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获奖名单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以后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类

一等奖〔5项〕

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

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理

工大学

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妨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锰,

江苏大学

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

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

二等奖〔9项〕

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山

师范学院

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进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

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究,

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

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

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江

苏理工学院

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

大学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发,

龚芙蓉,武汉大学

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

三等奖〔14项〕

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

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

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

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技

术学院

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究,赵春艳,佳木斯大学

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

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职

业技术学院

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学

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

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进展对策研究——基于“985工

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

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进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

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进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优秀奖〔18项〕

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

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

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

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

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

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学

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范

8.应用技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郭春

阳,黑龙江东方学院

9.游戏教育法在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焦雪,吉林医药学院

10.涉医文学作品与“文检课”“情景&案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吉丽君,锦州

医科大学

11.军队院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思考,赵欣,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

12.文化自塑与文化自信:后阅读时代文化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李雨珂,上海印

刷出版专科学校

13.文献检索教材基础理论的回忆与展望,袁斌、周晓政等,南京图书馆、南京

医科大学

14.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探究与实践研究,夏晓慧,山东理工大学

15.信息素养与大学生早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吴慧华,上饶师范学院

16.从”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基于“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理

性思考,曹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17.创新素养教育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文献检索课程资源建设刍议,宋艳欣,

营口理工学院

18.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刘晓华,长春财经学院

案例类

一等奖〔5项〕

1.信息素养教育双语教学助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黄琴玲

2.科研与信息素养精英养成计划,沈阳师范大学,王贵海

3.湖北省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武汉大学,陆敏等

4.高校图书馆研究生信息素养夏令营,合肥工业大学,潘宇光

5.从SPOC到网络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探讨——以海南省高校共享联盟课程《文

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例,海南大学,袁惠蓉

二等奖〔8项〕

1.基于艺术学科服务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策略-以音乐学科为例,东北师范大

2.以创新为导向的电子科技大学“1+4”精英人才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电子科

技大学,张毓晗

3.融智慧创以后----信息素养教育团队建设,沈阳师范大学,丁学淑

4.助力“双创”,促进知识产权素养养成——专利月系列活动,浙江大学,何

晓薇

5.演绎检索大赛论道信息之美-全国财经高校信息素养大赛天财篇,天津财经

大学,贾莉莉

6.嵌入大学生创新竞赛类课题的创新素养深度教育方案,山东大学,马建春

7.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清华大学,韦庆媛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案例,南开大学,

张蒂

三等奖〔13项〕

1.江苏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江苏大学,柳翔

2.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中国药科大学,徐春

3.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信息素养教育实

践探究,吉林大学,刘冲娇

4.基于混合模式的高校图书馆员教学能力提升,东北师大、华东理工、天津财

大,谢亚南等

5.打造信息素养教育五维空间,东北大学,温暖

6.数字故事与元素养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东北财经大学,张莉

7.高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写作辅导服务,沈阳师范大学,洪跃

8.“小视频的大用途”,琼台师范学院,谢硕研

9.百花齐放香满园——基于读者自主培养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辽宁师范

大学,李海瑞

10.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夏翠军

11.“4+Plus”动态科研创新素养培养体系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杨颖

12.捕捉用户敏感期,提升教学转化率,北京师范大学,刘迎春

13.《科技文献检索》第一课,北京联合大学,王彤

优秀奖〔15项〕

1.阅读推广下大学生信检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之路,浙江师范大学,李龙

2.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教学实践,华东理工大学,曾媛

3.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辽宁科技大学,王玉香

4.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广东省外

语艺术职业学院,赵俊颜

5.一站式共享——全媒体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成都医学院,张容

6.site语法应用,四川师范大学,沙玉萍

7.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拓展与创新实践,内蒙古大学,云洁

8.基于人才培养的硕博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实践与探究,江苏大学,

谢萍

9.新生入馆培训微课案例,黑龙江大学,刘澍

10.基于模块化设计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聊城大学图书馆,孙小梅

11.我的学习,我做主-广州医科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课改实践,广州医科大学,

张亚莉

12.“问津课堂”信息素养教育专题讲座,南京中医药大学,高雨

13.基于实践育人的“信息素养核”智慧读者群信息素养社会普及行动,辽宁师

范大学,李海瑞

14.懒人包”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北京联合大学,陈几香

15.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启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香莉

视频微课类

一等奖〔5项〕

1.口袋里的检索课:以图找图,北京工业大学,杨冬艳

2.全文猎取与文献阅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蒲攀

3.如何查找英文综述,东北师范大学,谢亚南

4.索书号,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汤妙吉

5.site语法应用,四川师范大学,沙玉萍

二等奖〔10项〕

1.专业检索步骤的实例教学,江苏大学,杨志刚

2.古籍文献的阅读-注释本,南京中医药大学,张稚鲲

3.什么是信息?,电子科技大学,杨颖

4.信息检索?会做一道题就够了!,沈阳师范大学,王贵海

5.艺术文献检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房宝金

6.专业文档搜索filetype最有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陈萍秀

7.医学主题词表,西南医科大学,曾果果

8.pubmed检索精髓十式,成都医学院,冉黎

9.布尔逻辑检索,辽宁师范大学,李海瑞

10.如何借阅纸质图书,上海师范大学,雷顺利

三等奖〔15项〕

1.如何做有价值的文献调研,佳木斯大学,庄善洁

2.高质量文献的猎取和利用,沈阳工业大学,伊雪峰

3.伴飞科研:检索的初心,海南医学院,林川

4.5Q&AsaboutMeSH,海南医学院,余泱川

5.利用Endnote如何治理参考文献,齐齐哈尔大学,高霏霏

6.小信同学说检索之检索词的选择〔上〕,武汉大学

7.关注“睡美人”文献,吉林大学,谭智敏

8.基于图书馆利用的信息素养:有VS无,沈阳建筑大学,王丽娜

9.如何在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北京科技大学,李立从

10.CABI数据库的主题词库,沈阳农业大学,白建华

11.我的“搜”主意比你多——如何查找所需文献,吉林医药学院,孙睿阳

12.选题阶段的信息检索,齐齐哈尔大学,邵阳

13.如何快速准确查找目标中文期刊的投稿方式,浙江中医药大学,邓佳

14.众里寻她千百度ANDNOTOR来关心,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韩靖

15.如何将谷歌学术、百度学术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山东大学,

王勋鸿

优秀奖〔20项〕

1.检索策略调整之扩检-以中国知网为例,海南医学院,邓浪

2.学位论文信息检索的步骤与技巧,齐齐哈尔大学,常倩倩

3.中国知网导出参考文献和文献格式转换,齐齐哈尔大学,李晶

4.wiki百科全书用它可知天下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蓓莉

5.利用读秀的文献传递猎取图书,辽宁何氏医学院,王景辉

6.行走在指尖上的阅读天地,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张妮妮

7.中图法简介,琼台师范学院,谢硕研

8.检索工具的选择,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张文静

9.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蔡雨琪

10.玩转kindle,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伟

11.如何快速生成参考文献,吉林医药学院,焦雪

12.网络检索技巧,德州学院,李志超

13.参考文献生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红

14.Estudy文献治理软件的应用技巧,吉林大学,李慧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0224968.html,KI高级检索实例,江苏大学,李明娟

16.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过程,齐齐哈尔大学,黄晓乐

17.检索用词的规范性选择,齐齐哈尔大学,王颖

18.文献检索原理,上海健康医学院,刘晶

19.艺术信息检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倪菁

20.权威的词条检索工具:EBOnline,吉林大学,王绍玲

教材类

一等奖〔3项〕

1.《信息检索与利用教材》,西南交通大学,邓发云

2.《信息收集与处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凌征强

3.《青年学者学术信息素养》,杭州师范大学,何立芳

二等奖〔4项〕

1.《创新思维与文献驱动》,盐城工学院,李明

2.《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南京医科大学,周晓政

3.《有用信息检索〔第二版〕》,沈阳师范大学,刘允斌

4.《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江苏大学,刘桂锋

三等奖〔5项〕

1.《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吴慧华

2.《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西南科技大学,赵静

3.《国际执业医师考试资源检索与利用》,佳木斯大学,庄善洁

4.《网络信息检索有用教程》,三江学院,陆思霖

5.《信息元素养与信息检索》,沈阳理工大学,杨云川

优秀奖〔6项〕

1.《信息检索实践教程》,山东科技大学,于喜展

2.《信息检索与利用》,沈阳工业大学,刘琳琳

3.《有用科技文献检索》,沈阳建筑大学,王丽雅

4.《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第2版》,沈阳工业大学,伊雪峰

5.《文献检索及事实上践应用研究》,大连大学,吴海媛

6.《信息检索教程》,泰山医学院,孙思琴

7.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doc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7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 (讨论稿) 说明: 当前,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获取、利用各类信息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为更好的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这一工作的开展并与规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于2008年4月组织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家在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会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供图工委委员讨论,希望最终能形成图工委指导性文件向全国推广。 附:专家名单 参加本次工作的专家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家组成员 杜慰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潘薇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乔占学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宋姬芳人民大学图书馆

苏玉华北京大学图书馆 孙平清华大学图书馆 王梦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谢志耘北京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熊丽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曾晓牧清华大学图书馆 赵飞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钟宇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1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1.2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二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2.1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2.2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2.3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三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1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 索。 3.2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3.3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3.4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四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4.1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4.2能够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五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5.1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信息。 5.2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六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独立或是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任务。 6.1能够制定一个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计划; 6.2能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6.3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应用到解决任务的过程中; 6.4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

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一、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分类 现代信息技术的范围十分广泛,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公认的边界。广义地说,一切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技术,都可以列入信息技术范围。 人们在日常生中通常按使用的信息设备的不同,将信息技术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按表现形态的不同,信息技术又有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之分。 硬技术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 软技术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校园资源的利用率及信息网络安全等角度来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 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 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 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 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 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本效益分析。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 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 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 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 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 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 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完成程度来看,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资金依旧不能有效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轻软件重硬件、轻应用重建设的现象,致使校园网软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doc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获奖名单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未来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如需邮寄证书请于6月30日前将邮寄地址发送到邮箱。 会议现场还将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6月21日前将海报设计图(JPG格示)提交到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类 一等奖(5项) 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 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 理工大学 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 锰,江苏大学 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 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 二等奖(9项) 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 山师范学院

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发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 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 究,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 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 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 江苏理工学院 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 大学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 示,龚芙蓉,武汉大学 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三等奖(14项) 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 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 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 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索,赵春艳,佳木斯大学 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 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 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 学院 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 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985 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 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 优秀奖(18项) 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 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 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 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 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 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 学 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比特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协同式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执行指令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光纤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TCP/IP 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数字化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发送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共享性,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思维器官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40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对 )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错 )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错 )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对 )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对 )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错 )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错 )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对 )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错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错 )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错 ) 13.蓝牙以无线LAN的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错以内的设备进行互联。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 您的得分为98分

第 1 题 域名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国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真正水平。 第 2 题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带宽出口显著提高。 第 3 题 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活跃。 第 4 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 5 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 第 6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 第 7 题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第 8 题 北美洲域名占全球总域名的68.5%。 第 9 题 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度。

第 10 题 过去二十年,国家互联网的接入骨干直联点一直是、、三个点。 第 11 题 截至2013 年 12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年增长率为79.3%。 第 12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快,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第 13 题 目前,我国IPV6的地址数持续提高。 第 14 题 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亿。 第 15 题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战略选择。 第 16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中央电教馆承担。 第 17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物理设施的接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来具体负责。 第 18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电子政务和交易信息数据的搜集和管理,由教育部 信息中心负责。 第 19 题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第 20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 化目标任务。 第 21 题 目前我国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100%的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 第 22 题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主干网2004年建成开通。 第 23 题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4 题 我国将构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网络域名服务体系。 第 25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将积极运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及各 省厅布署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及应用。 第 26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会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基础应用纳入其中。 第 27 题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 第 28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 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 第 29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将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4%以上。 第 30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60%高校将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 第 31 题 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 32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展混 合式教学。 第 33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建于()。 第 34 题 ()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成功发出。 第 35 题 2000年,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 36 题 2014年,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 37 题 截止到2013年12月,全球网民数约(),普及率为38.8%。

浅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浅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邱君梅 (商学院会计133班学号13313316) 摘要:大学生想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且信息检索能力是衡量现代社会人才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而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又是信息检索能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开设文献检索课、开放图书馆的方式。通过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的现状调研,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和文献检索课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对文献检索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图书馆 1、信息素质教育 1.1、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其提出 “信息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1974年,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主席Paul Zurkowski在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提出,要于未来十年内在全美国实现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他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即是掌握如何使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以此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今社会,“信息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为了启发人的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教育和培训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运用、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目前,随着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普及应用,信息也随之得到空前的扩张。网络信息搜索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也被引入到信息素质这一概念当中,并且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也与对大学生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等用户教育相挂钩。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需求更具专业性和个性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探求信息环境下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是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大学生的需求和对信息的认知,密切与教师合作,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标签: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学科馆员 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图书馆职能之一,是信息化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信息环境的变化使高校大学生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如何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供更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及社会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是图书馆重点思考的方向。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嵌入式理论融入信息服务中,推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这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能很好地融入学生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有效弥补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的诸多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对信息素养教育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认知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个词首先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朱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检索技能,还要注重自身信息意识的培养,学会判断、洞察和选择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技能,是大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坦然面对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现实需要。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这说明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和全面深入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主要由图书馆承担,一般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方式开展。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及与同行交流沟通,笔者发现,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虽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步伐,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能打破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改进教育方法和模式,寻求行之有效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办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77586 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1 如何认识高校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中定义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

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这一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只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是要从宏观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方能准确把握其概念,全面掌握教育信息化的丰富内涵。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明确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全面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力求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一个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发展不平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教育职能部门对其管理缺乏力度;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内涵面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信息素质教育纳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就要加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科学全面地设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以及加强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高素质并会利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掌握信息资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主体力量,他们的信息行为及其效率,将直接影响个人知识结构的变化和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信息化进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以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20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组织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1.信息素质教育缺乏统一性。信息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学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全国对信息素质教育没有一个统一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 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张永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15000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以文献检索课为标志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及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首先梳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发展:文献资源经历了由纸本资源向数字化资源转变的过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也由纸本资源检索转向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教育途径从单纯的文献检索课拓展到了嵌入式教学、新生培训、系列讲座、搜索大赛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也从实体课堂教学扩展到网上平台、移动平台等。 (一)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高校正式設立科技文献检索课开始。1981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把“文检课”列人由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情报教育课。在此背景下,沈阳工业学院等高校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选修课。根据1984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更多的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推动了高校文献检索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所做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有50%的院校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讲座或者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课程,并且参与讲座和课程的人数高达20多万人,同时各类文献检索教材也陆续出版。这一阶段信息检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关于印刷型文献的检索技能。进入90年代后,磁盘检索、光盘检索和国际联机检索方法等逐渐加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技能逐步加强,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1,并进行信息编码; 2 次; 3 4 显的特征; 5 6 7 8 术; 9 10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 12 13 14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 16 17 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 19 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 21.电视技术出现于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 )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 13.蓝牙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以内的设备进 行互联。( ) 14.千兆以太网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普通以太网的100倍。( ) 15.在多媒体制作中,图形与图像的生成方式和图像属性是完全相同的。( ) 16.自由组卷是基于题库系统实现的试题管理的基本功能。( ) 17.专家系统的设计使ICAI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个性化学习支持。 ( ) 18.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 ) 19.在人类信息器官中,用以执行大脑所发出的指令的器官被称为效应器官。( ) 20.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 ) 21.按照传输介质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 22.网络教学主要适用于面向成年人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 ) 23.网络教学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 24.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基本信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 ) 三选择题 1.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 A ) A.古代社会 B.近代社会 C. 现代社会 D. 当代社会 2.计算机I/O设备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的: ( C ) A.控制设备 B.存储设备 C.输入/输出设备 D.运算/寄存设备 3.和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信息传输中的最大优势是: ( B ) A.信息量大 B.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高 C.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D.便于管理 4. ISDN是一种: ( C ) A.数字数据网 B. 同轴电缆电视网 C. 综合业务数据网 D. 无线局域网。 5.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于上一世纪的:( A ) A.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C. 90年代 6.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的基本特征的是: ( D ) A.集成性 B.交互性 C.数字化 C.开放性 7.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出现于19世纪的:( B ) A.30年代 B. 40年代 C. 50年代 D. 60年代 8.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 D ) A. 虚拟化 B. 全球化 C. 自动化 D. 个性化 9.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构成要素的是: ( D ) A. 文本 B. 图形.图像 C. 动画 D. 幻灯片 10.基于实时交互双向通信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属于: ( C ) A. 第一代远程教育 B. 第二代远程教育 C. 第三代远程教育 D. 第四代远程教育 11.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C ) A.设备性能上 B. 传输速率上 C.分布范围上 D. 互联方式上12.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最大教育潜能是:( D ) A.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B.共享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