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广播新闻评论

14广播新闻评论

第十四章广播新闻评论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同电视新闻评论一样,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与报刊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的灵魂"一样,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应是电台、电视台的"旗帜"与"灵魂"。所有新闻媒介中的新闻评论都有它们的共性: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又有各自的个性:广播新闻评论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形象化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共性较多,有些报纸评论在广播中播出,也就成了广播评论。然而,广播新闻评论毕竟是口播的,是说话,不是文章;是听的,不是看的;是稍纵即逝的,不是白纸黑字,可以反复看的。由于两者在传播方式上的不同,因而在选题、论证、结构和语言上就有所不同。广播新闻评论靠声音传播,因而带有广播传播的优势与弱点,在传播迅速、接收便捷、易于理解、传播面广、感染力强和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群众性广等方面占优势,而在稍纵即逝、不留痕迹方面又有其弱点。因而对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有特殊的要求。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1.选题面向群众,突出"热点"问题

广播新闻评论更强调面向群众,因为广播听众不受地域、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所处环境的限制,有的广播听众还喜欢"随身听",所以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更要贴近社会实际,把重点放在群众共同关心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上,放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道德风尚、思想认识和作风问题上,要注意突出"热点"、"焦点"问题,诸如:针对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议论最多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和指引;针对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及时加以澄清;针对社会上某种容易忽视的倾向,提醒人们加以注意;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认识,需要加以倡导;还可以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示有关部门努力加以克服。

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两起假货案带给河南的警示》,就是选准了一个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题材。凡能选择牵动党心民心的题材,评论就容易打响,这是一条规律。写评论为什么要选择牵动人心的题材呢?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和评论员的使命所决定的。评论员应该想党所想,急党所急,为国分忧,为民代言。这是评论员所应遵循的宗旨和信条。凡是牵动人心的题材,都是党所关心的问题,人民所关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评论员不能装聋作哑,而应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作舆论的引导。

再如:《留学低龄化现象聚焦》

(2)各位听众,欢迎收听新闻纵横,我是记者张军。在昨天的<新闻纵横>节目中,我们向您讲述了一位16岁就出国

留学的少年王濒(化名)的留学经历。在英国期间,他几乎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整天与各种电子网络游戏为伴,耗尽了3

电话说,留学低龄化现象是在国内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的大背景之下产生,并且逐渐升温的。

李:总的说呢,如果我没国家的教育能够把外国的一些教育一些先进方法,一些措施一些理念都吸纳过来一部分,与我们原来的一些措施结合在一起,我想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毕竟深度够,广度不够。孩子动脑动手认识观察这些能力确实比较差。我们也看到国外日本的孩子摔到家长从来不去扶,我们如果是隔辈人带的孩子就很差。我想低龄孩子出国现在不宜太提倡,家长应该清醒认识冷静思考,不要跟风,觉得面子上过去了,结果耽误孩子一辈子。不可挽回。

武汉孩子王濒的经历暴露出低龄留学生在国外留学生活中的普遍问题。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的留学生群体中,包括低龄的留学生,学有所成、衣锦还乡的例子同样很多,这是主流。许多听众和北京的丁先生一样,认为自我约

束能力,对低龄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丁:我讲呢,也在于个人,实际上是两方面的。自我约束好的,自己本身再中国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到了国外以后她能学到一些外国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加上一些本国的扎实的学习的底子,应该更适合她的发展。

(电话采访在英国读研究生的留学生)

自费到国外求学的少年留学生不仅要面对语言和学习压力,同时还要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由于国外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让这些少年过早的尝到生活的艰辛,许多压力不仅让孩子,也让家长难以承受。辽宁沈阳的林女士的孩子也是少年出国,经过一番刻苦学习,现在已经上了大学2年级,但是高昂的学费已经让孩子和家长进退两难:(对话略)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和新闻纵横节目国内外的听众们一起讲述、探讨留学生低龄化的问题,而且我们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素质、家庭、教育、观念、

收入等等。中央台今天晚7点《今日论坛》、晚9点10分《新闻观潮》将请欧美同学会社会部主任庄亮、原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祯和听众们继续讨论留学低龄化现象问题,敬请关注、参与。(完) (3)各位听众,欢迎收听《新闻纵横》,我是记者张军。在1月1号和2号的新闻纵横节目中,我们向您讲述了武汉少年王濒失败的留学经历。王濒16岁自费出国,他在国外的留学生活可以用8个字概括就是:吃饭、睡觉、游戏、打工,根本谈不上学习。3年的青春和父母50万元的积蓄白白浪费,最终黯然回国。

虽然王濒的留学经历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这一事例中所显现出来的那些低龄留学现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却应当引起关注。最近几天,几百个电话打到新闻纵横编辑室,新闻纵横的网上信箱里,也有大量听众发来邮件,讲述他们的留学经历,畅谈他们对低龄留学的看法。

编辑们对听众的反馈进行了梳理,发现听众对留学低龄

化现象的分析和评点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留学中介几个方面。

河北听众梁健认为让孩子出国留学有炫耀的成分在里面;新疆听众谭杰哲说,国内的教育水平并不比国外差,但是很多家长看不到这一点;中日友好医院的王先生认为青少年出国留学,家长不要因为望子成龙心切而害了孩子。

也有很多家长在谈到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原因时说,主要是考虑孩子本身希望出国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出国一方面可以暂时摆脱目前国办教育环境中比较繁重的学习生活和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对孩子来说,好奇和新鲜是他们希望到国外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国外毕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要出国就全都是鲜花和平坦的道路。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的贺女士,孩子高中毕业后到新西兰自费留学,但在毕业前9天,孩子所在的学校倒闭了,现在孩

子还留在新西兰,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现在留学很热,但实际情况不是这个情况。教育展年年办,实际很多中介公司不是和学生家长讲实话的。就说打工,实际小孩出去不一定说到那就能打上工,因为中国人太多。

北京听众王先生也提到了留学中介存在的问题。他说,许多孩子到了国外之后,一些中介公司就完全违背当时的承诺,孩子完全没人管,甚至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

(记者杨路采访了北京澳际留学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玲。)许多听众认为,低龄留学热的出现对国内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山东听众徐文臻分析说,长期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促成青少年留学的增加:应试教育一是造成学生的适应能力差,二是高考的独木桥。(对话略)

近几天,《新闻纵横》节目讲述的低龄留学生的留学故事,以及留学低龄化现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许多听众十分关注留学中介机构和国内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今天晚7点的《今日论坛》、晚9点10分的《新

闻观潮》将继续播出《留学生低龄化现象聚焦》。南开大学中国留学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喜所、北京澳际留学公司总经理李平、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曹子芳、在美国工作生活10年早期留学生严惠英将在节目中与听众们交流。(完)

(4)开场白同(3)

(新浪网友回声:)网友一:中国的孩子从小生长在被管束的环境中,当脱离管束,就会有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时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一样,关键是看自己能否尽快度过这段时期。做父母的对孩子一定要有客观的认识和期待。

网友二:我17岁出国,至今已近4年。其实,出国留学说来是因人而异,有失败的教训,更有成功的例子。就以我的朋友和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开始时确实遇上许多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非不可战胜。我认为让孩子留学不是坏事,只是要在作出决定前仔细考虑是否能适应,自身的自制力如何,毕竟国外的诱惑很多。

网友三:我的孩子高三出国,在墨尔本读高中,成绩优良,今年考入墨尔本大学。通过我的孩子和他同学的留学经验,我认为:1、出国留学适和自治能力强的学生。2、出国留学前应在国内打好英语基础。3、低于17岁的留学生最好有家长陪伴。

网友四:我是一名教师,孩子是初中临毕业时走的,近八年了,我们都有很多感受。所以劝准备低龄出去的,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行。我的孩子近八年未回国,一个是假期打工挣学费,暑期课程学费便宜,二是,没有绿卡,回来担心再签证万一不成回不去就更麻烦。所以光思念、互相牵挂的滋味就很难受。

另一种声音:(新浪网友回声:)

网友一:能够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家庭一般在国内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也即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如果有条件,可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因为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老百姓除了购

房外考虑的第二大消费。当前,自费留学已经占到留学生比例90%以上,说明中国人民真正是富裕起来了。留学低龄化不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加强引导、服务、关爱。

网友二:我的孩子是高中一年级到美国,现在已经上大学二年级了。就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中国,我的孩子是一个所谓"问题学生",上课爱讲话,讨厌死记硬背学习成绩不好....几次被劝转学。可是出国留学之后,这些问题一夜间突然没了,上课说话发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死读书.我儿子在中学两年里取得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成绩,毕业时成为学校仅两名优秀学生之一,上了自己想上的大学。

各位听众,近几天,《新闻纵横》节目讲述的低龄留学生的留学故事,以及留学低龄化现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许多听众十分关注留学中介机构和国内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今天晚7点的《今日论坛》、晚9点10分的《新闻观潮》将继续播出《留学生低龄化现象聚焦》,

南开大学中国留学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喜所、北京澳际留学公司总经理李平、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曹子芳、在美国工作生活10年早期留学生严惠英将在节目中与听众们交流。(完)

2.立论具体集中,善于就实论虚

广播评论除了少量本台评论员文章、广播述评、谈话类评论外,大量的是广播短评。广播短评是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通常为一事一议,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

广播短评,一般以新闻报道的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在分析与论证时,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但是说理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考虑到群众的接受程度,不唱高调,不讲官话、大话、套话,要设身处地和入情入理,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如:《会议主席台也该精简》:精简文山会海,这是个强调了多年的问题了,其实,应该精简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会议的主席台。

很难确切地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各级各类会议中,主

席台上的位子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三、四十人的会议,主席台上坐的领导竟有十几位、二十来位;规模再大一点的会议,在主席台上坐着的领导就更多了。这些领导都跟会议议程有关吗?当然不都是。有的领导纯粹是被主办单位“硬”请来壮门面的,主办者的目的无非是借助上级领导的“光临”,提高会议的档次,以便新闻单位能来报道;也有的是主办单位的领导借开会之机,把上级领导请来,既向领导报功,又密切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其真实目的不言而喻;还有的是因为主办单位为了平衡各种关系,不得不把各路“神仙”都邀请来,而且都得坐到主席台上。由于一些领导所负责的工作与会议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所以他们并不认真听会,而是做些与会议无关的事,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影响之不好显而易见。

由此可见,不仅要精简会议,提倡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多办实事,而且必须召开的会议,也应该限制发言人数和发言时间,把要说的事说清楚就行了。同时

应精简会议主席台,甚至不设会议主席台。记得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预备会议的资料片中,主席台上只有几只话筒和一张桌子,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周总理,谁讲话谁上台,讲完话就到台下去坐。国外不少会议,甚至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主席台上也没有那么多位子,其会议效果未必不好,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认真改进各级领导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精简会议、精简会议主席台也应该算是其中一项吧!

1992年5月下旬,在世界汤姆斯杯男子羽毛球赛中,中国队意外地输给了马来两亚队,未进入决赛圈。有的新闻媒介指责与批评马来西亚的教练、原中国运动员杨阳,说他在关键时刻将绝招教给了马来西亚运动员,有些话还非常难听。此事使人联想到同类的另一件事:1990年10月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日本竹内先生指导的中国姑娘赵友凤,在女子马拉松比赛中,从日本姑娘荒木久美子手中夺得了一枚马拉松长跑的金牌。中国的新闻媒介一致赞扬竹内先生为增进日中人民友谊作出了贡献,并未有什么责难与批评。同此道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称赞扬阳等中国籍教练为增进中马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呢?至此,广播评论的立论依据就出来了。1992年6月6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论坛》节目播出了广播评论《体育

比赛还得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就集中批评了一种"赢得输不得"、"把体育比赛目的仅看作夺金牌"的狭隘体育观,从而弘扬了体育比赛中的精神文明。广播评论还要善于就实论虚、叙事出理。广播评论如能针对实际工作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情展开议论,易于具体、深入、亲切,为听众所接受。1993年2月26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论坛》播出了一篇广播短评《"上帝"需要"保护神"》,这是针对消费者的权益屡遭侵犯的典型事例而发的议论,主要内容如下。

都说消费者是"上帝",但"上帝"的处境也实在可怜:刚买的摩托车还未骑到家,就车轴断裂人摔伤;新买的热水袋第一次使用,就袋口断裂烫伤人;定购的"名牌"家具,是七零八落的冒牌货;老教授冲饮"乐口福",吃出了数不清的细铁丝……在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来临之前,看见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被号称为"上帝"的消费者,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可怜?问题出在某些厂商根本没把消费者放在心上,视法律作儿戏。他们嘴上喊"上帝",只不过是哄骗消费者从口袋里掏钱的一种手段,一旦伪劣商品出手,钞票到手,就死活不管了。因此",上帝"

也需要"保护神",这就是各地的消费者协会,消费报社,以及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与条例。可喜的是,吃尽伪劣商品之苦的消费者正变得聪明起来,已经懂得运用舆论与法律两种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相信,在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来临之际,受伪劣商品损害的消费者必将摆脱可怜的境遇,而变得扬眉吐气,心情舒畅!

3.采取对话形式制作录音述评(从口播式评论到音响评论)

广播评论通过充分发挥广播带音响的优势,采用记者甲、乙对话形式的述评与议论,穿插典型的采访录音,两者融为一体,还可组成对话形式的录音述评。

录音述评《补上市场意识这一课》(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就以它深刻的议题、典型的论据、对话的形式、精彩的采访录音独占鳌头,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文如下: 甲:这些天,我们一起在即将开业的沈阳商业城采访。沈阳商业城是沈阳市新建的一家大商场,光是营业面积就有6万多平方米,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够得上全国一流。

乙:在这家还没开业的商场,我们在几楼层走了一遍,发现

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外地厂家的推销人员和产品特别多,而辽宁的厂家主动来推销产品的却少得可怜。

甲:商业城负责同志说,这几个月到这里推销产品的外地厂家哪天都不下二三百人,就连香港、意大利的一些大公司也都来联系业务。商业纺织商场关经理告诉我们(出录音)一一"每天接待顾客都不少,基本上都是外地的,送来货比较早的还是上海,我们是今年五月份到这的,来了之后接待的第一批客户就是上海和山东的。烟台的丝绸印染厂过去我们根本没有关系,我们到青岛开发区开会,厂长早上四点钟亲自到码头接我,我很感动。为什么厂长这么主动,主要是在当前这种竞争意识下所采取的手段。像我们沈阳市内,有的厂家可以,有的厂家就不行,得我们主动找他,往这跑的不算太多。"

乙:提到这个现象时,针织商场经理刘铁讲得更明确(出录音)一一

"外地来找我的一天不下二三十家,而且往家里去。我现

在不回家,就在商业城住,这些人挖门子盗洞子到你家去,你半夜十点回家,他半夜十点当、当敲门。"

甲:你看看人家劲头多足,下了多大功夫。我们常说,要有市场观念,沈阳商业城不就是最好的市场吗?人家大老远的还要往里挤,我们近在咫尺却不往里进。

乙:再这样下去,不用说把辽宁的产品打出去,我看就连家门口这块地盘都得叫人家占领了。

甲:在商业城的家电柜台前,我们转了一圈,看到彩电、冰箱都摆了几大排.细一瞧,咱们省内的产品就有两种,一个是"百花"电视,一个是"沈努西"冰箱。

乙:是啊,我也纳闷,咱们省有不少知名产品,像"金凤"电视、"菊花"电视、"辽河"冰箱怎么都没有呢?

甲:我们请商业城家电商场业务经理赵立平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为了照顾老乡的面子,只谈了几句比较客气的话(出录音):"他们不来的原因,我考虑第一可能对商业城不太了解,第二可能不敢来竞争,比划、比划,就失去了机会。"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20分) 概念性名词 1.新闻评论:作者就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立场 的一切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总称。 2.选题:新闻评论要予以探讨、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结构:文章内部的组织安排形式。 4.述评:又叫记者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一种边缘体裁。 5.评论员文章:根据评论重要性和规模性分出的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 章,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 6.短评:根据重要程度和规格来划分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短小精悍,内容单一, 形式灵活。是新闻评论的一种,规格比社论、评论员文章要小,但同具影响力。 7.编者按:媒体对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及其他形式的文稿的简要评论,是 编者对新闻稿件的评介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权威性。 8.社论:代表媒体表明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立场与观点,是报社的旗帜、 媒体的灵魂,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9.新闻评论学: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原理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写作方法、写 作规律和表现形态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0.舆论:社会公众的意见,表示多数人对某种事态的共同意见或趋向一致的看法。 11.舆论监督:社会环境、民意民心的监测站,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权力。 12.主题/命题:议论的题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17.立意: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 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18.立论: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 19.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 20.联想思维:从一个基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广度的认识。 横向思维: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 纵向思维:推进式思维,论证时不断提出为什么、是什么,不断深入、探索。21.纵向结构:按事件时间顺序或事物内在逻辑顺序来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横向结构: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现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22.思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形成的印象、看法及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并通过文章有条理地表达。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

1、硬载体与软载体:媒介属于依托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的“硬载体”,而体裁或话语形式则是由不同表意符号按一定的表达规律组成的“软载体”。 2、新闻评论的发端: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发端于印刷媒介——近、现代报刊。 3、什么是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义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4、新闻评论的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以及体裁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5、消息与通讯:消息视时效为生命,通讯则更讲究寓时效于新闻根据之中。 6、什么是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 7、新闻评论同其他论说体裁的区别:(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或话语形式来考察;(2)着重揭示它之所以是“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 8、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与直接针对性的统一。 9、时效性的两个侧面:时间与时机,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注重相对时间。 10、新闻评论中时间的概念:尽可能地缩短新闻作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映新闻实际的发展变化。 11、新闻评论中时机的概念: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的快慢,在关键时刻,受众最需要新闻评论为其释疑解惑的时候发表评论作品。 1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论说对象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 13、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4、什么是编者按: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一般在新闻稿件的后面加上的编者按是编辑根据新闻内容,发表的自己的观点或者报社的观点。 15、编者按的分类:介绍性编者按、评论性编者按、综合性编者按 16、新闻评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论点是对新闻事实所表达的观点或者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是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点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论据则不论事实或者理由都是出于作者之外的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的,甚至生活、形象的陈述;(3)三要素是构成新闻评论的必然要素,论点是新闻评论的中枢神经,处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据和论证;如果没有富于说服力的论据和恰当而严密的论证支持,再中肯的论点也苍白无力。反之,论据一旦脱离论点,论证一旦背离论点和论据固有的逻辑联系,则可能弄巧成拙,自相矛盾。 17、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核心: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是政论文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特点,也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核心。 18、新闻评论政论性核心形成的原因:(1)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中的政论体裁,只有坚持政论体裁观察、分析事物的共同视角,才能形成完善的体裁特征,也才能与其他论说体裁相区别。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定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特点:A、便于口说耳听。B、具政论性。 制约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三个因素:广播媒介的传播特征(听众没有思考的时间、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插上“电翅膀”的优势已发挥到极致,但劣势却是难以克服的)、听众的状况(A、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B、接受能力层次多,成年人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C、受众整体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D、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E、同一时间里听众只能选择一种媒介)、新闻评论的体裁基本特征(政论性。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 其个性发展方向: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善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低的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广播评论的特点:短小精悍(省意)、浅显明快、平易近人(以平等的态度、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带着感情说理)、上口动听(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省意:精炼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在整体上要讲究精炼、而在重点处则不仅不省、必要时甚至不惜笔墨、不辞繁复。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 广播谈话(类交流—其灵魂):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谈话体既可以用来发表意见、阐述对事物的见解、也可以用来报道事实、描述人物。广播谈话是谈话体文章中的一种,是用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于事物看法的一种评论形式。 其实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和口吻面向听众说理论事(即说、听双方目标一致、地位平等)。 前提条件1、要有说的人和听的人;2、说、听之间要形成某种确定的关系 广播谈话的写作要求:围绕“类交流”A、坚持面向听话人。B、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C、讲究铺垫、过渡。D、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类交流:广播谈话说,听双方不在同一场合,这种空间距离使双方无法进行即时的直接交流,而只能由说话一方借助某种中介,创造一种类似双方交流、交谈的语言环境。其中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谈中的直接交流,称为“类交流”。 口头评论:专指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 其表现优势:1、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汉,便于处理以本台名义不易处理好的话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2、撰稿人自己播讲,有利于把文字表达与口语表达方式统一起来,促使广播评论的文风不断改善。3、促进播讲风格多样化,使评论更加

新闻评论知识点

新闻评论复习内容 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各类大众传播媒介上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形态,属于论说文范畴,注意与新闻评论学概念不要混淆。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新闻性、时效性、思想性、公众性、思维集中和表达的连贯有效率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1、作为社会主义媒体的新闻评论,应该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 最大追求。 2、新闻媒体反映与引导舆论有两种基本手段: (1)新闻报道手段:采写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 (2)评论手段: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是影响社会舆论最主要的方式。 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1、准确及时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宣传党的政策,是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首要任务。 2、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 新闻评论选题及其特点 新闻选题的含义 新闻选题的特点 (1)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 (2)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3)选题是对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之间契合点的寻找 (4)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 影响新闻评论选题的因素 选题的类型 1.事件性选题 2.非事件性选题 3.周期性选题 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 1、从上精神中选题,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要结合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熟悉 的话题。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选题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紧迫性,选题阐述的道理要有正确性和指 导性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把握好事实的准确性,要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注意新闻报道与 新闻评论写作的区别。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要有新闻的敏锐性,要有较为深厚道德论功底,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 明辨是非。 立意 1.什么是立意 2.选题与立意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 新闻评论的论点 (一)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新闻评论的观点吗? 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热点 和矛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新闻评论一般只有一个论点。 观点是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见解,它普遍出现在新闻评论作品中,论点 则是强调某一个观点在全篇作品中的核心地位。一篇新闻评论往往有多个观点,但 都是支持论点。 (二)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三)论点中的判断分类 1.事物判断与价值判断 2.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3.一种常见的集体判断——假言判断 论据的来源与选择 论据的来源 (1)评论者的亲身经历 (2)来自新闻媒体的报道 (3)来自经典著作和权威机构、权威人物的材料,像论断、原理、数学等。这些材料往往是极具说服力的 (4)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 (5)一些普通的知识生活和生活现象 论题的选择 (1)材料要真实,要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要把第一手材料放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考察。 (2)材料要及时 (3)材料要充分 评论中新闻事实的不同作用 1.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 2.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 3.作为论据的事实

14广播新闻评论

14广播新闻评论

第十四章广播新闻评论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同电视新闻评论一样,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与报刊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的灵魂"一样,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应是电台、电视台的"旗帜"与"灵魂"。所有新闻媒介中的新闻评论都有它们的共性: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又有各自的个性:广播新闻评论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形象化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共性较多,有些报纸评论在广播中播出,也就成了广播评论。然而,广播新闻评论毕竟是口播的,是说话,不是文章;是听的,不是看的;是稍纵即逝的,不是白纸黑字,可以反复看的。由于两者在传播方式上的不同,因而在选题、论证、结构和语言上就有所不同。广播新闻评论靠声音传播,因而带有广播传播的优势与弱点,在传播迅速、接收便捷、易于理解、传播面广、感染力强和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群众性广等方面占优势,而在稍纵即逝、不留痕迹方面又有其弱点。因而对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有特殊的要求。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1.选题面向群众,突出"热点"问题 广播新闻评论更强调面向群众,因为广播听众不受地域、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所处环境的限制,有的广播听众还喜欢"随身听",所以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更要贴近社会实际,把重点放在群众共同关心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上,放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道德风尚、思想认识和作风问题上,要注意突出"热点"、"焦点"问题,诸如:针对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议论最多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和指引;针对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及时加以澄清;针对社会上某种容易忽视的倾向,提醒人们加以注意;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认识,需要加以倡导;还可以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示有关部门努力加以克服。 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两起假货案带给河南的警示》,就是选准了一个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题材。凡能选择牵动党心民心的题材,评论就容易打响,这是一条规律。写评论为什么要选择牵动人心的题材呢?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和评论员的使命所决定的。评论员应该想党所想,急党所急,为国分忧,为民代言。这是评论员所应遵循的宗旨和信条。凡是牵动人心的题材,都是党所关心的问题,人民所关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评论员不能装聋作哑,而应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作舆论的引导。 再如:《留学低龄化现象聚焦》 (2)各位听众,欢迎收听新闻纵横,我是记者张军。在昨天的<新闻纵横>节目中,我们向您讲述了一位16岁就出国

新闻评论课程标准

《新闻评论》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32050X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授课单位:中文系学时:36 学分: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作用《新闻评论》课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新闻工作过程的课程。新闻评论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原理与操作方法,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评论的涵义、历史与现实,掌握新闻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新闻评论员应具备的素质,全面了解目前中国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参与到新闻评论的实践工作中,最终使新闻评论成为其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能力,为成为符合媒体需求的全面复合型新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摄影》,后续课程为《新闻编辑》、《非线性编辑》等等课程。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新闻评论》课程教学贯穿一下理念:⒈以能力为本位,重视技能培养理念。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模式,把新闻评论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结合新闻评论所需的技能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在保证必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⒉学生主体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核心原则。(二)课程设计思路《新闻评论》课程运用基于新闻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以新闻评论工作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学生能够胜任该岗位为目标,设计教学目标,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炼要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将来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具备较强业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⒈课程模式:职业导向、能力实践。结合具体职业技能要求,将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⒉课程体系:任务驱动,在做中学。根据课程具体要求,设置任务,实现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在做中学”的课程体系。⒊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原则。评论实训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们通过评论实践掌握评论原则与方法,达到掌握新闻评论的目的。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⒈掌握新闻评论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⒉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技能及要求。(二)能力目标⒈具备一定的新闻评论的写作能力⒉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新闻判断能力。(三)素质目标⒈与党的宣传政策保持一致,做好喉舌。⒉工作作风严谨,爱岗敬业。⒊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新闻评论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理解:新闻评论学习意义掌握:新闻评论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具体内容:⒈新闻评论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⒉学习新闻评论的意义,研究新闻评论的方法⒊充分认识21 世纪新闻评论的新课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闻评论的诞生和发展难点:21 世纪新闻评论的新课题(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了解:新闻评论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理解:新闻评论学习意义掌握:新闻评论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等人的报刊政论实践理解:新闻评论现状与趋势掌握:中国新闻评论的曲折历程(二)教学具体内容:⒈马克思等人的报刊政论实践⒉中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⒊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 【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 (一)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二)社会性 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论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脱口式评论

论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脱口式评论 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脱口式评论是指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 幽默风格,对新闻进行即兴的、风趣幽默的评论。这种评论具有讽刺、调侃和嘲笑的特点,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可听性。脱口式评论也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 的素质和技巧,不仅要善于言辞,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脱口式评论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主持人需要对各个领域的新 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做出准确、精辟的评论。他需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个领域的知识,以便对各类新闻进行适当的评析。主持人还需要关注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时刻保持对最新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主持 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让听众充分领略到其评论的深度和幽默。 脱口式评论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主持人需要有流利、准确且生动 的口才,以便在播报新闻的同时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出他的观点和态度。主持人需要具备一 定的修辞和辩证能力,能够通过言辞将复杂的观点和道理娓娓道来,使听众易于接受。主 持人的语言运用还需要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和可听性。只有具备口才 和表达能力,主持人才能让脱口式评论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听众的共鸣和笑声。 脱口式评论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幽默感和创造力。脱口式评论强调言辞的幽默和诙谐,主持人需要有较高的幽默感,能够灵活运用文字,将新闻和笑话相结合,给听众带来 欢笑和愉快。主持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将 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考通过评论表达出来。只有具备幽默感和创造力,主持人才能让脱口式 评论更加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论广播新闻评论创新思考

论广播新闻评论创新思考 广播新闻评论一直是新闻媒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为听众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的平台,还能够通过观点解读、分析报道内容,对社会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然而在当前的传媒领域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广播新闻评论的作用,实现创新思考,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广播新闻评论需要适应多重角色的新闻观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的快速流动,传媒环境已经深刻改变了新闻观众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该适应这一变化,为多元化的新闻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探讨,而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听众。广播新闻评论要具有更好的包容性,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多专业的见解,在理性的探讨中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对于新闻观众而言,他们期待看到的不是单一的、只传递某个政策或者某个团体立场的评论,而是能够多方考量、多角度思考的信息,这也正是一个创新思考的表现。 其次,广播新闻评论需要实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平衡。广播新闻评论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新闻事实,同时也对于这些新闻事实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然而,在广播新闻评论领域,如何保持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平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主观性可以促进广播新闻评论人士的思考和创新,但是过高的主观性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误导效果。因此,广播新闻评论应该在保持主观性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客观性,提供足够的事实证据和信息来源。在对于事实的评估上,广播新闻评论人员应

该更加注重:一是能够准确地判断事件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原因;二是能够针对不同事件、不同对象在新闻评论中展现出不同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充分了解报道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三,广播新闻评论需要创新语言和表达方式。对于广播新闻评论来说,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和通畅,形成了新的新闻传播格局。在这个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需要创新语言和表达方式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语言的灵活运用,对于敏感问题的讲解更需要新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推动思想的传递,分享更多有价值的经验。换种说法来说,广播新闻评论要将对于新闻事件的思考和原创性看作是其一种日常工作,而中文的丰富性、多样性则是带来表达丰富感受、突出独特性的基础。 总体来说,随着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新闻评论的深化、创新也是很多媒体格外注重的点。只有深度思考和重新审视,才能更好的发挥广播新闻评论的作用,提高评论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媒体创新和新闻传媒体系的升级。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 速发展,传统广播新闻评论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获取途径,观众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广播新闻评论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创新形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一、多媒体融合,拓展表现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评论需要通过多媒体融合的方式,拓展表现形式,满足观众对 信息获取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传统的广播形式,可以采用网络直播、视频播报、社交媒体 等形式进行广播新闻评论。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评论内容,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通 过多媒体融合,广播新闻评论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提高互动性。 二、注重话题选取,深度解读新闻事件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需要注重话题选取,选择热点事件、社会问题或者新闻 话题进行深度解读。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浏览速度很快,但缺乏深 度的解读和思考。广播新闻评论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话题,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见解,引发观众思考和讨论。 三、加强专业性,提升评论品质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需要加强专业性,提升评论品质。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观众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要求越来越高。广播新闻评论应当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 更新,提高评论品质,增强观众的信任度。加强与新闻媒体和专业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多 权威信息和专业分析,提升评论的参考价值。 四、强化互动性,增加观众参与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评论需要强化互动性,增加观众参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评论形 式较为单向,观众的参与度较低,难以与观众形成有效的互动。广播新闻评论可以通过网 络直播、微博话题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加观众参与的机会,提高互动性和用户粘性。可以通过分析观众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评论内容和形式,满足观众的需求。 五、拓展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评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创新形式,以 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通过多媒体融合、深度解读、专业评论、互动参与 和拓展新媒体平台等策略,可以提升广播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保持对观众的吸 引力和粘性,赢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评论也需要借助新的创新策略来提高其吸引力和影 响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新策略: 1. 多媒体化:传统的广播新闻评论只是单纯的口头表达,但现在可以借助视频、图 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加视觉效果和信息量。例如,可以在评论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图表等信息,在观众听之外,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 2. 互动化: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极强,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可以增加用户参与度。例如,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平台,实现观众与广播主题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用户的参 与感和粘性。 3. 个性化:在传统广播节目中,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素,往往需要在广大受众 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算法和大数 据等技术,实现针对性更明确的广播新闻评论。例如,针对特定主题的评论更具特定的针 对性,而不是一般泛泛而谈。 4. 线上线下结合:新媒体时代推广的快速性,使得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联系起来 成为现实。通过在广播节目中宣传线下活动,激发用户对主题的兴趣,对节目互动度的提 升都会有帮助。同时,线下活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活动过程进行推广和宣传,增 加影响力。 5. 社交媒体营销:在新媒体时代中,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展示自我、与外界 联系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将广播新闻评论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通过微博、微信 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范围。 6. 探索多元性:广播节目本着“广泛而不喧闹”的原则,注重呈现多元化的观点, 以求达到更高的品质。在新媒体时代,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因此广播新闻 评论也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多元性。例如,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和听众参与 评论,推动多角度的交流和讨论。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 一、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短、浅、软 (一)短 求“短”的途径:省文与省意 “省文”,即尽可能节省文字,力求言简意赅,在有限的篇幅里充分表达内容。 “省意”,就是在一篇文章里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在论述一个问题时讲非讲不可的道理。这样既能压缩篇幅,又能在关键处具体、充分地阐述内容。 (二)浅 1、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 2、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1)稀释抽象内容。 (2)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恰当运用“正一反一合”说理方式。 (三)软 1、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 2、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3、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4、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广播评论的常见形式 (一)评论员评论 又称“口头评论”,指由评论作者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为以示区别,一般播出时先由播音员作必要的背景介绍:“下面请听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来的口头评论,题目是……” 较多以述评形式出现,评论员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也有更强的时效性。 评论员评论的优势 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广播谈话 是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的一种评论形式,又称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 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 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评论员评论”是按评论主体划分的;是评论员自己播讲的,可以是谈话体评论,也可以是非谈话体评论的作品,其中界限是不是带有双向交流的色彩。一句话,有的评论员评论可以是广播谈话,有的广播谈话可以是评论员评论。 (三)音响评论 音响评论,又称为录音评论,是一种兼用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音响包括环境音响、现场谈话、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广播新闻评论发展现状及问题

播送新闻评论开展现状及问题 播送新闻评论开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播送新闻评论在我国60多年的开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播送媒体的开展,播送评论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播送新闻评论;现状;问题 一、各台播送评论开展不平衡 近几年,播送评论在新闻界业内受到的重视和关注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有所提高,但还有一些省级以上的播送电台没有自己专职的评论工作者、缺乏评论观念,对播送评论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一直是制约我国播送评论开展的重要因素。 健全的播送评论机制、专职的播送评论队伍是播送评论工作在各个电台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专职的评论队伍是播送评论健康开展的支柱,只有有了一些专职的评论人员,播送评论才能由自发的变为自主的,由软性任务变成硬性任务,这些专职的评论人员哪怕只有几个人,但是他们能够带着一种评论的意识去特别关注社会问题,琢磨评论的事,除了自己写,还可以组稿、编稿,使播送评论能够有序地稳定地开展。播送评论工作要搞上去,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将评论工作落实到人头,不能流于一般号召,要有强制性的机制去约束和管理、要有良好的得以运行的评论机制。从播送评论和开展来看,过去的评论工作之所以没有坚持开展,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评论班子,同样,近几年来播送评论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就,能把评论工作坚持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台开始成立了专门的评论机构。因此,要顺利开展播送评论工作,省级以上的电台均应设立评论部〔组),至少应有三四个专职评论员,有条件的台,多几个人当然更好,地(市)级台,不设立评论组也可以,但应有一两个专职评论员,县级台〔站)如没有条件设专职评论员,可以找兼职评论员,总之,要保证评论工作的落实和稳定。 二、近几年播送评论的总体质量不高 相对于早期来说,播送评论的质量有所提高、能够编写独立的评论稿件,能够发表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最重要的是相对以前具有一种独立的评论意识。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播送评论的质量仍然不高,在评论问题的标准方面还相当薄弱。目前播送还没有像报刊评论一样形成一种标准体系,很多用语不标准,例如有的评论作品在自报题时称是“综述〞,即综合表达,不是评论;有的作品总体看是评论,但自报称是“报道〞有的作品自报称是“杂谈〞,杂谈有的虽可算评论,但因其“杂〞,没有竞争力;这些播送评论在技术上反映出来的不标准,也反映出目前播送评论人员对播送评论自身认识上的缺乏。要改变评论文体和播送媒体结合上的种种不适应,形成像报刊评论一样,具有标准化和根本要求的播送评论文体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在实践中将这种标准普及开来,使播送评论逐步地走向成熟,在标准化的根底上寻求更完善的开展。 播送评论总体质量不高还表现在,评论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极端不平衡,各台的质量参差不齐。播送评论在各地的开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其开展中的失衡,延缓播送评论开展的整体进程。要加快播送评论的开展,需要在全国各地都形成播送评论开展的有利环境,营造播送评论在全国各地以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以先进地区相互竞争借鉴为指导思想的开

新闻评论重点

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它集中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3.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4.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优说服力的论据; 5.理论性论据:就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里、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着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加剧、炼语等; 6.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正是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7.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8.论证: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9.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10.论证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 11.例证法事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1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13.比较法比较论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和错误; 14.喻证法比喻论证: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15.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具体方法包括: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反证法和归谬法; 16.直接推理: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 17.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式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式的推理;在实际的运用中,演绎推理并非表现得非常简单与明晰,而是在评论的段落思想的展开中逐步体现的; 18.归纳推理: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只是结论的一种推理;归纳推理是在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之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ef 7{ D P 2、鲜明的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我们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的评论是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主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y6(+ I #P 3、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新闻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不仅内容要符合群众的要求,而且论述方式也要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内容上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给群众以知所趋避的教益。 2、解惑。社会生活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评论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3、表态。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4、深化。新闻评论总是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评论就有理论色彩。新闻评论也要善于务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分析,经过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 4、如何提高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质? 1、将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谁? 王韬于1874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影响最大,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3、评论毛泽东的报刊政论活动及其主要特色 毛泽东的报刊政论活动始于1919年。这年7月他在长沙创办并主编了评论为主的报纸《湘江评论》,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