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修订版)

《思修》复习资料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p3

1、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一、更新学习理念(选择题)P4~P5

1、自主学习的理念

2、全面学习的理念

3、创新学习的理念

4、合作学习的理念

5、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确立成才目标p5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P8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的含义P17★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19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理想、信念的含义

三、历史使命P2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什么)P22~P23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怎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六、理想的含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

1、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突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P3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中国精神P40

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三、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五、爱国主义主要内容P45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六、什么是爱国主义P46~P47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七、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关系)P48~P50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八、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也是一致的

九、(如何做)做忠诚的爱国者P52~P56

(一)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十、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

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

十一、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P59~P60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十二、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P60

1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2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3树立以创新为目标的志向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人的本质p66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实现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生观的概念p66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67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p67-68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五、人生态度p68-70

概念: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六、人生价值p71

概念: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七、正确认识人生矛盾p71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八、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p73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欢迎的人(p74)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p74)

3、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p75(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八、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7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括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九、人生价值的标准p78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正,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十、人生价值的评价p78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想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十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方法)p82-84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4、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十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选择题)p84-85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十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6-87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概念p92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3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三、道德的主要功能p93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3、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四、道德的社会作用p94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五、道德的历史发展p95

道德发展的五个历史类型: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六、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简答)p97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歉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7、中华传统美德还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身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

七、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内容p104

中国革命道德:

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八、着眼”四个方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p108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九、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选择题)p109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十、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选择题)p111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十一、如何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13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公共生活的特征(选择题)p118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117-119 [ 维护公共生活的意义(简答题)]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19社会公德的概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四、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19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选择题)p119-120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p120-121

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五、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选择题)p121-123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六、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2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选择题)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七、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p125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25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26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八、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27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九、爱情的概念p129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十、恋爱中的道德规范(要求、简答题)p129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十一、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30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十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p132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十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p133-134

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2、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十四、树立正确的婚姻观p134

1、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2、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3、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十五、弘扬家庭美德p135

1、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2、营造良好家风

3、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十六、个人品格p136-140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p136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养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情感道德、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二)个人品德的特点p137

1、实践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p137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四)追求崇高道德境界p139

道德境界是体现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一个概念,通常指的是人们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1、自觉远离低俗趣味,抵制歪邪风气

2、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3、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十七、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

2、省察克治

3、慎独自律

4、积善成德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p145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的产生与发展p145

1、奴隶制法律

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简答题)p148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讲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四、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49(选择题)

1、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规范实现的)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选择题)p150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立法活动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环节

六、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p156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八、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p15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十、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选择题)p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和刑法。

十一、民法商法p159

民法是调节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十二、刑法p161

1、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2、我国刑法规定了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p173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每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

二、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线

1.制度基础不同

2.领导力量不同

3.权利主体不同

4.权利行使方式不同

三、法治思维的含义p178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制价值和法制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

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是

一种规范性思维,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是一种高级法律意识。

四、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的本质则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2.在方式上,法制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是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多数人之治的思维;人治思维则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或者是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4.在标准上,法律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制度化,法律化;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意志为最高权威。

五、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p179

法律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正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附加: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六、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p182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4.养成守法习惯

七、法律权威的含义p184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八、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p187

1.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p191

1.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

2.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二、法律权利的特征p191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三、法律权利的分类p192

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ps: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法律义务的含义以及特点p194

义务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五、政治权利和义务p196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自由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六、人身权利和义务p204

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权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痛心自由权等具体权利。

七、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p209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包括劳动权利与义务,休息权利与义务,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八、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p212

其包括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九、依法行使权利p215

1.权利行使的目的(应符合法律规定,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不违背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保障权利行使的正当性。)

2.权利行使的限度(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限度行使权利)

3.权利行使的方式(分为口头,书面,行为,口头兼书面)

4.权利行使的程序(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走,应程序正当。)

十、尊重他人权利

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力意识的重要内容

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十一、依法履行义务p219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思修》复习资料11

大一思修重点笔记以及考试复习要点

大一思修重点笔记以及考试复习要点 期末思修背诵笔记: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宏观上: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①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6.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7.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16个字)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4个字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以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9.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0.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对此的观念) ①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②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该有差别 ③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④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

大一思修重点知识点总结

思修重点 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2.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 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 强领导核心。 5.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 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8.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 9.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 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2.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13.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是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4.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保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5.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16.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17.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18.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 19.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0.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 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22.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世界观决定人生;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 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24.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5.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

大一思修常考简答题知识点

大一思修常考简答题知识点 大一思修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思修,我们可以 了解到许多有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学 习中,常考的简答题是一种经典的测试方式。下面,我将主要介 绍一些大一思修常考的简答题知识点。 1. 信仰的概念和特点 信仰是人对于一定价值体系或思想观念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它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情感性。信仰的特点包括:个体感受的独 特性、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相对性、对于人的行为和精神生活的 指导作用。 2. 世界观的形成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体观念。它的形成主要受到四个因 素的影响: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社会传播和社会教育。在人类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群体和文明构建了各自特有的世界观。 3. 人生观的内涵与体系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主体性认识和自身定位的总和。它包 括对人的生存本质和目的的认识、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的价值 实现的观念。人生观有两个维度:生命本体维度和生命伦理维度。 4. 价值观的形成和分类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各种社会存在和行为具有的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它受到社会、历史和个体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价值观可以分为:现实型价值观、理想型价值观、知识型价值观 和情感型价值观。 5. 道德的本质与作用 道德是社会行为准则的体现,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和准则。道德的本质是道德行为规范的客观存在和规定。道德的作用 主要有:规范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6. 道德规范的形成和作用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它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社会伦理和社会实践的影响。道德规范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大题,广东培正学院

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 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 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国家、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 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执法为民执政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 2)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 在要求。 3)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所决定的。 4)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 大推动力量。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大一思修考试复习重点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明确当代的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19、简述“贵在立志”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2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2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违法?它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种类? 5、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6、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我国诉讼法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9、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0、什么是合伙企业?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1、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12、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3、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4、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15、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 16、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17、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 18、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19、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20、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1、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22、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2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宣告死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4、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25、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6、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7、什么是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8、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上学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点以及法律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以下是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内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 - 政治领域:民主、法治、公平、公正 - 经济领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文化领域:自由、平等、多样、包容

- 社会领域:诚信、友善、互助、公益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事物的质量与数量,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等 -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 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 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与途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历史进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目标 - 社会主义先行发展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形势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历史时期划分 -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新时代阶级斗争形势 四、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 1. 宪法的概念与地位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思修课程,大一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下是2023届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1.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时代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 2.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目标 •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 3.1 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 3.2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和顶层设计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成就 •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和内外环境 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 5.3 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 5.4 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第六章:法律基本知识与法治思维 • 6.1 法律的基本属性和作用 • 6.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 6.3 法律体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 • 6.4 法治思维与法治素养的培养 第七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7.1 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 •7.2 公民义务的内容和履行 •7.3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途径 •7.4 公民道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这些知识点是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法治建设的理解。在学习中,学生们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思修课程与自身实际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思修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过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要点

思修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6)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挑战包括: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1)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理想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五、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自己的经验)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同上) 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八、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2023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2023 一、思修的基本概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2.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潜能的全部过程,包括思维、体力、道德、艺术、个性等多个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个体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关键。 3.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辩证发展和内在矛盾的作用,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维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斗争构成的,而阶级斗争的背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宣传 •中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 •在教育领域,教育部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教学大纲,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文化领域,中国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遗产,提升国民素质。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1.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结果,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 2.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以上是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整理,包括思修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够重点理解这些内容,为大一思修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在大一思修课程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全学期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察。为 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本文将总结大一思修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1. 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思修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的考点包括:•人生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常见的人生观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考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 本章主要涉及人的本质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重要的考点包括: •人的本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社会存在对人的本质的影响。 4.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涉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重要 的考点包括: •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5.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章主要涉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途径。重要的考点包括: •中国梦的内涵和核心要义;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途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本章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重要的考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独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7. 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章主要涉及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构建路径。重要的考点包括: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和谐社会的构建路径和主要任务; •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以上是大一思修课程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总结。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上内容,并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系统性复习。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考点,相信同学们能够在思修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思修大一期末考试重点2023

思修大一期末考试重点2023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核心要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土地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段的理论探索 3.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总结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和核心要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义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安排和总体要求 3.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战略部署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和外交实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显著优势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得失与经验教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内涵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要求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方法 八、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 2.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要素 3.教育引导和实践推动中国梦的作用和策略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特点 2.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以上为思修大一期末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准备充分。祝各位同学取得好成绩!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2023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2023 一、思修的定义与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 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思修主要涉及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及法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 1.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双重属性(身体和精神),人的自 主性和社会性等。 2.人的发展: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自 由发展的关系。 三、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 1.人的主体性: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关系,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四、人的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权,人的自由和平等,人的道德与价值判断。 2.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道德选择和人生目标。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指导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品德修养 1.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影响:价值观的培养和价值观的践行, 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2.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个人主动学 习和实践。 七、宪法与公民的基本权利 1.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国家根本法,约束国家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2.公民的基本权利:言论、出版、宗教、示威抗议自由等权利,人身自 由和财产权等。

八、法律与合法权益的维护 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合法权 益。 2.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法律救济和和解途径,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 权益保护等。 九、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发展 1.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和特点:依法治国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 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路径:建设法治国家,加强法治能力建设,完善 法治体系。 十、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提出背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施路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 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推动。 以上是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内容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准备有所帮助。记得多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概念与理论,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祝愿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考点复习题全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考点 复习题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荆楚理工学院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成才该具备哪些因素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 思修课程是大学生涯中一门重要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一思修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进行归纳。 一、思修的基本概念 思修课程是大学生涯中一门基础课程,首先需要理解思修的基本概念。思修是指思想修养,它包含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向往,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性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意义,重点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革命的原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修课程的重点和核心,要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掌握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紧密关联。 四、伦理道德理论 思修课程还涉及伦理道德理论的学习,重点理解不同的伦理道德理论以及它们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主要的伦理道德理论有德性伦理学、后果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等。学生需要掌握每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修课程还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念。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学生需要了解每个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对于人们修养与行为的影响。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2023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2023 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大一的学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 程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思修课程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思修考试,以下归纳了2023年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思修的基本概念和主要 理论起着关键作用。考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辨析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修考试来说同样不可忽视。以下是考试重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及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实践,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考试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对比;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路径。 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形态,也是思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考试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经验和探索;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其他政治形态的比较。

5.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思修课程中的关注点之一。以下是考试重点: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也是思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考试重点: •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技术、政策和社会意识的角色与挑战。 以上是2023年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内容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祝大家考试顺利!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63190word版本

思修复习提纲简单整理 声明:这是我通宵2天弄出来的成果,不是非常完善,大家以书为主复习,本提纲仅作参考。弄到后面有点不耐烦了,所以比较简略。 --BY 小琪 绪论 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4 自主全面创新终身 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5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历史使命与挑战P7~9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10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11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13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P22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