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养殖技术

水域的选择

不论是池塘、沟港、外荡、湖泊,还是水库、河流,只要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达到上述要求的就可选择为育珠水域进行养蚌育珠。

1、目前河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

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

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河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

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河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

内容。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鲫、鳜鱼、黄

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1、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

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

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

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

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

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

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

4、做好水域施肥:如育珠池塘水质清瘦,要及时施肥。肥料可用有机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机肥山鸡、鸭、鸟类为好,使用前需加1名生石灰和发酵腐熟后方可施用。化肥主要是尿素和过磷酸钙(用量比1:2或1:3),两种混合加水后泼洒,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一般亩用尿素1公斤。还可用泼施豆浆(饲料与肥料)。同时施用钙肥(生石灰),PH值低多施;PH值高少施。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百米左右。

5、清除附着物:育珠蚌经吊养一段时间后,在吊养网笼、网袋和蚌体上常附生大量的附泥和生物(如水藻类、淡水海绵、聚缩虫等),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必须定期清洗。在4-10月份,每隔一个月涮洗一次。

6、维修养殖设施: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养殖设施有破损情况应及时修复,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以上就是河蚌吃什么、河蚌怎么养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上文的内容帮助养殖户们更好的了解河蚌,做好河蚌养殖工作。

猜你感兴趣: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六、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 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 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河蚌养殖技术视频

河蚌养殖技术视频 1、目前河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 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 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河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 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河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 内容。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鲫、鳜鱼、黄 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2、加强水质管理: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时,遇 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 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 珠生长缓慢。 3、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 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 4、做好水域施肥:如育珠池塘水质清瘦,要及时施肥。肥料可 用有机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机肥山鸡、鸭、鸟类为好,使用 前需加1名生石灰和发酵腐熟后方可施用。化肥主要是尿素和过磷 酸钙(用量比1:2或1:3),两种混合加水后泼洒,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一般亩用尿素1公斤。还可用泼施豆浆(饲料与肥料)。同时施用钙肥(生石灰),PH值低多施,PH值高少施。保持池 水透明度在30百米左右。 5、清除附着物:育珠蚌经吊养一段时间后,在吊养网笼、网袋 和蚌体上常附生大量的附泥和生物(如水藻类、淡水海绵、聚缩虫

等),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必须定期清洗。在4~10月份,每隔一个月涮洗一次。 6、维修养殖设施: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养殖设施有破损情况应及时修复,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河蚌的系列实验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 3.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河蚌幼体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河蚌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炭末水溶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面形。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

称为生长线。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2)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入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入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 (二)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三)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2.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9℃左右。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4.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

珍珠蚌基础知识与养殖

基础知识与养殖 育珠蚌的生态习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d8577119.html, 一、生活方式 1 .摄食 蚌的饵料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如轮虫、鞭毛虫、单细胞藻类等。蚌没有捕食器官,不能主动摄取食物,只能被动性滤食,即在蚌呼吸时,依靠鳃上的纤毛有规律的摆动,产生水流,使水中的微小食物随着入水孔的水流进入外套腔中,被鳃过滤后,形成食物粒,再经纤毛及唇瓣纤毛的输送,不断选择合适的饵料送入口中。在输送饵料的过程中,较大的颗粒掉入外套腔中,被外套膜表皮上的纤毛摆动而送至边缘,在闭壳运动时排出体外。由此可见,蚌对食物的大小有一定的选择,但对饵料的性质似乎没有什么选择。蚌过滤水的能力很大,每天经单个蚌过滤的水量,可达到4OL 左右。 2 .栖息 河蚌作为水生底栖动物,栖息于淡水的湖泊、江河、池沼等水底或泥沙中,营埋栖生活。生活在自然水域的蚌.在高温或低温时,其身体全部或部分埋藏在泥沙中,蚌体的前端向下,后端朝上外露,出水孔和入水孔露于壳外。 3 .生长 一般来说,河蚌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其生长速度随种类、年龄、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变化。蚌的一生中,在胚胎初期,体积一般不增长,到幼体开始摄食时才开始增长,但增长速度很慢。进入幼年时生长迅速,到老年时又逐渐变慢或停止生长。 蚌类的生长不仅由内在的条件决定,而且与其生活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与饵料)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河蚌的寿命较长,通常为10 年,其中珍珠蚌的寿命最长,能活到80 年左右。 4.行动 蚌的行动能力较弱,只是依靠其斧足的伸缩移动位置,每次只能移动2-3cm 的距离。 5 .繁殖 在繁殖期内,雄蚌的成熟精子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到鳃上腔再随水流从出水孔排至体外的水体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顺着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蚌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这时候雌蚌的卵巢经输卵管从生殖孔送到自己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这样,精子就和卵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鳃腔中分裂、发育、孵化(外鳃腔有育儿囊的功能),经过囊胚、原肠胚,最后发育成钩介幼虫。 6 ,发育 从受精卵到钩介幼虫,约需一个冬季的时间,每年春季,成熟的钩介幼虫随水流排出体外,在水中开闭双壳,自由地游泳、当遇到水中的鱼类时,则用长长的足丝附在鱼体上,用壳钩钩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被钩着的鱼因受钩介幼虫的刺激,组织发生反常的增殖,使钩介幼虫藏在其中,逐渐形成被囊状态。附着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以外套膜上皮吸收鱼体的养料,营寄生生活,直至幼体变态,也就是足丝消失,形成口、足、平衡器、鳃、神经等器官时经2-5 周的时间,幼虫破囊而出,离开鱼体,沉落到水底,变成稚蚌,开始营底栖生活。河蚌的发育较缓慢,一般要到第3 年鳃瓣才渐渐长全,到第5 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阶

河蚌图片,河蚌做法图片,河蚌清理图片

河蚌图片,河蚌做法图片,河蚌清理图片 小时候,家里小河边玩水的时候,可以摸出一些河蚌等小型的附着于河里石头上的软体动物,不知道大家是否对河蚌还有印象,河蚌图片的出现会勾起我们小时候的一些回忆,河蚌做法图片更是让爱美食的人欣喜不已,哦,对了,还有河蚌清理图片教教大家怎么自己动手做。 河蚌,又名河歪、河蛤蜊、鸟贝、骚嘎啦(山东方言)等,河蚌以滤食藻类为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湖水泊中有出产。河蚌雌雄异体,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和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河蚌图片 河蚌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蚌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起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紧贴在蚌壳内两个软而薄且包裹住内脏团的膜叫外套膜。河蚌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 河蚌图片 河蚌做法图片指导: 1. 适合烧、烹、炖。

河蚌做法图片 2. 剖取河蚌肉的窍门:先用左手握紧河蚌,是蚌口朝上,再用右手 持小刀由河蚌的出水口处,紧贴一侧的肉壳壁刺入体内,刺进深度约为1/3,用力刮断河蚌的吸壳肌,然后抽出小刀,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 端的吸壳肌,打开蚌壳,蚌肉即可完整无损的取出来。 河蚌做法图片

3. 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河蚌的清洗图片 才能洗干净,怎么吃才好吃呢?俗话说: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可见河蚌煲汤的功效有多神奇;用河蚌煲汤,其汤鲜美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建议大家经常食用,但是要想把河蚌清洗干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讲究方式方法;下面来看看河蚌是怎么洗的吧。 河蚌怎么洗 把河蚌用清水漂洗尽净,用菜刀沿缝处将其一个个切开,五脏六腑顿现眼前。洁白的蚌肉丰盈厚实,鲜嫩晶亮,一股浓郁的腥气扑鼻而来;然后一块一块地剔尽,再次漂进水中,用指头刮去腐质,复又清洗后便可烧菜了。

黄鳝养殖技术资料

黄鳝养殖技术 一、食性: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蚯吲是很好的饵料。 黄鳝池水温应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切忌碱较重的水,并要求隔日换水一次。否则不好养。 黄鳝一般不会抡食(视觉不好)。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守候在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 摄食多为啜吸方式,视觉不发达,夜间主要依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感受随着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子的扩散。 在野生条件下,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如轮虫类,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近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蚯蚓、蚱蜢、飞蛾,还兼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黄鳝养殖技术及养殖注意事项黄鳝长得又快又好

二、饲养池: 最好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以便换水和排水。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来确定。 家庭付业养殖,以,宽4-5平方米或十几平方米均可。饲养池深1.5米。池内壁涂抹水泥。池的上半部应略为向内倾斜,以防逃跑。 黄鳝喜穴居,故池底应铺筑30-50厘米厚的肥泥,并在泥中渗和一些稿杆和畜粪,以增加有机质,然后再投以石块、断砖等物,人工造成穴居的环境条件。 池子铺好后,在泥土上面应保持15CM左右的水层,在与水平面相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对面略高于水面的地方设一进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塑料网布或铁丝网拦住,以防逃逸。也可利用宅旁园地的旧粪坑、积肥池、废沼气池等加以改造利用。 为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水体溶氧充足,应隔日换水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更应增加换水次数。(北方及寒冷地应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饲养池) 由于鳝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因此应分池饲养。一般可分为亲鳝繁殖池、苗种培育池和成鳝饲养池(亲鳝繁殖池和成鳝饲养池也可以合并)。在成鳝产卵孵化期间(4~8月份),可在池内投放半腐烂的苕种或油荚子等稿秆,让雌鳝在上面产卵,当其孵化出幼鳝后,可全部捞取放入另外的池中喂养。苗种池以肥水为主,培养水蚤和其它小虫,供幼鳝摄食。 三、养殖技术

甲壳贝类养殖学复习要点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曹克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河蚌育珠部分)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10%(10);多项选择题占15%(5);名词解释占15%(5);简答题占30%(6);论述题占30%(2)。 2、内容比例 专业基础知识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主要考查知识点 第一章甲壳类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养殖学定义。 研究虾蟹类、贝类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2、甲壳类、贝类养殖品种与国内养殖概况(学名,分类地位,生产特性, 养殖方式,养殖产量组成),重点是对虾分类。 (1)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 ②有优秀的养殖性能(生长快、周期短、食谱广) ③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种质、苗种、空间) (2)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 (3)养成生产 粗养方式 Extensive 半精养方式 Semi-intensive 精养方式 Intensive

超精养方式 Ultra-intensive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器官 (1)虾形动物 体修长,腹部发达 ①游泳虾类 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 多扁平, 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结构模式: 头部6节,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步足,共五对,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 2、对虾生殖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性腺)。 内部器官 -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囊) -雌性(卵巢、输卵管) 外生殖器 -雄性(交接器、雄性腹肢)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名的一般特征 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研究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4、认识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活河蚌,蚶、牡蛎、扇贝、蜗牛、田螺、章鱼、乌贼等的浸制标本,贝壳。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5※<实验步骤> 1、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1 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钝圆的一端是 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 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1.2 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 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 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人数滴炭末水悬浮 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人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 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攴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 作用? 2、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 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 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 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3.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 心脏在其内搏动。 3.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 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 出处:黄冈水产信息网 作者: 发表日期:2006-9-26 阅读次数: -------------------------------------------------------------------------------- 中国淡水珍珠的产量已占世界首位,但是质量并不理想。目前,全国每年培育的稚、幼蚌近百亿只,生产育珠蚌可达5-8亿只。如果不是因为蚌病导致的大量死亡,每年的商品珠蚌和珍珠产量可比目前高出一倍以上。所以,提高珍珠质量,限制产量迫在眉捷。 一、珍珠养殖现状 1、技术进步 中国珍珠产量的飞速增加,首先得益于钩介幼虫人工采集技术的突破和稚、幼蚌培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河蚌的人工授精、人工孵化技术尚未解决,河蚌在生产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繁殖。但在生产中已能从钩介幼虫的采集开始进行大规模培育稚、幼蚌,从而使手术蚌的来源有了根本保证。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大江南北的农民很快掌握,而且已经完全做到了规模化生产。 其次,专业从事手术操作的女工队伍已经形成。在湖南汉寿、安徽贵池、芜湖等地的有此乡镇已成了手术操作工的产地,每个乡镇的手术操作工就可达上万人。育珠手术已成了当地劳务输出的重要途径,通过师傅教徒弟式的发展,手术操作工队伍稳定、壮大,并得以延续,使手术操作环节的人力有了保障。 第三,蚌病控制技术已经突破,育珠蚌养殖技术有了一定提高。培育浮游生物、肥水养殖育珠蚌的技术借鉴了"施肥养鱼"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在生产管理上,主要是改穿孔吊养方式为"网袋、网夹"的笼养方式。在大规模生产中,网箱培育手术蚌技术的改革进步,使当年育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缩短了珍珠育成周期。 2、存在的问题 河蚌育珠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目前,珍珠生产已不再是获得巨额利润的项目,暴利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多年育珠生产的高盈利性,使从业者无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盲目生产仍在继续。 ⑴中国的珍珠产业协会还不健全,有些地方或成了半官方的组织,缺乏行业协调和自律,珍珠的生产完全无序化,限制产量和提高质量任重而道远。 ⑵由于珍珠产量的不断增加,整个市场对珍珠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虽然珍珠深加工技术也在进步,珍珠产品的用途更加广泛,但是低档珍珠仍会面临过剩。"大、光、圆、艳"的标准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在群众性生产中,通过延长养殖周期来提高优质珠的比例,是适应市场的唯一途径,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限制年产量的效果。但是珍珠业界尚未做到主动地、自觉地限制珍珠产量。 ⑶通过成熟珠蚌采集钩介幼虫以培育稚、幼蚌的方法沿用多年,导致三角帆蚌种质退化日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与玛瑙、玉石、水晶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 您看,这珍珠既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非常高,所以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我们都知道珍珠是利用蚌类培育而成的。那么全世界有河蚌200余种,单我国就有100多种,究竟哪些珍珠蚌适合养殖珍珠呢? 从理论上讲,一般淡水河蚌都可以形成珍珠蚌,但是一些河蚌因为珍珠分泌能力太差,产珠量不够理想或其他不利因素而不能用来育珠,实际生产中能用来养殖珍珠的河蚌只有10余种,我国养珠业经常选用的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品种。 三角帆蚌既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而且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80—120个三角帆蚌可以育成无核珍珠500克,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

夺目的名贵珍珠。哎,今天我们就以三角帆蚌为例带您了解一下淡水珍珠蚌的养殖技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帆蚌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产地与分布 三角帆蚌俗称三角蚌、翼蚌、劈蚌等。它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其以我国洞庭湖、鄱(po,二声)阳湖、太湖以及周围河流湖泊内分布最多。 外观形态 三角帆蚌的壳,大而扁平、厚而坚硬,长近20厘米。三角帆蚌的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使蚌形呈三角状是三角帆蚌与其它蚌的最大区别。它的壳面呈黄褐色,壳顶部生长轮脉粗糙。 那么三角帆蚌还有什么独有的特点使它成为人工养殖珍珠蚌 的首选品种呢?您看,三角帆蚌壳内的珍珠层呈乳白色,有的时候也会表现为紫色或混合色,富有美丽的珍珠光泽。而且珍珠层光洁致密,双壳坚厚平整,这些特点都使三角帆蚌成为珍珠蚌里育珠的佼佼者。那我们又有疑问了,这三角帆蚌没手没脚也没有捕食器官,它都吃什么呀?它又是如何摄取食物的呢? 生活习性 三角帆蚌的饵料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它没有捕食器官,不能主动摄取食物,只能在呼吸时依靠腮上的纤毛,有

河蚌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健康。”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邻居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的珍珠。 痛苦造就生命的价值 从前有两只蚌,一只蚌因为里里外外都健康而感到幸福,另一只蚌因为含有珍珠而痛苦,而走来的螃蟹赞许一只健康的蚌另一只蚌虽然痛苦,但它含有的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这是一则十分简短的小故事,一只不含珍珠的蚌的一生是平凡的,他认为自己很快乐,然而,真正的快乐却不属于这只蚌,而是属于经历痛苦之后孕育出美丽珍珠的那只蚌,虽然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这一切的痛苦都只是暂时的,在痛苦之后,它所感受到的是永恒的快乐,是经过自

己汗水换来的。由此可见,痛苦能够造就生命的价值。 痛苦让人创造生命的完全。汉代的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写下了著名的史记。在遭受痛苦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史记》,假使他就此放弃,那么中国将失去一位史学家,更将失去一本流传千古的史书。痛苦并没有将他打倒,而是将他一生的精华汇聚在一起,然后倾吐出来,化为珍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舞台上。 痛苦让人创造生命的梦想。前几天中国达人秀刚结束,而冠军就是用脚趾弹奏的刘伟。在失去双臂之后,刘伟受到的是双重的痛苦,一种是因为失去双臂后给生活带来不便的痛苦,另一种则是在生命还未绽放就已残缺的内心痛苦,这些痛苦,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要么就赶紧死,要么就精彩的活,他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梦想,实现梦想,用脚弹琴是痛苦的,但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这些痛苦又算得上什么?当看完电视之后,我在想,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我们是整天因为活而活吗? 痛苦让人创造生命的真正快乐。我们现在快

河蚌怎么做比较嫩

河蚌怎么做比较嫩 河蚌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河蚌的肉质非常鲜嫩,如果做得好的话河蚌的肉吃起来就像入口即化一样,但是想要将河蚌做的好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做河蚌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之前要学会掌握做河蚌的火候,这样做出来的河蚌才能又嫩又好吃。下面来学习一下河蚌怎么做比较嫩 材料:蚌肉,干红辣椒数只,姜,青蒜杆子,紫苏叶,料酒,盐,淀粉水,酱油,蚝油。 做法 1.改刀将蚌肉斜切成大片,加入拍碎的姜、少许盐、料酒腌制10分钟。 2.青蒜杆子切成颗粒,将淀粉水和蚝油调成芡汁。 3.坐锅烧油小火下干红椒炸出香味盛出,余油下蚌肉快速爆炒,倒入青蒜和炸好的干红椒翻炒,喷少许酱油上色,淋入芡汁充分拌匀撒紫苏叶就OK了 小诀窍: 1.爆炒的速度一定要快,蚌肉才脆嫩,时间长了老了就嚼不动了,爆炒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2.河蚌非常鲜,不要再加鸡精了。 3.装肉肉的就是河蚌壳,是上次买了特意留下当碗滴哈。 4.河蚌肉对人体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它有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是上好的食品和药材,利用蚌的软体部,能生产

维生素、D肉粉、D油剂、D3结晶、B12制剂等许多抗病毒的药物,在临床上有很大实用价值。 鲜香河蚌汤 材料:鲜河蚌肉200克,黄豆10克,枸杞5克,香葱1棵,生姜1小块,食用油10克,香油1小匙,料酒1小匙,胡椒粉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 1.河蚌肉洗净,黄豆泡透,枸杞泡好,生姜洗净切丝,香葱洗净切花。 2.锅内放油,待油热时放入生姜丝、河蚌肉炒片刻,倒入料酒,加入黄豆,用中火煮。 3.待煮至汤汁奶白时,放入枸杞,调入精盐、味精、胡椒粉烧开,撒入香葱花,淋入香油即可。 注意 味道清淡,汤汁鲜美。河蚌肉炒制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肉质会变硬。 小炒香辣河蚌 材料:蚌肉,裙边,料酒少许,青蒜,干辣椒,朝天椒,黄辣椒,油,李锦记豆豉少许,姜,酱油,生抽,蚝油,盐,鸡精。 做法 1、将清洗干净的蚌肉和裙边切片。 2、烧一锅水,水开后加入少许料酒,放入蚌肉氽十秒的样子。迅速取出,在流动的水下彻底冲净,沥干备用。 3、青蒜分蒜白蒜青切片;干辣椒、朝天椒、黄辣椒切圈(怕辣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处有三个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 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避免品种单一,空间上要有分布,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养蚌育珠

养蚌育珠 珍珠晶莹绚丽,光彩夺目,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高级装饰品,精制加工成项链、手镯、耳环、别针、挂坠、摆件、戒指等饰物,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珍珠是名贵的中药材,它是珍珠丸、六神丸等2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对疔疮、咽喉肿痛以及肠胃溃疡等,均有显著疗效。珍珠能使皮肤洁白柔嫩、富有光泽,还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我国开展珍珠采制、养殖的历史悠久,现今珍珠养殖业已发展较大规模,成为水产养殖中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支柱产业。我国南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大珠母贝资源丰富,可选择场地进行海水育珠。而我国内陆,尤其长江流域及江南的许多省区,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于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业。据年报统计显示,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 一育珠蚌的生物学特征 (一)育珠蚌的品种介绍 生活于我国自然水体的淡水蚌约有百余种,可用于珍珠养殖的约10多种,其中在生产上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珠蚌科,冠蚌属。因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形帆翼状而得名。壳大而扁平,表面黑褐色。铰合齿发达。壳内珍珠层多为白色或肉红色。育珠手术操作方便,珠质细腻光滑,质量优良,但生长速度较慢。三角帆蚌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中型沙质底的湖荡中,如洞庭湖等。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la),珠蚌科,冠蚌属。俗称鸡冠蚌,背缘向上扩展成冠状,且后背部冠下有一系列褶纹。壳大而薄,表面黄褐色,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腹缘平直,中央略向内凹。铰合齿不发达。壳内珍珠层白色。育珠珠质较粗糙,但成珠快,产量高。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浅而带沙质的湖泊、河流与池塘中。 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elliptica),珠蚌科,无齿蚌属。俗称河蚌,为最常见的淡水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蚌长卵圆形,壳薄而膨突,无铰合齿。背缘有一小角状突起。表面黑褐色,所产珍珠为金色或橙色,质地细

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养殖技术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 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 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 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 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 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 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 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 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 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

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 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经过手术的河蚌生长过程中,体质比较弱,要经常检查一下,发现死蚌要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其他蚌的生长。 同时还要注意一下蚌的位置,保持它们仰天朝上的姿势。为了不影 响生长,还应及时将附着在壳体上的污物清理。 如育珠池塘水质清瘦,要及时施肥。肥料可用有机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机肥以鸡、鸭、鸟类的粪便为好,使用前需加1%生石 灰或发酵腐熟后施用。化肥主要是尿素和过磷酸钙(用量比1:2或1:3),两种混合加水后泼洒,做到量少、次多,一般每亩用尿素1 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还可泼施豆浆(饲料与肥料)。同时施用钙 肥(生石灰),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1.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 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 2.富含磷,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供给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3.富含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 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 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猜你感兴趣:

河蚌

8河蚌 简介 河蚌Anodonta读音:[hébàng]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河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卵在春季受精,约2个月可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卵若在秋季受精,胚体在母体内越冬,次年春季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后,均需寄生在鱼体上,待发育成幼蚌后脱离鱼体,沉入水底,营自由生活。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中国习见种背角无齿蚌(A. woodiana woodiana)壳长可达200毫米,外形呈角突卵圆形,两壳膨胀,后背缘后部有翼,后背部有3条自壳顶发出的肋脉,最下条肋脉位于贝壳中线上。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在江苏3月份性腺成熟,成熟卵在雌体外鳃中受精发育,约在4~5月钩介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待发育成幼蚌后,沉落水底生活。为淡水育珠蚌,但产珠质量次。肉供食用。贝壳为中药药材。 外形和内部结构 外壳 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呈镜面对称,壳项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腹线弧形,背线平直。绞合部无齿,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面生长线明显。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

淡水珍珠养殖—河蚌育珠的工艺和技术

由于对珍珠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育珠蚌养殖周期需长达4-5年,生产管理与一般水产养殖项目有显著不同。 1、水域选择 应选择常年有水源保证,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较肥沃,水面水生高等植物,底质淤泥较少,水学2米左右的水域。如果有微流水,面积从不到1公顷到十几公顷均可。如果常年没有微流水,人工修筑的水面一般以3-5公顷为宜。从水域类型上看,山塘、小水库如果水位起伏不大也可选作育珠场。水质肥的外荡、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年龄较长的湖湾、库汊也可养殖珠蚌。总之,只要饵料生物丰富,具有一定水流或风流运动的内陆水体,都可作养蚌育珠场所。 水体钙的含量要求在每毫升水体50毫克碳酸钙以上,水的酸碱度以中性稍偏碱性为好(pH 为6.8-8.5)。 育珠蚌养殖场的水温,年平均达17-20℃,表层水的日最高水温不超过38℃,最低不小于2℃, 最适水温在23-30℃。育珠水域一般要选择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热的传导和水温的恒定。 2、吊养方式 把育珠蚌放在水体浮游生物量较高的水层中养殖,就是为使珠蚌有充足的饵料和溶氧。所以固定吊养的措施总是在不断改进,但浮子、绳索是最基本的。改变最多的就是放置珠蚌的器具,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网袋和网夹。 放养前,必须在水域中选择两岸相对较近的岸边,用毛竹或树桩做成固定的撑架或直接在两岸边打桩。然后每间隔1-2米沿水面拉上绳子,在每条聚乙烯绳上间隔一定距离系上浮子。浮子是为了吊养的育珠蚌能均衡悬浮于水层之中,有一定浮力的塑料浮球、塑料空瓶等均可用作浮子。 网袋和网夹一般由聚乙烯做成。圆形网袋中撑一个由竹篾做成的弹性圈,以保证网袋固定的形状。网袋放养育珠蚌,每袋只能放1-2个。我们在肥育手术暂养蚌时也采用这一网袋法,每袋放养5个幼蚌。因此,用竹圈网袋放2只珠蚌,出水孔分别向外,腹缘朝下的吊养方式较好。 网夹呈长条形,网孔较大,水流畅通,但蚌壳易被网线卡进造成凹陷、甚至伤及外套膜。每个网夹宜放3-4只珠蚌。 除了在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多数时间是吊养在0.4米以内捕层水中。 3、手术后恢复 手术操作时如能按要求进行系统化消毒、严格使用滴片宝滴片,一般来自幼蚌培育池的手术蚌,接种后吊养回原塘,均可正常恢复,快速生长。手术后需要转池吊养的(即从幼蚌培育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得: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得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得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得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得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得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得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得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得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得外部形态 河蚌得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得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得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得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得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得左侧,右侧为河蚌得右侧。 3、河蚌得内部解剖: (1)把河蚌得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得刀柄伸进河蚌左侧得壳与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与左侧得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得刀面伸进去,把河蚌得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得贝壳掀起,露出河蚌得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得闭壳肌、缩足肌与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得后闭壳肌与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得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得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得外套膜,露出左侧得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得,反之为雄性得。瓣鳃得结构:由外鳃小瓣与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得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与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得毛细血管,鳃就是河蚌得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得过程:外界得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水管---体外(外界)。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 1.贝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 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 单板纲:新蝶贝 多板纲:石鳖 掘足纲:角贝科 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 双壳纲:魁蚶 腹足纲:鲍、宝贝 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 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种方法: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 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 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 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 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双壳类消化系统 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 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 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