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自我落实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自我落实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自我落实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知识自我落实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使用价值,其次必须价值。

2.商品经济是指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总和,它是直接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也是一切商品的共性,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4.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价值本身,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但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二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关系

6.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中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

8.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分为单位商品的价值和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这里的商品价值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

9.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10.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其一般等价物的体现,是由其的性质定的。

12.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价格的高低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大小成正比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在交换中还要受供求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3,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但商品交换不一定是商品流通。

14.纸币是由央行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其基本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不能作为价值尺度,因为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是待销售的商品数量,二是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速度)。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15.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说明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后果及治理的主要措施(在这些方面二者共同的地方)。

(1)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叫做通货膨胀。表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措施:控制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2)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升值,物

价下跌,叫做通货紧缩。表现:纸币升值、物价下跌、购买力提高、影响

企业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措施:控制或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 。

1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是指相等的价值量,而不是等价格。在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表现为物物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

17.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18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其根据是: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大于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小于价值;造成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因:

(1) 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2) 国家宏观干预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经济常识第二课基础知识自我落实

1. 生产资料公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的基础。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承包、租赁、国有独资等,都可以利用。其中,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种控制力又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6.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外资或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合资企业,以及公有制经济吸收个人投资组成的股份制企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7.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度为标准,而要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9.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直接原因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10.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11.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所以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具体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2.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巾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其原因是:

(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3.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的基本要求是:

经济常识第三课基础知识自我落实

1、(1)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之为市场主体。

(2)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3)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2.(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其生产和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最。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已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4.(1)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公司最基本的特征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

(3)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5.(1)含义:股份有限公司是指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组织机构:

a.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b.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c.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d.公司往往还设立监事会或监理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3)股票:

a.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b.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c. 公开募

股集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

d.居民闲置的钱用来购买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

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

6.(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2)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准手里。如

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7.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8.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9.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企业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公式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10.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11.(1)企业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企业兼并的意义:使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

(3)实行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2、(1) 厂长(经理)负责制指的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以厂长(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

(2)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丁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了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

13.(1)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14.党组织的地位: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起保证监督作用。

15.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2)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16.国有企业经营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企业经

营者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经营者都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17.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8.(1)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

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

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经济常识第四课基础知识自我落实

1.三大产业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划分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可以用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示。

2.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巩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是发展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3.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5.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行各业的总称。第三产业主要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必然结果。一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的。

6.(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体现出来的。

(2)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我国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并由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是统一的。

7.(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称为劳动合同制度。

(2)订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3)订立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8.(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一种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

根本性措施。

专题复习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一、知识结构 二、复习提示 本专题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考尤其应予以关注的知识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的增加就业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具体做法即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 三、学科内知识联系 第一、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识,分析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分析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产品问题。 第二、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原因,特别是物价上涨问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第三、运用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意义,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四、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实践,分析说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第五、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分析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 第七、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八、运用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九、联系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宏观调控。 第十、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财政、税收的作用联系起来,分析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必要性。 第十一、结合市场交易的原则理解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 四、结合十七大,把握知识联系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 1.全面把握与价值规律有关的五对关系 (1)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由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的。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说到底,仍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使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值规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价值规律被称为“无形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被称为“有形的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单一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地追求自身的利益,造成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具有盲目性,使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具有滞后性,也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价值规律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必须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为此,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价值规律促使企业优胜劣汰,这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企业兼并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企业兼并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企业破产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价值规律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因此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 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中公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中公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经济常识习题及答案

实战演习: 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D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 D、政企职 能分开 2、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B )。 A、保护型经济 B、竞争型经济 C、垄断 型经济D、封闭型经济 3、市场调节是指(B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调节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C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B、政府加 强宏观调控 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计划与 市场相结合 5、货币的本质是(A)。 A、商品交换的媒介 B、衡量商 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C、一般等价物 D、社会财 富的代表 6、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C)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 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 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 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D、具体劳动 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A )。 A、公司制 B、股份合作制 C、业主 制D、合伙制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 )。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B、进口商 品的规模和水平 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D、商品储 备动用的规模 10、据《经济学家》杂志刊登,1995年全球保险费用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经济学家》指出,私人保险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往往是最富有的。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其主要原因是(B )。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用很小 B、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业日 益发达 C、保险费占CNP比重的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 足 D、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 11、企业兼并(D )。 A、可以跨地区、跨行业,但不能跨所有制 B、可以跨行业、跨所有制,但不能跨地区 C、可以跨所有制、跨地区,但不能跨行业 D、既可以跨地区、跨所有制,也可以跨行业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A )。 A、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B、提 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D、推 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3、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A )。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 取D、整存零取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常识高频试题及答案解析

1、单选题下列属于城乡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措施是_____ A: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学也一样享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 B: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购买商品房准予办理本地户口 C:国有企业对农民工实行同工同酬 D: 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创业获得银行优惠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 其实质在于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新阶段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集中体现在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上 ,这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所 述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 2、单选题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是_____ A: 生产全球化 B:跨国公司 C:市场机制 D:技术进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从内涵(或质的规定性)上看,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其基础是市 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其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其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其 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其内容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还包括流通、金融、科技和文化领域,其主导 力量是跨国公司,其推动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其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其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 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3、判断题货币贬值一定会使一国的国际贸易状况恶化。_____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否) 。解析:货币贬值不一定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一国出 口和进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那么,该国的货币贬值一定能够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收支。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考点直击 1.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内容,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2.与当前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经济理论,例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商品二因素、价值规律等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异同。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认为人()。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 没有利他心 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解析】答案为D。 相关链接: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武汉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完整版)

武汉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按对应题号把A涂黑,错误的把B涂黑。每题0.6分,共12分) 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启示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3.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5.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是货币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7.个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 8.根据《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9.在《民法》中,把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管理相对人的惩罚。() 11.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 12.上级人民法院领导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13.代理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 14.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5.行政权力是以强制力作为后盾,具有某种强制性。() 16.行政价值是对行政管理系统所追求目标的应然性概括。() 17.在议论中以充分的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称之为申论。() 18.文章主题是一种“观念”,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 19.条例、规定、办法的撰写,一般以章节、条款的形式安排表达次序。() 20.廉洁奉公这一道德规范,要求公务员做到艰苦朴素。()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0.8分,共48分) 2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 A.在学校建立贫困生活资助体系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练习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练习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练习 经济常识第一课基础练习第一节:商品一、填空题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是用于的。2、物品包括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包括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3、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是第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第次社会大分工。4、以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叫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5、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是在先,在后。(用“商品交换”、“商品生产”选填)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7、物品是范畴;而商品和商品经济是范畴。(用“永恒”和“历史”选填)第二框: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属性,是商品的。2、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不能比较其使用价值的大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它体现的是的关系。3、凝结在中的无差别的就是商品的.4、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5、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是通过的形式来表现的,但是交换价值的基础。6、商品是和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的东西不能形成.有的东西不一定有,因为,除了商品有使用价值外,其他的东西也可能有使用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n bsp;。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的大小。2、劳动时间可以分为和.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的社会正常的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下制造某种所需要的劳动时间。5、劳动生产率可以分为和。6、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即使用价值量会。因此,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7、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必然增加,在交换中能获得额外收益。第二节:货币第一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人类历史上,商品交换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2、等价物是指与价值等同,并能表现其他商品的商品。3、一般等价物就是从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并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那些需要了解的经济名词,都在这里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那些需要了解的经济名词, 都在这里了 经济名词是考试中经济常识考察的一个重点,主要考察两种类型的名词,一是在党政重大会议中经常出现、耳熟能详的名词,比如恩格尔系数、GDP等等,另一种主要考察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经济名词,如SDR、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等等,考察方式要么是根据概念的阐述选出名词,要么是对名词的理解。 1.灰犀牛事件: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其特征是概率很高,破坏力巨大,但可以预测、可以防御。 2.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3.独角兽:经济学中独角兽是指独角兽公司,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 4.老鼠仓:老鼠仓是一种营私舞弊,损公肥私的腐败行径,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取自谚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故名老鼠仓,古代统治者又视老百姓为草民,鼠辈,

而金融领域从基金经理到证券分析师,大多是硕士博士,对金融业者中的此类行为视为老百姓之举,故有此说。 5.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 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8.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10.价格竞争:是通过降价来使顾客花更少的钱却得到同样满足的一种竞争。 11.非价格竞争:即价值竞争,就是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答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精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和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收文、发文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内部使用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3.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A.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D.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4.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5.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党、政、军各类机关 C.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D.国家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6.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求做到:()。 A.说明制发的意义 B.侧重叙事,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 D.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重点难点 一、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A] 生产(起点和基础)、交换、分配(桥梁和纽带)和消费(终点和目的) 二、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B] ?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 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蓝图和目标[B]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2、蓝图: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目标:社会生产力、国生产总值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 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富裕;全国将缩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4、构建和谐社会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五、的任务和发展之路 六、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书法基础知识讲座

书法基础知识讲座 书法基础知识讲座之二【姿势与执笔】 (2011-03-21 20:54:04) (二)姿势与执笔 1、姿势 写字的姿势分坐式和立式两种:坐式与立式。 坐式适合写一寸见方以内的字,其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即头部端正,上身正直,双臂自然分开,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写字;双脚自然安放地面。 立式适合写寸楷以上的大字,要求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即头部略俯,上身微躬,左手按纸,右手悬肘执笔,双脚自然分开站立,约与肩等宽。 无论坐式、立式,浑身以放松、自然为上。 2、执笔 执笔的方法有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龙眼法、凤眼法、回腕法、握拳法等等。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意思是说,执笔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即“虚”和“宽”。 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在竹木简牍上写字,左手持简,右手执笔写字,用三指执笔法方便。后来王羲之发明了“五指执笔法”,这可能与高桌凳的出现有关。不过,苏东坡还是用“三指执笔法”,现在的日本也多用“三指执笔法”。这与我们今天执钢笔的方法类似。

三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 龙眼法

凤眼法 下面着重谈谈“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可以用“按、压、勾、顶、抵”来说明五个手指对笔杆的作用。 按:拇指由内向外按住笔杆; 压:食指与拇指相对压住笔杆; 勾:中指第一节由外向右内勾住笔杆; 顶:无名指与中指相对,用指甲根部由右内向左外顶住笔杆; 抵:由于无名指的力量小于中指,所以,小指抵在无名指下方,以助一臂之力。 这样,四个手指从不同方向管住笔杆,改变各手指的力量,毛笔就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了。 用“五指执笔法”要注意: 指实掌虚。即四个手指贴实笔杆,掌心空虚,可放下一个鸡蛋。这样,运笔时手腕才会灵活,如果指实掌实,手腕就会僵硬,不能灵活运笔。 掌竖腕平。这是坐式书写的要求,可以使笔杆保持垂直;若是立式书写,就应该掌平腕斜,这样才能保持笔正。

经济常识(常识部分)

经济常识(常识部分)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3.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5.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8.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9.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第四部分经济常识 高频考点一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 牛刀小试 【例题单选】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但都比较成功。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A 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B各国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C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能够改变和决定国情 D 任何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都会获得成功 【解析】这道题考察常识。从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可以看出,不管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是否一样,它都可以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它们都是从自己本国的国情出发的。因此,A、B项正确。国情决定市场经济运行模式,C 项违背国情,主次颠倒。D 项太过绝对,根据我们总结的第一个技巧,太绝对的一帮都是错的。所以本题选择AB。 【例题单选】市场经济是一种( B ) A.基本经济制度B.经济运行方式C. 基本组织形式D. 生产经营方式【例题单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C) A.制度手段 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 D.政治手段 【例题多选】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是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体表现在市场调节的( ACD ) A.自发性B.竞争性 C.盲目性 D.滞后性

高频考点二公司制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2.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典型的法人。 总结口诀: (1)法人有“三独”“三会” (2)法人的责任承担:“一个承担,三个不承担” 牛刀小试

(2012年贵州选调)某公司由甲、乙、丙、丁三位股东出资设立,丁和戊分别被依法选为公司的执行董事和监事,该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根据法律规定,银行下述主张能获得支持的是( ) A.要求做出贷款决策的丁返还贷款 B.要求该公司返还贷款 C.要求已足额缴纳出资的甲、乙、丙三股东返还贷款 D.要求对该公司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的戊返还贷款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法常识。公司最显著的特征是,股东出资设立公司后,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因此,银行可以要求该公司返还贷款,本题选择B 选项。 (2013 年江苏A)大学毕业生小赵欲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创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投资设立一个以上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B.公司的注册资本额不低于人民币3万元 C.不能分期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D.公司章程中必须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定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法常识。一人公司最显著的特征是,注册资本最低10万元,不能分期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本题选择 C 选项。公司章程中不是必须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定,一人有限公司不设董事会,仅有执行董事,即投资人,监事会可设可不设,一般不设,因此D选项错误。本题选择C. 【例题单选】大学毕业生小赵欲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创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可以投资设立一个以上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B.公司的注册资本额不低于人民币 3 万元 C.不能分期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D.公司章程中必须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定 【例题单选】张先生自己创办了一家化工生产厂并担任厂长,他可以被称为这个化工生产厂的( D ) A. 法人代表 B. 法人 C.法定代表D. 法定代表人 【例题单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 D )。 A.由公司总经理和工会组成 B. 由地方行政长官和公司董事长组成 C. 由部门、行业、企业三方组成 D.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组成 【例题单选】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的表述,不正确的( A ) A.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可以兼任监事 B.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 C.监事须忠实履行服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D.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高频考点三竞争与垄断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