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周练试卷

高二地理周练试卷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高二地理第二周周练试卷

一、单项选择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国? 国? 国? 国

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国国? 国? 国

某城市2002年末统计共有人口500万,2003年内共计死亡6万人,出生5万人,迁出20万人,迁入40万人。据此回答3-4题:

3.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2% B.1% C.-0.2% D.3.8%

4.有关该市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市人口总数在减少 B.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C.从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看,该市不可能位于中国

D.该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6题。

年龄0—14

岁15—59岁60岁以

总计

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

(%)

0.60.62.4

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

(%)

0.80.72.20.81

5

A.% B.% C.% D.%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地区总人口(万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①9613

②1625-

7

A.① B.② C.③ D.④

8.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万,其中浦东增加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比1990年上升了个百分点……回答9-10题。

9.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①郊区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③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①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

③允许生二胎④要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12.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技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部族战争

C.自然灾害

D.开发资源

16.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18.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19 乙 丙 200420192019191919.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恒河平原

20.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①城市化进程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 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4江苏文综卷)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回答8~9题:

21.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这说明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河流 B .气候 C .植被 D .资源 22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A .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 .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 .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 .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23.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A .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 .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 .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 .麦加、宝鸡、堪培拉

读图l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 ~2题。

24.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 .城市人口数较少

B .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

(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

26、该地区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27.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 .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 .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

常胜过

C .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 .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图2

(07广东地理卷)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

变化图(图9),

回答28-29题。

28.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9.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下面甲图(云南某城市的区位图)和乙图(甲城市某局部8:30)时等噪声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30据图分析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最有

可能是

A.水运障碍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31、读下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

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

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从自然条件角

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已

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据此回答6—7题。

32、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热量、光照条件优越

C.交通便利

D.均为世界大河入海口

33、长江三角洲冲击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

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

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据表回答8—9题。

1950年1980年甲城市数目(个)13

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500

34

A.甲

B.乙

C.丙

D.丁

35、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36. 关于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也越强

B. 城市的规模有大有小,因此,城市中心地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C. 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城市作用范围的增大,吸引的人口就会增多,相应城市规模也会扩大

D. 所有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的关系都是正相关系

37. 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有名的超级大城市,该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这种现象说明()

①城市化水平高②经济发展速度快③大城市畸形发展④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

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⑧

D. ①②③④⑦39.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水域

40.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C.城市人口增加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是%,到95年平均每年增加个百分点,预测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61%,据相关统计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45万农民成为市民。分析后回答41-43题:4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处于早期 B.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C.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D.趋于停止42.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受

A.自然条件制约 B.国家政策制约 C.人口增长情况制约 D.经济因素制约

43.今后我国城市化方向应该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迁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D.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

44.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进城进镇,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B.因城市容纳不下太多人口应停止城市化进程

图48-

C 、城市化进程过快易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

问题

D .总体说城市化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读伦敦人口增长柱状图48—9,回答45-47题:

45.伦敦人口的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现在( )

A .第一次技术革命

B .第二次技术革命

C .第三次技术革命

D .二战时期 46.伦敦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尤其是昼夜市区人数变化大,这种现象称为( )

A .地域城市化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城镇化

47.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乡村和小城镇生活费用低

B .城市中心地价低,环境质量差

C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D .乡村和小城镇工作机会多

车流滚滚、阴霾蔽天、噪音连连,这是许多城市的写照。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各国要倡导“健康城市”,即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城市整体。回答10-12题:

48.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 .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 .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 .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

D .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

49.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②城市人口的素质低下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A . ①③

B .①② C?.③④ D .②④

50.下列各城市的做法有悖“健康城市”的有( )

A .上海提出保护苏州河,使用环保马夹袋,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

B .北京实行“公交优先”,市区禁鸣喇叭

C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

D .海口从生理、精神、社会多维因素着手,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

高二地理第二周周练答卷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0

(1)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 、

B 、

C 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

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____(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D.北美洲

(3).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

要是和等。

(4).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

生的积极影响

是,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

______________

2、图6-12为某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城市形成发展示意图,三图为三个阶段的同比例尺平面

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t1,请分析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

(2)比较三图,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工业区的分布,说明______________对城市区位有很大

影响。

(3)由图t1~t2,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由图t2~t3,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_ _____;③__________ _________。④________ __________。

(5)从上述三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ADCBC DBBCD

BCACB CDCBA

ACADC ADBBA

BCDBC DCDAA

CDDBB CCBAD

1、(1)30 A C (2).A (3)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4).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2答案:(1)地处河流沿岸干支流交汇处(2)交通线的变化(3)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4)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铁路、高速公路(5)郊区城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