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构建

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程序的组合方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提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紧密联系。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可操作性和优效性。教学模式可以为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具体素材,由个别特殊经验上升转化为层次较高的教学理论,又可为某种教学理论运用实践提供较切实的、可行的实施程序,利于人们把握运用。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包括理论依据或指导思想、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保障条件等。例如“促、探、练、测、评”五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为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尤其针对优化新授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所探索研究总结概括的易于教师接受,便于教师操作,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

各种课型教学特点、规律的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助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要求。但前者研究的基础扎实,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开展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掌握、选择运用和构建的研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复杂的教学活动决定了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开放性,所以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一条思路,不是机械模仿的样板。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从整体上把握,要从模仿借鉴走向发展创新。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灵活掌握。掌握课型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课型的定义及小学数学课型的分类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各种类型的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课型分类是以基点选择不同而区别的,小学数学课型的分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小学数学教与学的特点和规律。②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分类宜精不宜多,要便于教师操作。④结合教学实际宜按教学任务的不同来分类。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我们要把握各种课型的概念作用,如:

新授课是指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能力为主的课型。这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

练习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使学生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三、课型

把握各种课型的概念作用,掌握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功能目标和教学特点、规律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必备的业务能力,也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多年的教研实践我总结、概括了小学数学各种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规律,运用这一规律指导教学、实施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先以概念教学为例,阐述如下:

(一)功能目标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二)教学特点和规律

优化概念教学要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进行教学。其操作要点如下:①要采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②要重视透过事物的外部形象,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③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④要重视运用概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概念。⑤要注意把分散学习的各个概念串成线,组织成知识网络。⑥要重视联系旧知识,感知概念有关的材料建立表象,引导思维活动,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加强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⑦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易错概念重点练。既注意概念的巩固,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⑧复习课要系统整理有关概念,重视查漏补缺,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要加强对比复习。

(三)基本教学程序(新授课)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

2.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3.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4.检测反馈,自我评价,内化概念

现又以应用题、计算、几何形体新授课为例,概述其教学特点和

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应用题新授课教学

(一)特点

1.铺垫引路,用数量关系式沟通解题思路。

2.遵循“问题探索——解决交流——应用评价”三个阶段教学。

(二)基本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2.审明题意,分析关系,找突破口。

3.发现思路,自己解决,交流归纳。

4.练习巩固,适当扩展,检测评价。

计算新授课教学

(一)特点

重视学习迁移,沟通知识联系。

(二)基本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为有效迁移铺垫。

2.学习计算——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练习反馈——多层训练达标检测。

4.归纳总结——自我评价形成结构。

几何形体新授课教学

(一)特点

1.重视操作实验,多种感官参与和实际应用。

2.遵循“问题——实验——归纳——应用”四个阶段教学。

(二)基本教学程序

1.复习铺垫,孕伏转化,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2.操作实验,积累感知,运用迁移,形成概念。

3.发现规律,独立思考,归纳方法,汇报交流。

4.实际应用,练习深化,达标检测,总结评价。

附:教学模式案例

·案例一·

小数“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省级研究课题)

1、辅垫引入(5分钟)──复习旧知识,复习新课需要用到的方法及相关技能,降低新旧知识之间“坡度”。(知识铺垫、思维方法铺垫)

2、自学课本(5-7分钟)──提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3、设疑启智(10-12分钟)──教师要善于引疑,设疑,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设。

4、学生探究(5-7分钟)──学生通过集体(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展开争论,验证假设。

5、教师点拨(2-3分钟)──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地方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对争论和假设作出总结,得到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

6、巩固内化(8-10分钟) ──通过多种形式的同式练习或变式练习,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

“目标导学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概念的界定

①目标

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它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有关的教材内容,对学习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严格的规定、理由分明的序列,并尽力使之量化,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活动配合默契,逐步达到的明确而又切近易行的目标。因此,这里所指的目标,仅指认知目标及相关的能力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行为,把课堂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了解B、理解C、应用“了解”,即知道所学的内容,并能记住。

“理解”,即教学大纲中所说的“理解”、“掌握”、“熟悉”,它是指知道所学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主要特征以及与其它知

识之间的联系。

“应用”,即能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于原来获得的知识的新情境中去,并能使用某一知识或技能解决有关问题,或能运用多个知识点和多种技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一些问题。

②导学

导学,即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有序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启导下,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通过(自)学、议、练等途径,主动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一、“实验—归纳”模式 1、操作过程: 设境引思 →直观操作验证 → 归纳分析 → 巧设练习 → 生活例子 引入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扩展思维2、教学特点: 操作学具,想象验证,独立发现 二、“操作—概括”模式 1、操作过程: 激发兴趣 →深化探究 → 分析抽象 → 实践运用 → 质疑问难 操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内化概念总结评价2、教学特点: 操作感知,抽象概括 三、“探究—发现”模式 1、操作过程: 复习旧知 →明确目标 → 丰富感知 → 观察操作 → 练习内化 → 联系生活 设疑激趣探究新知形成表象概括归纳扩展思维自我评价2、教学特点: 比较分析,活动探究 计算课教学模式 四“操作—发现”模式 1、操作过程: 复习铺垫 →进行分梨 游戏 → 操作与算 式对照 → 学习例题 → 计算操作 → 综合联系 分散难点感知有余 现象初步认识 有余除法 认识试商 方法 理解有余 除法的算 式 初步掌握 算法 2、教学特点: 建立概念,引导迁移五“合作—探究”模式1、操作过程: 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 操作实践 → 选择评价 → 再次实践 → 开放练习 孕伏新知激趣引新合作探究 算法 确定算法体验算法巩固算法2、教学特点: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六“操作—概括”模式

1、操作过程: 引入例题 →直观演示 → 回应孕伏题 → 初步应用 → 灵活运用 孕伏新知理解结论得出结论掌握结论深化结论2、教学特点: 理解概括,应用新知 七、“操作—明理”模式 1、操作过程: 复习铺垫 →操作实践 → 尝试自学 → 总结算法 → 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探究算法悟出道理比较异同掌握算法2、教学特点: 动手操作,迁移明理 八、“引导—发现”模式 1、操作过程: 联系 生活 →提出 问题 → 观察 类推 → 尝试 计算 → 迁移 类推 → 学生 归纳 → 巩固 强化 引入问题讨论 交流 概括 意义 发现 问题 发现 规律 总结 算法 拓展 思路 2、教学特点: 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九、“演示—转化”模式 1、操作过程: 复习 旧知 →分析 题意 → 引导 观察 → 直观 演示 → 运用 法则 → 法则 迁移 → 巩固 练习 导入新课列出 算式 得出 结论 总结 法则 练习 反馈 自学 例题 全课 总结 2、教学特点: 直观演示,转化迁移 量与计量教学模式 九、“活动—探究—创新”模式 1、操作过程 课前活动复 习导入 →初步感知 → 具体感知距离 → 沟通单位 关系 → 实际运用 单位 引发概念产生建立表象尝试推导进率整理知识 结构 创新活动 体验 2、教学特点: 活动感知,尝试推导,实际运用,开发创新 十、“情境—探究—发现”模式 1、操作过程 巧设镶照情境→ 认识测量方法 → 自学面积单位 → 灵活运用单位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型很多,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如传授新知、巩固强化、归纳梳理、检测反馈等。本文试就练习、复习及试卷讲评几种课型,浅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上好练习课,促进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 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凭借练习课上的训练来实现的。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课型务必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尤其要注重过程性的指导,彰显出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及拓展性,进而焕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练习课的设计流程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明确目标,焕发热情→基础训练,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拓展延伸→检测评价,反思总结。在“基础训练,寻漏补缺”这一环节,教师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生生交流,为学困生指点迷津、树立信心。在“综合训练,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知识纵横联系,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反思、总结,进而发现规律,强化认识。在“检测评价,反思总结”环节,教师要注重及時反馈练习效果,给予学生个人或小组恰如其分的评价,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回顾梳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对比梳理。为此,教师可出示下面的练习——1.算一算:①这两个图形认识吗?(图略)从图l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②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2.理一理: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这样做旨在引导学生从意义、算法、单位等方面进行区别)最后进行小结。接下来则进行“综合练习”,可以设置诸如“拼拼算算”的练习——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图略)。你会计算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教师还可以围绕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演示拼图的过程,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做旨在促使学生运用在拼图形中找到规律,积累计算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方法。 二、上好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并能迁移应用解决问题。复习课要拒绝枯燥乏味和低效,而要追求灵动多变和实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整理知识;同时,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分层练习,以加深认识,巩固新知,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流程如下:创设情境,导入内容→合作学习,自主整理→交流分享,建构网络→分层训练,拓展深化。在“创设情境,导入内容”环节,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兴趣。在“合作学习,自主整理”环节,教师要在“促进知识系统化”上做好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或看书,用富有个性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教师适当提示思路。在“交流分享,建构网络”环节,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汇编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2、建立模型 3、解释与应用 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 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 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 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 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 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

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

分为“12+24+4”。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 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

数学课课型小学数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数学课课型小学数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2、建立模型 3、解释与应用 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 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 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 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 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 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 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

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 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构建 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程序的组合方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提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紧密联系。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可操作性和优效性。教学模式可以为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具体素材,由个别特殊经验上升转化为层次较高的教学理论,又可为某种教学理论运用实践提供较切实的、可行的实施程序,利于人们把握运用。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包括理论依据或指导思想、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保障条件等。例如“促、探、练、测、评”五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为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尤其针对优化新授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所探索研究总结概括的易于教师接受,便于教师操作,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 各种课型教学特点、规律的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助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要求。但前者研究的基础扎实,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开展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掌握、选择运用和构建的研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复杂的教学活动决定了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开放性,所以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一条思路,不是机械模仿的样板。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从整体上把握,要从模仿借鉴走向发展创新。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灵活掌握。掌握课型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 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 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在教学中引入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 索兴趣。通过设计趣味性、实用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红 家里有12只苹果,她给小明1/4,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的用途,从而增强对知识的兴趣。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通过游戏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可 以设计一款名为“图形拼图”的游戏。学生们可以根据拼图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分类、比较和拼接。通过游戏的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不同 几何图形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形式,使学生们通过 相互协作和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运算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共同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 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 四、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通过提出问题和设置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时给学生一个问题:“通过一根细绳,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周长?”让学 生们自由探索和思考,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培养数学思 维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问题导入法能 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合作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能够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 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的质量和效果。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不能仅凭记忆。它要有 个性的养成,要培养批判的精神。”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小学数学课程涉及到各个数学领域的入门知识,如数学逻辑、数形关系、数据分析等等,所以学习数学对孩子们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 1. 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不可避免的缺陷是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和无聊的感觉,影响学习效果。 2. 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思考能力的目的。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们提供多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讨论、探索,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探索和发现,更为灵活和个性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是基于一些主题和问题,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在不断尝试、实验和改进中,发现新观点、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使得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1. 多媒体呈现模式 多媒体呈现模式是指使用一些色彩丰富、生动形象、娱乐性强的教学资料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式包括电子教学资料、神奇百科、数学游戏等,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真实,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讲解模式 故事讲解模式是指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来引入和讲解一些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故事可以情节精彩、人物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等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际应用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复习课案例〈〈空间与图形〉〉 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思考: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 人的汇报即可) 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思考: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①尽量纪录的翔实(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思考: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思考: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小组合作整理知识: 1. 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思考: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整理的形式。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要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六环教学 (一)基本模式步骤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 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扎实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互助 第五环节:展示交流———发展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能力 (二)模式操作 1.创设情境———激趣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学习目标———明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班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不能写空话、假目标。让学生读了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互动的学习过程,能够达到。 3.自主学习———扎实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

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4.合作探究———互助 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

小学数学分课型课的教学模式 -【完整版】

小学数学分课型课的教学模式(甘州区西街小学) 为了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从而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以小学数学六大领域——“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 “综合实践与应用”为框架的分课型研究课。教师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活动,归纳、总结出了上述六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借鉴和参考。 一、“数的认识”教学模式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从情景中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加以理解。 4结合具体事例,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数的运算”教学模式 1联系旧知,创设情景,初步感知算法。 2借助直观表象,理解探究计算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低年级要多借助学具和教具,直观地反映算理。 3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算理,优化算法。 4灵活应用算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训练,体现运算的数学价值及实际意义。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 1从生活实际中搜集有关数据,让学生感知数据的搜集过

程,体会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2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整理 3整理、分析数据、讲解制作图表的方法,指导学生制作图表。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结合绘制的图表,对数据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实际意义。 四、“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采用多种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自主探究、归纳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深化,应用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五、“空间与图形”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借助实物初步认识图形。 2利用多种方式借助实物图,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 3利用图形的特征,进行图形间的对比。 4结合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综合实践与应用”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景,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2处理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利用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4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索规律。 5总结归纳,优化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作者:隋广超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年第02期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因人而异,没有定式,需要探讨和实践,总结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自己十年的学习与实践,构建了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学指导型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达标、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让学生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后,通过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及习题训练等途径取得知识及能力信息,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具体模式如下:快乐导入--揭示目标--出示提纲--自学解疑--精炼矫正--自评总结—作业巩固。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前部分是概念,法则等,后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交流和作业时间。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验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教学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線”,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情景导入──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从数学入门开始学习的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特点,注重知识点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习得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 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1.实践课型 实践课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贯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原则。在实践课型中,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种课型能够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2.游戏课型 游戏课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在游戏课型中,老师会提供一些数字游戏、数学谜题等等,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 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难题课型 难题课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接触一些难度较高的 数学问题,帮助他们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难题课型中,老师会提供一些较为复 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琢磨和分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这种教学方式 培养了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4.综合课型 综合课型是一种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将所学知识点以及实际应用 场景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综合课型中,老师会采用讲解、 演示等方式来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且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在应用场景 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二、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育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应该注 重教育氛围的营造。老师需要创造一个和谐、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言和交流,畅所欲言,这有利于让学生放松身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数学形与模式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形与模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形与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学生对几何图形和重复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一些适用于小学数学形与模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形的教学方法 1. 视觉呈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片、实物或者幻灯片等视觉手段呈现各种几何图形。学生可以观察、比较和分类这些图形,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几何观念。 2. 手工制作 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手工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形的特征和性质。例如,学生可以用纸片折叠出不同形状的纸飞机,同时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3. 探究性学习 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验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形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几何工具或者参与几何问题解决,从而提高他们对形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模式的教学方法 1. 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一些与模式相关的日常生 活经验,如节奏动作、排队、数数等,从而唤起学生对模式的已有知 识和经验。 2. 多种模式呈现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模式示例,如数字模式、图形模式、声音 模式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模式 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3. 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扩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延伸已有的 模式。例如,在一个数字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测后续的数字, 并解释他们的预测依据。 第三部分:形与模式的整合教学 1. 比较与对照 通过比较和对照形和模式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某个形状的重复模式,并比较它们的规律,从而达到形与模式统一的目的。 2. 综合运用 通过综合运用形与模式的知识和技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形与模 式的概念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对形与模式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平常所经历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常态课堂。因而重视并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小学数学常态课可粗分为新授课,实践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下面我就这四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作一探究: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可为四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该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并协助解

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当学生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个阶段是此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要保证学生做、说、讲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越疽代疱,教师不能直接说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耐心引导,细心指导,逐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去体会和体验,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领会和理解.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 3、巩固深化,自主建构 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生建构知识、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其基本形式是练习。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在先,拓展练习在后.基本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本环节15分钟左右,根据第二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 4、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