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一、何为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理论是目前我国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由苏联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教授提出,被我国多数运动训练学专家认为是成熟的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对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产生了较大的理论性指导影响。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而且在休息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

二、超量恢复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出现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早晚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量大,体内能源物质消耗多,超量恢复的幅度大,需要休息的时间就长。但休息时间过长,体内能源恢复到原有水平,再训练也只能在原水平上重复,因此要掌握休息的时间。

在生理学上超量恢复主要是由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而形成的,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会造成能量短缺,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射性能量补充,同时身体其他器官的机能状态也是如此。

三、超量恢复的生理和实践意义

1.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

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会比较好,运动成绩的提高也比较快。

2.超量恢复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得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也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也就越好。

3.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

力量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耐久力。

四、如何运用超量恢复

1.身体在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时间间歇

有关资料表明,跑完100 米后磷酸肌酸在2~5 分钟时出现超量恢复;在进行大负荷的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 分钟时会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4 天才出现超量恢复。

2.并非是无原则的运动负荷越大,超量恢复就越明显

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身体运动都要在生理极限允许的范围内行大负荷的练习,负荷过小练习无效果;负荷超过生理极限则可能伤害身体,影响健康。

3.运动后要有正确的恢复手段

如果运动后恢复手段不正确,不但形成不了超量恢复,甚至有可能形成疲劳积累,出现明显的体能下降,从而影响锻炼效果和身体健康。

总之,在实际中要根据训练对象自身的特点,结合超量恢复的原理,摸索出训练对象超量恢复的时间。不断地分析、总结找出疲劳与恢复的比例,才能做到合理训练。这种超量恢复在训练中不断地重复,才能不断地提高训练水平。

超量训练超量恢复

力量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耐久力 1.身体在进行小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时间间歇 有关资料表明,跑完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分钟时出现超量恢复;在进行大负荷的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会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 ^-4天才出现超量恢复 一定生理负荷范围内,身体的机能恢复情况与训练课的负荷总量成正比,即负荷总量越人,对机体造成的疲劳程度越深,超量恢复效果也就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即:超量恢眨的水平与运动负荷成正比例关系。然而,当运动负荷的刺激量超出了一定的生理范围,不但不会出现超量恢眨,更将导致运动员机体的过度疲劳和损害。

计算运动负荷强度指数公式是:运动负荷强度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相对安静每分钟的脉搏数。我们认为,在方法上用平均心率的方法来衡量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大小比较客观。 4)人运动负荷训练与过度训练界线模糊,目前判断过度训练是观察运动员心理反应、睡眠、食欲、完成动作质量、注意力、运动成绩、肌肉酸痛、身体健康状况、最大心率、血液中自细胞数日、最人负荷、安静时甲状腺水平等指标,但教练员对于这些指标之间的偏好关系很难确定,只能借助经验判定 5)大运动负荷训练必须持续一定时期,才有训练效果,在此期间不断进行人运动负荷一疲劳一恢复一大运动负荷循环,这种循环没有固定的模式遵循,也缺乏成熟的指标评价,经验和经验性指标以及手段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在大运动负荷训练方而积累了人量的经验,充分利用教练员知识和过去长期积累的运动训练的经验,对解决运用人运动负荷训练理论进行科学的课余训练有很人的现实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2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介,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构成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任何形式的负荷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所产生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则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程度的强弱。其中,负荷强度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必须要以负荷量积累为基础。而目‘负荷强度加大以后,负荷量就应相应地趋于下降,如果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增加,极容易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而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应该是呈波浪型的起伏状态。倘若在需要保持较大负荷强度的情况下,仍要保持大负荷量的训练时,就必须控制在运动员能够保证完成大负荷强度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大负荷量”的训练。 人体从相对安静进入到工作状态,总是从相对较低的水平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在最高水平保持一定时间后又逐渐下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安排体现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需大、中、小负荷合理交替的特点,到训练结束时,应逐步降低运动负荷,使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最新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题库

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 一、填空题:A/B卷 1、运动处方功能分类: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伸展练习 2、锻炼后人体的疲劳感主要表现: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内脏疲劳 3、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 4、运动处方要素包括:运动目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注意事项以及微调整。 5、体格指数的计算公式pv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6、健身效果的定性评价包括视觉观察评价、主观经验评价、自我感觉评价 7、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 8、健身教练职责是指导、监督和帮助客户以最安全的方式进行运动锻炼,并达到客户的健身目标。 9、骨的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0、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双眼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掌心向前。 11、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遗传、训练、性别、年龄、有规律的运动 12、人体基本切面: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 13、人体基本轴: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14、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等。 二、名词解释: 1、健身: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3、变换练习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速度,或肌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RPE法:主观疲劳感觉判定法是已被广泛运用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运动负荷量的方法,通常用RPE 表示。 6、长骨:多呈长管状,可分为中部的骨体和两端的骨骺。 7、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下长时间保持收缩的能力。 三、简答题 A卷 1、简述健身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机制 ⑴健身锻炼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⑵健身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⑶可以调节情绪⑷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2、简述超量恢复原理 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3、体育健身效果测量评价的原则 ⑴要根据锻炼者的需要选择测评手段⑵测评手段要可靠、有效、客观、安全、及时; ⑶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⑷特别要注意提高测评的精确度。 4、有氧运动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⑴在有氧健身前要进行检查,以确定身体是否能进行有氧运动 ⑵要根据有氧健身的特点选择锻炼项目 ⑶健身强度和时间要因人而异 ⑷要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

超量恢复的应用

超量恢复的应用 一、超量恢复的理解 人体运动后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和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等),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在有一段时间里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和能量物质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 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等不同物质超量恢复过程的速度不同。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二、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1)能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最好,运动成绩提高最快。因为在这个阶段体内能量物质最充足,机能水平也高,并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量恢复。下次运动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是无效。(2)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 (3)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力量性练习,主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性练习,主要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久力。上述三种能源物质中,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出现超量恢复最快,因此速度素质有时候提高较快,但消失也快;肝糖元较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慢;蛋白质的超量恢复出现最慢,但消失的速度也最慢。

大学体育理论试题和答案(四)

2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最为有利,每次锻炼安排为早锻炼30分钟,课外活动40-50分钟,晚饭后轻度活动10-20分钟,睡眠前轻松运动10分钟左右。(×) 28.从运动医学的立场来说,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运动应考虑以下三种条件:⑴恒常运动;⑵有一定节律的持续运动,无呼吸紊乱或憋气现象;⑶近于全身运动,不是局部运动。(√ ) 29.耐力运动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 30.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中、高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也称有氧运动(×) 31.有氧运动是恒常运动,也称稳定运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功能状态。(√ )32.停止运动后,到了恢复和超量恢复阶段,机体内环境(热、酸碱和水)恢复平衡,肌肉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得到补充,并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此现象为恢复。(×)33.运动锻炼固然重要,但还应该保持理想体重,合理膳食,戒烟及控制饮酒等。(√ )34.运动量一般用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乘积来表示。(√ )35.库珀博士提出保持人体全面身心健康的奥秘主要是保持人体生理、心理平衡。(√)34、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分为复核、恢复、超量恢复三个阶段。(√ ) 36.运动强度是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乘积。(×)37.运动负荷就是运动强度,是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的。(×) 38.制定运动处方的最后一步,善后工作和复查:原则上医生要当面为本人制定运动处方,不宜只按照体检资料或由别人代办。(√ ) 39.一次锻炼课训练结束后,要是高负荷的心肺和肢体活动逐渐安静下来,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这个部分就是结束部分。(√ ) 三.多项选择题 1.库珀提出的有氧代谢运动的体力测验包括三种方式,你可任选其中之一,用来检查和衡量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列属于这三种运动方式的是(A C )。 A. 跑 B.自行车 C.游泳 D.跳绳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填空题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疲劳、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3.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5.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 6.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7.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8.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 9.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二)判断题 1.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2.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3.极量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疲劳可能与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去极化,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有关。() 4.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脱偶联,出现运动性疲劳。() 5.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性疲劳往往与能源贮备动用过程受抑制有关。() 6.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7.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愈明显。() 8.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9.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是从整体出发,分型注重征候、项目特性、个体表现、四时气节与环境等。() 10.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不一定是疲劳的征象。() (三) 多选题 1.突变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在于() A 能量消耗引起肌肉的兴奋性下降; B 在ATP耗尽时,不引起肌肉僵直; C 肌肉兴奋性下降、能量消耗和肌肉力量衰退的综合表现; D 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2.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发生部位的外周疲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脊髓运动神经元 B 神经-肌肉接点 C 肌细胞膜 D 肌质网 3.非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习,较容易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是() A 不习惯性的动作 B 节奏性强的动作 C 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动作 D 运动中动作多变化的动作 4.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训练控制对超量恢复的关键作用

训练控制对超量恢复的关键作用(一) 杨则宜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科学安排训练,提高训练效能 我们将国内外运动员的训练作了一个比较。国外运动员从事的是业余训练;我国运动员是专业训练,国外运动员每周只训练3-4天;我国的运动员每周至少训练6天,有时候还达到7天,国外运动员每天只训练3-4小时,甚至更短;我国的运动员每天至少2堂训练课,有时候还达到一天3堂训练课,训练时间不会少于5小时。为什么人家的训练是多快好省,我们是少慢差费呢?最关键的是训练计划的科学性的问题。 所谓提高训练效能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运动员一个最佳的训练刺激。要想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首先要破除过去那种以时间取胜的训练思想,不是你练6天,我就练7天,你一天练2个单元,我就练3个单元,而是要赋予“三从一大”更科学的含义。我们要做到的是你练6天,我就练4天,你一天练2个单元,我就练1个单元,但是我的训练效果要比你更好。 训练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以提高最大摄氧量为目的的训练可以在3个月内使最大摄氧量提高15-30%,2年可以提高50%。但是当训练停止后,尽管肌肉毛细管数目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的大小变化很慢,最大摄氧量可以在几周内由于代谢的适应而迅速降低。代谢适应包括乳酸清除能力和脂代谢的改变,前者会影响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的能力,后者影响在一定强度下脂肪提供超量的能量供应的可能性,从而难以维持长时间运动而不疲劳 训练也导致肌肉的生理变化,从而提高对长时间运动的耐受能力。这些变化包括,快慢肌比例的改变,肌纤维之间连接组织的增强,从而减少运动时的微结构损伤和运动后的不适。并不是所有的训练课都要刺激心血管系统。实际上,一个成功的训练计划每周至少需要2天的低于最大心血管强度的训练,以保证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常常要考虑的训练因素有三个,即训练强度、训练持续时间和训练频率。 1,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不知道多少是超过了极限强度(极限强度的个体差距很大)但是通常人们所认可的最大有氧能力的改善发生在用85%的最大摄氧量(或90%最大心率)的强度训练后。超过这一水平的正规训练会提高损伤的可能性,而没有对心血管和肌肉与骨骼的训练效果。低强度训练(60%最大心率,45分钟或70%最大心率,20分钟)可以中等程度地改善(或至少是维持)总体的心血管功能。长时间

体育健身理论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1、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着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 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2、全民健身路径:是配置在环境较好的社区、公园、绿地以及其他宽敞的 公用活动场所,供群众锻炼的综合健身娱乐设施和新兴的健身器材。 3、有氧锻炼: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 需要,在不负氧债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4、运动处方:是体育指导者或医师在身体检查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 要求运用科学健身原理,以开处方的形式向其提供的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 5、塑身锻炼:是人们为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运动徒手或器械等专门手段 和锻炼方法,校正身体某部位缺陷,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种锻炼系统 6、体能:全称是身体运动能力,可理解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 的表现。 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平衡、协调、弹跳等身体能力 7、速度耐力:是一种包含速度和耐力两种要素的综合能力, 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在生理学上俗称无氧耐力。 8、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是通过某些专门的身体训练手段和方法,来达到职业 活动对身体的要求 9、影响人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0、人体美包括健康美、自然美、体型美、动作美和姿态美等五种。 11、人类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 东方:古代体育的发展(中国,古埃及,古印度) 西方:古代体育的发展(古斯巴达,雅典) 12、人体的的生理生化过程是生命这个耗散结构与 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交换的基本运动形式。 13、余暇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消除疲劳型、体质投资型、消遣娱乐型. 14、体育健身过程的效果目标 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适应能力、 培养美感和调节心理 15、体育健身过程的主要途径:个体性锻炼途径、群组性体育锻炼、 健身性体育比赛或表演、体育消遣娱乐、辅助性体育等。 16、体育健身过程包括的基本因素: 体育健身手段、体育健身负荷、 体育健身频度、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17、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体中主要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 18、中国传统健身手段方法有:气功保健、太极拳(剑)健身、导引按摩 19、塑身锻炼主要包括身姿锻炼、形体锻炼、塑形锻炼和矫形锻炼 20、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21、有氧耐力可分为局部有氧耐力、区域性有氧耐力和全身性有氧耐力 22、婴幼儿期的早期体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乳婴期体育和幼儿期体育 23、体育健身运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生物性效果、心理性效果和社会性效果三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其中,除了外部压力,基因等影响衰老率的因素外,体内许多物质在衰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辅酶I”NAD +。 NAD +可以帮助产生95%的人体能量并参与50%以上的人体代谢活动。同时,负责抑制人体衰老的长寿蛋白(Sirtuins)取决于NAD +的活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NAD +会减少,我们的身体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由于NAD +本身的分子体积较大,作为NAD +直接的前体物质ACMETEA W+NMN就起到了义不容辞的责任,NMN在体内通过消化系统完好无损地吸收;2~3分钟进入血液;15分钟内提升组织中的NMN含量;迅速提升血液、肝脏等器官中的NAD+水平,完成细苞的能量水平和基因修复能力恢复到年轻状态,并达到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效果。 Nmn进入人体多久可以代谢掉,其实决定因素还在于nmn本身的效果,一个含量高高达12000mg及纯度高达百分之99的nmn,在被人体充分吸收后通过唤醒剂ACMETEA充分唤醒体内nmn到达身体的每个细苞,并完成它的使命然后被代谢掉,但反之含量、纯度都不够的nmn可能只是到达肠道接着就被当成废物排出体外了! 那有效果的nmn究竟应该怎么筛选呢?首先nmn的选择应遵循《W+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标准》及《OULF》欧联法检测合格,除标注商品名称外,还需要标注NMN的唤醒剂ACMETEA 和所有成分含量及NMN纯度字样,需要标注原产国及分销国等等,具体下文有解! 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1. 科学就是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体系化的知识。 2. 科学的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3.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也称研究法。 4. 科学的主要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5. 根据科研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分为:5.1基础性研究:是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自然界、社会有关领域中的 新奇疑难现象和根本矛盾,旨在揭示其中存在的某些客观规律与法则,验证或创立新的科学假说理论、定律的科学研究活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超量恢复理论、红白肌纤维学说等研究都属于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具有超前性、创造性、理论性的特点。5.2应用性研究:是采用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着重解决把先进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的研究活动。5.3推广性研究?:是指“产品研制成果的扩大”。它是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应用到生产、生活、教学、训练实践中去的研究过程,或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中的最后环节。 6.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三种类型。 7. 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7.1确定课题。选题是科研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又具有对整体的制约和统率 的作用。7.2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又称为科学假设或科学假说(有人亦称为理论假设),是形成和建立科学理论的预制品,且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根据,并且要经受实践的检验。7.3制定研究方法 7.4制定研究计划(方案)7.5搜集研究材料7.6对研究材料的加工整理7.7撰写论文,获取研究成果。 (这个程序通常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调查与实践阶段形成科学成果阶段) 8. 科研选题的概念:就是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择某一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意义: 科研选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恰当的选择题目,将对科研工作的成败和成果价值起决定作用。 9. 研究问题通常都来源于:9.1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的理论与实际问题9.2体育传统理论、观点、方法 和结论的质疑9.3从文献资料中去搜寻课题9.4从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中去发现问题9.5从学术争议的问题中提出问题9.6科学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与“边缘地带”发现课题。10要确定一个研究题目,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研究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迫切性、可能性、研究者的主客观的条件等。1实践需要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 11. 1确定研究的方向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提出研究问题3科学剖析论证,择优选定课题4确切、科学地表述题目 12据国外学者研究,体育运动领域内主要科学的文献‘半生期’为;体育理论为3.8年;基础理论为5.2年;专项运动技、战术为5.4年;体育教学法为7.2年。 13 .查阅文献资料;1觅弱法.2借鉴法3引申法4综合法 14阅读文献的一般要求;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2阅读与理解、记忆相结合3掌握阅读科技文献的一般程序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浅析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前言 长久以来,短跑类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一直成为田径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短跑是一项强度大,耗能多,神经负担重的运动项目,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疲劳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只需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恢复有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消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静止休息、睡眠等,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抑制和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疲劳得到清除。积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进行恢复,如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物理和机械的放松与按摩、适当补充维生素、心理放松等。 1.恢复性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分析 现代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大负荷训练方法,体能消耗相当剧烈,加重了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后的身心疲劳程度。此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运动员的体能、肌肉、神经、感觉等从疲劳状态迅速恢复,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各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反应,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保证机体继续承受下次训练。 1.1体能恢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超量恢复的周期很明显,而采用较好的恢复性训练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持体能,达到最佳的超量恢复效果。比如,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和体能平衡,另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充特定种类的糖制品能够补充体能。 1.2增进反应能力。 良好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增进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举例来说,训练之余安排一些负荷小、趣味性强、轻松愉快的简易练习,既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松弛局部肌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达到寓教于乐、转变运动训练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训练兴趣。 1.3提高身体协调性。 这里所指的身体协调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各功能群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协同工作 能力。各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可以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减少运动过程中无谓的能量支出。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有助于避免错误动作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运动员竞技过程既有外在的 协调性,还有内在的协调性,即身体各功能群的相互配合。这种内在的协调性可能因为训练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而变差,此时就必须借助恢复性训练来实现协调功能的恢复。 1.4预防疲劳性损伤。 在一部分业余体育运动员中间,常常认为练得越多越好、练得越频繁越好。其实不然,因为人体作为生物体,它适应的负荷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时,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会产生劣变,成绩非但停滞不前,有时还会迅速下降,导致疲劳性运动损伤。还有一种就是没练多久就进行调整恢复,使机体根本无法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此时无法对机体形成有效的刺激,也就谈不上是机体实现更高水平的机能适应。适时进行恢复性训练既可以消除运动产生的身心疲劳,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迅速恢复到最佳水平或超出原有水平,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信息,疲劳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到何种程度需要进行调整恢复,采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避免盲目训练。 2.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2.1按摩恢复 主要有人力按摩(如自我按摩,医生按摩,气功按摩等)和器械按摩(如按摩椅,按摩床等)。由于身体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采用一种或多种按摩法按摩,能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必

超量恢复的应用(整理)

超量恢复的应用(整理) 一、超量恢复的理解 人体运动后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和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等),恢复到运动前的 水平,在有一段时间里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 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和能量物质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 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 习效果。 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等不同物质超量恢复过程的速度不同。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二、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1) 能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最好,运动成绩提高最快。因为在这个阶段体内能量物质最充足,机能水平也高,并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量恢复。下次运动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是无效。 (2)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 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 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 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 ⑶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力量性练习,主要是 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磷酸 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性练习,主要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久力。上述三种能源物质中,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出现超量恢复最快,因此速度素质有时候提高较快,但消失也快;肝糖元较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慢;蛋白质的超量恢复出现最慢, 但消失的速度也最慢。 三、超量恢复的应用(1): (1) 、身体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间歇时间。要强调是在超量 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身体运动。跑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分钟时可出现超量恢复;在进 行大负荷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便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 (2) 、并非是无原则的运动负荷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身体运动都要在 生理极限”范围内进行大负荷练习,负荷过小,则练习无效果;负荷超生理极限”,则可能伤害身体,影响健康。生理极限”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3) 、身体运动后的恢复手段要正确。如果运动后恢复手段不得力,一方面形成不了超量恢复,另一方面可能形成疲劳积累,出现明显的机能下降,影响锻炼效果和身体健康。

体育理论

体育理论测试题目 第一章体育概述 1、什么叫做体育? ①狭义:身体的教育 ②广义: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 2、体育的组成有哪些方面?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 3、学校体育三种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①体育课程②课外体育运动③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 4、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共同点在哪里? ①都是以身体力行为基本手段 ②都需要全面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 ③都有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因素。 产生疲惫后采取什么手段恢复? ①良好的睡眠和安静休息②活动性休息③采取一些物理恢复手段④营养合理补充⑤心理调节 5、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者的不同点有哪些方面?(目标的不同) ①学校体育应该和其他教育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②竞技体育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 ③社会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6、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有哪四性? 参加对象的广泛性、健身性、活动时间的业余性、活动内容的娱乐性。 7、体育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体育意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 肺活量评定什么功能?你的肺活量指标正常吗? 肺活量测试的是人体呼吸时的最大通气能力,反映了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正常。 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何时颁布的? 1995年6月20日 9、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体育提出了哪三项具体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②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0、体育有哪些功能? ①健身功能②教育功能③娱乐功能④军事、经济、政治功能 11、健康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1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怎样的? 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13、体质的范畴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形体生长发育水平 ②生理机能水平 ③体能发展水平

肌肉的超量恢复

肌肉的超量恢复 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这就是“超量恢复”。 人体的肌肉力量之所以在合理训练后能够逐渐提高,就是因为有“超量恢复原理”在起作用。目前所有的肌力练习方法,可以说都是根据这一理论基石推导延伸出来的。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肌力的增长,人体就不会具有可训练性。 超量恢复是在运动的休息期来完成的。在增肌训练的时候,如果是大强度,必须要有三天的休息时间,每次进餐时,必须要有蛋白质。而且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要大些。训练的当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蛋白质更好的吸收。如果训练强度较小可以有两天或者是一天的休息时间,但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相对减少。睡眠同样要保证8小时。在训练后恢复期的时候所要提醒大家的其实就是两点,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的合理搭配。超量恢复期其实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要求我们做好训练和饮食计划,抓准最适合自己的时机进行训练、休息和补充营养,进步会很快。 超量恢复原理

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转变为部分糖原的过程,并不代表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超量恢复是建立在充足营养和充分睡眠基础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补充是超量恢复的物质基础,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的,因此营养和睡眠是两个重要环节。 剧烈的运动停止,能量的消耗大幅度下降,这时合成必然超过分解,直至身体恢复彻底。这种不断的大量消耗身体内能量物质,又不断地恢复,特别是形成的超量恢复是我们人体进行运动健身的重要生理学依据。 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恢复过程简要地可分为三个阶段。 1、正在运动时的恢复阶段 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过程(分解过程)占优势,恢复过程(合成过程)也在进行,只是由于身体运动时间长、强度大,而消耗能量物质较多,身体各器官系统发挥最大的机能能力参与恢复(再合成),也满足不了消耗的需要,造成消耗多于恢复,体内的能量物质不断减少,身体活动的机能能力下降。 2、运动后的恢复阶段

名词解释

0.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竞技能力: 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 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 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 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7.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 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 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 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16.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 17.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 18.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 19.身体素质:通常把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20.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2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

肌力练习的理论基石-超量恢复原理

肌力练习的理论基石-超量恢复原理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葛杰 人体的肌肉力量之所以在合理训练后能够逐渐提高,就是因为有“超量恢复原理”在起作用。 目前所有的肌力练习方法,可以说都是根据这一理论基石推导延伸出来的。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肌力的增长,人体就不会具有可训练性。 什么是超量恢复呢? 用文字来说明就是: 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这就是“超量恢复”。 如果用曲线图来表示,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从上面的曲线图里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肌力练习开始之后,我们因为疲劳的产生,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会逐渐下降;疲劳到一定程度,就练不动了,必须休息了,但是休息之后这种下降会继续一段时间(这个我们都有体会,不是停止运动后马上就能不觉得累);在休息的过程中,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会逐渐回升,逐渐接近原有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不但会回升到原有水平,还会继续上升,超过原有水平,形成一个小的波峰,这

个反弹的波峰阶段,就是“超量恢复”;如果继续休息,超量恢复就慢慢消退,肌肉的各项指标就又回到原有水平。 如果我们的下一次肌力练习时机适当,正好在超量恢复的阶段: 看图就能明白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练习都正好在前一次练习的超量恢复阶段,那么练习的效果就会逐渐积累,肌肉的各项功能和形态指标就会逐步提高,我们看到的就是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 还有其它可能性: 这就是没有完全恢复就急于开始下一次练习的后果,积累的不是训练效果,而是疲劳!练得越多越努力,疲劳的程度就越深,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就越差,就是通常说的“过度疲劳”或者“过度训练” ! 还有一种常见的可能性: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功能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这就是"超量恢复"。折叠编辑本段理论研究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来的。她的研究证明:⑴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运动肌糖原消耗量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⑵在恢复期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为超量恢复;⑶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越明显。此后,许多运动生化工作者对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的超量恢复过程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实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不同物质超量恢 复的速度不同。由此提出:⑴肌肉活动时消耗物质的超量恢复原理;⑵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的异时性原理。折叠编

辑本段理论内容折叠原理概述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转变为部分糖原的过程,并不代表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超量恢复是建立在充足营养和充分睡眠基础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补充是超量恢复的物质基础,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的,因此营养和睡眠是两个重要环节。剧烈的运动停止,能量的消耗大幅度下降,这时合成必然超过分解,直至身体恢复彻底。这种不断的大量消耗身体内能量物质,又不断地恢复,特别是形成的超量恢复是我们人体进行运动健身的重要生理学依据。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人体的肌肉力量之所以在合理训练后能够逐渐提高,就是因为有"超量恢复原理"在起作用。目前所有的肌力练习方法,可以说都是根据这一理论基石推导延伸出来的。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肌力的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2.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3.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4.超量恢复原理: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可以超过原有水平。与此相适应,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也可以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 5.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6.塑身锻炼:,是人们为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运用徒手或器械等专门手段和锻炼方法,矫正身体某些部位缺陷,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种锻炼系统。 7.体育健身原则:是身体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类从远古至今所积累的身体锻炼和养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科学从事身体锻炼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8.减肥锻炼:是指肥胖者运用身体练习手段,并与适当节食相配合,使体内能量消耗大于能量的供给,以达到减肥,改善体型的过程。 9.“极点” 10.体育健身负荷: 是指人们在健身锻炼中所承受的生理负担,是运动负荷对人体机能产生的刺激程度。 11“第二次呼吸” 12.运动适量原则:所谓运动适量原则,是指在身体锻炼中,恰当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使之既能满足锻炼者增强体质的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接受能力。 13.身体成分:是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反映身体总体中脂肪量与去脂体重的百分比。其总重量就是人的体重。 14.重复锻炼法:是指锻炼者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计划和要求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 15.间歇锻炼法:间歇锻炼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在锻炼者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接着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16、休闲运动:休闲运动是指为了善度余暇,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而进行的休闲性锻炼。这种锻炼方法的活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安抚身心、消除疲劳的功效。休闲运动以消遣、休闲、健身为基本目的,内容选择以个人爱好为前提,以游戏、球类活动、郊游、垂钓、登山等为基本手段,是普通居民乐意参与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体育运动。 17.有氧锻炼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在不负氧债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18.运动处方:是体育指导者或医师在身体检查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需求,运用科学健身原理,以开处方的形式向其提供的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 二、简答或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