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2017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

临床

1.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大多合并全身性基础疾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2.临床分为四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检查

1.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100×10/L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2.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

3.影像学检查

颅脑CT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可显示脑实质内T1呈低信号、T2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诊断

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脑神经受损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氯化物及葡萄糖降低者,应考虑本病。

临床确诊需在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应反复作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或动物接种以寻找病原。通常墨汁染色阳性率较低,故需尽早应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或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隐球菌抗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影像学特点等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两者鉴别需依靠病原学证据。另外,还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等相鉴别。其他脑部真菌病还有曲菌病和毛真菌病也应注意鉴别。

治疗

1.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

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

2.氟康唑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依赖酶,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首选药。

3.5-氟胞嘧啶

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用药途径及疗程应个体化,一般总疗程为2.5~11个月。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脑脊液(CSF)、常规检查正常,CSF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3~4周(每周1次),两性霉素B总量达1.5~3g。另外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害为特征,起病隐匿。这种机会性感染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或其他免疫抑制情况,也见于少部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全球HIV感染逐年减少的背景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文中重点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最常见的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是隐球菌病最常见的表现。绝大多数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其中格特隐球菌有明显的地域性,在我国少见。在此,我们仅探讨新型隐球菌相关感染。新型隐球菌有很强的侵袭性,几乎总是累及脑实质,可导致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或脑和脑膜的肉芽肿等,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十分有限,治疗仍依赖于3种主要药物,主要的诊治参考依然为2010年发布的《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我国则在2018年根据国内的临床实践,制订了《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及有限的药物优化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一、易患人群及预后 隐球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的病原体常见于鸽子的巢穴和粪便中,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在免疫正常的宿主中,吸入的隐球菌会被有效地清除,但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隐球菌可以增殖并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跨越血脑屏障,导致脑膜脑炎。

隐球菌病高发于3类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非HIV感染和非移植宿主。在全球范围内,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HIV感染者隐球菌抗原阳性检出率平均为 6.0%,90%的隐球菌脑膜脑炎病例见于该人群。近年,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普及,HIV相关的病例发病率一直在下降,但病死率并未下降。根据2014年的报告,估计全球每年新发22.3万例病例,造成每年18.1万例死亡。 对于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感染见于平均2.8%的患者,其中52%~61%的隐球菌感染患者有中枢神经受累和播散性感染。其他非HIV感染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数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及肝硬化等。另有研究数据显示7%~32%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但这些所谓“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能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例如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抗干扰素-γ的自身抗体疾病等。 在中国人群,84%的隐球菌性脑膜炎与HIV感染无关,而且25%~68%的感染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以华人为主要民族的其他亚洲国家的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结果(81%~96%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这种独特的现象可能是由于中国汉族人群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和Fc-γ受体2B基因多态性所致。 来自美国和法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使用HAART,HIV感染者10周病死率为15%~26%。与之相比,非HIV感染者病死率并不低,90 d病死率为27%。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非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在1年时分别达78%和42%。 二、临床表现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 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情重,病死率高。隐球菌脑膜炎作为严重的继发 性隐球菌病,每年新增约100万患者,并造成60万患者死亡,在接受规范高效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中,3个月死亡率为20%,而未接受正规抗真菌治疗的 患者,2周死亡率近100%[1]。 1.患者资料 患者女,50岁,于2021年4月9日收治了一例反复剧烈头痛半月余,查头 颅MRI示:左侧半卵圆中心区及双侧脑室前角旁异常信号,考虑缺血灶。收治我 科后予以止晕止痛等对症处理未见好转,病程中患者频繁诉剧烈头痛并出现意识 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现象,行脑脊液检查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经治疗及精心护理,4月28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1.护理 2.1病情监测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渐进性头痛、精神和神经症状,也可 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要做好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病程中第4-6日出现了发热, 最高体温38.8℃,予物理降温及复方氨林巴比妥肌肉注射,及时记录发热的时间、处理方式及降温结果,同时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每小时巡视病房。 2.2颅内压增高护理 2.2.1观察 颅内压是颅腔内血液脑组织以及脑脊液等内容物所呈现的压力表现,正常值为:0.7-2.0kpa,当前临床研究多以ICP水平高于2.7kpa表示患者存在颅内压 升高现象[2]。颅内压急剧升高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脑疝的发生,因此,须密切观 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

2.2.2处理措施 应立即遵医嘱快速静滴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如20%甘露醇等,抬高床头30度, 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氧气吸入,备好抢救药物 器械[3]。患者烦躁时,保证患者安全,嘱勿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高颅内压 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疾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除静脉用药外其他本疾病降低颅内 压方法有:持续腰大池引流、腰椎穿刺引流、脑室外引流、Ommaya囊、脑室-腹 腔分流术等[4]。 2.3腰椎穿刺术护理 2.3.1术前 腰椎穿刺术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治非常重要。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需行 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同时可直接测定颅内压,病程中需要定期测定颅内压 或鞘内给药,应配合医师做好腰椎穿测术护理。术前告知患者行腰椎穿刺的目的,配合要点,告知术中体位等。 2.3.2术中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头前屈,膝关节屈曲,双手报膝,使腰椎后凸。术中注 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协助留取脑脊液送检。 穿刺结束后予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2.3.3术后 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促进穿刺点愈合。同时注意观察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头痛、穿刺点出血、局部疼痛和感染等。临床中常 要求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但指南[5]提出术后卧床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没有明显关系,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缩短卧床休息时间,研究表明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缩短卧 床时间至2-4H能够有效改善住院时舒适体验,有效降低压疮风险[6]。另有文献 显示LP术后绝对卧床0.5-2H不会增加患者头痛以及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卧床 2H可提高患者舒适度[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神内监)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鸽子或其他鸟类为其中间宿主。该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脑膜,导致脑膜广泛性增厚、脑膜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在脑沟和脑池可见小肉芽肿形成、蛛网膜下腔有胶样渗出物、脑室扩大等,但脑实质局部很少有炎症反应。本病以吸入方式感染肺部再经血行播散至CNS;青壮年多见,男女之比为2:1:急性或隐袭性起病;多数病人有脑膜刺激征和颇高压的症状与体征,以单纯脑膜炎为主。及时正规治疗可使70%以上的病人治愈,治疗不及时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得,少数病人在治疗结束后1-2年又复发,未经正规抗真随治方的病人可于数月内死亡。 【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前的情况 ①仔细询问病人的居住条件,有无养鸟养鸽子等喜好,了解居住环境及有无鸽子等鸟类喂养史、接触史,因为新型隐球菌常存在于干的陈旧的鸽粪中,成为人类隐球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②仔细询问病人既往身体状况,是否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状况如网状内皮系统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糖尿病等,病人感染新型隐形隐球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情况,当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病人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2.了解起病时的情况询问病人起病的时间,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有无不规则低热,间隙性头痛,或急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这些可能是病人的早期表现或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首发症状。 3.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①活动病人头颈部,检查有无颈强直现象,脑膜受到蛛网膜下腔滲出物刺激常出现颈强直和 Kernig征阳性。 ②与病人进行交谈,注意有无视力、听力的改变和复视,因为病变累及听神经、面神经和动眼神经会引起相应的神经受损症状。 ③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呕吐,注意其头痛的性质,观察有无颅内高压存在,大多数病人有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头痛由早期的间隙性发展成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后期视神经萎缩。这种剧烈的头痛,主要是因为病变侵犯脑膜,而脑膜及其血管中存在着广泛的痛觉纤维,痛觉纤维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后所致;此外,蛛网膜下腔的渗出物致蛛网膜黏连、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也可致颅内高压而引起剧烈头痛。 4.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稍增高或正常。 (2)脑脊液检查CSF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是浆液性改变,淋巴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为(10-500)×106/L,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CSF 直接涂片检查:用印度墨汁染色,60%~70%病人可发现带夹膜的圆形隐球菌;CSF培养和动物接种,可分离出隐球菌。 【治疗原则】一经确诊后,应立刻进行抗真菌治疗和全身对症支持治疗,缓解症状。 【常见护理问题】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感控新青年5月14日 来源丨中华内科杂志2018 年5月第57 卷第5期 作者丨刘正印王贵强朱利平吕晓菊章强强俞云松周志慧刘焱斌蔡卫平李若瑜张文宏张福杰吴昊徐英春卢洪洲李太生 代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引言 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Society ofAmeric a,IDSA)首次发表了“隐球菌病治疗得实践指南"[1],2010年更新为“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2],该指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确实发挥了规范隐球菌感染治疗得作用;但就是在我国临床实施过程中,得确发现有很多不适用于中国得内容。我国2010年由《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得“隐球菌感染专家共识”[3],并无专门针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得共识或指南供临床医生参考,另外国内隐球菌性脑膜炎得诊治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为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一起制订了本“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既可发生于艾滋病(AIDS)与其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它就是AIDS患者主要机会性感染与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得流行,隐球菌病发病呈显著增加趋势,据报道约6%~10%得AIDS患者会合并隐球菌感染,在美国AIDS高发城市旧金山、亚特兰大等地,隐球菌病得发病率约为5/100000,其中1/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近年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得应用,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得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值

得关注得就是,欧美、澳洲、南亚等地得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多数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仅7%~32%患者免疫功能正常[4-8];而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华裔患者得数据显示,高达50%~77%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者[9-13]、新近研究结果显示,所谓“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可能存在潜在得免疫遗传功能缺陷[14—16],由此可见,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其一定特殊性。 第一部分病原学以及实验室检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得病原菌为隐球菌,隐球菌属至少有30多个种,其中具有致病性得绝大多数为新型隐球菌与格特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与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其她种类隐球菌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偶可引起人类感染。格特隐球菌虽好发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但有明显地域性,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不过近年来在加拿大与美国北部地区也有发生。我国则以新型隐球菌感染为主,格特隐球菌少见。 一、隐球菌得微生物学鉴定 隐球菌得鉴定主要分为经典得真菌学鉴定与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前者主要包括标本得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就是快速鉴定新型隐球菌得重要方法之一。 抽取3~5 ml 脑脊液置于无菌试管,立刻送检、不推荐将标本放冰箱,因低温可能影响该菌得活力,导致培养不生长或生长缓慢。 1、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脑脊液经墨汁染色后可见新型隐球菌酵母细胞周围有一圈透亮得厚荚膜, 但需与白细胞与脓细胞得假荚膜鉴别,后二者外围也可见狭窄得透亮折光圈,但边缘模糊,且无法瞧到隐球菌所具有得厚壁及胞内反光颗粒。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概述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症,好发于鸽子饲养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部胀痛渐进加重,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烦躁。脑脊液涂片和(或)分离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是确诊本病重要依据。 英文名称: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烦躁 主要病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力低下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T 淋巴细胞检测、血清抗原检查、胸部 X 线、CT、MRI、脑脊液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须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

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 病因总述:新型隐球菌的孢子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隐球菌在肺内生存并通过血行播散,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致病。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基本病因: 1、新型隐球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中的条件致病菌。新型隐球菌孢子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形成荚膜,并将人体的多巴胺等转化为黑色素。新型隐球菌在荚膜和黑色素的帮助下抵抗机体的免疫防御,在肺部存活。 2、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功能不全,T 细胞防御能力低下,不能使新型隐球菌局限在肺部,隐球菌经血行播散至肺外其他器官。 3、脑脊液和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特点正常人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缺乏抵抗新型隐球菌的补体、因子、炎症细胞,同时又有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介质帮助隐球菌产生黑色素。这些条件利于隐球菌生长,因此新型隐球菌肺外播散易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引起脑膜炎。 危险因素: 1、饲养鸽子或与鸽子密切接触。 2、患有慢性衰竭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

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2017神经内科备考知识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 临床 1.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大多合并全身性基础疾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2.临床分为四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检查 1.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100×10/L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隐球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隐球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 I 一前言 .. (1) 1.1隐球酵母菌类型 (1) 1.2危险因子 (1) 1.3其他危险因子 (2) 二临床表现 (3) 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4) 3.1实验室检查 (4) 3.2影像学检查 (4) 四临床治疗及其药物 (5) 4.1 两性霉素B (5) 4.2氟康唑 (5) 五案例报告 (6) 5.1案例1相关 (6) 5.1.1病例1介绍 (6) 5.1.2检查 (6) 5.1.3西医治疗 (6) 5.2病例2相关 (7) 5.2.1病例2介绍 (7) 5.2.2检查和治疗 (7) 5.2.3中医治疗 (7) 5.3病例3相关 (7) 5.3.1病例3介绍 (8) 六讨论 (9) 参考文献 (10)

隐球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Analysis of Drug Treatment Cases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摘要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于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病情发生比较隐匿、刚发病的特征一般有缓缓的头痛及轻微的恶心呕吐,现在临床上治疗隐形球菌脑膜炎主要是两性霉素b,氟康唑,以及中药辅助治疗。为了探究隐形球菌的治疗方案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三个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发现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对隐形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较好。由此我们可知隐球性脑膜炎应该早发现,通过准确的一系列手段进行准确诊断,且应该注意检测相关得一些病毒以及免疫缺陷得成分,使用合理有效得方式进行治疗,降低患者得死亡率。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脑脊液检查

神经内科知识点

1、一般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休克症状。 2、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30ml;每日生成量400~500ml 3、穿刺操作:左侧卧位,屈颈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有利于拉开椎间隙。背部与检查床垂直, 脊柱与床平行。 4、腰椎穿刺适应症: ①需要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发生改变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可以有颅内压异常等的诊断。 ②评价脑炎、脑膜炎及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治疗的反应。 ③鞘内用药或注射造影剂。 ④极少数用于降低颅内压。 腰椎穿刺禁忌症: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使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窝占位病变或出现脑疝迹象者。 ②腰穿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感染。 ③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者. ④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急性期,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⑤病情危重者。 腰穿并发症:①最常见的事腰穿后头痛;②脑疝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5、脑脊液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为80~180mmH2O,大于200为增高,低于70为降低. 6、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可用三管试验法鉴别出血。 7、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微混;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8、正常人腰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15~45mg/dl). 脑脊液糖含量约为2.5~4.4mmol/L(50~75mg/dl),为血糖的50%~70%.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700~750mg/dl);结核性脑膜炎使氯化物降低最明显 9、脑电图在临床上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帮助癫痫的诊断,但缺乏癫痫样放电不能排除癫痫 10、当大脑转移瘤在CT扫描尚未显示时,脑电图可能显示局灶性异常。 11、核磁的优点:①分辨度高,能清晰显示直径为1mm的病灶;②由于对组织含水量敏感, 能显示早期缺血和水肿;③无骨组织伪迹,适宜于颅底、后颅凹、椎管和枕骨大孔附近病变的诊断;④弥散加权MRI可在缺血早期发现病变。 12、脑桥病变可造成瞳孔针尖样缩小。 14、小脑病变的症状: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眼球震颤、吟诗样语言。 15、小脑中线(蚓部)损害,主要表现为闭目难立征. 16、节段性感觉分布: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平面为T12及L1,上肢桡侧为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为常见。随着HIV感染的增加,隐球菌病 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在美国,隐球菌病的发病率约为 5/100 000,其中1/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在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其一定特殊性,高达50%~77%的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者。因此,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认识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诊断标准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于临床表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隐球菌菌抗原检测、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影像学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在诊 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部分治疗原则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对于抗真菌治疗,目前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氟康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 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基础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本文介绍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疾病时有所帮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引起的疾病,隐球菌属包括至少30多个种类,其中大多数有致病性,如新型隐球菌和格特 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其他种类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则很少引起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规范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性别,年龄,隐球菌接触或感染史。 2.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隐匿,表现低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 (2)神经症状: 1)头痛急、缓、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 2)呕吐性质、次数; 3)精神、睡眠状态; 4)意识状态:嗜睡、昏迷; 5)颅神经功能、视力、复视; 6)抽搐性质、次数; 7)入院前用药情况。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血压。 2.专科检查: (1)意识、精神状态。 (2)颅神经检查:视力、眼底、眼球活动。 (3)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外观、压力、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隐球菌,检查阴性者应反复多次此项检查。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血清或脑脊液中可检出荚膜抗原(90%)。脑脊液培养和动物接种可以分离出隐球菌,可帮助确诊,但因需时较长对早期诊断无意义。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试验,抗隐球菌胞浆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隐匿性起病。 2.临床上以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尤其伴有Ⅱ、Ⅲ、Ⅳ、Ⅵ对颅神经损害。 3.脑脊液有炎症改变,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尤其以糖降低为主。4.确诊须在脑脊液或脑活检中找到隐球菌。 【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 2.病毒性脑膜炎。 3.已部分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 4.颅内占位性病变。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同其他脑膜炎。 2.抗真菌药物治疗:

(1)两性霉素B:应用最广泛,为很重要的抗真菌药物,成人开始剂量为1mg,若无严重副作用则每次增加5mg,一般每日剂量30~40mg(不超过去50mg)即可,一疗程总量为3~4g。严重病例可同时作鞘内注射。 (2) 5-氟胞嘧啶:单独使用效果差,多与两性霉素B 合用,成人5~10g,儿童100~200mg/kg.d,分次口服,一个疗程为3 个月以上。 (3)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和伊曲康唑对隐球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口服及静脉滴注后脑脊液浓度均很高; (4)其他抗真菌药:克霉唑、大蒜注射液,均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反复做墨汁涂片或培养3次阴性,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脑脊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3.出院标准:达到上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概述】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naans)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本病发病率虽很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结核病、糖尿病、肾病及红斑狼疮等。 【临床表现】 本病通常起病隐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急性起病仅占10%,进展缓慢。30~60岁多见,男性较多,鸽子饲养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多见,5%~10%的AIDS患者可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但由于症状短暂、轻微,临床易被忽略。本病典型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及Kernig征,可见意识障碍、痫性发作及精神障碍等。发热仅见于半数病例,头痛可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大多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和小脑

受累症状、体征。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蛛网膜粘连常引起多数颅神经受损,如听神经、面神经及动眼神经等,可因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少数患者以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为主,偶可因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肉芽肿引起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体征,少见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球后疼痛、复视和畏光等。约15%的患者无脑膜炎症状、体征。 新型隐球菌感染也可引起遍及全脑的隐球菌结节,可大至肉眼见到,小至显微镜下方可查见,炎性反应较轻。隐球菌结节聚积于视神经可引起视神经萎缩,较大的隐球菌结节可出现颅内占位病变症状,隐球菌结节偶见于脑室内、脊髓、脊髓硬膜外或硬膜下等。 本病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本病预后不良,无合并症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为40%,未经抗真菌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达87%,但极个别患者也可自愈。 【诊断要点】 (一)诊断 根据患者隐袭起病,慢性病程,具有真菌感染的条件,如鸽子饲养者、免疫缺陷患者等。以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等起病,出现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痫性发作、颅神经损害和局灶性神经体征等;CSF

病例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女,23岁。主诉:反复发热、头痛、呕吐2月。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头痛,始于右侧颞部,随后转至左侧,以前额为甚,呈针刺样,持续难以忍受,伴低热、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疑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经抗病毒、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头痛有所缓解。近半个月头痛有加重趋势,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5.7℃~39.5℃”,无畏寒、寒战及盗汗,收入院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差,睡眠欠佳,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曾喂养鸽子。 2.病史分析: (1)关于头痛的病史采集应重点询问头痛的起病形式、性质、部位、伴随症状等,如有呕吐、应注意呕吐是否为喷射性;是否伴畏寒,发热及其特点如发热的程度、热型;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及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等脑实质损害的表现。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头痛伴有发热,主要考虑颅内感染可能。 (2)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各种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患者起病前有感冒、腹泻症状,随后出现发热、头痛、精神症状、抽搐、神志改变等脑实质损害表现者,以病

毒性脑炎可能性大;急起高热、畏寒、头痛者,以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性大;急起或亚急起头痛、呕吐、发热伴结核中毒症状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对于亚急性或缓起的反复出现的发热、头痛、呕吐,既往有喂鸽子史者,应高度怀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可能。 (3)病史特点:①女性患者,既往有喂养鸽子史。②渐起反复头痛、呕吐、发热。③无抽搐及精神、神志改变。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8℃,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6/ 6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黏膜无淤斑淤点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专科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双侧额纹对称存在,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嘴角无歪斜;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指鼻准,Romberg征(-),走一字路正常;无明显感觉障碍;病理征未引出;颈抵抗,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①低热。②双眼底视乳头水肿,提示有颅内压增高。③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脑膜受累或颅内压增高。④无明显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 (2)该患者阳性体征提示为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脑膜,可能伴有颅内压增高。

规培题库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22.【A1型题】脑炎与脑膜炎临床区别点是)A.脑膜刺激征 B.头痛和颅压增高 C.脑实质损害 D.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蛋白增高 E.高热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无 2/22.【A1型题】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肠道病毒 B.虫媒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带状疱疹病毒 E.流感病毒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无 3/22.【A1型题】关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 )B.颈强 )C.精神症状 )D.累及颅神经 )E.多见于老年人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新型隐球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病情较重,常易误诊,病死率高。 4/22.【A1型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最常选用的三种药物是 A.异烟册+乙胺丁醇+利福平 B.异烟册+乙胺丁醇+链霉素 C.异烟脱+利福平+此凑酰胺 D.利福平+链霉素+吨嗦酰胺 E.异烟册+链霉素+此凑酰胺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无 5/22.【A1型题】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首选药物是 A.异烟册 )B.利福平 )C.左旋氧氟沙星

)E.乙胺丁醇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无 6/22.【A1型题】有关脑膜炎双球菌,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革兰阴性双球菌 B.共有13个群,以ABC三群最常见 C.我国以A群最常见 D.细菌释放的自溶酶是主要治病因素 E.细菌分类主要依据英膜多糖、寡聚糖抗原、外膜蛋白型特异抗原和菌毛抗原4个主要抗原成分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无 7/22.【A1型题】阿罗瞳孔的病变部位在)A.睫状神经节 )B.外侧膝状体 C.中脑顶盖前区 )D.动眼神经 )E.视神经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无 「8/22.【A1型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累及的解剖部位不包括 ○A.脑实质 B.软脑膜 C.脊髓 D.蛛网膜 E.脑实质合并软脑膜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无」 --------------- 9/22.【A1型题】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检验学改变是 A.淋巴细胞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C.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D.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E.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 查看答案: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综述)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综述) 隐球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入性真菌性疾病之一,在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年约有 100 万患者,并约有 65000 人因此而死亡。在超过 30 余种的隐球菌菌种中,新型隐球菌和隐球菌是唯一两种常见的致病菌,因为它们能在 37 度时存活,并有其他的毒力因子,比如产生黑色素和保护性荚膜。 既往已有文献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主要影响HIV/AIDS 患者或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尽管其他类型感染也主要累及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而由隐球菌所致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对研究较少。隐球菌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周围有不同树木的泥土环境中的菌种。与新型隐球菌类似,其也可导致人类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首次发现隐球菌作为一种病原体是在1896 年,在一位病理学家报道的腰部肿瘤患者中发现。回顾历史,大部分隐球菌感染的患者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全球性的真菌性致病原。文献报道,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在其他方面正常,但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然而,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报道显示有些患者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相关。隐球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表现,包括脑膜炎、脑炎以及更常见的脑膜脑炎。这些表现可能导致过多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并且导致与之相关的颅内压升高。 既往认为隐球菌是新型隐球菌的一个亚型(B 和C 亚型),但目前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菌种。该菌种分为4 种独特的分子型(VGI-IV)。在澳大利亚主要以 I 和 II 型为主,在南美以 II 和 III 型为主。在美国,以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夏威夷病例居多。从这些地区的人和动物体内分离的菌种分析显示与其他亚热带地区类似,主要以 I 型和 III 型为主。 2004 年,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次感染爆发,以VGII 型为主,包括加拿大地区出现 VGIIa 和 VGIIb 型,美国出现 VGIIc 型,

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讨论

一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讨论 基本情况:患者吴X ,男,24 岁,W 50kg, H 165cm, BMI 18.36kg∕m2o 主诉:头痛半月余,伴呕吐14天,夜间潮热、盗汗10天。 现病史:半月余前出现头痛,为前额及两侧颍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持续约2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运动时头痛可加剧。1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头痛持续,呕吐前头痛无明显加重,院 外治疗后呕吐稍缓解,头痛持续。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潮热、盗汗,自感发热,具体 体温不详,发热时头痛加居IJ,仍伴呕吐,于合川人民医院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未再呕吐, 头痛程度稍缓解,但头痛呈持续性隐痛,伴反酸、恶心、心悸、乏力。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无特殊。 个人史:出生于重庆市,生长于重庆市。未婚未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药物依赖史。 家族史:家人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9βC, P 70次/分,R 20次/分,BP 121∕78mmHgo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对答切题,口齿清晰,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颈软,无抵抗感,无颈静脉 充盈,气管位置居中,扁平胸,无肋间隙增宽,叩诊双肺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 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70次/分,节律齐,无杂音,腹部平坦,剑 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无腹部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肝脾,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双侧克氏 征可疑阳性。 辅助检查:(2014-09-29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常规:WBC 8.72×109∕L, N% 84.3% t o (2014-10-05合川人民医院)结核杆菌抗体阴性,血培养:无细菌及真菌;肝肾功未见异常。GLU 7.3mmol∕L,电解质:Na+132.Immol∕L Cl- 92.8mmol∕L: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片:1、右上肺结节,提示陈旧性结核可能。 2、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斑状病灶,建议抗炎复查,必要时穿刺活检。 入院诊断:1.头痛待查:1)颅内感染?2)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胃炎?3.肺结核?

内科主治医师-308专业知识-脑炎性疾病二

内科主治医师-308专业知识-脑炎性疾病二 [单选题]1.多发性硬化的脑脊液表现中,错误的是 A.急性期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B.脑脊液蛋白增高,但很少超过1.0g/(江南博哥)L C.高解析电泳可显示出寡克隆带 D.髓鞘碱性蛋白升高 E.脑脊液外观正常,压力不高 正确答案:A [单选题]2.不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性情改变 B.低热、食欲减退、盗汗、消瘦 C.头痛、呕吐 D.面神经瘫痪 E.便秘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1.早期(前驱期)约1~2周,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可有发热、食欲缺乏、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或发育迟滞等。3.晚期(昏迷期),约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蒙眬,半昏迷继而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单选题]3.男性,36岁,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查:T37.6℃,P100次/分,BP10/8kPa,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可见瘀点和瘀斑,需要首先处置是 A.抗生素 B.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升压药 E.脱水治疗 正确答案:B [单选题]4.3岁小儿,发热3天,有头痛,呕吐。查:皮肤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压升高,外观混浊,细胞数2000×106/L,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脑脊液。直接涂片检菌阳性,临床诊断 A.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B.普通型流脑 C.结核性脑膜炎 D.脑膜脑炎型流脑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路径黄德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路径应用指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神经内科 [2011-0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路径 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ICD10:B45.101+G02.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0年《新型隐球菌临床治疗指南》(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CryptococcalDise ase:2010Update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2010) 1.病史:缓慢起病,病程迁延。 2.病前可有免疫力低下病史,如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或免疫抑制剂应用或有鸽粪接触历史。 3.低热及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 4.神经系统检查:颈部抵抗等脑膜刺激体征; 5.腰穿:脑脊液压力显着增高,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或偏低;涂片墨汁染色可见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培养见新型隐球菌生长; 4.辅助检查:脑MRI+强化:脑膜强化,可发现脑实质内散在局限性炎症病灶; 5.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脑脓肿、脑寄生虫和癌性脑膜病。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0年《新型隐球菌临床治疗指南》(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CryptococcalDise ase:2010Update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2010); 1.明确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2.对于治疗风险较大者(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或免疫抑制剂应用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治疗,应履行签字手续; 3.对于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特异推荐方案见表1、2、3。 表1HIV阴性的病人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 隐球菌病,治疗方法分级CNS 诱导/巩固治疗d:两性霉素B0.7~1mg/kg/d,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共2周, AI 然后氟康唑400mg/kg/d,至少10周e 两性霉素B0.7~1mg/kg/d,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共6~10周f AI 两性霉素B0.7~1mg/kg/d,共6~10周CI 两性霉素B脂质体3~6mg/kg/d,共6~10周c,f CIII 注:a,临床医生必须判断在对身体其它部位(如皮肤)感染的治疗时,是采用肺部的治 疗方案还是采用CNS感染的治疗方案。当出现其它部位播散感染或病人有潜在播散感染危险时,排除CNS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b,疗程根据疾病的消失与否来决定。 c,未经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隐球菌病。 d,值得注意的是,该推荐方案未曾在HIV阴性病人中作过特异的研究,但许多证据表明它对成功治疗该疾病是很吸引人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