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总局什么级别 [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

煤炭地质总局什么级别 [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
煤炭地质总局什么级别 [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

【摘要】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煤炭作为常规能源的一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将对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进行阐述,望以此促进煤炭勘探与煤炭开发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关键字】煤炭地质勘探,煤炭开发,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F4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煤炭能源是我国工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是工业的命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看,我国煤炭资源从总体上讲比较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根据国土资源部《二○○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6年底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资源储量115979亿吨,资源量82699亿吨,基础储量3338亿吨,储量18239亿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6%(表1-1,说明我国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状况表)。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

目前,在我国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中,详查只有1 086亿吨,普查的1500多亿吨,找煤3400多亿吨,这些资源不能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依据,需要进一步勘探。现在正在进行的勘察项目,大多是在“九五”、“十五”期间完成的普查、详查区块内进行的。随着这些老本的逐渐减少,加强煤炭普查、详查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据有关部门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估算,到 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的缺口将达到 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达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达 6600亿吨,需要投资 400亿元以上。因此在我国仍无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的情况下,必须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强煤炭地质勘察工作。

二、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矿区基本上都是属于边勘探、边建设状态,即勘探出一个井田就建设一对矿井,管理系统由矿发展到局,未来得及或未能编制矿区总体建设计划和总体发属规划。矿区开发的决策层对矿区资源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危机感,具有盲目性,很多矿区在总体上配置不合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勘探工作应付建井需要,导致勘探程序混乱,没有流程化的勘探进程,没有对煤田地质进行普查,没有先以煤田区为工作单位进行普查再作矿区详查提出详查报告,而后根据矿区整体设计规划,按建井排列顺序逐个搞井田精查,而是在小范围内以井田为单位,由普查找煤,连续进行详查直至精查。造成了勘探成果不可能超前为开发决策者提供煤田普查资料和矿区详查报告,使煤田和矿区规划不可能超前进行。勘探和煤矿建设程序混乱,是先前煤矿建设迅速发展所致,但后来由于其他原因,特别是管理体制的原因,一直没有摆脱这种局面,使煤田勘探与开发关系失调日趋严重。

此外,由于煤炭地质勘探和地质开发的关系长期没有理顺,缺乏宏观调控,临时抱佛脚现象居多,亟待建井时,就盲目扩大勘探队伍,建井没那么大需要的时候,就压缩甚至解散勘探队伍,直接导致了煤炭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在大力推进工业化时期,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欣欣向荣,高速发展,勘探队伍不断扩大,盲目壮大。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勘探规模的调整和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矿接替危机,同时还使勘探队到了几乎难以为继的地步。职工队伍严重老龄化,一线工人相对短缺,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艰苦,职工队伍不稳定;同时职工队伍结构中的临时工逐年增多,总体技术素质日渐低下且油气钻探设备陈旧,很难担负今后更加艰巨的勘探工作。

三、煤炭地质勘探和煤炭资源开发的依存关系

1.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

随着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建设的需求,煤炭需求量会逐年增加,这就客观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并对煤炭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可观,工业需求量大,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供应量,就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勘探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化勘探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探明煤炭储量,做到不盲目开采。由于目前我国煤田中的大部分探明程度还是相当低,真正能用于规划新建矿井的储量区段很少,普遍处于资源能力不足的状态。所以一定要做好适当勘探,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来保障煤炭资源的供应。

做好煤炭地质勘探工作,作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才能建立长期、科学的保障机制,减少职工队伍随意性。

其次,要采用国内外最新的勘探技术,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工作强度。例如对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应用技术和超声波勘探技术等等。务必确保勘探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第三,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流程化的勘探程序,事先要做好地质分析和研究,要把握勘探的每一个阶段,做好全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准确把握煤炭数量,严格控制勘探流程,把勘探工作做到最好。

目前我国的煤炭开发普遍勘探度低,精查资源量程度低,在尚未利用资源量中,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资源量仅300亿吨左右,可供进一步勘探的详查和普查资源量也比较少,其中占50%以上的是勘探程度低、可靠性差、不能作为规划依据的找煤资源量。所以一定要站在资源保障的高度,加大精度勘探和勘探程度。

2.煤炭资源开发是煤炭地质勘探的主要保障。

地质勘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所以,为了保障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地质勘探过程,必须要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对于煤炭地质勘探的反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手段,是煤炭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有力地保障地质勘探的成果。作为煤炭

开发全过程的一部分,地质勘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地质勘探在这一流程中的作用,力争把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同时,在遵循煤炭地质和煤矿建设的规律下,制定合理的开发流程,做好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要,努力解决开发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按照煤矿设计规范的要求,矿井生产能力与储量的比例达1∶140,如果真像有关部门预测的那样,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38亿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至少需要准备3 000亿吨的可采储量。所以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开发战略,来应对保障最为首要的地质勘探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地质勘探和煤炭开发存在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开发的先决条件,前提基础,如果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做的不到位,后继的煤炭开发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展开;煤炭开发是煤炭地质勘探的主要保障,勘探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和使用,只有对已勘探出来的煤炭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前序的地质勘探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我国工业建设的不断前行,必须正视煤炭勘探和煤炭开发的依存关系,做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同时也做好煤炭开发的工作,进而促使该行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念民.浅谈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科协论坛.2007年2期

[2] 许国栋.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河南科技.2011年04期

[3] 张瑞胜.浅谈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科技风.2011年7期

[4] 陈华飞,王金香,赵蕻.煤田地质勘探与开发.价值工程.2012年7期

[5] 张麟.浅谈我国煤炭开发的相关策略. 中国煤炭. 2001年1月第27卷第1期

[6] 邓骁.浅谈煤田地质勘探的常用方法.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11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煤炭勘查与评价

1煤炭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量。资源与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煤炭储量:是指蕴藏在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煤炭资源量:是指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储量。 2暂不能利用储量:曾称平衡表外储量,指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能利用储量:曾称平衡表内储量,指符合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3探明储量:指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它是反映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主要指标。 保有储量:指截止统计报告期,煤田、矿区、井田内实际拥有的探明储量。它反映煤炭资源的现状。4现行的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依据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采用三维形式立体分类框架图。 a地址轴—即指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b可行性轴—即指可行性研究程度,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c经济轴—即指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这一分类框架的形式和内涵均与联合国际矿产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基本一致,以便于国际交流和对比。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结)和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根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不同,所获矿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储量三类。 5开采技术条件: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和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然性和地温等。 因素:(1)煤层厚度,结构及稳定性。可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采区的布置,以及矿井生产能力和煤炭质量。 (2)煤的物理性质。对煤矿采煤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采煤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3)煤层产状:对煤矿的设计,建设和生产至关重要,他是拟定矿井开拓方案和选择采煤方法及采煤机械的基本依据。 (4)煤层顶底板及稳定性 (5)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地形地貌,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等有关地质条件的总和。 (6)水文地质条件 (7)瓦斯。瓦斯对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有多方面的影响,矿井瓦斯等级是矿井通风设计和确定矿井瓦斯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8)煤尘。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的微粒。煤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煤尘燃烧和爆炸,此外,煤尘污染空气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9)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是煤矿火灾的基本原因。 (10)地温 (11)其他地质异常。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和煤层中的流沙层均可造成煤层厚度,煤质和煤层产状的变化,从而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煤炭资源/储量及煤炭质量。 6 煤层顶底板分类 ①煤层顶底板岩层的构成对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岩层与煤层的位置及其垮落性能差异,煤层顶底板可分别划分为基本顶,直接顶,伪顶,伪底,直接底和基本底等六部分。 ②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组成。它在采空区能维持很大临空面而不随直接顶垮落。 ③直接顶:是指位于伪顶或煤层上的一层或几层岩层,一般由砂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厚度可达几米,采动后随回柱而自行垮落,有时则需人工放顶。 ④: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极薄的松软岩层,一般由强度低易垮落的炭质泥岩组成,厚度在0.3——0.5左右。它与煤体采出同时脱落。 ⑤伪底:是指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通常多由碳质泥岩和泥岩组成。 ⑥直接底:是指位于伪底或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黏土岩组成。⑦基本底:是指位于直接底之下(也有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厚而比较坚硬的岩层,一般由砂岩或石灰岩构成。7.煤炭地质勘查为什么要分阶段性? 1对客观地质规律认识的阶段性:煤炭地质勘查阶 段程序反映从勘查到开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贯穿 于全过程的勘查工作客观规律性决定于勘查工作 的性质和特点。客观规律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 人们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定 性到定量控制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 们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同,工作量大小各异,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差别。因而显示出明 显的阶段性。 2煤炭工业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煤炭地质勘查工 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认识煤矿床,为充分开发和 利用煤炭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料依据。它必须与矿山 基本建设程序的需要相适应,提供相应的矿产资源 信息和必要的地质,技术,经济资料。一般而言,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分为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 计和矿井设计三个阶段。 8.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任务 ①预查阶段——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 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②普查阶段——普查工作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在 已知有煤炭赋有的地区进行的。普查的任务是对工 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 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③详查阶段——详查的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 划提供地质依据。 ④勘察阶段——勘查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 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9.勘查程序简化 根据资源条件和开发建设的需要以及勘查区以往 的研究程度,凡属于下列情况时。对某些煤矿床的 勘查可以简化。 ①经预查阶段了解煤炭资源具有工业价值的地区, 在工作范围没有大的变动并能接续施工时,可以从 预查直接进入普查。 ②对于资源比较丰富,有可能形成相当规模矿区的 普查区,在勘查范围没有大的变动并能接续施工 时,可以从普查直接进入详查。 ③对于资源条件好,煤层比较稳定,构造不太复杂 的暴露地区,可以在预查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的 地质填图直接进入普查或详查,提交普查或详查的 地质报告。 ④对于资源条件较好,构造比较简单,煤层比较稳 定的暴露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划分井田,进 行勘查。 ⑤资源分布比较零星,普查资料可以满足划分井田 的需要或不需做矿区总体设计的地区,以及面积有 限的孤立盆地,从普查可直接进入勘探。 (6)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 区,可根据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或普终勘 查,提交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或普查(最终)地 质报告,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7)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查的工作程度 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勘探阶段工作程 度要求并加以简化和调整。 (8)现有生产矿井为了扩大井田范围,超出原已 批准的地质报告范围的部分,其工作程度应视扩大 区所处的井田部位,依据矿井改建设计对扩大(延 深)范围的要求,由探矿权人与地质单位商定。 (9)老矿区深部,生产矿井之间以及孤立的小煤 盆地等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可是勘查完毕。 对于符合上述情况,经上级机关批准,可适当简 化勘查程序的地区,可不编制前一阶段的勘查报 告,但仍需编制后一阶段的勘查设计并履行审批手 续后方可施工。 10详终或普终勘查 (1)对于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 虽进行较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也不能提交勘查报 告的地区,在详查或普查后不再进一步勘查,可根 据实际达到时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或普终勘查,提 交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或普查(最终)地质报告, 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11勘查技术手段 : 指为完成勘查任务所采用的各 种工程和技术方法的总称。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测井),计算机技 术等几种。 (1)遥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 的具体应用就是图像的解译或判读,其中包括卫星 图像(卫片)和航空图像(航片) (2)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煤炭地质勘查最为基 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它是煤炭地质 勘查各阶段编制勘查区或井田地质图的依据和基 础。 (3)山地工程山地工程是为了达到某种地质目 的而挖掘的槽,井,巷等,包括剥土,探槽,探井, 探巷以及老窑清理和小煤窑的调查等,山地工程也 称坑探工程。 (4)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通过机械回转钻进或 冲击钻进的地下钻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称为 钻孔,并从孔内取出煤心、岩心,进行观测和研究, 从而获得各种地质资料。它是煤炭地质地质调查中 最普遍,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技术手段。 (5)地面物探地面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 组成部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不同地质体(如岩 石、煤层)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 性、弹性和放射性等)以及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 异常,来寻找煤矿床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技 术手段,简称物探。 (6)测井测井又称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是钻井 中的一种特殊测量,这种测量作为井深的函数被记 录下来。 (7)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在对勘探设备和测井仪 器的智能化控制,地质勘查方面的数据采集,存储, 处理以及辅助制图软件开发和三维空间模拟等方 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12煤炭资源的预测:煤炭资源预测是开展煤田预查 与普查工作的基础。具体来说:煤炭资源预测必须 指出各地质时代含煤岩系赋存的范围、埋藏的深 度、大致煤种牌号,储量大小及其可靠的程度,寻 找那些被新是地层掩盖盖的隐伏煤田或预测那些 含煤沉积自然延伸部分的含煤远景。 预测方法:煤炭资源预测主要是通过编制煤炭资源 预测图来完成。 13预查/地质基础 (1)煤炭预查又称找煤,此项工作要以一定的地 质基础上和找煤标志为指导,使其建立在科学可靠 的基础上,并把工作重点放在最有希望的含煤远景 区。 (2)地质基础 地层:在一定地区,含煤沉积只发生与一定的地质 时代,在区域地层层序中含煤地层占有特定的层 位,通过对含煤地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 研究,可指出预查找煤的方向在选择预查区进行找 煤工作过程中把含煤地层作为找煤的主要地质依 据。 ②岩性岩相:在已确定含有煤地层存在的区域内, 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赋存在含煤地层内的煤层与岩 性岩相的关系。含煤地层一般都是含有机质较丰富 的暗色岩层,主要是黑,灰黑,灰,暗灰绿色,含 有大量植物化石的一套沉积岩系。在剖面中若砖红 色,紫褐色等杂色岩层含量增多,含煤情况往往变 差或不含煤。 ③根据地质构造规律找煤:聚煤盆地是地壳运动的 产物,每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构 造形迹都具有一定的生成联系,研究聚煤古构造及 聚煤后期构造对聚煤盆地的改造,就成为指导煤炭 资源预测和普查找煤的重要地质依据。 ④根据地貌形态找煤:由于含煤地层主要是由砂, 泥质沉积岩组成,抗风化剥蚀能力差,多形成负向 地貌;而含煤岩系下伏地层则一般抗风化剥蚀能力 差,从而形成隆起的正向地貌。 14找煤标志 1)凡能直接地间接地指出有煤层存在的标志,都 称为找煤标志。 2)直接找煤标志:①煤层露头;②煤层③煤的风 化产物:④烧变岩;⑤老窑遗迹。 3)间接找煤标志:①微地形②植被情况③植物化 石④地名 4.)找煤标志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同一地区 也往往具有多样的找煤标志。 15不同条件下的普查方法 1)由于掩盖程度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各地区煤田 普查方法有所不同。 2)暴露区煤田普查以地质填图为主,充分利用遥感 资料,配合糟探,井探和少量钻探工程。 3)半覆盖区普查方法:①含煤岩系部分出露地表, 部分被表土覆盖的地区以地质填图为主,配合坑探 工程进行地表揭露和少量钻探工程进行深部控制, 在有生产小井或废弃窑不同时应进行详细调查研 究。②含煤岩系基本没有出露或出露的基岩为含煤 岩系上覆与下伏地层普查方法是采用坑探揭露基 岩分界线进行地质填图,进行详细的地表地质研 究。 4)隐伏区普查方法是进行大面积综合地质填图,采 用重力,磁法,电法,二维地震等一种或多种地面 物探工程相配合,大致圈出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 藏深度,以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 16勘查线系统;当地层产状变化比较明显且具有方 向性时,采用勘查线系统。该系统就是先布置勘查 线,然后在勘查线上进行勘查工程布置,其目的是 为编制不同方向的剖面图。用剖面图反映地质构造 形态,研究含煤性变化及地层接触关系。 17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地质因素:构造特征方面 (煤层产状的变化,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岩浆岩 的破坏作用),含煤特征方面(煤层稳定程度,煤 层层数及主要煤层在剖面上的分布,煤层对比的难 易程度),地貌特征方面(勘查区的掩盖程度和地 形起伏)。 18 勘察类型:煤炭支援勘察过程中,根据对煤矿床 的地质研究以往勘察的经验总结,按照影响煤矿床 勘察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床进行分类,这

我国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1-04T13:47:32.6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王文龙[导读]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山东里能里彦矿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宁市 272100 摘要: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矿资源占据着首要的位置,占到中国化石能源的95%。因此,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成分中,煤矿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支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勘探技术是指将地质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结构和储量等因素探明的工程技术。本文主要从我国煤矿地质勘探的现状,煤矿勘探的重要性,当今煤矿勘探技术和煤矿地 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煤矿勘探技术和其重要性。关键词:我国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1导言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煤矿生产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查明各种地质问题,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找国煤矿地质勘探技木现状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以下方面工作尤其突出: 2.1完善了煤矿综采成套装备全国积极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结合世界的先进技术,煤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2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探的精度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其他的数字勘探技术,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度,保障了大型矿井设计半煤岩巷掘进机的研制成功,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3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我国不断创新和推广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发生率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2.4将环保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中为了加快煤矿资源的工业化和产业化,我国在煤矿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煤矿的洁净燃烧技术以及其他煤化工技术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3当今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当今的煤田物探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技术、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察技术,遥感技术、测井勘察技术等等 3.1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技术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探测深度一般为数十米到数千米目前的石油、天燃气和煤探井孔位的确定均以地震勘探资料为重要依据、在水文工程地质调查、沉积成层矿产的勘查、城市活断层探测以及地壳测深等工作中,地震勘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察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高精度磁法勘探、高精度重力勘探、直流电法勘探(含高密度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探测、频率域电磁法勘探、放射性。杯勘探方法进行勘探此方法广泛应用于煤矿地质勘探,地下水勘探,石油地质勘探,资源地质勘探等诸多领域。 3.3土也质雷达勘探技术地质雷达勘探是基于地下介质的介电常数、电阻率等参数的差异,结合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目标体的一种物探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清楚的探测岩石、空洞、水体等不均匀体的分布情况和岩性变化情况。 3.4测井勘查技术采用电、声、核系列物理参数,水文及煤层气测井等技术,对煤层进行精确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层定厚、定深,常应用于煤岩层力学性质分析,煤层炭灰水分析,煤层水分析等、3.5遥感技术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测试技术,从而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等等。4我国煤矿勘探技术的发展通过广大煤矿地质勘探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煤田形成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质填图、遥感、物探、测试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我们煤田环境的自身特点,最大限度获取信自、,综合性的煤矿勘探方法与技术随着国家重点产业项目—西部煤矿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研发的启动,我国煤矿勘探技术主要围绕高分辨、高信噪比的煤矿三维地震技术展开研究技术的提高大幅度扩宽了工作领域,提高了勘探精度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在复杂山区、沙漠、厚层土、水上、沼泽以及采空区等勘探施工禁区,勘探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勘探上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解释断层,对于陷落柱、煤矿厚度、整体结构的变化也取得了突破煤矿的解析精度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对于煤田结构,如何开采,有了较规范的指导理论、近年来重力、磁法和电法的勘探技术发展迅速,在推覆体下找煤、陷落柱、煤矿区火成岩探测、煤层火烧区探测、矿区水工环勘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煤矿探索三维立体采集模型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煤矿结构、煤层厚度分析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钻探装备、钻探技术不断完善空气泡沫钻进,潜孔锤正反环钻进,潜孔锤正反循环钻进,受控定向钻进和超大孔径钻进等钻进工艺得到了初步的研究和应用,使煤炭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遥感是煤矿地质勘探手段之一,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波段、多种类遥感图像的综合处理分析,得到煤矿结构、煤层厚度等煤矿信自、,找出煤矿的方向以及有利于煤炭的远景地段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在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5结语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易引发煤矿生产事故。对于煤矿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不但需要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还要发展新技术,对各种地质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综合应用多种勘探技术手段,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地质预测预报保障。参考文献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及提升措施分析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及提升措施分析 摘要:当前国内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相对于先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煤 炭地质勘查技术所承担的新任务、面临的新情况来看,其在很多方面还有着较大 的提升空间。因此,这就需要国家、企业及个人等主体,全面认识到提升煤炭地 质勘查技术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切实从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实际情况出发,持 续提升煤炭地质勘查技术整体水平,为党和国家打造出一整套现代化的煤炭地质 勘查技术。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提升措施 引言 因为自然环境以及地质地貌都是不同的状况,而且煤炭资源所处的地质条件 以及特色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比较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地质 勘查策略,而且还可以充分地探索一些相关的勘探方式。在煤炭地质勘察的过程 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对此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分析,为煤炭 资源地质勘查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 1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 1.1勘查矿业权与拥有权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政策下,对某个区域内矿业权进行勘探是有偿的,在进行矿业资 源的勘查时,需要按照招投标的方式得到对应的矿业权。但是从当前煤炭地质勘 查情况来看,勘查单位在具体勘查时,资金等方面的因素限制较大,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的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在具体的招投标过程中,较常处于相对不利位置,得 到矿业权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即便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得到了矿业权,对于勘查 范围内煤炭资源风险性与稳定性也不能提供出较好的保证,这就导致在具体煤炭 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在具体工作中,煤炭地质勘查单位的优势主要 体现在对具体地质信息的掌握层面,而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仅仅掌握地质信息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果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并没有获得 其他矿业权,那么其开展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就是服务工作,得到的具体勘查结 果归属矿业权所有者,矿业权所有者仅需提供服务费用即可,按照矿业权所有者 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 1.2煤炭地质勘查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工作中若操作不当容易给煤炭存储 区域内地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该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尤其是在煤 炭地质勘查工作结束后,若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回填,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整个区域 内自然环境出现变化,带来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给勘查区域生态安 全带来影响。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为了压缩勘查成本,仅注重煤炭地质勘查 工作,对于由于勘查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具体勘查过程中构建的勘 查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的开发式地质勘查情况相对较多,容易给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若对勘查区域内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重视程度较差,非常 有可能导致勘查结束后,给勘查区域生态平衡带来威胁,也影响到整个煤炭行业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总体水平相对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地质勘查手段相对于先前更为丰富,更重类型的现代化技术与装备为煤炭地质勘查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 是从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与装备情况来看,整体的情况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_傅耀军

0引言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勘查对象、选择勘查手段、进行工程部署、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纵深开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华北型煤田下组煤不仅面临着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其顶板含水层(特别是上组煤采空区)也是其主要威胁;再者由于历史原因,上组煤开采也存在周边老空水的威胁等等。因而,现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不能完全反映新出现的种种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1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现状 目前有关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有 两个版本,一个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另一个是《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 0215-2002)。两者基本相同,类根据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特征(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分为三类: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只是岩溶充水矿床的亚类上有所区别,前者按岩溶形态分三个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后者按充水方式分为二个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两者均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型: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和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但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别上不一样,前者为多因素定性判别,后者以单位涌水量定量判别。 2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出现的新问题 2.1第四类充水水源 水体一般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 作者简介:傅耀军(1959—),男,教授级高工,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2011-07-27责任编辑:樊小舟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 傅耀军,方向清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056004) 摘要: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关键词: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探讨中图分类号:P641.4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Fu Yaojun,Fang Xiangq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NACG,Handan,Hebei 056004)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s is a major link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main basis of explor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coal mining after decades,especially large scale mining in the past 10-odd years,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been happened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on the basis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in practice,combined with "Coalmine Water Control Stipulations",a new scheme to classify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put forward.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scheme includes six categories:pore,fissure,karst,gob,surface water and compound water filling mines;four subcategories:roof,floor,peripheral and composite water filling paths;and fou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types:simple,medium,complex and extremely complex.Keywords:mine hydrogeology;exploration type ;discussion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9Sep .2011 第23卷9期2011年9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9-0032-02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9.0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煤炭地质单位投资活动,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投资高效、监管有力的投资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煤炭地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资,是指总局及所属投资单位为了获取未来经济收益和效益,而在境内投入资金或其他资源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活动(境外投资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投资单位:总局及所属二级单位(省局、专业局、中心、院、公司)。 第三条投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投资项目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 (二)符合总局战略规划、产业布局、主营业务,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符合投资单位经济实力、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具备相应的筹资能力和经济、技术人才; (四)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投资决策程序,经过充分科学论证,预期收益不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和筹资费用; (五)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一般不超过投资总额的10%,且不影响主业发展,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批准; (六)禁止股票、基金、外汇、期货等高风险行业和系统外非主业投资。 第二章投资计划 第四条投资单位根据批准的发展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投资单位的主要投资活动要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年度投资计划按规定编入年度预算,并按要求上报。年度投资计划包括: (一)年度投资计划(见附件1); (二)上年度投资完成情况(见附件2);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年度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指按照本办法由投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局长(主任、院长、总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会议研究决定,旨在加强主营业务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煤炭地质经济的投资项目。 第五条年度投资计划经投资单位批准后,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执行中需要追加投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1.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探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1978年和1987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钻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作为“标准”,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以煤炭部文件下发的,形式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在煤炭管理体制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技术。尽管如此,机械岩芯钻探仍然是煤炭资源勘查最重要、最有效、运用最广泛的勘查手段之一。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修改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对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中加强钻孔质量管理,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制定和颁布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煤炭工业部颁发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总体上仍然适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对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和颁布适应新的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在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对于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适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这些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与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只有钻探质量标准和测井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钻探质量和测井质量的基础上对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进行综合质量评级。为满足对钻孔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综合评级的需要,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章。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为突出煤层在《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中的地位,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探质量、测井质量和综合质量均按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表述。 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现行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探的钻孔级别定为特级、甲级、乙级和废孔四级,钻孔测井综合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品)四级,考虑到中文表达级别的习惯和级别的统一性,新的《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

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是煤炭工业规划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一,表现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东部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煤炭消费区域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水资源、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显著差异但有规可循,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我国煤炭资源区划,有促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布局,有促于煤炭工业规划的制定,有促于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促于煤炭勘查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煤炭资源区划研究是政府规划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和煤炭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原煤炭工业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制定煤炭工业规划时均进行煤炭资源区划和煤炭开发区划研究*,目前主要有二个不同的划分方案,一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煤炭资源 预测)》提出了五大赋煤区和七大规划区的划分方案 [1] ,二是魏同等提出了三带七区划分方案[2]。本文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大地构造特征、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划、水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煤炭工业现状和布局、煤炭供需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划分,以求与各位专家交流、探讨。 1煤炭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 1.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带的划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带的划分经历了多次沿革。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 [3] 。该文在全面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美国4 层次区域经济体系划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了未来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中部及近西部和远西部等新的三大地带和东北、京津冀鲁沿海、沪苏浙沿海、粤闽琼沿海、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珠江上中游、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10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 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9) 摘要:在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区划、煤炭供需形势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提出了全新的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方案,即三带(东部补给带、中部供给带和西部自给带)六区(东北规划区、黄淮海规划区、华南规划区、晋陕蒙宁规划区、西南规划区、西北规划区)划分方案。 关键词:综合区划;煤炭资源;中国中图分类号:F205;P618.11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Coal Resource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Cheng Aiguo,Ning Shuzheng and Yuan Tongxing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9)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country,analyzed relations between co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conomic regionalization,coal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water resource and economic https://www.360docs.net/doc/e19396755.html,bining wit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a fine new coal resource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scheme,namely three zones (eastern part supply zone,central part supply zone and western part self-support zone)and six planning areas (Northeast China area,Huanghe-Huaihe-Haihe drainage basins area,South China area,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Ningxia area,southwestern China area,and northwestern China area)put forward. Keywords: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coal resource,China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研究,2006。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8Aug .2011 第23卷8期2011年8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8-0005-04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8.02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及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 (1212010733809)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程爱国(1961—),男,安徽休宁人,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 煤田地质沉积学资源评价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孙常长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8-09-17T17:00:19.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詹德欣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的需求在逐渐的增加,对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而且煤炭的需求在逐渐的增加,在煤矿地质勘探中,需要将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提高,这样对整个煤炭地质勘探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高超的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才能保证煤炭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矿地质勘探中是非常重要的。 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 158100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的需求在逐渐的增加,对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而且煤炭的需求在逐渐的增加,在煤矿地质勘探中,需要将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提高,这样对整个煤炭地质勘探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高超的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才能保证煤炭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矿地质勘探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对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探技术;重要性;应用 引言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仍占有很大的比重,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一现状无法改变。就现阶段煤矿开采而言,多数矿井进入深部开采或地质条件复杂矿床开采工作,煤矿地质工作任务量与难度大幅度提升。煤矿地质勘探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选择合适地质勘探技术与确定合理的技术组合方式,保证矿井地质勘探结果的精确度、准确度,这对矿井生产设计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地质勘探技术 1.1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探测方法采用了地震波的原理,从而判断出地下所处的岩层形态和性质因为在地下介质的密度、弹性的大小都是不同的,再由人工发动地震波,介质相对的会因地震波而发出回应在地面的表层会有向地下发射人工的地震波,当地震波通过不断地反射或折射到地表时,说明地震波遇到了不同的介质和岩石然后在地表将这些地震波收集起来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得到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状态地震勘查技术可以分别为地表或矿井勘测,地表勘探用于深度在800m以下的煤矿。 1.2地质雷达勘探技术 地质雷达勘探技术是通过雷达对地层中各项介质的电阻率、介电常数等进行分析,并对地层放射高频率的电磁波,并利用雷达接收电磁反射波,最终得出详细的地质资料。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属于物探技术的一种,可以精确的勘探地层中的岩石、水体分布情况以及变化情况,可以在煤矿开采之前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提前设计煤矿开采方案,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在煤矿勘探、地下水勘探、石油勘探、稀有资源勘探等领域都应用的非常广泛。 1.3高密度电阻率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是新近发展并推广到矿井中的新技术其不仅具有测试点密度少、多装置形式和多极距离的优点,还有着通过求出各种比值数据从而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它用岩土介质的导电性为奠基,由观察和分析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最终找到矿产或者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 1.4矿井瞬变电磁技术 矿井瞬变电磁技术与普通的触探电磁技术不同,在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对煤矿地质进行勘探时,瞬变电磁波的波长要根据矿井断面来选择,如果矿井断面比较大,可以适当的增加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以及接收线圈的匝数,提高电磁波强度,使瞬变电磁的勘探深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矿井瞬变电磁勘探结果可以应用在煤矿岩层的力学分析上,同时也可以对煤矿地层的水分进行分析。在利用瞬变电磁技术进行勘探时为了保证详细的了解地质变化情况,需要尽量加大最大测深的极距。 1.5重力勘探技术 重力勘查技术主要研究地下岩石的密度和横向发展差异的着力点的变化,其采用的是地球物理在勘察中使用的重力勘查法可以用来了解构造、矿产等地质资源的信息,之后做出令业的定性解释一般在地表引起的这种强重力的变化,俗称为重力的异常变化,变化出的形状、规模、强度的大小来源于有着密度差物体的大小、深度重力勘探的技术已运用在了各个领域,如煤炭、油气、非金属或金属矿等勘查技术采集数据具有灵敏化、精度化的特点。 2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重要性 2.1地质勘探预防煤矿水灾事故 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重大地质隐患之一,我国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田普遍受新地层第四系含水层和底板灰岩承压水的威胁.一些矿井还受顶底板砂岩水、老塘水与岩溶陷落柱导水等影响。其中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往往造成重大突水事故。东部煤田石炭系下部煤层其下伏太灰或奥厌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高.但煤层底板隔水层却极薄,并且一些井田煤系地层受构造作用强烈.区内张裂性、张剪性断裂及陷落柱较发育,假如能够查明地质构造条件并进行有效预防,我们就能够避免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2.2地质勘探工作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 煤矿事故多数是瓦斯事故。地质构造中的上下顶底板岩层的含水性、岩性、周围断层情况等与瓦斯的存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只有查明井下的地质构造情况,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才能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财产经济安全。首先对于建井过程,要先对瓦斯进行研究。勘探过程要采集瓦斯样,正确测试瓦斯含量,同时尽量多增加瓦斯采样点,从而做到对整个勘探区的瓦斯有一个全面了解,进而提供瓦斯治理研究较丰富的资料。利用获得的瓦斯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科学地采取措施治理瓦斯。保证煤矿设计安全和生产安全。由此可见,对瓦斯的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 2.3地质勘探工作预防煤矿顶板事故 在煤矿的开采施工中,顶板事故也时有发生。例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施工设备较为落后、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条件恶劣等因素,其中,地质条件复杂是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土质松散、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开采时对其进行轰炸会造成断层,提高了顶板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勘探,人们就能对地质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可以准确地推算出可能会发生断层的地方,有效避免顶板事故的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长: 总工程师: 地测副总: 编制人: 编制单位:东胜煤矿地测防治水科修编日期:二0—八年五月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目的及任务 (1) 1.2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1.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2) 2 矿井及井田概况 (2) 2.1 井田概况 (2) 2.2 位置与交通 (3) 2.3 地形、地貌 (4) 2.4 气象、水文 (5) 2.5 地震 (5) 2.6 矿区范围及相邻矿井分布情况 (5) 2.7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8) 3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 3.1 不同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9) 3.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9) 4 地质概况 (12) 4.1 区域地质构造 (12) 4.2 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12) 4.3 煤层及煤质 (16) 4.4 区域水文地质简述 (16) 5 矿井水文地质 (17) 5.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7) 5.2 最低侵蚀基准面 (17)

5.3 井田周边及其水力性质 (17) 5.4 含、隔水层 (18) 5.5 矿区构造带富水性及导水性 (19) 5.6 矿井充水条件 (19) 5.7 矿区老窑水分布情况 (20) 5.8 矿井充水状况 (21) 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 6.1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22) 6.2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 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4) 7.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24) 7.2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