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

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已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把握新标准及其变化,技术质量部组织召开了新标准应用研讨会,现将2014版标准中新条文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公路建设中对环境保护新增“保护优先”原则(1.0.6)。

2、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1.0.6)。

3、为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1.0.6;

5.0.1)。

4、明确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1.0.7)。

5、公路改扩建的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 (1.0.8)。

6、在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1.0.9)。

7、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1.0.10)。

8、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加大(3.2.1),相应圆曲线加宽值等应进行调整。

9、公路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3.5.3)。

10、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定位和项目区域建设条件确定,不再指定推荐值(4.0.4);为满足大型货车临时停靠要求,硬路肩宽度有所变化(4.0.5);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4.0.14),只规定公路路基断面中各部分宽度,以便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形式和宽度。

11、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4.0.9)。

12、为加强安全性,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入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4.0.15),设计中需进行视距验算。

13、取消原标准3.0.17中最小坡长限制及关于长、陡纵坡中间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新标准 4.0.21);要求对于连续长、陡纵坡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4.0.20-4)。

14、明确提出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5.0.1-2),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5.0.1-6),以充分利用资源。

1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加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5.0.1-6)。

16、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泄洪需求综合确定(5.0.2)。

17、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等位置的路基压实度标准(5.0.4),以适应重载交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

18、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5.0.6)。

19、路面结构型式选用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后合理确定,取消根据公路等级选用路面面层的规定(5.0.7)。

20、随着材料、施工、管理技术的提高,为减小路面结构性频繁维修,对路面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达到的设计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5.0.8)。

21、路基填料采用尾矿、矿渣等材料时,应做环保评价(5.0.9)。

22、按照“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增加关于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应进行防水设计要求(5.0.10)。

23、高速公路路面不应分期修建,位于软土、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较大的局部路段,面层可一次设计、分期实施(5.0.11)。

24、与公路分期修建相对应,先期建设桥梁设计时应考虑后期拼接加宽的受力与变形协调问题,优先选择便于后期拼接加宽的上、下部结构形式(6.0.1-8)。

25、为落实“全寿命设计”理念、保证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内可靠服役,要求桥涵应设置维修养护通道,特大桥、大桥应设置必要的养护设施(6.0.1-9)。

26、从考虑结构重要性及洪水危害程度出发,明确多孔中小跨径(单孔跨径小于40米)的特大桥可采用大桥的设计洪水频率(6.0.5-3)。

27、二、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四级公路不应小于10m,较03标准均有所提高(6.0.9)。

28、为满足公路改扩建需要,相应增加桥涵改扩建规定(6.0.10)。

29、明确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6.0.11)。

30、二级、四级公路的汽车荷载等级有所提高,重载交通比重较大公路宜采用相适应汽车荷载模式进行整体和局部验算(7.0.2)。

31、汽车车道集中荷载标准值由180KN提高到270KN(7.0.3),对于5米至50米桥梁,跨径越小影响越大,应进行复核验算。

32、汽车荷载横向车道布载系数中增加单车道提高系数(7.0.6)。

33、为保证隧道建设与运营安全,增加隧道耐久、节能、路面抗滑性能规定(8.0.1)。

3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计速度100km/h的隧道左侧侧向宽度调整为0.75m(8.0.3),提高行车安全性,并有利于与洞外路基衔接。

35、根据紧急停车带对不同车道数隧道的重要性以及建设难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停车带具体设置要求(8.0.3)。

36、新增水下隧道平面线形等规定(8.0.4)。

37、新增对隧道群路段整体设计的要求,以降低驾驶员视觉明暗转换的不适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8.0.5)。

38、为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二级公路长隧道可根据需要设置监控设施,同时,二、三级公路长隧道应根据需要设置紧急呼叫、火灾报警、消防设施与通道等(8.0.6)。

39、对隧道设置照明的起始长度进行了调整,强调洞口段照明亮度的顺适过渡,不设照明的隧道应加强设置视线诱导设施,尽量避免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的发生(8.0.6)。

40、为保证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隧道改扩建作出原则性规定(8.0.8)。

41、对隧道设计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8.0.9),以满足结构长期稳定与正常运营需要。

42、为保证平面交叉范围内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同时节约占地,提出平面交叉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同一位置平面交叉岔数不宜多于5条(9.1.3);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与公路斜交角度不应小于30度(9.5.3),相对于老标准有所放宽。

43、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要求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的

平面交叉均进行渠化设计(9.1.6),各级公路平交范围内应进行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检验(9.1.7)。

44、对于互通立交间距小于一般最小间距(4Km)处应进行交通工程设施专项设计,以消除分合流交织产生的行车安全问题(9.2.4)。

45、对铁路与公路平行相邻时用地间距要求有所提高(9.3.6),应结合铁路设计规范综合考虑。

46、从保护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需增设必要的动物通道和放牧便道(9.6)。

47、对不同安全设施的适用范围及设置条件进行了补充规定(10.2.4、10.2.5),取消交通安全设施在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中的等级划分。

48、增加交通监控设施划分等级(10.4.2),提高可操作性。

49、取消通讯管道数量规定,宜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并保证省际连通(10.4.4)。

技术质量部

2015年2月26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目次 5 桥涵 5.0.1一般规定 1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 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 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3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 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4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 观相协调。 6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 系统。 7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5.0.2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0.2。 5.0.2桥涵分类 注: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②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 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③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④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 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5.0.3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面系长度。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 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4规定。 l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 况下,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4.0.2条路基设计洪 水频率的规定。 5.0.5 桥面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2.0.7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特殊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其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 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减窄后的宽度不应小于本标准表3.0.4和表3.0.5—1规定的“最 小值”。 2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等设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5.0.6桥下净空应符合以下规定: 1通航或流放木筏的河流,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及流放木筏的要求。 2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被交叉公路、铁路、其他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规定。 3桥下净空还应考虑排洪、流冰、漂流物、冰塞以及河床冲淤等情况。

学习总结:强化技能的种类

学习总结:强化技能的种类 任丘市第二中学刘文芳 强化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教师实际应用强化技能的具体形式看,强化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语言强化 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评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某种判断和态度,或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将他们的理解从客观实际中得到证实。 (二)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是指教师运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有时,无声语汇,教师的点头示意、微笑、期待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等非语言行为,运用恰当,就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效果。 (三)标志强化 标志强化是指教师运用各种象征性的标志、奖赏物,对学生的成绩或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强化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年龄小的学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印象更深刻,激励的时效更长久。

(四)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指教师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和贡献给予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巩固正确的行为,得到自我强化。(五)内在强化和外在强化 外在强化是指由于来自孩子/行为个体以外的奖励的刺激(如:夸奖,奖品等等),使一个行为(如:坐好)得到强化而继续出现。举例,如果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你会夸奖他,还可能会对他说:“你可以吃一块糖。”或是一些其它类似的话。就是说你给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 内在强化也被称做“自我奖励”,指一个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受到来自孩子行为个体本身的奖励的刺激(如愿望、兴趣、对社会规范/规则的自觉认可等等)。在通常的情况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奖励的刺激也会逐步由外部转向内部。所以教师在面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时,会逐步(或很快)地减少外在强化,因为他们觉得有些行为会得到学生的自我奖励。 (六)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1.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 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 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 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一、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

1 总则 1.0.1 制定本标准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突出与简化主要技术指标,本次修订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前历次发布的《标准》则用附注年号方式表示,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用《标准》(97)表示,下同]中只列出同控制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有关的技术指标,其他相关技术指标均移至相应设计规范。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并对改建工程中的利用现有公路路段的技术指标、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等作了规定。 由于城市道路、厂矿道路等专用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包括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之内。 1.0.3 1. 公路分级 本次修订对公路等级强调功能、路网规划与交通量,还注入了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概念,并贯穿始终。 一级公路按“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定义。根据我国现况,存在两种功能,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分道、分向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运行速度、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入措施。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为保证汽车的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在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 三、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指主要技术指标按供汽车行驶的要求设计,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畜力车、人力车等非汽车交通使用车道,其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设计速度应在40km/h以下。 以上规定都隐含着公路的功能,因此,应将确定公路等级与相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以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选定公路的功能有关。 2. 各级公路的服务水平 用于公路规划和设计的各级公路服务水平规定如表1-1、表1-2和表1-3。 表1-1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注:V/C是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基本通行能力是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2 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1总则 1.0.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车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1.0.3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 0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1.0.4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 2一般规定 2.0.1设计车辆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强化技能训练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导入?强化?语言沟通 第二部分:强化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包括:强化与强化技能的概念,强化技能的功能,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强化技能的类型,以及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五部分。 一、强化与强化技能 (一)强化概念 1.强化(reinforcement) 强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它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引起强化作用的物体或手段称为强化物。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其理论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学习理论。 强化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是刺激反映的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S—R联结学说)。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动物与人的行为类比的客观研究,着重于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2.强化构成要素 内驱力:推动个体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的需要; 线索:有区别的已分化的刺激物,它标志和指引特定的反应; 反应:在起信号线索作用的刺激物和起促进作用的内驱力作用下引起反应; 奖赏:即强化,对正确的反应给予奖励(对错误的反应不奖励或惩罚)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怎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 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由于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他提出了两条学习的基本规律——频因律、近因律。 强化是成功的关键,强化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即发生的概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行为的强度就会增加。因而,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 反应+强化=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负强化)=压抑反应。 刺激——反应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其局限性,此学习理论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毕竟有着某些重要的差别。另外,这种理论完全排除学生内部的知识经验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只强调外部的刺激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班级 姓名 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①凸透镜:中间 边缘 ; ②凹透镜:中间 边缘 。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②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3、焦点与焦距 凸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 ;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 ;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方向 。 说明: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并不等于发散,判断透镜“会聚”、“发散”作用的简单方法就是将原光线延长,将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折射后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方向向主光轴偏折,即为会聚;向外偏折即为发散。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的,且像和物分居于透镜的;所成的虚像是的,且是的。 焦点以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 2、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可能情况 ① ②; ③; ④;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判断方法 ① ②; ③; 三、近视眼和远视眼 1、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利用透镜能使光线的特点,可以矫正近视眼。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后,利用透镜能使光线的特点,可以矫正远视眼。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物镜成像,这个实像经目镜成一个像。 2、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像,目镜相当于一个。天文望远镜也经常用镜作物镜。 3、眼睛能看清一个物体,关键是物体对眼睛所成的大小,望远镜实际起作用。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

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 凸透镜凹透镜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 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凸 透镜 u=∞ (平行光) v=f 像与 物异 侧 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 u=f v=∞ 同侧 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 2、口诀记忆: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3、凸透镜成像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1 总则 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 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 ~55000 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 ~80000 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 ~100000 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为15000 ~30000 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 ~7500 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 ~4000 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 车以下;单车道200 辆以下。 1.0.3 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

微格教学中的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 一、什么是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其理论早先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理论,现代又源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的信息强化理论。 二、强化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动机。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强化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因素,它是课堂教学中为促进学习的进展,而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教师应研究和掌握这种技能。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2.标志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1)作业中加评语五星等 (2)重点关键处的板书加标志,引起学生注意。 (3)在演示实验中,为引起学生注意,再观察重点出加标志。 3.动作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行为。如用非语言方式(体态语言)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行为的表现。 (1)微笑,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许 (2)点头、摇头,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或否定 (3)拍手鼓掌、举手,表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强烈的鼓励或同意 (4)接触教师运用接触学生,起到暗示、关心、起动学习的强化作用 (5)接近教师走到学生身边、站住、倾听讲话 4.活动强化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确行为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确作用。 (1)有针对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叫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的作用。 (2)请同学“代替”教师,帮助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3)给个别学生布置新的、高一级的观察练习和习作练习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4)采用竞赛性活动。 (5)变化方式进行强化。它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时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任务上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2.注意多样化。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已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把握新标准及其变化,技术质量部组织召开了新标准应用研讨会,现将2014版标准中新条文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公路建设中对环境保护新增“保护优先”原则()。 2、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3、为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 4、明确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 5、公路改扩建的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 ()。 6、在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7、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8、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加大(),相应圆曲线加宽值等应进行调整。 9、公路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10、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定位和项目区域建设条件确定,不再指定推荐值();为满足大型货车临时停靠要求,硬路肩宽度有所变化();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只规定公路路基断面中各部分宽度,以便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形式和宽度。 11、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 12、为加强安全性,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入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设计中需进行视距验算。 13、取消原标准中最小坡长限制及关于长、陡纵坡中间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新标准);要求对于连续长、陡纵坡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14、明确提出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以充分利用资源。 1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加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 16、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17、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等位置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适应重载交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 18、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弘德教育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讲义(一) 教师:钟老师制作日期:2016年11月21号 §5.1 透镜 一、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二、基本概念: 1.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 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 焦点: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一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表面凸起程度决定它的焦距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四、3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三条特殊光线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图例 凸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经过焦点 经过焦点或由焦点射 出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凹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 反向延长线经过焦 点

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一部分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概述 (一)导入技能的意义 什么是导入?导入是指课的开头,也叫课“引子”或“导语”,就象一部剧的“序幕”或一部书的“序言” ,乐曲的“引子”,导语设计的好,可以快速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先生夺人的教学效果。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一环。 教师如能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那么你的课堂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技能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堂好的导入设计,能很快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力集中,把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皮球浮上来了》; 2、能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经过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遗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巩固这些知识,防止回生,就必须反复学习。而联系旧知识导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3、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训练的内容放在哪里以及学习的思路如何。这样的课堂有的放矢,恰当运用导入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专家总结出一线老师的许多好的导入方式,把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进行归纳,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是以知识导入,二是以情绪导入。 以知识导入的开头:

或联旧知识,激发学习思维的“热点”,以较强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学习;或开宗明义,直接点明本课学习的目的、内容、重点。 以情趣导入: 或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老师的引导,将学生带进新的学习情境中,或通过播放音乐、朗颂录音、讲述故事引发共鸣;通过猜谜、游戏、观赏幻灯、图片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直接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常用最简便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其特点是运用对话或提问的方式,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交代课文中的只要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明白学习方法。例1、《养兔日记》;例2、《翠鸟》。 (二)联系旧知识导入 联系旧知识导入,就是重温学过的旧知识,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通常是新旧两篇课文作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达到温故而知新。 例1、《惊弓之鸟》 (三)利用课题导入 利用课题导入,就是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根据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解题帮助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例1、《鹿柴》 师:(板题《鹿柴》),大家看看“柴”这个字在这里怎么读呢? 生:(看注音)念“zhai” 师:对,它的意义同“寨”,也写作“砦”)有谁能说说这里的寨指的是什么?“鹿”又如何理解呢? 生:……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几个名词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

④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主轴方向偏折。 4、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 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 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教学技能重点总结

教学技能 第一章 1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1681年拉萨尔(法)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法兰克(德)教员养成所,以及德、奥各地出现的短期师资培训机构是公认的第一批世界教师教育机构。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三层涵义: 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表现形态。 4爱伦微格教学(即微观教学或录像反馈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课堂教学技能分为:提问技能;强化与控制技能;举例技能;运用教学手段技能;课堂结构技能;组织合作学习技能;运用教学原理技能;试误技能。 第二章 √5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6备课的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7个人备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组织、规范和优化的过程。 √8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级同科的教师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 △9学期备课即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备课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计划和单元进度计划,对每一节课进行设计。 ☆10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1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1.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2.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3.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12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2.精度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和重点、难点、关键点)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内容的取舍、增补、调整和再加工) △13观察法和谈话法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14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16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学期(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17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18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19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20教案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教案的类型:纸质教案、电子教案。 21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存储的一种多媒体教案。△22电子教案的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可交互操作、可方便地改作课件、便于携带和传输、便于标准化信息的自动提取与管理、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 △23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计算机软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某种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一种教案形式。电子教案与课件是两个不同但又联系紧密的概念。 ☆24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高度重视,端正态度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主体、教育、经济、实用性)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第三章 ☆25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6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9项:课堂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27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有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28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9讲述是指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 30讲解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分为解说式、解析式、解答式讲解。 31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有机结合到教学内容的一种讲授方式。有范读评述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五种方式。 32讲演是教师通过深入地分析教材,论证事实,解释道理,进行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等,作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二.凸透镜成像原理图(眼睛直接看像时必须有来自物体的光能够进入人眼 ) ①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 ①定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透镜 (1)凸透镜 (2)凹透镜 (3)几个 概念 ①F 点是 实像与虚像 的分界点 ②2F 点是 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 的分界点 ③物体越靠近F 点,像越 大 ,像距越 大 凸透镜 成 像规律 ①u >2f 时,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 <v <2f ②f <u <2f 时,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 >2f ③u <f 时,放大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 (1)几个特殊点 (2)成像规律 原因:晶状体太 薄 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弱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 后方 矫正:需要佩戴远视眼镜,它是 凸透 镜 原因:晶状体太厚 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强 ,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 前方 矫正:需要佩戴近视眼镜,它是凹透镜 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工作原理(照相机):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睛的调焦: 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 ① 眼睛 ②近视眼 ③远视眼 凸 透镜的应用 眼睛 照相机 投影 放大镜显微镜: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望远镜:常用的望远镜是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照相机、摄像机原理 (物体与相机的距离是物距u,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相距v。底片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幻灯机原理 (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u,大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是像距v。大屏幕相当于光屏) 放大镜原理 (要成像大一些:物体要靠近焦点即远离透镜一些,但距离要控制在一倍焦距之内) 二倍实像分大小是指 一倍虚实、同异兼正倒是指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由其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像(2)作图区别(3)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作图用实线实像:既能用光屏承接,又能用眼睛观看 虚像:作图用虚线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