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

(整理)作物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 作物抗病性鉴定(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是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从抗原筛选、后代选择、直到品种推广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抗病性鉴定。狭义的抗病性鉴定是评价寄主品种、品系或种质对特定病害抵抗或感染程度,广义的抗病性鉴定还应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评价。鉴定方法包括自然鉴定、接种鉴定、田间成株鉴定、室内苗期鉴定、离体鉴定及间接鉴定等,在实际工作中则需根据作物、病害种类,目的要求和设备条件而定。常用方法如下: 1、田间自然鉴定自然发病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鉴定抗病性的最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各种病害的常发区,进行多年、多点的联合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对育种材料或品种的抗性进行最全面、严格的考验。田间鉴定的方法因作物种类而异,大田作物的田间鉴定一般要进行人工接种,接种方法又因病菌而异。对于稻瘟病等气传病害,可分别用涂抹、喷雾及注射等方法进行接种,以使具有抗接触、抗侵入等抗病机制的品种也得以发病。 2、温室或田间接种鉴定这种方法是将病原菌孢子或病毒直接接种到温室或田间植株的叶片、果实或根上,它适合对所有作物进行抗病性鉴定。由于抗病现象是寄主、病原物及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鉴定结果也能真实地反映被鉴定材料的抗病性,可靠性强。接种鉴定的技术规程包括育苗、接种体的制备(病菌的分离、保存与抱子诱发)及接种3个环节,接种的方法有点滴法、喷雾法、摩擦法及注射法等。 3、离体接种鉴定为鉴定以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抗病机制为主的病害,可选用离体接种鉴定。具有操作简便,鉴定结果可靠等优点。可同时分别鉴定同一材料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因直接从植株上取下子叶、叶片或果实进行鉴定,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鉴定方法不仅因作物、病菌种类而异,而且抗病性分级标准也因作物、病原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 以下则针对水稻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等部分主要作物的最重要病害分别学习各种鉴定方法和技术。 I 水稻苗瘟抗性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水稻苗期稻瘟病的症状特征。 2、学习和初步掌握水稻苗瘟抗性鉴定技术。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旱地组抗旱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旱地组 抗旱性鉴定试验总结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洛阳农林科学院 一、试验目的 为进一步在人工干旱胁迫条件下(旱棚试验)鉴定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及时、准确地鉴定出新育成(或引进)的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适宜我国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为旱地生产、品种利用及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冬麦区小麦区试年会会议精神,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的领导下,由我院负责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旱性鉴定工作。 二、参试品种 2018-2019年度参试品种共48个,其中黄淮冬麦区旱肥A组参试品种13个,黄淮冬麦区旱肥B 组参试品种13个,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参试品种14个,均以晋麦47为统一对照种;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8个,以西峰20为统一对照种。 三、鉴定方法 1.试验设计 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主要采用旱棚鉴定法。本年度的抗旱性鉴定试验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自动折叠式干旱棚进行鉴定,试验分两个处理:干旱棚内全生育期水分胁迫试验和干旱棚外相邻地块水分非胁迫试验。棚内、棚外两组试验均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棚内试验小区长3.4m,行距0.2m,3行区;棚外小区长2m,宽1.6m,6行区。棚内试验在小麦播种后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棚外试验全生育期以自然降雨为主,在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进行补充灌溉。 2.鉴定指标 以小区籽粒产量抗旱指数作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计算公式: DI =GY S.T2·GY S.W-1·GY CK.W·(GY CK.T2)-1 式中: DI --- 抗旱指数 GY S.T --- 待测品种棚内籽粒产量;

大豆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大豆品种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技术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中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 本规范同时适用于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自然诱发鉴定中大豆胞囊线虫病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 3术语和定义 3.1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amatode 由大豆异皮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所引起的以叶部黄化和植株矮化症状为主的大豆线虫病害。 3.2 对照品种 本规范中特指为检验试验的可靠性,在品种鉴定时附加的在特定生态区表现为已知抗病程度的抗病品种(Peking)或感病品种(Lee)。 3.3 胞囊指数 通过对植株个体根部着生胞囊数值的综合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4、病原物 4.1病原物来源 在安徽大豆产区的不同生态区采集大豆胞囊线虫,按生理小种(群)建立菌种库。 4.2接种体 接种体一般为单个生理小种,或淮北、江淮丘陵、沿江等生态区内不同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一般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从菌种库中制备。 没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下,接种体为菌种库中最新的病原物。 4.3.供试大豆胞囊线虫繁殖(用有胞囊的土壤繁殖) 采集的土壤胞囊线虫密度在30个胞囊/100克土壤或60个卵/克土壤时可以直接进行抗性鉴定。如果线虫量低于以上标准,要种植多个感病品种进行1代的扩繁。 4.4 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分离和卵悬浮液配备 通过漂浮过筛法进行胞囊分离,获得的胞囊采用组织细胞匀浆器破碎胞囊后过200目网筛后在500目网筛下收集卵,并配成200粒卵/ml的卵悬浮液。 5 鉴定圃 5.1选择在有较好生态代表性的试验基地建立胞囊分布均匀的田间病圃,具体条件符合4.3规定。 5.2自然诱发鉴定试验圃应当选择在淮北、江淮丘陵、沿江等生态区内大豆生产集中产区。 5.3 鉴定圃设计、种植和管理因鉴定方法不同而异,具体见 6.1,6.2。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 第一章 可靠性试验概述 1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可靠性试验是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调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手段。试验结果为故障分析、研究采取的纠正措施、判断产品是否达到指标要求提供依据。具体目的有: (1) 发现产品的设计、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各种缺陷; (2) 为改善产品的完好性、提高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人力费用和保障费用提供信息; (3) 确认是否符合可靠性定量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情况可进行实验室试验或现场试验。 实验室试验是通过一定方式的模拟试验,试验剖面要尽量符合使用的环境剖面,但不受场地的制约,可在产品研制、开发、生产、使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具有环境应力的典型性、数据测量的准确性、记录的完整性等特点。通过试验可以不断地加深对产品可靠性的认识,并可为改进产品可靠性提供依据和验证。 现场试验是产品在使用现场的试验,试验剖面真实但不受控,因而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必须记录分析现场的环境条件、测量、故障、维修等因素的影响,即便如此,要从现场试验中获得及时的可靠性评价信息仍然困难,除非用若干台设备置于现场使用直至用坏,忠实记录故障信息后才有可能确切地评价其可靠性。当系统规模庞大、在实验室难以进行试验时,则样机及小批产品的现场可靠性试验有重要意义。 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2.1 电子装备寿命期的失效分布 目前我们认为电子装备寿命期的典型失效分布符合“浴盆曲线”,可以划分为三段:早期失效段、恒定(随机或偶然)失效段、耗损失效段。可参阅图1.2.1。 早期失效段,也称早期故障阶段。早期失效出现在产品寿命的较早时期,产品装配完成即进入早期失效期,其特点是故障率较高,且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迅速下降。早期故障主要是由于制造工艺缺陷和设计缺陷暴露产生,例如原材料缺陷引起绝缘不良,焊接缺陷引起虚焊,装配和调整不当引起参数漂移,元器件缺陷引起性能失效等。早期失效可通过加强原材料和元器件的检验、工艺检验、不同级别的环境应力筛选等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加以暴露和排除。 恒定失效段,也称偶然失效段,其故障由装备内部元器件、零部件的随机性失效引起,其特点是故障率低,比较稳定,因此是装备主要工作时段。 耗损失效段,其特点是故障率迅速上升,导致维修费用剧增,因而报废。其故障原因主要是结构件、元器 件的磨损、疲劳、老化、损耗等引起。 2.2 试验类型及其分布曲线的变化 针对电子装备寿命期失效分布的三个阶段,人们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装备时便有针对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可靠性和降低寿命周期的费用。在设计制造阶段,要尽量减少设计缺陷和制造缺陷,即便如此仍然会存在早期失效和随机失效。为此,承制方需要运用工程试验的手段来暴露和消除早期失效,降低随机失效的固有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变产品的寿命分布曲线的形状,可参阅图1.2.2。在耗损阶段,用户可通过维修和局部更新的手段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 图 1.2.2 示意了两组产品寿命失效率分布曲线,图中表明产品B 的可靠性水平比产品A 的优良,因为B 的恒定失效率比A 的低,B 的早期失效段比A 的短。如果曲线A 和B 是同一种产品的不同阶段的失效率分布,则表明该产品经过了可靠性增长试验,取得成效,因此曲线B 的恒定失效率大为 失效率 早期 耗损 失效 偶然失效段 失效 时间 图1.2.1 电子装备寿命期失效分布的浴盆曲线示意

小麦抗病性及病害调查实验报告

实验23 植物抗病性鉴定及植物病害调查 一、实验目的 1、以小麦条锈病为例掌握室内苗期鉴定和大田苗圃鉴定两种抗性鉴定方法。 2、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 3、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田间各种型号的生长的小麦。 三、内容方法 1、室内苗期鉴定(略) 2、观察记载:任意选择4个小麦品种各100株小麦,观察其鳍叶症状,据实验指导抗病反应型、感病反应型和病级分类标准确定其反应型和病级,记录下来。 3、数据处理:将记录下来的数据列成图表,并据公式计算其普遍率等,并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反应型:免疫(0)、近免疫(0;)、高抗(1)、中抗(2)、中感(3)、高感(4)、混合型(x)

平均严重度=(61*5%+10*10%+2*25%+2*40%+2*65%+1*80%)/78=0.096病情指数=78%*0.096*100=7.45

平均严重度=(38*5%+14*10%+3*25%+40%*2+80%*1)/58=0.097病情指数=58%*0.097*100=5.65 平均严重度=(36*5%+8*10%)/44=0.059 病情指数=44%*0.059*100=2.6

平均严重度=(22*5%+8*10%+12*25%+6*40%+4*65%+3*80%)/55=0.22 病情指数=55%*0.22*100=12.3 五、分析讨论 1、苏麦4号感染普遍率较高,但感染程度不严重;B44-F6-1-5由于感染程度较严重,病情指数最高;B25-7-6-2-16各方面指数最优。小麦锈病流行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及植物抗病基因有密切关系。 2、都有哪几种调查方法,以及各自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关系? 答:调查可分为a、一般调查:在关于病害发生情况资料很少时,先进性一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规范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99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2004年版) 《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第4章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传统经验法 目测检查,经验评估; 快速、简便、经济; 适用于对构造简单的旧房普查和定期检查; 概率法 可靠度鉴定法,S 、R 作为随机变量,计算失效概率。 4.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动机调查各调查项目的评价综合鉴定鉴定报告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实测确定参数; 将鉴定对象从构件到鉴定单元划分成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划分三到四个等级; 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补充调查、检测、试 验、理论计算等多个环节;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建筑物的现状和历史; 详细调查包括细部检查、材料检测、结构试验、 计算分析等。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补充调查 动机 初步调查 确定调查鉴定方案 计划、检验试验项目 详细调查 综合评价 和结论 鉴定报告 使用状况地基基础材料性能结构构件鉴定标准检测规程结构计算结构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概率法 建筑物的作用效应S、结构的抗力R之间的关系: R > S表示结构可靠 R = S表示结构达到极限状态 R < S表示结构失效 结构失效概率用P f表示,可靠概率用P s表示, 则: P f+ P s= 1 或P f=1-P s 概率法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 值理论对已建建筑物可靠性进行评价和鉴定。 运用概率法的难点在于结构的不定性,即来自结 构材料强度和计算公式的不定性。实际所用为近 似概率法。

结构可靠性鉴定检测技术方案(模板)

XXXX项目 可靠性鉴定检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限公司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检测鉴定目的 (2) 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 (2) 四、检测鉴定程序 (2) 五、现场主要检测内容 (3) 六、结构可靠性鉴定 (4) 七、施工组织方案 (4) 八、委托方责任和义务 (4) 九、质量保证体系 (4) 十、文明施工及安全措施 (5) 十一、工期安排 (6) 十二、服务承诺 (6) 十三、联系方式及其它说明 (6)

可靠性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项目位于湖北省xxx市xxx区,该项目所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 m2,其中1#~5#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6#~10#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检测鉴定目的 评判结构的可靠性,为后续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6)《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7) 甲方提供的参考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检测鉴定程序 1. 建筑的相关原始资料收集及核查,建筑基本情况调查; 2. 基础工作状况和建筑周边场地查勘; 3. 上部结构及构件工作状态检测,包括: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 4. 上部结构及构件的施工质量及性能检测,包括:轴线尺寸、层高、构件截面尺寸量测,梁柱节点检测,焊接质量检测; 5. 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围护结构检测;

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 1 概述 1.1 试验目的与分类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可靠性验证试验根据产品的性质分为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开发产品的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可接收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验收试验是对正式转入批生产产品是否达到可靠性定量要求的试验。 1.2 统计概念 可靠性指标是产品性能的时间表征,是随机变量,无法用仪表检测,只有通过抽样试验或全寿命统计才能检验。 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指标,也是可靠性目标值,在合同中又称规定值,试验方案中可为θ0。 产品必须达到的可靠性使用指标称可靠性门限值,在合同中叫最低可接受值,试验方案中为θ1。 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建立在统计数学基础上,与“个体”、“总体”、“批”、“样本”、“样本量”、“随机抽取”、“分布”等等统计学概念有关。 电子产品在寿命的随机失效期的故障率为常数,符合指数分布。 1.3 一般要求 试验大纲必须经过有关方面讨论批准。 统计试验方案由订购方在合同中规定,从有关标准中选定。 试验样品的技术状态应是经过批准的。 试验剖面应代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授权的实验室在用户代表监督下进行。 2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 2.1 试验大纲内容 试验对象和数量; 试验目的、进度; 试验方案; 试验条件:试验设备提供的应力及其容差、检测设备及其精度要求; 试验场所,经订购方认可按以下顺序选定:独立实验室,合同乙方以外的实验室,合同乙方的实验室; 设置评审点、开展FRACAS要求。 2.2 试验方案 A 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试验方案,内容包括: 试验项目; 选定统计试验方案:号码、鉴别比D、风险α和β、试验时间T、样品数量、是否可替换; 试验剖面; 故障判据及分类; 有关试验方职责分工; 计划进度、经费、人员、维修器材等资源保证条件; 其它可靠性活动信息。 B 试验方案选定因素 定时截尾试验,累积试验时间是确定的,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但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定数截尾试验,累计相关故障数是确定的,在采取不可替换的试验时,样品数量是也确定的,也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等概率比序贯试验,做出判据所需的故障数和累计试验时间比定时截尾和定数截尾试验的少,事前只能确定它们的最大值,但样品数量和试验时间难以确定,不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最大累积试验时间和累计故障数有可能超过定时截尾或定数截尾的试验。 2.3 试验条件 可靠性验证试验剖面应典型代表产品的使用条件: 功能模式,当产品有超过1种使用模式时,应分析各自所占时间的百分比,确定模式转换的方

抗旱性鉴定方法

3)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采用旱棚鉴定法。 (1)旱棚鉴定 鉴定在洛阳农科院院内全自动干旱棚条件下进行。试验设两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2m,行距0.23m,4行区,试验三次重复。 ①试验设计 三次重复,品种(系)抗旱性鉴定每个小区0.46m2,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小区面积适当减小,播种密度与大田相同。种植对照品种。 ②胁迫处理(旱地) 麦收后至下一次小麦播种前,通过移动旱棚,控制试验地接纳自然降水量,使0-150cm土壤的储水量在150mm左右;如果自然降水不足,要进行灌溉补水。播种期表土墒情应保证出苗,表墒不足时,要适量灌水。播种后的试验地不再接纳自然降水。 ③对照(水地) 在旱棚外邻近的实验地设置对照试验,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与旱棚的基本一致。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小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种前表土墒情应保证出苗,表墒不足时要适量灌水,另外,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水,灌水量为60mm/次。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酌情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 ④考察性状 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小区籽粒产量。 ⑤抗旱指数 以小区籽粒产量计算抗旱指数的方法: 按式(7)计算抗旱指数。 DI= GY S.T2.GY S.W-1.GY CK.W.(GY CK.T2)-1 (7) 式中: DI --- 抗旱指数 GY S.T --- 待测材料旱地籽粒产量; GY S.W --- 待测材料水地籽粒产量; GY CK.W --- 对照品种水地籽粒产量;

GY CK.T --- 对照品种旱地籽粒产量。 以单位面积的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及千粒重计算抗旱指数时,分别将各性状的实测值代入公式即可。 抗旱性鉴定评价标准:小麦的抗旱性分为五级:极强、强、中等、弱、极弱。其评价标准因鉴定时期而略有不同。 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表3 小麦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 抗旱性分级抗旱指数抗旱性 1 ≥1.30 极强(HR) 2 1.10-1.29 强(R) 3 0.90-1.09 中等(MR) 4 0.70-0.89 弱(S) 5 ≤0.69 极弱(HS)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病性调查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病性调查 摘要:对2012—2013年度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区的7个品种(系)的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运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抗性分析与归类。结果表明:各品系病情指数在13.2—47.4,相对抗性指数居于0—0.72.品系分为四类:即高感品系,济麦22,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中感品系:0770,4250,33。中抗品系:5780,品种未知。总体看来,主栽品种(系)半数以上对纹枯病表现感病,仅有少数品种存在抗性。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品种;抗病性 The Resistant Investigate of Wheat Cultivars(Lines) to Wheat Sharp Eye-spot Abstract: For 2012-2013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Sh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zone o,which include seven varieties (or lines) of wheat variet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natural conditions, the use of five sampling system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Wheat Sharp Eye-spot. And proceed resistanc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cultivars Disease index in 13.2 to 47.4.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in the 0-0.72. Cultiva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The first type is HS,include jimai22,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33.The Second type is MS include0770,4250,the third type is MR,5780,Unknown varieties. Overall, main variety (departme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sheath blight disease, only a handful of wheat cultivars resistance.. Key words: Wheat sharp eye-spot; Cultivars(Lines) ; Resistance;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点病,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发病。该病属土传性真菌病害,以菌丝和菌核形态完成生活史, 主要侵染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1] 小麦纹枯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小麦种植区,我国虽早有发生,但危害一直较轻,属次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的更换、丰产栽培措施(如早播、密植、高肥等)的推广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该病在我国各冬麦区普遍发生,对小麦的高产稳产构成较大威胁[2]。众多研究认为,小麦抗纹枯病育种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纹枯病抗源。对于小麦纹枯病,目前尚无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耐病性有明显差异。这也是近几年来纹枯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本实验将对即将在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抗性进行调查,以明确其抗性。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供试品种共有7个,采自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试验区,分别是济麦22 5780,Ⅱ14 24083H04,JD94 120561Ⅰ33,4250,0770和一个未知品种。 1.2试验方法:于小麦灌浆期抽样查病情指数根据周凯南等[3]和王裕中等[4]的分级标

房屋可靠性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房屋可靠性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一、房屋的可靠性鉴定及其适用标准: 房屋结构的可靠性是指房屋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的预定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房屋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就是根据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来评定房屋的可靠程度,要求房屋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坚固耐久。目前我国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是对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的可靠状态进行评价,不包括地震和其他突发外力作用下房屋的可靠性。“9.11”事件后国内外有关学者又提出房屋可靠性还应包括房屋在遭受爆炸力和冲击力等偶然荷载作用时结构只是局部损坏,不致连续倒塌的整体稳定性或牢固性。目前我国适用的鉴定标准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以下简称《可标》)和《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这两个标准只考虑了房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可标》是在调查总结了多年来房屋可靠性鉴定的实践经验,并通过验证性试验和试鉴定,参考采用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充实后完成的。其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规定、构件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子单元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鉴定单元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等。 二、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 房屋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基础为近似概率法(一次二阶矩法)。该法用结构的失效概率来定义结构的可靠概率,用与结构失效相对应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概率,并建立了结构可靠概率与结构极限状态方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在计算可靠度指标时考虑了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并采用了线性化的近似手段。结构构件本身的失效程度按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各种结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计算。 房屋可靠性鉴定采用的是可靠概率鉴定法——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对房屋的可靠度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概率法用概率的概念分析现有房屋的可靠度,找出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预期的使用期限内发生破坏或失效的概率,确定其寿命。 概率法在理论上是完善的,但因存在房屋结构材料强度的差异和计算模型与实际工作状态之间的差异,目前离实用还有较大的距离。现在概率法的实际应用仅止于近似概率法,从概率分布曲线和形态,用“均方差”度量并找出“安全指标”。 三、适用范围和鉴定内容: 目前可靠性鉴定主要含有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性鉴定两项鉴定。

IC产品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可靠性测试 第1 页共12 页 可靠性测试内容 可靠性测试应该在可靠性设计之后,但目前我国的可靠性工作主要还是在测试阶段,这里将测试放在前面(目前大部分公司都会忽略最初的可靠性设计,比如我们公司,设计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可靠性,开发部的兄弟们不要拿砖头仍我……这是实话,只有在测试出现失效后才开始考虑设计)。 为了测得产品的可靠度(也就是为了测出产品的MTBF),我们需要拿出一 定的样品,做较长时间的运行测试,找出每个样品的失效时间,根据第一节的公式计算出MTBF,当然样品数量越多,测试结果就越准确。但是,这样的理想测 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这种测试而言,要等到最后一个样品出现故障――需要的测试时间长得无法想象,要所有样品都出现故障——需要的成本高得无法 想象。 为了测试可靠性,这里介绍:加速测试(也就增加应力*),使缺陷迅速显现;经过大量专家、长时间的统计,找到了一些增加应力的方法,转化成一些测试的项目。如果产品经过这些项目的测试,依然没有明显的缺陷,就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达到某一水平,经过换算可以计算出MTBF(因产品能通过这些测试, 并无明显缺陷出现,说明未达到产品的极限能力,所以此时对应的MTBF 是产品的最小值)。其它计算方法见下文。(*应力:就是指外界各种环境对产品的破坏力,如产品在8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比在2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大;在高应力下工作,产品失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环境测试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些安装在室外、有些随身携带、 有些装有船上等等),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应力(有些受到风吹雨湿、有些受到振动与跌落、有些受到盐雾蚀侵等等);为了确认产品能在这些环境下正常工作,国标、行标都要求产品在环境方法模拟一些测试项目,这些测试项目包括: 1). 高温测试(高温运行、高温贮存); 2). 低温测试(低温运行、低温贮存); 3). 高低温交变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热冲击测试); 4). 高温高湿测试(湿热贮存、湿热循环); 5). 机械振动测试(随机振动测试、扫频振动测试); 6). 汽车运输测试(模拟运输测试、碰撞测试); 7). 机械冲击测试; 8). 开关电测试; 9). 电源拉偏测试; 10).冷启动测试; 11).盐雾测试;

植物抗旱性鉴定

实验17 植物抗旱性鉴定 水分亏缺是一种最普遍的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胁迫,尽管蔬菜作物一般都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栽培,但是通常蔬菜需水量大,而且几乎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都比较多;而果树大多栽培于丘陵、土地,更易受到水分亏缺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进行抗旱育种显得特别重要。 抗旱育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抗性资源的多少和深入研究的程度,因此,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评价与筛选是抗旱育种的关键环节,受到世界各国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进行抗旱性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田间直接鉴定法、干旱棚法、人工气候室法、盆栽法及室内模拟干旱条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目的抗旱性鉴定与研究。 本实验将以抗旱性存在差异的普通小麦品种为试材介绍植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一、试材及用具 小麦幼苗,发芽箱,滤纸,培养皿,打孔器,天平,干燥器,电导仪,20ml具塞刻度试管,双面刀片,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研钵,过滤漏斗,容量瓶(50ml),移液管(2ml、5ml、10ml),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刻度吸管,G3垂熔玻璃漏斗等。 二、方法步骤 (一)田间直接鉴定 当土壤干旱来临时,尤其在小麦孕穗至灌浆阶段发生旱性时,植株因失水而逐渐萎蔫,叶片变黄并干枯。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小麦叶片萎蔫程度分5级记载。级数越小,抗旱性越强。 “1”级无受害症状; “2”级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有较少的叶片卷成针状; “3”级大部分叶片萎缩,并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 “4”级叶片卷缩严重,颜色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 “5”级茎叶明显萎缩,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 以上是根据凋萎程度定性鉴定品种的抗旱性,也可以把各品种分别种植于旱地(胁迫)和水地(非胁迫),测定旱地小区产量和水地小区产量,以下列公式定量评定品种的抗旱性。 抗旱系数(DC)=)非胁迫下的平均产量()胁迫下的平均产量(PDYY 抗旱指数(DI)=的平均值所有品种)旱地产量()抗旱系数(DDCYYD× 品种的抗旱系数或抗旱指数越大,其抗旱性越强。 (二)发芽试验鉴定 该方法是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小麦芽期抗旱性鉴定。 1.将供试种子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灭菌消毒10~15min; 2.在直径10cm培养皿内放4张定性滤纸,加入15%PEG(聚乙二醇)溶液6ml或17.6% 蔗糖溶液30ml,每皿1个品种,均匀摆放整齐健 康籽粒30粒,重复3~4次; 3.将培养皿放入发芽箱内,25℃发芽7d;

实验六 园艺作物常见病害的识别及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 园艺作物常见病害的识别及抗病性鉴定 一、目的 学习常见园艺作物抗病性鉴定的一般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的抗病性。 二、材料和工具 白菜、黄瓜的不同品种;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胶头滴管、微型喷壶、蒸馏水、烧杯或量筒、毛笔等。 三、说明 危害园艺作物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线虫等,其中86%以上的园艺作物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几乎每种园艺作物都有几种到几十种真菌病害。 病原物有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两类,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取养分,当寄主细胞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非专性寄生物既能寄生,也能腐生,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本次实验以黄瓜、白菜为材料。白菜上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和黑斑病等,软腐病的病原物属于非专性寄生物;黄瓜常见的有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和霜霉病,都属专性寄生物。 园艺作物抗病性鉴定方法可以分为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自然鉴定,即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比较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结果直接并贴近生产,但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所以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接种鉴定可分为成株期鉴定和苗期鉴定,其中苗期鉴定便捷、高效,正受到更多的重视。 本实验以霜霉病为例说明抗性鉴定的程序。 表9-1 个体病情分级和群体病情归类 白 菜 个体病情分级 群体抗性的归类 0级:无病症; 高抗(HR ):病情指数0.11-11.11 抗病(R ):病情指数11.12-33.33 中抗(MR ):病情指数33.34-55.55 感病(S ):病情指数55.56-77.77 高感(HS ):病情指数77.78-100 1级:叶片上有稀疏的褐色斑点,不扩展; 3级:叶片上有较多病斑,多数凹陷,无霉; 5级:病斑四处扩展,叶背生少量霉层,病斑不连成片; 7级:病斑扩展面积达叶片1/2~2/3,霉层较多; 9级:病斑扩展面积达2/3以上,有大量的霉层。 黄 瓜 0级:无病症; 高抗(HR ):病情指数0.11-11.11 抗病(R ):病情指数11.12-33.33 中抗(MR ):病情指数33.34-55.55 感病(S ):病情指数55.56-77.77 高感(HS ):病情指数77.78-100 1级:病斑面积不超过叶片面积1/10;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10-1/4;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4-1/2;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2-3/4;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3/4以上。 病情指数 =Σ(病级数x 各级株数)/(最高病级数x 调查总株数)x100% 四、方法 1、自然鉴定:记载不同园艺作物品种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发病情况,计算

可靠性鉴定试验指南

Q / ZX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可靠性技术标准) Q/ZX 23.002 - 1999 可靠性鉴定试验指南 1999-08-26 发布 1999-09-01 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ZX 23.002 - 1999 前言 本标准规范了产品的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产品)所进行的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工作的方法。作为各相关部门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参照进行。 本标准由Q/ZX 23.002-1998修订而成,针对原标准中的加速系数的计算作了详细的说明,规定了试验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ZX 23.002-1998。 本标准由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提出,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国勇。 本标准于1998年6月首次发布,于1999年8月第一次修订。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可靠性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产品)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鉴定试验。 注:从理论上说,包含未筛选剔除早期故障的产品寿命不是指数分布,因此使用本指南的产品应经过较严格的筛选才投入试验。 2 引用标准 GJB 451-19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MIL —STD —721C )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可靠性预计(MIL —STD —756B ) GJB 899-1992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MIL —STD —781D 及MIL —HDBK781) GJB/Z299B-1997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MIL —STD —217F ) YD 282-1982 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642-1993 载波通信设备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可靠性试验(reliability test ) 为分析、评价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 3.2 可靠性鉴定试验(reliability compliance test ) 为确定产品可靠性与设计要求可靠性的一致性,用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所作的试验,并以此作为批准定型的依据及主要设计、工艺更改的鉴定。 3.3 定时截尾试验 达到规定的累计试验时间就截止的试验。 3.4 截尾序贯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将累计的相关试验时间和累积的相关失效数与规定的判断接收、拒收或继续试验的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决。 3.5 环境应力筛选(Environmental Stress Screening ) 是在电子产品上施加随机振动及温度循环等应力,以鉴别和剔除产品工艺和元件引起的早期故障的一种工序或方法,简称ESS 。 3.6 试验剖面(testing profile ) 可靠性试验所用各种试验条件(工作条件与环境条件┅)的组合顺序。在试验剖面的一个周期内,应明确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存在于哪一段时间区间内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7 关联故障(relevant failure )及非关联故障(nonrelevant failure ) 已经证实是未按规定的条件使用而引起的故障,或是已经证实仅属某项将不采用的设计所引起的故障叫“非关联故障”;否则叫“关联故障”。 Q/ZX 23.002 – 1999 代替 Q/ZX 23.002 – 1998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213 抗旱性鉴定指标的遗传研究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对10个冬小麦亲本分成3种类型相互杂交,F1代共100个组合,开展了以抗旱指数为代表的小麦抗旱性遗传研究。对所得数据用Hayman法和莫惠栋法进行分析。21311 抗旱性状遗传相关明确不同时期抗旱性代表指标:早期世代:单株分蘖、株穗数、株高、株粒重和底部黄叶片。高代及育成种:最高蘖、植株高度、穗下节长与干旱胁迫下的产量、株穗数、株粒数和底部黄叶片。21312 抗旱性杂交优势表现小麦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因亲本组合类型不同而异。后代杂种优势表现最好的组合类型是/抗旱@抗旱0组合类型,其次是/抗旱@抗旱高产0,最差的是/高产@高产0组合类型。在组合类型中,抗旱亲本作父本的好于作母本的。在核质代换试验中,细胞核在抗旱性遗传中起主导作用,细胞质也起一定作用。21313 抗旱性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了显性方差和加性方差都起一定作用。充分反映了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和遗传控制是极其复杂的。抗旱性遗传背景的表达不但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且还受制于正反交效应的影响。GCA效应分析表明,参试亲本GCA效应具有正、负向优势。亲本1、2、5作为抗旱亲本较为理想,其加性效应基因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具有增益优势;SCA效应分析表明,8个组合呈明显的负向趋势,7个组合成明显的正向趋势。由于正、反交的效应不同,表明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抗旱育种选配杂交组合时,注意选用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抗旱性遗传传递整齐度都比较好的种质作亲本,其后代抗旱性好的机率就高。21314 主要遗传参数的测定在固定模型的假定下,冬小麦高产种质的抗旱性状符合Hayman(1954)提出的假设[16]。Wri+Vri表明,较多的增效基因的亲本有较高的Wri+Vri值。其中,g1和g2抗旱性最好,而显性基因最少,是较好的亲本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的加性效应方差(D=016149)小于显性方差(H1=11007,H2=013958),为超显性,据此,小麦杂种后代的抗旱

2017年水稻品种稻瘟病抗病性鉴定总结

第六节 2017年水稻品种稻瘟病抗病性鉴定总结 一、试验目的 抗病品种的研究和应用是作物病害防治中最经济有效的关键技术和措施,抗病性鉴定是抗病育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抗病性鉴定试验研究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试验内容 (一)水稻抗病鉴定 1、供试材料: 参加抗病鉴定材料包括对照共315份。 本区区域试验早熟组、晚熟组和生产试验共21份。 本区区域试验品比试验早熟组、晚熟组31份。 优质米水稻新品种选育:品比试验22份。 生物技术育种:高代育种材料22份。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杂交稻品比试验11份。 水稻品种资源:品比试验10份,引进种子资源115份。 协助水稻分子育种试验筛选亲本,鉴定筛选亲本31份。 强爱玲提供育种材料9份。 科丰种业育种高代材料11份。 2、试验设计 稻瘟病病圃田:设在永宁王太堡作物所育种基地稻田,田块面积2.0亩,每排插35个材料,每个材料插2行(每行10~15株),每穴4~5株插秧,排间走道50厘米,每个材料间、排间走道及四周插一行稻瘟病诱发材料(白皮稻)。试验区四周种植1米宽诱发带(白皮稻)。 3、供试菌系 稻瘟病病菌选用2015-2016年保存的从全区水稻种植区不同水稻品种采集的并鉴定的优势种群稻瘟病单孢菌株,在水琼脂培养基培养活化,将单孢培养基中的菌丝移入PDA培养基中一个单孢一个试管培养,一周后移到产孢培养基上使其产孢,最终得到32个单孢菌株的混和菌。混合孢子液的浓度以100倍镜下每视野看到30个以上孢子为准。 4、鉴定方法: (1)成株期田间自然诱发结合接种鉴定:以田间病稻草为诱发材料,经高施N肥,创造发病条件,并结合人工接种在六月中下旬分蘖高峰期将混合孢子液用喷雾器喷洒在水稻叶片上。 (2)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3)病情记载分级及抗性评价标准:鉴定和评价标准采用全国2015年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NY\T2646-2014,和2017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按照标准和通知确定了我区抗病鉴定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的有关定义,鉴定方法调查方法,数据计算,抗性评价及汇总报告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水稻品种试验;品种抗病性比较试验、主导品种的抗病性监测可参照执行。 1、苗叶瘟病级按GLB=∑(NDL×GDL)/TNL计算; 式中:GLB-苗叶瘟病级; NDL-各级病叶数; GDL-各病级代表值; TNL-调查总叶数。 2、穗瘟发病率按IDP=TNDP/TNP×100计算; 式中:IDP-穗瘟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 TNDP-发病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