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第46卷第1期2007年1月

农 药

AGROCHEMICALS

Vol. 46, No. 1

Jan. 2007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吴颖慧1,2a,蔡磊明1,王 捷1,王 颖2b

(1.化学工业农药安全评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 110021;2.新疆农业大学 a.资源环境学院;

b.药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采用计算器拟合法、概率单位法和统计软件SPSS的概率回归过程进行数据处理,由3种统计方法分别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生长抑制的96 h半数效应浓度(EC

50

),

并由计算器拟合法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24、48、72、96 h的EC

50

。结果表明莠去津对7种藻类均属高毒,对它们的生长抑制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斜生栅藻、柱孢鱼腥藻、莱哈衣藻、菱形藻、普通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和镰形纤维藻,对藻类的毒性与作用持续的时间相关。

关键词:莠去津;藻类;生长抑制

中图分类号:TQ45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07)01-0048-04

Growth Inhibition of Herbicide Atrazine to the Seven Algae

WU Ying-hui1,2a, CAI Lei-ming1, WANG Jie1, WANG Ying2b

(1.Supervision and Test Center for Pesticide Safety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Shenyang 110021, China;

2.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b.The Pharmacy Institute, Ulumu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A standard test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of chemical to algae, and 96-h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96h-EC

50

) values of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atrazine on seven alga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calculator fitting, probit and process of probability regression in SPSS, and 24, 48, 72, 96h-EC

50 valu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calculator fitting only.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atrazine was high toxicity to these seven algae, and the sequence of its toxicity to these seven algae was: S. obliuus, A. cylindrical, C. reinhardi, N. kutzigiana, C. vulgaris, S. capricornutum, and A. falcatus, its toxicity was related to exposure duration.

Key words: atrazine; algae; growth inhibition

莠去津又名阿特拉津,是1952年由Geigy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除草剂,1958年申请瑞士专利,1959年投入商业生产。目前,莠去津在世界80个国家得到了大面积使用。莠去津是美国使用最广泛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年使用量估计达30 000吨[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近年来使用面积不断扩大,1996年莠去津全年的使用量为1 800吨、1998年为2 130吨、1999年为2 205吨、2000年为2 835.2吨,每年用量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2]。

莠去津的蒸气压(4×10-2 mPa,25 ℃)和亨利常数(2.48×10-9 atm.m3/mol)较低,因此从地表水和水中的挥发可忽略不计;其适中的水中溶解度(33 mg/L,25 ℃)和较小的Kd(0.19 ̄2.46)和Kow(2.3 ̄2.7)值有利于溶解态的莠去津在降雨或农田灌溉时,在土壤表面或地下水中进行迁移从而污染水体[3]。

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无脊椎动物、鱼类、水鸟等生物提供食物,其种类多样性和初级生产量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藻类由于其对毒物敏感、易获得、个体小、繁殖快,在较短时间内可得到化学物质对藻类许多世代及种群水平的影响评价,是较理想的测试生物[4]。许多国家在化学品风险测试中选用藻类进行生物测试,并建立了多个藻类生物测试标准方法[5-8]。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化学品

莠去津(atrazine),纯度97%,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

1.2 供试生物

供试藻类见表1,均购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

1.3 试验仪器

LDZX-40SⅡ型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KQ-600B型超声波清洗器,LRH-250-Z型振荡培养箱,HPG-280BX型光照培养箱,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NIKON ECLIPSE E200双目生物显微,AR823型分体式照度计,HANNA HI92240型pH温度计。

1.4 试验条件

收稿日期:2006-04-30,修返日期:2006-09-04

作者简介:吴颖慧(1981-),女,在读硕士,从事农药安全评价。E-mail:vvwyh@126.com。 毒性与残留-

第1期

试验用培养基及所有器皿均经过121 ℃高压灭菌30 min,试验前又在洁净工作台内经30 min紫外线灭菌。试验采用Taub's T82 low-Si藻类培养基或Taub's T82藻类培养基(菱形藻)[9]。试验器皿为250 mL三角瓶。试验温度(23±2) ℃,光照强度6000 lux左右,光照周期

12 h(光)∶12 h(暗)。静止培养,每天定时人工摇动4次。1.5 试验方法

参照OECD[5]、EPA[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

《化学品测试方法》[7]和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8]的方法进行试验。

每个三角瓶中的培养量为100 mL,在试验开始后的第0、24、48、72、96 h取样测定培养藻液的吸光度值(663 nm,5 cm光径)。7种藻类的预试验均设5个浓度:0.003、0.01、0.03、0.1、0.3 mg/L。根据预试验结果设正式试验浓度,6 ̄9个(包括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等比序列,每个浓度3个平行。

1.6 EC50值的计算方法1.6.1 生长曲线以下面积的计算

根据各种藻类藻细胞浓度与其吸光度值的线性关系(见2.1),将测得的吸光度值转换为藻细胞浓度。以生长时间(0、24、48、72、96 h)为横轴,藻细胞浓度为纵轴,作各种藻类各浓度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以下的面积(A)可按下式计算[5,7,10]:

1.6.3 EC50值的计算

EC50值是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0%时受试物的浓度。求解方法很多,例如加权回归法、计算器拟合法和概率单位法等,也可直接应用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概率回归过程[11]。采用计算器拟合法、概率单位法和SPSS概率

回归过程分别计算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EC50值及其95%置信区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藻细胞浓度与其吸光度值的线性关系

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藻细胞计数,并用Taub's培养基梯度稀释藻液,将其调整为预设的藻细胞浓度。其中,莱哈衣藻有鞭毛且游动,柱孢鱼腥藻呈念珠状,均难以直接计数。莱哈衣藻计数前加鲁哥氏碘液固定,加入量为每升藻液5 ̄10 mL;柱孢鱼腥藻计数前超声处理至少30 min以破坏链状结构。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比色皿光径为5 cm、光波长为663 nm和Taub's培养基为空白的条件下对各浓度藻液比浊,得其吸光度值。采用统计软件SPSS线性回归过程建立藻细胞浓度与其吸光度值的线性关系,得其回归曲线(见图1)及方程(见表2)。结果表明,7种藻的藻细胞浓度与其吸光度值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可用吸光度值预测其藻细胞浓度。

表1 供试藻类

式中:N0为T0时刻每毫升藻液中的藻细胞数

N1为T1时刻每毫升藻液中所测得的藻细胞数 Nn为Tn时刻每毫升藻液中所测得的藻细胞数 T1为试验开始后第一次计数的时间 Tn为试验开始后第n次计数的时间

1.6.2 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每一受试物浓度细胞生长抑制的百分率IA由对照组和每一受试物浓度生长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Ac和At算得,公式[5,7-8,10]

吴颖慧,等: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50第46卷

农 药 

AGROCHEMICALS 表2 各种藻类藻细胞浓度(x )与其吸光度值

(y)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2.2 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EC50值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可分为3级:高毒为96 h-EC50≤0.3 mg/L;中毒为0.3<96h-EC50≤3.0 mg/L;低毒为96 h-EC50>3.0 mg/L[7]。根据该毒性分级标准,莠去津对这7种藻类均属高毒(见表3、4,图2)。其中,对斜生栅藻毒性最高,而对镰形纤维藻毒性最低。

表4 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毒性(计算器拟合法)

图2 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毒性

由表3可见3种统计方法所得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96 h-EC50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相近(除菱形藻外)。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斜生栅藻,柱孢鱼腥藻,莱哈衣藻,菱形藻,普通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和镰形纤维藻,但采用SPSS概率回归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时,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强于对菱形藻的。计算器拟合法所得95%置信区间最窄(除菱形藻外),而SPSS概率回归过程所得的最宽(除斜生栅藻外),这与各统计分析方法的过程及侧重点有关。菱形藻所得结

表3 3种统计方法得到的莠去津对7种藻类96h-EC50及95%置信区间

果相差较大区间较宽,可能与受试物处理组较少有关。

由表4、图2可见,莠去津对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莱哈衣藻和柱孢鱼腥藻的作用时间越长,EC50值越小,毒性越大;对镰形纤维藻、羊角月牙藻和菱形藻的作用时间越长,EC50值先增大再减小,毒性先减小再增大。其中,对普通小球藻的EC50值在试验开始48 h内明显减小,72 h趋于平稳。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镰形纤维藻、羊角月牙藻和菱形藻对农药的抗性持续时间可能比其它4种藻类长,且莠去津属环境难降解化合物,所以藻类在保持一定浓度的农药持续作用下,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与藻类对农药的抗性始终同时存在,对于抗性持续时间长的藻类,染毒初期抗性起了一定作用,缓解了毒害,但最终仍是毒害作用占主导地位并可能越来越大,而抗性持续时间短的藻类,染毒初期毒害作用就占主导地位且毒性越来越大。农药与藻类的相互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试验探讨。

3 讨论

研究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效应不得不考虑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和降解。藻类具有巨大的总表面积、特殊胞外组分及细胞形态对农药具有很高的富集能力,其生态学意义为:(1)富集程度决定作用位点的农药浓度,而浓度是影响藻毒性的重要指标;(2)农药的富集可避免或减少农药对其它生物的影响;(3)藻富集农药是毒物物理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可通过食物链在高浓度水平转移毒物[12]。羊角月牙藻就能够富集莠去津[13]。许多试验表明藻类不仅能富集农药,还能将农药降解为无毒化合物或以农药为磷源、氮源生长。Zablotowics等[14]

发现纤维藻和月

第1期5

牙藻能够使莠去津去烃基,但活性不高。这些发现与本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相符。

作为除草剂莠去津对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毒性很大,再加上它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已被学术界及非政府组织列为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15],欧洲一些国家已禁止其生产及使用,但由于它曾经被大量使用,污染并残留于环境中,且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尚未禁用,对其毒作用机理及防治对策仍需继续研究。

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SPSS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集数据整理、分析过程、结果输出等功能于一身,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最初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但由于易于掌握且使用便捷,已被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接受并采用。其中,概率回归过程常用来分析医学研究中尤其是毒理学研究中刺激强度与反应比例之间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以求得半数效应剂量。虽然所得结果与传统公式计算所得的尚存差异且置信区间稍宽,但差异不大,仍不失为求解EC50的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HAYES T B. Hermaphroditic, Demasculinized Frogs AfterExposure to the Herbicide Atrazine at Low Ecologically Rel-Evant Dose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99(8): 5476-5480.[2]李清波, 黄国宏, 王颜红, 等. 阿特拉津生态风险及其检测和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5): 625-628.[3]

弓爱君, 叶常明. 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的环境行为综述[J].环境科学进展, 1997, 5(2): 37-47.

[4]高玉荣. 杀虫剂单甲脒对绿藻的毒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5, 15(1): 92-97.

[5]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M]. Pairs: OECDPublications, 1984: 246-259.

[6]Office of Prevention,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712-C-96-164. Eco-logical Effects Test Guidelines OPPTS 850.5400 Algal Toxicity,TiersⅠandⅡ[S]. Washington: EPA Publications, 1996.

[7]中国国家环保总局. 化学品测试方法[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172-181.

[8]中国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草稿)[S]. 北京: 中国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2005: 31-33.[9]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 ASTM E 1366-02.Standard Practice for Standardized Aquatic Microcosms: FreshWater[S]. US: ASTM International, 2002.

[10]赵玉艳, 蔡磊明. 几种藻类毒性试验统计方法的差异[J]. 农药,

2004, 43(7): 298-299.

[11]李寿祺. 毒理学原理与方法[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331-355.

[12]SHUBERT L L. Algae as Ecological Indicator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4: 35-42.

[13]沈国兴, 严国安, 彭金良, 等.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Ⅱ: 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J].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7(6):131-140.

[14]ZABLOTOWICS R M. Algae Transformation of Fluometuron

and Atrazine by N-Dealkylation[J]. J Environ Sci Health, 1998,B33(5): 511-528.

[15]余刚, 牛军峰, 黄俊, 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

境问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4-9.

责任编辑:赵平

参考文献:

[1]

肖乾芬, 王晓栋, 魏忠波, 等. 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玻璃弹簧负载TiO2与悬浮体系TiO2的比较[J]. 农药, 2005,44(8): 356-358.[2]田芹, 周志强, 任丽萍, 等. 农药在水体中光化学降解研究进展[J]. 农药, 2005, 44(6): 247-250.

[3]

GERMAN M, HOFFMAN M 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of Pentachlorophenolon TiO2 Particles: Identification of In-termediates and Mechanisms of Reaction[J]. Environ SciTechnol, 1993, 27: 1661-1689.[4]

PRAMAURO E, VINCENTI M, AUGUGLLARO V, et al.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n Monuron in Aqueous TiO2Dispersions[J]. Environ Sci Technol, 1993, 27: 1790-1795.[5]

ANDREU V, PICóY.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and TheirDegradation Products in Soil: Critical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J].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4, 23: 10-11.[6]

LIU X T, QUAN X, BO L L, et al. Simultaneous Pentachlo-Rophenol Decomposition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ion Assis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J]. Carbon, 2004,42: 415-422.[7]刘钟栋. 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5-113.

[8]

ABRAMOVITH R A, HUANG B Z, DAVIS M, et al. Decom-position of PCB's and Other Polychlorinated Aromatics inSoil Using Microwave Energy[J]. Chemosphere, 1998, 37(8):1427-1436.[9]

CHA C, KONG Y G. Enhancement of NOx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ate of Char by Microwave[J]. Carbon, 1995, 33(8):1141-1146.

[10]金钦汉, 戴树珊, 黄卡玛. 微波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5.

责任编辑:夏彩云

(上接第42页)

吴颖慧,等: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藻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

藻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一、引言 我国是个多湖泊国家,大于lkm2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总面积为70988km2,总贮水量为708亿m3,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25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具有水利防洪、通水供水及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湖泊水资源与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休戚相关。 但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加之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将湖泊用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受纳场所和农业灌溉退水的归宿,最终导致了许多湖泊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满足II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5%;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 8.5%;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占14.8%;V类水质湖库6个,占22.2%:劣V类水质湖库lO 个,占37.0%。其中“三湖”(太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大型湖泊如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因富营养化和水污染严重,导致一些水域已经失去其资源价值,无法利用,且情况仍在恶化,因此湖泊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相关的工艺。这些在工艺上各具特色的处理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需要比较繁杂的设备,较高的日常运行费用,复杂的管理维护操作,并且对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因此,研究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必然。而此时藻类便得到了科

学家、学者们的亲睐。 一、藻类的介绍 藻类泛指具同化色素而能进行独立营养生活的水生低等植物的总称。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一些藻类与其他真核生物一样有细胞核,有具膜的液泡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大多数藻类於生活过程中需要氧气。用各种叶绿体分子(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蛋白等)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由藻类进行,据信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上藻类在创造富氧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3万种左右。藻类分布的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大多数藻类都是水生的,有产于海洋的海藻;也有生于陆水中的淡水藻。在水生的藻类中,有躯体表面积扩大(如单细胞、群体、扁平、具角或刺等),体贮藏比重较小的物质,或生有鞭毛以适应浮游生活的浮游藻类;有体外被有胶质,基部生有固着器或假根,生长在水底基质上的底栖藻类;也有生长在冰川雪地上的冰雪藻类;还有在水温高达80℃以上温泉里生活的温泉藻类。藻体不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藻类也很多,其中有些是藻体的一部分

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紫外线对藻类抑制效果的研究 摘要:以赤潮及压载水常见的7种藻为受试藻种,研究了紫外线照射对不同藻类的抑制效果以压载水常见的3种藻为受试藻种,将经紫外线照射的藻液分别放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了试验藻的光复活特性。结果表明1)紫外线照射对各种藻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藻在相同的紫外线剂量下灭活率不同。在照射剂量为60mJ/cm2时,梅尼小环藻的灭活率为82%,而镰形纤维藻的灭活率仅为47%。在光照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最不易灭活,照射剂量为800mJ/cm2时,灭活率仅达73%。2)紫外线灭藻的效果还与藻细胞的形态有关系。尺寸较小的小球衣藻较易灭活,在照射剂量为20mJ/cm2时,小球衣藻的灭活率为50%,尺寸较大的镰形纤维藻的灭活率仅为30%。3)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藻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随着照射剂量的提高而降低,但在照射后暗培养的条件下藻细胞几乎不能修复。4)镰形纤维藻、小球衣藻和盐生杜氏藻照射后暗培养,紫外线剂量为50mJ/cm2、100mJ/cm2、150mJ/cm2时,灭活率均在照射后的3天之内出现最大值。 关键词:压载水藻类紫外线灭活剂量 船舶压载水所导致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已经并且正在威胁着海洋环境、公共财产和人类健康,所以对压载水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海洋生物对于化学残余物比较敏感,所以化学性消毒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际海事组织(IMO)对压载水提出五项标准即安全、实用、经济、有效且环境容许。IMO公约规定压载水的排放标准为:小于50μm但大于等于10μm的可生存生物的浓度不大于10个/mL。一般认为介于这一粒径范围的可生存生物为各种藻类。因此为满足这一标准就需要研究藻类灭活技术。由于海洋生物对于化学残余物比较敏感,所以化学性消毒均存在一定的风险。紫外线消毒由于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及管理方便的优点,在水处理行业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紫外线灭藻的研究,均集中于湖泊富营养化中的常见藻类如铜绿微囊藻等,而对于赤潮及压载水带来的海洋生物入侵中常见的硅藻、绿藻等研究较少,尤其还未见“暗培养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对多种藻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简析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在我县推广使用非常普遍,由于其在使用上省时、省工、省力、除草效果好,当前已成为我县玉米高产、高效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除草措施之一。同时除草剂在农户中的普遍使用程度也像化肥一样进入千家万户,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喜爱。但是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和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由于在选药和使用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按标准使用等原因,给当季或后季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药害,这种药害现象每年都会发生。 关键词:宜君县;除草剂药害;解决方法 1 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药害的原因 1.1 除草剂品种使用不对症造成药害 近年来,我县推广使用的旱田玉米除草剂种类主要有38%莠去津悬浮剂,72%2,4-d丁酯悬浮剂、55%丙·莠滴丁脂悬浮剂,50%异·丙.莠去津悬浮剂,4%烟嘧磺隆,40%烟嘧·莠滴丁脂,22%烟嘧·莠等种类。只要严格按照产品介绍去使用,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是由于部分群众缺乏科技知识,文化素质低,对玉米除草剂药物性能、使用方法一知半解,自认为只要是除草剂就能用,在买进和使用的时侯,也不认真查看使用说明书,就直接使用。 1.2 不能根据玉米生长周期使用农药造成药害 如我县彭镇1户农民,种植玉米8亩,去年使用40%乙莠se进行

化学除草,使用时玉米为5—6叶期,结果喷药后3天,玉米苗全部变黄,停止生长。该农户看到此情况后,百思不得其解,同为一种药物,前段时期也有村民喷施过该种农药,且玉米长势良好,为什么自己的玉米喷药后会变黄、会不长,带着疑问该农户积极与县农技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经过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采取对玉米田进行喷水追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充分提高玉米抗逆能力,才使该户玉米田逐渐恢复过来。但是由于玉米生育期推迟,从而造成当季玉米减产15—20%左右,严重影响当年的玉米增产增收。 1.3 用药量超标造成药害 目前农民在使用除草剂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总觉得使用的药量越大浓度越高,除草效果就越好,而不按规定药量使用除草剂,有的还加大用药量,还有的农民不根据气候情况,乱施农药,特别是在天气干旱时喷施农药,由于喷施药液量加大,而除草剂浓度并未减少,这样也会造成药量过大,产生药害。或部分农民在刮风时,喷施农药,药液随风漂移,造成药害。 1.4 除草剂使用方法不当造成药害 如在使用除草剂乙莠时,它的用药时期较短,适宜在玉米播种出苗前使用,而有的农民在玉米出苗后3叶期还在施用;有的农民不按照操作和配方要求使用除草剂,如可湿性差的化学除草剂,必须要用力摇晃瓶体使药液混合均匀,才能正常使用,要不然瓶体下面沉淀太多,造成喷药不均匀极易对作物造成伤害,而少数农民为了

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的研究进展-芭灵儿珊

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的研究进展 1、藻类生长所需常量营养盐的研究 1.1氮磷含量 以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磷通常是淡水浮游植物增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而氮通常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限制营养因子。一般认为TN>1.2mg/L、TP>0.11mg/L时,水体即开始富营养化。 在淡水水体中,当TP<0.10mg/L,藻的生长最终发展为磷限制。而过高磷含量的输入,当TP=1.65mg/L,并没有进一步促进藻类的生长。 1.2氮磷比 氮磷是通过数量和组合来影响藻类生长的。因此氮磷比也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当营养盐总量满足时,氮磷浓度比值11:l。当N/P<11时,氮相对不足;当N/P>11时,磷相对不足(淡水)。高盐情况下浮游植物生长的最适N、 P比(7∶1)。 研究不同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在藻类生长过程中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磷质量浓度条件下,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是ρp=0.07 mg·L-1,且在磷质量浓度大于0.07 mg·L-1时,藻类生长状况要优于磷质量浓度小于0.07 mg·L-1时。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藻类最佳生长条件为氮磷比等于40:1,藻类生长取决于氮的质量浓度。铜绿微囊藻属于非固氮藻,需要高氮磷比。 在不同的N/P比值污水中,藻类的种类组成不同,绿藻大量增值时需要氮相对丰富的营养水体,而蓝藻大量增值时需要磷相对丰富的营养水体。 1.3不同的氮源 N是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一般来说,藻类只吸收利用无机态氮,主要有NH4+-N、NO3--N和NO2--N.由于NO2--N在自然水体中含量很少,因此NH4+-N和NO3--N是藻类利用的主要形态.不少研究证实,藻类优先利用NH4+-N,而且NH4+-N的存在还会抑制NO3--N的吸收。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水体中2种氮源,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

除草剂中毒的急救

除草剂中毒的急救 三、除草剂中毒的急救 (一)经皮引起的中毒 若发生除草剂接触人的皮肤引起中毒,应立即脱去被污染 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沾药的皮肤,或用肥皂水冲洗(敌百 虫除外,因它遇碱后会变为更毒的敌敌畏).或用4%碳酸氢钠 溶液冲洗。若眼内溅入农药.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2%的可的松和0.25%氯毒素眼药水,疼痛加剧者,可滴人!铸一2%k普件卡因溶液。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二)吸入引起的中毒 不慎吸人引起的中璨.应立即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空气 新鲜的地方,并解开衣领、月要带,保持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三)经口引起的中毒 不慎服人引起的中毒.应及早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 用解毒剂。 I.引吐引吐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主要方法有四 种:①先给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 等刺激咽喉部引起呕吐。用1%硫酸铜溶液每5分钟一匙,连用3次:②少月浓食盐水、肥皂水引吐。③用中药胆矾3克、瓜蒂3克碾成细末一次冲服。④砷中毒时可用鲜羊血引吐。引 吐必须在人的神志清醒时采用.中毒者昏迷时决不能采用.以

免因呕吐物进人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时用。 2.洗胃引吐后应早、快、彻底地进行洗胃,这是减少毒 物在人体内存留的有效措施,洗胃前要去除瑕牙,根据不同农药选用不同的洗胃液。 ①若神志尚清醒者.自服洗胃剂;神志不清醒者,应先插 气管导管,以保持呼吸道杨通.要防止胃内物倒流人气管;在 呼吸停If:时.PT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②抽搐者应控制抽搐后再行洗胃。 ③服用腐蚀性农药的不宜采用洗胃.引吐后.n服蛋浦及 氢氧化铝胶、牛奶等以保护胃R膜。 ④最严重的患者不能插胃管,只能用手术剖腹造痊洗胃. 这是在万不得已时才采少”的方法。 3.导泻毒物已进人肠内,只有用导泻的方法清除毒物。 导泻剂一般不用油类泻药,尤其是以苯做溶剂的农药中毒者。导泻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30克加水200毫升一次服用.且多 饮水加快导泻。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时,呼吸受到抑制后不能用硫酸镁导泻.避免镁离子大最吸收加重了呼吸抑制,磷 化锌中毒也不能用硫酸镁导泻。 4.应用解毒药使用解毒药物,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 应由医师掌握。

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水体都被污染,其中尤以水华产生的危害广为人知。那么细菌能否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 我假设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以此展开实验。 一、实验材料 供试藻种选用铜绿微囊藻FACHB-905、普通小球藻FACHB-8、斜生栅藻FACHB-416。藻种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保藏中心赠予。藻种经活化后,采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培养7天后达到稳定期即可使用。 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来自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菌转接于LB 培养基后,在温度37℃、大约200rpm 的摇床中培养一夜即可。 二、实验过程 将三种藻从锥形瓶中分装入15支试管中,每种藻5支试管,每管用移液枪在超净台中吸取10ml 藻液。将铜绿微囊藻分为A1至A5,小球藻分为B1至B5,斜生栅藻分为C1至C5。 1.样品处理(“+”为添加,“-”为不添加, 添加的量均为1ml,如表1所示) 将15支试管全部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7天后将其全部拿出,以丙酮为参比液,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定待测液对663nm 光的吸收值。 2.结果分析 测完后将废液和离心管全部处理掉,并将各试管重新放回恒温箱中。得到的数据如 文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饶师瑞 A1铜绿微囊藻----A2铜绿微囊藻-+--A3铜绿微囊藻+---A4铜绿微囊藻--+-A5铜绿微囊藻---+B1小球藻----B2小球藻-+--B3小球藻+---B4小球藻--+-B5小球藻---+C1斜生栅藻----C2斜生栅藻-+- -C3斜生栅藻+---C4斜生栅藻--+-C5 斜生栅藻 ---+ 铜绿假单胞杆菌液大肠杆菌灭菌液铜绿假单胞 杆菌灭菌液编号藻类大肠杆菌液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表1

鱼类疾病学-补充

第六章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第一节概述 一、病毒: ①只具备一种核酸,即RNA or DNA ; ②个体微小(比细菌小),一般30~300nm; ③病毒的增殖-----靠复制繁殖; ④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增殖,并 只有一种细胞-----敏感细胞。 ~(Virus)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一种类型核酸(RNA or DNA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一般用纳米(nm)测量其大小,电镜放大观察。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在中心部分,形成病毒核心,外面包围的蛋白质称为衣壳,------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 最简单的病毒是裸露的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 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很大,不少是口岸检疫对象。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目前主要是预防! 二、病毒的鉴定: 1、用5-氟脱氧尿苷鉴别出核酸是DNA 还是RNA . * 如出血病病毒--- RNA病毒群. ——取病料(灶)-----用敏感细胞培养 ---加入5-氟脱氧尿苷---此物质对有DNA抑制作用,---这样即可鉴定: 如果是DNA ,则细胞就会死亡; 若是RNA ,则细胞照常生长。 2、测定病毒的大小。 ——用Seize(塞氏)漏斗测定病毒粒子的大小,放一过滤膜(50,100,220,300,450),如通过100~220nm 的过滤菌器. *---只能测病毒粒子大小的范围。 **---还可作病毒切片估计和扫描计算。 3、耐乙醚试验: ——有的病毒核酸外有脂质外壳(Evenlope) *乙醚--处理病毒的悬浮液--感染细胞--具保护作用--生长!否则---死亡! 4、耐pH 3 试验: ——病毒在pH3 溶液中处理5~30分钟------接入细胞培养器---细胞死亡;或细胞生长。 5、耐热试验: ——例如---出血病病毒---耐热:60℃保持1小时后,仍能使10%的鱼死亡! *——悬浮液—恒温保持---感染Cell --- 结果:草鱼出血病毒耐热试验—— 41℃处理18h---100%死亡;55℃处理3h---100%死亡;60℃处理1h---1%死亡。 ***水产动物病毒病——传染性疾病! 三、水产动物病毒的种类 ——自从Wolf(1959)分离到第一株鱼类病毒以来,迄今报道的鱼病毒已超过70种。已知水生动物病毒分类属于18个科(表1),在绝大多数动物病毒科中都有分布。 DNA 病毒---7科;RNA 病毒---11科。 *疱疹病毒属、出血病病毒等---耐热, 特征:正二十面体(肾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二节病毒的研究概况 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业迅速发展,并且在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大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粮食、肉类、水产(98年产量3800万t)和禽蛋〗但令人遗憾的是水生动物疾病---尤其是因病毒引起的爆发性流行病明显增多,危害极为严重! ——目前,水产动物病毒病已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研讨水生动物病毒病为主题、由国际著名专家 倡导并组织的------ “国际低等脊椎动物病毒学术会议”—就每4年召开一次,现在已经召开过4~5次(1989,1998)。 水生动物普遍存在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等。 其中病毒病具有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导致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病原个体小,浸染动物后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因而抗菌素对病毒的作用小或无;而化学药物在杀灭病毒前,又可能使宿主动物受损或致死。 可见病毒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原。 一、鱼类病毒病 1、重要病毒的种类及形态特征(见表2) 始于70年代后期对草鱼出血病病原的分离研究。 近十年来,又发现和分离到新的鱼类病毒。 2、草鱼出血病与呼肠孤病毒 是草鱼种苗阶段危害性大、流行普遍的疾病,也是我国最早发现和研究得最多的鱼类病毒病。-----近年对其分子生物学、干扰素等有较多研究报道……。 除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外,草鱼还有其它病毒分离株(或不同病毒)。如: 1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1□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 抑制性试验 Water quality-Freshwater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with unicellular green algae (征求意见稿) 201□-□□-□□实施201□-□□-□□发布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试剂和材料 (2) 6 仪器和设备 (3) 7 分析步骤 (3)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5) 10 精密度 (7) 11 试验报告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对照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废水中绿藻生长抑制试验的快速筛选方法 (11)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生物类监测分析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或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和混合物对单细胞绿藻生长抑制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为等同采用《水质—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BS EN ISO 8692:2004)。附录A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草鱼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

草鱼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 1.环境与池塘消毒草鱼最容易生病,养殖无公害草鱼应有专门的养殖基地,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养殖基地应具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畅通,鱼塘之间互不相通,交通运鱼方便,饲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2.优质鱼种的放养要想养好草鱼,必须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自繁自育的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料场,苗种经无公害培育而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品种优良性状,条件具备的最好自繁自育为好,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鱼种放入前须经消毒处理,可选用二氧化氯每5-10分钟20 -40毫克/升、食盐每5-20分钟用1%-3%、每15-30分钟用8毫克/升,高锰酸钾每15-30分钟10-20毫克/升等药物浸泡消毒。放养比例按80∶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主养草鱼占80%,配养鱼(鲢、鳙、鲤、鲫等)占20%。 3.科学投饵草鱼在自然水域主要取食水草,在池塘无公害养殖中,适宜采用配合科学配比的颗粒饲料,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充分提高饵料利用率。生产草鱼颗粒饲料,应加入一定量的草鱼粉,既可降低饵料成本,又能满足草鱼对纤维素等特殊营养的需求,促进草鱼生长。搭配投喂的水旱草、应柔嫩、新鲜、适口。饼粕类及其他类饵料,要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并经粉碎、浸泡、煮熟等方式处理后,制成草鱼便于取食、易于消化的饵料。投喂饵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通过观察天气、水体情况及鱼的吃食量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4.合理投喂渔药渔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的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在鱼体内残留,造成鱼的质量不合格,因此要目前最好的壮阳药慎重使用。渔药一般包括杀菌剂、灭虫剂、水质改良剂等,目前一些传统渔药已被禁用,如氯霉素、呋喃唑酮、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磺胺噻唑、泰乐菌素、喹乙醇、磺胺脒、杀虫脒等32种渔药,不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在选用渔药时应特别注意。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列出了宜用渔药26种,如二溴海因、优氯净、漂白粉、氯化钙、强氯精,并规定了用途及用法,休药期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可参考。 一是多投喂鲜嫩草料。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长得快、少生病,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草料的种类,应是平行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网状脉的团叶草料。以投喂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牧草和采集的野生长叶嫩草为好。平时,要对草鱼吃草情况进行观察,草鱼喜食的草类应多投喂,反之应不喂或尽量少喂。 二是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据水产养殖专家介绍,草鱼吃15公斤陆生水草就可以长1公斤肉,而吃60~80公斤水生水草才能长1公斤肉。因此,在陆生水草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水生水草。 三是按鱼类口径大小不同投喂的草料。草鱼在幼鱼阶段口径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莎莎草、小浮萍等草料,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龄增大,口径逐渐增大,便可过渡到投喂鲜嫩草料。 四是投喂方法要得当。对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吃匀,以提高养殖效果。要

常用除草剂

1、二甲戊灵 二甲戊灵是一种优秀的旱田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二甲戊灵为选择性除草剂,适用性广。 喷洒后不用混土,能够阻止杂草幼苗生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牛筋草、马齿苋、苋、藜、苘麻、龙葵、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效果显著。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需注意每季作物只能使用一次。二甲戊灵为选择性芽前、芽后旱田土壤处理除草剂。杂草通过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杂草死亡。旱稻,水稻旱育秧田: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兑水15-20千克,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注意事项: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等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粘质土、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等用高剂量。 ②土壤墒情不足或干旱气候条件下,用药后需混土3-5厘米。 ③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强,不会被淋溶到土壤深层,施药后遇雨不仅不会影响除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不必重喷。 ④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为45-60天。 2、吡嘧磺隆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适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稗草、千金子无效。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后3~20天用药,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 吡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圣超复习过程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 圣超

在正常环境中,藻类生长多数在光和黑暗交替的条件下生活。在白天,藻类依靠体内的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素,藻蓝素,藻红素等光合作用色素,从H2O的光解中获得H2,还原CO2成[CH2O]n。其化学反应式为: CO2+H2O→[CH2O] n+O2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基本物质,类胡萝卜素是辅助色素,它和叶绿素相结合,不直接参加光合反应,有捕捉光能并将光能传到叶绿素的功能,还能吸收有害光,保护叶绿素免遭破坏。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溶于水或释放入大气。 藻类光反应最初的产物ATP和NADPH2不能长期储存,它们通过光反应阶段把CO2转变为高能储存蔗糖或淀粉,用于暗反应阶段。在夜晚,藻类利用白天合成的有机物做底物,同时利用氧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 ⑴营养因子与藻类生长 营养因子是藻类生长和增殖的根本,藻类细胞由2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C、H、O、N、P、S、K、Ca、Mg、Na、Cl等11种元素占细胞干重或无灰分干重的0.01%以上,称为大量元素。其余的元素,如Fe、Mn、Zn、Cu、B、Si、Mo、Co等含量较低,被称为微量元素。对绝大多数水体而言,限制藻类生长的营养因子主要是氮和磷,有时CO2也会成为限制因素。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其在细胞干重/无灰分干重中的含量比例来分类的,不完全表示周围环境中的丰富程度。 ⑵氮 水环境中氮的主要来源是氮气,大气放电、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固氮作用可将大气中的惰性氮转化为氮化物而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氮的形态粗略分为5种:分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有机氮化物。经过固氮、同化和脱氮等生化作用后,一部分无机氮被生产者(水生植物如藻类)合成蛋白质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为其他消费者所利用;而部分无机和有机氮化物被分解成游离氮在氮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死亡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尸体和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氨基酸,再经氨化菌作用而形成氨。其中,一部分以氨盐或其硝化产物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再次进入循环途径;而有些则通过生物的脱氮作用或直接以氨的形式返回大气。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动植物尸体可能被埋入地层深处或成为深水沉积物,其中的有机氮将暂时脱离循环。 氮循环中虽然部分氮经上述途径而流失,但是这种损失得到了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的补偿。因此,氮循环是一个相当完全的、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的系统。 氮是藻类合成蛋白质、叶绿素的元素。根据实验测定和理论推算,浮游藻类细胞中的碳、氢、磷摩尔比例为106:6:1。水体中的氮包括有机态氮、氨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我国于1986~1990年期间进行的调查显示,20个大中型水库氨氮平均氨氮浓度为0.029~1.508mg/L;城市近郊小型湖泊的氨氮浓度为0.262~20.82mg/L。一般淡水藻类的固氮速率为0.025~17ug氮/光照小时。根据美国环保局1976年进行的调查,美国东部623个湖泊中有30%是氮起着限制作用。 ⑵磷 磷在水体中通常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岩石的风化、磷酸盐矿的溶解、土壤的淋溶和迁移以及生物转化等过程,使磷酸盐进入水体。淡水

草鱼出血病标准

ICSXX.XXX BXX DB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T XXX (200x) 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quarantine for 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2006-XX-XX发布2006-XX-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样质量要求 (1) 4 检疫方法 (1) 4.1 群体检疫 (1) 4.1.1 免疫核实 (1) 4.1.2 现场检查 (1) 4.2 流行病学调查 (1) 4.3 解剖检查 (1) 4.4 病理学检查 (2) 4.5 病原电镜检查 (2) 4.6 免疫学检验 (2) 4.6.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2) 4.6.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2) 4.7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2) 5 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 (2) 6 无害化处理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行病学调查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4) 附录C(规范性附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5)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6) 参考文献 (8)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光明,江为民,肖克宇,黄兴国。

除草剂分类大全

除草剂分类大全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

藻类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我国的土地面积广大,江河、湖海面积也大,海岸线长,沿岸地形复杂,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藻类植物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食用 有些藻类在我国是普通的食品。人们常食用的蓝藻有葛仙米、发菜、海泡菜;绿藻有溪菜、刚毛藻、水绵、石莼、礁膜、浒苔、海松;褐藻有鹅肠菜、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鹿角菜;红藻有紫菜、海索面、石花菜、海萝、麒麟菜、鸡冠菜、江篱等。 藻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和有机碘。有些藻类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如亚洲一些国家用作蔬菜的麒麟菜属、叉枝藻属、江篱属等的红藻藻体中,含有20—40%的高蛋白;中部非洲湖泊中产有大量螺旋藻属的Spirulina pletensis,含有50%的蛋白质,当地人收集后晒干,做糕点食用;晒干的紫菜含有25—35%的粗蛋白和50%的糖,在糖中,有 2/3是可溶性能消化的五碳糖。海藻还含有许多盐类,特别是碘盐,如海带属的碘含量为干重的0.08—0.76%,在灰分中还含有大量的钠盐和钾盐。海藻还是维生素的来源,含有维生素C,D,E和K。在紫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柑橘的一半。各种海藻的化学分析证明,它们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硼、钴、铜、锰、锌等。 (二)藻类与渔业的关系 藻类植物与水中的经济动物,特别是鱼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藻类,特别是小型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水中经济动物(如鱼、虾)的饵料。水中浮游植物的大量发生是引起水中经济动物丰产的主要原因,因而水中经济动物发展的好坏,完全由水中作饵料的藻类发展情况来决定。例如,在印度海岸,油沙丁鱼的产量与海洋脆杆藻(Fragilaria oceanica Cl.)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凡是海洋中海洋脆杆藻大量发生的年代,也就是油沙丁鱼丰产的年代。试验也证明,池塘中藻类繁盛就可使鱼类增产,因此,人们开始在池塘中施加肥料,促进藻类大量繁殖,以使鱼类产量增加。化学分析表明,浮游藻类所含的灰分、蛋白质、脂肪等,几乎可与最好的牧草相比。藻类还含有动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如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Turp.)Kütz.]的每克干物质中,含有38微克维生素B2、12微克泛酸、72微克烟酸和其他物质。在海边沿岸生长的藻类,既是鱼类的食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场所,可以保护鱼卵及鱼苗的发展。 (三)藻类在农业上的应用 藻类可作肥料。小湖、小河和池塘中的藻类,大量死亡后,沉到水底,年年如此,在水底形成大量有机淤泥,农民挖掘用作肥料;农民还常打涝海藻和淡水藻类作为绿肥;居住在湖泊地区的农民常利用多种轮藻作肥料,因轮藻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海洋沿岸的农民用海藻(主要是褐藻)作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 1、青苔的形成原因 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 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 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虾苗游泳时会被缠绕在青苔里面或者弹跳起来搁浅,活活致死。青苔繁殖一段时间之后,大量死亡腐烂,沉入池底变臭变黑,造成水质、底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甚至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鱼虾池中微囊藻是属于蓝藻门,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其主要危害是: 1、大量繁殖后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降低水中溶解氧,与养殖的动物争氧,阴雨天易缺氧。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鱼虾的生长。 2、其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池水pH值大大提高,常达10左右,使鱼虾难生存,此时,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易使鱼体缺乏维生素B1。 3、微囊藻大量繁殖后,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藻体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毒死鱼虾类。 4、会使水中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草鱼的功效与作用

草鱼的功效与作用 草鱼的功效和作用 1.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草鱼的营养价值 1.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调低血压,有利于生长发育。 2.富含磷,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供给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3.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4.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草鱼的食用方法 1.烹调时不用放味精就很鲜美; 2.鱼胆有毒不能吃;

3.草鱼要新鲜,煮时火候不能太大,以免把鱼肉煮散; 4.切鱼方法: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草鱼的基本介绍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carp。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见图)。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中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其体较长,

除草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除草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近年来除草剂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在发现中毒后,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严格按说明书中毒急救方法施救。一般除草剂使用说明书中毒急救通用处理方法如下:1、不慎接触皮肤,应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干净,若溅入眼睛,应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仍有不适时,就医。 2、如吸入,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 3、如误服,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 4、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除草剂种类繁多中毒急救措施也有差异,以下介绍引起中毒的主要除草剂种类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苯氧羧酸类(2,4-滴、2甲4氯、2,4-滴丁酯等) 1、中毒症状:大量进入体内易中毒,症状发展缓慢,相继出现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先是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而后头痛、精神错乱、表情淡漠、嗜睡、肢端感觉迟钝、麻木、疲乏、肌肉无力、双手和前臂肌束颤动、步态不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部分中毒者轻度白血球增多,肝肾受损。 2、中毒急救:误服,催吐、洗胃(忌用温水),亦可在催吐、洗胃后,酌用活性炭,并用10%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5~30分钟口服10毫升,连续3~4次,抽搐时,肌肉注射0.1克苯巴比妥钠,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注意预防脑水肿和保护肝脏。吞服2,4-滴和2甲4氯丙酸中毒的,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每升加入44~48毫升碳酸氢钠利尿剂催排,使之脱离昏迷状态。 二、苯甲酸类(麦草畏等)

1、中毒症状:体内中毒症状为多涎和肌能减退,并出现肺水肿、胸膜和心包内充血。 2、中毒急救:误服,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三、芳氧苯氧丙酸类(精吡氟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禾草灵等) 1、中毒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恶心、呕吐,继后出现嗜睡,肢端感觉麻木,重者肌肉颤动、抽搐、昏迷、呼吸衰竭,严重时对肝、肾损伤。 2、中毒急救:误服可服200毫升石蜡油,随后再服30克活性炭,注意保暖、静卧和换吸新鲜空气,避免呕吐,禁用肾上腺素类的药物。 四、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等) 1、中毒症状:大剂量口服引起食欲减退和腹泻等中毒症状。 2、中毒急救:误服,应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给氧、静注美蓝、静脉补液。 五、三氮苯类(嗪草酮、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氰草津、西草净等) 1、中毒症状:进入体内中毒后,表现肌肉松弛、乏力、周身不适、头晕、头部沉重、口中有异味、多涎、嗅觉减退或消失,并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肺支气管炎、肺炎、肺出血、肺气肿、肝和肾功能障碍及慢性贫血。 2、中毒急救:主要采取抗贫血和对症治疗。如呼吸困难,可补给氧气,同时补给维生素B及铁制剂,注意防止肺感染和保护肾脏。 六、氨基甲酸酯类(甜菜安等) 1、中毒症状:与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的症状相似,表现头痛、头昏、乏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瞳孔缩小。 2、中毒急救:中毒治疗与轻度有机磷中毒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但禁用解磷定和氯磷定。皮肤接触,用肥皂水、碱水清洗,眼部接触,用清水彻底冲洗。误服,可先给饮清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