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研究-以陕北说书为列

互联网时代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研究-以陕北说书为列
互联网时代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研究-以陕北说书为列

互联网时代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

——以陕北说书为列

摘要:陕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陕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等民间艺术都是应该有巫术源头的。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陕北的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是缓慢的,有些民间艺术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陕北说书受众主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集中在中、小学文化程度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对陕北说书内容了解相对要少。随着社会变迁,在多元文化和信息化社会中,陕北说书生存空间发生巨大变化,生存现状堪忧。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直播时代,陕北说书艺术的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拓宽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渠道,传播形式更加多元,极大地加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力度。

关键词:陕北说书;民间艺术;互联网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项计划项目:陕北说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14JK1255);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融媒体的高校舆论引导策略研究(17SKZD04);渭南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创意作品及传播研究(JG201639)

作者简介:张统宣(1974—),男,陕西子洲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陕北方言、基于WEB检索的语料库语言学和媒体融合研究。

一、引言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包含了民族的气质、民族特色

和民族的审美,对于文化传承、创新乃至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等文化战略层

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它的发展和创造都是来源于生活在基层的劳动人名智慧的

果实。它可以体现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民间艺术是属于在传统的社会

衍射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也更多地显示出原生态,停留在原始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多元化,青年一代对民间艺术的形式都不是很感兴趣,

也不愿意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因此,相对当下流行的艺术来说,民间艺术传播

方速度比较慢,范围也比较小。

陕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陕北民间艺术是陕北民间文化的重要表

现形态和载体,是现代人认识和了解陕北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古以来,陕北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比如陕

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等等。

艺术和宗教仪式是密不可分的。陕北秧歌是陕北的地方传统舞蹈,主要分布

在榆林、延安两个地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基础广泛,民间

俗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至今都在整个活动中保留有谒庙、彩门、

九曲等十多种方式,有豪放的舞蹈、嘹亮的歌声、欢快的锣鼓,还有浩荡的歌舞

表演的团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真实;陕北道情陕北地区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清涧道情”影响最为广泛,演出形式以舞台(主要农村庙会)演出为主,也常见于春节农村闹秧歌扎场子等,近年来也有一些平时的自娱表演活动。陕北道情源于道教,与道教有种相承关系。演出内容多为探讨天地、男女等哲学方面的问题,剧中人物多出于宗教典籍佛、道等;陕北说书是千百年来陕北地区及周边人民创造并享受的说唱艺术,演出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或曲项琵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人坐唱或多人走场的表演形式。传统的陕北说书,在正式开场前要经过设坛、请神、参神等仪式,一场书说完,还要有送吉庆、送神,整个过程也显得庄严神圣,仪式感浓厚;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其中诉雨歌是在求神赐雨法事活动时唱的曲调,表达人民群众祈求下雨的愿望。这些民间艺术都是应该有巫术源头的。

二、陕北民间艺术社会化现状

陕北民间艺术地域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陏、思想情感热烈、艺术风格独特,保存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民俗知识等[2],承载了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文化艺术的“根”。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陕北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陕北的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是缓慢的,有些民间艺术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陕北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在经过国家政策和国家优惠的推动下,以煤、气、油为支柱的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在这段时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投入相对要少的多,直接导致了民间艺术的衰落;二是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陕北民间艺术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天然基础,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自身完整性,动摇了陕北特色文化的根基被;三是从民间艺术发展的自身原因看,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表现师徒传承、血缘传承、婚配传承等,受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传承民间艺术的人特别是年青一代越来越少,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是极度的缺乏继承者。陕北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和范围也越来越小,年青一代对民间艺术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传承了;从民间艺术形式的消费群体来看的话,民间艺术还是比较缺乏市场化,商

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低导致其自身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很弱。

三、陕北说书的受众群体与发展困境

陕北说书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目前还没有发现地方志和其他历史文献有记载,学界都是通过相关艺术形式、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推测。据现有文献,陕北说书源于西周,盛于唐宋,明清时期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平。陕北说书的名称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外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产生的陕北民间艺术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把陕北民间文化艺术都冠以“陕北”二字,如“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等,慢慢就约定俗成固定下来了。[3]可见,陕北说书的名称确立较晚,但这种说唱艺术存在是很早的。历经延安时期陕北说书的新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走场书”的出现及陕北说书的“舞台化”,再到近两年来的网络直播形式的流行,陕北说书从书词内容、表演形式、表演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变革。经过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改造,陕北说书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特定的社会功能。

(一)陕北说书的受众群体

程明社、孙艳妮[4]从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多个方面对陕北说书受众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人群有46%知道陕北说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年龄越小,知道就越少。陕北说书受众主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愿意免费观看的有80%,愿意付费看的只有34%。由此看来,如果是免费观看的话,很多人都是比较愿意的,付费的话就比较少了;在愿意观看的80%的人群中,是小学或者小学以下占比高达68%,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本科群体分别占50%和53%。由此看出,陕北说书的受众主要在中、小学文化程度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只是偶尔听听,对于陕北说书内容了解相对要少的多;调查表明,愿意付费看的34%的人中,主要是企业的人员,占比92%,这部分受众更愿意在一些娱乐场所观看,可见经济收入对付费观看有较大影响。

(二)陕北说书发展困境

陕北说书作为陕北民众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了陕北民众的价值观念、集体

意识和历史传统,传达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也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但随着社会变迁,在多元文化和信息化社会中,其生存空间发生巨大变化,生存现状堪忧,不容乐观。

一是年青一代缺乏对陕北说书的认同和兴趣。在过去社会发展还不够快的时代,民众靠听陕北说书来丰富生活,增添乐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娱乐方式多元化,表演形式还是过于单一并且内容也比较的陈旧的陕北说书,很难引起年青一代的兴趣,加之说书艺人收入较低,很难吸引年青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来。陕北说书面临着发展困境和消失危险;二是民众和政府对陕北说书认识比较模糊。当前,陕北说书影响力不是很强,大多数人也只是偶尔看看,很少有人愿意真正深入了解其生存状况、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民众虽然认识到陕北说书需要保护,但政府的保护措施还不完善,特别是在资料整理、书目创新、价值引导、保护资金上都没有足够重视;三是艺人群体对陕北说书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和动力。陕北说书发展到现在,已有千年历史,由于传承艺人减少、受众范围萎缩、行业收入很低,无论是受众还是艺人都是对陕北说书的未来缺乏信心。

六、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

(一)互联网对民间艺术生存的改变

近两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将近半数。

信息时代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都渐渐改变了民间艺术生存环境。包括陕北说书在内,民间艺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好发展。与过去传统的宣传模式和民间流传相比,互联网推广的效率和范围是不可比拟的。特别是直播时代的到来,让民间艺术的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网络上或者公共媒体平台,都可以快速传播,使更多的民众有了了解到民间艺术的渠道,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接受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艺术通过网络传播,不仅快速高效,而且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观看甚至保存到本地终端,方便了用户接受,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截止2017年底,在快手直播平台开设的陕北说书直播间达400多个,包括高小青、贺四、乔

仰文等一大批第三代、第四代陕北说书艺人入驻直播。网络直播平台陕北说书形式新颖、受众广泛、实时互动。快手直播平台上高小青团队陕北说书直播间,晚七点至十一点钟的热播时段粉丝稳定在5000-8000人,最多时达1.3万人。[5](二)互联网时代民间艺术新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

互联网时代,拓宽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渠道,使民间艺术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极大地加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力度,为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提供有效的发展道路,增加了民间艺术生命活力。

近两年来,网络直播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网络直播独有的平台开放性、传播及互动实时性、社交性、商业赢利性等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在名人自我包装宣传、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网络教学、社交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人人皆可直播”、看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当下,2017年下半年开始,陕北说书艺人也纷纷加入了网络直播行列[5]。网络直播不受地域限制,接受门槛低,当下手机普及,所以直播者可随时开播,受众随时、随地可以接受,特别是为那些常年在外的人,有了接受和传播说书艺术的机会。同时,用户通过分享、转发等形式对网络直播自发传播,促进了信息流动。

实现产业化。通过把陕北说书资源变成一种商业的形式,采用企业方式运作。在保留陕北说书原来的艺术体系和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消费者消费的需求,寻求受众的认同,陕北说书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中扬,胡燕.传统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难题及策略[J].学习与实践,2016,(01).

[2]刘营,吕青.文化安全视域下陕北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J].学理论,2013,(18).

[3]曹伯植.陕北说书音乐探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10.

[4]程明社,孙艳妮.陕北说书受众情况调查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 ,2013,

(04).

[5]张统宣.新时期陕北说书的发展和社会功能[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

(11).

(新)民间艺术研究有哪些(DOC)

民间艺术研究有哪些?(DOC)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山西民间刺绣 山西省民间,是民间刺绣艺术品的生长地。民间刺绣,在山西不独历史悠久,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这些来自民间的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 山西刺绣,以忻州、晋南地区的刺绣工艺品最有影响。 忻州刺绣 忻州民间,刺绣在群众中颇为普遍。代县一带,刺绣品有着严谨、华丽、雅致的特色;五台县境内以及附近城乡,刺绣风格呈现美厚端庄;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绣产品风格较为淳朴秀丽。 忻州刺绣,大致可以分为服饰、生活用品、祭献物品三大类。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作业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102733 姓名:斯庆高娃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上了一学期的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最大的收获大概就学会了几首歌。以前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没唱过歌,也不会唱,五音不全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歌,《康定情歌》。虽然唱的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突破了自己。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 我们这学期学了挺多中国各地的民歌。不过多数还是内蒙古的。学了很多首歌,最喜欢呼斯楞的《鸿雁》,唱的特别好听。静静的听真的能感受到游子思乡的情。 在内蒙古最有名的当属我们蒙古族民歌,我们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也分为礼仪歌和牧歌。我个人还是喜欢听牧歌。在家放羊的时候听这些歌特别有感觉。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蒙古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草原风格大放异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中国各族各地的民歌,中国不仅有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也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民歌的特色,是在於其能反影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和特质,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虽然老师也给我们听了很多器乐作品,但是很多现在已经没什么映象了,上课听的时候也感觉挺好听的,就是没记住几个。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研究陕北秧歌剧的形式及特点

研究陕北秧歌剧的形式及特点 摘要:陕北秧歌以其特有的形式演绎和传递着陕北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与陕北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表达人们长期以来内心生活的真实感受。本文通过对秧歌剧《兄妹开荒》的音乐特点、演出形式、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的论述,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陕北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价值。 关键词:陕北秧歌《兄妹开荒》表演形式艺术价值 秧歌剧起源于我国民间的秧歌,而秧歌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广泛地流传于北方汉族地区,大多数的秧歌演出均在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日。通常在较大范围的广场进行表演,演出人员较多,气氛热烈,因其源于农民劳动生活中所唱之歌而得名。秧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地域为特点的众多的艺术流派,其中又以陕北秧歌最具特色。 陕北秧歌以绥德、米脂、清涧、吴堡等地闻名,所唱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曲,最常用的有《岗调》、《银纽丝》、《对花》、《戏秋千》、《大挑菜》、《小放牛》等。伴奏多用打鼓、小鼓、大锣、大拨、小锣、小拨和一对唢呐。演唱时用板胡托腔,也有秧歌小戏,半说半唱,生活气息浓厚,常演曲目有《张良卖布》、《牧牛》等。陕北秧歌舞蹈丰富,大场由一个“伞头”领舞,人们持有彩灯、绸布等道具,基本舞步有平走步、前走步、跳跃步、抖肩步、斜身步、十字步、圆场步等。舞姿潇洒大方、活泼生动。小场有2~8人表演“跑旱船”、“推小车”等节目。表演顺序一般为:①引场;②安四门;③豁四门;④剁四门;⑤收场。队形图案有“剪小股”、“牛眼睛”、“里外城”等。陕北秧歌的风格健壮有力,节奏自由奔放,演唱富有典型的高原音调特色。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延安由于其政治优势,成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在陕北具有广泛影响的陕北秧歌也被赋予了时代内容,开辟了它与“新音乐”此消彼长的冲突与融合的进程。秧歌艺术紧跟时代步伐,追求传统与现代的高度结合,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后,陕甘宁边区首先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在原有演出形式的基础上,从剧本内容、人物、化妆等表演形式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其中秧歌剧《兄妹开荒》就是其中的代表。 秧歌剧的题材内容大多取材都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反映广大农村阶级斗争的,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生活活动的,以及反映根据地军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的各个方面,如《兄妹开荒》

民间艺术欣赏:温州米塑

一、教学目的: l、引导幼儿欣赏各类温州米塑的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推云”的技法制作所行成的色彩美,增加对家乡民间工艺美术特点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l、各类米塑作品若干; 2、和好的彩色熟米粉团若干及剪刀、牙签等工具; 3、自制录象带一盘,录象机,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婚礼录象,引起兴趣。 昨天呀,有个叔叔和阿姨结婚了,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结婚的录象吧。 边看录象边提问:咦,新娘的酒桌上摆了些什么? 今天,老师就把这几样漂亮的东西带过来了。 (二)出示实物龙凤米塑,引导幼儿欣赏。 l、你们看,它们是什么? 2、它们长得什么样?用了那些颜色? 3、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那里看出来? 4、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三)简单介绍温州米塑。 1、介绍婚宴上的米塑。 (l)为什么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娘的酒桌上摆上龙和凤呢? 小结:这些做工精致、色彩鲜艳的龙和凤不仅可以装饰酒桌上的菜肴。而且还有非常吉祥的意思.因为龙看上去很神气、很威武,婚礼上哪个人最神气?龙就代表新郎;凤很漂亮,婚礼上谁最漂亮?凤就代表新娘,把龙和凤摆在一起,就表示新郎和新娘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亲相爱、合合美美,所以,新娘的的酒桌也叫龙凤桌。 (2)龙凤桌上一般要摆四样东西的,还摆了那些动物?(出示实物) 2、让幼儿了解米塑的制作材料。 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请幼儿猜猜) 如果把橡皮泥摆在菜里,那些菜还能吃吗?因为橡皮泥是用化学材料做成的,和菜放在一起就太不卫生了。所以呀,聪明的温州人就想出了一种办法:(播放录象,介绍米塑的制作材料。) 小结: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这些动物是什么做成的?原来就是用彩色的米粉团做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米塑,而且它是我们温州特有的,所以也叫温州米塑。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与网络时代到来相伴随的是虚拟世界的快速扩展,它不仅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各个领域,更为重要的在于掀起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生存形态、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管理体制的再造。 经济方面的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首先是从消费环节开始,进而渗透到生产领域和管理控制的全过程,不论对产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对降低商务成本、提高集约化水平等,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与互联网的全面渗透相伴随,整个经济形态呈现出三个新的发展动向: 一是数字化。在网络时代,一个最深刻的转变就是财富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当中,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物质的竞争将被信息的竞争所取代。特别是货币的数字化将导致一场经济领域的****,人们在网上足不出户就可以转移帐户、检查付款情况,这将加速货币流通的速度,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全独立于实质资产的、抽象的全球货币供应系统。 二是直接化。农业经济是一种直接生产、直接消费的“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一种生产、消费各个环节分工专业化的“迂回经济”。网络经济将把工业社会迂回曲折的路径重新拉直,生产者将按照每一个消费者的特殊需要生产独特的产品,传统的企业模式和生产、经营战略将发生根本改变,产销双方的效率大大提高,整个传统商业存在的理由也大打折扣。据测算,到2007年互联网将使美国的生产率增加20%—40%。 三是人性化。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强调,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未来的高智能计算机对人的了解将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在网络时代中人不再被物所役,而是物为人所用。与此同时,网络经济也面临着经济自主性受损、诚信缺失、安全隐患等新的问题,这从另一方面制约了网络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的影响 互联网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行政运转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从管治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有人研究发现,网络的使用时间与人们对公共活动和公民志愿活动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据统计,仅电子政务一项,1992年至1996年美国员工就减少了24万,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简化了3.1万页行政法规。但是在网络时代,网络不仅是一种信息,更是一种新的资源,一种科学技术的力量,一个强大的生产力,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影响力,网络正在成为政治的“中枢神经”。网络民主更具直接性、平等性和快速性,网络政治最容易受到全世界的影响,网络空间对抗与争夺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特别是有三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政治渗透。当代网络世界信息交流极不平衡,网络技术已被美国用作政治领域内斗争的一个主要武器,他们利用科技手段从他国窃取政治资料和经济资料,此时网民们无意中成为他们的情报源。 二是政治异化。1999年5月举国上下一致声讨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时,一个中国大学生却振振有词“中国是活该的”,他说我大使馆针对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破坏活动,当被问及其信息来源时,答曰“Inter网上”。美国政治势力正是通过网络渠道帮助其政治信息大行其道,由此可见一斑。

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传统艺术保护 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就倒影在这条长河之中,它不仅回荡着炎黄子孙骄傲自豪的声音,更刻印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而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 民族村寨建设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而如何保护民间传统艺术和建设村寨文化,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一,我国传统艺术的现状 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民间艺术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如采用民间传统图案、造型设计的现代实用品、居室饰品,更加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主。同时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也成为当代一些专业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他们的设计进入到现代生活中来,如服装、居室饰品,用传统民间土陶设计的酒瓶、碗、碟、茶杯等都是如此。村寨文化也伴随着民间传统艺术的演变而演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和费时费力的手工艺术,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乃至人绝艺亡的境地,而村寨文化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可喜的是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村寨文化的建设。 二,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 1、要科学地界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客观形态古已有之,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提出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极有必要对其定义作一科学的界定。笔者认为,所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指的是在民间长期流传并已形成较稳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物质形态。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指有鲜明文化意蕴和艺术特征的文艺形态,如源远流长的民间歌舞、音乐、戏剧,、曲艺、工艺(包括剪纸、刺绣、泥陶)、美术、彩绘等等;而广义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除了上述文艺形态之外,还包括造型精美、构图新颖、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迹及古代建筑物(包括名人故居、桥梁、庙宇、牌坊甚至整个古村庄、古街道)。从构成的特征来分析,任何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都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内在的个性化的无形的精神因素层面,即艺术技巧、方式和方法,如剪纸工艺制作的技巧,这种精神因素层面是潜形的,只能通过文字或面命口授相传;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化的物质层面,如剪纸的成品。这两种价值层面的有机组合,体现了某一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同时构成了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灿烂星空。但由于我们过去在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定义缺乏统一的界定,因此在对它的传承与保护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是国粹主义,唯古是崇,唯古为大。把一切古代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都看成民族文化的精粹而保存,而不允许有任何的更改或变化,否则就是破坏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大逆不道。二是虚无主义或实用主义。他们认为文化艺术作为上层意识形态应该为经济基础服务,故一切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都应该服从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在遇到与现代文明相矛盾时,理所当然地服从于后者。这两种对立的、片面的观念,表现在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上,也就出现了对立的、同样是错误的态度,可见当前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这一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非常必要的。

互联网时代的11条传播法则

互联网时代的11条传播法则 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仔细体会将能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之变。 一.测试、测试、测试 正是因为企业可以直接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让测试成为可能。为什么要做测试?这是因为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任何高明的公关专家都无法准确预测自己的信息在公众中的反应,这时候测试就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测试?方法有很多,例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专家经常大放厥词,其实可能背后是某个利益团队正在为即将推出的某种决策进行测试,来测试公众的反应。通过专家试探公众的反应是一种方法,通过评论或者跟帖的方式是另一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第三方意见领袖发微博的方式,来查看网友的评论来预知并分析公众的反应。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探知公众对某一件事、对某一观点的反应,从而减少误判,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核心信息和公关策略,而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二.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互联网时代,一个事情要火是非常难的,尤其在今年,我的感触更加强烈。一个东西要火,要上头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需要万事俱备。这种情况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说互联网时代的公关,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例如我们的极速达海报,在去年曾经引起过很大的轰动。但你知道,我们在9 月份发的时候,每一张海报的转发评论数最多的也只有100多,并没有火起来。但是当我们在10月中旬将几张海报结集发出时,"恰好"赶上了双十一的启动前期,所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又例如蓝翔,"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的广告语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播放,但那时候为什么没火?为什么在最近这么火?一切都是需要机缘巧合,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才有可能火起来。 在这样高的失败率面前,我们如何能够保证尽可能的成功?我觉得首先要端正心态,不要有太高的预期,其次呢要多手准备,既然一个创意火起来太难,那我们准备二个、五个创意怎么样?这几个创意的角度、风格不同,最后可以实现这个火不起来,但是总有一个能够火的起来。 三.化危为机,最好的危机处理不是防御而是进攻

民俗音乐

《民俗与民族音乐》课程论文 (2014 -2015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浅析陕北民俗音乐文化 学生姓名:贾静 所在院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年级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0121112502 指导教师:布仁白乙 完成日期:2015年5月31日

浅析陕北民俗音乐文化 [摘要]: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着这个地区自己的特色。同样,陕北民俗音乐是陕北璀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陕北民俗音乐的产生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来阐述陕北民俗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民俗;陕北;音乐文化; 正文 陕北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而非行政区划概念。陕北地处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地带,辖榆林、延安两个地市级行政区。自古以来,陕北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政治拉锯的绳结地区,自秦始皇置上郡地,陕北的区域轮廓开始凸显。虽然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演绎中,这片土地的政治归属不断更迭,但由于多民族共相杂处,文化接触,而使得陕北的区域文化呈现出活跃的交叉趋向并被保留在传统的积淀中,陕北成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牧业文明过渡的典型地带。明清以降,以北部长城为界,陕北才真正地被掌控在中原封建统治者的手中,但由于地缘关系,不仅继续与边蒙的游牧民族保持联系,还东跨黄河,西毗陇东,南接关中与周边行政区域多相往来,逐渐沉淀出陕北传统民俗文化混融杂陈的发展格局和特点。音乐作为其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以其特有的音声表现方式,展露民众心迹,抒发个体情感,成为陕北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承中,最富于活态和激情的生命气韵。 一、陕北的自然地理 陕北的地理范围,包括现延安和榆林两个地级市,其中,延安市辖1区12县,居黄土高原中南部,总面积36712 平方千米;榆林市辖1区11县,居黄土高原北部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总面积总面积43578 平方千米。延安、榆林两地合计总面积为80290 平方千米。陕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不算很大,但与晋、蒙、宁、陇四省交界,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接宁夏、甘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给大众成为可能,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 第六,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与相应的计算机。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9460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标准范本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xpenses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ay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实施方案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方案文件适合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创造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并通过它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摘要:基于移动终端,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使信息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即时化、社交化”的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的效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变革进行了分析,对新的传播方式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述,着重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传播模式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网随人动”的信息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发起多人群聊。信息传播的途径开始由PC端大规模向移动端转化,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和快捷。 1 移动互联网概况 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无线接入的互联网,是移动数据通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它既保留了移动通讯的方便、快捷、个性化、无处不在的特点,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丰富和查询方便的优点。目前,以网络接入方式为标准,无线互联网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线Modem,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脑的移动上网,另一类是智能终端,主要以移动电话、寻呼机、双向寻呼机、掌上电脑、PDA和电子阅读器为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富有极强的生命力[1]。越来越来多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互联等移动终端几乎满足了人们阅读、信息分享、社交、购物等所有信息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网民上网设备数据图1所示,2013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74.5%上升至81%,增长6.5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则略有降低[2]。2013年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大概是68亿,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的增长大约79%。根据爱立信的预测,2012—2018年,整个移动数据的流量将增加12倍左右。移动互联网将是继传统互联网后的又一座待开掘的大金矿[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图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 [4]。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即时通讯产品微信,实现了跨网络、跨终端、即时网络的特点,使用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3年7月24日,我国微信用户过4亿[5]。庞大的数字背后,显现的是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可以说我国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4413332.html, 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浅析 作者:李厚仁金琦 来源:《活力》2009年第13期 网络信息传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二是虚拟性。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传播者与接受者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存在。网络是一个布满幻想的虚拟世界,除非你告诉对方或对方 告诉你,否则对方的一切真实信息,你无从知道。三是自主性。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和选择都变得空前自由。四是交互性。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并举的技术结构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 一、开放性 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在网上,几乎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公开的,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发布与接受信息。并且,任何信息的发布都不需要有大规模、有组织 的专业审查和审核程序。广大网民拥有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他们可以向全世界发言,享受着高度自由的信息传播权。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同时送达时间极短,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有时甚至能起到改变人的观念和态度的作用。网络让每一个网民都具有充当“把关人”的可能,社会上的很多事件就这样进入了公共舆论空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把关人”缺失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成为自由的、不受控制的信息传播者。“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1947年,他在《群体生活中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这个问题,指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统 媒体的信息控制通过各个层级的把关人来完成,“把关人”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决定媒体内容的支配地位。网络出现以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公共视野之下,只有那些政府要员或是大腕明星等公众人物才会频繁出现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网络的出 观彻底改变了这一信息传播模式。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动媒体”,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并不存在着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区别很小。任何个人或是群体 都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发布到网络上,也可以几乎毫无障碍地转发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 使昔日的把关人失去了在信息传播中的特权,“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弱化。网络信息传播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大大降低了“把关”的可行性。比如,网络论坛上的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导致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无数个信息发布点在世界范围开放。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完整版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网络公关也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如何迎对时代的挑战,发挥网络对公关的正效应,是公共关系活动必须重视与研究的课题。以网络时代为背景,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善的空间,对通过网络媒介塑造与提升公关成效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革,在网络时代下,传统的公共关系领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公关对象、公关部门、公关运作方式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迅速性、可靠性、廉价性等特点。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在网络公共关系时代,我们应该综合运用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坚持诚实信用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并时刻关注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公共关系政府变化 一、网络时代公共关系的变化 1.公关对象的变化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公关对象实现了从群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公关对象广泛存在于社会上,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公众群体。而在网络时代,公关对象具有个体性特征,借助互联网,公关组织可以将未知的、模糊的个体转变为已知的、明确的公关对象。这使得公关对象的范围扩大,原来只针对公关群体的对象演变为公众和个体并重,增加了面对个体公众的体验。所以,网络时代的公关组织需要研究这些新增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并根据这些对公关方式做相应的调整,以增加这批公众,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喜爱。 2.公关部门的变化 在传统的公关活动中,公关部门是企业对外联系的核心和中枢,承担着联系客户、美化企业的重要任务。而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公关部门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这不利于公共关系的发展。不过,互联网的运用为公关部门及时掌握公众的信息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公关部门与公众在交流上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公关部门收集、分析和发布信息,这为公关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公关运作方式的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便利了公关部门收集、分析和发布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公关的具体运作带来了变化,如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广告策划、网上展览、专题活动等等,这要求企业熟练运用高科技的电子传播手段,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二、网络对组织公共关系的影响 1、公共关系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突破时间限制的优势,用极少的成本增强公关活动的时效性、推动公关实践的全球化。

陕北民间传统艺术

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 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 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 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 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 乡一带。 每到农闲季节,各乡都有 自己的庙会,十里八乡的村 民们抬出锣鼓,欢聚一场。 在未见其形时,数十里外早 闻斗鼓之声,如雷贯耳,山鸣谷应。及至近前,则如闻虎啸狮吼,地动天摇。鼓手头扎英雄结,胸挎尺六鼓、手持 硬木椎;镲手身披战士袍,脚踏皂布鞋,手执青铜镲。双方列队相向,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演奏时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如同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 退,左右开合。分开时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一忽而狂风卷残云,一忽而猛雨打枯叶; 聚合时如神龙,凝聚天地威力,一忽而霹雳摧腐朽,一忽而巨浪击顽石,造成一种刀光 剑影的战场意境。那场面让千军辟易、万马萧萧,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郭下村位于宜川县以东四十公里处,该村从古到今十分酷爱文化艺术,多年前就以戏曲、斗鼓等名扬黄河沿岸,八十多年前九龙庙的一场斗鼓以精美独特的艺术打出了黄 河沿岸汉子威风气势,击鼓会的高潮就是斗鼓。斗鼓不仅要比力气和耐力,还要比智慧与 技巧。一队鼓手奋勇挑战,另一队鼓手立即作出回应,用惊天动地的鼓声应战。比赛中 鼓动镲飞,脚下的黄土飞扬,也合着鼓的节奏上下翻飞。尘土漫处,只闻鼓声激,不见击鼓人,空气似乎也燃烧了起来,人影飘摇,惊心动魄。观众围在鼓手的周边,呼嚎呐喊,以至面红耳赤、声嘶力竭。 斗鼓具有黄土高原质朴 俊美的风情和黄河壶口豪迈 奔放的风骨。既有陕北文化的 醇厚,又有关中文化的酣美; 它结合了陕北花鼓文化的博 大和晋南威风锣鼓文化的的 精细,是秦文化和晋文化的精 妙结合。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是由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绪。陕北说书的传统书目很多,长篇书目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韩起祥从40年代初便开始配合革命斗争编演新书,几十年来创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说书》等几十种作品。改编的现代书目有《王贵与李香香》、《雷锋参军》等。陕北说书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演

唱风格,有影响的说书艺人还有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 一、历史源流 “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另外有以滑稽取乐职业艺人叫“俳优侏儒”。1957年四川成都市郊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汉代说书佣,它袒露上身,左臂掖鼓,右手握锤欲击,张口垂目,神态自若正在说讲有趣的故事。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扬州说书就很盛行。至宋代通俗说唱统称“淘真”,大抵说宋时,盖汴京遗俗。清代说书形式较为普遍,清同治、光绪年间,曼殊、震钧《天咫偶闻》卷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初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再次说明了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发展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二、主要历程 关于陕北说书的起源,推算起来,当和宋元话本及民间的莲花落有关。宋元话本历史已很悠久,故事性、趣味性很强,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说话的”只是干说,不用任何乐器伴奏;在陕北农村,是叫做说古朝或说《西游》的。

传统及民间艺术研究1

追随风的脚步 ——蒲公英 【摘要】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的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蒲公英的果实在冠毛的带领下,借助风的作用力,飞到远离亲本的地方。从艺术的角度剖析一株蒲公英,它的一枝一叶都可成为创作的元素。本次研究主要从动画这门综合性艺术出发,以蒲公英的外部特征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和动画创作。 关键词:蒲公英造型设计动画创作 一、研究目的 蒲公英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杂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通过研究蒲公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加以横向分析,将其基本外形特征和特性运用到产品造型设计和动画创作中。 二、研究意义 此次蒲公英的研究只是从动画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运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一株蒲公英,其自然属性可以大大丰富造型设计和动画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我们的思想灌入新的能源。通过此次练习,亦能更好的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各项研究中。 三、研究重点及难点 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对蒲公英进行分析,了解蒲公英的花、果实和根茎等个元素的颜色、形状和功能等基本特征,并将写生结果与造型艺术和动画创作衔接起来进行创意研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培养关注自然的艺术眼光和艺术情操。 而如何正确地运用系统方法及理论进行分析正是此次研究的难点。研究者必须头脑清醒地研究每一个步骤,并用不同的方法对每个步骤逐一分析。 四、研究过程分析 蒲公英的花期为3~8月份,其较长的花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田野考察的机会。既然是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一个蒲公英,首先就必须对蒲公英这概念做基本了解,即查阅文献资料;其次为实地考察,观察蒲公英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再次是对文献资料和考察结果进行综述;最后就是进行创意研究。下图则为对蒲公英的研究进行的一个系统分析图表:

浅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及特点

浅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及特点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些模式。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六度传播WAP 一、前言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当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时,同样会面对因各种消极信息传播所带来的非意愿后果的问题。 网络信息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它在促进传统信息传播媒体变革与转型的同时也改变了广大民众获取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其信息传播模式、传播途径、传播内容等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若要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利用现有的理论,探讨网络与信息传播的相互关系,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便于以后对网络信息传播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以期得出有效的防对措施。 二、六种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学者研究出来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各自都有其强调的重点,本文在研究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时不是孤立机械地去分解某个模式。下面介绍这几个模式。 1、以网络传播基本网络传播模式 将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进行概括,得到网络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以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是对网络传播过程的一个粗略的概括。 此种模式它虽然不能完全展示出网络传播的纷繁复杂,不能明确反映出各个阶段中不同的外在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传播过程的,但是它给我们展示了网络中信息是如何流动的,可以帮助理解网络传播的过程。 2、以互联网传输速率区别的网络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络中传播的传统模式及社会影响在窄带网络时代,人们上网方式多数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其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带宽的加大使网民单位时间内

陕北说书鼓词封神榜

……定国荷[何]蒙贤王枉顾,实辱銮舆,有负圣意。”宜生在傍道:“先生不必过谦,吾君臣沐浴虔诚特申□□专心愣[聘]请,特具小聘望先生不弃,共佐时明。吾生幸甚,生民幸甚。”宜生把聘礼摆开,子牙看了速命孩儿收讫。宜生把銮舆推过请子牙登舆,子牙跪而言道:“老臣荷[何]蒙洪恩,以礼相聘尚已感激不浅,怎敢乘坐銮舆越名僭分,这个断然不敢。”文王道:“狐[孤]预先设下特迓先生。”子牙再三不肯。宜生道:“既是先王[生]不乘舆,可请大王逍遥马来,主公乘舆,先生骑马。”文王道:“如此有失孤数日之虔诚了。” 他君臣彼此推让又数番, 王乘舆子牙骑马回城关。 时子牙年已八十为老叟, 西岐民无不喜悦争相欢。 至朝门文王进内□殿陛, 封子牙灵生丞相掌大权。 在偏殿百官相贺共宴饮, 这时光君臣有辅国奠安。 姜子牙治国安民皆有法, 这节事有报早传进五关。 汜水关守将韩荣忙奏本, 到朝歌亚相比干把本观。 暗想道姜尚素来有大志, 今佐周不可不奏纣王前。

抱本章摘星楼前去见驾, 纣观罢忙说皇叔且归班。 待明朝临殿与众卿共议, 适有那崇伯侯虎见圣颜。 奏奉旨监造鹿台工完毕, 纣王把姜尚相周对他言。 崇侯道姬昌姜尚井蛙类, 据臣观无所能为若寒蝉。 若加兵恐为天下诸侯笑, 愿陛下不必与较免争端。 且说崇侯言罢纣王道:“卿言甚善,此刻鹿台已成,朕当□之。”侯虎又奏:“特请圣驾观看。”纣王传旨与妲己同坐七香车,宫人随驾。到了鹿台,果然华丽。君后下车两边扶持上台,真是玉宇琼楼瑶池紫府,说不尽的宝玩装成贝阙珠宫一般。比干随行在台观看,“不知费了多少钱粮,可怜民膏民脂尽弃无用之地。台下不知埋藏了多少冤魂。”比干观罢鹿台正在叹息,忽见纣王传旨赐比干侯虎筵席,二人饮罢数杯谢酒下台不表单言。纣王携妲己入内宴饮酣歌。纣王道:“御妻曾说,鹿台造成自有神仙仙子仙姬下降行乐。今台已造成,不知何日仙子等可至?”这句话原是要造鹿台时说的,故将台图献纣想害子牙与玉石琵琶报仇,谁知今日台成,纣王真要见真仙,故有此问。妲己只得答道:“群仙乃有道之士,须待月色圆满光华皎洁,方肯至此。”纣王道:“今已初十,再住四五日使朕会神仙何如?”妲己只得应承。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