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法制备草甘膦新工艺研究

甘氨酸法制备草甘膦新工艺研究
甘氨酸法制备草甘膦新工艺研究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特性docx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来源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1971年孟山都公司开发出在世界农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广谱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70年代中后期推出草甘膦异丙胺盐、胺盐与钠盐;ICI公司于1989年推出三甲锍盐。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额一直居农药之首。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草甘膦用量逐年增加,不仅影响新品种的开发方向,而且对现有除草剂品种的市场格局也造成较大冲击。 1 草甘膦的性质与剂型 1.1 化学结构 草甘膦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其存在形态为酸及其盐: 1.2 物理化学性质 草甘膦为白色、无味固体;密度1.74g/ml,熔点200℃(不分解),45℃蒸气压2.45×18-8KPa(1.84×10-7mmHg);在25℃,pH5.7~9时贮存32d稳定。在25℃水中溶解度,草甘膦酸为15.7g/l(pH7)~11.6g/l( pH2.5),异丙胺盐为900g/l(pH 7)~786g/l (pH 4)。 1.3 剂型 以草甘膦酸为基础将其加工成盐或酯,由于植物对酸的吸收差,高剂量,特别是低喷液量时草甘膦酸易沉淀,因此,酸的活性通常低于盐类。最常用的剂型是含异丙胺盐的“农达”(R oundup),此盐类显著溶于水;一般为可溶性液剂(SL),含有效成分365g/l或480g/l。近 年来,孟山都公司推出高含量草甘膦的干制剂(94%)、可溶性粒剂及片剂。在草甘膦剂型加工中,表面活性剂及增效剂非常重要,硫酸铵及硫酸二铵是常用的活化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能够解离,分子的阴离子部分是活性成分,它们能够在喷洒液中与其他阳离子如:Ca2+、Mg2+、K+、Na+、Fe2+/3+缔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盐类,而硫酸铵与硫酸二铵能够阻止此种拮抗性盐类产生,从而形成草甘膦-NH4+迅速被植物吸收。磷酸盐、酒石酸以及乙二胺四醋酸均能增进草甘膦的活性。 在草甘膦剂型中应充分重视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新西兰被指定为草甘膦必备助剂,它可诱导草甘膦迅速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避免雨水淋洗,显著提高除草效果。最近,美国EPA接受了Hampshire化学公司生产的Ⅳ一酰基肌胺酸(甲替甲胺酸)及Ⅳ-酰基肌胺酸钠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草甘膦剂型加工中的助剂,它们优于现有绝大多数表面活性剂。 在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田,根据作物种类可将草甘膦与该作物所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加工成混剂或进行混用。目前以草甘膦为主的混剂主要有(g/l):FallowStar[草甘膦+麦草畏(dicam

人血免疫球蛋白中甘氨酸含量测定法

人血免疫球蛋白中甘氨酸含量测定法(新增) 本法系依据过量的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氨基甲酸酯(AQC)在一定条件下和氨基酸形成稳定的衍生产物(柱前衍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衍生产物,根据衍生产物的含量计算甘氨酸含量。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III B)测定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基质的C18反相色谱柱,颗粒度4μm,内径3.9mm,柱长150mm;柱温为37℃;以140mmol/L乙酸钠、17mmol/L 三乙胺pH 5.65、1μg/mlEDTA二钠盐为流动相A液,以100%乙腈为流动相B液,以纯水为流动相C液,流速为每分钟1.0ml,梯度洗脱32分钟(见梯度表),检测波长为248nm。甘氨酸与相邻色谱峰之间分离度应≥1.5;拖尾因子(T)为0.95~1.40之间(甘氨酸和α-氨基丁酸峰)。重复性RSD≤2.0%(甘氨酸对照品峰面积测量值)。 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α-氨基丁酸对照品4.0g, 加超纯水至100ml定容。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精密称取甘氨酸标准2.5g加超纯水至100ml定容。(2)精密量取(1)项氨基酸标准溶液1.0ml,加9.0ml 1.5%磺基水扬酸,混匀静置2小时以上3000rpm离心10分钟,留取上清备用。①分别精密量取上清液50μl、100μl、125μl、150μl、200μl,置1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②分别精密量取①项中各甘氨酸标准溶液0.1 ml,加0.4ml纯水,加内标0.02ml混匀备用。精密量取(2)②项甘氨酸标准溶液10μl放入衍生管中加70μl硼酸缓冲液(pH8~10)涡旋混和并加入20μl AQC衍生剂涡旋混和15秒,备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ml,加9.0ml 1.5%磺基水扬酸,混匀静置2小时以上3000rpm离心10分钟,留取上清备用。(1)精密量取离心上清液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2)精密量取(1)项中供试品溶液0.1 ml,加0.4ml纯水,加内标0.02ml混匀备用。精密量取(2)项供试品溶液10μl放入衍生管中加70μl硼酸缓冲液涡旋混和并加入20μl AQC衍生剂涡旋混和15秒, 备用。 测定法精密量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32分钟。进样量为10μl。按内标法计算。 梯度表 1

草甘膦与草铵膦对比

草甘膦与草铵膦对比 一、草甘膦市场 (一)基本情况 草甘膦,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灭生性除草剂,通过溶解杂草的叶径表面蜡质层,药效迅速进入植物传导系统产生作用,使杂草枯竭死亡,具有广谱、低毒、无残留、内吸传导和优良的灭生性等特点,对植物无选择性,所有绿色植物,包括是作物。草甘膦是由美国孟山都1971年开发的。是全球第一大除草剂品种,占据全球除草剂30%的市场份额。 市场刚性需求:除草剂使用量占整个农药使用量的50%以上,其中草甘磷在除草剂中所占份额达三分之一。国际市场上销售的草甘膦制剂含量以41%为主,41%水剂在62%枯斯啦产品没有出现之前质量是最好的,销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草甘膦主要应用于转基因作物,而转基因作物优势突出。其全球种植面积从96年的170万公顷推广至12年的1.7亿公顷,增长近100倍,显示其全球化推广势不可挡。得益于粮食价格上涨和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推广,草甘膦市场还会保持高速增长,至少10年内草甘膦的行业老大地位还无法取代。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由于10%草甘膦水剂价格便宜农民使用成本较低、对杂草具有一定防效而倍受农民的青睐。10%草甘膦水剂年使用量在25万吨以上,南方多数省份草甘膦是农资零售店必备而且是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农药。 图一:我国近年来草甘膦产量变化:

图二:2009年草甘膦价格变化: 图三:2012年草甘膦价格变化:

(二)环保政策频出对草甘膦行业的影响显现 2012年我国草甘膦产量39万吨,全球第一。而生产1吨草甘膦要排放5吨高浓度和大毒性废水,国家近年陆续出台了相关环保政策。过去3年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或者技术不强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行业经历了一轮去产能化过程后,逐步提升的开工率显示供需得到改善。2013年5月27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企业自查阶段是在7月30日前,而省级环保部门初审阶段在9月30日前,环保部复合并发布公告的时间段则会在年底前。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全面核查,并公告3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名单。核查重点在于“三废”排放及母液回收及过程控制等。 环保核查以浙江为中心并已向全国蔓延,查处力度相当严格,缺乏三证的企业勒令关停,个别农药登记证是借的或者建设不合理的厂家,目前正被调查当中,极有可能面临关停。面对严格的环保核查,中小企业进入两难之境。按照排放标准,1吨草甘膦用在处理废水上的投入达到2000~4000元,缺乏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如此高的处污成本。环保风波下,2013年6月份以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用方法

河北林业科技第4期2010年8月 巧挖造林坑提高成活率 我国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壤干燥,尤其是今年 不仅北方,连南方各省的降雨量也特别少,这就给挖坑造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都较低。若采取巧妙挖坑造林的措施,不尽省力,造林成活率可相对提高。 1马道造林坑 近些年来有些地区,沙地的地下水位已下降到5~7m ,在此干旱类型沙区造林,植树坑采取栽电线杆式“马道”挖 掘法深栽杨树很好。据调查, 栽植沙兰杨、1—214杨、波-15A 杨、加杨、北京杨、山海关杨、白杨、深栽1~1.5m ,比挖50cm 深的常规造林坑栽植成活率提高37%~62%,造林成本降低34%,并明显促进林木前5a 的生长。 具体方法是先挖长1m 、宽和深各50cm 的长方形坑,将挖出的上层表土放在坑的一侧,然后在植树的一端按直 径40~50cm 挖到1~1.5m 深, 挖出下层的生土放在坑的另一侧。植苗时坑内灌足底水,待水渗完后放入苗木,先填表土再浇第二次水,并将苗木扶正,最后用生土填平、踩实。若有条件,最好盖上一层地膜。2大穴挖坑小穴栽植 在干旱山区大穴挖坑小穴栽植,是抗旱造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采取前1a 整地,挖成局部反坡形穴状造林坑,使生土培埂加高,熟土回填半坑,或挖成反坡形水平沟,在坡面较缓的地带和平原区,采用先机耕全退,再挖大 造林坑,经过熟化后,再在大坑内挖小穴栽植。 这样水的集结面积大,水分散发面积小,由于外埂加高,使原来的坡地面成了小平地,原来的阳坡变成了小阴坡或洼地,相对苗 木栽植点往坑内下错20~30cm 。由于改变了光照角度, 相应地也改变了栽植点附近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据调查,一般反坡鱼鳞坑栽植点的地表温度下降2~3℃,反坡水平沟 能截蓄坡面径流95%, 在20cm 和30cm 处,含水率分别为32.7%和25.9%,比未整地的坡面提高7.3%和4.8%。差异 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区的春、 夏两季更为显著。据调查,采用这种措施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0%~30%。3反坡穴状整地栽植 反坡穴状整地,适用于土层较薄,土壤比较干燥,坡面在20°~30°之间的阳坡、半阳坡。其好处很多,能使阳坡变成阴坡或半阴坡,缩短光照时间;变直射为斜射,降低穴内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据测定,反坡穴状整地的地表温度比对照区降低2~3℃,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区提高1.2倍。同时可使苗木往穴内下部移栽20cm 。在苗木缓苗期便可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比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提高20%~ 30%。既能减少地表径流, 拦挡泥沙、减少冲刷,又能充分利用雨水增加穴内蓄水量,提高穴内土壤湿度,促进小苗茁壮生长。这一措施,特别是在春季严重干旱的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株行距根据林种的不同可分别采取1.5m ×2m 、2m ×2m 或2m ×3m ,穴面宽度视坡度大小而定,坡面陡穴面窄些,坡面缓穴面宽些,一般长、宽为1.1m ×0.7m 、1.5m ×0.3m 或0.8m 见方,穴底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30°之间,挖出的生土放在穴外下方培起20cm 高的土埂,顶宽20cm , 踩实,可起到遮阴和拦水作用,据调查,采取反坡、 大穴、深整的阳坡地,比小穴内土壤含水量上层提高2.1%,含水量为16.2%,下层提高0.4%,含水量为15%,早春提高土壤湿度4.6%,与阴坡相接近。(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北张家口075000)王珍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 用方法 化学除草因为省时、省力、且经济合算,逐渐代替人工除草,而草甘膦是果园常用的除草剂,因此掌握草甘膦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果园除草效果十分重要。1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 草甘膦属于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茎、叶吸收,而传到全株和根部,干扰和抑制氨基酸合成,从而使杂草枯死。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分解失效,故无残效作用。草甘膦作用时间较长,一般喷药后杂草逐渐变黄,10~15d 后,杂草才能彻底变黄死亡。2草甘膦的使用方法2.1 喷药时间 因为草甘膦是灭生性茎叶传导剂,因此对没出土的杂草无效,只有在杂草具有较多的叶片,且能够附着足够的药量时,施药才能取到理想的除草效果。一般地,对于1a 生杂草,基本出齐并且有4~6片叶时,用药效果较好;对于多年生杂草,现蕾开花期,用药效果较好。在具体时间上,以雨后杂草叶上无尘土时,喷药效果最好。2.2 用药量 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而定。如使用10%草甘膦水剂,防除马唐、早熟禾、狗尾草、牛筋草等1a 生杂草,浓度掌握在50倍液左右;防除车前草、艾蒿、香附子等多年生杂草,浓度掌握在40倍液左右,防除白茅、刺儿菜、剪刀股或小灌木等,浓度掌握在30倍液左右防除效果良好。2.3 喷雾技术 在喷施除草剂时,做到“五点”。一是喷雾时要均匀周到;二是喷前注意天气预报,喷后12h 不能遇雨,否则需重喷;三是有风天不能喷,防止药液随风产生漂移,从而产生药害;四是采取定向喷雾,可采取压低喷头或在喷头处安装一个塑料小碗,来保证定向喷雾;五是注意喷雾时间,以杂草上无露水为宜。2.4 添加助剂可提高药效 在配制草甘膦药液时,按总水量加入0.1%洗衣粉,可增加粘附力,从而提高药效。2.5 配药要用清水 因为草甘膦遇到泥土即会降低活性,所以配药时要用干净的清水,不能用脏水或带泥的浑浊水进行配药。2.6 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可增加喷药次数 对于白茅、香附子等恶性杂草,在第1次施药后隔1个月再喷药1次,以达到理想的防除效果。 (平泉县林业局,河北平泉067500)岳树民,韩树文 86··

草甘膦

caoganlin 草甘膦 glyphosate 一种有机磷, 学名-(膦酰基甲基)甘氨酸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约230℃(分解),在水中溶解度为1.2%(25℃),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它的盐在水中有更大的溶解度。毒性低,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为4320mg/kg(见)。 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开发生产,到80年代已成为世界除草剂重要品种。 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加压法用三氯化磷与无水甲醛在加压下反应,产物水解得到氯甲基膦酸,再与甘氨酸缩合生成草甘膦原药。 ②常压法用氯乙酸和氨水在氢氧化钙存在下反应得到亚氨基二乙酸,再与甲醛、三氯化磷缩合生成中间体双甘膦,最后氧化得到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是灭生性芽后除草剂,通过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至全身组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光合作用,使之枯死。草甘膦对一二年生和多年生深根杂草均能防除,但对作物也有药害,不可直接喷洒到作物植株上。通常使用其盐类的水溶液,用于橡胶园、茶园、果园、森林苗圃及防火带等除草,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油库、电站等非农耕地的除草。草甘膦还可配合免耕法在农作物休耕期或播种前施用,杀死田间覆盖的杂草。草甘膦在土壤中迅速分解,没有持效期。 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IDA法,氯乙酸制甘氨酸法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70%以上)。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是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更有技术方面的困难没有得到发展。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酸法才占据国内主流地位。 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也有明显进步。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草甘膦水剂中胺类阳离子概要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草甘膦水剂中胺类阳离子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中的胺类阳离子的离子色谱方法。采用瑞士万通861离子色谱仪,Metrosep C 4 150色谱柱、电导检测器,对草甘膦水剂中的铵根、异丙胺、二甲胺等阳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 1.07%,加标回收率为97.2%~101.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草甘膦;异丙胺 引言 草甘膦(glyphosate)学名N-(邻酰基甲基)甘氨酸,是一种灭生性慢性内吸有机磷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特点。由于草甘膦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草甘膦酸配制成水溶性的盐类,其中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铵盐、草甘膦钾盐和草甘膦钠盐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草甘膦盐[1-3]。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机阳离子一般需经衍生,操作繁琐、耗时。离子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为实现多组分同时分离定量提供了可能,并使其能广泛用于食品、酒类、环境等样品中的离子及胺类的分析。本文以硝酸、吡啶二羧酸和丙酮混合溶液A作淋洗液,乙腈为有机改进剂,建立了一种快速检定草甘膦中的胺类阳离子的离子色谱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离子色谱仪(瑞士万通,861 Advanced Compact IC):配有电导检测器、低脉冲串联式双活塞往复泵、IC Net 2.3工作站;标准样品(浙江新安化工提供)。 1.2色谱试验条件 色谱柱:Metrosep C 4 150色谱柱 淋洗液:1.7mM HNO3+0.7mM 吡啶二羧酸+3% 丙酮 进样体积:20μL;流速:0.9 ml/min 1.3样品处理方案 取适量草甘膦水剂样品,分别用纯水稀释100倍、1000倍、10000倍后直接过超滤单元,自动进样。 1.4标准溶液的配制 依据表1配制标准溶液表

甘氨酸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甘氨酸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甘氨酸的检验。 3. 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 职责 4.1 起草:QC 审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批准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4.2QC实施本规程。 4.3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内容 5.1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甜。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5.2 鉴别 5.2.1 鉴别(1) 5.2.1.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2.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与甘氨酸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丙醇-氨水(7:3)为展开剂,展开约10cm,晾干,在80℃干燥30分钟,喷以茚三酮的正丙醇溶液(1→100),在105℃加热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5.2.2 鉴别(2)

5.2.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红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5.2.2.2 分析步骤 用红外分光光度仪检测,采用压片法,取残渣约1~1.5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 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300mg(与供试品的比约为200:1)作为分散剂,充分研磨混匀,置于直径为13mm的药片模具中,使铺展均匀,抽真空约2min,加压至(0.8×106)kPa(约8~10T/㎝2),保持压力2min,撤去压力并放弃后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测,片子应呈透明状,其中样品分布应均匀,并无明显的颗粒状样品。亦可采用其他直径的压膜制片,样品与分散剂的用量需相应调整以制得浓度适合的片子。测定。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929图)一致。 5.3 检查 5.3.1 酸度 5.3.1.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5.6~6.6。 5.3.2 溶液的透光率 5.3.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5.3.2.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时,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校零,采用1 c m的石英吸收池,在43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不得低于98.0%。 5.3.3 氯化物 5.3.3.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稀硝酸:取確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本液含HN03 应为9.5%~10.5%。 硝酸银试液:即硝酸银滴定液。 5.3.3.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g,加水溶解使成25ml,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7.0ml标准氯化钠溶液〔称取

欧洲标准-氧氮燃烧法

欧洲标准草案prEN 14582 2002年10月 ICS 英文版本 废弃物特性描述-卤素和硫含量- 密闭系统内氧气燃烧法和测定方法 本欧洲标准草案提交至CEN成员并征求询问。它是由技术委员会CEN/TC 292拟订的。 如果此草案成为欧洲标准,CEN成员必须遵守《CEN和CENELEC内部章程》,其中制订了赋予此欧洲标准国家标准的地位而不可更改的条件。 本欧洲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存在三种官方版本(英文,法文,德文),其它在CEN 成员的负责之下经过翻译成为自己的语言并通知到管理中心的版本具有官方版本相同的地位。 CEN的成员为以下国家的国家标准机构: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尔他、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大不列颠王国。 警告:本文件并非欧洲标准。它分发至各成员以备审查和征询意见。此文件变更时将不予以通知,不可作为欧洲标准参考。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管理中心:布鲁塞尔斯塔沙特路36号B-1050 ? 2002 CEN 版权归CEN各成员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非法利用。

prEN 14582:2002(E) 目录 前言 (3) 简介 (4) 1范围 (4) 2引用标准 (5) 3术语和定义 (5) 4原理 (5) 5干扰 (6) 6危险 (6) 7试剂和控制混合物 (6) 8样品储存和预处理 (7) 9方法A(量热弹燃烧法) (8) 10方法B(Sch?niger烧瓶燃烧法) (11) 11建议的测定方法 (13) 12控制测量 (14) 13评估 (14) 14性能特征 (14) 15测试报告 (14) 附录A(参考信息)方法A的变异 (17) 附录B(参考信息)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结果 (18) 附录C(参考信息)控制物质举例 (19) 参考书目 (20)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发布日期:) 浏览人数: 农民提出地有关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时出现地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地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膦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对农作物地安全问题.草甘膦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地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地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地影响,值得引起大家地注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地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地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地杂草无效.草甘膦除草剂对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地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农民朋友反映地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地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地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阳光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地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厘米高度、片叶时喷?是最迁宜地.不考虑杂草地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地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地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地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地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地除草,上架后地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地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地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地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地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地根茎繁殖地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地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地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草甘膦克兑水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地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天后再用相应地浓度定向喷?恶性杂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地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地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地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地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地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一条就是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米下部有片老残叶,草高已达厘米时施药为最佳.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地升高杂草对草甘膦地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地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地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地新陈代谢,因而不利于药物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第三关于草甘膦与其它除草剂混配地问题,有地农户想除多种草,为了节省用工,在使用草甘膦时任意加入其它除草剂,但其结果反而不好,因为有些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地,如二甲四氯、克无踪等速效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使用地,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阴离子

实验五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阴离子 环境工程李婷婷2110921109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子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离子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离子色谱法(IC)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固定相)上交换能力的不同,从而连续对共存多种阴离子或阳离子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阴阳离子的交换方程可以表示为: 阴离子交换:R+Y-+X-=R+X-+Y- 阳离子交换:R-Y++X+=R-X++Y+ 其中:R+,R-为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 Y+,Y-为可交换的平衡离子,例如H+,Na+或OH-,Cl-; X+ ,X-为组分离子。 如下图所示:

IC仪器主要测定流程:

测定步骤: (1)进样:水样待测离子首先与分离柱的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即被保留在分离柱上); (2)淋洗:如用NaOH作淋洗液分析样品中的F-、Cl-和SO42-等,保留在分离柱上的阴离子即被淋洗液中的OH-基置换并从分离柱上被洗脱。对树脂亲和力弱的待分析离子(如F-)则先于对树脂亲和力强的待分析离子(如 SO42- )被依次洗脱; (3)阻留:淋出液经过抑制柱,将来自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抑制到最小(即去除NaOH),这样当待测离子离开抑制柱进入电导池时就有较大的可准确测量的电导信号。 (4)测定:根据依次进入电导检测器的待测离子电导率差异,可进行定量测定。 三、实验步骤 1、过滤:用0.45μm过滤膜过滤。 目的是:去除样品中所包含的,有可能损坏仪器或者影响色谱柱/抑制器性能的成分——有机大分子;去除有可能干扰目标离子测定的成分。 2、进样: 手动进样。用针管吸取1mL水样推进进样口。 注意:水样不要交叉污染,清洗针管 3、分析水样: 自动分析水中的氟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甘氨酸含量测定和甲硫氨酸含量测定

甘氨酸含量测定 甲硫氨酸含量测定 一、方法原理 根据《中国药典》甘氨酸含量测定:取本品约70m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1.5ml使溶解,加冰醋酸50ml,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7.507mg的甘氨酸。 甘氨酸含量:药典2010版二部86页 二、实验仪器及推荐配置 雷磁自动电位滴定仪 231-01 pH玻璃电极217-01甘汞参比电极 三、实验试剂 1、滴定液:0.1mol/L高氯酸溶液配制 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 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醋酐23ml,边加边摇,加完后摇匀,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 2、基准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05℃干燥至恒重 3、样品 四、样品分析及结果计算 1、标定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滴定至终点,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按下列公式计算 C HClO4=0.1(m邻苯二甲酸氢钾/0.02042)/V HClO4 0.1 –高氯酸标准溶液理论浓度(mol/L) C HClO4–高氯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V HClO4 - 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高氯酸的体积(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 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 0.02042 - 与1.00ml高氯酸标准溶液[c(HClO4)0.1mol/L]相当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2、样品分析 取样品约70m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1.5ml使溶解,加冰醋酸50ml,在雷磁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施药技术,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 草甘膦是性能优异的除草剂品种之一,自1974年在美国获得登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6~1997年,以草甘膦为主的有机磷类除草剂,年平均销售额达到了22亿美元。目前,草甘膦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仍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中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年生产原药约2万t(折纯),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草甘膦以其杀草谱广,毒性低,在杂草体内易于吸收和传导,对环境生态安全等优点,仍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投入巨资,研究出了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等一系列作物,进一步促进了草甘膦广范围使用[1,2]。 然而,在草甘膦等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药剂的利用效率很低,在许多情况下未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3~9]。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25﹪的农药因使用不当而浪费,在我国则高达60﹪。如何提高农药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农药的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草甘膦是典型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应用技术要求较高。现将目前国内外对草甘膦应用技术的。研究综述如下。 1最适施药期的选择 在多年生杂草防除时,只有药剂最大量地传导到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彻底的除草效果。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传导是随光合产物从韧皮部输导到生长代谢旺盛的部位,属于由“源”向“库”的输导[9]。多年生杂草生长前期,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有机物消耗多,而叶面积小,光合效率低,有机物由下而上传导为主。生长中后期地上部生长减慢,消耗小,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由上向下传导。Bowmer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植株大小对草甘膦吸收与传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的植株(11对叶)14C-草甘膦传导至根茎中的总量明显多于小的植株(5对叶)[10]。江国铿研究表明,草甘膦防治荻的效果8月份施药优于6月份施药[11]。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的效果也是3叶期施药最佳。徐声杰总结了草甘膦在森林防火带清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其中施药的最适期为4~6月[12]。因此,多年生杂草生长中后期施药有利于药剂向下传导,是使用草甘膦的最佳时期[12]。在我国,施草甘膦时对杂草生育期的选择往往不够重视,是未取得杂草最佳防除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讲究施药技术 施药技术对草甘膦除草活性的发挥影响很大。药液浓度和雾滴大小对于药剂的吸收与传导有关。Bowmer研究了两种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中的吸收与传导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药剂高浓度(5.03g·L-1)细雾滴(20μl)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吸收率比对照增加16﹪,但往地下根茎的传导量与有效药剂低浓度(1.06 g·L-1)粗雾滴(1.0μl)差异不大[10]。Liu S和Robert研究了草甘膦在杂草中(Populus tremuloies)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均增加[8]。 对水量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Stahlman研究了喷液量为93、187、374、561 kg·hm24个条件下,草甘膦防除阿拉伯高粱(Sorgbum bicolor)的效果。温室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发布日期:2008-12-12 11:41:29) 浏览人数:403 农民提出的有关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膦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对农作物的安全问题。草甘膦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的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的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的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的杂草无效。草甘膦除草剂对40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农民朋友反映的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1-3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的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的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3-10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 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迁宜的。不考虑杂草的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的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的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的除草,上架后的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的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的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的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繁殖的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的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的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10%草甘膦500-700克兑水30-40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750-1000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1250-1500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的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10天后再用相应的浓度定向喷?恶性杂草。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的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的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的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的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一条就是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1.5米下部有2-3片老残叶,草高已达

1L--色氨酸含量的测定

1L--色氨酸含量的测定 1.1实验仪器与试剂 色氨酸样品,甲醇,STI501液相色谱仪梯度系统,UV501紫外检测器,7725I手动进样阀,N2000色谱工作站,0.03%KH2PO4溶液 1.2HPLC色谱分析条件 流动相为0.03%KH2PO4溶液(A)-甲醇(B),线性梯度淋洗,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6nm。 流动相时间(t/min) 5101520 A(%)80908070 B(%)20102030 1.3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色氨酸标准标准品50mg,置100ml容量瓶中,振摇,用流动相溶解到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色氨酸样品适量,同法操作。 1.4标准直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色氨酸标准样品适量,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色氨酸50.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μg的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以色氨酸峰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制作回归标准直线。 1.5发酵液中样品中色氨酸含量的测定 取发酵液,稀释配制成约500μg/ml的溶液,摇匀,过滤,取25μl进样,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下测量,记录峰值面积,作图。 2L-精氨酸含量的测定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L-精氨酸标准样品,乙腈,STI501液相色谱仪梯度系统,UV501紫外检测器,7725I 手动进样阀,N2000色谱工作站,磷酸二氢铵。 PH计,磷酸,

2.2HPLC色谱分析条件 流动相:以磷酸二氢铵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铵1.15g,加水800m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值至 2.0±0.1,加水稀释至1000ml)-乙腈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淋洗;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6nm;进样量:25μl。 2.3标准直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精氨酸标准标准品50mg,置100ml容量瓶中,振摇,用流动相溶解到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色氨酸样品适量,同法操作。精密称取精氨酸标准样品适量,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精氨酸50.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μg的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以精氨酸峰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制作回归标准直线。 2.4发酵液中样品中精氨酸含量的测定 取发酵液,稀释配制成约500μg/ml的溶液,摇匀,过滤,取25μl进样,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下测量,记录峰值面积,作图。 3L-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3.1实验仪器和试剂 乙酸铵溶液;乙腈;L-甘氨酸标准样品;STI501液相色谱仪梯度系统,UV501紫外检测器,7725I手动进样阀,N2000色谱工作站。 3.2HPLC色谱分析条件 流动相:A为0.02%mol/L乙酸铵溶液(PH=6.5):B为乙腈,线性梯度淋洗;流速:1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 梯度洗脱表3 流动相时间(t/min) 102030405060 A(%)806040406080 B(%)204060604020 3.3标准直线的制作 方法同2.2节

巧用燃烧规律法解有机化学计算题

点燃 点燃 点燃 巧用“燃烧规律法”解有机化学计算题 绝大部分有机物可以燃烧。在有机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燃烧的反应计算题最多,如何快速解决这方面问题,笔者对有机物燃烧的规律进行了一些探索,寻找出了解决燃烧问题的有机计算的有效方法,叫“燃烧规律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有关燃烧的计算规律。 1从有机物完全燃烧的总反应式入手的计算规律 烃C x H y :C x H y +(x +y /4)O 2——→x CO 2+y /2 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C x H y O z +(x +y /4-z /2)O 2——→x CO 2+y /2 H 2O 例1:25℃时某气态烃与O 2混合,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原温度,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一半,再经NaOH 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A .C 2H 4 B . C 2H 6 C .C 3H 6 D .C 3H 8 解析:此题涉及到有机物是烃(C x H y ),经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其中CO 2能被NaOH 溶液吸收,容器几乎成为真空,说明烃C x H y 与O 2均无剩余,恰好完全反应。先书写反应式,在列式计算: C x H y +(x +y /4)O 2——→x CO 2+y /2 H 2O 1 x +y /4 x 结合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公式中:P —压强,V —体积,n —物质的量,T —温度,R —气体常数) 据题意,同T 、V 下, ,而 (N —微粒数) 得出: 解得:x ==1+y /4 分析答案,A 、D 符合x ==1+y /4,所以答案为A 、D 。 2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计算规律 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按照烃燃烧方程式知,取决于(x +y /4)的大小,在不写反应在此的情况下,x 可以直接比较。(x +y /4)越大,耗氧量越大;x 越大,生成CO 2越多;y 越大,生成H 2O 越多。反之,恰好相反。 如果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不写反应式的情况下,则可采取转换形式的简单方法。若符合C x H y (CO 2)m (H 2O)n 形式,即几种有机物间差若干个CO 2或若干个H 2O 不影响耗氧量,则几种有机物的耗氧量是相同的。 例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同的组是 A .乙烷(C 2H 6)和甲酸乙酯(C 3H 6O 2) B .乙炔( C 2H 2)和乙醛(C 2H 4O ) C .乙酸(C 2H 4O 2)和乙醇(C 2H 6O ) D .乙烯(C 2H 4)和乙醇(C 2H 6O ) 解析:本题中各组物质是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按照燃烧规律法采取转换形式: 选项A :C 2H 6和C 3H 6O 2—→转换成C 2H 6·CO 2,耗氧量相同; 选项B :C 2H 2和C 2H 4O —→转换成C 2H 2·H 2O ,耗氧量相同; 选项C :C 2H 4O 2和C 2H 6O —→不能转换成C x H y (CO 2)m (H 2O)n 形式,耗氧量不同; 选项D :C 2H 4和C 2H 6O —→转换成C 2H 4·H 2O ,耗氧量相同; 所以,答案为C 。 3等质量的有机物燃烧的计算规律 依据等质量C 、H 两种元素燃烧时耗氧量多少,H 燃烧后转换为H 2O (H 与O 质量比为1:8),C 转换成CO 2(C 与O 质量比为3:8),H 耗氧多。等质量的烃燃烧,采取化简的方法,将烃化简成CH x 的依据 2121n n P P =2121n n N N =122 41====++P P x y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