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四圣心源》与运气学说研究_彭鑫

黄元御《四圣心源》与运气学说研究_彭鑫
黄元御《四圣心源》与运气学说研究_彭鑫

黄元御5四圣心源6与运气学说研究

彭 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 要:5四圣心源6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晚年代表作,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著作中理论部分推重运气学说,具体临床治疗则重视脾土中气,其燥湿疏木的治疗大法与大司天运气规律

相合,从中看出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5四圣心源6中将之落实于临床。

关键词:黄元御;四圣心源;运气学说

中图分类号:R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2-0263-02

收稿日期:2009-04-14

作者简介:彭鑫(1979-),男,山东潍坊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

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方法论。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1705-1758),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山东昌邑人。黄元御少负奇才,聪明过人,诸子百家,/过目冰消,入耳瓦解0,30岁时偶染目疾,为庸医误治,左目失明。遂发奋学医,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考镜灵兰之秘,读仲景伤寒,/声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0。约40岁时,黄元御医名大著,山东一时有/南臧(诸城臧枚吉)北黄0之说。黄元御终生刻苦奋进,精研博采,对医药学造诣颇深。理崇5内经6,法必仲景,药从5神农本经6。其著作颇丰,有5伤寒悬解6、5金匮悬解6、5四圣悬枢6、5四圣心源6等14种,其重视运气、扶土疏木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1 5四圣心源6概况

5四圣心源6是黄元御晚年代力作,为黄元御一生医学经验的总结。关于该书的宗旨,黄元御在5四圣心源#自序6中表露无遗:/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黄元御自称)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5伤寒6、5金匮6,乃于己二月作5四圣心源6,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0所谓/四圣0,即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该书旨在畅发医经本义,阐述古圣之微言,后人赞誉该书为黄元御医学/诸书中之至粹至精者(5四圣心源#赵序6)0。

5四圣心源6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前三卷为/天人解0、/六气解0、/脉法解0,是本书的理论部分,详细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六气等中医学基本理论;后七卷/劳伤解0、/杂病解(上、中、下)0、/七窍解0、/疮疡解0、/妇人解0,论述了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常见病证的/根原0及证治,用基础理论结合临床证候相互映衬的论述方式,将临床病证与理、法、方、药相结合,最终以前三卷中的理论为归结,使全书前后融通、理术相得,形成完璧。

2 理论推重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是5黄帝内经6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元御于此研究极深。5四圣心源6前两卷可以说是黄元御研究运气学说的心得的总结。

第一卷/天人解0首先用阴阳解释了五行的生成,

后又用五行将脏腑生成予以阐释,如:/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已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0把阴阳、五行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对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疾病、证候等的诠释中,并解释得透彻入微。第二卷/六气解0首列六气的重要性,指出:/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0继而从六气之/从化0,/偏见0/衰旺0阐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确立理法方药。最终将五行与六气相结合,谓:/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乃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固于地气之偏,而人气感之(5四圣心源#六气解6)0。奠定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中落实的立论基础。

3 临床重视/中气0

311 重视/中气0的理论基础 黄元御学术根源于运气学说中的气化升降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所致。气是原始物质,气不断运行,上下升降,而化生阴阳,再由阴阳化生万物。应用气化升降的学术思想,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其中,对五脏气化升降,黄元御尤其强调/中气0的作用。

所谓/中气0,即指中焦脾胃而言,黄元御多用/戊己0来表达。如5四圣心源#劳伤6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0脾胃之气主升降之权,升降不息,上下相交,发挥各脏的生理功能。黄元御认为肾、肝、心、肺诸脏气之升降皆取决于中气,特别强调中气之治,/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四维之病,

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0因此黄元御认为/中气虚衰0是使升降失常从而导致百病的根源。认为疾病原因多为/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5四圣心源#劳伤解6)。0在具体用药上,认为/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05四圣心源6开篇第一方)))/黄芽汤0便充分代表了黄元御推崇中气的思想,方剂组成: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炙)、茯苓(二钱)、干姜(二钱),并在方后说明:/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0药用甘温之品,健脾燥湿为其立法。

312临床治疗主用/扶土燥湿0法5四圣心源6中后七卷是前三卷的中医基础理论的落实,黄元御以/扶土燥湿0为主要治法将重视/中气0的思想贯彻于整个临床治疗当中。如论消渴之病因为:/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经。0其论治消渴之法为:/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0其所用之方,均肾气丸、猪苓汤、桂附苓乌汤等扶土燥湿之方。论中风的病因为/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0其论治中风之法为:/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0其所用之方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等温脾燥湿之方。论咳嗽的病因为/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0治法以温肺燥湿为主,选用姜苓五味细辛汤等温肺燥湿的方剂。论积聚的病因为/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治疗宗0;/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瘕弗病也。0为立法,方用化坚丸、化坚膏等,其组成在甘草、陈皮、桂枝、人参、肉桂等温脾燥湿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桃仁、杏仁、鳖甲、莪术、山甲等/破坚化癖之品0。

黄元御/扶土燥湿0法多用人参、茯苓、干姜、白术、附子、甘草等偏于温热的药物,如其自创的方剂黄芽汤、天魂汤、乌肝汤、土髓汤、达郁汤、苓桂半夏汤等比比皆是;土虚木克,因此在/扶土0的同时还需兼顾/疏木0,其方药多用桂枝、白芍,如在玉池汤的方义里面解释/桂枝、白芍,疏木清风0。这正如前文所述,在5四圣心源6后7篇论述临床杂病根原时,对内科、妇科、外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但最终绝大多数归结为/水寒土湿0的基本病机,中气虚衰是导致百病的根源。

从前文/六气解0里笔者看出黄元御并不是不懂/太阴湿土0以外其他五气的气化,在前两卷中也看不出黄元御对于六气之一的/太阴湿土0偏重;而从5长沙药解6、5玉揪药解6和其他著作中也可以看出,黄元御也并不是不善于用清热、滋阴、润燥等药物。然而为什么落实到临床中黄元御对/水寒土湿0竟有这么大的侧重呢?或许从大司天气运影响的角度来理解能够明白其用意所在。

4大司天运气规律与/扶土燥湿0法相合

按五运六气理论,天地之至数,五日为候,三候为一气,二十四气为一年,六年为一备,五岁为一周,三十年为一小纪,六十年为一大气,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自黄帝命大挠作甲子,贞下起元,前30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30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余者以此类推,司天依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客气循环的顺序每六十年推行一步,三百六十年循环一周,周而复始,一直到1984年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之始[1]。

黄元御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而1744) 1804年为太阴湿土司天。1744年黄元御39岁,恰恰是他医术渐趋成熟的时期,之后一直到黄元御卒前整整14年正为湿土流行之气化,这段时期也正是黄元御的主要著作成书时期,尤其是5四圣心源6成书时为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恰为太阴湿土司天流行的气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元御重视中土,善于运用燥湿疏木法便不难理解了。可以看出,黄元御临床善用燥湿疏木法之用意,或许源自寒湿之气运。以此理相推,若使黄处在刘河间、朱丹溪的时代,可能也是清热滋阴为主,而假使刘、朱处于黄元御时代,临床中也可能采用燥湿疏木为法。大司天周期中存在气候特征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因此影响人群总体生理特征和病理特点的表现和反馈调节,形成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便会造成治疗大法的变迁,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与各有千秋的流派。历代各医学大家与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很大差距,其形成原因除医家个人偏好与当时社会因素影响之外,用大司天理论加以解释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学术差异[2]。

5结语

当然,黄元御在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其临床实践参照大司天运气规律,这仅仅是笔者的一种推测,也有一种可能是黄元御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其经验暗合大司天运气规律,而非有意参照。但是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5四圣心源6中作为临床重要参考首列其中却是不争的事实。除医学著作以外,黄元御尚有5周易悬解6、5道德经解6、5玉揪子堂稿6等非医学著作3种,这充分说明了黄元御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理易,是继景岳后,又一位集/易0与/医0于一体之大成者。从5四圣心源6的开篇两卷来看,黄元御熟练的运用太极、阴阳、三五之道的五行、六气循环等方法,如黄元御认为/太极0是宇宙的本和源,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0的论述,继而将五行配五脏,六气衍六病,把医学、气候、地理、天文等各学科互相参照,统一成整体,从而把人体生命本源的研究和天地之源的研究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运气学思维模式,即将人体、宇宙、自然、时空等诸多因素融为一炉,以医学作为最终表现形式,这不仅在5四圣心源6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其他10种医学著作中亦可以看到明显的运气学特征。

总之,5四圣心源6不仅显示出大司天运气规律对医家临床实践影响的痕迹,而且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五运六气思维模式,将5内经6运气学说高度概括并直接贯通在临床实践中,这在清代医学著作里是也不可多得的。

参考文献

[1]蔡坤坐.从大司天理论探讨元明医家用药变化的原因[J].中医文

献杂志,2002,(2):5-8.

[2]杨威,于峥.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3):167-168.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主讲人简介: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当前为负责人的在研课题是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 主编有《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21 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辅导丛书 ?伤寒论》等 8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编有《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解》、《伤寒论诠解》等 12 部著作,发表《论伤寒学科的确立及其内涵建设》、《伤寒论用方思路》、《伤寒论字词训释札记》、《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精神抑郁症》、《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等论文 60 余篇。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 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么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十四)《张仲景》五行生克(文稿)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主要是用以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指导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一、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 (一)推测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 1.主运与气候 主运之五步,分别主治一年五时的正常气候。 初运木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大寒至春分,相当于每年的春季,气候由寒转温,为风气主令,所以春季的气候特点以风(温)为主; 二运火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清明至芒种,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由温转热,为火气主令,所以夏季的气候特点以暑热(火)为主; 三运土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夏至至处暑,相当于每年的夏秋之交,气候多余热未尽而多雨湿,为湿气主令,所以长夏的气候特点为湿为主; 四运金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白露至立冬,相当于每年的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干燥,为燥金主令,所以秋季的气候特点以燥为主; 五运水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立冬至大寒,相当于每年的冬季,气候由凉转寒,为寒气主令,所以冬季的气候特点以寒为主。 2.主气与气候 主气分为六步,每步主司四个节气。 厥阴风木为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相当于每年的初春,为风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风; 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相当于每年的春末夏初,为火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热; 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从小满至大暑,相当于每年的夏季,为暑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火; 太阴湿土为四之气,从大暑至秋分,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为湿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湿; 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相当于每年的秋冬之间,为燥气主令,其气候变化的特点为多燥; 太阳寒水为终之气,从小雪至大寒,相当于每年的严冬,为寒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寒。 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规律是春季多风,夏季多暑热,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一)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二)五行的分类 古人根据五行的特性对各种事物进行归类。五行归类的方法有二:其一,取象比类法,即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推演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条达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其二,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根据五行特性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主要应用于解析五行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存在着密切联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doc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一 )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五行相生 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 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难经》称为母子关系。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 母。 2.五行相克 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 克木。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 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克我”者为

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 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 的动态平衡关系。《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相生太过,就必 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 为害。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 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 )五行的反常生克 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 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 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常见的有 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相生太过 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 为害。例如水气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为金气及时有效 制约,必导致过克与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同时,木气偏 旺,生火也偏亢,导致火气上炎。 2.相生不及

五运六气的轻松掌握

在《六元正纪大论》里,论五运六气的运转,都是先立了年气运行,知道了六化六变,才来论述的。黄帝和岐伯在对话中,说“子午少阴之政”,一开始并没说何运年,只纪了司天的气。尽管初气都为太阳开始,终气为阳明燥金结束,能否是这样的运气,还要看是何岁运年,不要一见是少阴司天就照搬千年前人的话,因为还有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庚子庚午,壬子壬午年的不同年运。内经中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故而知道岐伯是拿甲己年太宫土运来谈的。因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甲子甲午对应也,让我们看下图来理解:

“上应荧惑、太白,其谷丹白”少阴配火星,阳明配金星。 “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洪范五行数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这里就是接下来说的上半年火化,中土化,下半年金化。 “甲午岁半之后,阳明主之。阳明之气燥,若燥淫于内,即雾霿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乾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其法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结合图诀可知卦爻以下卦为足,故而诊在足也。现在中医还有人会足诊吗?失传的东西太多了。 “气交之中,土运主之。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蒙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其化兼其所胜。故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满,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寃,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漏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冶。” 接下来谈年中每步六气的变化。年之六气变化所谓主是气行地道(要知道宇宙万物都是天气所化,所谓地道亦是天行地道罢了),阴乃逆,分六步。客气行天道,乃为阳顺,也分六步。历法中是用一个“岁阴”“岁星”的概念来指代,从艮宫丑(大寒)出发逆时针运行360度,而“岁阳”“太岁”是从艮中寅宫(立春)顺时针运行360度。两者都是太岁或者称太乙,太一等等,它们在坤未之处相汇,于禄命术中称为天乙贵人也最吉之神逢凶化吉也。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五运六气之五运一年再分主运、客运是牵强附会、歪曲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之五运一年再分主运、客运是牵强附会、歪曲运气 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被很多学者所重视,这是好现象,然而,对于运气学说,即使是界内人士,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其中最为典型的观点就是将五运一年之内又分主客运,看似法六气之主客气,实际上是对运气学说的错误解读!笔者在《一篇文章搞懂中医五运六气》的文章中已经简单解释过这个问题,没有一一引用古人文献,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医,研究五运六气,笔者要对这个做一个深入的讨论。看这篇文章之前,希望读者先看笔者这篇文章!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引用王冰《玄珠密语》中的内容,如果你认为这本书是伪书,那就没必要往下看了!手机打字太慢,凡引用内容,笔者直接截图了!运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玄珠密语》里面有几处给了说明,在五运元通纪篇,看下图:五运为主,六气为客从上图内容看,五运是主,六气之司天在泉为客,这是站在周天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周天被分了五个区域,我们研究五运六气,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周天图地球之于宇宙,犹如人之于地球,五运的五个区域,犹如地球的五方!这些区域在周天坐标系是固定不变的,犹如在中国看,五方是固定的!所以说五运是主,只要在丁壬,青木之气是不变的,而且这一年

都不会变,这是定了的!那么六气之司天在泉呢?它是研究地球这个对象时,地球所对应的天地之气!相对于五运来讲,六气就是变动的,所谓的客!这个主客是大层次!五运是主,六气是客!也就是说,五运对地球的影响力要大于六气的,五运起主导作用,六气相对次要。那为什么六气有主客,而五运没主客呢?从逻辑上讲,五运六气研究对象是地球,再进一步研究人的时候,五方已经明朗,而六气之进退由时间可分,也就是地理已经分好了,是固定的了,无论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区域,还是人类在地球的小方位,这已经是定局,而时间是变换的,所以六气分六节!打个比方,就中国国内来讲,北京为北,上海为东,广州为南,西安为西,郑州为中,这个方位空间已经被分好了,就是一个人居住在北京,他这一年的活动区域基本就在北京,如果居住在广州,这一年的活动区域大概也就主要在广州。大一点来说,中国为中,欧美为西,澳大利亚为南,俄罗斯为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生在中国,那么,你基本就蹦哒不出去中国这个国度,中国的气运将影响中国这个区域的每一个人,所以说,五运对于地球来讲,当地球进入到木运这个区域时,它这一年就受木运的影响,而不会有主客之说!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搞出主运客运这个问题来呢?这里面很多人都是被误导,最初是谁提出来的,笔者没有去考证,也懒着去考证,因为在《素问》、《玄珠密语》中,根本就没有提这个问题!明朝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 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之两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 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长的等等特性者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阴。例如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侧属阳,腹侧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机能亢进属阳,机能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77399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 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1.主气的常变 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所胜之气又会产生复气,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客气的司天、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 在泉主要影响下半年。 3.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为顺,相克则为逆。君相二火则以"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三)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5年(10年)一个小周期,六气6年一个小周期,运气合治,故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其德、化、政、令全部出现。掌握60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况。(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有了推算。) 二、运气推演举例 例1:癸未年(2003年) 运:少徵火(阴火不足,伏明) 气:太阴湿土司天;左间少阳相火,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风木,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壬午年(2002)大寒日(农历12月18日癸巳亥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0 .21)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1.21)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 .23)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39.23)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 .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3 .1.21)客气太阳(寒水);主气太阳(寒水) 运气特点: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 运气合参:运生气--小逆。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 (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 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 阴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消长 6.阴阳转化 7.阴阳的自和平衡 1.阴阳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 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互根互用 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把握机遇(幸运、机会、运气、时机)名句

把握机遇(幸运、机会、运气、时机)名句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佚名

★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九龄 ★糟蹋了机会,怨不得别人,是你自己的事。——佚名 ★在婚姻大事上,机会和命运常常良莠不分,叫人难以捉摸。——奥斯汀★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狄斯累利 ★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莫尔 ★机会不但会造出小偷,也会造出伟人。——佚名中华励志网 ★时则动,不时则静。——佚名 ★对任何事物,你都感兴趣,所以每当付诸实行时,你都觉得有无限的生机到来,而且从不会错过机会。虽然在短暂的人生里,你也可以体验到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佚名 ★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

就甘愿抛弃一生一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冒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毛姆 ★人生不靠运气,而是看下棋的技术如何。——佚名 ★如果给个空子,就会中邪。——佚名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培根 ★当运气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佚名 ★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培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卡耐基★我发现,大多数人对生活所要求的是拥有选择的机会,这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重要得多。最坏的生活可能是没有选择的生活,对新事物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走进死胡同的生活。相反,最愉快的生活是具有最多机会的生活。——坎贝尔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005年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 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2006年 1《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何贡献? 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的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请据此简述你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的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 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你的认识。 9请简述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0请谈谈你对肾藏精的认识。 2007年 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的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的角度论述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 7试述标本的内涵及治标和治本的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吗?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的“阴阳”所指各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10阴虚与津液不足有何区别和联系?试述之。 2008年 1如何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2试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病理学意义。 3谈谈你对反治法的理解。 4卫生部长陈竺最近指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有望对新实际的医学模式转变带来深远影响。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 5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痰饮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7火邪、热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8瘀血的成因有哪些?试述之。 9试述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基础。 10试述肺与大肠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09 1.病、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2.阴阳交感与互藏 3.五脏与脑的关系 4.奇经八脉的关系 5.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请联系五脏论述 7.临床上如何应用因时制宜指导临床?为什么要因时制宜 8.论述治未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9.中医如何运用体质进行临床辩证论治 10.请论述中医内生五邪理论 2010年 1.蔵象学说 2.痰饮致病的特点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 5.阴虚与津液不足的区别 6.脑的功能作用

五运六气详解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 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人们必须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而尽终其天年。 二、运气与发病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著,肝病较多为其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3) 3.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4) 4.用于指导疾病防治 (4)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1)以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各自的五腑、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 ①以五脏配五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自然界的水有生发、条达、舒畅的作用(一方面生长向上,另一方面还要充满柔和),而肝主疏泄,有喜条达恶抑郁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自然界的火有温热、炎上的作用;而心对人体有温照的作用,故以心属火。 自然界的土性敦厚,有资生、助长万物的作用;而脾主运化,可以输送水谷的精微,以营养脏腑组织以人体气血的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自然界的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而肺主气,具有清肃、下降、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自然界的水寒凉、滋润、下行,而肾主水藏精,对人体具有滋养的作用,故以肾属水。 ②五脏又各自联系着自己的五腑、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形成了以五脏以中心的五大系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以五行之间的克制化,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气学说中的易学思维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6, 4(3), 27-3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667507.html,/journal/cnc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667507.html,/10.12677/cnc.2016.43004 文章引用: 罗桂青, 李磊. 运气学说中的易学思维[J]. 国学, 2016, 4(3): 27-32. The Thinking Mode of Zhouyi Philosophy in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Kwai-Ching Lo, Lei Li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Received: Aug. 24th , 2016; accepted: Sep. 11th , 2016; published: Sep. 14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66750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nsic linkage between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and Zhouyi philosophy. It suggested that the theory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in “Yellow Emperor” was based on the Zhouyi philosophy. The theory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is using five element theories to forecast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climatic changes, and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iodic changes of climate 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uman beings, obviously 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rine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The Book of Changes, Thinking Mode of Zhouyi 运气学说中的易学思维 罗桂青,李 磊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收稿日期:2016年8月24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11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14日 Open Access

04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中医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创建了以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

《黄帝内经》与运气学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667507.html, 《黄帝内经》与运气学说 作者:向光维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黄帝内经》中的《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 常政〉、《六元正纪》和《至真要》七篇大论从气化角度认识并且推演了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影响,它的贡獻并不是单纯的创立了中医运气理论学说的根基。还提出了独特的病因病机、治则和养生理论。直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1 年代及真伪 对于“运气七篇”的成文年代,罗会斌[1]从文献记载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战国说、汉代说、唐代说等三种观点,并分析认为汉代说较为可靠。宋代林亿等《新校正》,对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提出质疑。指出“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乃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2]。后世医家针对“运气七篇”究竟是前人遗书,还是王冰伪撰,一直持论不一。有学者[3]认为“运气七篇”不是伪书,是《内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范行准[4]从内 容上将“运气七篇”与《内经》其它篇章进行比较,认为其理论直接源于《内经》早期篇章。对于“运气七篇”具体成书年代以及真伪,限于目前的文献资料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2 运气学说梗概: 2.1五运;是用十天干配木火土金水来解读天地气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其中包括大运,主运,客运三种。 2.1.1大运:主管一年的气候变化,五行属性与天干相同,分为太过或不及,根据天干的 奇偶来判断某运的太过与不及,奇数为阳就是太过,偶数为阴就是不及。从每一年的大寒开始起运,不同运气的太过或不及,按照五运、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来影响其对应的相关的脏腑产生疾病。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木运太过的壬年,风气盛行,易出现风证,木乘土又容易出现脾土疾病;木运不及的丁年,多见燥气盛行,易出现肺金疾病、燥证……寒证;水运不及的辛年,多见湿邪流行,易出现脾系疾病、湿证。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对大运的不及和太过也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气候特点,影响疾病发病规律等等。其中还有平气之年的论述:地支的司天之气跟天干处于生克状态就可能会出现平气之年,如天干太过但地支司天抑制他,如戊辰、戊戌年就是火运的平气之年,庚子、庚午年就是金运的平气之年等等,同样天干不及地支司天之气也可以生化资源他,如乙卯、乙酉年这种司天之气与大运相同属性的可以补助不及的大运,使大运得到补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