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动点问题-教师版

函数动点问题-教师版
函数动点问题-教师版

函数有关的动点问题

类型一: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 方法要领:讨论对角线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C B A 、、、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1)当边AB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BC AP //

(2)当边AC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CP AB // (3)当边BC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BP AC //

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 的横坐标为m ,△AMB 的面积为S.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若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使以点P 、Q 、B 、0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 的坐标. 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bx+c , ∵抛物线经过A (-4,0),B (0,-4),C (2,0),

∴16a 4b c 04a 2b c 04c -+=??

++=??=-?

∴抛物线解析式为y=

2

142

x x +- (2)∵点M 的横坐标为m , ∴点M 的纵坐标为

2

142

m m +- 又∵A (-4,0),∴AO=0-(-4)=4, ∴S=

211

4422

m m ??+-=-(m 2+2m-8)=-m 2-2m+8, ∵S=-(m 2+2m-8)=-(m+1)2+9,点M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 ∴当m=-1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S=9;

故答案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为S=-m 2-2m+8,当m=-1时,S 有最大值9 (3)∵点Q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 ∴设点Q 的坐标为(a ,-a ), ∵点P 在抛物线上,且PQ ∥y 轴, ∴点P 的坐标为2

1(,4)2

a a a +- ∴PQ=2

1(4)2

a a a --+-= 2

1242

a a -

-+, 又∵OB=0-(-4)=4, 以点P ,Q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PQ|=OB ,即2

12442

a a -

-+= ①2

12442

a a -

-+=整理得,a 2+4a=0, 解得a=0(舍去)或a=-4,所以点Q 坐标为(-4,4),

②2

12442

a a -

-+=-时,整理得,24160a a +-= 解得225a =-±,所以Q 点坐标为(225,225)-+-,(225,225)--+ 综上所述,Q 点坐标为(-4,4)或(225,225)-+-或(225,225)--+

练习:如图1,抛物线322

++-=x x y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结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

类型二: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方法要领:讨论上下底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C B A 、、、四点构成梯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当边AB 是底时,那么有PC AB // (2)当边AC 是底时,那么有BP AC // (3)当边BC 是底时,那么有AP BC //

例题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2,0)、C (0,12) 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 =4,设顶点为点P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 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 y =2x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OPBD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 是线段OP 上的一个动点(O 、P

两点除外),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 向点O 运动,过点M 作直线MN //x 轴,交PB 于点N . 将△PMN 沿直线MN 对折,得到△P 1MN . 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设△P 1MN 与梯形OMNB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参考:(1)2

812y x x =-+,顶点P (4,-4)

(2)直线BP :y = 2x -12,则直线BP ∥直线y = 2x ,要使四边形OPBD 为等腰梯形,,只需满足OP =BD ,设D (m ,2m )

列等量关系求得:m =2(舍),或m =

25; ∴D (25,45

) (3)设对折后P 恰好落在x 轴时,M (2,-2),MP = 22 设M (4 - t ,t - 4)则N (42

t

+,t – 4) ①当02t ≤≤时,MN=

3

2t ,2133224

MNP

S S t t t ==??= ②当24t <≤时,由x 轴∥MN ,

24AB t MN t -=即24

32AB t t t -= ∴AB =3t - 6∴13

(36)(4)22

S t t t =-+?-

∴2

912124

S t t =-+-

类型三:直角三角形

方法要领:讨论直角的位置或者斜边的位置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B A 、、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当A ∠为直角时,AB AC ⊥ (2)当B ∠为直角时,BA BC ⊥ (3)当C ∠为直角时,CB CA ⊥

例题3、如图1,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对称轴是直线x =1,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

(3)点E 为y 轴上一动点,CE 的垂直平分线交CE 于点F ,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且点P 在第三象限.

①当线段3

4

PQ AB =时,求tan ∠CED 的值;

②当以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解:∵(x+b/2)2+c-b2/4 与y 轴交于点C (0,-3) ∴c= -3

∵对称轴是直线x=1,则:1+b/2=0 b= -2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2x-3 (2)0=x2-2x-3 A (-1,0) B (3,0) AB=4 BC 的函数表达式:y=x-3 故D (1,-2) (3)①PQ=0.75AB 时,PQ=3 3/2+1=2.5 故PQF 三点纵坐标:y=2.52-2*2.5-3= -1.75 E 点纵坐标:3-2*1.75= -0.5

即:E (0,-0.5) tan ∠CED =1/[-0.5-(-2)]=2/3

②当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ED 为直角) 时,点P 的坐标(0,-2.5)

练习:如图1,直线43

4

+-

=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解答:(1)证明:因为4

43

y x =-

+∵当x=0时,y=4;当y=0时,x=3, ∴B (3,0),C (0,4),∵A (-2,0),

由勾股定理得: BC=5∴AB = BC =5 ∴△ABC 是等腰三角形 (2)①∵C (0,4),B (3,0),BC=5 ∴4sin 5

B ∠=

∵12MON

S

OM NH =??, ∴14

225

S t t =-?∴0.42S t t =- ②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理由如下: ∵C (0,4),B (3,0),BC=5,∴4

sin 5

B ∠=

根据题意得:∵S=4, ∴|t-2|×0.4t=4, ∵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OA=2, ∴t-2>0,即(t-2)×0.4t=4, 即2

t -2t -10=0, 解得111t =+或111t =-(舍)

∴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此时对应的t 值是111t =+S 的情形 ③由题意3

cos 5

B ∠=

,分为三种情况: 1°、当∠NOM=90°时,N 在y 轴上,即此时t=5; 2°、当∠NMO=90°时,M 、N 的横坐标相等,即t-2=3-0.6t ,解得:t=3.125, 3°、∠MNO 不可能是90°,即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是5秒或3.125秒.

类型四: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方法要领:讨论顶角的位置或者底边的位置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B A 、、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当A ∠为顶角时,AB AC = (2)当B ∠为顶角时,BA BC = (3)当C ∠为顶角时,CB CA =

例题4、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2,OC =3,过原点O 作∠AO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连接DC ,过点D 作DE ⊥DC ,交OA 于点E .

(1)求过点E 、D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E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 ,另一边与线段OC 交于点G .如果DF 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M ,点M 的横坐标为

5

6

,那么EF =2GO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对于(2)中的点G ,在位于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直线GQ 与AB 的交点P 与点C 、G 构成的△PCG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成立,请说明理由.

∴E (0,1)

(2)EF=2GO成立

∴F(0,3),EF=2

∴Q(2,2)

A

B C

O

P Q

D

y

x

∴Q (1,

73

∴Q (

125,75

练习: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a >0)经过点B (12,0)和C (0,-6),对称轴为x =2.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 在线段AB 上且AD =AC ,若动点P 从A 出发沿线段AB 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

同时另一个动点Q 以某一速度从C 出发沿线段CB 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PQ 被直线CD 垂直平分?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的时间t (秒)和点Q 的运动速度;若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结论下,直线x =1上是否存在点M ,使△M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M(1,-3)

类型五: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方法要领:寻找比例关系以及特殊角;一般分类角对应相等

例题5、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2,1),且经过原点O,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若点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D在抛物线上,且以O、C、D、B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D点的坐标;

⑶连接OA、AB,如图2,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OBP与△OAB相似?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O

A

B

y

x

O

A

B

y

x

分析:1.当给出四边形的两个顶点时应以两个顶点的连线为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来考虑问题以O 、C 、D 、B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要分类讨论:按OB 为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 2.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途径

① 求相似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时,先要分析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而得出已知三角形是否为特殊三角形。根据未知三角形中已知边与已知三角形的可能对应边分类讨论。 ②或利用已知三角形中对应角,在未知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对称、旋转等知识来推导边的大小。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均未给出,则应先设所求点的坐标进而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各边的长度,

之后利用相似来列方程求解。

解:⑴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x (a y 2+-=

∵抛物线过原点,∴1)20(a 02+-=∴4

1

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x (41y 2+--=,即x x 4

1

y 2+-=

⑵如图1,当OB 为边即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

时,CD ∥=OB,

由1)2x (4

1

02+--=得4x ,0x 21==,∴B(4,0),OB =4.∴D 点的横坐标为6

将x =6代入1)2x (4

1

y 2+--=,得y =-3,∴D(6,-3);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在对称轴的左侧抛物线上存在点D,使得四边形ODCB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D 点的坐标为(-2,-3),

当OB 为对角线即四边形OCBD 是平行四边形时,D 点即为A 点,此时D 点的坐标为(2,1) ⑶如图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O =AB,∠AOB =∠ABO. 若△BOP 与△AOB 相似,必须有∠POB =∠BOA =∠BPO 设OP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A′点,显然A′(2,-1) ∴直线OP 的解析式为x 2

1

y -=

由x x 4

1

x 212+-=-,

得6x ,0x 21==.∴P(6,-3)

过P 作PE ⊥x 轴,在Rt △BEP 中,BE =2,PE =3, ∴PB =13≠4.∴PB≠OB,∴∠BOP≠∠BPO,

∴△PBO 与△BAO 不相似, 同理可说明在对称轴左边的抛物线上也不存在符合条件的P 点. 所以在该抛物线上不存在点P,使得△BOP 与△AOB 相似.

练习1、已知抛物线2

y ax bx c =++

经过0P E ?

??

??

及原点(00)O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P 点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PC 交y 轴于C 点,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位于直线PC 下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Q ,过点Q 作直线QA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A 点,交直线PC 于B 点,直线QA 与直线PC 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OABC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PC △与PQB △相似?若存在,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果符合(2)中的Q 点在x 轴的上方,连结OQ ,矩形OABC 内的四个三角形

OPC PQB OQP OQA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解:(1)由已知可得:

33

75040a a c ?+=?

?+=??=??

解之得,2033a b c =-==,,.

因而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3

y x x =-+. (2)存在.

设Q 点的坐标为()m n ,

,则223n m =-

+, 要使,BQ PB OCP PBQ CP OC =△∽△

3m =

223m m

+-=

解之得,12m m ==

当1m =2n =,即为Q

点,所以得Q

要使,BQ PB OCP QBP OC CP =△∽△

,则有33n -=

223333m m

+-=

解之得,12m m ==

当m =时,即为P 点,

当1m =3n =-,

所以得3)Q -.故存在两个Q 点使得OCP △与PBQ △相似.Q

点的坐标为3)-. (3)在Rt OCP △

中,因为tan 3

CP COP OC ∠=

=.所以30COP ∠=. 当Q

点的坐标为时,30BPQ COP ∠=∠=. 所以90OPQ OCP B QAO ∠=∠=∠=∠=.

因此,OPC PQB OPQ OAQ ,,,△△△△都是直角三角形.

又在Rt OAQ △

中,因为tan QA QOA AO ∠=

=30QOA ∠=. 即有30POQ QOA QPB COP ∠=∠=∠=∠=所以OPC PQB OQP OQA △∽△∽△∽△,又因为

QP OP QA OA ,⊥⊥30POQ AOQ ∠=∠=,所以OQA OQP △≌△.

练习2、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2

1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过点A 作AP ∥CB 交抛物线于点P ,求四边形ACBP 的面积.

(3)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过M 作MG ⊥x 轴于点G ,使以A 、M 、G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A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M 点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解:(1)令0y =,得210x -= 解得1x =± 令0x =,得1y =-

∴ A (1,0)- B (1,0) C (0,1)-

(2)∵O A =O B =O C =1 ∴∠BAC =∠AC O=∠BC O=45

∵A P ∥CB , ∴∠P AB =45

过点P 作P E ⊥x 轴于E ,则?A P 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练习2图

令O E =a ,则P E =1a + ∴P (,1)a a +

∵点P 在抛物线2

1y x =-上 ∴211a a +=- 解得12a =,21a =-(不合题意,舍去) ∴P E =3∴四边形ACB P 的面积S =

12AB ?O C +12

AB ?P E =11

2123422??+??=

(3). 假设存在∵∠P AB =∠BAC =45 ∴P A ⊥AC

∵MG ⊥x 轴于点G , ∴∠MG A =∠P AC =90在Rt △A O C 中,O A =O C =1 ∴AC

在Rt △P AE 中,AE =P E =3 ∴A

P= 设M 点的横坐标为m ,则M 2

(,1)m m - ①点M 在y 轴左侧时,则1m <- (ⅰ) 当?A MG ∽?P CA 时,有

AG PA =MG

CA

∵A G=1m --,MG=2

1m -

2=

解得

2 (ⅱ) 当?M A G ∽?P CA 时有

AG CA =MG

PA

即 2=

解得:1m =-(舍去) 2m =-∴M (2,3)-

② 点M 在y 轴右侧时,则1m > (ⅰ) 当?A MG ∽?P CA 时有

AG PA =MG

CA

∵A G=1m +,MG=21m -

∴ 2=

解得11m =-(舍去) 2m = ∴M 47

(,)39

(ⅱ) 当?M A G ∽?P CA 时有

AG CA =MG

PA

即 2=

解得:11m =-(舍去) ∴存在点M ,使以A 、M 、G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 CA 相似

M 点的坐标为(2,3)-,47

(,)39

,(4,15)

练习3、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90ACB ∠=,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A -,,(10)C ,,3tan 4

BAC ∠=

.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点(30)A -,,(10)C ,,B (13),,3944

y x =

+ (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PQ ,设AP DQ 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APQ △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

点(30)A -,,(10)C , 4AC ∴=,3

tan 434

BC BAC AC =?=

?=∠,B 点坐标为(13),

,设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

由0(3)3k b k b

=?-+??

=+? 得34k =,94b =∴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如图1,过点B 作BD AB ⊥,交x 轴于点D ,

在Rt ABC △和Rt ADB △中,

BAC DAB =∠∠ Rt Rt ABC ADB ∴△∽△,

D ∴点为所求又4

tan tan 3

ADB ABC ==∠∠,

49tan 334CD BC ADB ∴=÷=÷

=∠134OD OC CD ∴=+=,1304D ??∴ ???

, (3)这样的m 存在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5AB =如图1,当PQ BD ∥时,

APQ ABD △∽△ 则13

3413534

m m +-=

+,解得259m = 如图2,当PQ AD ⊥时,APQ ADB △∽△

1334135

34

m

m

+

-=+

,解得12536m =

图1

图2

无锡新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高三数学函数解析式求法教师版

考点一课前巩固提高 1函数223 ()tan x x f x x -++=的定义域为 。 答案:[) 1,0(0,)(,3]22 ππ - 解析:由题意得,函数的定义域为2230100322tan 0 x x x x x x ππ ?-++≥?-≤<<<<≤? ≠?或或。 2已知数列{}n a 满足2 2 1221,2,(1cos )sin 22 n n n n a a a a ππ +===+?+,则该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 ▲ .77 设两个等差数列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如果 5 ()24 n n S n N T n *=∈+, 则 23a b =______ ______.514 3已知数列{}n a 是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S 为其前 n 项和,且满足 221n n a S -=,n *N ∈.数列{}n b 满足1 1 n n n b a a += ?,n T 为数列{}n b 的前n项和.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和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2)若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8(1)n n T n λ<+?-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整数,m n (1)m n <<,使得1,,m n T T T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 ,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法一)在2 21n n a S -=中,令1=n ,2=n , 得?????==, ,32 2121S a S a 即?????+=+=,33)(,12112 1d a d a a a ………………………2分 解得11=a ,2=d ,21n a n ∴=- 又21n a n =-时,2n S n =满足2 21n n a S -=,21n a n ∴=- ………………3分 111111()(21)(21)22121n n n b a a n n n n +===--+-+, 111111(1)2335212121 n n T n n n ∴=-+-++-= -++. ………………5分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之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期末复习之 图形的动点问题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点运动产生函数 思路导航 我们初二已经学过了三角形、四边形上动点产生的函数问题,初三已学习了新的图形——圆,出现了一些以圆为背景,因点的运动产生的函数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定性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1】 ⑴ 如图,BC 是D 的直径,A 为圆上一点.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运动到B 点,然后从B 点沿BC 运动到C 点.假如点P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则下面各图中,能反映点P 与点D 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距离 距离 距离 时间距离 A . B . C . D . (房山期末) ⑵ 如图,点A 、B 、C 、D 为圆O 的四等分点,动点P 从圆心O 出发,沿线段OC CD --线段DO 的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APB ∠的度数为y 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 与t 的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 ) 9045O y t 4590t y O 9045O y t 4590t y O A . B . C . D . (丰台、崇文期末) ⑶ 如图,点P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2AB =,设弦AP 的长为x ,APO △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D C B A y x x y y x y x 12 12 12 12 2 112 2 112 (2013北京) 典题精练 P O D C B A O G F E D C B A D C B

G F D B E O A C ⑷ 如图,AB 为半圆所在⊙O 的直径,弦CD 为定长且小于⊙O 的半径(点C 与点A 不重合),CF ⊥CD 交AB 于F ,DE ⊥CD 交AB 于E , G 为半圆中点, 当点C 在AG 上运动时,设AC 的长为x ,CF +DE = 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2012海淀期中) 【解析】 ⑴ B .⑵ C .⑶ A .⑷ B . 【例2】 如图1,已知△ABC 中,AB=10cm ,AC =8cm ,BC =6cm .如果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 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 /s .连接P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 )(04t ≤≤).解答下列问题: B P Q Q ' Q P B 图1 图2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 (2)设△AQP 面积为S (单位:cm 2),当t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把△AQP 沿AP 翻折,得到四边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2六盘水) 【解析】∵AB =10cm ,AC =8cm ,BC =6cm ,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C 为直角. (1)BP =2t ,则AP =10-2t . ∵PQ ∥BC ,∴ AP AQ AB AC =,即 1022108 t t -=,解得t =209, 题型二:点运动与面积变化 O y x O O O x x x y y y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 AB=14. (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 (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 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运用平移、对称、旋转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师版

运用平移、对称、旋转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一、运用平移求解析式 1.将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因为()2 22314y x x x =-++=--+,所以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2y x =-+ 2.将抛物线2y x bx c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21y x x =-+,求b 、c 的值. 【答案】因为()22211y x x x =-+=-,所以平移前的解析式为:()2 33y x =-- 所以可得6b =-,6c = 3.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30B ,,且过点()03C -,,请你写出一种平移的方法,使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落在直线y x =-上,并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可得()()13y a x x =--,代入()03C -, ,可得1a =-, 所以()()()2 2134321y x x x x x =---=-+-=--+,所以顶点为()21,,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211y x =-++ 二、运用对称求解析式 4.将抛物线()214y x =--沿直线32 x = 翻折,得到一个新抛物线,求新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可得顶点()14-,,顶点翻折后得到()24-,,所以新抛物线解析式为()224y x =-- 5.如图,已知抛物线1C :2216833 y x x = ++与抛物线2C 关于y 轴对称,求抛物线2C 的解析式.

【答案】因为()2221628843333y x x x =++=+-,顶点为843??-- ?? ?,,关于y 轴对称后顶点为 843??- ?? ?,,所以对称后的解析式为:()2228216483333y x x x =--=-+ 三、运用旋转求解析式 6.将抛物线221y x x =-+的图象绕它的顶点A 旋转180°,求旋转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因为()2 2211y x x x =-+=-,顶点()10A ,,旋转180°即为沿x 轴翻折后对称 所以()21y x =--

初二数学 特殊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 教师版

特殊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及解题方法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 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 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分析: (1)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PD=CQ. (2)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QC-PD=2CE. (3)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时QC-PD=EC. 所有的关系式都可用含有t的方程来表示,即此题只要解三个方程即可. 解答: 解:(1)∵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PD=CQ ∴24-t=3t 解得:t=6 即当t=6时,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2)过D作DE⊥BC于E 则四边形ABED为矩形 ∴BE=AD=24cm ∴EC=BC-BE=2cm ∵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QC-PD=2CE 即3t-(24-t)=4 解得:t=7(s) 即当t=7(s)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由题意知:QC-PD=EC时, 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即3t-(24-t)=2 解得:t=6.5(s) 即当t=6.5(s)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 2、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 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

人教版必修1 求函数解析式方法 分段函数 例题 练习试题 及其答案

函数概念及其表示练习(4) 一、求函数解析式 (1)代入法求函数解析式 例1.已知f (x )=2x x +2 ,则f (x -1)= 例2.已知f (x )=2x x +2 ,g (x )=12 +x ,则()[]x g f = 练习.已知f (x ),g (x )对应值如表. 则f (g (1))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不存在 (2)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 例1.已知函数f (x +1)=3x +2,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3x +2 B .3x +1 C .3x -1 D .3x +4 例2.设函数 ,则 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例3.已知( ) x x x f 21+=+,求f (x )解析式. 例4.已知g (x )=1-2x,f [g (x )]=)0(122≠-x x x ,则f (2 1 )等于 例5.若函数[]12)(36)(+=+=x x g x x g f 且,则)(x f 等于( ) A .3 B .3x C .6x+3 D .6x+1 练习1.已知2 2 11()11x x f x x --=++,则()f x 的解析式为( ) A . 21x x + B .212x x +- C .212x x + D .2 1x x +- 练习2.设函数()23,(2)()f x x g x f x =++=,则()g x 的表达式是( ) A .21x + B .21x - C .23x - D .27x + 练习3.已知x x x f 2)12(2-=+,则)3(f =

练习4. 已知函数=-=)3(,1)(2f x x f 则( ) A. 8 B. 6560 C. 80 D. 2 (3)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例1.在一定范围内,某种产品的购买量y 吨与单价x 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果购买1000吨,每吨为800元,购买2000吨,每吨为700元,那么客户购买400吨,单价应该是________元. 例2. 为了提倡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决定采取分段计费,月用水量x (立方米)与相应水费y (元)之间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 . (1)月用水量为6方,应交水费 元; (2)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某月水费是78元,用水量是多少? 例3.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2,0),(4,0)A B -,且函数的最大值为9, 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练习1.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 5.20(,60t t t t D .x =? ????≤<--≤<≤≤) 5.65.3(),5.3(50150) 5.35.2(,150) 5.20(,60t t t t t 练习2.若 是一次函数, ,则 =

14秋季班09-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师版

初中数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初三 学生 日期月 日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内涵丰富,变化多端,它有三种形式的解析式:一般式,配方式和分解式?本节要讨论的是:怎样根据 不同 的已知条件解析式的选取 ;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下怎样寻找确定解析式的条件 ;怎样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 特征确定解析式的系数特征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2 y -ax 2 bx ? c(a = 0),图像顶点坐标为(一卫,里兰 —),对称轴是直线x — 2a 4a 2a 2.配方式: 2 y 二a(x - m) - k(a = 0),图像顶点坐标为(-m, k),对称轴是直线x 二-m 3.分解式: y =a(x-X i )(x-X 2),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A(X i ,0), B(X 2,0),对称轴是直线x= ? 例1如图3-2-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工轴两交点之间的距海是4个单位,且顶点 sy q,求此二欢函数的解析式. M 方迭T 一般式):V ?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M 为〔一1, 4)t A 对称釉是貢线工=一}? 设宜线x —— 1与工轴交点为N *则N<—0). 又设二次函数图像与皇轴交点的塑拯是4(^, 0)、Eg 0)’由丨 A& | ~ 4? *'? A/V = NE = 2山1 h —1 — 2 —— 3*Xj = -1+2 = h 点仏H 的坐标分别是A(-a. 0). B<1, 0). 设二次歯数的解析式为y =尬十+屁+“将久 & M 的坐 扳优 人,得 I 所我解析式为y = — — 2疋+ & ffi J - i -1 0,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综合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综合测试)(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C=8cm,AC=10cm,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运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时,△PQC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A.5 B. C.4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 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由C点向A点匀速运动,连接 DP,QP.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

(1)根据点P的运动,对应的t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3.(上接第2题)(2)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则t的值与相应的CQ的长为( ) A.t=2,CQ=9 B.t=1,CQ=3或t=2,CQ=9 C.t=1,CQ=3或t=2,CQ=6 D.t=1,CQ=3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4.(上接第2,3题)(3)若某一时刻△BPD≌△CPQ,则a=( ) A. B.2 C.3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5.在梯形ABCD中,AD∥BC,DE⊥BC于E,且AD=8,EC=6,BE=14.动点P从点D出发,速度为2个单位/秒,沿DA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速度为3个单位/秒,沿BC向点C运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 导学案(教师版)

第2题图第3题图 3.“五一节”期间,一个家庭自驾游去了离家120km 的某地旅游,他们离家的距离y(单位:km)与汽车行驶时间x(单位: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变式练习 1.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B ,已知点A (1,0),点B 在y 轴负半轴上,且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当弹簧原长度b (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 (单位:cm )是重物重量x (单位:kg )的一次函数,即 y=kx+b (k 为任意正数). 现已测得不挂重物时,弹簧长度是5cm ,挂2kg 质量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6cm. (1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弹簧悬挂4kg 的重物时,求弹簧的长度. 拓展提升 如图,过点A 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函数y=-x+4的图象相交于点B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当堂检测 (以下题目通过“神算子”进行检测) 1. 直线y=kx-2与x 轴的交点是(1,0),则k 的值是( ) A. 3 B. 2 C. -2 D. -3 2. 已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1,3),则k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3 2 3. 直线y=kx+b 经过A (0,2)和B (3,0)两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关系式为( ) A.32+=x y B.23 2 +-=x y C.23+=x y D.1+=x y 4. 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A (-1,3)和点B (2,-3).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的分析

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18,0),B(18,6),C(8,6),四边形O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求直线OC的解析式. (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的取值范围.(3)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当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t的值;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如图1所示,在△ABC中,点O在AC边上运动,过O作直线MN∥BC交∠BCA内角平分线于E点,外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如图2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OA∥BC,BC=14cm,A点坐标为(16,0),C 点坐标为(0,2).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4cm/s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停止运动时,点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4).

(1)求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 (2)求当t为多少时,PQ所在直线将梯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求出此时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 巩固提高: 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 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2.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大盘点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大盘点 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较多,在此,我归纳了几类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方程组法 型型和此法主要适用(x) )()()()()(c tx bf x af x c x t bf x af =+=+。 。即函数的解析式为得:替换为解析:把。 联立方程组,即可解出替换为分析:把的解析式。 ,求满足函数例3)(3)(-)(2)-()(2)(,)(,)()(2)()(.1x x f x x f x x f x f x x f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f x f x f ==????=-=----=-- 。即函数的解析式为得:替换为解析:把。联立方程组,即可解出替换为分析:把的解析式。,求满足函数例)2(31)()2(31)(1 )(2)1()1(2)(,1)(,1)()1(2)()(.2x x x f x x x f x x f x f x x f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f x f x f +--=+--=???? ????-=--=----=-- 点评:方程组法求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根据所给表达式列出方程组。 )()()()()()()()()()(x f x t c x bf x t af x c x t bf x af x t x x c x t bf x af 即可解出,即替换为型需把???????=+=+=+, ).()()()()()()((x) )()(x f tx c x bf tx af x c tx bf x af tx x c tx bf x af 即可解出,即替换为型需把???=+=+=+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析式教学案(教师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析式 教学案(教师版) 一、课前检测 1.若函数()f x 满足2(1)2f x x x +=-,则f = . 答案:6- 2.已知()()()23,2f x x g x f x =++=,则()g x = . 答案:21x - 3. 若)(x f 是一次函数,14)]([-=x x f f 且,则)(x f = . 答案:()123f x x =- 或()21f x x =-+ 二、知识梳理 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解读: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解读: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解读: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解读: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解读: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设2211(),f x x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2f x x =- 变式训练1:设(cos )cos 2,(sin )f x x f x =求的解析式. 答案:()2sin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33221)1(,1)1(x x x x g x x x x f +=++=+, 求)]([x g f . 答案:()22f x x =-,()33g x x x =-,642[()]692f g x x x x =-+- 小结与拓展:配凑法 例2 设23)1(2+-=+x x x f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56f x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21lg f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lg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x x f 2cos )1(cos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21f x x x =++ 小结与拓展:换元法 例3 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7f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12()3f x f x x ??+=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1()2f x x x =-

【教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教师版

【关键字】教师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选择与填空 1.如图1,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A.(0,0)B.(,-) C.(,-)D.(-,) 2.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的面积是() A.3 B.4 C.5 D.6 3.如图,点G、D、C在直线a上,点E、F、A、B在直线b上,若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b向右匀速运动,直到EG与BC重合.运动过程中与矩形重合部分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4.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A为圆心,线段A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二、存在性问题 1.如图,以等边△OAB的边OB所在直线为x轴,点O为坐标原点,使点A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OAB边长为6个单位,点P从O点出发沿折线OAB向B点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点Q 从O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折线OBA向A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 ①点A坐标为_____________,P、Q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②当t=2时,____________;当t=3时,____________; ③设△OPQ的面积为S,试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④当△OPQ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y轴上能否找一点M,使得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Rt△, 若能找到请求出M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简单说明理由。 2.如图①,过点(1,5)和(4,2)两点的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 (1)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有_________个(请直接写出结果); (2)设点C(4,0),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_________; (3)如图②,请在直线AB和y轴上分别找一点M、N使△CMN的周长最短,在图②中作出图形,并求出点N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再分别把x=2、3、4、5代入,求出对应的纵坐标,从而得到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坐标; (2)首先根据直线AB的解析式可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 (3)作出点C关于直线y轴的对称点E,连接DE交AB于点M,交y轴于点N,则此时△CMN的周长最短.由D、E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再根据y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N的坐标. 解答: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把(1,5),(4,2)代入得, kx+b=5,4k+b=2, 解得k=﹣1,b=6,

人教版初中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

中考中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 求函数解析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给出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定义法 根据函数的定义求其解析式的方法。 例1. 已知,求。 解:因为 二、换元法 已知看成一个整体t,进行换元,从而求出的方法。 例2. 同例1。 解:令, 所以, 所以。 评注:利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必须考虑“元”的取值范围,即的定义域。 三、方程组法 根据题意,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3.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求的解析式。

解:,① ② 得, 所以。 评注:方程组法求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方程中式子的特点,构造另一个方程。 四、特殊化法 通过对某变量取特殊值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4.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并对一切实数x,y都有 ,求的解析式。 解:令, 令, 所以, 所以 五、待定系数法 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5. 已知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a,且不等式的解集为(1,3),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求的解析式。

解:因为解集为(1,3), 设, 所以 ① 由方程 得② 因为方程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所以, 即 解得 又, 将①得 。 六、函数性质法 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6. 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当的解析式。解析:因为是R上的奇函数, 所以, 当, 所以 七、反函数法 利用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 例7. 已知函数,求它的反函数。 解:因为, 反函数为 八、“即时定义”法 给出一个“即时定义”函数,根据这个定义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8. 对定义域分别是的函数,规定:函数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马溪中学钟传德 教学目标: 1.了解待定系数法的思维方式与特点.明确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基本事实. 2.会根据所给信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并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链接) 1.复习:你能画出函数y=2x与y=-x+3的图象吗? 2.反思:你在作这两个函数图象时,分别描了几个点?你为何选取这几个点?可以有不同取法吗? 3.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在给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说出它的图象特征及有关性质;反之,如果给你信息,你能否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呢?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探究新知(知识接力) 1.求下图中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图1 图2 (1)分析与思考: 从图象知,图1中直线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故其解析式必为y=kx形式,关键是如何求出k的值;同样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2),所以该点坐标必适合解析式,将坐标代入y=kx即可求出k的值. 图2中直线的函数是一次函数,故其解析式为y=kx+b形式,同样代入直线上两点(2,0)与(0,3)即可求出k、b,确定解析式为 . (2)小结: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需1个条件, 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2个条件. 2.P117例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教师板演示范. (2)回顾小结: ①像这样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②你能归纳出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吗?(结合例题) 设列解写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1.C 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

北京第十八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析式教学案(教师版)

北京第十八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 析式教学案(教师版) 一、课前检测 1.若函数()f x 满足2(1)2f x x x +=-,则f = . 答案:6- 2.已知()()()23,2f x x g x f x =++=,则()g x = . 答案:21x - 3. 若)(x f 是一次函数,14)]([-=x x f f 且,则)(x f = . 答案:()123f x x =- 或()21f x x =-+ 二、知识梳理 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解读: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解读: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解读: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解读: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解读: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设2211(),f x x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2f x x =- 变式训练1:设(cos )cos 2,(sin )f x x f x =求的解析式. 答案:()2sin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33221)1(,1)1(x x x x g x x x x f +=++=+, 求)]([x g f . 答案:()22f x x =-,()33g x x x =-,642[()]692f g x x x x =-+- 小结与拓展:配凑法 例2 设23)1(2+-=+x x x f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56f x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21lg f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 ()lg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x x f 2cos )1(cos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21f x x x =++ 小结与拓展:换元法 例3 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7f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12()3f x f x x ??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1 ()2f x x x =-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定义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1、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 (2)当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 (3)在(2)的前提下,若,,求S△BFD. (1)证明:∵∠BAD=∠DAC,DF⊥AB,DM⊥AC, ∴DF=DM,

求函数解析式教师版

1.【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求一个一次函数f(x),使得f{f[f(x)]}=8x+7 分析:所求的函数类型已定,是一次函数。 设f(x)=ax+b(a≠0)则f{f[f(x)]}=f{f[ax+b]}=f[a(ax+b)+b]=? 解:设f(x)=ax+b (a≠0),依题意有a[a(ax+b)+b]+b=8x+7 ∴x a 3 +b(2 a +a+1)=8x+7,∴f(x)=2x+1 2. 【换元法】(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已知))((x g f 的表达式,欲求)(x f (1)已知f (x +1)=x +2x ,求f (x )的解析式。 (1)解法一:【换元法】 设t =x +1≥1,则x =t -1,∴x =(t -1)2 ∴f (t )=(t -1)2+2(t -1)=t 2-1(t ≥1) ∴f (x )=x 2-1(x ≥1) 3.【配凑法(整体代换法)】若已知))((x g f 的表达式,用换元法有困难时 (2)已知f (x + x 1)=x 3+x 1 ,求f (x )的解析式。 (2)∵x 3+31x =(x +x 1)(x 2+21 x -1)=(x +x 1)[(x +x 1)2-3] ∴f (x +x 1)=(x +x 1)[(x +x 1 )2-3] ∴f (x )=x (x 2-3)=x 3-3x ∴当x ≠0时,x + x 1≥2或x +x 1 ≤-2 ∴f (x )=x 3-3x (x ≤-2或x ≥2) 4. 【消元法】【构造方程组】(如自变量互为倒数、已知f (x )为奇函数且g (x )为偶函数 等)若已知以函数为元的方程形式,若能设法构造另一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再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函数元,称这个方法为消元法。 (7)已知()f x 满足12()()3f x f x x +=,求()f x 12()()3f x f x x +=①, 把①中的x 换成1x ,得13 2()()f f x x x += ②, ①2?-②得33()6f x x x =-,∴1 ()2f x x x =-. 5.【赋值法】(特殊值代入法) 在求某些函数的表达式或求某些函数值时,有时把已知条件中的某些变量赋值,使问题简单明了,从而易于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例已知()()()()12,10+--=-=b a b a f b a f f ,求)(x f 的解析式 分析:等式()()()12+--=-b a b a f b a f 中,含有两个未知量,令其中一个未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