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

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
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

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

王广虎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610041)

 【

摘要】超量恢复是系统行为的后效应,具有一般性。由此提出的超量恢复训练原理,是值得审视与置疑的。体育的生物学原理,是运动性适应。

关键词 超量恢复 行为后效应 运动性适应

中图分类号 G 804.6

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Over -restoration and

Its Training Principles

W ang Guanghu

(Cheng d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 du 610041)

Abatract Ov er -r esto ratio n is the post-effect of systematic behavior and it is of general sense .T he training principle based on the abo ve should be clo sely ex amined and questioned .The biolog ical principle in sports is the kinematic adaption.

Keywords o ver -restoration po st-effect of behav io r kinematic adaption

由超量恢复现象而提出的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因其与人们的常识相符十分容易地被接受,并对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必要对超量恢复现象作深刻的剖析,对超量恢复训练原理作严谨的审定。

1 超量恢复现象和超量恢复训练原理

1.1 超量恢复现象

图1 超量恢复示意图ab 为运动时段,b c 为恢复时段,cd 为超量恢复

体育运动,是人体的一种积极的能

量消耗过程。在运动中,物质代谢的异化

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能源物质减少;在运

动后,物质代谢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

用,能源物质恢复。但能源物质的恢复,

一般不是恰好停止在运动前的水平,而

是会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反弹”,再回

复到原有的水平。换句话讲,运动后,能

源物质耗费的恢复,不是恰然的回复,而

是要经历一个递减的波动期。能源物质

恢复波动期的第一次“反弹”(图1中的

cd 段),即所谓超量恢复现象。第24卷1998年第2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ng du Phy 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4No.2.1998

1.2 超量恢复训练原理

超量恢复训练原理,是基于超量恢复现象的直观认识而提出的。超量恢复被认为是“物质

能量的贮备超过原来的水平,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1],因此,“从理论上说,在超量恢复阶

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效果最好”[2]

。即“如果在前次负荷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以负荷,

会使机能水平不断提高。”[3]根据这一思想,运动训练(或锻炼)、训练间歇和人体机能水平的关

系,可形象地表示(如图2)。图2-1,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长,在超量恢复阶段后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的机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图2-2,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短,未到超量恢复阶段就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的机能水平不断下降;图2-3,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适宜,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的机能水平不断提高[4]

。图2 训练、间歇和机能水平关系的示意图

(转引自过家兴《运动训练学》.102)

虽然,上述理论对超量恢复的认识,在经验水平的尺度内是“合乎常理”的;对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推断,在形式逻辑的范畴内,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因此,对体育运动与人体机能关系的认识,应切忌简单和武断,尤其不应把现象等同于本质,进行纯粹的逻辑外推。

2 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反例和困境

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系统存在超量恢复现象,却并不一定满足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如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在经历一个短暂的锋电位后,膜电位缓慢地向原静息电位回复。由于这时复极化还不完全,膜仍处在去极化状态,故称为后去极化。但膜电位回复到原静息电位后,并不是立即停止,而是越过它,进入轻度的超极化状态,这一状态称为后超极化。相对于原静息电位,后超极化无疑是一种“超量恢复”。但神经元的兴奋却具有“全或无”的特性,而不满足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只有刺激的强度达到或超过阈强度,神经元即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而一旦产生,其幅度便达最大值,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也不会因刺激发生在后超极化或后去极化而不同。当然,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动作电位的微观机制,主要是膜内外离子(K +,Na +)因浓度梯度而扩散,以及由此产生的电位梯度所导致的电位平衡。这与人体系统层次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代谢平衡有较大的差异,不能混淆。但既然在细胞层次上出现了不满足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反例,那么对于人体系统层次是否满足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就更应该慎之又慎,使之建立在有充分实验依据之上,而不是相反。

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应用于实践中,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矛盾。学校体育,每周两次或三次体育课,每次45分钟。如果在体育教学中,用超量恢复训练原理来衡量,其间的时间间隙太长,将大大超过由45分钟运动负荷所引起的超量恢复阶段。这意味着体育课对人体机能的提高是无第24卷总88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图3 疲劳积累与超量恢复示意图(转引自过家兴《运动训练学》.103)

效果的。这一结论无疑与体育教学实践不相符合。

对于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由于竞技体育的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都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大运动量

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在运动实践中,高水平的运

动员每天都有2~3次的训练。如果用超量恢复训

练原理来衡量,其间的时间间隙一般都短于超量恢

复所需要的时间。按“理”,人体的机能将不断下降,

但事实是运动员的机能能力却因此获得了明显的

提高。为消除这一“理论”与事实不符的矛盾,超量

恢复训练原理作了如图3所示的解释。即“几次训

练课的疲劳积累后的间歇时间,仍能使运动员产生‘超量恢复’,并不是始终在运动员疲劳未消

除的情况下进行训练。”[5]但这种解释最令人置疑的是:疲劳的积累与机能的增长,都表现出线

性叠加的递变关系。人体系统是非线性的开放系统。运动训练与疲劳积累、机能增长的关系不可能如此简明。人体系统有机的自组织能力,使之有极强的功能整体性和自我保护性。人体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协同,同时也是一种彼此约束。因此,对于人体系统的整体性而言,任一子系统都必然存在一种变化的上限——生理极限。子系统的功能变化越接近生理极限,所受到的约束越强,不可能是叠加方式的线性增长。图中无限制的疲劳积累的叠加与机能增长的叠加,不仅与现有的人体科学的理论相违背,也与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实践相脱离。3 超量恢复——系统行为的后效应

超量恢复现象不是人体系统特有的现象,而是任何系统都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无论是自然界无机的非生物系统(如机械振动、电磁震荡),或是有机的生命系统;无论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系统(如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的周期性动乱[6]),或是经济系统(如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价格波动),都无不表现出系统偏离平衡态后的过量回复,亦即超量恢复。它实质上是系统稳定性特征所决定的一种系统行为的后效应。相对地说,人体系统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组织严密、功能高度耦合的生物系统,较之非生命的各种物质系统和人类的各种社会系统,有着更强的自组织能力和更为有效的自我调控机制。因此,超量恢复现象不是人体系统所特有的,只不过其表现一般不如“物质系统”和“社会系统”那样显明。

超量恢复的产生,作为系统行为的后效应,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人体系统,其原因大致有三:系统描述的统计性,系统内部的自律性和系统行为的调控性。

系统描述的统计性,即表征人体系统机能状态的量(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是宏观量。宏观量不是一个精确的确定值,而是由相应的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得到的。换句话说,系统的宏观量是系统内部子系统相对应的微观量对系统所作贡献的总和。因此,人体系统宏观量的瞬时值一般情况是在统计平均值附近随机波动。在耗散结构理论中,这种随机波动被称为涨落。当系统不在临界区时,涨落对系统的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当系统与外界作用而远离平衡态并进入临界区时,涨落相对变大,此时不仅不能忽略,而且每个涨落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代表为一种结构或组织的“胚芽状态”。但是,随机的涨落只代表发展的可能性。对于人体,只有那些与人体系统发展的动力学性质——生长发育相适应的涨落,会得到系统中绝大部分子系统的响应第24卷总88期王广虎: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1998年第2期

第24卷总88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而波及整个系统,将系统推进到一种新的结构状态。亦即将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系统描述的统计性,表明波动性是系统特征量的固有属性。系统的构成越复杂和功能的整体性越强,波动性存在越显然,意义也越深刻。

系统内部的自律性,即人体内部固有的生理活动,对系统描述宏观量的影响。虽然,“一切生命机制不管它们怎样变化,只有一个目的,即在内环境中保持生活条件的稳定”。“内环境的稳定性乃是自由和独立生命的条件”[7]。但是,人体(或有机体)的稳态是一种近似,确切地说是准稳态。人体内部固有的生理活动(如呼吸、心动与血液循环、消化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神经中枢和大脑的不随意律动和电活动;人体整体的不随意运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人体系统的稳态,使系统的宏观量(统计平均值)本身也呈现为一种波动。冯?贝塔朗菲把系统自身产生的、叠加在稳态上的较小的波动过程,称之为“自律的(auto no mic)周期性过程”[8]。例如:人体重心在相对安静状态下,也会在直径为1.5~2cm左右的空间范围内波动;人体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一日之内也会在1℃范围内波动。因此,人体系统内部的自律性周期过程,是相对系统宏观特征量存在的内干扰。

系统行为的调控性,即“有机体稳态的可逆涨落,对环境的临时变化和‘刺激’作出反应。这是由外部条件引起的因而是他律的(heter ono mic)过程群,属于兴奋生理学。这些过程可以看作稳态的暂时扰动,有机体从扰动状态回到‘平衡态’,回到平衡的稳态。”[9]人体系统在与多变的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亦即系统行为过程),保持内环境中生活条件的稳定,有赖于人体内存在着拮抗的调控装置,使系统行为造成的对内稳态生活条件的偏离,得到迅速的纠正。如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升热系统与散热系统,功能特性恰好相反,在丘脑下体温控制中枢的调节下,此消彼长,相互拮抗,保持体温的恒定。拮抗的调控装置的作用机制,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在负反馈调节中,“系统必须有一种装置来测量受干扰的变量和维持有机体生存所必需的恒值(我们将其称为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目标差,然后由目标差来控制效应器,只要效应器的作用能使目标差逐步缩小,那么系统变量在受干扰后能依靠这种调节机制自动恢复到目标值,以保持内稳态中各种变量的稳定。”[10]因此,负反馈调节最关键、最重要的是目标差的逐步缩小。它内在地决定了调节一般不是一次性的,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不及或过之)后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要经历一个不断弱化的波动过程,来实现对系统稳态的回复。超量恢复现象正是这种波动调节过程的直接反映,是系统行为调控机制决定的一种行为后效应。如果系统对环境干扰的调节,总是一次性的“一步到位”,“恰到好处”,倒反而是不可思议的事。

4 运动性适应——体育的生物学原理

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就其目的和意义而言,是社会性的,但就其机制和实质而言,却是生物性的。人与自然的非“特定”关系,决定了人自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能(相对动作)。这是体育的改造得以进行的生物学前提。而体育的改造何以有效和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基于生物学的适应性原理。它是任何生物系统生存、发展、进化所必须遵从的最基本原理。

体育实践中,人体系统通过主动的体位变动和体姿变换,改变了人体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量”,使人体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由一种自然的、平和的习常状态,跃迁为一种人为的、紧张的超常状态——运动状态。这一状态的跃迁,无疑会对人体系统内环境恒定的保持,施加较为显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构成一种促进自身调整和积极适

第24卷总88期王广虎: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1998年第2期

应的“环境压力”。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体育对人自身自然改造的机理,可描述为:经常地以特定的行为方式——体育运动,刻意营造一种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运动环境,并通过人体系统平衡在运动环境中的建立与维持,达到加速和有择重地发展自身的目的(相对顺其自然的生长发育)。所谓“人体系统平衡”,是在保证系统内环境相对恒定的前提下,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功能态。体育实践,一方面必须以体育运动打破人体系统的原有平衡为前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体育运动中,以建立人体系统新的、更高功能态的平衡为结果。而这一过程的生物学性质,就称之为运动性适应。

运动性适应的生物学机制揭示(生理的、生化的、心理的),是体育科学尚待攻克的一大难题。但对于一定的运动环境和预期的发展目的,运动性适应,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运动性行为适应,运动性关系适应,运动性结果适应。a.运动性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人体系统机能态跃迁时的机能“动员”、补偿和调整。人体系统机能态跃迁,由低向高是一种应激状态下的迁升,由高向低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回复。相对于回复的机能波动过程和“超量恢复”,人体系统的机能变化,在迁升中要经历一个虽短暂,但却更加不稳、更加复杂的“瞬态响应”过程,才达到“稳定响应”的机能状态。无论“超量恢复”,或是“瞬态响应”,都只是人体系统已有机能能力,在不同水平层次间转换和不同能力种类间补偿,所表现出的调节过度和调节不足的综合效应。b.运动性关系适应,主要表现为人体系统相对稳定与定型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这是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对人与环境间经常发生的、相对固定的关系变化的适应。它具体反映在人体系统机能态的迁升与回复更加迅速与平滑,人体系统在较高机能态的维持更加持久、平稳和从容。c.运动性结果适应,主要表现为在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人体系统“非常”性状的获得和机能定向的强化。如运动性心脏肥大,循环系统的机能提高,肌肉的体积增大与质量的改善,呼吸代谢机能的增强等。这些改变,无疑不是顺其自然的生长发育的结果,而是人体系统在运动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也是人体系统得到改造与发展的具体体现与确证。

运动性适应在性质上是能动的,在方式上是直接的。它既不同于动物的被动适应(但方式是直接的),也有异于人的其它活动(如生产劳动),通过改造身外自然,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间接“适应”(但性质是能动的)。因此,运动性适应是以遗传物质为内在根据,在人体的自我优化发展过程中,自觉、充分地运用生物适应性原理的具体体现。

本文的完成得到了余革同志的支持,谨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王伯英,曲宗湖.体育教学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1~22

2,4,5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50,102,103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7

6 金观涛,刘青峰.历史的沉思——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及其长期延续原因的探讨?问题与方法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46

7 金观涛.整体的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7

8,9 贝塔朗菲[美国].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林康义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13

10 金观涛.整体的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2~13(收修改稿日期:1997-08-20)

超量训练超量恢复

力量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练习中,主要是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耐久力 1.身体在进行小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时间间歇 有关资料表明,跑完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分钟时出现超量恢复;在进行大负荷的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会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 ^-4天才出现超量恢复 一定生理负荷范围内,身体的机能恢复情况与训练课的负荷总量成正比,即负荷总量越人,对机体造成的疲劳程度越深,超量恢复效果也就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即:超量恢眨的水平与运动负荷成正比例关系。然而,当运动负荷的刺激量超出了一定的生理范围,不但不会出现超量恢眨,更将导致运动员机体的过度疲劳和损害。

计算运动负荷强度指数公式是:运动负荷强度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相对安静每分钟的脉搏数。我们认为,在方法上用平均心率的方法来衡量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大小比较客观。 4)人运动负荷训练与过度训练界线模糊,目前判断过度训练是观察运动员心理反应、睡眠、食欲、完成动作质量、注意力、运动成绩、肌肉酸痛、身体健康状况、最大心率、血液中自细胞数日、最人负荷、安静时甲状腺水平等指标,但教练员对于这些指标之间的偏好关系很难确定,只能借助经验判定 5)大运动负荷训练必须持续一定时期,才有训练效果,在此期间不断进行人运动负荷一疲劳一恢复一大运动负荷循环,这种循环没有固定的模式遵循,也缺乏成熟的指标评价,经验和经验性指标以及手段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在大运动负荷训练方而积累了人量的经验,充分利用教练员知识和过去长期积累的运动训练的经验,对解决运用人运动负荷训练理论进行科学的课余训练有很人的现实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2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介,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构成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任何形式的负荷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所产生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则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程度的强弱。其中,负荷强度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必须要以负荷量积累为基础。而目‘负荷强度加大以后,负荷量就应相应地趋于下降,如果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增加,极容易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而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应该是呈波浪型的起伏状态。倘若在需要保持较大负荷强度的情况下,仍要保持大负荷量的训练时,就必须控制在运动员能够保证完成大负荷强度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大负荷量”的训练。 人体从相对安静进入到工作状态,总是从相对较低的水平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在最高水平保持一定时间后又逐渐下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安排体现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需大、中、小负荷合理交替的特点,到训练结束时,应逐步降低运动负荷,使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最新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题库

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 一、填空题:A/B卷 1、运动处方功能分类: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伸展练习 2、锻炼后人体的疲劳感主要表现: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内脏疲劳 3、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 4、运动处方要素包括:运动目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注意事项以及微调整。 5、体格指数的计算公式pv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6、健身效果的定性评价包括视觉观察评价、主观经验评价、自我感觉评价 7、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 8、健身教练职责是指导、监督和帮助客户以最安全的方式进行运动锻炼,并达到客户的健身目标。 9、骨的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0、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双眼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掌心向前。 11、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遗传、训练、性别、年龄、有规律的运动 12、人体基本切面: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 13、人体基本轴: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14、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等。 二、名词解释: 1、健身: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3、变换练习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速度,或肌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RPE法:主观疲劳感觉判定法是已被广泛运用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运动负荷量的方法,通常用RPE 表示。 6、长骨:多呈长管状,可分为中部的骨体和两端的骨骺。 7、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下长时间保持收缩的能力。 三、简答题 A卷 1、简述健身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机制 ⑴健身锻炼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⑵健身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⑶可以调节情绪⑷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2、简述超量恢复原理 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3、体育健身效果测量评价的原则 ⑴要根据锻炼者的需要选择测评手段⑵测评手段要可靠、有效、客观、安全、及时; ⑶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⑷特别要注意提高测评的精确度。 4、有氧运动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⑴在有氧健身前要进行检查,以确定身体是否能进行有氧运动 ⑵要根据有氧健身的特点选择锻炼项目 ⑶健身强度和时间要因人而异 ⑷要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

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教案

体育课素质练习教案 班级七年级项目素质周次一 教材1、恢复性身体素质练习2、体育游戏 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往素质训练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 3、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强意志的精神品质。 重点动作规范到位,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 难点有节奏的进行练习 结构课的内容运动量 组织教法要求t n 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 组织:*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学生 教师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准备部分1、热身跑 2、徒手操: a、扩胸运动 b、体转运动 c、腹背运动 d、弓步压腿 e、侧压腿 f、膝关节运动 g、手腕脚踝运动 3、辅助性练习: a、单腿跳接抱膝跳 b、柔韧练习 c、高抬腿练习 5~ 6′ 1 分 2 分 5圈 4×8 拍 30″ ×2 组 30次 ×2 组 组织:一路纵队 要求:间隔一米五,前后对齐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要求:1、动作正确,大方舒展 2、动作有力度,有节奏 3、练习认真,动作协调 组织:同上 要求:胳膊前后摆动,大臂和小臂固 定夹角90°左右 要求:用手掌触地,腿不弯曲 要求:练习时,重心高,大腿抬置水 平,大小腿折叠,身体直立

基本部 分 1、折返跑 2、行进间高抬腿 3、前踢跑 4、跨大步(后蹬跑) 二、体育游戏:贴烧饼 * * * * * * * * * * * * 2组 2组 3组 3组 组织: 间距15米 要求:1、以最大步幅,最少次数跨过 规定距离 2、做时,后蹬腿稍作停留 3、要协调摆臂 要求:1双手固定在腰部,手端平,要 用腿去碰手 2抬起的腿要大小腿折叠 3行进间有节奏感,身体保持直立 要求:1抬腿时大小腿折叠,下落时小 腿往前伸(或甩) 2身体稍后仰,重心高 3双臂协调摆动 要求:1快速完成规定距离 2折返要摸线 3折返要迅速完成 组织:男女生分成两队围成圈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方法 要求:注意安全,贴人时只能贴前面 不得拉拽被贴人 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 2、教师点评,总结本课的好处和 不足之处 3收拾器材 4宣布下课 2 分 2×8 拍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 1、充分放松 2、注意听讲 3、体育委员及时收器材 课后反馈场地 器材 秒表一块 哨子一个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操作方法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 在收费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如发生系统不正常要重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更换电脑时,须按照下面“数据库备份”方法将原系统的数据文件备份,并将备份文件妥善保存(避免随系统重装而丢失数据),在重装系统或更换电脑后,按照软件的安装方法顺序安装SQL2000数据库和消费/水控管理软件,然后按照下面“数据还原”方法进行数据库还原,完成后系统中的数据即与原数据完全[相同。 数据库备份: 以ICSF为例,打开ICSF软件,选择菜单栏下的系统维护,然后选择数据备份。(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如图(1-1): 1-1 数据备份完成后,可以在基本资料——系统参数里(1-2),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的备份路径二(手动备份)里可以找到数据备份的路径(1-3)。如图:

1-2 1-3 提示: 1、上述方法为手动备份,本系统在使用后正常腿出系统时也会自动进行 数据备份,如已经无法正常开启原电脑(无法进行手动备份)则可将 原电脑硬盘连接到其他电脑中,找到“备份路径一”所指向的路径, 找到备份文件夹,将其中修改日期最近的备份文件拷贝出来用于数据 还原。 2、在安装收费/水控系统时建议不要将安装目录选在C盘,避免因格式 化的操作是备份数据丢失,如果已经将软件安装在C盘,则建议将备 份文件路径指定为其他盘。 数据还原 数据还原,首先要找到备份的数据文件。如上所述,备份文件存放在E:\软件\ICSF5.74\Mdbbak上,根据路径找到Mdbbak文件夹并打开。 打开Mdbbak文件夹后,里面有类似这样的(1-4)BAK文件。 找寻最新的BAK文件,并把它与软件安装包(光盘)中IC挂接数据库.exe软件拷贝到电脑任意一个目录(文件夹)中,然后将备份文件重命名(光标放在备份文件 上点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改为ICSF.db。如图:(1-5)

超量恢复的应用

超量恢复的应用 一、超量恢复的理解 人体运动后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和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等),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在有一段时间里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和能量物质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 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等不同物质超量恢复过程的速度不同。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二、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1)能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最好,运动成绩提高最快。因为在这个阶段体内能量物质最充足,机能水平也高,并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量恢复。下次运动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是无效。(2)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 (3)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力量性练习,主要是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性练习,主要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久力。上述三种能源物质中,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出现超量恢复最快,因此速度素质有时候提高较快,但消失也快;肝糖元较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慢;蛋白质的超量恢复出现最慢,但消失的速度也最慢。

大学体育理论试题和答案(四)

2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最为有利,每次锻炼安排为早锻炼30分钟,课外活动40-50分钟,晚饭后轻度活动10-20分钟,睡眠前轻松运动10分钟左右。(×) 28.从运动医学的立场来说,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运动应考虑以下三种条件:⑴恒常运动;⑵有一定节律的持续运动,无呼吸紊乱或憋气现象;⑶近于全身运动,不是局部运动。(√ ) 29.耐力运动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 30.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中、高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也称有氧运动(×) 31.有氧运动是恒常运动,也称稳定运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功能状态。(√ )32.停止运动后,到了恢复和超量恢复阶段,机体内环境(热、酸碱和水)恢复平衡,肌肉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得到补充,并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此现象为恢复。(×)33.运动锻炼固然重要,但还应该保持理想体重,合理膳食,戒烟及控制饮酒等。(√ )34.运动量一般用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乘积来表示。(√ )35.库珀博士提出保持人体全面身心健康的奥秘主要是保持人体生理、心理平衡。(√)34、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分为复核、恢复、超量恢复三个阶段。(√ ) 36.运动强度是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乘积。(×)37.运动负荷就是运动强度,是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的。(×) 38.制定运动处方的最后一步,善后工作和复查:原则上医生要当面为本人制定运动处方,不宜只按照体检资料或由别人代办。(√ ) 39.一次锻炼课训练结束后,要是高负荷的心肺和肢体活动逐渐安静下来,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这个部分就是结束部分。(√ ) 三.多项选择题 1.库珀提出的有氧代谢运动的体力测验包括三种方式,你可任选其中之一,用来检查和衡量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列属于这三种运动方式的是(A C )。 A. 跑 B.自行车 C.游泳 D.跳绳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填空题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疲劳、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3.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5.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 6.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7.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8.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 9.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二)判断题 1.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2.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3.极量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疲劳可能与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去极化,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有关。() 4.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脱偶联,出现运动性疲劳。() 5.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性疲劳往往与能源贮备动用过程受抑制有关。() 6.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7.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愈明显。() 8.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9.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是从整体出发,分型注重征候、项目特性、个体表现、四时气节与环境等。() 10.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不一定是疲劳的征象。() (三) 多选题 1.突变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在于() A 能量消耗引起肌肉的兴奋性下降; B 在ATP耗尽时,不引起肌肉僵直; C 肌肉兴奋性下降、能量消耗和肌肉力量衰退的综合表现; D 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2.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发生部位的外周疲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脊髓运动神经元 B 神经-肌肉接点 C 肌细胞膜 D 肌质网 3.非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习,较容易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是() A 不习惯性的动作 B 节奏性强的动作 C 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动作 D 运动中动作多变化的动作 4.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身体素质训练体会

身体素质训练体会 身体素质训练对人体生长发育有深远的影响,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下面是百分网为大家整理的身体素质训练体会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身体素质训练体会一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相信大家都喜欢进行体育锻炼,也都有许多这方面的心得体会。长期以来,我是一名体育锻炼的热心爱好者,也是一名体育锻炼的忠实实践者,同时还是一名体育锻炼的积极宣传者。因此也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一大批体育锻炼的志同道合者,大家在一起喜欢习文练武,交流经验,崇尚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自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尤其是成功举办以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国人大都以积极的心态和实际的行动全力以赴地支持着国家的体育文化事业。各种场所和社区的体育锻炼设施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完善。相信通过这么多年的全民健身运动,全体国民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从小就很喜爱体育运动,长期以来也得益于体育锻炼给我带来的强健体魄。有很多运动项目也都是我的拿手好戏,相信今后也会长期坚持下去,精益求精地提高运动技艺。今年以来由于在健身方面不

断地进行一些创新,我对体育锻炼又有了一点点新的认识和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和交流。 我经常性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这样一些,只要有条件就会去进行的:跑步(主要是中长跑)、登山(比如说登北京的香山、长沙的岳麓山、南岳的衡山、湖南江西交界的井冈山等等)、公园快步走(比如说到颐和园、圆明园等公园)、健身操(特别是学校和公园等社区流行的,节奏感比较强烈、音乐比较动听、旋律比较优美的那种健身操)、交谊舞特别是国际标准舞、太极系列(如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棍、太极刀、拂尘,等等)、游泳、打乒乓球、篮球等等,至于羽毛球和足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碰到有合适的球友也会去参加的。 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我一般选择在清晨先跑步,跑上三五圈,再到公园的健身器械上活动活动,然后跟随大家一起练习太极系列,套路比较多,打得熟练后动作会很优美的,有一种很强的美感,当然最主要是自己受益。下午的时候邀上球友一起打打乒乓球,球逢对手时往往杀得难解难分、汗流甲背。周末上午的时候到北京大学校园内练习气功,主要是八段锦、五禽戏等,下午一般是打打篮球或登山。有一段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打篮球。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不可机械照搬,因为计划往往不如变化快。我做健身操一般是选择在傍晚到学校或公园的广场上进行,这里往往有许多中老年朋友长期坚持进行,也有不少年轻朋友爱好此运动项目。我跳交谊舞一般是周末的晚上,前不久有一段时间学校举办交谊舞培训的时候我是每天都到场了,感觉进步不小。此外,觉得适当参加一些

训练控制对超量恢复的关键作用

训练控制对超量恢复的关键作用(一) 杨则宜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科学安排训练,提高训练效能 我们将国内外运动员的训练作了一个比较。国外运动员从事的是业余训练;我国运动员是专业训练,国外运动员每周只训练3-4天;我国的运动员每周至少训练6天,有时候还达到7天,国外运动员每天只训练3-4小时,甚至更短;我国的运动员每天至少2堂训练课,有时候还达到一天3堂训练课,训练时间不会少于5小时。为什么人家的训练是多快好省,我们是少慢差费呢?最关键的是训练计划的科学性的问题。 所谓提高训练效能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运动员一个最佳的训练刺激。要想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首先要破除过去那种以时间取胜的训练思想,不是你练6天,我就练7天,你一天练2个单元,我就练3个单元,而是要赋予“三从一大”更科学的含义。我们要做到的是你练6天,我就练4天,你一天练2个单元,我就练1个单元,但是我的训练效果要比你更好。 训练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以提高最大摄氧量为目的的训练可以在3个月内使最大摄氧量提高15-30%,2年可以提高50%。但是当训练停止后,尽管肌肉毛细管数目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的大小变化很慢,最大摄氧量可以在几周内由于代谢的适应而迅速降低。代谢适应包括乳酸清除能力和脂代谢的改变,前者会影响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的能力,后者影响在一定强度下脂肪提供超量的能量供应的可能性,从而难以维持长时间运动而不疲劳 训练也导致肌肉的生理变化,从而提高对长时间运动的耐受能力。这些变化包括,快慢肌比例的改变,肌纤维之间连接组织的增强,从而减少运动时的微结构损伤和运动后的不适。并不是所有的训练课都要刺激心血管系统。实际上,一个成功的训练计划每周至少需要2天的低于最大心血管强度的训练,以保证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常常要考虑的训练因素有三个,即训练强度、训练持续时间和训练频率。 1,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不知道多少是超过了极限强度(极限强度的个体差距很大)但是通常人们所认可的最大有氧能力的改善发生在用85%的最大摄氧量(或90%最大心率)的强度训练后。超过这一水平的正规训练会提高损伤的可能性,而没有对心血管和肌肉与骨骼的训练效果。低强度训练(60%最大心率,45分钟或70%最大心率,20分钟)可以中等程度地改善(或至少是维持)总体的心血管功能。长时间

第六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

第六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第六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6.1 事务的基本概念 6.2 数据库恢复概述 6.3 故障的种类 6.4 恢复的实现技术 6.5 恢复策略 6.6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6.7 数据库镜像 6.8 小结 6.1 事务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事务 二、如何定义事务 三、事务的特性 一、什么是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操作序列。 ?事务和程序是两个概念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事务可以是一条SQL语句,一组SQL语句或整个程序–一个应用程序通常包含多个事务 ?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 二、如何定义事务 ?显式定义方式 BEGIN TRANSACTION BEGIN TRANSACTION SQL 语句1 SQL 语句1 SQL 语句2 SQL 语句2 。。。。。。。。。。 COMMIT ROLLBACK

?隐式方式 当用户没有显式地定义事务时, DBMS 按缺省规定自动划分事务 事务结束 COMMIT 事务正常结束 提交事务的所有操作(读+更新) 事务中所有对数据库的更新永久生效 ROLLBACK 事务异常终止 –事务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执行 回滚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 –事务滚回到开始时的状态 三、事务的特性(ACID特性) 事务的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Isolation) ?持续性(Durability ) 1. 原子性 ?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2. 一致性 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 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一致性与原子性 银行转帐:从帐号A中取出一万元,存入帐号B。 –定义一个事务,该事务包括两个操作

体育健身理论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1、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着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 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2、全民健身路径:是配置在环境较好的社区、公园、绿地以及其他宽敞的 公用活动场所,供群众锻炼的综合健身娱乐设施和新兴的健身器材。 3、有氧锻炼: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 需要,在不负氧债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4、运动处方:是体育指导者或医师在身体检查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 要求运用科学健身原理,以开处方的形式向其提供的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 5、塑身锻炼:是人们为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运动徒手或器械等专门手段 和锻炼方法,校正身体某部位缺陷,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种锻炼系统 6、体能:全称是身体运动能力,可理解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 的表现。 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平衡、协调、弹跳等身体能力 7、速度耐力:是一种包含速度和耐力两种要素的综合能力, 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在生理学上俗称无氧耐力。 8、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是通过某些专门的身体训练手段和方法,来达到职业 活动对身体的要求 9、影响人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0、人体美包括健康美、自然美、体型美、动作美和姿态美等五种。 11、人类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 东方:古代体育的发展(中国,古埃及,古印度) 西方:古代体育的发展(古斯巴达,雅典) 12、人体的的生理生化过程是生命这个耗散结构与 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交换的基本运动形式。 13、余暇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消除疲劳型、体质投资型、消遣娱乐型. 14、体育健身过程的效果目标 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适应能力、 培养美感和调节心理 15、体育健身过程的主要途径:个体性锻炼途径、群组性体育锻炼、 健身性体育比赛或表演、体育消遣娱乐、辅助性体育等。 16、体育健身过程包括的基本因素: 体育健身手段、体育健身负荷、 体育健身频度、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17、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体中主要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 18、中国传统健身手段方法有:气功保健、太极拳(剑)健身、导引按摩 19、塑身锻炼主要包括身姿锻炼、形体锻炼、塑形锻炼和矫形锻炼 20、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21、有氧耐力可分为局部有氧耐力、区域性有氧耐力和全身性有氧耐力 22、婴幼儿期的早期体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乳婴期体育和幼儿期体育 23、体育健身运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生物性效果、心理性效果和社会性效果三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NMN多久可以代谢掉,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其中,除了外部压力,基因等影响衰老率的因素外,体内许多物质在衰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辅酶I”NAD +。 NAD +可以帮助产生95%的人体能量并参与50%以上的人体代谢活动。同时,负责抑制人体衰老的长寿蛋白(Sirtuins)取决于NAD +的活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NAD +会减少,我们的身体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由于NAD +本身的分子体积较大,作为NAD +直接的前体物质ACMETEA W+NMN就起到了义不容辞的责任,NMN在体内通过消化系统完好无损地吸收;2~3分钟进入血液;15分钟内提升组织中的NMN含量;迅速提升血液、肝脏等器官中的NAD+水平,完成细苞的能量水平和基因修复能力恢复到年轻状态,并达到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效果。 Nmn进入人体多久可以代谢掉,其实决定因素还在于nmn本身的效果,一个含量高高达12000mg及纯度高达百分之99的nmn,在被人体充分吸收后通过唤醒剂ACMETEA充分唤醒体内nmn到达身体的每个细苞,并完成它的使命然后被代谢掉,但反之含量、纯度都不够的nmn可能只是到达肠道接着就被当成废物排出体外了! 那有效果的nmn究竟应该怎么筛选呢?首先nmn的选择应遵循《W+NMN质量管理国际十大标准》及《OULF》欧联法检测合格,除标注商品名称外,还需要标注NMN的唤醒剂ACMETEA 和所有成分含量及NMN纯度字样,需要标注原产国及分销国等等,具体下文有解! nmn逆转年龄太太太硬核!

谈谈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谈谈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自古以来,体育锻炼就一直伴随着人类,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闻名中外,那些习武之人就是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变得强壮。而今,太极拳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一种健身运动。而早在西方罗马时代,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出现了,虽然体育项目比较单一,但可见那时人类对体育锻炼的一种渴望。 现在,奥运会已被作为促进世界和谐的最高体育盛会,运动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赛场上,体育健儿轻盈的身姿,矫健的步伐以及对运动表现出来的激情,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展现?体育锻炼有着巨大的魅力,如今,运动更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 自从国家提出“体育强国”之后,中国体育水平蒸蒸日上,各大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的身影频频出现,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然而据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健康是工作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而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最大,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对大学生提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要求大学生坚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信念。可见,体育锻炼对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体育健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魄。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而体育锻炼就可以加速人的新陈代谢,使得机体更有效地运作。正确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流动速率,使筋骨得到舒展,增加身体自身免疫力。人体在运动之中,肌肉群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肌肉素质的提高。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1. 科学就是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体系化的知识。 2. 科学的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3.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也称研究法。 4. 科学的主要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5. 根据科研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分为:5.1基础性研究:是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自然界、社会有关领域中的 新奇疑难现象和根本矛盾,旨在揭示其中存在的某些客观规律与法则,验证或创立新的科学假说理论、定律的科学研究活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超量恢复理论、红白肌纤维学说等研究都属于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具有超前性、创造性、理论性的特点。5.2应用性研究:是采用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着重解决把先进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的研究活动。5.3推广性研究?:是指“产品研制成果的扩大”。它是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应用到生产、生活、教学、训练实践中去的研究过程,或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中的最后环节。 6.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三种类型。 7. 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7.1确定课题。选题是科研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又具有对整体的制约和统率 的作用。7.2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又称为科学假设或科学假说(有人亦称为理论假设),是形成和建立科学理论的预制品,且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根据,并且要经受实践的检验。7.3制定研究方法 7.4制定研究计划(方案)7.5搜集研究材料7.6对研究材料的加工整理7.7撰写论文,获取研究成果。 (这个程序通常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调查与实践阶段形成科学成果阶段) 8. 科研选题的概念:就是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择某一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意义: 科研选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恰当的选择题目,将对科研工作的成败和成果价值起决定作用。 9. 研究问题通常都来源于:9.1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的理论与实际问题9.2体育传统理论、观点、方法 和结论的质疑9.3从文献资料中去搜寻课题9.4从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中去发现问题9.5从学术争议的问题中提出问题9.6科学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与“边缘地带”发现课题。10要确定一个研究题目,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研究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迫切性、可能性、研究者的主客观的条件等。1实践需要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 11. 1确定研究的方向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提出研究问题3科学剖析论证,择优选定课题4确切、科学地表述题目 12据国外学者研究,体育运动领域内主要科学的文献‘半生期’为;体育理论为3.8年;基础理论为5.2年;专项运动技、战术为5.4年;体育教学法为7.2年。 13 .查阅文献资料;1觅弱法.2借鉴法3引申法4综合法 14阅读文献的一般要求;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2阅读与理解、记忆相结合3掌握阅读科技文献的一般程序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浅析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前言 长久以来,短跑类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一直成为田径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短跑是一项强度大,耗能多,神经负担重的运动项目,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疲劳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只需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恢复有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消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静止休息、睡眠等,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抑制和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疲劳得到清除。积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进行恢复,如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物理和机械的放松与按摩、适当补充维生素、心理放松等。 1.恢复性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分析 现代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大负荷训练方法,体能消耗相当剧烈,加重了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后的身心疲劳程度。此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运动员的体能、肌肉、神经、感觉等从疲劳状态迅速恢复,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各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反应,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保证机体继续承受下次训练。 1.1体能恢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超量恢复的周期很明显,而采用较好的恢复性训练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持体能,达到最佳的超量恢复效果。比如,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和体能平衡,另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充特定种类的糖制品能够补充体能。 1.2增进反应能力。 良好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增进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举例来说,训练之余安排一些负荷小、趣味性强、轻松愉快的简易练习,既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松弛局部肌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达到寓教于乐、转变运动训练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训练兴趣。 1.3提高身体协调性。 这里所指的身体协调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各功能群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协同工作 能力。各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可以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减少运动过程中无谓的能量支出。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有助于避免错误动作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运动员竞技过程既有外在的 协调性,还有内在的协调性,即身体各功能群的相互配合。这种内在的协调性可能因为训练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而变差,此时就必须借助恢复性训练来实现协调功能的恢复。 1.4预防疲劳性损伤。 在一部分业余体育运动员中间,常常认为练得越多越好、练得越频繁越好。其实不然,因为人体作为生物体,它适应的负荷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时,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会产生劣变,成绩非但停滞不前,有时还会迅速下降,导致疲劳性运动损伤。还有一种就是没练多久就进行调整恢复,使机体根本无法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此时无法对机体形成有效的刺激,也就谈不上是机体实现更高水平的机能适应。适时进行恢复性训练既可以消除运动产生的身心疲劳,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迅速恢复到最佳水平或超出原有水平,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信息,疲劳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到何种程度需要进行调整恢复,采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避免盲目训练。 2.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2.1按摩恢复 主要有人力按摩(如自我按摩,医生按摩,气功按摩等)和器械按摩(如按摩椅,按摩床等)。由于身体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采用一种或多种按摩法按摩,能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必

高中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训练计划清单

第一周 星期一 一、准备活动:1、慢跑热身;2、柔韧性活动: 二、协调性练习(间歇30秒) 弓箭步转体(两臂侧平举或上举) 10秒一组3组立卧撑转体(完成一次立卧撑,接原地转身180°) 15次一组3组屈体跳(跳起,收腹举腿,双手摸双脚) 10次一组3组快速后退跑(听信号转体180°,快速后退跑) 15米、计时5组三、耐力练习 2000米跑 2组放松跑800米 1组四、反应速度练习(间歇30秒) 站立式起动(听口令快速起动10-15米)每组3次3组站立式转身起动(背对跑动方向)每组3次3组原地碎步起动(屈体,两臂放松,脚尖踮起,两脚交换着地,听口令快速起动10-15米)每组3次3组原地高抬腿起动(原地高抬腿,听口令快速起动10-15米) 每组3次3组五、放松练习 星期二 一、准备活动

二、耐力练习 8000-10000米负重越野跑 三、力量练习:(间歇3分钟)腿部力量 肩负同伴半蹲起 15次一组4组 肩负同伴坐蹲起 12次一组4组 肩负同伴深蹲起 10次一组4组 有条件用杠铃,负重重量因人而异,次数随重量的变化而变化(重量增加,次数减少,反之),负重练习,往下慢,蹲起快速有力,每次练习完成后接一次快速跑。 负重提踵(脚尖踮快速踮起,要求静止时脚尖稍比脚跟高) 12次一组4组 蛙跳 10次一组4组 收腹跳 20次一组3组 纵跳(伸踝跳) 30次一组3组 四、放松练习 星期三 一、准备活动 二、灵敏性练习(间歇30秒-3分钟) 碎步接快速跑碎步5秒5次 碎步接转身快速跑碎步5秒5次 障碍跑(设置多种障碍,障碍多为小且低的,快速、灵敏的通过障碍,

可采取多种方式通过) 8组 折返跑 5米折返跑5次折返4组 10米折返跑3次折返4组 5米、10米折返跑4组 跳起转体(跳起空中转体180°或360°落地) 5次一组4组三、一般耐力 慢跑2000米1组 四、速度耐力练习(间歇3分钟) 距离间歇跑(直道快速跑,弯道慢跑)田径场4圈距离间歇跑(弯道快速跑,直道慢跑)田径场4圈时间间歇跑(快速跑30秒,慢跑30秒为一组) 4组 持续快速跑 300米3次 600米2次 900米2次 1000米1次 五、放松练习 星期四 一、准备活动 二、灵敏性练习(间歇30秒) 小步跑10米接加速跑 3组

超量恢复的应用(整理)

超量恢复的应用(整理) 一、超量恢复的理解 人体运动后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和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等),恢复到运动前的 水平,在有一段时间里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 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和能量物质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 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 习效果。 超量恢复是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等不同物质超量恢复过程的速度不同。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二、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1) 能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一般来讲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锻炼或训练效果最好,运动成绩提高最快。因为在这个阶段体内能量物质最充足,机能水平也高,并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量恢复。下次运动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是无效。 (2)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 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 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 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 ⑶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力量性练习,主要是 促使肌肉中蛋白质的超量恢复,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大;速度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磷酸 的超量恢复,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加快;耐力性练习,主要促使肝糖元的超量恢复,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久力。上述三种能源物质中,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出现超量恢复最快,因此速度素质有时候提高较快,但消失也快;肝糖元较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慢;蛋白质的超量恢复出现最慢, 但消失的速度也最慢。 三、超量恢复的应用(1): (1) 、身体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间歇时间。要强调是在超量 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身体运动。跑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分钟时可出现超量恢复;在进 行大负荷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便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 (2) 、并非是无原则的运动负荷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身体运动都要在 生理极限”范围内进行大负荷练习,负荷过小,则练习无效果;负荷超生理极限”,则可能伤害身体,影响健康。生理极限”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3) 、身体运动后的恢复手段要正确。如果运动后恢复手段不得力,一方面形成不了超量恢复,另一方面可能形成疲劳积累,出现明显的机能下降,影响锻炼效果和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