔疮、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尿道炎、咽喉

炎者不可多食;

3 另多食辛辣对心脏不利,还可造成指甲干枯;

4 辛走气,有气病者勿多食,过多食用,容易耗气,严重者可导致气虚;

禁忌:肝病忌辛味。

【咸】

咸入肾脏,走骨。咸由氯化钠等成分产生,为五味之主,咸味食物大多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还具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益阴血等功效。

如海参可补肾益精、养血涧燥;海带可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味咸可清热润肠、解毒;酱油可降热止烦等: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

咸味食物:盐、腌菜、酱、紫菜、海虾、海带、海参、海蟹、海蜇、地龙、海藻、蝎、蜈蚣、龟肉、海马、

鳖甲、肉苁蓉、山慈菇、紫河、鹿茸、白花蛇……

注意:

1 多食咸可使“舌干喜渴”严重造成脉凝泣(血流不畅)而变色;

2 咸走骨,有骨病者不可多食咸;

3 高血压、心肌功能差、肾功能损害者要少食咸,否则会加重病情。

禁忌:心肾病忌咸味

食物有哪几种味道

食物有哪几种味道? 食物的味道也称为五味。五味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味本义为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其实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酸、苦、甘、辛、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可称五味。 食物的味和它的效用之间有一定联系,也就是不同味的食物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只有对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现代研究表明,辛辣的味道容易引起体内和皮肤的灼热感反射性地提高体温和血压。辛味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强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进食,可以治疗感冒胡椒暖肠胃.除寒湿,可以缓解受寒引起的腹痛:韭菜行淤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也可以治疗感冒、鼻塞、喷嚏。 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现代研究表明,甜味是口腔最能接受的味道,使食物容易入口,因此能增进食欲,消除紧张.而且甜味可以解毒、开胃、生津。 如白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淤,也可以补血;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消热解毒大枣补脾益阴. 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可收敛固涩、增进食欲、健脾开胃。现代研究表明,酸味食物可以增加胃酸的酸度与分泌量,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抑制肠道细菌滋生。酸味还能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如米醋消积解毒:鸟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碴健胃消食:木瓜平肝和胃等。 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燥湿、清热、泻实。现代研究表明.苦味食物大都具有广谱杭菌、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如苦瓜清热,解毒明目: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批把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食物 咸味食物软坚散结、滋润潜降,相当一部分咸味食物含碘及无机盐类,能软化瘦瘤、痰核。 如食盐清热解毒、涌吐、凉血;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哲清热润肠。

食物五味五色与归经

食物五味五色与归经 摘自潘启明博客 食物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称为五味。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对人体则有益;过分偏嗜,则可发生疾病。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就是说,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各个器官的营养。 《灵枢·五味论》就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 《素问·五脏生成篇》又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

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这就是说,五味不足或太过,都会引起内脏器官的疾病。例如喜欢吃甜食的人,他的消化器官(脾、胃)往往都比较衰弱。西洋医学对于器官疾病的治疗,是禁止食用甜味的食物,然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却是饮用稍有甜味的“四君子汤”及“小建中汤”等。这就是中国医学中以毒攻毒的神奇例子,由此可见中医复杂之一斑。 在五脏有病之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五味。中医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就是说,金克木(肺克肝),所以肝病禁辛;水克火(肾克心),所以心病禁咸;木克土(肝克脾),所以脾病禁酸;土克水(脾克肾),所以肾病禁甘;火克金(心克肺),所以肺病禁苦。 由此可见,饮食物的五味,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长寿。

食物之五性

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5种不同的味。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功能,如生姜、辣椒、葱、韭菜、蒜、香菜、芥末、胡椒、洋葱、蒜苗、茴香等,多用于表证。偶感风害,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多用于人体虚弱,如山药、大枣。用于脾胃虚弱的,如精米(大米)、鸡肉等。甘味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 中医学常称食物有“五性”,即寒性、凉性、温性、热性、平性。对食物做属性鉴别归类,是中医饮食养生特有的传统。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而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这种效果主要反映在功用上,但也可以反映在副作用方面。了解食物的五性,就可以指导人们的饮食宜忌。 根据中医理论,凡是能够治疗热证的食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但寒凉性的食物却有抑制、损伤人体阳气的副作用。例如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紫菜、白萝卜、香蕉等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热性病症或火气偏重的人宜多吃,但是阳气不足、虚寒体质的人则忌食。相反,凡是能够治疗寒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温性或热性,但是温热性的食物却有助热燥火的弊端,例如羊肉、辣椒、姜、葱、蒜、酒等食物多有散寒暖胃的作用,寒性病症或虚寒怕冷的人宜多吃,但是热性病、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忌食。而平性食物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食物,例如红萝卜、黑豆、玉米、花生、猪肉、牛肉、牛奶、鸡蛋、葡萄、无花果、白砂糖等,常见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适宜的。

饮食五味介绍

五味介绍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1.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其实甜就是甘。 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五时之教。见《涅盘经》卷十四。 4.现代科学证明,人共有五种味觉,即酸、甜、苦、咸和鲜。 5.中医认为,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早起,若感觉口有酸甜苦辣咸,分别表示肝胆脾肺肾有病起。 (注意:五味(酸甜苦辣咸)和人的五种味觉(酸甜苦鲜咸)不一样,五味中的"辣",与"麻"一样算是一种痛觉) 6.中医经典《灵枢经》的篇名,即第五十六篇。 五味,泛指食物或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本篇讨论了谷、菜、果、畜中的五种性味,各分别先入不同的脏腑而发挥补益作用,以及五脏有病各有宜忌之味,这些都是药疗和膳疗的基本理论原则,所以篇名“五味”。正如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所云:“篇内详论五脏所用五味,故名篇。” 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 多甘味能补虚缓急; 多酸味能敛肺涩肠; 多苦味能降泄燥湿; 多咸味能软坚散结; 多辛味能发表行散; (一)、辛 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

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 (四)苦 1.治疗作用: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 2.不良作用:能伤津、伐胃。 (五)咸 治疗作用: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 不良作用:多食咸则脉凝冷而变色”能伤脾胃。 食物的五味编辑食物按其“味”可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类。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 酸味食物:西红柿、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辛味食物: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物: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等。

食物不同味道,甜、酸、苦、辣、咸五味,五味对五脏有不同亲和性

食物不同味道,甜、酸、苦、辣、咸五味,五味对五脏有不同 亲和性 “味”是指食物中的主要味道。中医认为,食物有不同的味道,即甜、酸、苦、辣、咸五味,五味对五脏有不同的亲和性,由此产生了五味各入一脏的理论。据《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因此,五味与人的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常饮食的五味,若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益寿延年有一定的益处。若五味过偏嗜,五味所入脏腑功能就可能导致偏胜或偏衰,阴阳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 甜:中医认为,甜味的食物具有能补虚扶正,益气养血,缓解肌肉痉挛而达到止痛作用,如蜂蜜、怡糖、红糖、桂圆肉、米类食品等。

甜味的食物入脾,过食甜则产生肌骨疼痛、齿坏发落,甚至伤肾等不良后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甜食吃得过多会引起血糖升高,血液中胆固醇增加,并使身体发胖,故肥胖者应少食甜食,儿童多食糖易出现龋齿等。 酸:中医认为,酸味的食物能收敛,可治疗晚上盗汗、久泄不已、久咳不已等,如乌梅、山植、柿子、石榴等。酸味的食品入肝,食之可增强肝脏功能,对防治某些肝脏病症有益。根据中医五行观点,多食酸则伤脾。酸食过多还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尤其是筋脉病患者应少食酸味。中医认为,苦味能泄除内热、除湿和胃作用,如苦瓜、苦杏仁等。苦味的食物入心,适散食之,可清心火胃热。过食苦味,日久可导致皮肤枯,, 肌肤不荣,严重者毛发脱落,也可导致消化不良症。 辣:中医认为,辣味能走能散,通达全身。吃辣食可消除体内气滞、血滞等病症,增加食欲,如厂葱、辣椒、花椒、胡椒等。辛辣的食物入肺,多食辛辣,日久则筋脉拘急,爪甲失去光泽。还由于辣味有较强的刺激性,过食会生内热,产生痔疮、肛裂、胃溃疡、便秘和神经衰弱等症。 咸:中医认为,咸味食物能软化体内的肿块,如盐、海带、紫莱、海蜇、龟肉等。适量食些,可防止因剧烈呕吐、腹泻和大汗不止所导致的脱水,补充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但由于咸味的食物入肾,多食咸日久则伤肾,易出现血脉不畅而凝滞。 故现代医学认为,某些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则不宜过咸而以淡食为宜。 此外,还有淡味,中医把它归属于甘味范围。有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如西瓜、冬瓜、黄花菜、薏米等。

用食物的5种味道,助你调理身体、滋养五脏!

用食物的5种味道,助你调理身体、滋养五脏! “食养”一直是中医治病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意在治病过程中,除了用药并严格掌握用药法度外,就是要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分治病七分养”,可见治病过程中“食养”的重要性。 而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咸、甘、苦、辛)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食物中的“五味”分别有什么功效?在食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药食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另外还有淡、涩、滑等比较特殊的味道,由于这类味道的食物或药物都比较少见,所以通常就用五味来概括所有的味道。 《黄帝内经·素问》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口味的偏好并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直接影响着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 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对饮食五味的调节,如果药食五味过偏,就会变成致病因素。而中药治疗就是利用五味之偏,以纠正偏性的脏气,从而起治疗疾病的作用。 酸入肝:补肝收敛

“酸入肝”意为某些酸味食物或中药有补肝的作用,且主要是补益肝之阴血。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肠、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酸枣仁可补肝血,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白芍养肝敛肝,赤石脂固崩止带等。另外,酸性的食物如梅子、柠檬、菠萝、桑葚等都可以滋养肝脏。 注意:酸味可以收敛,但外感病邪气侵犯人体时,如果吃酸性食物,就会把邪气留在体内,不利于疾病的痊愈,中医谓之“敛邪”。 辛入肺:宣发肺气 “辛”即为辛辣,“辛入肺”意为某些辛辣的药物或食物善入肺,以宣发肺气。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 另外,我们常吃的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可增强肺气、祛风散寒、通顺血脉、舒筋活血。 注意:虽辛味能发散行走,但发散行走的同时就很容易带来对气血的损耗。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如果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气。

最全详解食物的四性五味

最全详解食物的四性五味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发现食物有四性五味。食物的四性即寒、凉、温、热;食物的五味即酸、甘(甜)、苦、辛(辣)、咸。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别详细讲解下食物的四性和五味。 【食物的四性】 食物的四性即寒、凉、温、热,食物的寒凉性和温热性是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类食物在四性上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明显,通常将之称为平性。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性食物最少。食物在烹饪时,讲究相互搭配、寒热均衡,这样才能保证膳食平衡,才不至于对人体体质造成伤害。 一、温性食物 温性食物的功效:增强体力、补气血。 温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温性体质、虚性体质、湿性体质,以素食为主的人群。

温性食物的代表食物:糯米、猪肝、牛肉、韭菜、枣、姜。 二、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热、利尿。 寒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热性体质、实性体质,以肉食为主的人群。 寒性食物的代表食物:大白菜、冬瓜、螃蟹、海带、西瓜、甘蔗。 三、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热、静心。 凉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燥性体质。 凉性食物的代表食物:小麦、鸭肉、菠菜、草莓、菊花。 四、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的功效:暖身散寒。 热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寒性体质。 热性食物的代表食物:辣椒、胡椒、鳟鱼、肉桂、花椒。 【食物的五味】 食物分五味,酸、甘(甜)、苦、辛(辣)、咸。五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是和人体、季节紧密相连的。如能按照季节、身体状况,调节五味饮食,就会对养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酸:对应内脏是肝,其功效是促进消化和保护肝脏的作用,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预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最具代表食物有山楂、狗肉、韭菜、芝麻。但是过量食用酸味会伤脾,会引起胃肠道痉挛,消化功能紊乱。

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谨和五味

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谨和五味 饮食养生,就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包括食物的调配、烹制、进食卫生、饮食前后保养、节制、食疗禁忌等。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有益渠道,也可以说是人体营养的供应站。 调摄五味 古人把辛、酸、苦、甘、咸定为五味,五味不仅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的调味品,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五味的出现使人由单一饮食结构,转为丰富的多元化饮食,《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滕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适宜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谨和五味,可避免五脏受损。古人针对如何健康饮食集结了一套养生原则。 1.合理调配。单一饮食不能满足人体多元营养素的需求,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集结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如《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说明了必须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多种食物渠道分别摄取,兼而食之,才能起到调配休内补益精气的作用。 2.饮食的节制和卫生。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注意食物的卫生和餐具的清洁。 3.烹调有方。“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在多种烹调方法中,又分为调和阴阳和调和寒热。调和阴阳,是指在助阳食物中,需加入甘润的食物,以中和或柔缓温阳食物中的辛燥;而在养阴食物中加入辛燥的调味品,则可调和或克制养阴品的滋腻。调和寒热,是指体质偏寒的人,烹调时宜多加调味品;体质偏热的人,则宜食清淡、寒凉的食品。 4.因时、因人制宜。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

食物的四气五味

食物的四气五味 食物同中药一样,也有四气、五味。食物的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食物的五味为酸、苦、甘、辛、咸。 食物的四气会影响人体的寒热变化。食物的四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寒凉和温热。其中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一些食物对机体寒热变化无明显影响,其性质介于四气之间,不偏寒热,而称为平性。从本质上来说,四气实质是寒、热、平,即为三性。 寒凉食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之功,养护人体的阴液,适于体质偏热者。如甘蔗、荸荠、、啤酒梨、西瓜、苦瓜、黄瓜、丝瓜、萝卜、猪肉、鸭肉、绿豆、甲鱼、银耳、螃蟹、番茄等。如西瓜、黄瓜、香蕉、苦瓜、雪梨、绿豆、猪肉等食物。 温热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温热食物大多具有温里散寒、助阳、活血、祛风湿散寒、通络之功,能够扶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寒冷季节食用。如生姜、花椒、大葱、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荔枝、龙眼、红糖、酒、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的寒热偏性不明显,作用缓和,且无明显副作用,应用范围较广,大多数体质都适用。常见的平性食物如黄豆、土豆、南瓜、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豇豆、黑豆、木耳、胡萝卜、香菇、白糖、鸡蛋、鲤鱼等。可根据药膳制作的需要,与寒性或热性的食物进行配伍。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味”主要是根据其本来滋味而划分的。 酸味食物具有收涩、固涩、止泻、止血等作用。常吃酸味食物有助于消化,还可以降血压、软化血管、提高抵抗力等作用。也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涩精止遗之功,多用于肝气升发太过、虚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病证,但过食易致痉挛。酸味食物有山楂、橙子、柠檬、乌梅等;药物有山茱萸、五味子、龙骨等。 苦味食物具有降泄、清泄、通泄的作用。以苦味为主的食品有苦瓜、茶叶、杏仁、莲子心等;还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之力,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肿瘤、便秘等,但。但苦味食物不宜多吃,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更应谨慎,过食则可能伤阳。 甘味食物可补气养血、缓解疲劳、补充能量。多用于防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液亏耗等病证,但不可过食。以甘味为主的食物有白糖、大枣、甘蔗、大枣、鸭肉、牛肉、蜂蜜、鸡蛋等;由于甘味食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所以高血糖及肥胖者应控制该类食品的摄入量。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大蒜、洋葱、韭菜、芫荽等,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化瘀等作用,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证,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此类食物与地黄、何首乌的滋阴养血功能相反,故应禁食。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海带、虾等,含钠盐较多,具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肿瘤、便秘等。例如我们平常食用

酸甜苦辣咸(五味)和五脏(五脏,中医,食物,多食,苦味)

酸甜苦辣咸(五味)和五脏(五脏,中医,食物,多食,苦味) 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酸生肝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color=Red]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丶降血压丶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丶山萸肉丶石榴丶西红柿丶山楂丶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丶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丶能燥丶能坚阴。泄有通泄丶降泄丶清泄之意。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桔皮丶苦杏仁丶苦瓜丶百合等;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甜入脾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丶和缓丶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丶桂圆肉丶蜂蜜丶米面食品等。 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丶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丶腹泻丶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咸味有泻下丶软坚丶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丶海带丶紫菜丶海蜇等。 辣入肺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丶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丶蒜丶姜丶辣椒丶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丶又可调理气血丶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丶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味和利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

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丶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味和三要点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丶苦丶甘丶辛丶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味过的害处 《素问·痹论》认为远古时期,人们任意择食,导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丶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丶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丶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胳疼痛丶头发脱落。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宜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味与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丶牛肉丶枣丶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丶犬肉丶李丶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丶羊肉丶杏丶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丶栗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丶鸡肉丶桃丶葱皆辛。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各主其味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各主其味 中医推崇“药补不如食补”,这是因为我们治病的药物大都具有偏性,所以药物是不能随便乱吃的,而食物具有平和之性,正确的调配食物,就可以用来养生,达到补益精气的作用,食物有五味,皆可养五脏 中医认为为,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在《黄帝内经》中就介绍了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各主其味,食物进入哪一个脏腑就会对其产生滋养作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酸味补肝 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食物,如橙子、橘子、橄榄、柠檬、苹果、梅子、枇杷、葡萄、芒果、石榴、醋等,它们都有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可抑制汗与尿等液体排出,但有脾病的人应忌食。 苦味清心 心火较重者宜食苦菜、牛蒡、款冬、苦瓜、圆白菜、百合、银杏等苦味食物,它们都有泻下、清热、燥湿、健脾、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可将多余的热与水分排出,对高热、便秘、胃下垂也有效,但有肺疾病的人应忌食。 甘味(甜味)补脾 脾虚者宜食甘味食物,如葡萄、豆腐、牛肉、西红柿、茄子、磨菇、胡萝卜,土豆、黃瓜、冬瓜、南瓜、藕、梨、桃、香蕉、西瓜、鸡肉、蜂蜜等,它们都有补益、和胃、生津等作用,可以起到滋养强壮以及缓和痛楚的功效,对疲劳及胃痛也有效。 辛味(辣味)养肺 肺虚有寒者,有感冒等表证以及气血阻滞的人适合食用有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胡椒、辣椒、葱、大蒜、洋葱、韭菜、花椒等,它们都具有使血气流动顺畅、打通滞塞处的功效,但患有肝病的人应忌食。 咸味滋肾

肾虚者宜食咸味食物,如酱油、木耳、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火腿等,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肾作用,同时还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对便秘疗效很好,但患有心脏病的人应忌食。

中医养生:食疗依据酸苦甘辛咸,五脏、五味、五行关系你知道吗

中医养生:食疗依据酸苦甘辛咸,五脏、五味、五行关系你知 道吗 食疗的依据 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的特性来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饮食养生方法。根据中医理论,食疗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疾病、体质来进行食物的选择。只有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和人体脏腑功能的偏盛或偏衰的理论来选择食物,才能达到到增强防病、治病的的功效。 ●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中医学把食物分为酸(涩)、苦、甘(淡)、辛、咸五大类,习惯上又称之为五味。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功效,一般中医食疗多运用甘味食物,其次用咸味和酸味食物,再次用辛味食物,苦味食物在食疗中运用较少。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泻、涩精止遗的功效,多用于肝气生发太过所到致的遗精、带下等,如乌梅、五味子、酸枣等。苦味食物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的功效,用于热性体质或热证,如苦瓜、百合、莲子心等。甘味食物有补虚和中、健脾养胃、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预防和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如山药、大枣、甘蔗等。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的功效,用于表证、气滞血淤、食欲不振

等,如生姜、薄荷等。咸味食物具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肿瘤、便秘等,如海带、海藻、海蜇等。 五脏、五味、五行关系 ●四季的饮食宜忌 四季的饮食应随着自然变化而调整,根据季节的变化而选择自己的饮食。这种四时调食的观点是建立在中医养生学整体观念基础上的。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身体所必需的能量和营养,所以如何适时选择饮食也是一门学问。 春三月,人体肝气当令,所以饮食宜减酸益甘,可用甘味食物养脾气。 夏三月,气候暑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故宜吃清淡、宜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意多吃些矿物质丰富的蔬菜、水果等。

五味入五脏,甘甜食物最益脾胃!假期就该这么吃...

五味入五脏,甘甜食物最益脾胃!假期就该这么吃... 终于等到了~ 快问君想对祖国母亲说一句:“生日快乐, 祖国妈妈,相信您的儿女们,一定会让您自 豪!” 也祝各位朋友国庆快乐! 假期,少不了吃喝玩乐,但是俗话说“病从口入”,吃喝不当易伤脾,损害健康。 那么该吃什么好呢? 中医的归经理论认为,“五味入口,各有所归”,这个“归”是指五味在进入人体后喜欢进入哪个脏器,具体来讲就是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对应甘味,甘甜味偏于入脾。 何为甘甜食物?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五谷杂粮中,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中也有很多甘味食物,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土豆、红薯、芋头等。

甘甜食物也有不同? 脾为后天之本,是血液生化之源,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都要依赖脾脏所生化的水谷精微来濡养。 在现实生活中,甘味食物有很多,像蜂蜜、糯米等,都有很好的养脾胃作用,且此类食物便宜、易得,居家可经常食用。 当然,不论是甘味食物,还是甘味药物, 也需辨证对待,体质不同选择不同。 中医认为,“甘味”还可分为“甘温、甘热”和“甘寒、甘凉”这四种类型。 •性平的甘味食物 大米、玉米、粳米、黄豆、猪肉、牛肉、鲤鱼、花生、山药、胡萝卜、大白菜、番茄、豇豆、山药、芋头、香菇、蜂蜜等食物。

•性温、性热的甘味食物 糯米、籼米、狗肉、羊肉、河虾、蚕蛹、海马、羊奶、鳝鱼、淡菜、猪肝、桃子、核桃仁、樱桃、红糖等。 •性凉的甘味食物 小米、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鸭肉、兔肉、马奶、梨、茄子、金针菜、豆腐、藕、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食物。 •性寒的甘味食物 螺蛳、乌鱼、香蕉、桑葚、西瓜、荸荠、绿豆芽等。 过食甘甜食物也有害 适当吃甘味食物可养脾,但是过食则会伤脾。甘味食物吃得太多,

食物的“四性五味”,你会分辨吗?

食物的“四性五味”,你会分辨吗? 常听一些专家说食物有四性五味,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进食。五味简单,用舌头尝就知道了,但对于食物的'寒热'性质,许多退休族们都不知道怎么辨别。 别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的一些简单的小窍门,教你轻松分辨出食物是凉性还是热性! 什么是五味? 五味 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掌握五味食物的不同作用,根据体质,合理饮食,养生才更有方。

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有宣散之效,能行气、通血脉,可祛风寒、通经络。如外感风寒的人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 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但吃甜食过多易发胖,尤其是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之效,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如吃太饱太腻后,可以吃山楂,健胃消食。 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有清热、降火、解毒、除烦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症、湿症等。苦瓜、茶叶、酒、醋、橘皮、百合等都是常见的苦味食物。 咸味食物 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如海带有软坚化痰的作用。其他常见的食物有盐、紫菜、海蜇、海参、猪血、猪肉等。 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 一般而言,辛入肺,甘入脾, 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 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 什么是四性? 四性 中医根据人体吃完食物后的身体反应,将食物分成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凉、温、热”四种,寒热偏性不明显的为平性。 凉性和寒性 ● 凉性和寒性食物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如发热、口渴、咳嗽、痰多等症状。 ● 寒凉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的功效。 ● 常见的寒凉食物有薏米、绿豆、冬瓜、西红柿、苹果、梨、螃蟹、鸭血、金银花、苦瓜茶等。

.饮食知识——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甘辛酸苦咸五味入口,专补亏欠

.饮食知识——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甘辛酸苦 咸五味入口,专补亏欠 食物的酸、甘、苦、辣、咸五种味道,称为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甘先入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这就是说,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甘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各个器官的营养。 五味对五脏各有亲和作用和排斥作用,故五味调合才能脏腑得益。如果嗜好某味就会引起某一脏器的偏性,导致五脏六腑之间失去平衡,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就是说,食用过多的咸味食物会使血液流动不畅,面部肤色也会发生变化;食用过多的苦味食物会使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食用过多的辛味食物会使筋脉拘挛、爪甲干枯;食用过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肌肉萎缩、嘴唇肿裂;食用过多的甜味食物会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饮食五味过量引起的伤害。所以五味的摄取要均衡,不能偏嗜任何一味食物。 《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同时《黄帝内经》还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只要对“五味”有个全面的认识,选择食物时才会合理科学,五味调和得当,这也是滋养五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酸】 酸入肝脏,走筋。酸由有机酸产生,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味道最美的酸是柠檬酸、苹果酸,在葡萄、山楂及生苹果中含苹果酸;

日常饮食要做到五味平衡,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日常饮食要做到五味平衡,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日常饮食要做到五味平衡,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医依不舍 食物的酸、苦、甜、辛、成5种味道,统称为“五味”。“五味”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 酸味酸味入肝,有助于滋补肝阴、疏散肝气、增强消化功能,并促进钙、铁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吸收。适当吃酸味食物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但过量摄入酸味食物又会使肠胃黏膜受损,造成肠胃不适、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酸味食物有:醋、山楂、葡萄、猕猴桃、西红柿、石榴、乌梅、橙子等。 甜味甜昧入脾,甜味食物有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甜昧食物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台物,即糖。甜昧虽然对人体的补益很强,但食之亦当有度,过食甜味,亦会损伤人体,导致多种疾病,如厌食、消渴、肥胖、脱发等。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乳房下垂、眼睑-F垂患者宣适量多吃甜味食物。糖尿病患者应慎吃甜味食物。 常见的甜味食物有:白糖、红糖、桂圆肉、蜂蜜、甘薯、玉米、山药、米面食品等。 苦味五味中苦味是最不受欢迎的。但苦味食物具有清心泄火、消暑除湿、坚固阴精的功效。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宜多吃点苦昧食物,以帮助泄心火,又能养心阴。但苦味食多寒凉,过度摄入容易造成体寒、虚弱和血循环障碍,脾胃虚弱患者及经期女性不宜吃。 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莲子心、百台、苦丁茶等。

辣味辣味是入肺经的,所以它很容易被肺所吸收。辣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嗜辣又会造成对喉咙和肠胃黏膜的伤害,还容易导致体内火气旺盛。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阴虚火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孕妇不宜吃辣。 常见的辣味食物有:青椒、胡椒、辣椒、生姜等。 咸味咸味入肾,有补益肾精、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泻下通肠的功效。人体在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宣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凸但是咸味食物也要适量,过食成食容易增加肾脏的分解负担,损伤肾脏,还容易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以及骨病患者要少吃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常见的咸味食物有: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食物五味保平衡新浪网 食物五味之酸:养肝走筋保平衡。 酸养肝,苦养心,甘养脾,辛养肺,咸养肾。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食物五味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酸苦咸为阴,甘辛为阳。其作用或收、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五味各入五脏,有所入、所宜、所伤,也有所禁。只有“五味调和、不可偏胜”,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推出5篇系列报道,帮助人们了解、利用食物的性味和禁忌,调和饮食,平衡机体,顺应人体脏腑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保障健康。 酸养肝走筋保平衡 提起酸,人们会想起醋、梅子、山楂、柠檬等。其实,这些食物恰恰不是酸性的,而是碱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认为吃起来酸酸的食物就是酸性的,至于酸性食物与肝的关系,养肝的最好季节以及什么人不宜多吃酸等问题则一无所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医师彭杰介绍,食物的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