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探究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探究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探究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探究

例题讲解

【例1】直接排放含SO 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 2,(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 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 2SO 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 溶液吸收SO 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吸收液吸收SO 2的过程中,pH 随n(SO 32﹣):n(HSO 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 32﹣

):n(HSO 3﹣

)

91:91:11:91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NaHSO 3溶液显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a .c (Na +)=2c (SO 32-)+c (HSO 3-),

b .

c (Na +

)>c (HSO 3-

)>c (SO 32-)>c (H +

)=c (OH -

c .c (Na +

)+c (H +

)=c (SO 32-)+c (HSO 3-

)+c (OH -

(4)当吸收液的pH 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 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 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来源】2012年北京【答案】(1)SO 2+H 2O

H 2SO 3;

2H 2SO 3+O 2

催化剂

2H 2SO 4

(2)SO 2+2OH -=SO 32-+H 2O (3)①酸,HSO 3-存在:HSO 3-H ++SO 32-和HSO 3-+H 2O

H 2SO 3+OH ,而HSO 3-的电离程

度强于水解程度。②ab

(4)①HSO 3-+H 2O-2e -=SO 42-+3H +

②H +在阴极得电子生H 2,溶液中的c(H +)减少,促使HSO 3-电离生成SO 32-且Na +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例2】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1)A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 试管中的现象为。

(3)C 试管口浸有NaOH 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4)如将B 试管换成D 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 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

。(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如有需要,可加装防倒吸装置。)

(5)实验结束后,证明A 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 .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 .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mol·L

d .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来源】2014石景山一模【答案】

(1)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吸收Cl 2和SO 2,防止污染空气(4)NH 3(NO 2

或ClO 2);Cl 2(O 3

或O 2或Br 2蒸汽)

资料1

附表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黑色物质的相关性质

硫酸浓度mol/L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

约150约23616约140约25018

约120

不消失

资料2

X 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 2S 、CuS 、Cu 7S 4中的一种或几种。

饱和氯水

(5)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将A中溶液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是否为蓝色。

(6)a b d

【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最大使用量为0.25g·L-1。某兴趣小

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组用题9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

(1)仪器A的名称是,水通入A的进口为。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9图2中的;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体积(填序号)(①=10mL,②=40mL,

③<10mL,④>40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g·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

【来源】2014重庆卷

【答案】

(1)冷凝管b(解析:冷凝管下进上出,使冷凝效果更充分)

(2)SO2+H2O2=H2SO4

(3)③酚酞④

(4)0.24(解析:由系列反应可知关系:SO2-2NaOH,带入数值即可计算)

(5)盐酸挥发,用不挥发性酸代替盐酸(解析:气体中可能存在由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会消耗NaOH,所以需要排除HCl的干扰)

【例4】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做分析试剂及鞣革的还原剂,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___。(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是____________。

(3)d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海南卷

【答案】

(1)SO32–+2H+=SO2↑+H2O或HSO3–+H+=SO2↑+H2O;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

(2)硫;

(3)NaOH溶液;

(4)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等);

(5)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

【例5】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

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来源】2014江苏卷

【答案】

(1)Al2O3+3H2SO4==Al2(SO4)3+3H2O SiO2

(2)CaSO43CaCO3+2Al3++3SO42-+3H2O==2Al(OH)3+3CaSO4+3CO2↑

(3)溶液中的部分SO32-被氧化成SO42-减小

【例6】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mL密度为ρ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

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O4-+H2O 2+H+===Mn2++H2O+_______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答案】Ⅰ.(1)容量瓶(2)256285O2

(3)酸式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17cV/200ρ(5)偏高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

性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蓝色。)

验证不稳定性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

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例7】二氯化二硫(S 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 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 2C12粗品。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熔点/℃沸点/℃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S 2C12-77137

遇水生成HCl 、SO 2、S ;

300℃以上完全分解;S 2C12+C12

2SCl 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1)上图中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 、D 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仪器A 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如果在加热E 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 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S 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 2C12

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年江西师大附中

【答案】(1)用导管将A 的上口和B 相连(或将A 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在G 和H 之间增加干燥装置(2)MnO 2+4H

+2C1

Δ Mn 2++C12↑+2H 2O 2S +C12 S 2C12

(3)饱和食盐水(或水)浓硫酸

(4)分液漏斗有利于S 2Cl 2顺利流出

(5)产率降低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6)SCl 2、C12、S (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例8】下列是与硫元素相关的一系列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C 口部的棉团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反应一段时间后,将B 试管中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

。试管C 中溶液

变浑浊,则证明SO 2具有

性。

(3)试管C 口部的棉团既可浸碱溶液,又可浸NaHCO 3溶液,其作用是

,如果浸NaHCO 3

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如将B 试管换成D 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 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

可以是、、、(要求填二种化合物和二种单质的化学

式)。

(5)取下C 试管,试管中溶液浑浊,煮沸后,再加入Na 2S 溶液并加热,溶液变澄清,经测定溶液中主要存

在一种摩尔质量为128g/mol 的阴离子(反应①)。向该澄清液中加入氯水,溶液仍然澄清(反应②),加入氯化钡可得一种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SO 2+2OH -

=SO 32-

+H 2O (1分)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1分)氧化(1分)(3)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NaHCO 3+SO 2=NaHSO 3+CO 2(或2NaHCO 3+SO 2=Na 2SO 3+2CO 2↑+H 2O )(4)NH 3NO 2ClO 2Cl 2、O 3O 2

(5)3S+S 2-=S 42-S 42-+13Cl 2+12H 2O =26Cl -+4SO 42-

+24H +

【例9】I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4228()NH S O 和KI 反应的化学反应

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原理】

4228()NH S O 和K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22842

22S O I SO I ---+=+(1)

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222828

()

()c S O v S O t

--?=?。

实验时,向KI 、223Na S O 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4228()NH S O 溶液,不断搅拌。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

222324622S O I S O I ---

+=+(2)

反应(1)生成的2I 立即与223S O -

反应,生成无色的246S O -

和I -

。223S O -

耗尽时,反应(1)继续生成的2I 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4228()NH S O 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t ?。

【实验内容】

(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实验编号

①②③④⑤试剂用量(mL )

0.20mol ·L 1

-(NH 4)2S 2O 8溶液20.010.0b 20.020.00.20mol ·L

1

-KI 溶液20.020.020.010.0 5.00.010mol ·L

1

-Na 2S 2O 3溶液

a 8.08.08.08.00.2%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0.20mol ·L 1

-KNO 3溶液00010.0c 0.20mol ·L

1

-(NH 4)2SO 4溶液

010.015.00020℃时,反应时间()

t s ?32

67

130

66

135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 4)2S 2O 8溶液或KI 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 4)2SO 4溶液或KNO 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

(3)第①组实验的228()v S O -

=

mol ·(L ·s)

1

-。

(4)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

II .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 2CO 3的Na 2S 溶液中通入SO 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 2S 2O 3。

反应如下:

232232Na CO SO Na SO CO +=+22232323Na S SO Na SO S +=+↓

23223

Na SO S Na S O +=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如图19所示装置制备223Na S O 。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②。

(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223Na S O 稀溶液中得到22325Na S O H O ?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答案】

I .(1)a :8.0b :5.0c :15.0

(2)搅拌

(3)2.5×10-5

(4)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变化和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存在比例关系;反应物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化学计量数无关等。

II .(1)①Na 2S 溶液、Na 2CO 3溶液②NaOH 溶液

(2)沉淀逐渐消失

(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例10】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0

所示。

图20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 试管直到B 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③将Cu 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 的存在,B 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1的实验:

图21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 .固体甲中,CuS 和Cu 2S 不能同时存在

B .固体甲中,CuO 和Cu 2O 至少有一种

C .固体甲中若没有Cu 2O ,则一定有Cu 2S

D .固体甲中若存在Cu 2O ,也可能有Cu 2S

固体甲

加入稀盐酸过滤①

蓝色滤液

滤渣

洗涤干燥②

氧气流中煅烧、冷却称量至恒重

固体乙

称取2.00g 固体丙1.84g

【答案】(1)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2)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进入试管A中…

(3)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所得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未洗干净

(5)2CuS+3O22CuO+2SO2(条件也可为“煅烧”)

(6)BCD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三、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与O 2 (2)与强碱 4、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 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 6..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3O22O3 放电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H2O + O2↑ MnO2 综合实验活动:H 2O 2 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过氧化氢可能 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板书]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论: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I->Fe2+>Br-。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难点聚焦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 2、HCl 、NH 3);易液化(-10℃) 4、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 、O 3、H 2O 2 、Na 2O 2 SO 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 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高考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卤族元素 1、包括: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卤族元素最外层有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得电子的能力逐渐,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 3、 4、F2有性,它与H2相遇即爆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5、氯气的性质 ①Cl2密度空气,有气味,毒。氯气的电子式为,是一种常见的剂。 ②Cl2与H2在或条件下都可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Cl2能在条件下,与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应,写出铁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写出铜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 ④氯气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和,其中有漂白性,一旦漂白有色织物,颜色不能复现。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氯气起到了剂的作用。若有1mol氯气参与反应,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⑤氯气的水溶液叫做,包括的微粒有。其中使氯水有酸性,使氯水有强氧化性。 ⑥氯气与强碱溶液可发生反应,类似于氯气与水的反应,在反应中能生成两种盐。写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的产物中,是家庭常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氯气与熟石灰反应可以用来制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产物中起到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⑦当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化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以上的两个反应中,氯气都作剂。 ⑧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该生产过程又叫做,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⑨若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常用作为干燥剂。可用试纸来检验氯气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备课讲稿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放电 3O22O3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2H2O22H2O + O2↑ 综合实验活动:H2O2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 过氧化氢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 请选择具体试剂,实现上述反应关系。 可供选择的试剂:5% H2O2溶液、二氧化锰、碘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稀硫酸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2H 2 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 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第八讲 氧族元素硫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

第八讲氧族元素 主讲人车琳 (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 高考考点 1、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境意识,增强 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讲序列 一、氧族元素 【阅读议点】 包括()、()、()、()、()。 从O到Po:非金属性__,金属性__.其中__为典型的非金属,不导电,__是半导体,__已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能导电,__为金属. 用R表示氧族元素(除Po外),其氢化物的通式为,其中__最不稳定,通常不能由单质与跟H2直接化合制得.氢化物的水溶液(除H2O外)显__性;(除Po、O外)氧化物的通式为、,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思考1: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eO2,和钠反应生成Na2Se B.H2Se有恶臭味,比H2S易分解 C.硒化氢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亚硒酸(H2SeO3)是一种弱酸 1.氧气 (1)O2在空气中约占________,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于水。_________很强,容易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反应。 (2)工业制法:。 (3)实验室制法: 思考2:写出能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4条),并讨论哪些能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4)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很多物质如: 金属、非金属、 化合物 2、臭氧:是一种有味的色气体,比O2溶于水; 具有性,可用于;化学性质比O2_______。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O3,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变为,在高温或有催化剂时分解更快;空气中微量的O3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精神振奋,但含量超过10-5%时就会产生危害,而在条件下O2就会转变为O3,如打雷、以及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所以这些地方要注意;地球上空的臭氧层以,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防止人类和生物被其侵蚀而产生皮肤癌等疾病。______________等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的罪魁祸首。 3、H2O2的性质:(1)氧化性,例: (2)还原性,例: (3)特性: 4、硫及其化合物 硫磺:(1)存在:有态如火山喷口附近及地壳的岩层里,也有态如硫化物和硫酸盐中。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投影板书]由学生归纳表中内容。

氧化剂:HNO 3、浓H 2SO 4 KMnO 4、O 2、Cl 2、Br 2、I 2等 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 [学生小结]H 2S 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H 2S 和S 2- 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 [说明]O 2、Cl 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 2S+I 2====S ↓+2HI 2H 2O+2F 2====O 2+4HF 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 2- 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 2- S ↓ [说明]S 2- 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4.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氧化性、还原性 (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 (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 -2)、氧化性(H + ) (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比较 按SO 2 H 2SO 3 NaSO 3顺序还原性增强。 [讲述]H 2SO 3、Na 2SO 3通常就可被O 2氧化。因此,保存和使用时要防止被氧化变质。而SO 2则需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能转化为SO 3。那么SO 2通常可被哪些氧化剂氧化呢? [回答]如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6.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以及与HClO 漂白原理的差异,并对高中阶段出现的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分析并投影板书]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H 2S S SO 2 H 2SO 4 -2 0 +4 +6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S 2- I - Br - Cl - F - S I 2 Br 2 Cl 2 O 2 F 2 +4 +4 +4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 在氧族元素中,只有氧元素的单质(O2和O3)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2.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但O3却是极性分子。 3. 氧元素只有在与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如在二氟化氧(OF2)中氧元素显其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其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相等。 4. 氧元素只有在过氧化物(如H2O2、Na2O2、K2O2等)中显-1价。 5. 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氧化物(H2O)和过氧化物(H2O2)。 6.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与金属元素能形成氧化物(K2O)、过氧化物(K2O2)超氧化物(KO2)。 7. 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单质(O2和O3)的氧化性最强。 8. 在所有气体中,只有O2能够供人和动植物呼吸。 9. 在O3层中,O3的含量虽然很小,却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因此,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10 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O3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比O2还活泼)并且臭氧具有不稳定、强氧化和漂白能力这三大特性: (1)不稳定性: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 === 3O2 (2)强氧化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凡能与空气或氧气反应的物质都能与O3反应;Ag、Hg 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也能与O3反应: 2Ag + 2O3=== Ag2O2+ 2O2、Hg + O3 === HgO + O2 (3)漂白性:臭氧具有漂白性,实质是染料受到O3的强烈氧化作用而褪色。 11. 在氧族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H2O2是强氧化剂。H2O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为H2O(氧元素由-1价还原为-2价)。如: H2O2 + 2I-+ 2H+=== I2 +2H2O、PbS + 4H2O2=== PbSO4 + 4H2O。并且使用H2O2作氧化剂不会引入新杂质,因此,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12. 在氧族元素中的氢化物(H2R)中,H2O的沸点最高,最稳定,且呈中性。 二、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 在氧族元素中,硫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硫化物(H2S)和过硫化物(H2S2)。 2. 在氧族元素中,硫元素与金属能形成硫化物(Na2S)、过硫化物(Na2S2)和多硫化物(Na2S x,

氧族元素习题

第12章氧族元素习题 一.选择题 1.氧族元素从氧到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氧化性递增,M2-的还原性递减. B. 单质的氧化性递减,M2-的还原性递减. C. 单质的氧化性递减,M2-的还原性递增. D. 单质的氧化性递增,M2-的还原性递增. 2.氧族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为( ) A. 共价型 B. 离子型 C. 共价型或离子型 D. 配位型 3.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到右( ) A. 碱性递减,共价性增强. B. 碱性递增,共价性减弱. C. 碱性递减,共价性减弱. D. 碱性不变. 4.同族元素,相同价态氧化物从上到下( ) A. 碱性递减 B. 碱性递增 C. 碱性不变 D. 有的族碱性增强,有的族碱性递减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共价型氧化物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 B. 大多数离子型氧化物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 C. 大多数共价型化物与酸作用生成盐和水为碱性氧化物 D. 既与酸作用又与碱作用或既不与酸又不与碱作用的氧化物可视为中性氧化物 6.CrO,Cr2O3,CrO3是金属铬的三种不同价态的氧化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酸性氧化物 B. 都是碱性氧化物 C. CrO3是酸性氧化物,CrO为碱性氧化物,Cr2O3为两性氧化物 D. CrO3为碱性氧化物,CrO为酸性氧化物,Cr2O3为两性氧化物 7.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 ) A. 消毒 B. 漂白 C. 保温 D. 吸收紫外线

8.O3分子中,中心氧原子的杂化态为( ) A. sp B. sp2 C. sp3 D. sp2d或dsp2 9.H2O2分子中,氧原子用下列哪一种杂化轨道成键( ) A. sp B.sp2 C. sp3 D. dsp2(sp2d)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过氧化物的是( ) A. Na2O2 B. BaO2 C. O2+〔PtF6〕- D. KO2 E. H2O2 11.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时会发生什么反应( ) A. H2O2分解 B. H2O2被氧化 C. H2O2被还原 D. 复分解 12.将H2O2加入H2SO4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H2O2起什么作用?( ) A. 氧化剂作用 B. 还原剂作用 C. 还原H2SO4 D. 分解成氢和氧 13.下列单质硫在常温下稳定性最大的是( ) A. 斜方硫 B. 单斜硫 C. 弹性硫 D. 无定形硫 14.在常温常压下,最稳定的晶体硫的分子式为( ) A. S2 B. S4 C. S6 D. S8 15.下列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 A. S+Na2S=Na2S2 B. Na2SO3+S=Na2S2O3 C. Fe+S=FeS D. 3S+4HNO3+H2O=3H2SO3+4NO 16.对于单质硫的分子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S8分子中,S原子是sp2杂化,每个S原子形成两个共价单键 B. 在S8分子中,S原子是sp3杂化,每个S原子形成两个共价单键 C. 在S8分子中,S原子之间除形成σ键外,还有π键 D. 在高温下,S8将转变为S2 17.硫的熔点,沸点要比氧高得多,而氟到氯却没有很大的差别,其主要原因是( )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比较杂乱,而高二阶段又是化学难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的时候,这个时期化学科目一定要按照章节,掌握各个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本文整理出高二化学前五章节的知识点,提供出来,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 类别序号问题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 (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完整word版)无机化学之氧族元素题目+答案

第15章 氧族元素 1. (7381) 氧呈现+2价氧化态的化合物是……( ) (A) Cl 2O 6 (B) BrO 2 (C) HClO 2 (D) F 2O 2. (7374) 硫化铵溶液放置久了变为黄棕色甚至红棕色,其原因是生成了…………( ) (A) (NH 4)2SO 4 (B) NO 2 (C) S 和NH 3·H 2O (D) (NH 4)2S 2 2 (NH 4)2S + O 2 = 2 S + 2 NH 3 + 2 H 2O (NH 4)2S + S = (NH 4)2S 2 3. (1384) 干燥H 2S 气体,通常选用的干燥剂是( ) (A) 浓H 2SO 4 (B) NaOH (C) P 4O 10 (D) NaNO 3 干燥剂:有吸水性,不与被干燥物反应。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生成配合物的性质。 4. (1040) 下列关于-22O 和-2O 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离子都比O 2分子稳定性小 (B)-22O 的键长比-2O 键长短 (C)-22O 是反磁性的,而- 2O 是顺磁性的 (D)-2O 的键能比-22O 的键能大 -22O 1个σ 键,-2O 1个σ键,1个3电子π 键。 5. (4314) 下列分子式中错误的是………… ( ) (A) SF 2 (B) SF 3 (C) SF 4 (D) SOF 4 S : 3s 23p 4 常见氧化态: -Ⅱ,0,Ⅱ,Ⅳ,Ⅵ 6. (0933) 下列各组数字都是分别指原子的次外层、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一种常见氧化态, 最符合硫的情况的一组是…………………………… ( ) (A) 2,6,-2 (B) 8,6,-2 (C) 18,6,+4 (D) 2,6,+6 S: 1s 2 2s 22p 6 3s 23p 4 8(次外层电子数),6(最外层电子数),-2(常见氧化态) 7. (0585) 在碱性溶液中,已知前两个反应的K c 值,则反应(3)的K c 值为…………( ) (1) 2S(s) + S 2-(aq)S 32-(aq) K c 1 = 13.0 (2) S(s) + S 22-(aq)S 32-(aq) K c 2 = 10.8 (3) S(s) + S 2-(aq)S 22-(aq) K c (A) 1.2 (B) 119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想学好化学知识就必须学好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1 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4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高中化学 氧族元素

30氧族元素 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 Ⅰ学习重点 1.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2.掌握臭氧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臭氧层的保护. 3.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Ⅱ学习难点 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选择题 1.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B.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 C.单质都是非金属,故都不能导电 D.它们的离子半径比相应原子半径小 2.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H2O B.H2S C.H2Se D.H2Te 3.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2TeO4 B.H2TeO3 C.H2SO4 D.H2SO3 4.下列关于氧族元素(除钋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高价均为+6价 B.它们都能跟氢气直接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 C.它们都能形成二氧化物和三氧化物 D.它们跟大多数金属都能直接化合 5.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弱,但从以下的事实不能做出判断的是( ) A.硫化氢不如水稳定 B.硫跟氢气反应需要加热,而氧气跟氢气反应只需点燃 C.硫化氢的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D.硫是固体,氧气在常温下是气体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用浓H2SO4跟金属硒化物反应制取H2Se B.H2SeO3中的Se,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硒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eO4 D.碲跟氢气化合比碘跟氢气化合更困难 7.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氧族元素,推测钋及钋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 B.钋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至少有两种 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 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 8.H2S通入H2SeO3,溶液中所得氧化产物是( ) A.S B.Se C.S和Se D.不能反应,无氧化产物 9.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组物质是( ) A.CO、H2、SO2、H2S B.H2S、SO2、H2Se、SeO2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 == 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⑤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 ⑦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高低(如在HClO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 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I) ⑴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 ⑵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比较杂乱,而高二阶段又是化学难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的时候,这个时期化学科目一定要按照章节,掌握各个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本文整理出高二化学前五章节的知识点,提供出来,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类别序号问题答案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9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10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11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 12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13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4 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15 浓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6 王水的成分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