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画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儿童画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儿童画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儿童画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摘要

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一些不恰当的倾向,即不论孩子大小,不管是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还是写实期的儿童,一律按老师自己的偏爱去教孩子,不论孩子大小和自身特点,统一一个学习模式,还有就是总以成人的眼光和心理去评价一幅画等等很多原因从而致使儿童学画进入一个个误区,条条框框去看待孩子的画。这些孩子本想让家长表扬一下,结果这一顿评价下来孩子早就灰心了,他打击的不只是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和天真无邪的想像、更把孩子那种天生自发的灵气给抹杀了。常此一下很多孩子就此失去兴趣,再也不会画了。这无疑造成了儿童学画的心理障碍,摧残了美好的童心,无益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家长最希望孩子从美术学习中获得什么?教师应该怎样确立美术教育观念?让儿童美术教育走出误区,让儿童画作为幼儿开启艺术生命和人类智慧之门。关键词

儿童画教学儿童画评价误区儿童教育

人类最宝贵的时代是童年时代,童心无暇,童真可爱。他们作画随心所欲,不造作,不雕琢,落笔纵横挥扫,吞吐自由,表现了儿童特有的质朴、纯真、自然、幼稚的美。儿童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不同的绘画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中必然有着内在的对应性

可是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一些不恰当的倾向,即不论孩子大小,不管是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还是写实期的儿童,一律按老师自己的偏爱去教孩子,不论孩子大小和自身特点,统一一个学习模式,还有就是总以成人的眼光和心理去评价一幅画等等很多原因从而致使儿童学画进入一个个误区,条条框框去看待孩子的画。这些孩子本想让家长表扬一下,结果这一顿评价下来孩子早就灰心了,他打击的不只是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和天真无邪的想像、更把孩子那种天生自发的灵气给抹杀了。常此一下很多孩子就此失去兴趣,再也不会画了。这无疑造成了儿童学画的心理障碍,摧残了美好的童心,无益孩子的身心健康。幼儿美术教学改革提倡好多年了,道理上大家都明白,但如何落到实处,确还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首先,许多老师还是不会教,许多孩子还是不会画。

教育的问题关键是思路的问题,思路不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其次,家长的态度不端正,有急功近利的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如何让所以孩子都能接受,才是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儿童画创作中,教师教学指导的一些误区

(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教师一般都认为:学生作业漂亮美观,就是教学成功的标准。所以往往只看重作业完成后的效果而忽略了学生作画的过程。为了达到作业的最佳效果,教师有时还要代替包办。这样的作品过分强调技法性而少了些学生自己的思想,缺乏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

(二)、过分强调色彩的丰富

色彩也能体现儿童的个性,个性沉静的儿童比较喜欢淡雅、朴素的色彩,用色简单。个性活泼的儿童比较喜欢鲜艳、热烈的色彩,用色也大胆。同样,受情绪的影响,用色也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儿童心情好的时候喜欢用鲜艳的色彩,心情不好时常常用灰暗的色彩。所以,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品,认为色彩越丰富越好,越鲜艳越好。

(三)、过分强调技法的工整

教师常常会认为:精细工整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而实际上儿童对周围世界认识是受儿童年龄特点决定的。有的学生作业稍潦草,但却是儿童心情的自然流露,个性的自由发挥,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指导。走出儿童学画的阴影,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不仅画形象更要画想象,不仅用手画更要用心画,不仅画技法更要画规律,不仅画生活中的真实更要画艺术的真实。引入创造性思维,打破“形”的约束,把物象看“空”了,直指心灵,用领悟式的画法,一步一步地启发引领孩子们自我开发,自我创意,才会开发巨大的潜在智力。否则,若想开发智力只是一相情愿而已。

(四)﹑批评多,表扬少

恨铁不成钢,求全责备。批评多,表扬少。这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不足取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引导,会扼杀儿童学画的兴趣。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需要的是更多的温馨鼓励。多表扬,少批评,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学画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儿童作画时,只要他们一动笔,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就开始起动了。所以,必须以积极的心理引导,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画好,是走向成功的一条秘诀。

(五) 拔苗助长

有些家长和老师为了使孩子进步快,加重孩子的学习量,或者帮助他们画,这些都是不足取的。一旦长时间超过孩子们负荷,造成了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认为,改变当前儿童画教学的不良倾向当务之急是1.端正儿童画教学的目的;2.注重科学性,选择正确教法,循序渐近;3.改变不良教学传统,避免扼杀学生的独创精神;4.让孩子多写生,少临摹,力争教育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自己的起跑线上。

二. 家长的误区

儿童画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学画,家长要有端正的态度,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画,一般来说,家长最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一)﹑儿童画就是孩子的涂鸦

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孩子的涂鸦属于孩子绘画的低级阶段,虽然也是儿童绘画作品,但主要还是以无意识绘画为主。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孩子画的那些有形象、有色彩、有场景、甚至有情节的画。

(二)﹑画画一定要画得像

家长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画的画和生活中的事物一样。其实,并不一定要画得像才算是画得好。一味要求孩子画得像会束缚孩子想像与创造的翅膀。

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画了个红太阳,就不允许孩子画一个绿太阳。也有些父母是以其他孩子为标准的,看到其他孩子画得好,就会说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画得和别的孩子一样好。这涉及到年龄、基础的问题。要一个3岁的孩子比5岁的孩子画得好是比较困难的,让一个刚刚学画画的孩子超越一个学画两年的孩子同样也可能是个难题。当然,绘画小天才例外。总之,不要强求孩子画得像,这样会扼杀兴趣、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且是对孩子思维的一种禁锢,从而失去了绘画的兴趣和自由想像的灵气。

(三)﹑儿童画是不需要学的

虽说孩子的画“发乎天性,难得的就是自然二字”,但要让孩子那些自然纯真的涂鸦之作成为一副好的作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画画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孩子想画画也不知道从哪儿画起。在孩子小时候,他画的画很多都是线条,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构图,涂色也没有章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积累知识的过程,孩子不仅知道该从哪里起笔,在表现事物。形象、构图和配色等方面也会上一个层次,也许你会担心,学画会框住孩子的想像力。其实,在教学时,老师虽然会对所画的事物进行示范,但主要目的是告诉孩子从哪里入手,孩子也会在老师示范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孩子画完后,你会发现虽然同样是画一只小猪,但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和老师的示范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四)﹑学画画就要多参加比赛

比赛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孩子在画画时,是非常放松的。一旦家长给他压上了参加比赛获奖的任务,孩子画起来就有压力,反而画不好。儿童学习画画最重要的是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和灵性,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表

达力,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能力,不论他将来是否获奖或者成为画家,都有积极意义的。

在此,我为家长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家长首先要认识美术教育的实质,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孩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甚至在他成人后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家长应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望子成“家”成“星”的教育。作为家长,切不可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有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漂亮的世界,让他们面对这个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和人类聪明之门,家长们要多表扬,少批评,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由简入繁,灵活多变,自由自主地支配画面走出儿童学画的误区,关键是一个思路的问题,思路不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发儿童自身内在的潜能和灵性,培养孩子们杰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教师和家长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让孩子们由简入繁,灵活多变,自由自主地支配画面,使之一步步走向新的阶梯。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多表扬,少批评,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儿童沿着自身发展的路线,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儿童画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幼稚、认识单纯、心灵纯洁,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学生技法,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以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学生技法

(一)、突出主题的“儿童味”

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所以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既“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的画”,这样既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的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要儿童画有“儿童味”,就得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尽可能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不管用什么工具、什么技法),把他们丰富、大胆而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定稿时,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学生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有品位的“儿童画”。

(二)、突出画面布局的整体性

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不要拘笔、用磨等传统的一些技法上。因为往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这当然就是他内心要表现的“技法”。而应该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注意大的层次及色彩变化就行了。更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即从大处着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多种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技法。

(三)、突出表现手法的夸张性

孩子们画画,往往只注意一些表面的特征,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一些内容,即把表面的一些内容画得很大(凭主观意志),而把其他内容话得很小,甚至不画。教师在指导时,千万不要横加指责,而首先要肯定孩子们能大胆地语言、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且他们有些夸张表现是好的合乎情理的(如画公鸡时可突出鸡冠和尾巴)。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也要引导他们注意物体大小的比例关系,这样慢慢地向较成熟的画法迈进,就不至于上中学时画出来的仍是儿童画。

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从小培养儿童观察大自然,热爱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能进行艺术表现,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教学《长呀长》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自己能了解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我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收集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给学生展现大树、芭蕉、向日葵、牵牛花等植物生长的照片,创设植物生长过程的联想情境:生根—发芽—长高—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仔细观察和体会植物生长

的状况,小到一棵草、一朵花,大到一棵树都可以。还让学生带自己种养的花草在课堂学习中想到观察和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两种植物生长的样子或情景。可以把对植物的观察、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自由、生动、夸张地表现,如越长越高、越长越美、越长越大等;也可以画出一种植物生长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它们生长的环境等,以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学习的情趣性。

三、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灵活表现,大胆实践有别于涂鸦之处就在于它有更明确的探索目的。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来找寻各种绘画语言,教师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协助学生掌握好这个“度”,使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积累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如:在教学《花公鸡》一课时,我对学生说:“画大公鸡的方法很多,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考老师’的游戏,请同学们到黑板上随意画一个图形来,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公鸡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画□△☆○⊙等许多的图形。我就在这些图形上添加了鸡的眼、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方的鸡”“圆圆的鸡”等。顿时,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在广阔的空间,思维更活跃了,视野更开阔了,画起来就更有兴致。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愉快地将艺术技能转化为创造动力。

四﹑多表扬,少批评

在其他教学中需要表扬和批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表扬和批评。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并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学生才能画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适当的小批评,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需要高度的艺术和技巧,实践的探索会让这门艺术运用更熟练,手法更新颖,效果更理想。

总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遨游在自己的美术世界中.我们教师只能处于指导的位置,不能把我们的意志,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

正因为儿童绘画不仅体现着人类最善良纯洁的心灵,体现着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情世界的分明,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现代文化艺术中的观念和形式。真正的儿童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才智的结晶,是人类参加艺术活动初级的艺术创造。所以,对于儿童不应是否定和抛弃。正因为儿童绘画是艺术,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儿童绘画,使学生在绘画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把自己聪明才智体现出来。

儿童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孩子们在学画中锻炼了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能力,这不论他将来是否成为画家,都是极有意义的一步。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面对这个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和人类智慧之门。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使学生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感情高尚,而且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最有价值的人才。儿童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检验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艺术创作造型样式因人施教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幼儿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幼儿,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 所以,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幼儿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

美术(心得)之童心·童真·童画·童趣——儿童画教学法探究

美术论文之童心·童真·童画·童趣——儿童画教学法探究 〖引要〗近几年内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不断深入,跟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建树”已见不少,笔者择近几年探讨热门之点——儿童画指导,从新的视角提出更为切实的教学指导方法。〖关键词〗儿童画“想”“法”所谓儿童画,一般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处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阶段中。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们认识世界往往是凭借想象,这种想象脱离现实,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意中契于艺术的本体之中。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从高层次上讲,他们在潜心作画中表达的方法和心态与大师们的“忘我”状态很相似。像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童真、童趣。探究儿童画教学,自然成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且永恒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儿童画是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更值得重视的是可以通过儿童画创作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近几年来笔者在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着重研究了以儿童画教学为导线,通过儿童的绘画心理、绘画特点、学习取向和培养趋向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悟颇深。通过一定的文字积累,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在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把握一条原则;引导儿童想象时坚持五个“想”;指导儿童画时常用的八种方法,借用数字化定义为“158”教学法。一、树立富有童心的儿童画评价观有许多孩子的家长时常感叹“我的孩子平时不知道在画些什么东西?”对于家长们的这种“感叹“委实叫人心痛。我们说,儿童的绘画是一个集审美与情感陶冶等功能于一体的过程,其表现结果并不是最终标准,更何况家长的“感叹”多数是来自“像”与“不像”的直接衡量。所以说,我们在观看儿童画画时,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什么。当然,儿童的表现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不难发现:欣赏6岁左右儿童的作品比较容易,欣赏7—10岁儿童的美术作品

儿童画教学课件.docx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儿童画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画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99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美术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学生绘画作品先后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 二、教学活动目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多元的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欣赏与评述、表现与创造、设计与应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形成乐学、求美、创新、等品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儿童画”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 2.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儿童画,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活动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儿童画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绘画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色感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美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黄炳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美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美育的这一特征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所以,上美术课,采用鼓励、合作探究和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这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加强合作意识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审美个性,即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在教学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审美个性是否得到完善,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城市与乡村孩子的最大差异。在美术堂课上,农村的孩子根本不敢正视教师,根本没有显示自己应有的审美个性。而我知道,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不同的理解。因此,我积极去挖掘学生的审美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去欣赏作品,评价作

品。如:在欣赏第十一册何坚宁的作品《海南小景》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属性和时代背景,便让学生看画,让学生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借以时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加深理解,增强合作意识。同时我要求学生边看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色彩有什么特点?画出海南哪些乡土风情?哪些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红、黑、黄、白四色;有的看到的是画中的景物;有的看到这幅画所表现的精神;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前进步伐。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增强合作意识是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最高宗旨的前提条件。 二、鼓励创新意识,挖掘探究能力 所谓创新,就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低年级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在《小小钟表店》一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首先利用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发挥思维能力自己去设计一个有趣的钟表。我在利用教具启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设计钟表的形状,并进行适当的涂色,整个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这一过程是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过程,它集于脑于手的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教学过程,旧式教学方法已不再存在,新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新的情境。由于低年级儿童刚接触美术,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宋跃电话: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 本领。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美。如 何让学生掌握,并学好美术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师知道深思的 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 在是从前那样,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画的场景,而是在课堂 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知、体会、想象、探索学习,让学生学 中有乐,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 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 觉形象,作为人民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的标志之一。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根据 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堂的精心创造和课后的 反思等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 一、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 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美 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掌握和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学龄初期,对学美术完全没有概念,这就 需要我们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 学生对美术学习以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 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进 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把美术教育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教学,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 欣赏作品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游戏 教学进行对主题的想象、创造、表演和展示。

浅谈儿童画创作分析

浅谈儿童画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儿童画创作是一个重点。儿童在绘画方面有其独到的天性,从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以及借此表达出的情感和意识。所以儿童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儿童画的创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儿童画教学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下面浅谈儿童画创作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尊重个性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许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技术是艺术中的关键因素,技巧越高,作品就越好。看到孩子的作品只是一味的看技法,只想让孩子马上就出现干净,整齐,布局合理,内容充实的画。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儿童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与创造力,所以在美术创造恬动中只有解放他们,强调个性表现,提倡别出心裁,才可能促使儿童生产创造力。孩子的画和他的年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不去让孩子接受那些与自己年龄不符的东西,孩子自己心中有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世界,让他们大胆发挥大胆表现,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世界非常精彩。鼓励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儿童画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不要过多的讲解什么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绘画语言等,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而产生一种惧怕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的涂鸦。不要轻易的指责批评,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完成创作绘画练习。 二、创造情境,激发想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人胜的事情。”

儿童画的教学内容应是丰富、生动而又有趣的。从内容的选择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位美术教师设计了一堂课:引导孩子想像自己来到了外星球,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绘画手段告诉外星人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吃什么等。面对这样的命题,孩子们感到新奇而兴奋,很快开动脑筋完成了一幅幅动人的作品。比如教《海洋怪兽》一课,让学生把自己事前准备的怪兽图片剪下来贴在黑板上,教师补绘上海藻等,共同完成一个“海洋怪兽之旅”,便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将创作的主题范围明确的告知学生,让他们围绕比较具体的、让他们可认知的形象进行想象。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联想、畅想、猜想等。例如《好大的向日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猜谜语“圆圆的脸儿围着太阳转,追到东,追到西,它的籽儿大家都爱吃”为引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开展教学;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雨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进行联想;在儿童画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用这些游戏,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才能使学生充分的激发兴趣发挥想象。选择合适的情境,便于激发起学生的想象。 三、引导发现,进行思维发展 儿童画是儿童反映自身生活的主要体现,是本能的活动。如果没有产生强烈地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观察是发现的基础,发现则是观察的升华,观察和发现在绘画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辅导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征,并记忆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更要教会孩子去发现,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比较,去提炼,去想象。,在美术教育中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儿童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能力的基础,能很好地训练儿童的观察力,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擦亮儿童的心窗,创造美的天地,放飞儿童个性之梦,培养儿童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儿童画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儿童画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儿童画兴趣小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表现美的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这个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对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1、在儿童画兴趣小组中,我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2、通过欣赏活动,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以扩大学生的欣赏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线描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在画中认识色彩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颜色,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了解颜色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但还不够注重颜色的协调。上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主题画,如画“踏青”时,可让学生大面积地使用黄绿色,形成暖调,突出春天的景色。在

儿童画四个阶段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画画,请您认真听我讲。 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画画,请您更加认真听我讲。儿童时期绘画的重要性 1、儿童学画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儿童观察、想象、创造、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 2、并不是儿童学什么画都可能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看教师的教学 目标是什么,怎么引导孩子。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个孩子不喜欢画画,那一定是大人的过错。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画画大大致可以分成涂鸦期、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主观感觉表现期和视觉写实期四个时期。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 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份。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用孩子的特点,才能为我 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儿童学画不是只学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 通过绘画培养各种能力。儿童学画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 创新能力等等。接下来我将简单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在不同绘画方面有 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涂鸦期(大约从18个月至3岁) 这个时期的幼儿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 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本阶段注意点: A、孩子画画时请不要打扰。 B、画好后听孩子讲一讲画的是什么,并适当进行鼓励。 C、不用引导孩子画什么,更不用引导怎样画。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涂鸦期作品

二、象征期(3至5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 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 本阶段的注意点: A、不要说孩子画得不象,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 B、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 C、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D、画时要大胆轻松。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象征期作品: 观感觉表现期(5至9岁)

儿童画社团总结

小学儿童画社团活动总结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我进行的是儿童画教学,通过这学期的社团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参加了小组学习。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1、开课之前,我们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符合学生现状的活动目标。 2、每周四下午的特色活动课,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节课, 3、为使学生掌握儿童想象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儿童想象画的基本技法,在活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4、活动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想象画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情操,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色彩知识。 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5、活动教学中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电脑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6、活动教学中也努力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7、围绕以儿童想象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想象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学生绘画作品在校园文化平台上进行展览,并参加各种比赛。 通过特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了儿童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儿童画教学计划培训讲学

儿童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儿童画(启蒙阶段) 1、教学内容基本以观察模仿写生和想象为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 3、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学会基本的涂色技法,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儿童画(初级阶段) 1、教学内容基本以写生和想象为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 3、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掌握一些涂色技巧,学习有关美术技法知识. 儿童画(中级阶段) 1、教学内容以写生和想象为主。学习线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作品.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点/线/面造型的作画能力. 3、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掌握更多涂色技巧,学习更多的美术技法知识. 儿童画(提高阶段) 1、教学内容以学生创作作品为主。 2、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写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点/线/面造型的作画能力.

3、加强儿童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学习多种技法的绘画表现形式 5、参加各类绘画比赛及展览活动.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儿童画的特点以及怎样辅导和评价儿童画;了解儿童画的基本造型元素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儿童画的知识、步骤和技巧;色彩的搭配方法以及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儿童画 1、走进儿童的世界 教学要求:分析、了解、掌握儿童画的特点。 2、儿童画的发展阶段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画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3、儿童画的指导与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的不同个性,学习用鼓励为主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探求绘画的魅力。 (二)、儿童画的造型元素 1、自由的点 教学要求:了解点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点的表现技巧。 2、散步的线

美术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

我国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一直没有发挥出它本身具有的重要教育功能,几十年来教学改革总是裹足不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美术教学受传统的习惯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今美术教学中仍存有着很多问题,存有一些不适合素质教育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3)在一定水准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述三个方面虽然表现不同,其实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视野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才过多地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不会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所以,必须彻底地实行美术教学改革,才能发挥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过去的美术创作教学模式常常是以“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并且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其实这无所谓叫“创作”,而仅仅模仿,因为它不含自主性,创造性。就像“画匠”与“画家”的区别。画匠仅仅按部就班地模仿画别人的东西,而画家则是在创造一种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协助的。所谓协

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进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美术创作教学不但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声像、游戏、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创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持续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我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主体形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 美术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 思想品德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实施将近一年半,在全国各地铺开实施将近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听了校内思想品德课、优质课和教学观摩等。在听课中,我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片断而喝彩,也为一个个遗憾的课堂瞬间而惋惜。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感悟,在反思中我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视课堂上的形动,而忽视了“神动”。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在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有的课,教师创设情境,提问不断,学生异口同声,对答如流,互动可谓“完美”,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究其原因,有的是问题过于简单,有的是内容空乏,有的形式单调等。 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更要追求“神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应该是新课改中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有思才有得,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是无效的活动。所以,组织活动应该考虑学生能获得什么,能获得多少对他们有用的知识及其方法。 误区二: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但轻视“双基”。 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功能,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新的课程观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如情感,不仅体现为学生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更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人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这三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要素现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双基”。在处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双基”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听课中,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情境,开展了许多活动,提出了不少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情境活动、问题谈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受到了情感的体验,深刻的启迪和生活的教育,而对基础知识则一带而过,缺乏挖掘和总结。

谈谈儿童画教学(一)

谈谈儿童画教学(一) 摘要: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是大有裨益的。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眼、脑、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的翅膀便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渴望得到一种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去冲破一第强大的低年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 关键词:儿童画;想象;个性;引导 早期的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要之原因。 儿童作画时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干扰和限制,他们画画时随心所欲,表现的东西包罗万象,大多是些意向的组合,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淡蓝色的,这种用图式表现物象的方法从4岁开始。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眼、脑、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的翅膀便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以后逐步成熟,到9岁左右已近顶峰。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心中便渴望得到一种与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这时应当引导学生向写实期过渡,教其必须掌握的正确作画姿势和基本绘画知识及作画方法,否则极易使其失去绘画信心。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冲破一条强大的低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孩子的特点,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1.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物形象,从小培养敏锐的感觉 在少儿步入艺术殿堂之初,我们就必须强调对其敏锐感觉的培养。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或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抑制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儿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琢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孩子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您的孩子睡觉不喜欢盖被子,您可以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孩子听完后,往往会乖乖地把被子盖上。而且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家长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小孩子就主动地盖好被子。 2.每堂课确定明确的绘画主题,让孩子在玩中画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堂课的绘画主题,逐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表现的视野。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海里的渔船,我先是什么也不说,让他们自己画。半个小时以后,几个小孩都画完了。十几张画排成一列,什么形状都有。对于孩子们的画我进行了点评:画得都很漂亮,很有创意。但是画的都不是渔船,缺少渔船的特征。于是,我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带着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到了停泊着渔船的码头边,先是大体地让孩子们观察了一下其中的一艘渔船:船头、船体、船尾、驾驶仓、铁锚、缆绳、轮胎、救身圈等等,然后又带他们上了这艘船,玩了好长一段时间,期间,好客的船老大对孩子还讲解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渔船式样、构造及鲜为人知的一些渔民捕鱼的传奇故事……经过这次码头之行,孩子们观察了渔船,也听了不少有关渔船与渔民的故事。后来我又让他们画了渔船,这次他们知道了为什么画船必须画铁锚;为什么必须要画黑色的大轮胎;为什么必须要画救身圈等等。由此可见:不管是成年人学习绘画,还是孩子学画,都必须来源于生活。

【教学随笔】美术教育随笔

美术教育随笔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

幼儿美术教育的 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到2岁左右开 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 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对涂鸦命名显示出 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 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 现力。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 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 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 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

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东江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特别在文化艺术资源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完善人的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辅推作用。儿时的教育,一生中影响持续而深远。当前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一些农村小学的美术课逐步被边缘化,甚至形同虚设。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从小就能较好地学到美术文化知识,掌握构图、造型、用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 一、选材上扬长避短,就地取材 不少农村小学因为种种原因,缺少专用的美术教室,甚至缺乏基本的绘图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同样喜欢美术课,只是少了许多从图书馆、展览馆中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然而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看早春娇艳的木棉花、清明娇嫩欲滴的橡胶叶、深秋金黄的水稻、冬天纷纷洒洒的落叶,只要细心观察,美术素材丰富多彩。由于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要配齐美术用品不太现实,作为教师,就要依据课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穿插部分学生易找且容易制作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想象和创造,力求使学生在无需投入较多财力的情况下,能进行经济实用的美术学习,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从而接受美术教

育。 1?利用石子、树叶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如“多种形状的脸”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按教学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石子,结合造型,设计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脸。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按“选”(选好的石子)、“看” (看石子适合制作何物)、“粘”(用布或纱等粘贴)、“彩”(上颜色)这四个过程制成作品后放在窗台边或书桌上,在老师适时点拨让的前提下,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比。 树叶贴画也是小学美术课的内容。教师课前可指导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压平、阴干备用。上课时按“想”(根据叶型来思考贴何种动物)、“摆”(按动物的特点摆叶子)、“贴”(把树叶粘贴在纸上)的顺序去完成。这些做法既生动了美术课堂,又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形象及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发现利用自然之美去创造生活美的思维方式。 2?利用稻草、芦苇杆、树枝进行造型教学。在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稻草、芦苇杆、树枝随处可见。教师在“巧妙的穿编”一课之后,可让学生收集一些稻草、芦苇杆、树枝等整理干净、修剪整齐, 指导学生像课本中介绍的纸条穿编一样进行构图穿编,设计精美的图 案;也可以像贴画一样进行拼、摆、贴成各种图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使农村美术课内容得以充实和丰富。 二、方式上轻松活泼,自然机变 美术课堂教学不但是一种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更应该是温馨

课堂教学中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课堂教学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内容提要]:数学新课改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背后,也隐约着“相爱简单,相处太难”的尴尬.尤其由于:①新课标本身部分观点提法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传媒舆论却是呈现出“一边倒”的不良倾向。②教材编写的体系创新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结构松散、跳跃性过大、练习配备不合理等)并且由于强调“生活化”而走向“去数学化”。另外,城市定位与广大农村实际反差强烈,特别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与广大农村教学手段仍处于“冷兵器时代”格格不入。③课改对师资水平的高期望与师资水平现状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相应的本该“务求实效”的师资培训却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异化为“收费盖章”。④课改进程“分步到位,滚动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敌人们“争先恐后,跨越发展”的主观愿望。 ⑤一线教师所渴望的专家式的“下水指导”往往却被鹦鹉学舌的“岸上吆喝”所取代。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致部分教师从观念到思路,从思路到操作都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尤其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步入了舍本趋末矫枉过正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课堂教学应走出如下误区:1、情境创设“去数学化”;2、情境创设“去数学化”;3、探究发现似是而非; 4、合作交流形而上学 5、多媒教学竟成制度; 6、尊重学生是非不分 关键词:课堂教学走出误区

无庸讳言,数学新课改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背后,也隐约着“相爱简单,相处太难”的尴尬.尤其由于:①新课标本身部分观点提法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传媒舆论却是呈现出“一边倒”的不良倾向。②教材编写的体系创新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结构松散、跳跃性过大、练习配备不合理等)并且由于强调“生活化”而走向“去数学化”。另外,城市定位与广大农村实际反差强烈,特别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与广大农村教学手段仍处于“冷兵器时代”格格不入。③课改对师资水平的高期望与师资水平现状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相应的本该“务求实效”的师资培训却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异化为“收费盖章”。④课改进程“分步到位,滚动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敌人们“争先恐后,跨越发展”的主观愿望。⑤一线教师所渴望的专家式的“下水指导”往往却被鹦鹉学舌的“岸上吆喝”所取代。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致部分教师从观念到思路,从思路到操作都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尤其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步入了舍本趋末矫枉过正的误区,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1、情境创设“去数学化” 新课标强调教学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因此,情境创设问题引起了一线教师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凡新课引入都要卖下关子。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对创设情境的本质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教材的误导(湖南师大匡继昌教授:一个学期的教材,竟达200多页,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使情境创设步入了“去数学化”的误区。一是取材上独沽生活之流而远离数学之源,二是内容组织上“口水多过茶”非数学任务冲淡数学主题。 比如:有位老师为了讲乘方的概念,先举课本中的细胞分裂的例子后,又举“一传十十传百”的谣言传播例子,足足花了15分钟,乘方的概念“千呼万唤始出来”。 事实上,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有很多是有深刻的生产生活或相关学科的背景,但更多的却是数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实,乘方的概念应是乘法概念的延伸发展,完全可以类比乘法的概念引出乘方的概念并且可以较好地在认知的源头澄清二者的区别。张奠宙先生一直呼吁:数学教学要反璞归真以数学本原问题驱动展现数学本质。因此,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所提倡的“以旧引新”不但不应废弃而且还很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又如:一位老师在“补角和余角”这节课中是这样引入的:问学生是否知道比萨斜塔?然后介绍物理学家伽利略曾于1590年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等的球自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比萨斜塔因此闻名。然后画出图形,从而引出互为补角的概念。在引出互为余角的概念时设问:如果把斜塔扶直…… 情境创设的本质目的是对知识产生发展背景的艺术再现,为学生提供数学认知的“抓手”,让学生“思有来龙,想有去脉”,化“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情境过于芜杂“王顾左右而言他”,易引起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保护性抑制。游离数学知识内涵的花花哨哨的情境,所诱发的其他冲突远远大于数学认知冲突,学生往往会流连于“花花世界”,难于进入我们所期望的数学世界。 2、探究发现似是而非 新课标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背景,并试图回归数学的实验归纳性这一面,因此,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于是部分教师误以为数学教学采用讲授法就犯了弥天大错,至少也是不合时宜的,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的数学真理都试图让学生探究发现出来。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由于教材本身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剪拼”、“量度”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于是绝大部分教师是“大媳妇做鞋小媳妇看样”,一节课剪来拼去、量来度去,最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试问:假如教材没有写出这条定理来,我们的学生还能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