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学年论文

题目: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441263

姓名皮祖飞

指导教师张锋

2016年6月30日

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摘要: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正在生长的玉米苗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

NaCl 胁迫处理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NaCl 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减少,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后又慢慢降低。而生物量、根鲜重与苗鲜重又有着不同的变化,随着NaCl 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鲜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而苗鲜重则逐渐减小,根冠比则在NaCl 浓度为完全与浓度为0.1的无明显变化,0.2处理的根冠比比前两个处理的根冠比高。因此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可以作为鉴定玉米耐盐性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NaCl胁迫;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

前言:盐胁迫作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长期以来,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害,全球约20%的耕地和近半数的灌溉土地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的盐害威胁。NaCl为易溶解的盐类,对植物的伤害尤为严重,而世界上所有的粮食作物都是不抗盐的。由于近年来人们的不合理或用含盐量较高的劣质水灌溉,使得部分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土壤含盐量不断提高,从而产生盐害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2]。而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抗盐性进行研究,探讨其抗盐机理,培育出耐盐的玉米品种,合理的开发利用盐渍性土壤,对缓解人口日益增长,而耕地不断减少的现状必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以玉米幼苗为试材,通过比较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的含量等,从多方面探讨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及材料处理

玉米处理取培养盆加入2.5kg土,浇水,晃平并使其完全渗透。选取十粒均匀大小的玉米粒,使其在培养盆内均匀分布。覆上一小层干的浮土(约1cm)。几天后按下表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以备实验之用。

1.2 测定方法

1.2.1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30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1.2.2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植物材料经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液研磨、离心后,可溶性蛋白质溶于上清液中。蛋白质提取液与考马斯亮蓝G-250反应呈蓝色。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反应液在595nm波长的吸光度呈正比,由此可求出蛋白质的含量。

1.2.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采用黑暗处理法

秤取0.2g材料,剪碎于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15ml浸提液,于室温黑暗条件下提取24h,至组织发白。取5ml浸提液于另一支25ml具塞试管中,用浸提液定容,在645nm和663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1.2.4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

取不同处理的玉米叶片剪碎混匀秤取0.2g(干样根据水分含量酌减),分别置于大试管中,加入5ml 3%磺基水杨酸溶液,管口加盖玻璃球,于沸水浴中浸提10min。取出试管待冷却至室温后,吸取上清液2ml,加2ml冰乙酸和3ml显色液,于沸水浴中加热40min,取出冷却后向各管加入5ml甲苯充分振荡,以萃取红色物质。静置待分层后吸取甲苯层以“0”管为对照在波长520nm下比色。以吸光值为纵坐标,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线性回归方程

1.2.5叶片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称量法生物量 = 试验结束时苗干重

收获各处理的盆中植物,每盆选取长势一致的3株,从植物茎基部用剪刀把植株剪断,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地下部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分别称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g/株FW)。

2结果与分析

2.1盐胁迫对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随着Nacl 溶液浓度的升高,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以往的实验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在 NaCl 胁迫下叶中还原糖含量增加。原因之一是逆境条件下合成

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2] ,多糖水解产生还原糖。而我们的实验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反,应该是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误差,才使得我们的结果与研究的结果完全相反。

2.2盐胁迫对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在NaCl 浓度为0.1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实验

中有误差而导致的结果。而在以往的研究中,盐胁迫可能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相对加速储藏蛋白质的水解。在胁迫初期,由于活性氧浓度的增加,玉米为了适应盐胁迫,通过GR 火性的增加来清除活性氧,在胁迫后期,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酶液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而逐渐减少,使得酶液中GR 的含量减少,故酶活性降低[3]。

2.3盐胁迫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3表明,随着NaCl 浓度的升高,无论是叶绿素

a ,还是叶绿素

b 的含量在不同程度上都显著下降。但玉米植株中的叶绿素a 的含量始终高于叶绿素b 的含量。这说明高盐逆境影响叶绿素合成。这说明高盐逆境加速了叶绿素的分解使叶绿素得含量下降,导致叶片发黄。

2.4盐胁迫对玉米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图1 NaCl 胁迫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可溶性糖含量

1020304050

607080完全

0.1NaCl 0.2NaCl

处理

平均值

图 2 NaCl

胁迫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

完全

0.1NaCl

0.2NaCl

处理

含量平均值m g /g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叶绿素

0.005

0.010.0150.020.0250.030.035

0.04完全

0.1NaCl

0.2NaCl

叶绿素含量/(m g /g )

图3 NaCl 胁迫玉米叶绿素

脯氨酸被认为是植物受环境胁迫所产生的指示性物质,多数植物在受胁迫的情况下会产生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剂,以缓解胁迫对植物体所

造成的伤害。实验表明,如图4所示,随着Nacl 溶液浓度的升高,玉米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逐渐

升高,脯氨酸的积累一方面是由胁迫诱导吡咯-5-磷酸还原酶基因表达,促进脯氨酸生成,另一方

面脯氨酸氧化酶活性降低,脯氨酸不能氧化分解而积累。在不断增大的盐浓度胁迫下,玉米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呈现增大趋势因此,在盐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可以作为玉米抗逆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2.5盐胁迫对玉米生物量含量的影响

图5表明,随着NaCl 浓度的升高,根的鲜重先是降低后急剧上升,而苗鲜重则是逐渐

递减。由于盐胁迫导致植物体内营养物质流动不均匀。实验表明苗生长在盐胁迫下受到显著的抑制,而根却随着盐浓度升高生长生长较

好。本应根和苗的生长都应该受抑制,实验与理论有所冲突。由于盐胁迫导致植物体内营养

物质流动不均匀。实验表明苗生长在盐胁迫下受到显著的抑制,而根却随着盐浓度升高生长生长较好。本应根和苗的生长都应该受抑制,实验与理论有所冲突。

3讨论和结论

在盐胁迫下,玉米幼苗通过提高叶片和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来降低渗透势,以适应渗透胁迫。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对于维持液泡和原生质之间的渗透平衡以及在盐胁迫下维持细胞质中多种酶的活性是十分必要的。

光合作用是构成植物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光合作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植物,对盐碱胁迫是敏感的。当植物生长在盐碱地时,由于受盐碱的胁迫作用,生长速度变缓,植株变矮,生物量降低,往往叶片变黄、死亡,而且叶片内部从事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的光合色素也会发生降解,严重影响光合

图4 NaCl

胁迫玉米脯氨酸含

1020304050

607080完全

0.1NaCl 0.2NaCl

处理

平均值

123

45

678根鲜重/g·株-1

苗鲜重/g·株-1

根冠比

处理

平均值

图5 盐胁迫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盐分离子的增加使叶绿素与叶绿体蛋白结合变松,更多的叶绿素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当植物遭受盐逆境常常出现生长缓慢, 叶色变淡、脱落甚至死亡等, 体内生理指标发生改变,如脯氨酸含量增加, 膜透性增大, 光合能力下降等[4]。该试验表明低浓度盐胁迫(0%NaCl,0.1%NaCl, 0.2%NaCl)对玉米幼苗生长没有伤害, 表现为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和植株高度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高盐逆境影响叶绿素合成、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且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地上部分。玉米在盐胁迫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以往的研究显示,经过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处理后, 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 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这说明盐胁迫可能降低了玉米幼苗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也可能加速了储藏蛋白质的分解。随着培养溶液盐浓度的升高,无论是叶绿素a,还是叶绿素b的含量在不同程度上都显著下降;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蛋白质水解产生氨基酸,而环境胁迫又导致合成酶活性降低水解酶活性增强,玉米幼苗在NaCl 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是否与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有关,结果表明盐渍下脯氨酸的积累和蛋白质合成的减少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即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并不来自于蛋白质的降解。玉米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逐渐升高,实验表明苗生长在盐胁迫下受到显著的抑制,而根却随着盐浓度升高生长生长较好。这表明实验与理论有所冲突,可能是因为实验中操作的误差。

4参考文献

[1] 张弢.NaCl 胁迫对玉米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1):12-14

[2]张红雪,史振声等.玉米耐盐性研究进展[J].种子,2012

[3]郭丽红,陈善娜,龚明等.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中谷胱肽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4):27-30.

[4]常红军,陈元胜等.盐胁迫对鲁单981号玉米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 16):3950, 4178.

第四章--玉米品质及检验

第四章玉米品质及检验 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饲料兼用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9亿亩左右,仅次于稻谷和小麦,总产量在1.2亿~L3亿吨,仅次于稻谷。中国种植的玉米绝大部分是普通玉米,专用玉米种植比例很小,尽管近年来审定推广了一些专用玉米品种,也因不能实施区域化种植和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专用玉米的品质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中国玉米的70%用于饲料,lO%左右用于口粮或食品工业,约15%用于工业,5%用于出口。玉米在工业上主要是用于淀粉业及深加工,主要玉米加工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高纯果糖)、山梨醇、酒精、淀粉塑料、高吸水性树脂、玉米胚油(进一步生产人造奶油)、食用蛋白粉、谷氨酸(味精)、醇溶蛋白、玉米黄色素及蛋白饲料等多种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出口第一大国,其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总出口量的70%以上,其次法国、阿根廷、泰国等国。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玉米,1996年出口16万吨,1997年出口661万吨,1998年出口469万吨,1999年出口431万吨,2000年出口1047万吨,2001年出口500万吨。近年来中国玉米出口量占粮食总出口量的65%左右。中国玉米主要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中国玉米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与国家出口补贴政策和中国的地域优势有密切关系,但出口玉米的等级低,质量差,价格相对偏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中国加入WTO后,在取消玉米出口补贴政策的情况下,美国、法国、阿根廷、泰国玉米可能会抢夺中国玉米的国外市场,也可能冲击中国国内市场。提高国产玉米质量和安全水平和降低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玉米品质及其评价 一、玉米品质概念及其内涵 玉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有四个含义: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加工品质、商业品质。具体到某一种玉米,其品质主要侧重哪一方面主要与该产品的用途密切联系,离开用途谈品质则没有意义。 ①营养品质。泛指玉米籽粒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等评价指标。要进一步衡量蛋白质的质量时,则需要测定氨基酸的成分和含量,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育种家为改善和提高玉米营养品质开展了优质蛋白玉米工作,高油玉米是从提高脂肪含量角度提高玉米的品质。 ②卫生品质。是指玉米籽粒中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的多少,有害微生物及病菌的有无,黄曲霉素含量等。 ③加工品质。针对不同的加工目的,要求玉米具备不同的品质。如加工淀粉要求淀粉含量要高,易于提取;生产玉米粉和玉米淀粉糖要求籽粒硬度较大,角质率高,易脆皮;生产玉米油则需要含油率要高等。 ④商业品质。商业品质主要是感官评定的,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包装、商标、标签等内容。这些内容以前是被人们忽略的,而今后越来越成为进入市场的玉米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 二、国外玉米品质的质量标准 (一)玉米国际标准 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 CAC标准涉及玉米产品标准共有6件,分别是CODEX STAN 153-1995《玉米》、CODEX STAN 154-1995《粗磨全玉米面》、CODEX STAN 155-1995《去胚玉米粉和玉米碴》、CODEX STAN 18-1981《罐装甜玉米》、CODEX STAN 132-1981《速冻整玉米粒》、CODEX STAN 133-1981《速冻笋玉米》。另外,CAC对玉米中25种农药残留、甜玉米籽粒中3种农药残留和笋玉米中13种农药残留制定了限量标准。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如何区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在确保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实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施肥时期、数量、方法、次数。 一、玉米需肥特点 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 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85%; 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12%。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40%~50%(以40%计),磷、钾化肥约为30%~40%(以30%计)。 二、玉米施肥量 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当年种植玉米要定多少产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来确定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块前3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 例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玉米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速效养分,然后计算出1亩地中含有多少养分。1亩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万公斤土。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xx高产创建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创建玉米千斤省的意见》要求,为继续扎实推进全省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确保项目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现制定全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推广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是我省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途径。大力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展示夏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增产潜力,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玉米高产,对于尽快实现夏玉米亩产千斤省总体目标,弥补玉米供需缺口、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 (一)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今年,全省在61个县(市、区)建设99个连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见附表)在每一个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900公斤以上,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800公斤以上,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600公斤以上,或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亩增12%以上。除万亩高产示范 片外,每个项目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面积10万亩,亩产550公斤以上,比前三年平均亩增5%以上。 (二)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每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内要建立一处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面积20亩以上。其中,安排5个以上玉米新品种展示,面积不小于10亩;安排种植规格、密度、施肥方法、新制剂新肥料等试验3项以上,面积不小于10亩。 (三)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万亩核心示范区内耐密型高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普及率要达到98%以上。项目县(市、区)要举办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培训班2期以上,培训万亩示范片、辐射区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400人次以上。

农产品品质检验(甜玉米品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外植体消毒技术; 2、学会超净工作台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学会无菌接种技术; 二、材料、器具和使用方法 1、材料:水稻种子 2、器具:无菌吸水纸、酒精灯、脱脂棉花、记号笔、超净工作台、酒精瓶、酒精喷壶、烧 杯、镊子、解剖刀、碟子、大烧饼等。 3、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方法:用75%酒精棉球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将培养基及接种用具放 在超净工作台台面;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约20-30min;打开送风开关,并关闭 紫外灯,通风约10min后,开日光灯;接种;做好清洁卫生;关掉电源。 4、消毒药品的配制:0.1%HgCl2,准备一个500ml的玻璃杯,倒入约100ml的蒸馏水,称 取0.5g的氯化汞放入磁条后,放到磁场搅拌器哪里搅拌,待溶液彻底溶解后,倒入500ml 的容量瓶中定容;75%乙醇,准备一个1000ml的量筒,倒入750ml的95%的乙醇,后 加水到950ml就配成了75%的乙醇溶液。 三、操作步骤 1、接种材料的准备:将水稻颖果人工去壳,洗净手后用洗洁精水溶液清洗颖果,流水冲洗 干净后,沥干水分带到超净工作台。 2、外植体的消毒(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点燃酒精灯,把颖果置于无菌空瓶中,倒入75% 酒精溶液浸泡30秒后,把酒精倒入到烧杯中,用无菌水清洗,并把无菌水倒进烧杯中, 再用0.1%的氯化汞,浸泡10min后,无菌水冲洗六次备用 3、接外植体:将消毒后的颖果用无菌镊子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上六粒,盖上盖子

后,用记号笔写上小组号,接种日期、接种材料。 4、将上述接种有颖果的培养瓶防止与组织培养室内,黑暗条件下处理15天,后揭开报纸, 自然散射光下进行培养。 5、培养过程中要观察、记录:于接种后5天、10天、20天、30天观察污染和脱分化的情 况,记录初代培养过程(起始脱分化时间、愈伤组织形成上涨过程)、污染个数和启动 个数,计算污染率和诱导率。 四、注意事项 1、超净工作台在进行接种前必须擦拭干净并通风够30min,否则很容易引起污染; 2、手伸进超净工作台进行任何操作或者在接种过程中手伸到外面时,必须用酒精喷壶喷手 或者用酒精棉充分擦拭,防止手引起的细菌真菌污染; 3、接种过程中,尽量不要讲话。 五、实验记录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接种日期2013.9.22 接种天数(天)接种种子数(个)污染数(个)启动数(个)诱导率 5 9 6 36 90 93.75% 10 96 42 90 93.75% 20 96 42 90 93.75% 30 96 42 90 93.75% 六、思考题 1、接种过程中,如何防止交叉污染? 首先外植体用具都要严格依照实验操作要求杀毒灭菌。实验超净工作台先开半个小时 以上,还要用酒精消毒擦拭工作台面。镊子手术刀都要用酒精灯烧炙杀菌,禁止手过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干基)8~11 脂肪%(干基)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0.025玉米油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 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以上(双酶法25~38%)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 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 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 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 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 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浅析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3876641.html, 浅析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作者:何清革 来源:《现代食品·上》2017年第08期 摘要: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同时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 物,玉米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玉米作为一种粮食,同其他粮食一样,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微弱的新陈代谢。所以,研究玉米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控制指标,对于改善玉米储存条件和储存效果,提升玉米储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Abstract:China is a big producer of corn. At the same time, corn is rich in nutrients. As an important grain crop in China, maiz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 a grain, corn, like other grains, produces a weak metabolism during storag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quality changes and control indexes in the process of Maize Storage to improve the storage conditions and storage effects of maize and to enhance the storage methods of maize. Key words:Corn; Storage quality; Control index 中图分类号:S513.093 粮食籽粒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生命体,在储存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影响,都可能导致粮食籽粒产生变化。与此同时,粮食籽粒在储存过程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其生命力和储存品质不断降低,影响粮食储存安全和日后的使用。玉米是一种原始水分较高的粮食,储存中产生病虫和霉变的概率较大,且玉米胚芽部分较大,呼吸强度高,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更高。 1 粮食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粮食储存品质控制指标是指判定在安全水分条件下正常储存的无污染粮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的品质指标。现行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规定,稻谷、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为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小麦储存品质控制指标为色泽气味、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为色泽气味、粗脂肪酸价、蛋白质溶解比率;食用油脂储存品质控制指标为过氧化值和酸价。 2 玉米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影响因素 随着玉米储存时间延长,玉米籽粒中生物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呼吸强度不断降低,玉米中的原生质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储存品质产生变化。玉米籽粒中脂肪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

鸡蛋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鸡蛋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蛋品质测定的目的与作用 1.蛋品质概念 一般是指外形(大小、形状、清洁度、光泽)与内容物的品质(蛋白的粘稠度、 色泽,蛋黄大小、形状、色泽,气室大小、气味、微生物状况、药残等) 2.影响因素 受遗传、饲养管理、饲料、疾病、鸡龄、应激、蛋贮存期等因素影响。 3.目的与作用 商业性测定:检验蛋的新鲜度、食用品质,进行蛋品的分级 专业性测定:反映出种质资源特性(遗传特性)、饲养状况与条件,可以积累 育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资料。 二、蛋品质测定的一般指标 1、蛋重 2、蛋壳颜色 3、蛋形指数 4、比重 5、蛋壳强度 6、蛋壳厚度 7、蛋黄颜色 8、哈氏单位 9、血、肉斑 10、蛋黄比率 三、各项指标的含义与测量方法 1.蛋重 蛋的重量不仅是评定蛋的等级、新鲜度等的重要指标,也是品种选育中的一项重要性状。蛋重的遗力一般在0.4-0.7。用粗天平或电子秤测量,单位:克。(精确到0.1克) 2.蛋壳颜色 以肉眼观察记录。一般分为白色、浅褐色(粉色)、褐色、深褐色、青色(绿色)。h 2 :0.3

左右,受产蛋量、杂交等因素影响。 3.蛋形指数 是用来描述蛋的形状的一个参数。蛋形不影响食用价值,但关系到种用价值、孵化率和破蛋率。标准禽蛋的形状应为椭圆形,蛋形指数在1.3~1.35之间。蛋形指数大于1.35者为细长型,小于1.30者为近似球形。 蛋形指数的品种间的差异,遗传力在0.25-0.5,与蛋壳强度呈正相关(r=0.5左右) 计算方法: 蛋形指数=蛋的纵径长/蛋的横径长 纵、横径长用游标尺测量 4.蛋比重 蛋比重是区别蛋的新鲜程度的重要标准。若禽蛋存放时间愈长,气孔愈大,则蛋内水分蒸发愈多,其比重越小。 1.080以上,新鲜蛋,1.060以上,次鲜蛋,1.050以上,陈次蛋,1.050以下,变质蛋。同时,蛋的比重是间接测定蛋壳厚度的方法之一。比重越大,蛋壳越厚。 5.测定方法(盐水漂浮法): 原理:当物体在某一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该液体的比重就为该物体的比重。 6.不同比重盐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9只容器(大烧杯)加入1千克的水,再在第只容器中加入食盐68克,这时溶液的比重近似为1.068克/ cm3,并用比重计测定,加盐调节,使比重数值准确,把这时的盐溶液定为0级。以后,分别以4克食盐的增量加入其余容器中,并重复用比重计实测调节,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在饲料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以及新能源领域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关键词:现状分析发展趋势育种 一、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

饲用玉米的品质控制.

饲用玉米的品质控制 冀凤杰 丁玉华 马永喜 冀凤杰,北京德宝群兴科技有限公司,100094,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丁玉华、马永喜,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收稿日期:2007-08-27 在广泛使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高达 50%~70%。由于生物乙醇、赖氨酸、淀粉工业的需求增加,又受种植资源的限制,使玉米价格一路飙升。因此,关注饲料产品的品质和利润就必须关注玉米的品质。本文主要阐述玉米品质控制指标和注意事项。 1玉米概况1.1 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约为世界 总产量的1/6。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区,以山东和吉林省产量最高,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的省有河南、河北、黑龙江、四川;年产量在200~500万吨的有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云南、陕西等省。全世界玉米约70%~ 75%作为饲料,15%~20%作为粮食,10%~15%作为工业 原料。玉米在食品及酿造工业上用途极广,其副产物如酒糟、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等也主要用作饲料。

1.2分类 玉米按品种特点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等,饲料用 玉米多为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按颜色可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红玉米。饲料用玉米以黄玉米为主。 1.3结构和成分 玉米籽粒可分为种皮、胚乳(包括糊粉层在内和胚。种皮约占籽实重量的 5%~6%,胚乳占80%~85%。玉米的胚特别大,占10%~15%,糊粉层约占籽实重量的8%~10%,在结构上属于胚乳,但在淀粉的湿法和干法加工过程中,均包含在糠麸中。角质胚乳细胞小,淀粉粒小而呈多角形,淀粉粒间充满蛋白质,因而组织致密,呈半透明状。 粉质胚乳细胞大,淀粉粒多为圆形,蛋白质含量较低,与淀粉粒结合不紧密,结构疏松,呈不透明状。玉米粒各部位成分见表1。我国128个玉米杂交种的化学成分见表2;玉米的养分含量见表3。 表1 玉米粒各部位成分(% 项目 全粒中胚乳胚芽皮顶端 全粒中 82.3 11.55.30.8 淀粉

玉米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科学知识 1.玉米营养特性各地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春玉米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1.5左右,需吸收氮(N)3.5~4.0kg、磷(P205)1.2~1.4kg、钾(K20)5~6kg;夏玉米需吸收氮(N)2.5—2.7kg、磷(P205)1.1~1.4kg、钾(K20)3.7~4.2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左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春玉米与夏玉米相比,夏玉米对氮、磷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吸收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中期占80%,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 2.施肥技术根据玉米生育期的营养吸收规律,玉米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苞肥,巧施粒肥。 (1)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3000k8左右的有机肥。缺磷土壤每667 m2施过磷酸钙30~40ks左右,缺钾土壤每667m2施氯化钾5~10kz。一般基肥中迟效性肥料约占基肥总用量的80%左右,速效性肥料占20%左右为宜。基肥可全层深施,肥料用量少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方法。问作或混作玉米

应重视用种肥,—般用有机肥料,配合适量氮、磷化肥,采用条 施或穴施方法进行。 (2)追肥:每667m2施肥量低于20kg标准氮肥时,宜在拔节中期一次追肥,秆穗齐攻。一般早熟品种播后30d左右,即“喇 叭口期”,追肥为好。中熟品种播后25d左右,追肥为好。晚熟 品种播后35~40d,追肥为好。每667 m2施用量超过20kg标准 氮肥的,以分次追肥为好。重点放在攻秆和攻穗肥,辅之以提苗, 攻籽肥。各地试验结果,采用二次追肥,一般以前重后轻,即攻秆肥占60%~70%,攻穗肥占30%一40%为好,高肥力田块或 施了底肥、种肥、提苗肥的,则以前轻后重为佳。对于一些缺锌、 铁、硼等微量元素土壤,在拔节、孕穗期喷施0.3%的硫酸锌或0.2%硼砂溶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玉米施肥技术附施肥量 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受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有所减少,但氮素例外。实验表明,玉米吸收N、P、K 的比例(N:P2O5:K2O)平均为1:0.48:0.79。 玉米的需肥生理特性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在整个生育期中,玉米吸收最多的养分元素有N、P、K、S、Ca、Mg。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 最多,K次之,P较少。由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种肥料。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调减氮肥用量,高效施用钾肥。 2、建议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氮肥追肥比例。鼓励施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3、注意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4、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5、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二、基追结合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 24-6-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450-5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kg/亩,中期追施尿素13-15kg/亩;产量水平550-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kg/亩,中期追施尿素16-18kg/亩;产量水平大于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kg/亩,中期追尿素20kg/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kg硫酸锌。 2、东部低平原区 推荐配方:24-8-8(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0-2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0-14 kg /亩;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4-18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8-22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 kg /亩,中期追尿素22-2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硫酸锌。 三、一次性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28-7-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一次性基施,建议选择含有缓控释氮素的配方肥。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35-40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0-48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8-5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

国际准则(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精心整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 和潜在?的危害。??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 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 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 ?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 ?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酮等有?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 ?而这种带菌的玉 ?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1g。 谷物选筛:直径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 (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

4、玉米的质量标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肥料对比试验方案

2010年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 肥料对比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了摸清和掌握四方山农场玉米生产优化施肥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建立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特安排本试验。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择在四方山农场科技示范园区,土壤属碳酸盐草甸土,前茬玉米,春整地。垄距65cm。 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龙单38。供试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铵(N18%、P2O5 46%),硫酸钾(K2O 50%)。磷肥和钾肥全部作种肥,氮肥的30%作种肥,70%做追肥。 3、试验设计: 3.1 处理设计 设三个施肥比例进行对照 (1)施用纯量18公斤/亩,N:P:K=1.8:1:0.3增施生物钾2Kg/亩 (2)施用纯量18公斤/亩,N:P:K=2:1:0.5增施玉米专用有机肥10Kg/亩 (3)施用纯量18公斤/亩,N:P:K=1.8:1:0.3增施玉米专用

有机肥10Kg/亩、生物钾2Kg/亩 3.2 田间设计 每个设计种植8垄,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选择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的地块进行种植。 4、田间管理 4.1 播种 四轮拖拉机开沟,按行用量人工施肥,施肥后25公分人工点播,每穴3-4粒种子,覆土。出苗后每穴留一棵壮苗。 4.2化学灭草 要采取人、机、化相结合的综合除草措施。苗后茎叶处理: 4%玉农乐0.75-1升/公顷。苗期灭草要在玉米5叶前喷药,晚喷药容易引起不同程度要害。 机械除草:在玉米出苗照垄时,配带杆齿进行第一遍中耕灭草,在3—4叶期配带双翼铲进行第二遍中耕灭草。 4.3中耕 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三遍,第一遍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深度为30—35厘米。可达到增温放寒、蓄纳雨水的目的。第二遍在3—4叶期,深度为20—25厘米;第三遍在封垄前,结合追肥,培碰头土、起高垄,以利次生根系的下扎生长,又可增强抗涝性。 4.4虫害防治 玉米的虫害主要是玉米螟,防治方法是在玉米抽雄初期喷施菊脂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记住五句话 张世煌 最近,网友询问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是哪5句话,还有人问循环育种怎么做,我只好复述如下,包括历史经验的总结、理论铺垫和改造我们的育种技术。 一、理论误区和历史教训 在中国现代玉米育种历程中发生过两个重要的历史教训:“狗熊掰棒子”(抛弃优良种质,或喜新厌旧)和“走猫步”(技术错乱)。前者是理论和技术上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于把握大量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的能力缺乏信心和能力。后者源于一种灵活多变而看似有效的传统人文精神,但在现代育种技术面前,却忽视了数量遗传学原理,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幼稚病。这两个现象合在一起,便折射出以经验为主体的育种技术特征。其后果便是理论模糊,思路混乱,技术跟着感觉走。在做了许多调研和参加了一些会议之后,我发现这就是当前很多人对育种技术的理解。包括一些专家教授竟也如此。 玉米育种陷入理论误区,其后果很矛盾,一方面从事育种的人力资源丰富,育成品种数量非常多,另一方面,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玉米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近50年来增长最缓慢的时期。 比较中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不难看出,中国使用了相当于美国86% 的土地面积和2.3倍的化肥,生产了49%的玉米,产量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5%。大家都意识到,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止住下滑趋势,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全面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育种者曾经面临生物逆境的巨大压力,当时很强调种质基础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育种技术的导向性和能动性。今天,当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认识到不能没有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但也不能忽视育种技术的改进。今后,要尽快地使玉米育种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这取决于我们对数量遗传学知识的把握。除了种质基础和育种技术,还需要一点人文智慧。三者结合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技术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 以往的问题出在哪里?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方面有过3个理论误区:⑴什么是产量?⑵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⑶如何通过自交系提高杂交种的产量?第三个问题的另一种解释(更科学的诠释)即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对杂交种产量的相对贡献。这些理论问题决定了育种目标、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产量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是试验田里玉米果穗的重量,而是如何排除或抗衡农民生产田间限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的那些障碍因素。因此,Duvick把产量解释为抗逆性,品种必须有一定的抗灾减灾,首先是耐密植抗倒伏的能力,然后是耐旱、耐低氮和耐低温或高温的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耐湿和耐渍的能力。抗生物逆境也属此范畴,但育种家通常并不忽视对病虫害的抗性。 第二要明确,玉米产量的继续增长与提高杂种优势无关。相反,在过去八十多年里,美国的玉米杂种优势强度在逐渐下降,即玉米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不取决于杂种优势的增长,而取决于非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特别是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耐性。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试验田里把育种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新组合的杂种优势上,可能会在生产上降低投入产出效率,使提高产量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代价过高。种子公司也不欢迎这类杂种优势很强的杂交种。 根据上面这两条原理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杂交种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自交系的GCA,而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