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著作

卢梭的著作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学通信》等。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卢梭

试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此文是作者参加清华远程教育研究班课程毕业论文之一) [内容提要]: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作是著名的《爱弥儿》。他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实施自然教育。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批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强调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培养自然,因而在教育思想上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并为后人革新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从卢梭开始,教育理论开始进入重视研究儿童的新时期。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天性教育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oau,1712~1778 )处于近代社会转折点上,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长期勤奋的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改革,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十年,融哲学、教育和文学于一体,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塑未来社会新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这是极富内在意蕴,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颤栗中世纪社会的一本书①。 一、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封建王朝的专横统治、政府官员的贪婪腐败、教会势力无孔不入,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再加上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此,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砸碎宗教思想对人的禁锢、取消森严的等级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二、“自然教育思想” 之思想——“ 归于自然”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它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②。”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1.2卢梭简介

卢梭简介 生平经历 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而卢梭

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及其政治主张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主要著作及主张 政治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 教育 1762《爱弥儿》 自传 1782《忏悔录》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推行素食主义。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则主要对外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

爱弥儿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 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我读了此书后,在此说一说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以及一些评价。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卢梭写下这一本著作是为了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国家免费师范生,我将来要走上教师的讲台,终生势必要从事于教育事业,因此,阅读本书对于我来说很有益处。虽然卢梭所处的年代相对于现在有点远,但是能够了解先人前辈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将来的教育生涯有很大的益助。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卢梭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卢梭的《爱弥尔》,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但是,在我们国家,情况却是几乎相反的,因为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这样,特别是在这几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情

卢梭的自然人教育思想

自然生长的人 摘要:卢梭的著作《爱弥儿》中所述的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概述了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他在著作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他的这些思想观点以及关于教育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教育仍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自然教育;家庭教育;环境:孩子 引言 古有孟母三迁,只为了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生长、学习的环境,而不断地更换自己的住所。今有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学者、专家、教师试图探索出更适合儿童,或者说是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只是为了学习有更好的效率和结果。从古至今,我们不能不发现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的寄托。正因为它的重要,所以才会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社会,小到每个家庭,大到每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加深。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是孩子的教育。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更是一年比一年多。俗话说,穷什么不能穷孩子,缺什么不能缺教育。现在是个知识型社会,没有文化,个人会落后,国家会落后。所以,自然而然的,教育就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 自然教育 卢梭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卢梭在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法国启蒙运动之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在教育方面他以自然主义为号召,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卢梭的教育思想就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之下产生。

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评卢梭《社会契约论》 李强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著名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出世几天后就离开人间。10时,父亲因卷入一场决斗,被迫离开日内瓦。卢梭从13岁起到处做学徒以谋生,备尝艰辛。16岁时离开日内瓦,在萨瓦大公国华伦夫人府上栖身。1840年,来到法国,先在里昂做家庭教师,后来到巴黎寻求机会。在巴黎,他抄写过乐谱,教过音乐,并写过一部歌剧“风雅的诗神”。1843-1844年间,他曾短期任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在威尼斯期间,开始深入思考政治问题,并着手写作他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政治制度论》。不过,卢梭最终未能完成这部著作,仅写了一个导论,即《社会契约论》。 从威尼斯返回巴黎后,卢梭的人生开始有新的转机。最初是在音乐与歌剧创作方面得到某些成功。歌剧《风雅的诗神》上演为他赢得一定声誉。他开始与当时活跃在法国思想界与文化界的人物有更多的交往,特别是与狄德罗与孔狄亚克结成友谊,并参与了百科全书的撰稿。 1749年,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参加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论文一反启蒙哲学家们相信科学的发展会促进人类进步的信念,认为现代文明和科学知识的增长正在导致腐化与罪恶。道德社会是一个单纯而质朴的社会。论文获得一等奖,卢梭从此名声大振。1755年,卢梭又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为题再次参加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论文追溯了人类如何从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蜕变为多数人屈从于少数人的状态,剖析了私有制在人类不平等起源中的作用。 卢梭的这两篇论文往往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卢梭要求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去。实际上,卢梭的目的是探讨人类是否可能既过一种社会生活,又不失自由与平等。1762年完成的《社会契约论》是卢梭在这方面努力的重要著作。同年出版的《爱弥尔》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相同的问题。 由于《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中表达的批判现实的激烈思想,卢梭遭到法国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逃离法国,在瑞士、普鲁士和英国寻求避难所。而此时,卢梭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之间的冲突亦逐步加深。在外部环境的压迫之下,卢梭的孤独天性便发展为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卢梭为了反击外界的迫害,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陆续撰写了《忏悔录》(1764-1770)、《对话录》(1772-1776)和《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1776-1778)。1878年,卢梭在孤独中去世。 卢梭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在《爱弥尔》等著作中表达的“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观点对后世教育思想影响颇大。他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声誉。除上文提及的《忏悔录》与《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外,他还写过一部畅销小说《新爱洛依斯》(1761)。这些文学著作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许多原则。 在卢梭所有著作中,《社会契约论》影响最大,它是阐述卢梭政治哲学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宗旨是“探讨在社会秩序之中,从人类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能不能有某种合法的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 “合法”这一概念对理解卢梭的政治理论十分重要。在西方思想史中,卢梭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 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 教育观点。在书中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 归自然”,尽管友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 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

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目的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

卢梭全集(第4卷)引用格式

卢梭全集(第4卷)引用格式 卢梭全集(第4卷)引用格式 卢梭全集是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卢梭的著作集。卢梭全集分为十卷,收录了卢梭的各种著作,涵盖了政治、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第四卷是卢梭全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收录了他的政治著作,包括《社会契约论》、《政治经济学书信》、《爱弥儿》等。 在使用卢梭全集(第4卷)作为参考文献时,需要遵循特定的引用格式。下面我们将介绍卢梭全集(第4卷)的引用格式。 一、书写格式 卢梭全集(第4卷)的书写格式应该具体遵循以下要求: 1.撰写者名称:卢梭 2.文献题目:文献题目可以直接引用,如《社会契约论》、《政治经济学书信》等。 3.卷数:卢梭全集为十卷,需要在引用时注明所引用的文献所在的卷数,如第四卷。 4.页码:在文献引文时,需注明所引用的部分的具体页码,方便读者查询原文。 例如:

卢梭,《社会契约论》,卢梭全集(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8页。 卢梭,《政治经济学书信》,卢梭全集(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56页。 二、脚注格式 在脚注中引用卢梭全集(第4卷)时,应该遵循以下数学格式: 1.首先注明卢梭全集(第4卷)的出处,标明文献来源。 2.文献题目采用斜体字书写,卷数、页码及日期等应分别加以注明。 例如: 卢梭全集(第4卷):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8页。 卢梭全集(第4卷):卢梭,《政治经济学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56页。 三、引用格式 在正文中引用卢梭全集(第4卷)的文字时,需要采用如下格式: 1. 直接引用 在正文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卢梭全集(第4卷)里的文字,遵循以下格式: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卢梭是18世纪著名哲学家、自然主义者和文学家。作为 自然主义者,他对自然和人类本性的观念有着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卢梭认为,人的自然状态是善良而高尚的,但是在社会中却会堕落。因此,他倡导运动和体育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达到实现人的真正本性的目的。本文将对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进行浅析。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是一种追求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体的,人的自然状态是高尚的,但是人在社会中会堕落。他的自然主义思想对于当时的欧洲社会信仰、传统和领导阶层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他主张人类应该回归自然,追求自然的本质和真理,这也是他制定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基础。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他认为,运动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实现人的真正本性的一种手段。他认为,人的自然状态是喜欢运动的,所以人们应该努力去运动。他说:“健康的身 体需要运动,而运动是一切幸福的唯一源泉。” 卢梭认为,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在于竞技,而在于它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信心、团结意识、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等。他主

张强调运动中的团队方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扬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而不是局限于个体争夺胜利。他认为,运动可以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还主张强调运动员的自由和公正。他认为,比赛中的真正胜利不在于赢得比赛,而在于运动员在公平和诚实的环境下参加比赛。他主张取消金钱奖励和其他利益,使运动员可以自由地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他说:“任何 运动愈自由,愈无私,愈有意义。” 三、卢梭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它推崇了运动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一点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紧张和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加入各种体育活动,以放松身心并保持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和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还强调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特点通常都被忽略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问题都需要人们的团队合作才能解决。因此,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教会我们如何联合起来解决问题,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卢梭的体育思想还重视公平和诚实的角色。这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需要摒弃一些不利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 卢梭是18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自由为基础,注重启发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提倡“消极教育”,这一 思想对当今教育领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什么是“消极教育”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消极教育”这一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的原理,尊重学生天性,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按照既定的标准培养学生,而是以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体验事物。 “消极教育”在概念上与“积极教育”相对。积极教育强调教 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消极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注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消极教育”的基本内涵 (1)关注个体的自我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必须尊重人的自然成长,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教育不应把学生当作石头一般去雕琢,而应放手让学

生去探索、体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求知欲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自我探索中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 卢梭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精神健康与自我实现为目标,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并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3)培养独立性和创造力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想象和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丰富的兴趣爱好,不能一刀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材,以使学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乐趣。 (4)关注自然、生活和体验 卢梭认为,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教育要更多地贴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情趣、生活动态等作为教学资源和内容。同时,教育也要与社会和人类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复杂性。 (5)培养可以自我教育的人 卢梭认为,学校和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内外都能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实践的平台,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的教育思想包含在他的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之中,书中不仅体现了卢梭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深刻批判,也表达了卢梭丰富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当今时代,卢梭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其思想所具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爱弥儿》;封建教育;自然 一、卢梭教育思想概述 (一)卢梭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这本教育著作之中,在谈论卢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时,必须考虑到卢梭的文化背景和法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卢梭的教育思想基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享有着这一天赋的权利,但是人类进入文明状态后,却慢慢出现了种种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不断偏离人的本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生活的十八世纪法国正处于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形形色色阻碍生产事业发展和陷溺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政治经济制度,桩桩件件闭塞人智而使人心颓废萎靡的风俗习尚,连同举不胜举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摧残儿童青年身心发展的教育设施,是卢梭时代的特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卢梭通过《爱弥儿》一书对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实施一种新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爱弥儿》的阅读和归纳,我认为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遵循自然的引导 正如在《爱弥儿》的开篇提到的“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因此,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卢梭强调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指出要让儿童过适合儿童天性的生活,儿童教育的原则必须符合自然法则。 2、父母和教师应担任的角色

卢梭的资料简介

卢梭的资料简介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 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 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 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卢梭之后,自 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 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 久便离开了人世。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12 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 多行业当学徒,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 16 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 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后来,他在都灵的一个公教要理授讲所正式举行了改宗仪式。其间,还发生了几段浪 漫趣事。 卢梭曾受到一名美丽贵妇—德·华伦夫人的接济,他在她家中住了将近十年。德·华 伦夫人成为他情妇的同时,还是他的义母……1743 年,在另一位贵妇的帮助下,卢梭成 为了当时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两年后他开始同旅馆中的佣人黛蕾丝·勒·瓦色同居。 两人一共育有5 个孩子,却一直到卢梭56 岁时才得以完婚。 1760 年,卢梭迎来了生命中的作品多产期,这一年他出版了小说《新爱洛绮斯》, 两年后,出版了《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 这两本书给他带来了名气的同时,也让他陷入了困境。因为他同时惹怒了新旧两教, 最后不得不离开法国。 之后的几年里,卢梭颠沛流离,因休谟曾说过愿为他效劳,所以他决定前往英国。在 英国生活的最初阶段,卢梭非常得志,他整日与休谟见面,但他却患上了被害妄想症,把 休谟当成了要害他的人,这种精神病最终将他逼疯。 在一些领域内,卢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在哲学方面的学说主要分为两部分:神学与 政治学。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5篇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5篇 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卢梭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1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 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 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 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一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 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5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5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1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