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课程指南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博士生前沿课(专题讲座)指南

课程名称: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

课程简介:

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工作。经济学与管理学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理论和工具,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抓住国内外热点问题,如3G、房地产、股票及领导管理等,邀请学术界或业界专家研究分析,鼓励师生们共同探讨问题,旨在启发博士生在掌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同时,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本课程将为传媒学者提供一个展示经管魅力、发挥理性思维的和谐平台,努力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开创性和权威性。

本课程以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由主持人简要介绍主讲人情况,主讲人讲座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剩余时间为学生与主讲人的互动交流时间。本课程传媒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必修,其它专业博士生可自愿选修。

上课时间与地点:(根据专家时间或有变动,请查阅研究生院网站)

上课时间:2012年2月------2012年6月,单周一下午14:00—17:00

上课地点:北48号楼B603教室

课程考核方式:

1、出勤不得少于6次(请每次课前签到),否则无成绩;

2、学期论文。论文字数5000左右,题目自定,内容与课程相关。严格禁止剽窃抄袭,

否则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同时需结合论文内容制作PPT。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6月8日下午4点前

论文提交地点:研究生院四楼作业提交箱

提交方式:纸版论文和PPT演示稿一式两份,附上作业提交单(研究生院培养网站下载);电子版发到公共邮箱(主题注明:论文题目+院系+姓名)。邮箱地址:

博士生前沿课(专题讲座)拟请专家计划安排表

课程名称: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

主持人姓名:李怀亮电话:65783358、电子信箱:

助手姓名:吕寒电话:电子邮箱:

公共邮箱:密码:20112011

课程主持:

李怀亮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讲的课程有:博士课程《文化贸易专题研究》和硕士课程《国际文化贸易》;讲授本科生的《国际文化贸易概论》等相关课程。

主要著作有: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求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问题探究》、《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当代电影》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有关国际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方面的学术论文50篇。著作有《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贸易概论》、《传媒与城市形象》、《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和《西方媒介产业概观》。主编七卷本《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从书》和《新媒体经营与法律系列丛书》。

主讲专家: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哲理、数理、技理三个层次对经济科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探索,初步构建了系统经济学的哲理框架,得到了几十个具有数学形式的新结果,提出了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和应用理法;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项省部级课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ybernetes, 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其中,《系统经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被认为是系统经济学的奠基性著作,逐步形成了“系统时代·系统经济·系统管理”三位一体、自成一统的学术思想体系。相应的代表性著作有《系统时代:21世纪新战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系统管理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广电学会广电产业研究专业委员会特邀理事、《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理事、《经济学动态》杂志理事等职务。同时兼任有上海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非线性分析与系统

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宋培义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美国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及University of Washinton 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传媒大学分会理事,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理事。曾于1999~2000年在美国,作为期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近些年,出版了网络化企业运营与管理等著作和教材共计10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部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8项;其中一项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四等奖,还有多项获北京广播学院科研成果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了“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其中包括媒体管理理论研究、影视制片管理研究、媒体政策与法规研究、媒体管理案例研究、媒体战略管理研究共5个子项目);此外,目前参加研究的横向课题有:CCTV经济频道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济南电视台ISO标准管理体系研究等4项。主要研究方向有:数字媒体资产管理,媒体战略管理,网络经济与新媒体商业模式研究。

金元浦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责任教授,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卷主编;《文学评论》编委;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顾问;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

金元浦于80年代中期积极参与美学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为中国较早介绍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主要学者之一,1987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接受美学译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90年代初又翻译出版了接受美学的另一部代表作伊瑟尔的《阅读活动》,出版后被广泛征引,产生了较大影响。80年代以来发表大量论文,为《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刊复印和转载。1997年出

版国内第一部文学解释学著作《文学解释学》,受到国内专家较高评价。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研究,近年特别关注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及“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理论,出版和主编了一系列著作。

吴延熊

1990年6月,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5年6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8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5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历经济学博士后。 1998年7月至2004年2月,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工作,研究员,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曾任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法人代表、云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法人代表、“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试验室”主任。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授,曾任校长助理、党委委员、校规划委员会兼产业集团总经理,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华大博雅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华盛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7月至今,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校长助理分管后勤与校医院,同时兼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培训学院院长、东亿国际创意园管委会主任、E-learning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院长。

曹利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处、兼职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

承担项目: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研究”;全国博士后基金课题“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重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主要成果:市场+农户”:一种组织形式的分析;一县带一乡:中部地区城镇化的道路选择;“诺斯第二悖论”及其解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奋斗目标到行动纲领;通过商品契约达到要素契约的目的.

王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兼职硕导、博导。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任音像资料馆研发总监,2001年被中国广电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2006年被中国广电协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管理与政策研究,电视节目策划与形态创新。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当代电视》、《时代传播》(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并在中国记协、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中广协会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

1991年,电视专题片《话说老字号》获得全国优秀社教节目二等奖;1995年,系列报道《阿里斯顿九兄弟为何大不相同》获得全国优秀电视经济节目一等奖;1995年,电视新闻《上海兴起“国债热”》获得全国财政好新闻二等奖;1992年,《经济报道历史转轨与现实走向的思考》在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被评为获奖论文;1999年,《电视新闻的视觉传播优势》在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著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1999年,《有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四个主要来源》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二等奖2001年,《电视传播观念上的两点突破》在第七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07年,《电视制片管理学》在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项立刚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硕士。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兼职教授、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曾被媒体评为“燕京大写手”“最佳产业推动者”“影响中国IT业top100人物”“影响中国手机产业100人”等。《通信世界》周刊创始人,曾任《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长期观察、研究中国IT业和通信业,对于电信业的发展、电信管制政策、电信业的发展趋势、SP产业的发展策略、 3G技术和业务都有深入研究。熟悉通信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了解通信技术发展历程,对通信业新技术有全面了解。经常对通信业热点问题有独到见解,首先提出了移动信息网理论,是我国第五媒体最早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者,被多家杂志和网站聘为专栏作家。任多个网站和增值业务提供商战略顾问。为多个国外投行和通信业分析机构长期提供通信行业咨询。

博士生《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参考论文及著作

1、李怀亮:《城市传媒集团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经营管理创新》,《现代传播》2010年

1期

2、李怀亮:《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李怀亮:《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5、昝廷全:《系统时代:21世纪新战略》,科学出版社,2004年

6、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04年

7、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科学出版社,2004年

8、宋培义,王立秀:《基于数字媒体资产开发的电视内容产业价值链构建》,《电视研究》2011

年5期

9、宋培义,杜书妍:《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电视研究》2010年4期

10、宋培义,王慧中:《基于价值驱动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

年12期

11、宋培义,张仲义:《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探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4期

12、宋培义,卜彦芳,杨强:《媒体组织战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13、宋培义:《数字媒体资产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14、金元浦:《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3期

15、金元浦:《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的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6期

16、金元浦:《文化力的竞争》,《半月谈(内部版)》2003年1期

17、金元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文化报》2003年7月20日

18、金元浦:《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报告》(国家哲学社会

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结项成果),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年

19、吴延熊,黄勇,赵景春:《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9年

20、吴延熊,王懿祥,钱克明等:《统计大师与统计分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1、曹利群:《“市场+农户”:一种组织形式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3期

22、曹利群:《一县带一乡:中部地区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改革》2006年7期

23、曹利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9期

经济学前沿课程感想

经济学前沿课程感想 最近两周我们学习了经济学前沿课程,其实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这门课会给我们传授什么知识或是改变某种想法。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听讲,我知道经济学前沿课程总共包括了主要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中欧服务贸易、城市经济学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共享经济利弊分析和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我在听讲的过程中所能感受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每一位授课老师都会讲很多关于国外经济的案例,好让我们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有所掌握。 谈到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那一定是今天刚讲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专题了,因为我本身也对环保方面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在讲课时,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向我们很细心的讲了什么是PM2。5、什么是雾霾等等,然后慢慢地将关于经济的部分通过举例的方式穿插到教学当中去,这些例子都很具有代表性,其中有很多是老师亲身经历的,而且这些例子大都通俗易懂,很容易让我们大家理解老师要讲的东西。 对于资源环境经济学前沿专题而言,我觉得最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好好协调,实现“双赢”。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推荐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传媒经济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经济学原理》曼昆 《管理学》周三多 《媒介经济学》霍斯金斯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 《文化生产与产品分析》何群 《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 《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卜彦芳 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一、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招生量较少,招生数为9人,考研难度相对较高。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8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传媒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媒经济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怎么样? 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传媒经济学的就业方向如下: 传媒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领域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就业方向为:文化传媒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管理、研究、发型、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影视项目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影视制片人、发行人、策划人以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部门 三、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学费及各细分专业介绍

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

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 该专业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概况: 本专业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2004年开始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该专业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该专业已为国内学界与业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各项研究成果均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认可,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传媒经济理论研究主要解决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并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传媒经济实务研究则紧密结合传媒经济实践,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研究内容: 本专业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传媒业运作。以传媒业的经济运行为核心内容,涉及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此外,当下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 目前本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副教授、韩晓宁博士。 对外学术交流: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本专业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此外,本专业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还与传媒经济领域内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交流。 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传媒经济专题研究》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 目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高等研究机构、大型传媒的研究部门等工作;硕士研究生主要在传媒单位的经营部门、著名的传媒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就业。 传媒经济学专业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描述 《管理基础》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概论(概念、原则、决策、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主流理论和代表性观点,以及管理的四个 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 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 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 “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主要历史演变 管理学课程发源于欧美西方社会。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信仰背景下发展的相当成熟。 国内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 我院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它主要以企业管理等课程 的形式出现,但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管理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 的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 了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我院开始将《管理基础》课程纳入管理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体系, 并写入教学计划。自创办以来,本课程一直是我系的重点建设课程。经过几代领导人、专 家和教师的努力。现为我院管理类和经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2002,管理基础正式 建设为高校重点课程。2022年度,学院级项目“教学改革与优化管理原则”正式通过。2022,《管理学基础》课程正式确定为高校重点课程,2022年度管理学基础课程正式确定为高校精品课程。2022年5月,学院级项目“教学改革与优化管理原则”已经通过了结论。本课程在教材建设、师资配置、辅助教材及案例库、教学方法与方法、教学组织研究与改 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课程建设突出两大特点:(1)西方管理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效融合;(2)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教育。经过多年管理学基础知识体系、案例体系、教学组织和师 资队伍建设的努力和积累,已经成为在校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门 课程。 自学院成立以来,本课程一直采用《高职院校优秀教材管理》(王凤斌主编,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我院开始了管理教材建设。2022年3月,课程领导闫子刚、讲师王龙、黄海兰、刘锡等编写的《管理概论》教材均于2022年7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 正式出版发行。教科书自2022开始使用。 2021年,主讲教师王龙老师主编的《管理学概论》已被教育部通过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建设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课程指南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博士生前沿课(专题讲座)指南 课程名称: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 课程简介: 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工作。经济学与管理学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理论和工具,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抓住国内外热点问题,如3G、房地产、股票及领导管理等,邀请学术界或业界专家研究分析,鼓励师生们共同探讨问题,旨在启发博士生在掌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同时,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本课程将为传媒学者提供一个展示经管魅力、发挥理性思维的和谐平台,努力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开创性和权威性。 本课程以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由主持人简要介绍主讲人情况,主讲人讲座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剩余时间为学生与主讲人的互动交流时间。本课程传媒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必修,其它专业博士生可自愿选修。 上课时间与地点:(根据专家时间或有变动,请查阅研究生院网站) 上课时间:2012年2月------2012年6月,单周一下午14:00—17:00 上课地点:北48号楼B603教室 课程考核方式: 1、出勤不得少于6次(请每次课前签到),否则无成绩;

2、学期论文。论文字数5000左右,题目自定,内容与课程相关。严格禁止剽窃抄袭, 否则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同时需结合论文内容制作PPT。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6月8日下午4点前 论文提交地点:研究生院四楼作业提交箱 提交方式:纸版论文和PPT演示稿一式两份,附上作业提交单(研究生院培养网站下载);电子版发到公共邮箱(主题注明:论文题目+院系+姓名)。邮箱地址: 博士生前沿课(专题讲座)拟请专家计划安排表 课程名称: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 主持人姓名:李怀亮电话:65783358、电子信箱: 助手姓名:吕寒电话:电子邮箱: 公共邮箱:密码:20112011

《新闻传播学研究》专题讲座课程指南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博士生前沿课 2010级博士生《新闻传播学研究专题讲座》课程指南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专题讲座》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为文科类博士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前沿选修课,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课(秋季),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主持。重点在于通过全面、系统、前沿的相关主题学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概况,旨在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形成扎实学风和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必修,其它专业博士生可自愿选修。 本课程授课专家组由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并适当邀请著名媒体机构的管理者参与授课,以正高职称(博士生导师)专家为主,每期邀请一位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 在课程内容上,既有新闻传播宏观问题、理论问题的研究内容,也有具体业务问题及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传播学及相关子学科、媒介理论、媒介批评、媒介经营等学术领域的学术动态及前沿问题等,强调权威性、全面性和开创性。 课程目的: 本课程以面向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广告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主,所拟请专家学者都是传媒领域的知名学者,各自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相当影响力,通过对不同专家讲座内容的有机设置与组合,形成全面、系统、前沿的内容架构体系,使学生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

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概况,旨在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紧跟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保持对新闻传播领域最新课题、热点、难点和突破的同步了解和接触,使传媒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比较高的研究视野与平台。 授课方式: 本课程以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努力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开创性和权威性。每次课程以主讲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课程主题,由主持人简要介绍主讲人情况,主讲人讲座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剩余时间为学生与主讲人的互动交流时间,可以由学生现场提问,也可以通过学生递问题单、主讲人回答的方式进行。 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以出勤情况、专题汇报、期末结课论文三项内容来评定学生综合成绩。 1、出勤情况(占20%) 选修本课程的博士生在每次讲座时签到,期末根据出勤情况给出成绩。如出勤少于4次课,不给成绩。 2、专题汇报(占20%) 在期末时间段(具体时间待定)进行课程专题综述汇报,学生任选课程中的一次讲课内容作为综述主题,以PPT演示(每人十分钟)所选主题内容及个人的研究成果。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评述人的陈述作出评价并给出成绩。 3、期末结课论文(占60%)

经济学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20401H30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2 课时:16+16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前沿专题》是商科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最新的理论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创新,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上的完善;本专题研究系统总结了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在借鉴国际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及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最新的方法与模型。 学习市场调查分析的先行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和基础会计学;后续课程包含投资学和资产评估学等课程。 二、教学目标 经济学前沿更加关注中观经济学,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起点,学会使用实证研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进行分析。特别研究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区域规划和指导意见性的文件,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等区域发展的政策体系。因此,高年级学生的研究要更多地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新对策和新方向,侧重于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方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等问题,在区域协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投入一定的的学习精力,以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二)实现“几个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三)初步培养良好的科研作风;(四)帮助学生发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五)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创新,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上的完善;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等理论;国际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模型等。难点:计量经济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区域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 第1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三、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谋划中国区域经济的新棋局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课堂能力训练 职业资格与技能 同步训练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代码:050102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2017.6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科专业代码:05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 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 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纯熟地进行该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并具有相当的外语专业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01.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 02.计算语言学 03.传媒语言研究 04.对外汉语教学 05.语言教学 三、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学制为3年(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环节实行学分制。 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必须在第1个学年内完成,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总体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年。 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如下: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广告学本科专业学生 课程代码:A3E10814 学时分配:54 赋予学分:3 先修课程:新闻学、广告学、新媒体概论、传播学 后续课程: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是广告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根据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及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主要基于媒介技术演进与传媒运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借助于PEST、SWOT等理论模型,以传媒形态、属性、功能等的系统演化和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的分析为主体框架,通过传媒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相关理论与实践范式等系统理论讲授,建构和完善学生关于传媒经营与管理学基本认知体系与理论知识框架,训练和培养学生理性、动态、务实、创新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与思维能力,打造社会和传媒行业所需要的穷理务实、致用创新的传媒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根据广告专业及其人才成长的实际特点与传媒和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传媒经营管理的基本常识,了解传媒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把握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方法与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传媒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准确地识记重要的知识点。通过理论学习、案例演绎和动手策划实操,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传媒经营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正确理解传媒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和外在动因,认识和掌握中外传媒实践运行的历史脉络、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把握传媒事业发展与制度变革、实务运作和管理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经营的方式方法和操作要领,能对周围的传媒经营环境和媒介经济现象等进行深度的剖析。此外,通过与专题考察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媒介市场终端和传媒经营部门,了解和熟悉媒介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具备传媒经营管理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讲传媒经营管理概说 (2学时) 传媒发展及传媒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传媒经营管理基本概念 传媒经营管理新论体例 综合讨论1:传媒生存形态、传播形态与运营形态的技术进路 (2学时) 第二讲传媒环境与机会分析 (2学时) 传媒环境分析的意义 传媒外部环境分析

11.《战略管理》课程学习指南

《战略管理》课程学习指南 任课教师孙道军王栋晗夏丹 教师简介:孙道军,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欧国际商学院学位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有超过年的专业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经历,主要讲授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和新媒体产业运营管理课程,重点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战略变革与创新问题,先后在现代管理科学、上海管理科学、统计与决策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篇学术论文。 执笔人:孙道军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战略管理() 学时:学时 授课教师:孙道军王栋晗夏丹 授课对象:学生 授课地点:见课表 授课时间:第二学期 授课形式:学生自学、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 联系方式:: 参考教材: 、《战略管理》,作者:(美)安索夫著,邵冲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版)》,作者:(美)希特等著,吕巍等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美)汤普森等著,黄嫚丽,蓝海林等译注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秘密》,作者:(美)熊彼得著;杜贞旭,郑丽萍,刘昱 岗译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美)毕海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 1.教学方式:教授+案例讨论 2.学习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老师下发的其它材料,做到课堂能够简述材料内容和参与讨论;积极准备案例,做到课堂分享和提出问题 3.考核方式:出勤讨论参与案例分享作业 学期总评成绩()出勤()课堂参与()案例分享()作业() 注:出勤记录次,每次;课堂参与是指课堂问答老师或同学问题至少次,每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堂分享自己的案例;作业指结课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作业要求: )应该是战略课程相关论述,如围绕战略定位或战略变革的分析;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如当前或曾经就业的机构,或曾经服务过的机构; )行文规范,不少于字; )应该是自己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视为不合格。 建议学生围绕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某一个或两个以上紧密联系的知识点,针对一个自己熟悉的机构或行业进行分析,文章需要有现状描述、问题诊断和趋势预测,分析要有结论,建议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概览 具体教学安排: 第次

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报告

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报告 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工商管理的概念以及其应用范围。然后,详细讨论了工商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工商管理前沿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了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引言 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是现代商业环境中重要的学科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工商管理实践和前沿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报告将着重介绍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解和实践经验。 二、工商管理实践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实践是将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商业运营和组织管理的实践活动。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工商管理实践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通过市场研究和营销策略的制定,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此外,工商管理实践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 三、工商管理前沿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工商管理前沿课程是指在工商管理领域中最新的学科和知识,它主要 涉及到商业运营、组织管理、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与 传统的课程相比,工商管理前沿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 杂问题的能力。它以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 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工商管理前沿课程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跨 学科知识和全球视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四、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重 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使企业更加具有创新能力和行动力。最后,它可以帮助企业掌握最新的商 业趋势和前沿技术,及时调整企业战略,顺应市场变化。 五、结论 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是现代商业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通 过工商管理实践,企业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工 商管理前沿课程,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就 业竞争力。因此,工商管理实践与前沿课程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 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李国华,苏庆军.工商企业管理[J].中国工商管理,2024,(06):1-5.。

管理学前沿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6月) 一、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基本规格:(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2)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专门知识。(3)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4)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二、研究方向 1.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 2.学校行政管理 3.教育政策研究 三、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科目除规定的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可选择管理学和教育原理,或者高等数学四和教育原理。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者为36学分。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B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6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4学分,其中3-5学分须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教育哲学(2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2学分) C类: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专业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优势 媒体管理学院传媒经济学专业优势 传媒大学此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使得学员同时具备有传播学、传媒经营管理知识与业务基础,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并且依靠传媒大学在业界丰富的师资力量,该专业在国内实力雄厚。 媒体经营管理方向优势:针对蓬勃发展的传媒领域,结合国内最优秀的专业师资与课程设计,设置了国内全面领先的课程,为媒体经营的发展与社会应用培养专业人才,掌握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方式方法和操作要领,对媒介经营环境和媒介经济现象进行深度解剖。 新媒体经济学方向优势:把握传媒的最新技术趋势,分析中国传媒投资与经营方面的最新政策,本专业方向面向高级营运、新媒体设计、数字IT传媒公司、开展新媒体业务的咨询公司、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国际文化贸易方向优势:本专业针对在广播电视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与政府机构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管理、研究、发行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开设,依托雄厚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培养文化传媒领域专门人才的优势,培养国际文化市场竞争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影视制片管理方向优势:该专业重点培养广播电视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立足广播影视传媒行业,培养现代艺术媒体所需的综合性人才,在文化知识结构、艺术观念、认知方式与实践态度等方面,全面塑造新一代的专业媒体人,培养电影电视的艺术创作、批评、生产制作以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多层次专门人才。 媒体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优势 从课程角度出发,通过细致而严密的课程设置,并结合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培养具备文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 (zhuānyè),各方向介绍 中国(zhōnɡɡuó)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zhuānyè)各方向介绍 传媒经济学(0503Z7) 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传播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传媒领域比较突出的经济与管理问题。该专业主要包括传媒产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管理、影视项目管理等研究方向,整体涵盖传媒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问题。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传媒经济与管理方面高层次理论与应用型人才。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熟悉现代传媒经济与管理业务,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解决媒体经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1.传媒产业管理方向 传媒产业管理方向以传播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传媒经济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liǎnɡɡè)层面、市场和政府两种调节手段、国内外传媒的不同体制为构架,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观层次的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问题;媒体层次的经营与管理问题;产业层次的运营、规制等问题。研究重点放在传媒产品、传媒市场、媒体经营、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等方面。特色优势在于媒体经营、传媒市场研究,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传媒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传媒领域的经济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现代传媒经济与管理业务,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解决媒体经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未来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领域。 2. 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产业、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特点是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进行前瞻性学术研究。 该方向通过对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国际文化贸易政策、国际影视节目贸易、国际演出贸易、国际图书版权贸易等进行研究,抓住解决中华文化“走出去(chū qù)”这一重心,充分利用我校管理、经济贸易、影视、新闻、广告、动画等优势学科平台,对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对外出口进行从理论到方法、从外延到内涵、从现状到发展的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学生具备经济、贸易、文化、传播、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文与法学院 2018级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人文与法学院 专业: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代码:1201Z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15年批准设立,是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列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设在人文与法学院。该学科基于本校的信息科学的背景和特色,依托本校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信息化与创新管理”以及浙江省杭电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问题为学科特色。目前,该学科点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劲的师资团队。学科点科研实力基础雄厚,先后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3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学术奖励;出版了20多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专业刊物上共发表文章300余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强,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培养目标 1. 本学科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能从事社会管理领域的中高层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管理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或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专业型研究人才。 2. 掌握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研究方法,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具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会的实践能力。 4. 可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咨询机构、企业策划部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等胜任类如政策制度设计、社会项目规划与评估、区域发展评价、社会事务咨询与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1

最新4:2022年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招生简章

4:2022年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 2022年秋季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本辅修/双学位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大开展对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的,能够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业已有教学内容对接,提供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学课程,确立宽口径、跨学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了解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根底,掌握文化产业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文化工程筹划执行、文化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 1.本校2022级及以上年级本科生。〔2022级学生仅允许修读一年辅修〕2.德智体全面开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本科生补考最多一门〕。 三、修业年限:两年 四、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辅修/双学位学分和成绩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成绩。 五、授予证书: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六、开设课程:〔见附表2〕 七、授课时间:2022年10月至2022年6月,每周六、日授课〔寒暑假除外〕,国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不上课〔详见开学后发的课表〕。 八、辅修学费: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每学分257元,32个学分合计8224元;毕业设计每学分200元,共1600元。每学期缴纳的学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分确定。两年学习的总学费为约9824元。 九、招生时间安排及咨询电话:〔见附表10〕 十、备注: 附表1:专业介绍 附表2: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