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2486)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2486)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2486)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

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

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

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

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太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

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冒、手套

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此

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行走。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

2.3 病人或病人家属尽量让其在实验室外等候,不得已时由本科职工引导致指

定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

2.4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及免疫缺陷等人群不得进入实验室。

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的任何人员需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告知实验室内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请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工作人员的指导。

三、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安全保卫风险,实验室“五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防泄漏)风险,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安全风险,高致病性微生物泄漏风险、普通样本泄漏或损毁风险等。

2、防控措施: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是本班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

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手册》,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个人防护》[YX-BS-005];

2.3 遵照《锐器物品的使用与处理》[YX-BS-006],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危害评估体系

危害评估体系的建立 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且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因此,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微生物试验活动要进行危害风险评估。本文就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风险评估过程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生物安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设施于2012年6月正式启用。主要用于传染病研究所、病毒病研究和性艾中心进行感染性实验。该设施为负压屏障环境,生物安全预护级别为二级,承担着国家各类重大科研任务,是应急、科研支撑的重要技术平台。本设施在运作中,结合其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特点和所从事的实验活动,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生物安全科学管理,避免因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屏障设施环境和实验动物遭受微生物污染以及人员感染的重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屏障设施的作用,确保微生物安全和研究结果准确、可靠。 1.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是某一事故发生时可能性及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 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在通过危害评估工作来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危害程度分类提供了危害评估的参考信息,但是应注意到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在进行不同的动物实验时其潜在的危险性不同;危害程度分类类别相同的不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人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各异。应收集与拟进行研究或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的有关资料以及动物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以及将进行的相关实验的信息,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和评价。将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以及将要进行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实验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四个要素作为得出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论的主要依据。 1.1 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 病原微生物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转归、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试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等;这些数据与资料可从国家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行业调查、已发表的科研论著、医学微生物学和传染学教科书中查询。 1.2 人员相关的风险分析 应对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人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人心里素质以及健康状态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进行评估,对实验室管理者还应进行管理能力与处理紧急事故能力的测评。 1.3 其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分析中还应考虑到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设施、设备和环境的评估;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实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余杭区鸬鸟镇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 施 工 安 全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浙江沪杭甬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余杭区鸬鸟镇 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 0 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2 - 二、风险评估 . ...........................................................- 2 - 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 1.1 评估对象 ........................................................- 2 - 2、评估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 2 -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工程数量 (2)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 .................................................- 2 - 3.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 3.2评估办法 (2) 四、公路工程风险评估 . ...................................................- 3 - 4.1总体风险评估 (3) 4.2专项风险评估 (3) 4.3风险分析 (5) 4.4安健环危害因素分析 (6) 五、活动风险源辨识 . .....................................................- 9 - 5.1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9) 5.2风险等级判断 ......................................................- 11- 七、风险控制 . (11) 八、评估结论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宁城县中蒙医院 SOP文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一.危害程度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因排列的规则形似葡萄状,故称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日用物品,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疾病。 二.背景资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微米,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7度,PH为,耐盐性强,培养24小时出现,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菌落(1-2mm),产不同色素,如金黄、白色、柠檬色,对湿热敏感,在100度煮沸5分钟后杀死,浓汁中,紫外线敏感致病性和感染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肠毒素d剥脱性毒素e凝固酶f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的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感染,还可引起如肺炎,心包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重症者可发展呈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目前,耐药性菌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带菌的飞沫及接触

带菌的感染伤口引起肺炎及伤口化脓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的物品,空气等。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暴露在实验室传染性气溶胶中的人员是一种危害,尤其是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其传染的实验室人员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三.实验活动及及其危害性与预防措施 四、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有: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耐药检测,生化分型实验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涂片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涂片、染色等工作中可产生气溶胶,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造成严重污染。 拟采取防护措施: 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2 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 3 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 4 样品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概述 依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

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三.1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 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 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 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在的意外伤害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第1版 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 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9) 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2) 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6) 第五章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20) 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 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 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6) 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1) 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4) 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7) 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0) 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4) 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47) 第十五章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50) 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3)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概述一、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 (一)、评估目的 *****工程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本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在对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措施,提高本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二)、评估原则 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铜川市川口至青岗岭区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铜川市川口至青岗岭区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坚持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三)、评估内容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项内容。 1、总体风险评估 *****工程开工前,根据山体、基石雕塑、河道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致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 当本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及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余杭区鸬鸟镇2018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 施 工 安 全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浙江沪杭甬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余杭区鸬鸟镇2018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 二、风险评估............................................................ - 2 - 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 1.1 评估对象........................................................ - 2 - 2、评估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2 -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工程数量 (2)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 2 - 3.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 3.2评估办法 (2) 四、公路工程风险评估.................................................... - 3 - 4.1总体风险评估 (3) 4.2专项风险评估 (3) 4.3风险分析 (5) 4.4安健环危害因素分析 (6) 五、活动风险源辨识...................................................... - 9 - 5.1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9) 5.2风险等级判断 (11) 七、风险控制........................................................... - 11 - 八、评估结论........................................................... - 12 -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整资料)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实验常用药品 相对安全品:氯化钠、无水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锌、铬酸钡、树脂腐蚀品:氨水、盐酸、氢氧化钠、 氧化剂:浓硫酸、乙酸 易燃液体:无水乙醇、乙醇( 95% )、石油毒害品:氯甲醚、四氯化碳 2、常用实验仪器 比色管、烧杯等玻璃器皿,分光光度计,水浴恒温振荡器,抽滤装置,鼓风干燥箱,分析天平,通风橱等。 3、实验方法 3.1 硫酸盐浓度测定方法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具体步骤如下: a. 吸取10.0mL水样于25mL比色管中。另取25mL比色管7支,分别加入0, 0.10, 0.20 , 0.40 , 0.60 , 0.80及1.00mL 硫酸盐标准使用液,加纯水至 10mL 。 b. 将铬酸钡悬浊液充分摇匀,迅速而准确地向水样及标准系列管中各加入 5.0 mL ,充分混合,静置 3 min 。 c. 各加1.0mL钙-氨溶液,混匀。各加10mL乙醇,盖塞,猛烈振摇1min d.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弃去最初的 10 mL 滤液,收集以后的滤液于 10 mL

比色管中,于 420nm 波长,用 3cm 比色皿,用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e. 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硫酸盐含量。 3.2 树脂氯甲基化实验方法 将静态实验筛选出来的预处理树脂精密称取 10g ,装入带有搅拌器、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 38 mL CCI4于65 C下溶胀36 h后,将反应装置移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分别将预处理后的 ZnCl2 4.08 g、NaCl 14.00 g 和铁粉 0.21 g 加入到该反应器中,加入氯甲醚 15mL,于50 C温度下,在功率为75 W 超声环境中反应 36 h ,停止反应。将反应器中的树脂转入砂芯漏斗内,以甲醇和蒸馏水依次各冲洗 5 次为一个循环,反复检验和冲洗,直至在洗涤树脂的蒸馏水中加入 AgNO3 无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止,即得到了氯甲基化后的树脂,取 1.0 g样品于120 C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3.3 氯甲基化树脂氯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 0.100 g 改性后的树脂, 0.300 g KNO 3和 0.300 g NaOH ,置于镍坩埚中,反复混合至均匀,将镍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树脂燃烧灰化。待坩埚冷却至室温后放入 700 C马弗炉中灼烧3 h,停止加热。将坩埚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转入 250 mL 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坩埚刚好浸没于蒸馏水中,密封烧杯,浸泡 15 h 后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坩埚内外 10 次。将浸泡和冲洗坩埚的蒸馏水合并入 500 mL 容量瓶中,加入 100 mL 0.1 moI/L KNO 3,用 10 moI/L NaOH 和 HNO 3将溶液的 pH 值调节到 2.95 ± 0.02的范围内,之后用蒸馏水定容。测定溶液的电位,利用标 准曲线计算溶液浓度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 评估报告 第二版 文件编号:XXX-XXX-PG 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XXX科

目录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μm×~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 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操作要求: 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5.1.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终)

安全风险评估 编制单位:项目部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中铁*****局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 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健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 标准; 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 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二级标准;

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 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扬尘与粉尘 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破碎、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2、NOx、TSP。 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破碎煤炭工作中。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后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2.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矿田的生产性噪声有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噪声源主要为剥离及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如钻机、运输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工业噪声与道路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在85dB(A)~100dB(A)之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通常又称为放射性辐射,由于这类辐射发生的能量较高,可以引起周围物质的原子电离,故称之为电离辐射。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实验室用英语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 评估报告 第二版 文件编号:XXX-XXX-PG 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XXX科

实验室用英语 目录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1.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2.1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 1.0~1.5μm×1.5~2.5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2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3.1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3.2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3.3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3.4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 4.1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 4.2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 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5.1操作要求: 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评估说明一、评估目的 本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出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源,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 为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尽早辨识潜在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 座进 目进行评价,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02标段,施工桩号K48+000-K53+000,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桥梁宽度9米,主要工程项目: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涵洞工程、大桥371米/3座。 全段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桥梁宽度9m,双向两车道建设。 , 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项目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地形南北狭长,贯通线途径地段地势变化很大。路线走廊带山峦叠嶂,绵延起伏,沟壑纵横。总体看,该段路线段内地形标高1723M

左右,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较高。 三、气象特征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 小时, 8 月为 次;低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与洪灾、冰雹及大风、秋季连阴雨、冬季低温冻害等。恩施地区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塌、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 四、水文地质 测区地处鄂西山区,地表沟谷发育,含水介质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层赋水性差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本路段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