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讲稿

新生儿低血糖症

一、[概述]

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指血糖值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要积极防治。

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及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等。本症足月儿发生率为1%~5%,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5%~25%,新生儿窒息约20%~30%。

新生儿低血糖界限尚存争议:

过去认为足月儿最初3天内的低血糖低于1.7mmol/L,3天后低于2.2mmol/L;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天低于1.1mmol/L,3天后低于2.2mmol/L。

但目前多主张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 2.2mmol/L诊断低血糖症,而低于

2.6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

二、[病因]

1.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胎儿肝糖原的贮备主要发生在胎龄最后的4~8周。一方面,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SGA)儿的糖原和脂肪贮存量少,另一方面,生后代谢所需的能量相对又高,因而易发生低血糖症。

2.耗糖过多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窒息、RDS、硬肿症等均容易发生血糖低下。这些应激状态常伴有代谢率增加、缺氧、体温和摄入减少。缺氧可促使低血糖症发生。缺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糖代谢的影响不同,在Apgar评分1~3分的新生儿中发生低血糖症的都是足月儿,因为应激状态下足月儿利用葡萄糖迅速,而早产儿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差。新生儿感染时糖代谢率增加,平均葡萄糖消耗率比正常儿增加3倍左右。新生儿糖原异生酶活性低,而感染则加重了糖原异生功能的不足,氨基酸不易转化成葡萄糖。新生儿糖原异生主要靠棕色脂肪释出甘油进行,感染严重时,棕色脂肪耗竭,糖原异生的来源中断,从而使血糖低下。此外,感染时病人的摄入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也容易导致低血糖症。

3.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母亲患糖尿病的婴儿。因孕妇血糖高,胎儿血糖也随之增高,出生后来自母亲的葡萄糖中断而发生低血糖。严重溶血病的胎儿由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谷胱甘肽游离在血浆中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也可使胎儿的胰岛B细胞代偿性增生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经用枸橼酸葡萄糖作保养液的血换血后可出现低血糖,因保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素分泌,换血后短时间中胰岛素水平仍较高。持续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岛细胞腺瘤、胰岛细胞增殖症和Beckwith综合征(特征是体重大,舌大,脐疝和某些畸形伴高胰岛素血症)。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半乳糖血症的新生儿因血中半乳糖增加,葡萄糖相应减少。糖原贮积病的患儿糖原分解减少,致血中葡萄糖量低。患亮氨酸过敏症的新生儿,母乳中的亮氨酸可使其胰岛素分泌增加。其他如脑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含量。

5.遗传代谢病偶可见到。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症状,同样血糖水平时患儿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原因尚不明。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

1.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常为非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因伴发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主要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发绀、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拒食等,有的出现多汗、苍白及反应低下等。

2.低血糖脑病低血糖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延脑生命中枢功能障碍的症状。

四、[并发症]

低血糖性休克;低血糖持续时间长或低血糖的程度重,可引发新生儿低血糖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五、[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糖确诊。

1.病史常有母亲糖尿病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婴儿患红细胞增多症、ABO 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围产期窒息、感染、硬肿症、RDS等史,特别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以及开奶晚、摄入量不足等情况。

2.临床表现有上述临床表现、特别是经滴注葡萄糖液症状好转者,或具有无原因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患儿,均应考虑本症。

3.血糖测定及其他检查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症的主要手段。生后1h 内应监测血糖。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如SGA儿),于生后第3、6、12、24h监测血糖。诊断不明确者,根据需要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必要时查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六、[鉴别诊断]

1.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和低血钙均可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但低血钙发生在任何类型的新生儿,血钙总量低于 1.75~2mmol/L(7.0~8.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而低血糖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有相应病史和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测血糖降低可助诊断。

2.缺氧缺血脑病多发生在早产儿和窒息儿,颅内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七、[预后]

低血糖发生神经损害至脑损伤预后不好,低血糖对脑组织的损伤取决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多数作者认为症状性低血糖预后较差,但无症状的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般能及时诊断处理,预后良好;无症状性低血糖症比症状性预后好;早产儿、SGA儿和伴有原发疾病的患儿,预后以本身情况和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而定。典型和严重反复发作型、持续低血糖时间较长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是肯定的。因神经细胞代谢的改变而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与原发病引起的后遗症不易区分。有的资料报道,患新生儿感染并发低血糖症,血糖值小于20mg/dl时,病情均危重,病死率高。

八、[治疗]

1.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应从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奶(或鼻饲),可喂母乳或婴儿配方奶,24小时内每2小时喂1次。

2.如血糖低于需要处理的界限值2.6mmol/L,患儿无症状,应静脉点滴葡萄糖6-8mg/(kg·min),每小时1次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

3.如血糖低于界限值,患儿有症状,应立即静脉注入10%葡萄糖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6-8mg/(kg·min)。

4.如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不缓解,则逐渐增加输注葡萄糖量至12 mg/(kg·min)。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最大浓度为12.5%,如超过此浓度,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治疗期间每小时1次监测微量血糖,每2-4小时检测静脉血糖,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12-24小时,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静脉葡萄糖,并及时喂奶。生后24-48小时后溶液中应给生理需要量氯化钠和氯化钾。

4.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仍不能维持血糖水平,可加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脉滴注,致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后24~48h停止。激素疗法可应用数天至1周。

5.持续性低血糖可以用高血糖素(glucagon):0.1~0.3mg/kg肌注,必要时6h后重复应用。同时进一步检查除外高胰岛素血症。

6.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半乳糖血症应完全停止乳制品,代以不含乳糖的食品;亮氨酸过敏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糖原贮积症应昼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则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等。

7.其他治疗期间还需保持一定环境温度,以降低热能消耗,并监测血糖变化。

九、[预防]

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1.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

2.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喂(或鼻饲)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

3.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液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高渗血症和高血糖症。

4.血糖监测方法(1)纸片法: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要求生后1、3、6、9、12、24h早期定时监测或入院新生儿当时及定时监测。(2)评分法:天津市儿童医院提出应用电子计算机就其内在低血糖危险因素(日龄、体重、胎龄、感染及缺氧)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数式Y=-0.18295×1-0.90382×2-0.0519×3

5.6895×4 5.10437×5,用此式对新生儿进行评分,Y≥-33.80474者判为低血糖高危儿,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血糖发生率。从310例新生儿测定中准确度高,错判率为2.42%,可以试用。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一、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天后<2.2 mmol/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1周后<2.2mmol/L。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都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二、病因 1、葡萄糖生成过少和需要量增加 (1)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2)败血症、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 (3)先天性内分泌和代谢缺陷病。 2、葡萄糖消耗增加:多见于糖尿病母亲婴儿、Rh溶血病、窒息缺氧及婴儿胰岛细胞增生症等。 三、临床表现 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反应差或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等。 四、主要辅助检查 1、常用微量纸片法测定血糖,异常者采静脉血测定血糖以明确 诊断。 2、持续顽固低血糖者,进一步做血胰岛素、胰高糖素、T4、TSH、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等检查。 3、高胰岛素血症时可作胰腺B超或CT检查,疑有糖原累积病时

可行肝活体组织检查测定肝糖原和酶活力。 五、诊断:全血血糖<2.2mmol/L即可诊断。 六、治疗原则 1、无症状低血糖:可给予进食葡萄糖,如无效可改用静脉输注葡萄糖。 2、有症状低血糖:静脉输注葡萄糖 3、持续或反复低血糖者,除静脉输注葡萄糖外,结合病情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强的松口服。 七、常用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呼吸暂停。 八、护理措施 1、喂养: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2、监测:定期监测血糖,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及时调整输注量及速度,用输液泵控制并每小时观察记录1次。 3、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等,有呼吸暂停者及时处理。 九、健康教育 1、生后能进食者应尽早喂养 2、教会家长如何判断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并及时给予糖水。 3、向家长讲解低血糖的相关知识,避免可预防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neonatal hypoglycemia)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 <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葡萄糖产生过少 见于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主要与肝糖原、脂肪、蛋白质贮存不足和糖原异生功能低下有关;②败血症、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由于热卡摄入不足,代谢率高,而糖的需要量增加,糖原异生作用低下所致;③先天性内分泌和代谢缺陷病常出现持续顽固的低血糖。 2.葡萄糖消耗增加 多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Rh溶血病、Beckwith综合征、窒息缺氧及婴儿胰岛细胞增生症等,均由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临床表现 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反应差或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等。经补糖后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低血糖症多为暂时的,

如反复发作需考虑糖原累积症、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胰高糖素缺乏和皮质醇缺乏等。 对可疑低血糖者常用纸片法,进行血糖监测。持续反复发作低血糖者,应作、一步有关的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 无症状低血糖可给予进食葡萄糖,如无效改为静脉输注葡萄糖。对有症状患儿都应静脉输注葡萄糖。对持续或反复低血糖者除静脉输注葡萄糖外,结合病情予氢化考的松静脉点滴。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强的松口服。 常见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供需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 一补充能量 1.生后能进食者应提倡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 2.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3.静脉输注葡萄糖时严格执行输注量及速度,应用输液泵控制并每小时观察记录1次。 4.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注量和速度。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高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讲稿

新生儿低血糖症 一、[概述] 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指血糖值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要积极防治。 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及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等。本症足月儿发生率为1%~5%,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5%~25%,新生儿窒息约20%~30%。 新生儿低血糖界限尚存争议: 过去认为足月儿最初3天内的低血糖低于1.7mmol/L,3天后低于2.2mmol/L;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天低于1.1mmol/L,3天后低于2.2mmol/L。 但目前多主张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 2.2mmol/L诊断低血糖症,而低于 2.6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 二、[病因] 1.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胎儿肝糖原的贮备主要发生在胎龄最后的4~8周。一方面,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SGA)儿的糖原和脂肪贮存量少,另一方面,生后代谢所需的能量相对又高,因而易发生低血糖症。 2.耗糖过多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窒息、RDS、硬肿症等均容易发生血糖低下。这些应激状态常伴有代谢率增加、缺氧、体温和摄入减少。缺氧可促使低血糖症发生。缺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糖代谢的影响不同,在Apgar评分1~3分的新生儿中发生低血糖症的都是足月儿,因为应激状态下足月儿利用葡萄糖迅速,而早产儿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差。新生儿感染时糖代谢率增加,平均葡萄糖消耗率比正常儿增加3倍左右。新生儿糖原异生酶活性低,而感染则加重了糖原异生功能的不足,氨基酸不易转化成葡萄糖。新生儿糖原异生主要靠棕色脂肪释出甘油进行,感染严重时,棕色脂肪耗竭,糖原异生的来源中断,从而使血糖低下。此外,感染时病人的摄入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也容易导致低血糖症。 3.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母亲患糖尿病的婴儿。因孕妇血糖高,胎儿血糖也随之增高,出生后来自母亲的葡萄糖中断而发生低血糖。严重溶血病的胎儿由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谷胱甘肽游离在血浆中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也可使胎儿的胰岛B细胞代偿性增生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经用枸橼酸葡萄糖作保养液的血换血后可出现低血糖,因保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素分泌,换血后短时间中胰岛素水平仍较高。持续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岛细胞腺瘤、胰岛细胞增殖症和Beckwith综合征(特征是体重大,舌大,脐疝和某些畸形伴高胰岛素血症)。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半乳糖血症的新生儿因血中半乳糖增加,葡萄糖相应减少。糖原贮积病的患儿糖原分解减少,致血中葡萄糖量低。患亮氨酸过敏症的新生儿,母乳中的亮氨酸可使其胰岛素分泌增加。其他如脑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含量。 5.遗传代谢病偶可见到。

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 /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 /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1.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 2.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喂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 3.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液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高渗血症和高血糖症。 4.血糖监测方法- -纸片法: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 考前须知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预防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病症,在自然分娩的产妇,生产前后应注意进食,尽量要少食多餐的原那么,多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最好是稀粥、面条为主。如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 低血糖症的病症多表现为反响低下,哭声弱、拒奶且吸吮并,肌张力低下,苍白、低体温、呼吸不整、暂停、青紫等,严重者出现震颤、惊厥、昏迷等,发病在生后1~2d内居多,结合血糖监测可作诊断。

3、低血糖 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3、低血糖 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1、新生儿低血糖:母亲高血糖促使胎儿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但分娩后,母亲的血糖已不能 进入婴儿身体内,但新生儿仍能分泌大量胰岛素,造成低血糖的发生,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 1.暂时性低血糖 〔1〕葡萄糖储存缺乏主要见于:①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越少,糖异生中的酶活力较低;②围生期的应激反响低氧、酸中毒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③其他如低体温,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常由于热卡摄入缺乏,葡萄糖利用增加所致。 〔2〕葡萄糖利用增加〔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主要见于:①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宫内血糖过高,导致暂时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生后母亲血糖供应突然中断所致;②Rh溶血病红细胞破坏致谷胱甘肽释放,刺激胰岛素浓度增加。 2.持续性低血糖 〔1〕高胰岛素血症主要见于胰岛细胞增生症,Beckwith综合征、胰岛细胞腺瘤。 〔2〕内分泌缺陷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胰高糖素缺乏,生长激素缺乏等。 〔3〕遗传代谢性疾病①糖代谢异常如糖原储积症Ⅰ型、Ⅲ型;②脂肪酸代谢性疾病如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③氨基酸代谢缺陷如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亮氨酸代谢缺陷等。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新生儿低血糖中早期护理的干预效果阐述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而且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新生儿低血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本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番禺区何贤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78例新生儿血糖进行了检测,并对发现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进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总结经验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番禺区何贤医院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共计378例的资料。其中男婴238例,女婴140例;早产儿103例,足月儿275例;低体质量儿51例。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糖,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如下:足月儿出生后3d内及3d后血糖分别教育母亲与新儿生密切接触,

可将新生儿置于母体胸前,用母体温度供新生儿取暖。 合理喂养:分娩后30min以内应开奶,每2h—次,奶量30mL。大多数低血糖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低血糖患儿依据低血糖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同一低血糖水平临床表现的差异也较大。少数有症状者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多汗、苍白、陈发性发绀、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甚至惊厥等。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严密观察,警惕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治疗:当监测发现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应立即静脉注人25%葡萄糖液2?4mL4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i。2h之后复测血糖,如血糖仍环境寒冷、呼吸做功和肌肉活动,需要的能量值明显增加,要求更多的能量贮存以维持血糖水平。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肝糖原和棕色脂肪及贮存量少,出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又相当高,易发生低血糖孕母病史有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胎盘功能不全者其婴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更高。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室息、RDS、硬肿症和败血症等也易发生血糖低下,这些应激状态常伴有代谢率增高、缺氧、低体温儿能源消耗增加及贮存减少有关,产热能力增高也不能满足体温调节的需要。新生儿感染时糖代谢率增加,平均葡萄

最新: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诊治专家共识

最新: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诊治专家共识 摘要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的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谱广,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的风险性高使其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在综合国内外学科进展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特制定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诊治专家共识(2022),旨在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CHI)是由于胰腺β细胞功能失调、胰岛素持续释放导致血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增高而致低血糖的内分泌疾病。CHI是儿童顽固性低血糖的主要病因。国外发病率为1/50 000~1/30 000,我国发病情况不详。低血糖可导致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后遗症发生率高达25%~50%,救治不及时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CHI诊疗水平,在综合国内外诊治进展并凝聚国内专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历时近2年制定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诊治专家共识(2022),指导新生儿科、儿童内分泌、普儿科和小儿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 一、致病机制与分类

1.发生机制:正常情况下,葡萄糖通过胰岛β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转运进入细胞,在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产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细胞内ATP/腺苷二磷酸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K+ channel,KATP)关闭;膜去极化和钙离子内流,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触发胰岛素释放。先天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关键调控通路缺陷,胰岛素不适当持续分泌从而发生低血糖。 2.分类:(1)按病程:CHI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HH)病程通常有2型①暂时型即出生后不久发生,通常在3~4月龄缓解。多见于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出生窒息等。致病基因检测常阴性。②持续型为生后即出现低血糖,持续年数不一,可在婴儿期、儿童期甚至成年期仍存在。(2)按遗传学病因基本可分为5类。①通道或转运蛋白功能基因缺陷:如KATP 通道基因(ABCC8、KCNJ11),其他通道或转运蛋白基因(KCNQ1、CACNA1D、SLC16A1)缺陷。②代谢基因缺陷:如谷氨酸脱氢酶、GCK、己糖激酶1、羟烷基辅酶A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1、磷酸甘露酶2基因等。③转录因子基因缺陷: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s,HNF)1a、4a、FOXA2、EIF2S3基因等。④综合征性遗传缺陷伴HH:如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歌舞伎综合征、Sotos综合征等。⑤其他:病因尚不明,如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窒息等。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个案范文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个案范文英文回答: As a nurse, I have encountered many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oglycemia. One particular case that stands out to me is that of a baby boy who was born prematurely and had low blood sugar levels shortly after birth. The baby was showing signs of jitteriness, poor feeding, and lethargy, which are common symptoms of hypoglycemia in newborns. In this case, it was crucial for me to closely monitor the baby's blood sugar levels and provide promp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any complications. I made sure to check his blood sugar levels regularly, especially before and after feedings. I also ensured that he received enough glucose through feedings or intravenous fluids as needed. In addition to monitoring his blood sugar levels, I also provided supportive care to the baby. I kept him warm and comfortable, fed him frequently to maintain his blood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分析与预防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分析与预防   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并预防疾病发生。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而降低,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严密监测血糖,积极防治,尽量减轻低血糖致脑损伤的程度。 标签: 低血糖新生儿脑损伤预防 【Abstract】  The causes of neonatal hypoglycemia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to provide a basis for diagnosing diseases and prevent the disease.Neonatal blood sugar is susceptible to variou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reduced,with high risk factors of hypoglycaemia newborn want close monitor blood glucose,and actively prevention,minimizing hypoglycemia cause brain damage degree. 【Key words】 hypoglycemia;brain;neonatal injury;prevention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较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如不检测血糖不易发现和诊断,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脑损伤,损伤程度与低血糖严重程度及高危因素密切相关,故及时纠正危险,监测血糖,治疗原发病,预防及避免新生儿持续低血糖的发生对新生儿健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58例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积极探讨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检出低血糖58例,男38例,女20例;出生体重≥2500g者有41例,<2500g者有17例;胎龄≥37周者有46例,<37周者有12例。 1.2方法 应用微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监测,取足跟血检测血糖,同时抽静脉血立刻送化验室检测全血血糖水平作对照,二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者每1~3小时用血糖仪复测,直至连续3次血糖正常后改为每4小时测1次。 1.3诊断标准 足月儿最初3d内血糖<1.7mmol/L,3d后血糖<2.2mmol/L;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生后3d内血糖<1.1mmol/L,3d后血糖<2.2mmol/L,均为低血糖。

2022年内科辅导:低血糖症的简要介绍

2022年内科辅导:低血糖症的简要介绍 1.病因:低血糖病因许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觉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养分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响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10314例尸检中证明44例(0.4%)为胰岛素瘤。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养分、以及运动等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胃肠激素等。降糖激素仅有胰岛素及C肽。血糖升降还可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禁食48~72小时,猛烈运动,饮酒,哺乳可致低血糖,新生儿及老年人血糖往往偏低等。低血糖也可由长期糖摄取缺乏或汲取不良引起。肝糖原储藏削减,肝糖原分解酶削减,促进血糖上升的激素缺乏,胰岛素与C肽或其他降糖物质增多,组织消耗血糖过多,以及一些中毒因素如水杨酸和蘑菇中毒等皆可诱发低血糖综合征。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拟困难而且较为简

单,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①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②餐后(反响性)低血糖症;③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2.病理生理: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A.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B.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充满性增生症;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D.胰管细胞新生胰岛。相对性胰岛素增多: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削减;B.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C.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D.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 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A.癌性低血糖症,诸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B.瘤性低血糖症,诸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②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 或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2)糖类摄入缺乏:①进食量过低、汲取合成障碍。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掌握饮食。③小肠汲取不良、长期腹泻。④热量丧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猛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 【定义】 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浓度有一自然下降继而上升的过程,并且许多低血糖的新生儿并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长期以来低血糖的定义一直未完全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应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 【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血糖有暂时性或持续性之分。 1.暂时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新生儿期。(1)葡萄糖储存不足:主要见于①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越少;②围生期窒息:低氧、酸中毒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③小于胎龄儿:除糖原储存少外,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也低;④其他:如低体温、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常由于热卡摄入不足,而葡萄糖利用增加所致。(2)葡萄糖利用增加(即高胰岛素血症):主要见于①糖尿病母亲娩出的婴儿:由于胎儿在宫内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生后母亲血糖供给突然中断所致;②Rh溶血病:红细胞破坏致谷胱甘肽释放,刺激胰岛素浓度增加。 2.持续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至婴儿或儿童期。 (1)高胰岛血症:主要见于胰岛细胞增生症、Beckwith综合征、胰岛细胞腺瘤。 (2)内分泌缺陷: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高糖素缺乏、生长激素缺乏等。 (3)遗传代谢性疾病:①糖类疾病:如糖原累积病Ⅰ型、Ⅲ型;②脂肪酸代谢性疾病:如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③氨基酸代谢缺陷:如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亮氨酸代谢缺陷等。 【临床表现】 大多数低血糖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甚至惊厥等非特异性症状,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称“症状性低血糖”。 【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高危儿应在生后4小时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4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由于纸片法检测简便、快速、无创,可作为高危儿的筛查,但确诊需依据化学法(如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的血清葡萄糖值(相差10%(1)。须注意:①取标本后应及时测定,因室温下红细胞糖酵解增加,血糖值每小时可下降15~20mg/dl;②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多,且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高,红细胞糖酵解增加,故全血糖值较血清糖低10%~15%,当血糖值<30mg/dl时,这种差异更大。 2.持续性低血糖者应酌情选测血胰岛素、高糖素、T4、TSH、生长激素、皮质醇、血、尿氨基酸及有机酸等。 3.高胰岛素血症时可作胰腺B超或CT检查;疑有糖原累积病时可行肝活体组织检查测定肝糖原和酶活

低血糖症诊疗规范2023版

低血糖症诊疗规范2023版 【定义】 低血糖症(hypog1.ycemiadisorder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或神经缺糖症状、出现症状时血中葡萄糖(血糖)浓度过低、症状随着血糖的升高而缓解(即WhiPPIe三联症)的一组疾病。 【正常人体低血糖防御机制】 正常人血糖波动在3.9~&3mmo1./1.相对稳定范围内,是机体在糖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激素和中枢神 经的控制和调节,使血糖的来源和利用间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肝脏是接受、储存和代谢葡萄糖的主要场所,也是多种调节血糖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肠道葡萄糖吸收在餐后5~6小时停止,此后体内葡萄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分解,生成的前萄糖主要供脑组织利用。但肝脏中储存的糖原有限(80~100g),仅能维持血糖水平正常数小时,此后主要依靠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的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除肝脏外,糖异生的前体来自肌肉和脂肪组织。 神经和内分泌激素对维持血糖水平起重要作用。下丘脑摄食和饱感中枢接受血糖水平变化的刺激并调节食欲和进食行为;自主神经系统既能直接调节肝糖原代谢,又能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间接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其中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包括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为胰岛素。 当血糖浓度接近低血糖范围,正常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以防御低血糖。正常个体血糖降至4.5mmo1.∕1.左右时,胰岛素停止分泌;血糖降至3.6-3.9mmo1.∕1.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高糖素是最早最重要的反应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在对抗低血糖的急性反应中,肾上腺素也起重要作用,尤其在糖原储存不充分时,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限制胰岛素敏感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但随着低血糖时间的延长,生长激素和皮质醇起着减少葡萄糖利用和促进葡萄糖生成的作用。血糖在 1.8~3.Ommo1.Z1.时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感知低血糖而主动进食,行为防御低血糖。如血糖进一步降低,则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任何引起血糖来源减少和/或血糖利用增加旦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失常均可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病理生理】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大脑和交感神经系统。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糖。血糖降低时,大脑虽能利用酮体,但酮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抵抗急性低血糖时能量缺乏对大脑的损害。 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可轻可重,从精神活动的轻微损害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先是大脑皮质受抑制,继而皮质下中枢包括基底节、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相继累及,最后影响延髓活动。当大脑皮质受抑制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与识别力丧失、嗜睡、精神失常等;当皮质下受抑时可出现骚动不安、舞蹈样动作或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