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1)导管堵塞

预防:

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

①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

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预防:

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处理方法:

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

①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②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③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对症处理。

④若为机械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喜疗妥或肝素钠乳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

⑤若为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热敷或同血栓堵塞导管处理方法。

⑥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PICC管。

3)穿刺点渗血、水肿

预防:

病人血管情况好,穿刺针应与导管相适应;剧烈频繁咳嗽时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min,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5-lOmin,制动30min,24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24h,必要时停服抗凝剂,给予止血剂。

处理方法:

①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lOmin 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嘱忠者在咳嗽、咯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②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现。

4)导管移位、脱出或断裂

预防:

①指导病人休息与活动,妥善固定导管,穿刺侧肢体勿过度活动,勿自行牵拉导管。

②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③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勿粗暴操作,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3. 处理方法

①导管移位时,拍胸片找出移位的位置,使导管移至正常位置,若无不适感可继续使用。

②导管外脱时,严格无菌操作从里向外碘伏消毒脱出的导管,嘱病人手臂外展900,然后将外脱的导管送到“0”点。

③如发生断裂,让患者卧床,拍片,请介入科从下腔静脉抓捕器取出导管。

④拔管过程中出现断裂,立即扎止血带,请医生静脉切开取导管。5)静脉血栓

预防:

置管前测量臂围,排除既往静脉血栓史;尽可能选择细的导管;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嘱患者做握拳、松拳动作,预防血液缓流而发生静脉血栓。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液,通过血管彩超确认,根据血栓程度、静脉受累情况、症状严重程度决定处理措施。

①拔管。

②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0-14天,抬高患肢20-30度。

③患肢制动,避免按摩。

④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同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

⑤避免在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严密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

⑥抗凝、溶栓治疗。

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

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 处理: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穿刺完毕后穿刺点加压止血; 有出血倾向病人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加压包扎,有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应用止血剂。 2、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向外拔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送管动作轻柔 3、刺激神经 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 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4、空气栓塞 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导致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注入。 表现:胸痛,气急,低血压,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处理包括体位、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 5、导管异位 原因:病人体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异常静脉解剖位置;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改变体位;导管进入颈静脉可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6、送管困难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头静脉穿刺;病人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分叉;病人情绪紧张。 处理:等待,放松。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输液一边送管,重新穿刺。 预防: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 7、拔导丝困难 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 处理:不要强行送管;如遇阻力,调整穿刺时的体位,暂停1—2分钟后轻轻拔出导丝 8、穿刺入动脉 处理:拔管,压迫穿刺点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1)导管堵塞 预防: 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 ①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

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预防: 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处理方法: 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 ①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②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 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2.预防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

PICC置管术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PICC置管术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PICC是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同时PICC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血管,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临床输液隐患。适用于刺激性强的药物,高渗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治疗,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机械性静脉炎 【发生原因】 1.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未冲洗干净,微粒对血管内膜造成刺激。 2.选择导管型号与静脉不合适,送管速度快或反复送管,损伤血管内膜。 3.穿刺时血管痉挛,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4.患者反复屈肘活动,导管与血管内膜摩擦,血管内膜损伤。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条索状改变,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常发生于置管后7~10天。是最常见的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无粉手套,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 2.穿刺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避免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 3.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轻柔,缓慢匀速送管。

4.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 5.水胶体敷料外用,局部湿热敷:每次20min,每天4次,如意金黄散及喜疗妥膏软膏涂抹。 6.伴有体温升高或3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 7.若处理3天未见好转或加重,应拔管。 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 1.输入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黏滞性药物后,未及时充分冲管。 2.未正确执行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 3.未定期冲管封管。 4.导管未妥善固定,脱出、易位造成的自发性返血,使导管堵塞。 5.置管侧肢体提重物,肌张力高、咳嗽、便秘时静脉压增高血液反流可造成导管堵塞。 6.输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未及时冲管。 【临床表现】 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回抽血液困难或无法抽吸回血;冲管时阻力大或无法冲管。 【预防及处理】 1.严禁输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2.输入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黏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生理盐水250ml冲管。 3.应给与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 4.尽量减少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5.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易位。 6.因导管易位造成自发性返血时,应拔出部分导管或更换导管。

PICC操作注意事项及并发症护理

PICC操作注意事项及并发症护理 一、PICC介绍 PICC外周血管置管,却起到 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而且优点很多。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可留置一年左右,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以往造成的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 PICC的优点 导管材质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小;导管不透X射线,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大面积的无菌屏障可降低导管的感染。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导管的留置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或限制体位。可减少医务人员的意外伤害(针刺伤血液污染);便于操作,减少污染 PICC的适应症:早产儿、长期输液(疗程7天以上)、全胃肠外营养(TPN、PPN)、化疗等。 PICC禁忌症: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穿刺部位皮肤破损或感染、肘部血管条件差。 穿刺部位选择: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在肘窝下两指处穿刺。肘部静脉特点: ?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右侧贵要静脉汇入上腔静脉路径相对较短。 ?肘正中静脉静脉瓣多,个体差异较大。 ?头静脉前粗后细,高低起伏,静脉瓣多,进入无名静脉时有角度,容易反折进入腋静脉或颈内静脉 二、护理要点

PICC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 的可能很重要,封管也有独特的方式。 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伤口愈合无渗血时,根据情况每周换药1-2次,肝素帽每3天更换一次(用正压密闭接头可不用肝素帽,接头的更换与留置针同步)。如发现敷料潮湿、脱落、可疑污染或病人使用发汗剂应及时更换,每次换药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贴膜自下向上撕取,更换后记录日期,建议不同的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间隔,输液完毕后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洗管腔(规格越小的注射器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容易导致导管破裂),再用100U/ml肝素溶液2ml正压封管。 SASH封管方式: S—生理盐水、A一药物注射S一生理盐水H一肝素溶液 每次输液时数滴速,及时发现堵管; 每天测量臂围,进行动态观察。在肘窝上四指处进行测量,如臂围增加2cm,且辅助治疗不缓解应拔管,建议用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且防水,叮嘱病人穿刺后第一天应减少肢体活动,有利于穿刺点愈合。穿刺后第二天鼓励病人活动(握拳松拳、术侧上臂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叮嘱病人术侧上肢不能剧烈运动,但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如洗脸、看报纸、进餐等。 病人洗澡时,建议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洗澡后护士应检查敷料是否需要更换 PICC的保护措施:如何避免导管外滑和受伤? A为了避免导管外滑,主要是敷料的固定一定要牢靠,当敷料松动和脱落时要及时更换。另外也要避免外力对管道的牵拉。 B为了避免管道受伤,护士在更换敷料的时候把管道全部包裹在敷料中 如何减少伤口感染。 为了减少伤口的感染,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以后每周2至3次。当出汗多、伤口发红时要加强换药次数。敷料松动脱落时要及时更换。 如何避免导管堵塞?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一、概述 (一)静脉专科护士操作 PIC 通常是静脉专科护士进行操作、置管、维护,它的优点是操作规范化,降低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二)PICC 常见并发症 PICC 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红肿、穿刺点皮肤过敏、导管异位。 二、静脉炎 (一)静脉炎分级标准 0 级:没有症状。 1 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 英寸,有脓液渗出。 (二)机械性静脉炎 1. 临床表现及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临床表现:发生在置管后2-10 天;走形发红、条索状改变、肿胀、疼痛;局部硬结。如PPT5 图示,PICC 穿刺点上方有走形发红、条索状的改变。 原因:精神紧张,血管收缩,穿刺难度增加;血管条件差;送管过快;导管材质;患者本身因素 如PPT6 图示,右图中沿着血管有一个深深的印儿,这是沿着血管条索状改变。 2. 护理对策

置管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说明置管的原因、目的、作用,让病人放松,减少病人的痛苦;冲洗手套上滑石粉;预冲导管;送管动作轻柔。 置管后,抬高患肢,特别是在置管24-48 小时之内;肿胀部位处理,热敷给予喜疗妥涂抹,紫外线照射。 (三)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臂围> 置管前2cm 。原因: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有关;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与置管技术有关。如PPT8 图示,血栓性静脉炎。 (四)细菌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的原因: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主要是护理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所导致。所以应该能够在工作中注意和避免。对策: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血培养;应用抗菌素;必要时需要拔管。 三、导管堵塞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输液困难;给药阻力大;无法冲管;无法抽回血。 (二)原因 主要原因:导管异位;护理不当,如没有定期冲管,或输液速度过慢;患者高凝状态;胸腔压力高。 (三)对策 护理对策,导管末端位置正确;脉冲式冲管;抗凝正压封管;降低胸腔压力;拔管。如PPT11 图示,导管里堵塞的物质有的是药物残渣,有的是血凝块。 (四)非血凝性 1. 原因 导管堵塞还有非血凝性的堵塞,原因:维护不当;药物沉积;药物配伍禁忌;脂类堵塞;导管异位。 2. 对策 护理对策:正确冲管,使用脉冲正压冲管;合理输入药物;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如PPT12 图示,左图是一个拔出的PICC 导管,右图可见从导管内取出的药物栓

PICC置管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静脉炎 (一)机械性静脉炎 1.预防 (1)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强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2)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3)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送管,防止损伤血管内膜。 (4)置管后从第一天开始,用热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分钟。并用静脉炎膏涂抹以走行导管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每日3次,连用10日,以防止静脉炎发生。 (5)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 2.处理 (1)如出现沿静脉走行的发红、疼痛、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可用紫外线治疗仪治疗。治疗方法:治疗强度4-5生物剂量,距离皮肤15cm,第一天5秒,

第二天10秒,第三天15秒,治疗后皮肤发红即可起到治疗作用。或采取热敷30分钟后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每日3-4次。或者在肿胀局部给予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在患者体温升高和或伴有3级机械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 (2)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剧烈运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 (3)若处理3天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4)持续观察与评估静脉炎的发展与转归,做好记录。 (二)化学性静脉炎 1.预防 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避开穿刺点1cm以上。 2.处理 出现化学性静脉炎时,可在肿胀部位涂抹静脉炎膏,每日3-4次。 (三)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 1.预防 (1)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在导管置入前应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穿刺进行前、置管后、穿刺部位和导管维护时,应使用皮肤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3)保证输液通畅,根据各种置管和敷料的不同规定更换时间。每日更换输液器,按时更换无菌敷料,透明敷料穿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148例患者PICC置管后11例发生静脉炎、8例出现导管堵塞、4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出现导管移位或脱落、8例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22.97%。结论: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脱落及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对这类并发症应注重全方位、多环节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危险因素,并实施合理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PICC;并发症;导管堵塞;静脉血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通过导管从患者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减少了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迅速冲洗化疗药物,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提高化疗的作用。但PICC置管后,常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不但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更给患者预后带来了影响[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48例,148例患者中33为乳腺癌、40例为胃癌、29例为肺癌、30例为肝癌、16例为宫颈癌。其中女性72例、男性76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42.5±7.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0.3)年。排除意识障碍、化疗药物禁忌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导管堵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3天冲管1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5、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并发症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手部卫生,皮肤的消毒,做好输液接头的维护、导管部位的护理。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每周换药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无菌透明贴固

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2、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0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4、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对症处理。 5、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CVC导管。 并发症3:穿刺点渗血、水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剧烈频繁咳嗽时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min,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5-l0min,制动30min,加压敷料固定24h,必要时停服抗凝剂,给予止血剂。 2、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l0min 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嘱患者在咳嗽、咳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3、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现。 并发症4:导管脱出或断裂 预防与处理规范:

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PICC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静脉置管技术,其能够通过外周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完成液体输注,尤其对化疗等患者应用优势明显。本文主要 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及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探索与之相关的护理措施,致力于帮助患者减少病患带来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前言 在当前医院的临床应用中,PICC置管导致的并发症影响较大,例如 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降低患者的痛苦、预防PICC置 管的并发症便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难点[1]。现将PICC置管所导致的并 发症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一、PICC置管的概念 很多患者对PICC并不理解,换成通用的语言来说,PICC也是经外周 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进 行穿刺置管,令导管到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使药物能顺利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静脉输液或是用药的患者而言,PICC置管是一个较 为便捷的选择。 二、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出现原因 (1)穿刺点出血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患者穿刺后的3天内,其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医护人 员的专业穿刺技术尚不成熟,不能一针见血;二是医护人员给患者所使用的穿刺 针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患者在穿刺过后伤口没有及时愈合,导致患者的

穿刺点出现出血情况;三是患者血小板较少,影响正常的止血;四是穿刺时针头直接进入血管之中,而未在患者皮下潜行;五是相关医护人员在实施PICC置管穿刺之后,其肘部的活动范围较大,影响置管穿刺部位,最终导致穿刺点出现出血的情况[2,3]。 (2)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大多发生在患者穿刺后的3—5天,若是患者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容易损伤患者的静脉瓣,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其次,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时,也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再者,患者若是在初期用PICC置管的肢体频繁活动时,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肌肉挤压血管,进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 (3)PICC置管导管堵塞 在使用PICC置管的过程中,若是未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进而导致患者在封管时导管头端有回血情况也会导致PICC置管出现堵管;此外,若是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或是输入较高浓度的液体时,部分药物也会沉淀在PICC置管的管壁之上;当然,若是患者不小心将PICC置管带出院的话,也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4,5]。综合以上一些情况,患者及其家属都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进行维护。 (4)PICC置管导管脱出 若是PICC置管出现脱管的情况时,大致是以下几个因素导致:一是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PICC置管出现脱出;二是患者个人的依从性较差,在肢体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导管脱出;三是导管本身的质地有限,使得患者出现局部血管变异的情况,进而导致PICC置管导管出现脱管的情况[6]。 (5)患者出现感染 在PICC置管的并发症中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大致原因有: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分析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并分析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容易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预防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进行。 标签: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PICC即外周静脉导管,通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的方法,临床主要用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输注血制品和高浓度溶液、监测中心静脉压、静脉输注营养液、采集血液标本等,对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作用[1]。导管可以在体内长时间放置,对需要长期静脉药物治疗的患者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长期留置导管容易产生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影响PICC的使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2]。所以在PICC使用时要加强护理,在全面细致护理的同时,积极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提高减少并发症、处理并发症的能力,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3年6月~2015年6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80例采用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护理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1±3.1)岁,置管时间15~360 d,平均置管时间(236.3±2 2.8)d;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9± 3.3)岁,置管时间10~365 d,平均置管时间(238.5±23.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具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ICC作用、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措施,让患者提高并发症处理能力。 1.2.2心理疏导患者对长期置管会出现怀疑、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患者的表现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引导。告诉患者PICC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患者配合治疗。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讨论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180例PICC导管维护患者进行观察并总结。结果180例PICC 置管患者中共出现静脉炎2例,导管异位1例,穿刺点渗血及渗液3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断裂1例。结论PICC置管技术为临床高效的穿刺技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穿刺失败与药物外渗的几率。临床上PICC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及渗液、穿刺点感染、穿刺侧肢体肿胀、导管异位、导管堵塞、血栓形成、过敏性皮炎、导管断裂。 标签:PICC;并发症;护理 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1 并发症护理 1.1静脉炎 1.1.1细菌性静脉炎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应嘱患者先清洁皮肤,操作中彻底消毒;穿刺后24 h应更换敷料,透明敷贴有卷边或潮湿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正确冲、封管。处理措施:通知医生行血液培养,若有脓液应取脓性液体行细菌培养,若症状持续应拔除导管。 1.1.2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措施:首选贵要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充分冲洗手套;缓慢匀速送管;选用与血管匹配型号的导管。处理措施: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超短波理疗;中药治疗;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使用水胶体敷料[1]。 1.1.3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措施: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处理措施:卧床休息1~2 w;应用抗凝剂;必要时可以使用尿激酶溶栓。 1.2穿刺点渗血及渗液预防措施:穿刺当天嘱患者穿刺侧肢体少活动;抬高穿刺侧肢体。处理措施:加压包扎止血;局部使用止血药;必要时使用弹力绷带;若患者为低蛋白血症应适量补充血清蛋白。 1.3穿刺点感染症状: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见脓性分泌物。处理措施:加强换药,局部可用碘伏湿敷,局部涂喜疗妥软膏;必要时行细菌培养。 1.4穿刺侧肢体肿胀可能因素:包扎过紧;导管影响静脉回流;患者怕导管脱出不敢活动肢体。处理措施:抬高穿刺侧肢体;嘱患者适当活动肢体[2]。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导管堵塞 原因: 1.导管被夹闭; 2.导管打折; 3.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4.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处理: 1.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

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 原因: 1.穿刺针过粗; 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3.穿刺部位过分举动。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2.置管前通例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榨取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举动。 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处理: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发症3:静脉炎 原因: 1.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2.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遭到刺激; 3.经由过程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防备: 1.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2.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4.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并发症4:感染 原因: 1.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 2.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四周皮肤被感染。防备: 1.置管前局部彻底消毒,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2.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每周2-3次用碘伏换药可有效预防感染,更换肝素帽应每周一次。 3.液体输入前严格检查、核对质量及有效期。 处理: 1.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赐与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2.若呈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需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少,使用安全,维护简单, 血管定位准确,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点,深受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Picc在无并发症情况下,带管时间可达6个月-1年,特别适合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临床应 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但在带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不仅会给病人带 来痛苦,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现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 施介绍如下: 1机械性静脉炎 1.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发红,肿胀,疼痛,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多在置管后2-3d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 1.2原因(1)与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引起变态反应。尤其穿刺困难,反复穿刺过的血管,更容易引起机械性静脉炎。(2)冲洗手套上的 滑石粉不彻底。 1.3预防与护理措施置管前认真评估血管,正确选择适宜的血管;穿刺前向患者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穿刺中保持与病人良 好沟通,消除其紧张感;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 理盐水中;送管动作轻柔,尽量匀速运动;尽量避免在输注过化疗药物的血管内置管,以防 内膜因以前化疗药物的损伤而造成穿刺困难,最好在化疗前几日置管,使机体对导管有一个 适宜过程。机械性静脉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在肿胀的部位以隔湿热敷, 每天4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天。局部疼痛者用2%利多卡因+50%硫酸镁10ml+地塞 米松5mg湿敷,3次/d。对Ⅰ度Picc静脉炎给以多磺酸多糖软膏外涂,对ⅡⅢ度Picc静脉炎 外涂湿润烧伤膏或多磺酸多糖软膏并配合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遵医嘱应用抗炎消肿 药物,促进水肿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3。 2堵管 2.1原因分析(1)护士冲管与封管手法不正确,使血液回流至血管,血液凝固后堵管(2) 药物沉淀(3)导管打折使血液反流凝固(4)纤维蛋白鞘形成(5)留管时间较长(6)肿瘤 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以及肿瘤细胞释放的促凝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使肿 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 2.2预防与护理措施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滴速,液体经Picc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可达80滴/min以上,如滴速 <50滴/min时,提示导管堵塞4。封管一定要正压脉冲式,接液体前20 ml肝素液 (250nacl+0.4ml肝素)静注脉冲冲管,静推时判断有无阻力,是否堵管。置管侧肢体勿提重物,勿大幅度的伸展,勿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防导管体内移位;在使用大分子药物如脂 肪乳,血液制品后立即冲管,以防药物沉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发生药物沉淀而堵管。一旦发生堵管,切忌暴力推注,血栓性堵管可采用肝素盐水溶栓,必要时可遵医嘱尿激酶(5000/ml)采用三通负压方式清除导管堵塞,仍不通者考虑拔管,千万不能用力向管腔内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5。 3导管移位 3.1原因分析过度活动;换药不当;胸腔压力的改变;不正确的导管固定;穿脱衣服等被拉 出或自行脱出;疏忽中导管外移;贴膜受潮;患者淋浴、出汗。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对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80例实验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80例对照组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合理选择的静脉与导管,规范PICC 置管技术和护理,能明显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标签:PICC 并发症预防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从周围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易、使用安全、维护简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等。但由于PICC管道细长,在临床应用中其导管堵塞发生率可高达21.3%[1],为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我们对80例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了评估与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60例: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其中男125例,女35例,年龄3至89岁,平均47±5岁。疾病有白血病,淋巴瘤,呼吸衰竭和其它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治疗用药无差异。对照组用传统方法下进行处治。实验组在实施优化后的处治方法如下: 2.1 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首先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即术侧上肢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到第二、三肋间即为插管长度。首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静脉。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用适宜型号的导管,采用肝素盐水完全浸泡过的PICC导管,具有抗凝血和润滑作用,可减少置管时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2]。 2.2穿刺方法从穿刺部位至上腔静脉的长度,一般为45~48cm,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穿刺完毕后进行X线摄片,确定在上腔静脉后即可使用。 2.3 效果评价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为:局部血肿渗血静脉炎9% 3%,导管堵塞21.3% 1%,导管相关性感染11% 2%,静脉血栓7% 0.5%,导管移位或脱出6% 1%。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摘要:分析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 PICC 相关并发症提出加快人才培养等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降低 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PICC;并发症;影响因素;护理 一、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1.1医务人员方面 (1)人员培训及考核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训方式主要以护理协会培训、医院培训、企业培训、医院和企业联合培训为主,无明确的再培训与再考核规定。(2)无菌观念不强 PICC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未严格消毒穿刺点、导管及连接头;消毒范围太小;操作环境洁净度不高或输液液体被污染;使用消毒剂消毒效力低,未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等都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氯己定葡萄糖酯消毒剂消毒效果较好,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效,消毒速度快,消毒效果稳固。 (3)穿刺血管及导管选择不当 PICC导管可选粗大、弹性较好的静脉置入。由于血管位置、管径大小、弹性及与上腔静脉距离的不同,发生静脉炎及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概率也不同。 (4)置管时评估不全面、准备不充分 在置管前,需全面评估PICC置管病人所患疾病及机体的基础状况,尤其是机体免疫力。穿刺前完善准备工作,减少走动和来回取物,节省时间,避免污染。 (5)维护技能较差 PICC置管及维护是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维护频率与维护方法影响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24h维护1次,之后每周维护1次,根据季节调整维护周期。维护周期过长细菌将在贴膜和敷料的掩盖下以血液为营养基在血管壁或导管壁上形成感染。 1.2病人方面 (1)基础疾病及机体状况

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

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PICC置管术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常选用的外周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部、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PICC导管一般用于7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需要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 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各种静脉治疗药物,都可以通过导管输入,从而大大降低因反复穿刺或药物刺激造成对血管的损伤,确保输液安全;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PICC导管从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可在直视或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操作程序比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简单,安全、易于掌握和成功。它可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时气胸、血胸、锁骨下静脉损伤、颈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由于操作者技术水平差异、穿刺不当、测量不准或者静脉脆性大,体位不当,血管畸形,静脉分叉,血管痉挛等原因都会导致置管受阻或失败。PICC穿刺置管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送导管困难、意外穿刺动脉、误伤或刺激神经、心律失常、导管异位、出血或血肿、穿刺失败、拔导丝困难等。 一、送导管困难 【临床表现】 1.送管有阻力感。 2.无法送管。 3.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预防措施】 1.正确评估患者静脉情况,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和导管型号。 2.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心理。 3.正确摆放体位。 4.送管动作轻柔、匀速。

【处理措施】 1.调整插管鞘与血管同向。 2.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导管将导管冲过静脉瓣。 3.活动患者手臂,正确摆放体位,热敷。 4.在手臂的根部扎止血带后送管。 5.撤出导管,另找外周血管穿刺。 二、意外穿刺动脉 【临床表现】 1.血液颜色为鲜红色。 2.搏动的血液回流。 【预防措施】 1.穿刺前明确动、静脉的位置。 2.使用超声仪协助穿刺。 【处理措施】 发现误穿动脉,立即拔出穿刺鞘,压迫止血。 三、误伤或刺激神经 【临床表现】 穿刺时患者有触电感或麻木感。 【预防措施】 1.避免穿刺过深。 2.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立即拔除穿刺针,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有无手臂麻木、疼痛。 四、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等。 【预防措施】

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精选5篇)

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精选5篇) 第一篇: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 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 【摘要】分析研究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英文缩写为PICC)并发症的处理以及预防等,对提升我国医疗技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就PICC置管并发症的研究还是比较多。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为晚期肿瘤患者、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患者长期输液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某正意义上说它为长期治疗地血管通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频繁静脉刺穿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由于它留置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安全性能也非常高,现阶段已被广泛使用在临床治疗上。不过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本文就该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进展分析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通过穿刺的方法进行插管,同时的其顶尖定位在上腔静脉或者锁骨加静脉中的深静脉导管的植进方法,尽管现阶段医疗技术较为发达,但是它亦为目前最为先进,最值得人们肯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和以前的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而言,此种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穿刺成功率较高等优点,同时为抗生素、完全为肠外营养以及血液透析、肿瘤疗化等需要长时间维系静脉通路地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其安全与有效途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能够有效保障肢体浅表血管网与降低反复刺穿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就此优点就被很多患者所接受。PICC有效减少了静脉刺穿的时间,但是却延长了导管地留置时间。 1.PICC置管 PICC主要是借助导管的作用从外周手臂地静脉入手实施穿刺,导管需要直达接近心脏的大静脉[1]。但是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化疗药物和手臂静脉等的直接接触,毋庸置疑,大静脉血流速度是非常快,这样一来就能够迅速的冲稀化疗药物,有效防治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