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江西省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江西省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概述 (1)

一、规划背景 (1)

二、上版总规回顾及实施评价 (1)

三、修编原因及工作重点 (2)

四、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

五、基本依据 (3)

六、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3)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 (3)

第一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目标 (3)

一、市域资源与环境概况 (3)

二、发展优势条件 (5)

三、现状问题分析 (6)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7)

五、经济发展策略 (10)

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 (12)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2)

一、城市化发展战略 (12)

二、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13)

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4)

四、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4)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15)

六、鹰潭都市区 (15)

第三章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7)

一、产业布局与经济区 (17)

二、产业的外部协调与合作发展 (18)

第四章市域公共设施规划 (18)

一、总体思路 (18)

二、教育与科技设施 (18)

三、医疗卫生设施 (18)

四、文化设施 (18)

五、体育设施 (18)

六、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设施 (18)

第五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8)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18)

二、旅游资源评价 (18)

三、指导思想 (20)

四、旅游发展策略 (20)

五、旅游功能区空间布局 (20)

第六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1)

一、交通发展战略 (21)

二、铁路系统规划 (21)

三、公路系统规划 (22)

四、内河航运规划 (22)

第七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22)

一、供水工程规划 (22)

二、排水工程规划 (22)

三、供电工程规划 (23)

四、电信工程规划 (23)

五、有线电视规划 (23)

第八章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3)

一、城市环境现状 (23)

二、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 (24)

三、土地与水资源保护 (24)

第九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措施 (25)

一、市域空间管制 (25)

二、市域空间协调措施 (26)

目录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 (26)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26)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26)

二、人口规模 (26)

三、用地规模 (28)

第二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9)

一、空间管制的目标 (29)

二、空间管制措施 (29)

三、空间区划分类 (30)

第三章中心城区更新与村镇建设引导发展策略 (30)

一、目标与原则 (30)

二、城市更新控制指标 (31)

三、重点地段城市更新行动方案 (31)

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 (32)

一、现状空间格局分析 (32)

二、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 (32)

三、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 (32)

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33)

一、住房及居住用地规划 (33)

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4)

三、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5)

四、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35)

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36)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现状 (3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三、城市交通规划 (37)

第七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39)

一、绿地系统 (39)

二、景观系统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41)

一、环境质量现状 (41)

二、环境质量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三、环境保护规划 (42)

四、环卫设施规划 (43)

第九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44)

一、供水工程规划 (44)

二、排水工程规划 (45)

三、供电工程规划 (49)

四、电信工程规划 (52)

五、燃气工程规划 (54)

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54)

一、防洪工程规划 (54)

二、抗震工程规划 (55)

三、消防工程规划 (56)

四、人防工程规划 (5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郊区规划 (58)

一、现状 (58)

二、规划原则及目标 (58)

三、郊区规划 (58)

第十二章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58)

一、建设发展思路 (58)

二、空间发展时序 (58)

三、近期发展目标 (59)

四、近期发展战略 (59)

五、近期建设主要措施 (59)

第四部分实施措施与附则 (60)

第一章实施措施 (60)

第二章附则 (61)

第一部分概述

一、规划背景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为鹰潭市经济起飞提供了新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在2006年以前,一直是福建省探索的发展思路之一。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计划通过10-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圈所构筑而成的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的作用。鹰潭市地处海西西岸经济区的外围,但却是我国中、西部地域进入海西经济区核心区的必经之路,具有海西经济区的“门户”区位优势。在大陆和台湾地区走向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鹰潭市这种区位条件的提升,为经济起飞奠定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鹰潭市进一步发展理出了新思路

2008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与省域资源环境基础条件,确定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并作出了总体部署。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省贯彻科学发展观,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重要批示的实际行动,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西长远发展和科学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9年12月,国务院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明确其发展定位为: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四项战略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

鹰潭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上述发展策略为鹰潭市提高发展质量理出了新思路。首先,鹰潭市的发展应该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发展方向应结合江西省发展格局确定,充分融入江西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其次,鹰潭市的经济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可持续为前提。在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江河湖水系以及林业及湿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基础上发展经济。第三,依靠新型产业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市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项目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第四,加强城乡统筹,使鹰潭市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都市区;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为鹰潭市城乡建设指明了新方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和推进的,既要保住“一湖清水”,又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鹰潭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要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必须立足实际,在这个大局下积极行动,主动跟进,找准定位,强化“四大一新”发展思路,提升科学发展、超常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效。鹰潭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思路上,提出了以推进“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大框架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大一新”发展思路。一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发展思路是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符合省委、省政府对鹰潭发展定位要求的,是符合鹰潭实际的。

鹰潭市产业特色突出,大力发展既有区域特色又符合生态要求的产业经济,着力发展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推动特色项目集聚、特色产业集群,是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以及总体要求相一致的。鹰潭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区合一”建设大框架城市发展战略,是和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要求鹰潭进入大城市行列的目标相一致的,体现了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旅游产业化的互动,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也符合鹰潭的实际。“四大一新”发展思路,是鹰潭市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效举措。要把这一推动鹰潭超常发展、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举措落到实处,促进鹰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上版总规回顾及实施评价

(一)城市性质

《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文本中确定的鹰潭市城市性质可分为三个层次来描述: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以铜冶炼加工为主体的重要工业基地;赣东北地区以商品流通和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中心城市;市区月湖区是全市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

(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鹰潭市月湖区的行政辖区都是规划区的控制范围,面积137km2。其中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东至童家河,西至206国道,南至320国道,北以夏埠与志光乡毗邻地带为界,城市规划区范围共37km2。

规划期限为:近期1994-2000年;远期2000-2010年;远景2010-2030年。

(三)人口与用地规模

近期月湖区总人口规模达22.0万人(不含暂住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18.0万人,农业人口4.0万人;远期月湖区总人口规模达33万人(不含暂住人口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30万人,农业人口3.0万人。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20km2,人均100m2,远期建设总用地30km2,人均100m2。

(四)总体布局

市区城市用地分为5个功能组团,分别是:老市区、梅园区、高桥新区、铁路南站新区和信江北。

老市区规划为全市以商贸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心;梅园区集中全市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办公、居住和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主;高桥新区以发展地方工业为主,兼有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铁路南站新区设想为全市重要的货物贮运、加工中心;信江北岸作为2000年以后的城市发展用地。

(五)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宽度:主干道30-60m,次干道22-30m。规划期末市区干道网总长度为167.4 km,道路用地率将达到9.7%。

将206国道引出市区,在市区西侧改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206国道与320国道作为规划高速公路的辅道,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

(六)市政设施

给水工程:规划扩建江南水厂的二期工程,新建新梅园水厂和江北夏埠水厂,市区配水管网采用环状供水形式。

排水工程: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工业企业及医院的有害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污水采用二级处理标准。规划2座污水处理厂,规模分别为14万立方米(江南)/日和5万立方米/日(江北)。规划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水干管。

电力、电信工程: 规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20KV变电站1座。规划110KV变电站5座。完善和优化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网络结构。

积极建设城市智能网,建设以光纤网络为平台的多种宽带接入方式。全面推进网络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

规划在火车站西侧建设邮件转运站,等级为全国一级邮路干线的二级中心站。在南站筹建1座邮政处理中心。

(七)实施概况

从1994年至2007年,近13年的时间里,鹰潭的城市建设基本遵循1994版总体规划的构想,在旧城改造、道路与市政设施建设、居住区改造与新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尤其是各类市场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对比1994版总体规划实施初期与2007年底的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表来看,表现为以下特征:

1、内聚发展模式。近13年来鹰潭中心城区展基本是在原用地域范围之内的内聚式发展,城市向外扩张的动力不足,老城以外作为控制区尚未开发,南站地区的开发规模也较小。

2、老工业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中心城区西部原有的工业企业基本维持原有状态,有些企业(如磷肥厂、水泵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3、依托交通优势,商贸市场发展较快。在各类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新建、扩建和改造形成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相结合,市场群建设带动了商贸的整体发展。

4、设施与绿化水平得到初步改善,但与规划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道路、市政设施、绿化投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指标偏低,欠账很多,将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三、修编原因及工作重点

(一)修编原因

1、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2010年)》即将到期。

2、城市发展背景的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鹰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区合一,构建大城市框架”城市发展战略。

3、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修订,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与要求的调整幅度加大。

因此,鹰潭市人民政府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于2007年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符合城乡规划法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遵循的原则和程序的。

(二)本轮规划重点

面对近年来国家、省、市各层面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宏观背景的转变,针对上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产生的具体问题,本次修编主要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研究鹰潭市打造世界铜都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实现“四大一新”超常规发展战略的目标,切实解决好鹰潭城市发展中的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土地平衡等重大问题。

2、从区域的角度分析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四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各自的职能分工与发展目标,提出鹰潭市“四区合一”城市发展战略的设施策略。

3、研究鹰潭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合理的城市规模。

4、明确鹰潭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结构。

5、完善综合城市交通设施,统筹规划路网与场站。

6、确定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

四、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鹰潭市实际,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协调区域城市近期与远期发展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人民就业;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独特的城市风格和魅力。

(二)规划原则

1、资源环境容量平衡原则。在保证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由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确定城市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走集约发展道路,引导人口与经济的合理布局,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持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典范。

3、区域一体化发展原则。加强鹰潭与周边主要城市的交通联系,构筑区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4、城乡统筹发展原则。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实现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

五、基本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四)《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五)《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鹰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2008)

(七)鹰潭市其它相关法规文件

六、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层次

1、市域:指鹰潭市的现状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计3556.74km2,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06km2。

2、中心城区:南至320国道以南1.3km,北至杭南长客运专线规划线位,东至童家镇东边界,西至206国道以西1.1km,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8.5km2。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月湖区全区,贵溪市辖的雄石镇、滨江乡(信江南岸),余江县辖的邓埠镇、锦江镇、洪湖镇和中童镇以及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全区,面积共计780km2。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依法符合城乡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由鹰潭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一般建设项目由所在行政辖区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30年。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市域资源与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116o41′-117o28′,北纬27o51′-28o38′之间。东部、西北部与上饶地区的弋阳县、万年县和余干县接壤,西部、南部与抚州地区的金溪县和东乡县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相连,距省会南昌市仅130km。由于鹰潭市处在长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的顶角,故成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进入内陆的门户和我国东西区域交流的咽

喉。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鹰潭市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边峻岭与武夷山同脉相连,最高点浪港山阳祭峰海拔1541m,北端系怀玉山脉绵延丘陵,岱宝山海拔高144.2m。

鹰潭市中心城区内信江南岸属信江Ⅱ级剥蚀层堆积阶地,地基土为第四纪洪积层(红褐色亚粘土)及第三纪砂岩层,地表土壤多系红壤土,偏酸性。

根据中科院原地球物理研究所资料,鹰潭基本地震烈度小于6度,因此,在鹰潭地区建房一般不考虑防震措施。

2、气候

鹰潭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气温:全市常年气温18.1℃,月湖区、贵溪市和余江县三地比较,月湖暖于贵溪、余江,高低之差0.8℃,余江县与周围市县比较相对称为冷中心。7月份最热,全市平均气温29.8℃;1月份最冷,全市平均气温为5.5℃。7月常年最高气温34.7℃,最大值为37.3℃,1月全市常年最高气温9.8℃,最大值为12.5℃,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1.0℃,分别出现在贵溪1953年8月11日和鹰潭1991年7月23日。全市常年最低气温14.5℃,最大值为15.5℃,7月常年最低气温25.8℃,最大值为27.4℃,最小值是23.7℃,1月常年最低气温3.1℃,最大值是4.8℃,最小值是0.2℃,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

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817.2mm,最多达2736.2mm,1954年出现在贵溪,最少的只有980.7mm,1963年出现在余江。降水量上半年多于下半年,上半年各月呈递增趋势,而下半年各月呈递减趋势。从年历季节看,第一季度占年总降水量的22%,第二季度占年总降水量的48%,第三季度占年总降水量的20%。第四季度占年总降水量的10%。最多降水量的6月份,全市平均奖为319.9mm,占年总降水量的18%。最少降水量的12月份,平均为56.7mm,占年总降水量的3%;月最大降水量686.4mm,1954年6月出现在贵溪,月最少降水量为0.0mm,1979年10月出现在贵溪。

风向:鹰潭处在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因此主导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局部地区有时受地形影响而显行稍乱。一年之中,全市都以偏北风为最盛。鹰潭、贵溪两地9月至翌年4月盛行东北风。5至8月西南风与东北风互为主导,两者风向频率大致相等。余江9月至翌年4月以偏北风为主,5至8月以偏南风最多。

鹰潭风能资源贫乏,全市年平均风速只有2.2/秒,鹰潭平均风速略大于贵溪和余江。风速随时间也有变化,就季节而论,以3月风速最大,12月风速最小,以日而论,一般是中午风大,早晚风小。

水文:鹰潭市内有信江、白露河及童家河(仙人河)。其中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是流经本市贵溪、月湖、余江的主要河流。信江发源于浙赣边缘的怀玉山仙霞岭,东西向呈“U”字型流经鹰潭市32.5km。鹰潭上游段流域面积12211km2,最大流量为1.22万m3/s。历史上最大洪水水位35.7m(光绪四年,即公元1879年,吴淞标高),常年洪水水位29.77m,最低水位19.06m。白露河为信江支流,发源于贵溪彭弯应天山,全长25km,南北向,从鹰潭市中心城区西侧珠埠汇入信江。该河水面面积小,流量变化受气候影响很大。童家河为南北流向,在鹰潭梅园北面汇入信江。

(三)历史沿革

鹰潭是座古镇,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载,鹰潭在夏、商、周时期属于古扬州地,东周时属吴、越、楚,自秦至晋元康元年期间的512年均属余干县地。晋元康元年至隋开皇中(公元589年)为晋兴县地,隋开皇中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56年)为余干县属地,其后历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和中华民国,都归贵溪县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鹰潭从1949年至1956年仍为贵溪县属,1957年1月与贵溪分治,属上饶专区直辖镇(县级)。1958年4月复归贵溪县辖镇,1960年7月再次与贵溪分治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同时将原贵溪县所属童家人民公社、夏埠人民公社、余江县双凤人民公社的部分划归鹰潭镇管辖,1970年至1979年属上饶专区直辖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鹰潭设市,为上饶专区直辖市(县级)。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鹰潭市升格为江西省直辖市(地级)。

(四)社会经济

鹰潭市是江西省11个设区市之一,辖一市(贵溪市)、一县(余江县)、一区(月湖区)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市委、市政府坐落在月湖区。全市总面积3556.74km2,其中贵溪市2280km2,余江县937km2,月湖区137km2,龙虎山风景名胜区200km2。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0.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52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3.21亿元,人均GDP 达13217元。全市财政收入19.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4亿元。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鹰潭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大的调整。表2-1为1995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渐增加,而第三产业在1998年前呈现下降的趋势,1999年后才有所上升,2006年后又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07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64:26.6。

资料来源:《鹰潭统计年鉴2008》,

(五)交通设施

鹰潭的发展中,铁路枢纽的建设对鹰潭市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鹰潭火车站始建于1935年12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特等站之一,下设鹰潭东编组站、鹰潭南货运站、鹰潭西客运站。铁路鹰东编组站是江南四大编组站之一;鹰潭南货运站是一个百万吨级大型综合货运站,货物零担、中转量位居华东第一位,全国第五位。现主要有过境铁路3条:沪昆铁路、皖赣铁路和鹰厦铁路。境内铁路总长为156.3km,其中干线总长123.5km,专线总长32.8km,是江西省乃至江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一个典型的交通枢纽城市。国家计委在《2000年全国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中,把鹰潭确立为“沿铁路干线重点城市之一”。

鹰潭市境内现有公路总里程为3550.707km,公路密度为99.91km/百平方公里。在现有的公路中,沪昆高速公路在鹰潭境内长度51.647km,双向四车道,2002年12月开通;济广高速公路在鹰潭境内长度21.060km,双向四车道,2007年11月开通。两条国道(320和206国道)在鹰潭境内通过并呈“十”字交叉状,境内长度分别为60.4km和50.1km。320国道和206国道的平均日交通量分别为5851辆和5614辆。其中,320国道在城区南侧东西向通过,206国道南北向穿过中心城区。另有往东的鹰江(村)线,往西的鹰东(乡)线、往北的鹰黄(金埠)线,往南的鹰城(南城)线等主要省级公路干线,可直达南昌、景德镇、杭州、衢州、永康、义乌、上饶、赣州、南康、抚州、瑞金、余干、乐平等地。

2007年末鹰潭港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8个,总延长550m,其中客运码头泊位4个,货运码头14个。全年客运量达到3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55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173万吨,货运周转量1964万吨公里。

二、发展优势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越

鹰潭自古地处交通要地,现为沪昆铁路、鹰厦铁路和皖赣铁路交汇点,区域位置优越。作为东南沿海进入内陆和东、西区域交流的咽喉位置,面向长江三角洲和海西西岸经济区,距鲁、苏、沪、浙、闽、粤、桂等沿海省市的直线距离都在500-1000km以内,尤其是与福建接壤,不仅是福建连通内地的门户,也是台湾与内地交往的重要通道。素有“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之称,是江西省沿沪昆铁路、京九铁路发展主轴带上赣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鹰潭火车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特等站之一,是江西省乃至江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当今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区域联动与合作的前提下,其承东启西的区域枢纽必将更加明显。

(二)交通优势

鹰潭是一个典型的交通枢纽城市,在鹰潭的城市形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枢纽一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铁路运输方面,沪昆铁路、鹰厦线、皖赣线交汇于鹰潭市,鹰东编组站是华东四大编组站之一,鹰潭南货运站是百万吨级大型综合货运站,也是全国最大的零担集散中转站。公路运输方面,市域内公路四通八达,沪昆高速、济广高速交汇于中心城区西北部,上海至昆明的320国道和连云港至汕头的206国道交叉贯穿中心城区,与2条省道相连和50余条县乡公路联网。水上运输方面,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与鄱阳湖水系贯通,构成鹰潭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鹰潭港是信江沿线的重要港口,水中稽查之要塞。中心城区有水陆联运码头4个,信江航运界牌枢纽工程竣工后,可形成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344km,通航300吨级船舶的五级航道49km。

(三)资源优势

鹰潭境内矿产品种繁多,拥有银、铅、锌、金、铁、铜等金属矿产和石膏、瓷土、硅石、石英石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红石、花岗石等建材石料矿产共5大类30多个品种,发现大型矿床4处,其中贵溪银矿储量居全国之首。贵溪南乡的花岗石以其艳丽的色泽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储量数十亿m3的红色砂岩,是鹰潭得天独厚的传统建筑材料。因其易于开采和加工,已远销上海、南昌等地。

鹰潭的林业、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现有林地299.8万亩,森林覆盖率55.1%。鹰潭盛产优质大米、花生、板栗、蜜梨、生猪、竹木、黄红麻等农副产品,其中天师板栗和塔桥早熟蜜梨在境外市场颇受青睐。

水资源丰富。市域水系流域面积2480.7km2,主河流信江平均河宽300m,多年径流深1050mm,年径流总量130.8亿立方米,可为鹰潭的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

障。

另外,鹰潭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月湖区以南16km的龙虎山,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和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的风景,宛若武夷,胜似漓江,更具有自己特有的雄浑之势。鹰潭的丹霞地貌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市域内还有代表4种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代表道教文化的龙虎山景区、代表佛教文化的马祖岩遗迹、代表儒家文化的上清镇应天山(又称象山)和代表民俗文化的龙虎山地区古崖墓群。

(四)产业基础优势

1、铜原料资源占有国内领先

江西省是中国铜资源大省,江铜集团公司铜矿储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自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约占全国的1/4。鹰潭市现有废旧金属回收企业43家,2006年利用废铜30多万吨。为进一步确保铜原料供应,开辟新的资源市场,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其中铜拆解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后将达到70万吨/年的拆解能力,最终拆解能力规模为180万吨/年,从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国外铜精矿供应渠道。

2、铜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技术装备国内领先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以江铜为为龙头的核心企业的拉动下,鹰潭市铜加工企业目前已达65家,生产能力近90万吨。2006年实际生产铜材44.1万吨,铜加工业销售收入约26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60%。在铜冶炼方面,贵溪冶炼厂是我国第一家采用世界先进富氧闪速溶炼技术和两转两吸制酸技术的现代炼铜工厂。在铜加工方面,江铜集团铜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带动了鹰潭市铜精深加工的长足发展。鹰潭市铜产业已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技术装备。

3、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铜产业链

2006年鹰潭市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3.5亿元,占全省铜产品销售收入的81.6%,占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的51.3%,在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鹰潭市已拥有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60多家铜工业企业,形成采、选、冶炼、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铜产业体系。全市已初步形成由铜管、铜线、铜杆、铜棒、铜板、铜带、异型材、铜配件和工艺品等主要产品构成的传统铜产品产业链。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驻鹰潭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铜生产基地,依托江铜冶炼优势,鹰潭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铜冶炼和铜材加工基地。

4、铜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鹰潭市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铜产业技术攻关课题近100项,其中列入省部级攻关课题达6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5项。

(五)可建设用地充足

鹰潭市中心城区地处缓坡丘陵地形,位于信江河南岸,东南部有岱宝山绵延起伏。现状向北跨过信江河,向西跨过白露河、向东跨过童家河均有大片的可建设用地,可利用山、河、湖的自然优势,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创建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因而有较广阔的地域发展空间。

三、现状问题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鹰潭市的产业结构单一。铜冶炼及加工工业占了工业总产值的86%,为全省单个行业占全市比重之最。这种结构所具有的刚性和惯性难以适应市场的风云多变,一旦该行业出现危机,就如同釜底抽薪,难以为继,对城市的大打击将是致命的。

其次,工业结构过重,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工业结构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鹰潭受本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资金的投入量有限,如果没有外援,这种工业结构的发展速度将会受到制约,迫切需要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

再次,工业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不足。原因有三:一是企业产品附加值低。鹰潭市大多数铜材加工企业还只是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二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缓慢;三是民营经济比重偏低。

最后,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之间不配套,限制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支撑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发展缓慢,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相关的宾馆和饭店服务人员、出租车司机和旅行社导游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滞后,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城市建设受铁路的影响较大

鹰潭火车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特等到达站之一。鹰潭市的从业人口有近4万职工在铁路系统中就业,铁路用地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30%,在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在鹰潭留下深深的烙印。铁路系统的子弟学校、医院、招待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铁路枢纽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原因,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不便。而且铁路线路将城市空间严重分隔,造成城市组团间联系不便。跨越铁路成为鹰潭中心城区用地拓展的一个门槛。

随着近年来宏观区域交通体系的发展,鹰潭正面临被逐渐“边缘化”的挑战,将会影响鹰潭市在区域经济地位。从铁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一方面,由于京九铁路的开通,鹰潭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已有所下降。同时,我国高速公路网的加快建设,公路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也将对“铁老大”在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造成冲击,这就促进了铁路系统的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由此将导致铁路系统的从业人员和用地出现趋减的趋势,而铁路所属

的服务企业社会化则更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交通成本的下降,以及交通便利性和多样性的日趋发展,鹰潭市由铁路交通的中转作用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将

有所减少。

(三)中心城区的地位和功能不强

月湖区作为整个鹰潭市域的中心,经济、人口的集聚程度不高。2006年末,其人口中心度①仅为17.47%。从经济集聚度来看,近几年贵溪市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的产值在鹰潭市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由于城市首位度较弱,月湖区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力还不能覆盖整个市域,更不用说超越行政区域。这使得中心城区不能很好地发挥聚集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区域竞争实力不强,将可能面临腹地被分割的危机。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鹰潭市在区域中的位置与作用

江西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同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接壤的省份,在沿海发达城市先后进入经济扩散阶段的大背景下,具有优先获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2006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正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有望成为继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新引擎。鹰潭地处海西经济区的门户,必将成为江西融入海西经济区、实现闽赣联动的跳板。

鹰潭市在上位规划中被定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借助北通首都、南连港澳的铁路大动脉,并自北向南依次与长江黄金水道和沪昆铁路交汇,成为沟通南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城市。随着长三角和海西地区中心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鹰潭这种地缘优势在江西省发展格局中日益凸显。2006年,鹰潭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西省的位置如表3-2所示。

从表2-1-2中可以看出,鹰潭市在人口、GDP等总量指标中均靠后,但人均指标相对靠前,属于江西省总量小市,人均大市。

(二)鹰潭市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1、农业

依托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扶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名、特、优、新产品和旅游食品、方便食品的生产。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保鲜、贮藏技术,促进绿色食品的规模经营。产品要向保健、优质、低能耗、高效益方向发展。

①人口中心度=城区人口/市域人口*100%。

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编:《江西省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2、工业

运用区位商法对鹰潭市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分析,确定第二产业中的有色金属压延及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表2-1-3)。

行业门类鹰潭该行业占鹰潭

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江西省该行业占江西

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区位商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13 2.75 0.05

非金属矿采选业0.05 0.87 0.06

农副食品加工业0.66 3.89 0.17

食品制造业0.06 1.64 0.04

饮料制造业0.02 1.61 0.01 纺织业0.71 3.78 0.1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27 0.97 0.2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20 1.45 0.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6 5.79 0.23 医药制造业 1.30 4.97 0.2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0 6.66 0.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8 7.34 0.0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4.90 14.99 5.67 金属制品业0.03 1.93 0.02

通用设备制造业0.56 1.64 0.34

专用设备制造业0.46 1.05 0.4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12 5.29 0.0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72 3.73 0.1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07 1.91 0.0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66 0.52 1.2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17 0.88 1.3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36 8.95 0.4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9 0.42 0.22 资料来源于:《鹰潭统计年鉴2007》(待出版稿)、《江西省统计年鉴2007》

3、第三产业

表2-1-4反映了鹰潭市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门类的比重,从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交通运输业、仓储、邮电通讯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达24.50%,以下依次分别是批发零售业(15.6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0.08%)。由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关联性弱,不宜作为主导产业。而排名前两位的都与交通有关,应作为主导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对优化工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应作为主导产业。

在一般的统计口径中,旅游业是包括在社会服务业之中的。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推进开放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动力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应当成为鹰潭市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行业门类增加值(万元)比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20224 24.5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129 2.88

批发和零售业76704 15.63

住宿和餐饮业20341 4.15

金融业35491 7.23

房地产业41941 8.5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921 11.1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1306 2.3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087 1.2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122 2.06

教育30450 6.2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794 3.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09 0.9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9487 10.08

资料来源于:《鹰潭统计年鉴2007》

(三)鹰潭市产业调整的对策

根据目前鹰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鹰潭市的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以铜冶炼加工和化学工业为基础,形成铜材加工和化学工业产业群

鹰潭是全国最大的铜加工基地,鹰潭的铜冶炼加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形成典型的“孤岛

经济”现象,地方经济发展较弱难以为企

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企业社会化

又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阻碍了企

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

以围绕核心企业,聚集一批民营企业和高

新技术研究、开发部门,延伸产业链条,

形成产业群体(图2-1-1,以发挥规模经

济效益,降低市场的风险,增强地方经济

的实力。

铜材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许多产业基础

材料之一,因此,鹰潭工业的发展必须抓

图2-1-1 铜材加工产业群示意图

住机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强力发展铜材加工业,主动争上冷凝管、电解铜箔、电子装备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的加工项目,延伸铜加工工业的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

2、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交通枢纽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交通运输网络的中心或节点。交通枢纽城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产生集散效应。一方面,它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通过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把自己不具备的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转换”进来,改变城市的比较优势,促进再加工、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产业链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能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把自己的资源和产品优势转换出去,把死资源变成活资源优势,扩大产品的市场,为城市在接受外来辐射和走出本市、进入全国、闯出国门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交通枢纽也必将使城市成为人流聚散中心,成为城市信息集散的一大载体。交通枢纽地位的奠定和交通职能的强化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循环与累积效应诱导和引发商贸业、制造业、服务业、仓储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从而推动城市的超常规增长。

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面对这样的优势,鹰潭的发展中首先要充分认识这种交通的枢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作足交通枢纽的文章,变交通优势为经济优势。因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并发挥既有交通设施的潜能,这种优势条件将难以形成城市发展和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其次,要凭借与东部邻近的区位优势,依托交通枢纽地位特有的便利条件,与沿海相比便宜的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能源价格,抓住沿海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通过与东部的经济合作,发展壮大高附加值或可以构成本市产业链的资源加工工业,造就一批大出大进、大吞大吐的企业,构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鹰潭成为沿海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第三,鹰潭是江西货物集散中心地之一,不仅铁路货运雄居全国第五位,而且仓储能力可达25万吨,其中冷冻仓储面积可达2万吨。江西省大型货物交易中心市场之一的赣东商城占地82亩,拥有店面1655间,云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全市共培育各类专业市场54个,莲花路的眼镜市场是全国四大眼镜市场之一,废旧物资市场属江西第二,毛发市场为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以赣东商城为龙头,眼镜、水果、竹木等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大市场格局。今后,应通过便捷的交通,完善已有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交易效果,形成中心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相结合、市场销售与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建立起一个多元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齐全的市场网络。不仅把自身优势的产品“推”向域外大市场,同时把域外的优良产品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拉”回来,使鹰潭成为商品的集散之地、区域的经贸中心。第四,交通枢纽功能需要仓储设施存放大量的暂时停顿的货物,也需要为大量的流动人口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城市发展中提升仓储服务设施和城市服务业的水平。充分利用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较高档次的服务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跃升和产业水平的提高。

3、围绕旅游业发展,建立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体系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产业的关联效益大。鹰潭发展旅游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无论是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还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目前还都没有达到丰富的程度。尤其是旅游业对整个城市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一般说来,旅游业要发展,要解决好吃、住、行、购、游、娱等六大要素。因此,鹰潭的城市发展中应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根据鹰潭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道教文化特色,提升服务业水平,发展相关产业,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

第一,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目前,鹰潭的主要旅游的景点是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观光游览为主。在现代社会,旅游的内容和方式都有了大的改变,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农业到工业内容更加广泛;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到集度假、休闲、购物、会议、研究为一体的多种旅游方式。鹰潭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进一步加强龙虎山的开发外,在景点的组织上,在科普游越来越盛行,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还应考虑开发以贵溪铜都为基地的现代工业旅游,以余江的特色手工业品和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休闲游,向人们展示传统手工业的魅力、现代工业的风采,将原来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从而最大潜力地挖掘了城市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的内容上,除了观光外,还可以组织、度假、休闲、会议等多种功能,将鹰潭的旅游业发展为国内外著名的集商贸、游览、度假、道教养生、考古及崖葬研究为一体的休闲养生旅游地。

第二,深挖道教饮食文化特色,发展特色的餐饮业和食品工业。道教提倡饮食有节,主张食药同源,禁酒倡茶,这些都非常适合当代人的保健消费潮流。鹰潭作为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应该深刻挖掘道教养生饮食习惯,将其设计成适合不同主体的餐饮制品,使这些饮食制品不仅满足旅客的生理需求,更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旅游纪念品。借助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为道教饮食文化制品的挖掘提供充足的来源,将上清豆腐、天师板栗、竹笋等充分利用起来,组织有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进行特色茶品的收集、归纳、创新活动,将丰富多彩的不同菜品系列推向市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餐饮需求。加快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保鲜、储藏技术促进绿色食品的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优势的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综合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

第三,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壮大旅游产品加工业。旅游中的购物是旅游中的一大消费热点。国际上旅游购物在全部旅游消费总额的比重一般占30%左右,有的国家或地区可以高达50%多。鹰潭由于历史悠久,因此可供开发的特色纪念品很多。鹰潭是雕刻之乡,有全球最大的工艺木雕生产企业。贵溪塘湾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元宝篮,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 1970年广交会上,一次成交2000套。1976年有工匠百余人,为国家创汇7-10万美元。余江中童的眼镜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同时,还可开发与道教文化相关的产品系列,如天师镇妖剑、天师法品、仿古文物、服饰、香袋、符等。这些产品的开发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产品地位,开发新的旅游工艺品系列,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结合道教文化的特点及崖墓文化的特点,开展科研活动,建立道教文化博物馆,

发展体育产业和教育产业。

第五,借助于余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圈的发展,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第六,发展与旅游发展规模相配套的旅店、娱乐等服务设施。目前,鹰潭旅游住宿设施,尤其是星级旅游饭店数量偏少,平均客房出租率也不高,市内交通和景区交通不够流畅,制约了游客旅行速度和质量,娱乐和购物内容则更是匮乏。作为市级旅游接待中心,为了满足一些高收入游客休闲、度假需求,应在满足大众服务的要求下,提升鹰潭旅游业发展的档次和规格,使旅游者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开、出得去,消除瓶颈现象,消除一方奇缺一方过剩现象,实现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鹰潭市第三产业水平与档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求。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大都历史悠久,如饮食业、旅店业、商业等。而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健康产业、会议展览和现代物流业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现代金融业,房地产业、评估和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等。它们通过其各种服务功能,有机联结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转。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城市产业结构、改变城市形象具有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作用。

目前,鹰潭市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还是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总共占51.3%,是第三产业内部比重最高的3个行业门类,而房地产业、金融业、教育业等3个比重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仅为8.6%、7.2%和6.21%,其他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产生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是微不足道。这就使得鹰潭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传统阶段,服务业对工业化的影响更多地局限于“润滑剂”作用,服务业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从鹰潭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和自身资源、产业基础来看,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首先,海西经济区的建设提升了鹰潭市的“门户”地位,两条高速公路和两条国道奠定了鹰潭市的交通枢纽地位,这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会议展览业提供了需求条件和物质条件;其次,市域内蓬勃发展的工业必将对银行、保险、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产生需求,工业企业寻求合作的内在动力也会促进中介服务的产业,这对形成产业链极为有利;第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获批世界地质公园,这是鹰潭发展健康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文化等高档次、高附加值旅游转型。基于上述分析,鹰潭市应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措施包括:

(1)推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鹰潭市总体上还是一个工业化初期的中小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是支配这一发展阶段城市的主要经济机制,工业发展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大。在此时期,大力推进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后工业和服务业“双引擎”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格局,有利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全面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内部不同服务门类的共同发展。这是因为,其他服务行业和部门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在现代服务业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类别服务形式之间的互补和溢出效应也会发挥重要作用。举例来说,金融业的发展,派生出了对信息技术、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需求,它促进了同时也依赖着后者的发展。

(2)抓住机遇,做好对内、对外两个方向的衔接。鹰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筹划和运作。鹰潭市已经有了应对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丰富经验,因此,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应对海西经济区服务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级服务业大公司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对外服务的兴起,无论是在直接服务、资金和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技术、知识和规则的传播方面,或者是在对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方面,都会拉动鹰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能以较小的成本和风险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

(3)尽快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一个专项规划,通过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确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从目前鹰潭市发展格局来看,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应该在中心城市,尤其是夏埠新区和南站地区,前者是鹰潭市金融、商务、信息和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区,后者是鹰潭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地域。应加快这两处重点地区的建设,促进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同时,落实配套政策,解决当前制约项目落地的困难和矛盾,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

五、经济发展策略

(一)集约发展,实现集群效益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有效投入,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扩张的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的综合实力。要突出时效、突出水平、突出竞争力,抓好一批带动面宽、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应发挥重大项目对鹰潭加速崛起的支撑作用,快推进鹰潭市产业聚集区建设。

在鹰潭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各聚集区的定位,搞好产业聚集区规划,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一是以核心大企业江铜集团为主导的铜冶炼和铜精深加工互动的铜产业集群。按照铜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链形成要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三个工业园区整合。突出功能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对空间进行划分,体现市场、研发、孵化、技术转化、生产、教育培

训等不同功能,并在各个空间组团内构建有机组合、联络便利的机制。既要考虑和引导同类产业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又要注重加强专业上的协调。在市工业园内以“园中园”的模式,建设鹰潭铜产业科技园,向周边工业园区及园外铜加工企业辐射,以此为主要载体形成铜产业集群。同时要在资源整合力度上下工夫。制定落实新入驻聚集区的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加速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聚集区聚集。把聚集区外的项目尽可能引导到聚集区发展,通过优惠措施集中扶持聚集区加速发展。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聚集区,要引进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迅速做大做强支柱企业,形成强力支撑县域发展的高速增长区域。在产业聚集区建设中实施集中配套、集约发展,实现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也是实现“四大一新”系统工程的起步工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优化产业结构

鹰潭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城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地方工业薄弱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从主要工业企业的所属看,中央、省属的工业产值49.45亿元,占了77.33%,市属企业只占22.67%;从地区的分布来说,贵溪市占了83.13%,余江县占7%,月湖区占9.87%。虽然近年来市属工业增长突飞猛进,但截至2007年中央、省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04%,其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针对这一状况,从地方政府来说,应当在现有的制度下继续大力培养民营企业,鼓励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新一轮工业发展中争唱主角。在实现产权转换、职工身份置换、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民营工业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力度,引导他们向精、专、特、新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国有企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现状。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的高品位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无声的大型招商引资广告。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升,都需要一个先进的硬件环境支持,这对于以风景旅游和交通运输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尤为重要。道路、交通、通信、水电气供应都必须认真考虑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中心城区道路网的建设,要形成干道网,增强路网密度,拓宽道路,提高道路质量等级,发展中心城区内部公共交通和市区至各景区的公共交通。特别注意保障城区内交通与对外交通连接的通畅,注意车站“窗口”作用,使旅客——这个不需要投资的信息载体,把自己的产品信息、经济动态、合作意向、投资需求以及良好的声誉和城市形象带向四面八方,传到全国各地。

中共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所谓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对城市信息工程的建设。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速发展步伐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城市政府,重点在于建立覆盖全市、连通国内外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鹰潭市的基本情况、交通运输线路、企业与产品、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人力资源与就业等方面的基础性数据库,让旅游者和投资者多方面的、尽快的了解鹰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政府上网工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四)注重城市设计,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和以城市物质环境外貌为载体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反映。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也是物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的统一。城市形象是城市决策者要素和市民要素综合反映的一面镜子,是城市市容景观形象、市民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整体反映。城市形象就是鹰潭向游客、投资商展现的最直接的景观,鹰潭要成为一个旅游文化名城,要吸引外部的投资,就必须着力塑造城市形象。

塑造鹰潭的城市形象,首先必须加强城市形象理念的教育。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所以应该对全体市民进行城市形象理念的宣传教育。要从上到下,提高对城市形象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全体市民牢固树立名城意识,增强建设鹰潭、美化鹰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正确选择鹰潭独特的城市形象品牌。鹰潭的城市品牌不仅是交通枢纽城市,而且还以龙虎山的道教文化和贵溪的铜冶炼而闻名,要采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和网上促销等宣传手段,努力营造鹰潭市“中国道教名山”和“亚洲铜都”的整体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形象确立之后,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宣传策略,为使这种定位得到大众的认可做好必要的工作。

第三,城市形象包括城市文化的提升。道教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之一。鉴于当前鹰潭市道教文化的特色并不浓厚,而提升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把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与发展特色结合起来,进一步繁荣古城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这个理念必须贯穿在城市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第四,道教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在鹰潭市建设规划中应充分体现这一思想。鹰潭不应是一个喧闹的城市,不宜有太多的现代文明的印记,应是一个美丽的、怡静的、引入返璞归真的、体现自然界和谐气氛的乐园。规划设计要突出道教文化理念,顺其自然,市区建筑景观要求宜土不宜洋,宜疏不宜密、宜低不宜高。要建立鹰潭的城市标识,体现城市风格,满足文化需求。城市各类建筑物的布局、风格、色调都必须与鹰潭这座旅游城市的基调和特色保持一致。

第五,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绿色空间,它可以净化、美化环境,尤其对于鹰潭这样一个风景旅游城市来说,绿化更是一个标志。所以,近期鹰潭应配合城市新区的建设,重点抓好城市绿化工作。加强城内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带的建设,营造城区沿河两岸的绿地和风景绿地建设,把城市建设成为绿树成荫、花草满地的具有良好生态质量

的美好家园。

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

鹰潭市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江西省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本次规划依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相关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补充提出2020年发展目标。详见表2-1-5和表2-1-6。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动力,也是月鹰潭市城镇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市化发展战略

(一)城镇体系发展现状特征

至2007年末,鹰潭市域户籍总人口110.27万人,其中月湖区19.18万人,贵溪市54.76万人,余江县33.61万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2.72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04.78亿元,其中月湖区29.24亿元、贵溪市156.07亿元,它们两者占了整个鹰潭市GDP的90.5%。市域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如下:

1、职能结构由市(县)城区、建制镇和乡集镇三级组成。缺乏具有片区意义、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镇。

2、规模结构仍属“弱核双中心”。2007年末,中心城区户籍非农业人口13.62万人,贵溪城区非农业人口约10.40万人,规模较小,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弱。一般乡镇的规模更小,镇区人口规模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空间结构呈点状格局。国道沿线及月湖城区、贵溪城区周边城镇相对发达,而其他地区城镇则经济实力较弱,人均收入较低。除月湖区作为市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外,一般建制镇的职能只是一般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支农工业和商饮、娱乐服务业等。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差,内部布局结构松散,城镇景观风貌和居民生活方式仍然呈现典型的农村聚落特征。

(二)城市化发展战略

1、总体发展战略

遵循“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鹰潭都市区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鹰潭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产业集聚规模,确定鹰潭市城镇体系发展模式为以强化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集中式发展模式。

2、建制镇改造治理指引

以城市主次干道网络界定镇区的用地范围,控制其盲目扩张。贯彻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市化原则进行综合改造治理。努力创造更多的二、三产业就业岗位,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镇区转移,为建制镇改造创造有利因素。保留都市区内现有的镇级管理机构,视其改造治理和城市化程度,按照城市各级居住结构转化成不同的管理机构。

3、村庄改造指引

采用控制发展、引导改造和搬迁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村庄与城镇布局的关系特征,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

对于都市区交通走廊上的村庄应积极改造,包括局部拆改与整体搬迁,采取引导方式,

根据用地布局,逐步纳入城镇规划区范围统一规划建设。

对位于都市区重点地段和城区内,用地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矛盾的村庄要严格限制发展,采取“谁改造谁收益”的原则,吸引外来资本与政府配合进行搬迁安置。

二、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一)市域总人口预测

1、总人口现状

2007年鹰潭市户籍人口总数为110.27万人,暂住人口取鹰潭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约为6万人,则鹰潭市域常住人口总计116.27万人。

2、市域户籍人口预测

2000-2007年间,鹰潭市域户籍总人口规模从104.13万人增长至110.2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4‰。(见表2-2-1)

资料来源:鹰潭市历年统计年鉴

根据市域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考虑到鹰潭是鄱阳湖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在江西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近期取12‰,远期取10‰。则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如下:

2010年: 110.27 ×(1+0.012)3 = 114万人

2020年: 114.00 ×(1+0.010)10 = 126万人

3、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预测

在预测市域暂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数字时,现状采用了鹰潭市统计局的估算数字约为6万人,预测2010年为7万人,到2020年为10万人。

4、市域总人口预测

根据预测的户籍人口数和暂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数,得市域常住人口数为:

2010年: 114 + 7 = 121万人

2020年: 126 +10 = 136万人

在此基础上展望203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150万人。

(二)城镇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历年来鹰潭市城市化水平保持高于江西省约5个百分点(见表2-2-2)。据《鹰潭统计年鉴2008》显示,截至2007年,市域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0%,若考虑暂住人口因素,该项指标将达到48.05%。市域城镇人口由2000的36.3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52.98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49.58万人),平均增长率约5.5%。

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因素,并参考2000-2007年城镇人口增长率,采用以下模型估算规划期末鹰潭市城镇人口规模:

P

n

=P

(1+X)n

式中:

Pn:规划期末的城镇人口数;P

:基准年城镇人口数

X:城镇人口增长率;n:测算年数

基准年(2007年)市域城镇人口数P0=52.98万人。城镇人口增长率近期(2010年)取值5.3%,远期(2020年)取值4.1%。经计算得出:

P

2010

= 52.98 ×(1+0.053)3 = 62万人

P

2020

= 62.00 ×(1+0.041)10 = 92万人

相应的,城镇化水平为:

U

2010

= 62÷121 = 51.24%

U

2020

= 92÷136 = 67.65 %

在此基础上展望2030年市域城镇人口为105万人,城市化率73.33%。

(三)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1、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据《鹰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鹰潭市2005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6.93km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5.9m2。

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鹰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中确定鹰潭市2010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为77.47km2,2020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为96.87k m2。

综合上述依据,结合各阶段城镇人口规模,预测2010年鹰潭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77.47km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保持一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下降至125m2。2020年,考虑鹰潭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本次修编超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10%,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06k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下降为115m2,符合国家及江西省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展望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21k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下降至110m2。

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鹰潭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应强调“中心集聚与轴线拓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重要交通线路、经济走廊为发展主轴线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在对市域城镇发展、产业布局、市域主要交通走廊,城市核心生态资源这四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提出鹰潭市市域空间结构总体上应形成“一区两片”的基本结构。

1、一区:鹰潭都市区

“鹰潭都市区”由两部分构成:320国道-沪高速沿线的月湖中心城区、贵溪城区、余江城区以及洪湖中心镇;206国道-济广高速沿线的龙虎山景区、中童镇、锦江镇等中心镇。在上述区域空间内,利用已初具规模的增长极核——贵溪、月湖、余江的城市与产业基础,依托便利的纵横交通轴线和优越的生态资源,规划增设城际快速连接线,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整合区域内的工业园区、旅游风景区、绿色观光农业、物流商贸服务设施与科技生活区等功能组团,从而形成城镇与产业密集发展的都市区,带动市域整体协调发展。

都市区内各乡镇(尤其临近中心城区的夏埠、童家等)应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口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整个都市区的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

2、两片:南部发展片、北部发展片

以塘湾镇和周坊镇为中心,形成南北两个发展片区,与鹰潭都市区共同构筑鹰潭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北部发展片区:以周坊镇为中心,以白田、鸿塘、志光、泗沥、河潭、平定、黄庄、潢溪、春涛、画桥和杨溪等乡镇为基础,主动接受南昌经济圈辐射,发展现代农林产业及其加工业。

南部发展片区:以塘湾镇为中心,以上清、罗河、马荃、雷溪、余家、彭湾、金屯、耳口、冷水、文坊、樟坪和流口等乡镇为基础,发展旅游、农林及加工等产业。

两个发展片区在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四、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为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结构(如表2-2-3)。

表2-2-3 鹰潭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一)中等城市

指中心城区(2020年42万人)与贵溪城区(2020年28万人)。由于中心城区与贵溪城区现状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本次修编将中心城区作为市域的发展核心,将贵溪城区定位于市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小城市

是市域城镇的次级中心,在发展市域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次修编将余江城区定位为市域之内唯一的小城市,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的平衡点,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将达9.5万人。

(三)中心镇

是市域城镇体系最具发展潜力的建制镇,在发展市域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规划了4个中心镇,分别为中童镇、锦江镇塘湾镇和周坊镇,人口规模达到0.5-2.0万人。

(四)一般镇

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兼有“亦城亦乡”的特点,是城乡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2020年,一般镇数量将达到26个,各镇人口规模在0.5万人以内。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不断融合,要求在一定区域内合理进行城镇功能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逐步建立起职能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合理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城镇职能的调整既要考虑区域范围内合理的分工,又要兼顾其全面的发展,有利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中心城市

包括中心城区和贵溪城区。主要职能构成如下:

1、中心城区。历史上,交通枢纽的优势是鹰潭中心城区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尽快变交通的交汇点为人流、物流的交汇点是鹰潭“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思路。江西省委、省政府也已经批准将鹰潭中心城区建成以赣东大市场为主体城市的发展构想。鹰潭中心城区在区域中的交通枢纽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在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方兴未艾之时,中心城区应该充分依托这种优势,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企业来此发展。因此,规划中心城区的职能为“鹰潭市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以铜产业、机电工业等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城市,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服务基地”。

2、贵溪城区。贵溪城区是亚洲的“铜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年财政收入居全市前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进一步调整了关税,这对于贵溪城区发展铜冶炼加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贵溪城区的发展,必须善于抓住这种机遇,规划贵溪城区的职能为“贵溪市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工业城市,铜冶炼及相关产业的主要聚集区”。

(二)副中心城市

即余江城区。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划余江城区职能为“余江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以医药、工艺雕刻、眼镜业、农业产业、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鹰潭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和休闲度假基地,联系南昌经济区的桥头堡”。

(三)中心镇

1、中童镇:鹰潭都市区北部以眼镜制造为主导的中心镇。

2、锦江镇:鹰潭都市区北部以微电子产业为主导的中心镇。

3、塘湾镇:市域南部以建材及工农业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中心镇。

4、周坊镇:市域北部以矿业开发与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中心镇。

(四)一般镇

即市域内其他乡镇。在规划期内,从市域社会劳动分工出发,充分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职能的发展有可能向多元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小城镇的职能更加不稳定等具体情况,原则上对于市域一、二级城市及中心镇的主要职能将进一步明确,而市域一般城镇还是以综合职能为主,主要作为农村地域的服务中心,采取政策引导与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相结合的方针,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

(五)功能区

包括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和龙岗产业功能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集游览、度假、养生、考古和墓葬研究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服务基地。龙岗产业功能区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以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活与服务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

表2-2-4 鹰潭市各城镇职能类型与构成

六、鹰潭都市区

(一)鹰潭都市区的概念

1、鹰潭都市区提出的背景

都市区指的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一个多或多个核心城市及与其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和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和地区组成的城镇群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都市区已经成为高效的城市合作组织形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城市参与高层次区域合作与竞争的综合实力。

2002年关于鹰潭市发展战略的探讨实际上已经提出了鹰潭都市区的构想,即“鹰潭城市”,

对鹰潭市如何整合月湖区、贵溪城区、余江城区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提出了初步设想,这为本次规划的“四区合一”奠定了实践基础。囿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四区”发展仍集中于各自的行政地域内,未能形成“合一”的内在动力,因而也没能打破行政体制的束缚,“鹰潭城市”更多的仍是概念表述。

在此后的5年内,鹰潭市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总量上有了很大提高,“鹰潭城市”范围内各城镇的分工逐渐显现,发展趋势也比较明确:月湖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大交通、大物流和商贸中心城市逐渐形成后;贵溪市的铜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正在稳步向世界“铜都”的发展目标迈进;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在获批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之后,申请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发展定位进一步提高;余江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打造地方工业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同时,“四区”孤立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资源分散开发;主导产业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各城区(镇区)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建设二元化等等。这种发展格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很强的“刚性”,不但脆弱,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竞争力,也难以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整合“四区”资源,需要破除行政体制上的障碍,联合“四区”共同发展,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

2、鹰潭都市区的范围

本次修编继续深化5年前关于“鹰潭城市”层面的规划构想,对市域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以占据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制高点。从超出月湖区行政辖区的范围出发,将鹰潭市域中现状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与地区进行统一规划,以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从而确立鹰潭市在江西省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鹰潭都市区”地域范围涵盖了如下地域:行政地域包括月湖区全区,贵溪市辖的雄石镇、滨江乡(信江南岸),余江县辖的邓埠镇、锦江镇、洪湖镇和中童镇以及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全区,面积共计780km2。

(二)鹰潭都市区发展目标

世界铜业之都,区域物流中心,道教旅游胜地,生态宜居城市。

(三)鹰潭都市区的规模

鹰潭都市区范围内,近期(2010年)城镇人口将达57.7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71.7m2,人均124.3m2;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将达87.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100.2km2,人均114.9m2。

在此基础上,展望2030年鹰潭都市区范围内城镇人口将达105.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115.3km2,人均109.8m2。

(四)鹰潭都市区空间结构

1、都市区空间结构构建

国内外大多数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变表明,沿交通轴线拓展是空间结构生长的最基本趋势,这一趋势的内在机理在于交通线建设改变了新建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引起区位条件的变化,刺激新的城市中心形成。鹰潭都市区范围内,206和320两条国道是早期鹰潭市空间发展的依托,沪昆高速公路和济广高速鹰潭段则是新时期鹰潭市空间扩展的依托。加上铁路和信江形成后的通道,都市区内基本具备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交通走廊,这将构成都市区空间拓展的主要依托。

但是,不同交通方式对城镇建设的空间形态具有不同影响。国道采用开放式管理,属于“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城镇建设的吸引力最强,沿国道的建设呈“带状”格局;高速公路和铁路采用封闭式管理,并且速度越快封闭性越强,因此,这种“封闭式”交通系统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多集中于“开口”处,即铁路站场和高速公路出入口,使得城镇建设呈“点”状格局。信江对城镇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港口的吸引使得城镇建设具有“点状”特征,另一方面,沿江良好的自然景观吸引城市居住区开发呈“带”状格局。本次规划综合考虑了这几种交通方式对城镇建设的影响,构建了都市区“一心两轴多点”的带状组团结构。

(1)“一心”。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吸引市域及周边地区人口,促进中心城区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增强对全市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2)“两轴”。依托302国道-沪昆高速之间带型区域内的交通系统、生态资源、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轴向成长的方式开展城市建设,打造都市区发展的东西向主轴;依托206国道-济广高速之间带型区域内的交通系统、产业基础和锦江、中童等城镇,以“点状”拓展的方式开展城镇建设,形成都市区发展的南北向副轴。

(3)“多点”。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岗产业功能区为基础,构建以旅游、工业、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形成中心城区、贵溪城区与余江城区等中心城市之外的新型增长点,以此促进都市区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城乡协调发展。

在上述城镇发展的基础上,从保护生态环境、制约城镇“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角度出发,都市区将形成“带状组团格局”:都市区内“双十字复合发展走廊”的区域交通布局形态,决定了都市区必然以带状形势出现。由于都市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形态,与其它发展成熟的都市区相比,城镇密度较小、城镇之间的相互辐射影响程度也较低,以各自城区为核心的外溢式增长模式决定了“组团”形式的必然性。带状组团模式使得各个组团之间有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相隔和相联,每个组团都易于亲近自然,也能充分利用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调节每个核心的环境。较大面积的生态基质的分隔,为空气的过滤、净化、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及就地更新创造了条件,是鹰潭都市区构建生态宜居复合城市的合理选择。

2、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

都市区发展主轴基础条件较好,以其优越的交通条件串联了鹰潭现有的3座城市,是鹰潭都市区最为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都市区发展的重点,沿这一轴线远景有望形成一条紧密的城市连绵带。

在都市区发展主轴的东段,中心城区和贵溪城区之间空间距离仅为7 km,联系两者的交

通干线鹰雄大道已经建成,加上320国道,双城互动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具备。由于月湖、贵溪之间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月湖服务业地位突出、贵溪工业较为发达,为此,都市区空间结构发展的下一步在于促使两城市之间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最后,由功能“溢出”刺激制度变革,打破性质体制的约束,最终实现“四区合一”中的“两区”首先合一。因此,本次修编提出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将各自的优势产业沿鹰雄大道两侧逐步外溢,在远期形成双城经济上、功能上的合二为一。

都市区发展主轴西段,中心城区和余江城区之间空间距离较远(约为15km),且余江城区从规模上讲也远小于中心城区和贵溪城区,其与中心城区在功能上的互补性也弱于后者,故紧紧依靠中心城区和余江城区的外溢式发展难以实现该区域内的轴向拓展,而需要在中心城区和余江城区之间合理设置适当的“中介机会”以促进两地的联动发展。结合都市区产业布局现状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本次修编提出在中心城区和余江城区之间的洪湖乡设置一定规模的独立的工业组团,一方面以此集约利用都市区未来潜在的工业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促进都市区空间结构有机成长;另一方面,以此作为中心城区与余江城区联动发展的中介机会,促进两地经济联动,平衡城市发展轴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

在都市区发展副轴北段,以锦江镇为核心,以现有微电子产业为主导,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化新市镇。中段以中童镇为核心,以现有眼镜制造业为基础,形成特色鲜明的近郊工业城镇,远景可以考虑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南段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所在的龙虎山镇为核心,依托景区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型新市镇。

(五)鹰潭都市区“四区合一”建设策略

1、“四区合一”的一体化内涵

“四区合一”即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体化发展,这是构建鹰潭都市区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四区”的一体化建设。赣东北应该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尚未成长起来的原因在于导致大城市发展的一些要素或优势被分散在几个点上,而没有集中在某一个城市内。仅评月湖区的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贵溪的铜业基地、余江的特色工业或者龙虎山的旅游资源都不足以单独形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大都市。但如果能有一种机制把这些空间上邻近的优势资源组合起来,就会产生1+1>2的结果。

一体化的目标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和龙虎山之间的流动如同在一个城市内部那样,不需要因为跨行政区二增加额外的成本。具体到鹰潭都市区,应采取“统一规划起步,基础设施先行,经济整合为主,管理操作创新,行政组织跟进”的方针,经过“基础设施连接—城市功能溢出—打破行政制约”三个发展阶段,实现“四区合一”的战略目标。

2、开发建设一体化

统一规划开发信江及其他河流水域系统,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都市区核心区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一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区内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实现区域共建共享。

3、产业体系一体化

产业体系一体化是推动“四区合一”的内在动力。通过产业一体化,实现四区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收益,从而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建设成为能够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区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有以下内容:

建立核心城镇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资源流动成本。

建立核心城镇各具特色有相互补充的商品流通市场和服务市场。提高第三产业经济地位,尤其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不同工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

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对都市区内的行业发展形成统一的准入条件。附加值低的行业企业应限制在城市内发展,通过税收等政策措施引导其向城市郊区转移乃至向乡镇转移;对污染严重的行业实行关停并转,对污染大户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征收环境税,并不得再批准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发展旅游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产业以及服装、轻工、耐用消费品等终端产品的加工业,对它们给予金融信贷、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向这些行业流动。

4、体制制度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是都市区“四区合一”的体制保障,也是在“四区合一”的高级发展阶段。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研究表明,当区域内各利益主体彼此间的功能已经一体化的时候,就会产生内部动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变,降低合作成本。从鹰潭都市区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贵溪市撤市改区和余江县撤县改区尚不具备基本的“功能一体化”前提,因此,“四区合一”的重点仍应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阶段。但是,行政体制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范围、“低门槛”的行业制度可以作为探索行政体制一体化的领域,如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旅游资源是一种区域资源,单个城市或地区的旅游发展难以形成“大旅游”的竞争力,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也离不开月湖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如加上贵溪的铜业旅游和余江县的旅游工艺品,则四区可以在旅游资源开发领域获得“多赢”效果。因此,在这种局部范围的“低门槛”领域首先突破行政体制的束缚,探索组织“鹰潭都市区旅游局”这一行政机构,全面统筹四区的旅游行政机构职能,有利于实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共建和旅游产品共享的制度一体化。其他领域如商业管理行政机构也属于“低门槛”领域,可以做一些制度一体化的探索。

第三章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产业布局与经济区

按照点轴与区域网络复合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按“一区两片”进行空间布局。

(一)“一区”:即鹰潭都市区。为市域产业发展的综合基地和主要发展地区,是市域内承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主要承载主导产业中的各类制造业和以物流、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空间主要集中在信江和沪昆高速的沿线地区。其中,铜产业集群、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布局在贵溪城区,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机械制造业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主要布局在余江城区,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纺织等可布局在都市区内的小城镇中。充分做好接受部分对生态、社会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准备。都市区内部产业布局呈“一体两翼”之势,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贵溪、余江为两翼,加速鹰潭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铜产业的聚集和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

(二)“两片”。即南部现代林产业区和北部现代种植业区。“两片”区内,应围绕“绿色”主题,依托鹰潭的平原、山地兼备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农业的发展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推动与都市区内的制造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二、产业的外部协调与合作发展

市域各经济区的产业对外经济联系方向与对象各有侧重。

(一)鹰潭都市区内各城镇地区应注重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和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的海西经济区接轨与合作,为沿海发达城市的主导产业服务,提供分工,主动承接它们专业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加工行业。

(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应充分发挥丹霞地貌和道教文化特色,成为武夷山区域旅游产业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而分享知名度与客源,共同做大市场。

(三)“两片”应在生态产业方面发挥优势,并以发展特色加工制造业为突破口,注重产业发展的跨区域联合,努力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区域市场和产业平台,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第四章市域公共设施规划

一、总体思路

遵循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战略,将市域城镇分为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结构,进行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

二、教育与科技设施

近期(2010年)实现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农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完善教育科研等级体系。建立“产、学、研”链接体系。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和生态科技研究。

三、医疗卫生设施

建立以中等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为中心、以专门性服务医疗为特色、以小城市、中心镇及一般镇为节点的医疗卫生网络。

四、文化设施

全面贯彻江西省文化事业建设纲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标志性工程和群众性文化设施,注重文化设施的布局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五、体育设施

形成等级合理、覆盖全市的体育设施等级分布体系。近期完成基本配套,中远期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扩大规模和提高档次。

六、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设施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设立救助站,提高各地区骨干福利院的等级,鼓励发展社区福利服务业。

第五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鹰潭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全市旅游业已初具规模,2007年旅游总收入达20.5亿元,已占到鹰潭市地区生产总值(204.78亿元)的10.01%,这说明近几年鹰潭市旅游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对比省内其他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言,鹰潭市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规划期内要重点解决好旅游产业定位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属性分类统计

本次规划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2000年(修订新版)提出的分类方法,对鹰潭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属性分类。按照相对位置的聚集情况可以分为12个景区,共含71个独立景点(表2-5-1)。

其中自然景系的景点48处,人文景点23处。在48处自然景系中地文景类的景点有38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江西省鹰潭市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

江西省鹰潭市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57分) 1. (6分)比一比。 春________ 静________ 鹅________ 唇________ 镜________ 饿________ 2. (2分)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要有() A . 诚心 B . 爱心 C . 信心 D . 恒心 3. (14分)填数字,学成语。 例:(十)拿九稳×(十)恶不赦=(百)废待兴 ①________面楚歌+________视同仁=________体投地 ②________湖四海+________往情深=________神无主 ③________亲不认+________窍不通=________上八下 ④________折不挠×________全十美=________钧一发 ⑤________心一意-________目十行=(无)恶不作

4. (2分)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究竟采用哪个方案更有利于抢救受伤人员,他不能不__________。 ②面对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受灾同胞,我们怎能袖手__________。 ③到伦敦去观看奥运会,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__________。 ④经过这次打击,他终于__________了:人不能游戏人生。 A . 思考凝望盼望领悟 B . 思想眺望渴望感悟 C . 深思观望奢望醒悟 D . 沉思远望期望觉悟 5. (2分)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B .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C .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D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6. (5分)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的书桌上一本故事书。 ②这是有趣的一项活动。 ③我们这里将要绿化以后,风景会更美。 7. (10分)填空。 ①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的揭晓仪式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傍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②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名称是________,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________,上面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e213011215.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复数3 12i z i =+,则复数z 的实部为( ) A. 25 - B. 25 i - C. 15 - D. 15 i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详解】解:∵3(12)21 12(12)(12)55 i i i z i i i i --= ==--++-, ∴复数z 的实部为2 5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2. 已知集合|A x y ??== ??,{}|31x B y y ==-,则( ) A. B A ? B. A B ? C. A B = D. A B ?=? 【答案】B 【解析】 【分析】 集合A 研究对象是定义域,集合B 的研究对象是值域,分别求得,A B 的范围,由此得出选项. 【详解】集合A 研究对象是定义域,即220x x -++>,解得12x -<<.集合B 的研究对象是值域,由于30,311x x >->-,即1y >-.所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故选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研究对象,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还考查了子集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3.如图1为某省2018年1~4月快递义务量统计图,图2是该省2018年1~4月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图,下列对统计图理解错误的是( ) A.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3月最高,2月最低,差值接近2000万件 B.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同比增长率超过50%,在3月最高 C. 从两图来看,2018年14~月中的同一个月快递业务量与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并不完全一致 D. 从14~月来看,该省在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逐月增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所给的 统计图确定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详解】对于选项A :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3月最高,2月最低, 差值为439724111986-=,接近2000万件,所以A 是正确的; 对于选项B :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5%,53%,62%,58%,均超过50%,在3月最高,所以B 是正确的; 对于选项C :2月份业务量同比增长率为53%,而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为30%,所以C 是正确的; 对于选项D ,1,2,3,4月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5%,30%,60%,42%,并不是逐月增长, D 错误. 本题选择D 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及其应用,新知识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4.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3a =,||13a b +=,则||b =( )

江西省鹰潭市2020年高中数学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江西省鹰潭市2020年高中数学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題,每小题3分,共54分。) (共18题;共54分) 1. (3分)已知全集则=() A . {2} B . {3} C . {2,3,4} D . {0,l,2,3,4} 2. (3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设,则() A . B . C . D . 3. (3分)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 B . C . D . 4. (3分) (2016高二下·右玉期中) 已知集合M={x|(x﹣1)2<4,x∈R},N={﹣1,0,1,2,3},则M∩N=()

A . {0,1,2} B . {﹣1,0,1,2} C . {﹣1,0,2,3} D . {0,1,2,3} 5. (3分) (2016高二下·黄骅期中) 点P(x,y)在椭圆 +(y﹣1)2=1上,则x+y的最大值为() A . 3+ B . 5+ C . 5 D . 6 6. (3分)已知A、B、C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外的任一点O,下列条件中能确定点M与点A、B、C一定共面的是() A . B . C . D . 7. (3分)关于x的方程有一个根为1,则△ABC中一定有() A . A=B B . A=C C . B=C D . A+B=

8. (3分)(2019·厦门模拟) 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A . -6 B . 0 C . 1 D . 2 9. (3分)(2018·吉林模拟) 已知表示两个不同平面,直线是内一条直线,则“ ∥ ” 是“ ∥ ”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 (3分)(2017·孝义模拟) 已知函数,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函数f(x)是奇函数; ②函数f(x)在(﹣∞,0)∪(0,+∞)是单调函数; ③当x>0时,函数f(x)>0恒成立; ④当x<0时,函数f(x)有一个零点,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 1 B . 2 C . 3 D . 4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江西省鹰潭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江西省鹰潭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共5分) (共5题;共5分) 1. (1分) (2020五上·大兴期末) 已知m×n=1250,那么(m÷100)×(n÷10)=() A . 125 B . 12.5 C . 1.25 D . 0.125 2. (1分)红花的与黄花的同样多,那么() A . 红花多 B . 黄花多 C . 同样多 D . 无法比较 3. (1分)六(2)班有学生4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 . 2∶1 B . 3∶2 C . 4∶5 D . 3∶4 4. (1分)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绳用去了它的,乙绳用去了米,剩下的相比较()

A . 甲绳长 B . 乙绳长 C . 一样长 D . 无法比较 5. (1分)(2020·顺德) 一本故事书有140页,奇思己经看了这本书的,还剩()页没有看。 A . 80 B . 60 C . 20 D . 100 二、判断题(共5分) (共5题;共5分) 6. (1分) (2020六上·天峨期末) 0.2的倒数是.() 7. (1分)(2020·大同) 两个真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8. (1分)一段木头锯成两段,需要小时,锯成6段,需要小时。 9. (1分) (2020五下·陇西期末) 一个长方形长增加,宽减少,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10. (1分)判断对错.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为原来的5倍.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题;共23分) 11. (3分) (2020五下·西山期末) 3÷4=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 12. (4分)填空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2020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二)(有答案解析)

2020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复数z=,则复数z的实部为() A. - B. - C. - D. - 2.已知集合,则() A. B?A B. A?B C. A=B D. A∩B=? 3.如图1为某省2018年1~4月快递义务量统计图,图2是该省2018年1~4月快递 业务收入统计图,下列对统计图理解错误的是() A.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3月最高,2月最低,差值接近2000万件 B. 2018年1~4月的业务量同比增长率超过50%,在3月最高 C. 从两图来看,2018年1~4月中的同一个月快递业务量与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并不 完全一致 D. 从1~4月来看,该省在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逐月增长 4.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120°,||=3,|+|=,则||=() A. 1 B. 3 C. 4 D. 5 5.曲线y=x3-4x+4在点(1,3)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A. 30° B. 45° C. 60° D. 135° 6.已知f(x)=sin(2019x+)+cos(2019x-)的最大值为A,若存在实数x1、x2,使 得对任意实数x总有f(x1)≤f(x)≤f(x2)成立,则A|x1-x2|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在如图算法框图中,若a=(2x+1+sin x)dx,程序运行的 结果S为二项式(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的3倍,那 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k的判断条件是() A. k<3 B. k>3 C. k<4 D. k>4

8.已知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为F,抛物线C的准线与y轴交于点A,点 M(1,y0)在抛物线C上,|MF|=,则tan∠FAM=() A. B. C. D.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其俯视图为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 体积(单位:cm3)是() A. 4 B. C. 2 D. 10.设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为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c,e分别 表示该双曲线的半焦距和离心率.若,直线PF2交y轴于点A,则△AF1P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A. a B. b C. c D. e 11.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4+x)=f(x),且x∈(-2,2]时,f(x) =则函数g(x)=f(x)-|log4|x||的零点个数是() A. 4 B. 7 C. 8 D. 9 12.设n∈N*,函数f1(x)=xe x,f2(x)=f1′(x),f3(x)=f2′(x),…,f n+1(x) =f n′(x),曲线y=f n(x)的最低点为P n,△P n P n+1P n+2的面积为S n,则() A. {S n}是常数列 B. {S n}不是单调数列 C. {S n}是递增数列 D. {S n}是递减数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6的最大值为______. 14.设△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6,cos B=-, 那么角C的大小为______.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西赛区)获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西赛区)获

————————————————————————————————作者:————————————————————————————————日期:

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西赛区)获奖名单 一等奖(37名) 朱世初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任其九江一中 万哲宇南昌市第十中学王舒捷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罗树正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黄若成赣州市第三中学 潘楚中上饶市第二中学吴臻惟贵溪市第一中学 杨康九江一中裴翔瀚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政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陈勇南昌市第二中学 刘滢滢景德镇一中张亮江西省宜春中学 殷鹏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从富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黄建平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胡文辉万年县中学 吴方禹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矿新余市第四中学傅汪吉安市永丰中学 胡越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匡鹏吉安市吉安一中 陈志坚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程思宇婺源县天佑中学 宋佳宸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万星晨景德镇一中 黄强强南昌市第二中学谢昌桁江西省南康中学 邱昌昊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金怡泽南昌市第十中学 易志明江西省高安中学邹高鹏景德镇乐平中学 鲍泓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熊炜权高安二中 李达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二等奖(135名) 程冲冲景德镇乐平中学陈天宇上栗中学 彭宣伟江西省宜春中学郑清然江西省分宜中学 邹舜新余市第四中学苏奔广丰第一中学 刘庆琛九江一中黄军九江一中 陈卓南昌市第二中学张翔江西省高安中学 许韬万年县中学陈俊翰江西省南康中学 夏睿南昌市第十中学胡云竹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吴海华贵溪市第一中学郝以奋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卢欣杰江西省宜春中学张一鸣余干县新时代学校 熊国桢南昌市第十中学熊罗星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梦婷景德镇一中曾庆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晗辉贵溪市第一中学段智鹏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张全新余市第一中学蓝瑞宁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许路万年县中学应江华贵溪市第一中学 钟书城兴国平川中学陈良红赣州市第三中学 涂洋智江西省高安中学邹家锐新余市第四中学 李一兴南昌市第二中学田朝阳江西省高安中学 刘志凯吉安市吉安一中胡焜新余市第一中学 李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饶敬松江西省丰城中学 张文成景德镇乐平中学刘亦孜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江西省鹰潭市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江西省鹰潭市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15题;共100分) 1. (2分)把下面这句话抄写在横线上,要写得正确、美观。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 (8分)照样子加上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再组词。 例:交胶(胶水) 较(较好) 狡(狡猾) 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2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中读音有错的是哪一项() A . 氛(fēn)围一场(chǎng)雨匀称(chèn)果实累(lěi)累 B . 果脯(fǔ)准噶(gá)尔梵语(fàn)呱(guā)呱落地 C . 白桦(huá)树馄饨(tún)和(huò)泥一塌(tà)糊涂 D . 角(jué)色发酵(jiào)生肖(xiào)浑身解(xiè)数 4. (2分)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入句中的横线里,正确的一组是_____ ①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_____不同。 ②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_____,毫不混乱。 ③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_____非常牢固。

④他_____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A . 井然依然虽然迥然 B . 迥然井然虽然依然 C . 迥然井然依然虽然 5. (2分)“疑是地上霜”的“疑”的意思是()。 A . 怀疑 B . 好像 C . 不能解决 6. (2分)(2014·深圳模拟)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 . 拼音认读能力 B . 识字写字能力 C . 汉字认读能力 D . 汉字书写能力 7. (2分) (2020五下·)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对相声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B . 中指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第一个最先碰到物。 C . 我认真改正并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 D . 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非常有趣极了。 8. (2分)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中所用修辞手法为() A . 比喻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 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

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视苏锡常都市圈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视与各辖区城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十分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效益优先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四条规划重点 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所规定的内容编制,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1.城市功能定位; 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