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中国摩托车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中国摩托车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中国摩托车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1、行业及其发展历史

1.1行业界定及其产值构成

本文所研究的中国摩托车行业主要指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业,凡是在中国境内(不包括XX、澳门和XX地区)从事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加工制造和装配的企业均包含于本文所指的该行业中,其中的摩托车包括两轮或三轮的燃油、燃气或电动摩托车。按标准产业分类法,摩托车行业属于第二次产业的X畴,具体来讲它属于第二次产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汽车行业1,其隶属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摩托车制造业的产业隶属关系示意图

摩托车行业的产值构成可分为三部分: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和零配件制造,其中整车制造业占绝大部分。1990年到2001年行业产值比例构成如表1-1所示。整车制造又可分为两轮车和三轮车。从表1-2可以看出,两轮车占了绝大部分比重。

表1-1 2002年摩托车行业的产值构成单位:万元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

表1-2 2001年摩托车整车的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

1.2行业发展历史

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以前,摩托车从生产到消费都有浓重的政府色彩。1951年7月,为适应军队的需要,第六汽车制配厂试制出中国第一辆国产摩托车,命名为“井冈山”牌。主要是以二战中大量使用的德国产迅普达(ZUNPADD)K500为参照仿制的。此后,XX、XX、XX等地先后生产出了“长江牌”(边三轮)、“幸福牌”、“轻骑牌”等系列摩托车,初步形成了早期的中国摩托车产业。1970年代初,为加快邮政投递速度,邮电系统又新建了XX偃师摩托车厂和XX邮电摩托车厂,主要生产“黄河”、“雄狮”等两轮摩托。此间摩托车制造厂经过对原产品改进,生产“长城”BM021型后三轮摩托车,用于货运。改革开放以前,摩托车主要供军队、公务、邮电和体育等使用,生产以仿制为主,生产企业少,产量也很小(最高年产量也不到5万辆),技术较为落后,车型更换极为缓慢,如一款“长江”250型摩托车直到1980年代还有生产。此时的摩托车生产还构不成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摩托车由公务车逐渐转为私人用车,作为运输及代步工具,需求的变化刺激了摩托车工业的发展。从1980年至今,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原有的摩托车厂大规模的从国外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主要技

术来源国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加之一大批军转民企业涉足摩托车制造行业,如嘉陵、建设、XX北方等,使我国摩托车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获得了大幅的提高,产量从1980年代初的4.9万辆提高到1980年代末的100万辆,而且一大批配件企业也建立起来,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摩托车制造业在我国初步形成。从“七五”起,摩托车行业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进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但此时摩托车供给远小于需求,还属于卖方市场;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由于摩托车的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原有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摩托车生产利润率居高不下,因此各地纷纷上马摩托车生产项目,民营企业大量涌入,中外企业合资合作也浪潮汹涌,新技术新车型不断引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量也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幅达到40%以上,1993年摩托车产量达到335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1997年,摩托车生产首次超过1000万辆,约占世界产量的43%。这一时期是我国摩托车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作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摩托车工业,为了向集约化发展,减少成本、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注重创新,国家实行了扶强扶优、鼓励增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这是指导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第一个产业政策;第三阶段为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虽然产量仍呈上升趋势,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需求增长趋于平稳,前些年快速增长遗留的问题逐渐暴露,例如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研发能力弱,新产品开发缓慢,摩托车使用污染严重,市场销售低迷,加之大量的拼装、假冒产品泛滥,整个市场呈现出无序竞争的局面,价格大战此起彼伏,地方保护主义比比皆是,整个行业效益下滑,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甚至倒闭,但一大批民营企业却在竞争中成长起来,占据了行业中相当大的份额。摩托车行业1980年-2002年整车产量见表1-3。

表1-3 1980年-2002年摩托车行业整车产量(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0年,2001年。

1.3我国摩托车的进出口情况

1.3.1 1980年-2002年出口情况

我国摩托车出口始于1970年代,但真正大规模意义上的摩托车出口则在1986年之后,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稳步增长,尤其是从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加之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采取出口退税等政策鼓励出口,摩托车出口增长迅猛(参见表1-4)。1997年,摩托车出口只有9万辆,到2001年已达到287万辆。2002年,全国共实现摩托车出口整车343万辆,发动机249.3万台,零配件12469万套,共创汇12.74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2002年已达159个,其中亚洲38个,欧洲37个,非洲41个,南美洲31个,大洋洲9个国家,北美洲3个国家。从产品构成来看,250ml以下的中小排量摩托车占了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生产中小排量摩托车上技术比较成熟,再加上价格较低,因此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比如在越南,1998年以前主要是日本车的天下,1998年对中国进口放开,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到1999年中国摩托车便占有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在摩托车出口中也存在严重的问题:①出口的多是中小排量的摩托车,利润较低,且出口单价持续下跌,1999年平均单价在600美元以上,到2002年只有188.8美元。②出口厂商数量剧增,无序竞争严重。以越南市场为例,1998年只有四家,1999年已达41家,2000年更是达到了120家,厂商数量的增加导致竞争异常惨烈,价格下降60%以上,更有甚者拼装车、假冒产品为数众多,给中国车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③售后服务不完善。大部分出口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仅从售后服务点上看,2000年,本田在印尼的售后服务店有1600多个,而中国的企业只有嘉陵、力帆等建有两三个售后服务点,与此对照的是2000年中国摩托车在印尼的市场占有率却在30%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传统出口市场出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的增加只能靠新开辟市场,而且出口创汇能力下降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摩托车出口前景堪忧。

1.3.2 1980年-2002年进口情况

从进口上看,我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进口替代的特征。1980年,整车进口只有6303辆,到1994年达到最高值33万辆,此后大幅度下降,近五年一直维持在2000

辆以下,虽然数量很少,但产品大部分属于我国产量很小的大排量高档摩托车,主要供运动、比赛和休闲使用,而这也正是高利润、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我国摩托车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其长期影响不可小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在进口的摩托车产品中,零配件占了90%以上,明显反映出我国摩托车业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制造上不能自给的现状。具体进出口情况见表1-4。

表1-4 中国摩托车行业进出口情况1980年-2002年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0年,1999年,2002年;其他相关报道。

1.4摩托车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意义

摩托车工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产量高、品种多、带动广、影响大的产业,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摩托车工业产值在汽车工业乃至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例如2001年,摩托车工业总产值为805.6亿元,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94%。从1993年到2001年,摩托车工业总产值在整个汽车行业中一直占10%以上(如图1-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其次,摩托车工业是一个关联效应较大的产业,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原材料工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由于摩托车工业规模和产量的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钢材、铝材、塑料、电子、电料、化工、油品、橡胶、油漆、造纸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机械加工与测试设备的生产发展。根据1997年和1998年统计计算,摩托车行业每年大约需要钢材53万到60万吨,铝等有色金属18万到20万吨,橡胶、塑料等非金属材料9万到11万吨,油漆颜料类0.8万到1万吨。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各企业不断购置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和各种专用设备,仅加工中心已达1000台,加之计算机工作站、高档软件和高精度的检测设备的采用,带动了机械加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三,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了劳动力,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2000年列入目录的企业137家,职工数为20万人。1000多家零部件企业职工总数达19.1万人。整车、零部件销售服务公司和遍布全国的几万个经营门市网点和维修服务站从业人数约为30完到50万,初步估算,从事摩托车整车和零配件生产、销售、维修的从业人员达百万以上。

第四,摩托车工业在部分地区或部门已经成为主体产业。从地区布局来看,摩托车工业可分为三大板块:XX、XX和江浙,在这些地区,摩托车厂点多,从业人数多,产量大,

产值高,是利税大户,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并带动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从部门来讲,摩托车在兵器、航天等部门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用品。

第五,摩托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邮递的现代化、机动化,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摩托车工业的发展,也提高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物资交流和商品流通,繁荣了市场。摩托车对道路要求较低,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交通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因此虽然摩托车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从产值、利税方面讲,还是一个比较小的行业,但就它的产量、影响度、使用普及性和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作用来看不可低估。

第六,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挡住了大量的产品进口,又扩大了产品出口。世界上摩托车生产最强的是日本、意大利及我国的XX省。1980年代初,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所购的产品大部分是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而今,我国摩托车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是国产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按数量计算,中国的摩托车占据了约50%的市场。

摩托车工业在国家投资不多、关注不大的情况下,经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逐步发展历程,已成为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充分说明摩托车工业的发展符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需求,对今后拓宽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方便人民生活仍将发挥作用。

2、消费市场分析

根据摩托车消费市场的特征,可将消费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其中国内市场可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国际市场可分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

2.1国内市场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摩托车的保有量和普及率(以千人保有辆为指标)在我国获得了大幅的提高,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我国摩托车保有辆普及率的变化情况(辆,辆/干人)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

表2-2 我国部分地区的摩托车普及率(辆/干人)

数据来源:同上。

2001年,全国摩托车千人保有量为33.93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辆/干人,因此有人认为我国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摩托车业也已成为“夕阳产业”。但是有两方面因素须使我们对“市场饱和论”重新审视:一方面,从总体上来说,摩托车千人保有量与人均GDP基本上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可从发达国家普及率总体上高于发展中国家上得到印证,而且根据世界上摩托车保有辆较高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GDP在400美元到1100美元时,摩托车消费呈高速发展态势,在我国,人均GDP刚突破800美元,仍处于摩托车消费的高峰时期,因此,从这一方面看,摩托车人均保有量在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上升;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层次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梯次分布: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与此相对应,摩托车的地区保有量也呈明显的阶层分布,如表2-2所示,东部大部分地区在50辆以上(XX除外,因其较早的限制摩托车上牌),中部地区大部分在20辆到40辆之间,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在20辆以下。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东西部差距将逐渐缩小,西部地区摩托车需求量将呈现大幅的上升。根据市场特点不同,我们将国内市场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

●城市市场。由于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一直高于农村居民,因此1990年代中期以前,摩托车销售大部分是在大中城市,到1990年代末,XX市摩托车数量为78万辆,为34万辆,XX为62万辆,XX为36万辆,XX 为40万辆。现今城市摩托车市场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摩托车消费受到行政性限制而增长缓慢,一些地方摩托车消费甚至趋于停滞。

限制城市摩托车消费的首要因素是“禁摩”。摩托车快速增长,导致了所谓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加剧,加之对摩托车管理的不善,很多大中城市(包括部分小城市)对摩托车发出了“封杀令”: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104个城市“禁摩”、“限摩”,采用的方式有:禁止上牌(69个)、限制上牌(限量拍卖拍照,多征税费)(27个)、限制路段和限制发动机类型(7个)、限制厂家(1个),而且这种趋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禁摩”的理由值得商榷:首先,“引起交通堵塞”。很难想象,快速的摩托车会比自行车更容易引起交通堵塞,也很难想象,速度差不多但体积却只有汽车1/4的摩托车会比汽车更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德国科隆的教授Achim Diekmann就认为“轻型摩托车能够减轻人口密集区的道路交通压力”2。1998年,XX齐鲁电视台做过一次关于市内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行驶速度的测试,在大约四公里的城市道路行驶过程中,摩托车最先到达终点,自行车次之,汽车最后,其速度比分别为3:1.4:13。现今所谓的摩托车引起交通堵塞大部分是从摩托车抢道而引起的,但这并不是摩托车本身的问题,而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问题,因为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上,根本就没有摩托车专门行驶的区域,如果各个城市都能像XX、XX 那样为摩托车划出专用通道,我想交通堵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是“易引发交通事故”。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是一定就是摩托车引发的呢?是不是摩托车更容易引发呢?举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在1999年3月份XX有关部门发出的一分公告表明,在XX市所有机动车交通事故中有40%与摩托车有关,但该市摩托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70%,也就是说,30%的汽车制造了60%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易引发交通事故”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第三个原因是“污染严重”,包括废气和噪音污染。若从单台看,一辆125ml摩托车废气排放量是一辆普通型桑塔纳的1/7,但从单位气缸体积排放量上来看,摩托车是汽车的近两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摩托车污染高于汽车。但是堵塞莫若疏导,如果城市管理当局以环保为出发点,就不应该一味的“禁摩”,而应设立一定的环保标准,达到环保要求的摩托车可以上牌,未达到的一律不准上牌,这样既满足了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又促进了摩托车厂商努力生产出环保型摩托车,城市环境也得到保护,一举三得。但是现状却是全国大中城市对摩托车一片喊杀之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城市市场急剧萎缩。这是限制摩托车消费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限制城市摩托车消费的因素是摩托车强制报废制度。2002年国家经贸委出台了《摩托车报废暂行条例》,规定摩托车报废标准为六个:行驶里程达到10万公里;使用时间

22000年7月20日,《中国汽车报》第002版。

32000年7月27日,《中国汽车报》第001版。

达到8到10年;毁损严重,无法修复;燃油超标20%;未达技术安全要求;污染超标。达到上述任何一条即须报废。随之各地也制定了本地的摩托车报废管理办法,如2002年11月,《摩托车报废管理办法》在全市实施,规定摩托车使用达到8年即须报废,如性能仍良好,最多可延长使用三年。从维护交通安全和治理污染角度出发,制定强制报废制度是有必要的,但规定摩托车10万公里或8年(最多11年)报废却不尽合理:其一,品质优异的摩托车经严格的耐久检测,行驶极限远高于十万公里,如一辆原装本田车,达标行驶里程在20万公里以上。我国国产摩托车虽与原装车有差距,但一些品质良好的国产车也不仅有10万公里寿命;其二,同样的道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只有8到11年也不尽合理。入世后国内企业向国际标准看齐,国产摩托车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有能力创造出世界名牌车,但是用上却限制在十万公里和8年寿命本身是对我国工业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极不信任,打击了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抑制了消费者对摩托车的需求,也使得城市摩托车市场日渐萎缩。

城市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市场饱和度”已较高,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里,如XX摩托车干人拥有量已超过100辆,高出我国平均水平近2倍,加之“禁摩”、“报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迫使许多厂商不得不转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因此城市市场的成长性不容乐观。从现状来看,在国内摩托车的销售中,城市市场已降到35%到40%,城市市场对企业收益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新近由农村城镇化而形成的城市中,由于没有摩托车使用的限制,加之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摩托车销售还是很有前景的。综合来看,城市需求的产品为中高档产品,环保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利润率也较高。因此城市市场对企业来说虽然不具备战略性和收益性,但具备赢利性。

●农村市场。随着城市对摩托车使用限制的逐步加强,摩托车企业不得不转向农村市场。由于农村生产生活X围扩大,摩托车在农村广受欢迎。摩托车对农民来说有三大功能:一是致富工具,二是婚假彩礼,三是代步工具。适应农村的购买力水平和农村的道路状况,农民对摩托车的需求是价格便宜(3000元到5000元)、简单耐用、动力强劲(排量在125ml 左右)、使用成本低,而较少注重环保、高科技、外观等因素。有人认为,如果我国农村市场能够真正启动,足有让我国摩托车业再快速发展20年的空间。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厂商虽挖空心思去开拓农村市场,却收效甚微,农村市场为何没它想象的那么诱人?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①最主要的是近几年农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医疗、子女教育等预期费用支出,使农民难以形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②产品不合适。由于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企

业很少推出专门针对农村的车型,加之城市“禁摩”后一些厂商直接把在城市中销售的车型推向农村市场,价格较高,也不适合农村路况要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农村市场开拓较晚,因此整体上摩托车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千人拥有量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道路状况将大大改善,人均生活水平也将大幅提高,加之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2/3,因此农村市场是广阔的,可以说对农村市场的开拓成功与否,关系到业内企业未来发展的命运。从收益性上来看,目前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已占到国内市场销售额的60%到65%,且有不断上升之势,而且农民的购买往往有示X效应,其销售有加速度趋势,但由于整车利润较低,所以农村市场对企业来说具备战略性和收益性,但不具备盈利性。

2.2国际市场分析

目前世界上摩托车保有总量为2亿辆,国家之间差别较大,部分国家普及率如表2-3所示。

表2-3 部分国家普及率

注:括号内为年份

数据来源:《世界摩托车市场概况》《摩托车技术》,2002年第1期

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我们可将国际市场分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

表2-4 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摩托车技术》,2003年第2期。

●发展中国家市场。从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市场与我国国内市场较为相似,人均普及率较低,摩托车总体需求量较大,且成快速增长态势。在一些摩托车工业薄弱,但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如伊朗、阿根廷、巴西等,摩托车利润较高,而在一些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单台利润就较低。进入发展中国家

市场,环保、质量等要求较低,我国大部分产品都能满足,但主要的贸易壁垒为进口许可证制度及进口渠道的狭窄。如据调查,阿根廷2002年批准的摩托车进口商只有15家。另外有一些国家为促进本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往往限制摩托车进口。如越南摩托车进口关税已升至40%,而零部件关税极低,以此鼓励外商在本国投资设厂,生产组装整车。适应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为125ml以下的骑式、踏板及弯梁等小排量摩托车,主要用途还是作为代步工具。

●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摩托车人均普及率较高,除少数国家(如美国)外,大部分国家呈现饱和状态,需求增长缓慢,甚至是停滞和下降,因此总体需求量不大,如2001年日本国内摩托车销售量为75万辆,美国国内为85万辆,但是单台利润率极高,可达到几千美元。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是传统上的摩托车生产强国,其产品占据了发达国家市场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是由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决定的。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是有关环保、质量、安全、性能等一系列的严格的标准,市场需求的产品主要是大排量、高档、时尚化产品,这类产品也是摩托车工业顶尖技术的体现。如美国1998年销售的摩托车中750cc以上的占2/3。发达国家市场摩托车代步功能已被汽车取代,摩托车主要是作为运动、休闲、娱乐、比赛等使用。我国的摩托车在大排量量生产上是弱中之弱,能在发达国家销售的主要是环保型中小排量摩托车和一些特殊用途摩托车,如沙滩车、四轮休闲车等。

从时间序列来看,虽然世界摩托车销售平均增长率较低,年均约在6%左右,但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在一些新型市场和部分发达国家增长非常迅速,如美国截至2001年已实现连续九年增长,总增幅达两倍以上;国内随着入世后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城市中对摩托车歧视性的政策必定会逐步取消(如XX、XX等一些城市“禁摩”规定已经废除),而随着农村城市化和“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国内市场对摩托车需求必定还能获得一定的增长,从我国人均GDP水平上看,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还可以保持10年,按干人保有量200辆、年产量1200万辆计,在未来30年内,摩托车产销不成问题。

3、市场结构

3.1行业集中度

3.1.1行业集中度的测定

笔者选取产量作为绝对集中度的评价指标,计算CR4和CR8:同样以产量作为相对集

中度的评价指标,计算HHI指数4,计算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 摩托车行业集中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计算得出。

1992年,摩托车行业50%

3.1.2对行业集中度变化的解释

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同时扩大时,当行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超过上位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时,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当行业进入成熟期后,行业规模扩大速度小于上位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时,行业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当行业进入衰退期时,行业规模趋于缩小,由于竞争加剧,行业中企业数量将减少,因此行业集中度仍会上升。

我国摩托车行业1990年代中期以前集中度的下降可以用前一种原因解释:由于市场需求的急速增长,原有企业扩大产量后一部分市场需求仍得不到满足,新的企业不断进入,使行业规模扩大速度超过了前几位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行业集中度下降;90年代中期以后,行业状态显示出产业成熟期的特征,但为什么行业集中度仍显著的持续下降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行业技术标准或虽有标准但得不到执行,加之对行业内企业的竞争行为规X不够严格,导致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而一些大企业则步履维艰;二是行业进入成熟期后本应是企业兼并的高峰期,

4此处计算的HHI指数为一约数.由于受统计数据所限,只能得到行业内前若干位企业的数据,具体为:1992年,前20家;1993年,前30家;1994年到2001年,均为前50家.因此实际HHI指数应略高.但由HHI指数的性质可以看出,HHI指数受前几位企业影响较大,而受后边企业影响较小.此处舍弃的对HHI指数影响最大的单个企业对HHI的贡献仍不足0.000049,因此用HHI指数作一粗略的比较仍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这一段时间内摩托车行业并未出现大量的兼并重组;三是长期亏损企业不能顺利退出市场;四是此时中央政府原则上已不同意再建中小规模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但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经济的角度考虑,支持在本地兴建新企业,为了规避中央政府的审批管制,兴建的企业规模往往控制在地方政府有权审批的项目投资额内,造成了新进入企业规模较小。

3.2规模经济分析

3.2.1摩托车行业的规模经济

关于我国摩托车行业规模经济的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1986年原机械工业部组织专家运用生产能力平衡法和成本法比较得出的结论:摩托车生产MES为30万辆5。二是1999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在分析中认为,摩托车行业规模经营水平为年产整车20万辆;发表于2000年11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文章《摩托车工业:何时驶出重围》中也认为:中国摩托车行业规模经营水平为年产20万辆整车。

3.2.2笔者的分析

从理论上讲,规模经济的测定方法有三种:一是工程法,二是成本法,三是适者生存法。由于受数据所限,工程法和成本法在此难以使用,而且如前所述,已经采用成本法对摩托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性作过分析,因此我们在此用芝加哥学派斯蒂格勒首创的适者生存法对摩托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性作一分析。按产量将1992年至2001年各年行业内企业分为7组:小于5万辆;5万量到10万辆;10万辆到20万辆;20万辆到30万辆;30万辆到50万辆;50万辆到100万辆;大于100万辆。然后计算各组合计产量分别占该年行业总产量的比例,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 历年摩托车产量按企业产量分组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5陆旭光,贾海平:《关于我国摩托车发展问题探讨》。载于《国防科技工业》,2001年第8期。

3.3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的来源从供给上讲是由于厂商对消费者需求判断的信息不完备,加上专利制度,技术诀窍等的存在,导致不同的产品供给;从需求上讲,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偏好、收入等的不同导致了对产品特性、功能等的需求出现差异,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厂商的信息(真实的或虚假的)经主观加工后再反作用于产品上,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摩托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其产品差别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3.1.物理特性的差别。

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摩托车的质量、款式、性能、规格、包装等。在分析产品的质量差别时,可以把业内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规生产制造企业,另一类是拼装企业(或作坊)。前一类企业由于有政府的严格规制,因此零部件和整车性能都较高,如体现在使用上为无故障行使里程可达到6000公里。而后一类企业往往是逃避政府规制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为牟取暴利,往往采用劣质、不合格零部件,因此整车质量很差,无故障行使里程在1000公里左右。然而物理特性中的款式、规格、包装等在行业内部则存在者严重的趋同性,中国摩托车的大规模生产制造是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生产设备和车型而实现的。从来源上看,主要来自于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少数国家的本田、铃木、雅马哈、比亚乔、宝马等少数几家公司,从车型上看引进的车型长期得不到更新,而且由于车型、零部件等的易复制性加之知识产权保障的薄弱,更使得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雷同化严重。我国摩托车行业产品的同质性,在市场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排量趋同。2001年,50ml、100ml、125ml三个排量的摩托车产量占全部产品的78.8%;二是产品基本型式重复率高,同一基本车型的仿制变形品种多。目前我国250ml以下排量的产品超过一万种,而产品外观和实体都XX小异。摩托车界流行术语生动反映了这种状态。“凌鹰款”、“五羊款”“公主款”本是某一企业的基本车型,但现在已成为众多企业产品的共同称呼。以南方公司与雅马哈公司的合资企业南方雅马哈公司生产的“凌鹰”车为例,该公司2001年销售的这一型号的产品不到两万辆,而国内市场“凌鹰款”仿制产品的销量有70万辆之多。6

3.3.2.买方的主观印象。

买方的主观印象主要是买方对于不同品牌产品的偏好不同,而对消费者篇好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厂商的宣传、广告等促销活动,由此导致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产品差别化是不同的。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生产、销售、库存报表,1987-2000

城市市场需求较为集中,产品时尚化、个性化要求较高,且产品利润率较高,因此厂商在城市大规模的投放广告和举行促销活动效果较为明显,经济性也较好。摩托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城市消费者愿意花较多的搜寻费用,并有较多的搜寻途径,如通过厂商的宣传、在集中的市场中的比较、通过专门的评测机构、获取大量使用者的经验等,因此城市市场品牌壁垒往往比较明显;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消费者极为分散,产品功能要求较少,适销产品利润较低,因此促销效果不明显,相对促销费用较高,且促销非但不能形成产品差别化,反而增加了厂商的费用支出,使企业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农村市场丧失竞争力。

3.3.3销售的地理差别。

摩托车销售的地理差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商在销售上具有明显的本地优势。一些小规模、本地化厂商的产品多在本地销售,而一些大型的、全国性的厂商,企业所在地的市场上销售最多的产品也往往是本企业的产品。如XX地区畅销的品牌是XX易初的“幸福”牌,XX 地区销售较多的是五羊-本田的“五羊”牌,中原地区销售较多的是XX北方易初的“大阳”牌,而在西南地区,XX的“嘉陵”、“建设”、“宗申”、“力帆”等则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造成摩托车行业销售地理差别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产品的易得性。因为厂商的销售往往是从本地开始的,因此在本地往往建立了大量的、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屏蔽掉了外地厂商的影响,消费者更易接触本地厂商的产品;②运输成本的节约;③地方保护,政府往往对本地企业施以保护性的歧视,如优先给本地摩托车上牌照等。

3.3.4销售服务的差别化

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摩托车,其售前和售后服务是影响销售的很重要的因素,售前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提供、维修培训、分期付款购买等,售后服务主要包括维修保养等的培训与服务等。目前除了消费信贷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行外,其他的销售服务方式已被摩托车企业大量采用以提高产品差别化水平。

总体来讲,摩托车行业产品差别化程度很低,尤其是来自于产品物理特性的差别化更是很少,大部分产品差别化都是由厂商的广告、促销等形成的消费者主观印象差别化,而这种差别化由于没有实质内容的支撑,很容易被淡化。

3.4进入壁垒

哈佛学派关于进入壁垒的定义是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和因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

差别化、绝对费用、政策法规等。而芝加哥学派的定义则是行业内的新企业比老企业多负担的成本,这样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等就不再成为进入壁垒。本文采用哈佛学派的定义分析我国摩托车行业的进入壁垒。

3.4.1规模经济性壁垒

如前所述,摩托车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因此新进入企业在未达到规模经济性要求的市场份额之前,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在此点生产势必会丧失竞争力,如果企业要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则不得不在进入市场的初期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这在行业内产品价格已接近成本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重大损失,由此规模经济形成了新企业的进入壁垒。但需要注意的是规模经济性的得出是以一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作为前提的,一旦这种要求降低,规模经济产量势必下降,进入门槛也将降低,由此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些拼装、套牌小企业在市场中能长期存在下来。

3.4.2产品差别化壁垒

目前行业的产品差别化壁垒主要体现在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控制上。品牌差别化在城市已经形成,名牌产品已在摩托车销售中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农村品牌的差别化还不很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内大型企业往往建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并且在多年的销售中与大型的经销商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因此能给经销商较大的影响,比如采用地区独家专卖等形式将业内中小企业和新进入者都排斥在这个销售体系之外,极大的削弱了这些厂商的竞争力。至于有关质量、外观等物理性差别和销售服务的差别则如前所述不甚明显,因此从总体上看,摩托车行业产品差别化壁垒不高。发达国家摩托车产品差别化建立在三个基础上:①品牌;②性能与外观;③销售服务。今后随着摩托车厂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摩托车厂商有关宣传、广告、促销、服务等竞争行为的加剧与长期积累,随着消费者信息搜集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增强,摩托车产品真实的差别化和被感知的差别化都将进一步加强,产品差别化将会成为重要的进入壁垒。

3.4.3绝对费用壁垒

绝对费用壁垒主要体现在原有企业对专利、关键技术的控制和与关键供应商结成的传统关系上。在摩托车企业起始阶段,大部分产品为仿制品,外部环境也比较宽松,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进行研发,因此企业拥有的专利和关键技术很少,“在中国大陆,摩托车产业由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资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因此在技术方

面不存在行业门槛”7;但1990年代中期以后,各大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由仿制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申请并获得了一大批的专利。在我国加入WTO后,受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影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原有的靠仿制起步的做法已行不通,知识产权壁垒开始显现出来。

3.4.4行政性壁垒

笔者认为,我国摩托车行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主要体现以下政策安排上:

首先,政府对企业生产资格的认定。1989年,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和公安部联合颁布《印发<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和机械工业部(1998年后改为国家机械工业局)会同公安部采取联合颁

布《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目录》(以下统称目录)的形式,对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行业管理。政府每年都要认定一部分企业具备生产资格并将其企业名称及产品种类审批登记,凡是列入目录的摩托车产品,各级公安、交通部门方可办理注册登记,凡是未列入目录的摩托车产品,一律不予注册登记,凡是骑乘未列入目录的摩托车的一经查处可给予罚款、没收车辆甚至治安拘留的处罚。在2002年的《关于整顿摩托车行业的通知》中对目录管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凡《公告》外摩托车生产厂点,均属非法拼(组)装摩托车厂点。所有非法拼(组)装摩托车厂点,自2002年3月1日起,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非法拼(组)装摩托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法拼(组)装摩托车的XX行为,对非法拼(组)装摩托车厂点一律予以取缔,没收生产设备和产品,没收XX所得。由此可见,企业要获得正常的发展,必须进入行业目录,然而要进入目录,不仅要满足一定的生产条件、技术标准等,而且往往是各地方利益平衡的结果。漫长的审批时间,对于新进入企业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政府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讲,获得一个目录更是难上加难。1997年,XX新大洲在XX推出了“小螳螂”系列轻便摩托车,获得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其中的XDZ35LL-A,XDZ35LL和XDZ50T-A三种车型未被列入公安部、机械工业部公布的《1996年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属非法拼(组)装车,公安机关不予核发牌证,于是,骑“小螳螂”便成了无牌证驾驶,属严重违反治安

7厦杏摩托车总经理、XX三阳工业机车设计师吴仙尧,《中国机械》,2002年8月。

管理处罚条例和交通法规的行为,新大洲公司被迫收回已销售的摩托车,蒙受的损失高达数百万之巨。

其次,出口无偿招标制度。为了规X行业的出口秩序而在2001年推出的出口无偿招标制度规定凡是达到以下要求的企业才具备投标资格:中标企业上年出口创汇不低于100万美元;出口供货企业要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出口供货企业要获得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这些标准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新进入企业的市场被限制在国内,限制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再次,对新设立企业的规定。2001年以前对新设立摩托车生产企业采用两级审批制度。凡总投资额在3亿元以下、外方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可由省一级审批,超过限额的项目只能由中央相关部门审批。1994年以前,对新设摩托车生产企业基本没有限制,大量进入造成了摩托车生产厂点多、投资分散、审批项目混乱、重复引进低水平产品、定点厂建设及国产化速度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1994年,国家公布了《汽车产业政策》,提出国家新批准的发动机在150ml以下的整车、发动机项目(含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原则上按不低于年产20万辆的规模建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规定:中国代表确认,中国还同意提高仅需省一级政府批准的国外汽车制造商投资比例的限额,从现在的3000万美元提高到加入后1年的6000万美元,加入后2年的9000万美元,加入后4年的1.5亿美元。8到2002年,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整顿摩托车行业的通知》中规定:今后,未经国家批准,各地不得新办摩托车生产企业。各种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不得用于新建摩托车生产企业。因此从2002年起,新设形式的摩托车行业合法的进入已不可能存在了。

总的来讲,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降低,使达到MES的数量下降,技术薄弱和假冒仿制导致了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壁垒下降,而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背离又造成行政性壁垒的弱化,加之摩托车行业的必要资本量壁垒也较低,使得整个摩托车行业的进入壁垒很低,引发了大量的行业进入。

3.5退出障碍

笔者认为,阻止我国摩托车行业企业退出的主要障碍有:

8《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06段第9条。

3.5.1违约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合约网”。通过合同,企业与雇员、供应商、股东、债权人和购买商等保持正常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存续性,由此当企业中断生产经营时必然造成一部分合约不能履行,企业需要对这种违约行为做出一定的赔偿,如解雇员工的支出、给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赔偿等,对于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笔很大的意外支出。当然如果是以破产形式退出的话,违约成本构成的障碍将很小,但一般法院和债权人等都会尽量使企业避免破产,而一旦采用其他方式(如关闭、转产、资产重组等)退出,违约成本构成的退出壁垒将会很高。

3.5.2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按照威廉姆森的分类,资产专用性构成至少有四种:地点资产专用性(site specificity)、实物资产专用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人力资产专用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和投入性资产专用性(dedicated assets)9。如果企业投资的资产专用性很强,那么在企业退出这个行业时,这些巨额资产往往很难出售和变现。如果这些资产根本无法转卖或只能以较低价格转卖,那么出售价格和企业投资额扣除折旧后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摩托车生产行业的一些专用性加工设备、装配线和专用性技术人才等就形成了阻碍企业退出的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壁垒。

3.5.3行政限制和地方保护

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常借助于行政力量,如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等干预某些企业从市场上退出。摩托车行业需要退出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长期亏损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另一类是一些XX违规生产企业。在摩托车行业,对企业退出进行干预的主要是地方政府,干预企业退出的原因主要有:①出于地方财政、税收上的考虑;②出于对一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可能造成社会负担的考虑;③出于地方官员政绩的考虑;④出于地方官员维持自己不正当收入的考虑等。干预采用的方式主要有:①给亏损企业提供大量的行政性补贴和贷款;②保护地方企业规避国家的检查;③在税费管理上提供优惠;④利用行政权利干预市场,以利于地方企业的销售。在现实中,这种行政干预往往是无形的,如在XX红豆集团赤兔马摩托车XX兼并XX市申达摩托车厂的案例中,XX申达摩托车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

9OLIVER E. 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LISM,THE FREE

PRESS,NY,1985.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摩托车行业市场基本分析

摩托车市场基本分析 A、摩托车行业与外部环境分析 一、中国摩托车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通过分析摩托车行业的经济特征,有助于我们界定五羊摩托的品牌策略。 1、市场规模: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年末市场规模需求保持在1000万辆以上。以下是市场预测专家对未来几年我国摩托车市场需求的预测,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摩托车在未来数年内都会一直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单位:万辆 2、竞争角逐的范围 由于禁牌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摩托车行业的竞争区域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城乡结合部转移。 由于市场持续疲软,竞争的方面更加广泛,已由单纯的价格战转变为价格、技术、质量、服务、品牌、资金等全方位、多领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其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3、摩托车行业市场增长速度及行业在成长周期中处在的阶段

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01年11月底,全国摩托车的累计销量10776504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2%,这基本上体现了目前摩托车行业的增长速度和现状,持续而缓慢的增长。 4、竞争厂商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和特点 从数量上看,中国摩托车企业有150多家,其中72%以上的厂商有每年20万辆以上整车生产能力。嘉陵、轻骑、建设则有100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全世界仅五家)。 从区域集中度看,中国摩托车厂商主要分为四大阵营,分别是: 重庆阵营:这里是国内摩托车发祥地,也是配套、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厂家有嘉陵、建设、力帆、隆鑫、宗申等知名企业,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创新体制不够(包括营销方式、用人体制、产品开发、品牌意识等),市场表现并不是很佳。 江浙阵营:代表厂家有金城、钱江、吉利、春兰等,特点是品牌多、品种多、精品意识不强,除几个龙头企业,大部分厂家销售网络和服务欠佳。 广东阵营:代表有新大洲、五羊-本田等,产品是国内最为称道的。该阵营摩托车均定位在中高档车,企业把品牌、质量、服务、经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现了真正现代企业的风采,不足之处是品种更新上的缓慢。

中国摩托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摩托车行业研究报告 引言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中国汽车报》、《摩托车信息》、《摩托车技术》、中国竞争情报网、全国及海外500 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相关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重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的一手调查和长期跟踪,同时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南宁等部分大中城市居民和爱车族进行了深入访谈。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揭示了摩托车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摩托车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摩托车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一章相关定义与行业特 性 第一节行业定义和摩托的基本分类 一、基本概念 摩托车(Motorcycle)也称机车、双轮车,使用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是运送旅客用的两轮或三轮汽车形式。 二、摩托车的分类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很多,各国的标准差别大,中国是按照发 动机气缸容量

和车辆最大行驶速度来分类: 摩托自行车:容量在50cc 以下,速度在50 公里/小时以下; 两轮车:容量在50cc 以上,速度在50 公里/小时以上;边三 轮车:容量在50cc 以上,速度在50 公里/小时以上;正三轮 车:容量在50cc 以上,速度在50 公里/小时以上; 我国摩托车分类:先按车辆速度和发动机气缸的工作容积将摩托车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两大类;然后又按其用途、结构形式和道路条件将其摩托车分为两轮车、正三轮及边三轮...... 第二节摩托车制造业的投资特性 一、行业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 摩托车行业传出重组的信息,众企业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将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会是几家龙头企业的垄断之势。此前,长期的价格战已让大多数摩托车企业步入了"零利润"的行列,重组将会使疲惫的摩托车产业焕发生机。 摩托车业无"利"可图: 我国的摩托车行业从1995 年开始走入低迷。有数字显示,近5 年来摩托车的工业利润直线下滑,1995 年22 亿,1996 年16 亿,1997 年8.7 亿,1998 年8.2 亿,1999 年仅剩下4.7 亿。 对此现象,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是摩托车企业之间直接或间接的降价一步步地吞噬着企业的利润。为了市场占有率,摩托车企业价格战的热度远胜于"彩电",购车赠物、抽奖,奖励少则几十元,多则几万元,促销活动奖金总额度有时可达400 多万元。为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各摩托车企业还对商家进行不同程度的返利让利,其幅度近乎于自杀。 仔细分析,摩托车企业竞相降价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在90 年代前后,国内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相继扩大规模,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二是早年间摩托车产业的利好吸引了一大批跟进者,使得生产企业数量急剧扩张。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 年到1995 年国产摩托车的生产能力从100 万辆猛增至900 万辆,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1.6%。从1995 年开始,国内摩托车市场由卖方转向了买方,摩托车企业便步入了价格竞争?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魏景飞,2010),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展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由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危机过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开始复苏,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发达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智玲,2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包含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与管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手段等)在内的垂直

分工。会展业随之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外包化、人才化和跨业态经营等特点,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且总体趋势不变,未来几年,环保依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环保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迫切需要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会展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20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对电影产业的SCP分析

对电影产业的SCP分析 会展二班 许奥杰 2009221148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 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 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将从SCP分析框架下, 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SCP分析 一、引言: 中国电影产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 已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市场, 产业化发展方向明确。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如何, 如何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成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相较美国等西方电影大国, 中国电影产业在规模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 由于中国电影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的原因, 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差异化方面的弱势导致规模经济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在SCP 分析范式中,市场结构因素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而合理的市场行为选择也将改善市场绩效。正是基于这一传导机制, 拓展电影企业投融资方式,有效扩大规模, 提高经济收益, 对中国电影产业化之路意义重大。 二、我国电影产业的SCP分析 SCP理论是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的理论。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该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产业经济学中分析产业组织的正统理论。 (一)市场结构: 1. 1 市场规模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1) 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 (6) 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6) 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 (9) 2.4 互联网是否需要治理和操纵? (10) 三、互联网的采纳与使用 (13) 3.1 互联网采纳 (13) 3.11 性不 (13) 3.12 年龄 (14) 3.13 受教育程度 (15) 3.15 在职状况 (17) 3.17 个人收入 (20) 3.17 个人收入 (21) 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 (21) 3.2 互联网使用 (23) 3.21 上网时刻 (23)

3.23 网络行为 (25) 3.25 搜索引擎 (28) 3.26 语言 (29) 四、互联网的阻碍 (30) 4.1 网络与媒介使用 (30) 4.11媒介使用概况 (31) 4.12 媒介的地位 (45) 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刻 (56) 4.14 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 (58) 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 (60) 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 (61) 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阻碍 (64) 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 (65) 4.2 网络与媒介信任 (72) 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 (72) 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 (73) 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 (78) 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 (82) 4.31 电子邮件 (83)

4.32 ICQ/ICQ/QQ (84) 4.33 谈天室 (84) 4.34 微软MSN (85) 4.35 论坛(BBS) (86) 4.36 博客 (87) 4.4 网络与政治参与 (87) 附件1 (89) 附件2 (94) III / 98

摩托车行业分析

摩托车行业分析 2009.7

目录 1、行业概述 (1) 1.1 行业界定 (1) 1.2 行业产品分类 (1) 2、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 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 2.2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 3、行业发展现状 (6) 3.1 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现状 (6) 3.1.1 行业产销分析 (6) 3.1.2 行业出口分析 (8) 3.1.3 前十强企业分析 (9) 3.1.4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10) 3.2 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3.2.1 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情况 (11) 3.2.2 重庆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分析 (13) 3.2.3 重庆摩配市场 (14) 4、重庆摩托车企业竞争优势、劣势分析 (14) 4.1 出口市场国际竞争分析 (14) 4.2 出口市场国内竞争分析 (16) 5、重庆摩托车行业竞争分析 (17) 5.1 卖方议价能力分析 (17) 5.2 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18) 5.3 潜在的进入者 (18) 5.4 替代品的威胁 (19) 5.5 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19) 6、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 6.1 企业规模较小,配套体系雷同,市场竞争激烈 (20) 6.2 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高 (20) 6.3 企业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21) 6.4 地处内陆,运输成本较高 (21) 附件:重庆市主要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分布 (23)

1、行业概述 1.1 行业界定 摩托车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分类标准中隶属制造业,编号373,称为摩托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包括摩托车整车制造和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其中,摩托车整车制造是指不论是否装有边斗的摩托车制造,包括两轮、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送货”和“运动”摩托车,不包括装有辅助发动机的脚踏车。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包括摩托车边车、摩托车发动机和摩托车鞍座、其它零件和配件。 1.2 行业产品分类 摩托车分为三大类十五种车型: 两轮车:普通车、微型车、越野车、普通赛车、微型赛车、越野赛车; 边三轮车:普通边三轮车、特种边三轮车(警车、消防车); 正三轮车:普通正三轮(客车、货车)、专用正三轮车(容罐车、自卸车、冷藏车); 以上一些车型的定义如下: 两轮车:装有一个驱动轮与一个从动轮的摩托车。 普通车:骑式或坐车架,轮辋基本直径不小于304mm,适应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两轮车。 微型车:坐式或骑式车架,轮辋基本直径不大于254mm,适应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两轮车。 越野车:骑式车架,宽型方向把,越野型轮胎,剩余垂直轮隙及离地间隙大,适应在非公路地区行驶的两轮车。 普通赛车:骑式车架,狭窄方向把,坐垫偏后,轮辋基本直径不小于304 mm,装有大功率高转速发动机,专用于特定跑道上竞赛车速的两轮车。 微型赛车:坐式或骑式车架,轮辋基本直径不小于254mm,装有大功率高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撰写人:潘彪24120201 小组成员:潘彪赵煜24120202 胡姜文赫24120204 周吉琛24120206

一、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 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到53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基站超过117万个,用户已经达到4.7亿户。4G基站超过40万个,用户达到了1397万户。3G和4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互联网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34G,新增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接入点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开通。 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32亿,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网站总数突破350万个。6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有7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排名的前30名。据有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已经突破4000亿,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47%。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电信企业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贡献力已经达到1.29%。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和行业格局的加速变革。 同时最近两年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我们也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概况:速途研究院2015年5月4日报告金融行业可谓是“离钱最近的”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得风生水起,传统金融行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建设中来。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保险当道,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争鸣,甚是热闹,然而热闹的背后不得不提,其中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就单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元: 2.发展速度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速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演进升级进程,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带宽不断增长,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其次,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创新热潮进一步释放,不断开辟着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在此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消费方式看,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4],

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

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题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将从SCP分析框架下,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自1993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中国电影直到2003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5年,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年(2005-2013),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并且连续第8年超越进口大片;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超过历史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我国人口众多,电影潜在观众堪称世界之最,这一庞大的电影市场被外国人称为有待开发的钻石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消费能力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2.5亿~3.5亿,其中大部分是城市居民,在未来的十年,这一数字有可能会翻一番。在美国每人每年平均观看5部电影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每人只要多看一部,电影

2016-2020年踏板摩托车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踏板摩托车 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6-2020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剖析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特点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作用也日益凸显。具体来看,我们从行业规模、市场竞争、资本动向、创业创新、跨界融合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特点。 (一)行业持续高速增长 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营收规模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基础电信业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拉动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营收、市值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1、行业营收再创新高,移动化转型成效显著 行业营收高速增长,营收结构呈现“双集中”。2015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7500亿元1,同比增长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和基础电信业。互联网经济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带动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引擎。 从营收结构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两个集中的特点。一是市场中,2015年营收排名前十的上市互联网企业收入合计56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5.4%。二是业务集中,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比20%,但其业务收入合计为3786亿元,占比高达54.4%,远高于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等业务的比重。 移动化转型步伐加快,移动端收入逐渐占据主导。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兴起。其便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用户需求,成为互联网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传统业务均加快移动化转型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电子商务看,阿里巴巴2015年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高达2.95万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60%。国内最大的垂直电商唯品会持续推进移动战略,不断优化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体验,目前移动端销售占比已提升至82%。从搜索引擎看,百度大力发展移动搜索、移动地图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目前移动搜索月度活跃用户数达6.57亿,移动地图月度活跃用户数达3.02亿,推动移动端营收占比提升至53%。从社交网络看,腾讯微信已快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即时通信应用,其月活跃用户数已接近7亿,微信的公众账广告、朋友圈广告推动腾讯广告总收入的持续增长,移动平台广告收入占比已提升至65%。 2、市值总体震荡上行,融合企业更具发展潜力 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引发市值大幅震荡。截至2015年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体市值规模达4.86万亿元2,同比增长20.4%。虽然2015年企业市值整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幅震荡,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2015年1-5月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快速攀升,年内一度达到5.1万亿元的峰值,6-9月份企业总市值大幅下挫,累计下降了23.4%,10月份以后则有所反弹,市值逐渐回升。2015年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剧烈波动,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政策相继推出,利好互联网行业发展,激发市场信心,推高了相关企业股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主动去除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企业加快转型投资、短期利润快速缩减,导致企业股价遭受重挫。 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到53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基站超过117万个,用户已经达到4.7亿户。4G基站超过40万个,用户达到了1397万户。3G和4G 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互联网网间互联带宽达a到134G,新增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接入点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开通。 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32亿,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网站总数突破350万个。6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有7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排名的前30名。据有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已经突破4000亿,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47%。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电信企业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贡献力已经达到1.29%。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和行业格局的加速变革。 同时最近两年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我们也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概况:速途研究院2015年5月4日报告金融行业可谓是“离钱最近的”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得风生水起,传统金融行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建设中来。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保险当道,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争鸣,甚是热闹,然而热闹的背后不得不提,其中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就单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年,2013 发展速度2. 首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速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演进升级进程,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带宽不断增长,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其次,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创新热潮进一步释放,不断开辟着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在此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消费方式看,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4] 逐步进入成熟平稳增长期。截止2013年11月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5]。当前,中国互联网已形成了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互联网产业体系,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不断涌现。2013年,58同城、去哪儿、3G门户、汽车之家等企业的上市引发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波上市浪潮。2013年第3季度,腾讯市值已突破1000亿美金;市值同比增长最快的唯品会,同比增长率达到674.0%,奇虎360、携程网与搜房网的同比增长率也都在200%以上。 3.平均利润水平中国的互联网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全球同类行业其它的公司。2005年一年当中,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基本上平均的营业利润率达到32%,而美国一些行业领袖,包括谷歌、eBay、雅虎平均利润率只有19%,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当便%。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抓住四大发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抓住四大发 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亟需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强国之梦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繁荣态势、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产业格局,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日益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化;电影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电影产业发展日益规模化,电影企业集团实力增强,头部电影不断产生;电影的衍生开发规模效益显现。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组合院线、民资入影、融资上市、“互联网+”融合等重大产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我国推动电影产业化、实现电影强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认识到,在电影产业收益、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电影产业与世界电影强国仍有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把握电影产业发展新机遇。 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中国电影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电影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新老电影公司百舸争流、竞争奋进的局面。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通过“一带一路”交流、电影节、国际展映等方式,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蓬勃的产业活力: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6.6万块。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研究分析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研究分析

7,489,764 个。 全球gTLD (通用顶级域名)注册总量为133,892,976 个。中国全球第三为6,159,543个。中国大陆IPv4 地址数量约为 3.30 亿个,居全球第二位。 二.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1 互联网应用多样化,新应用更新较快,应用前景广阔互联网应用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原有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游戏、即时通信、虚拟主机、无线增值等互联网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形式。 互联网用途正在多元化,加速向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扩展。互联网已逐步应用到商务、医疗、教育、金融、农业、工业改造等多个行业,而且在每一行业内的应用也正向纵深发展,深入到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了融合应用。 2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06月,手机网民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88亿,上年增长率达17.5%,增长势头强劲,并首次超过电脑宽带网民用户3.86亿。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此外,通信业3G4G网提出和建设,从成本上也减少了通信流量费用,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3 电子商务成为新兴的商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并传统零售 据emarkerer统计2012年全球电子商务总规模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3848亿,中国以1816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上演的8。15“电商三国杀”,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的由天猫和淘宝掀起的“双11”购物狂欢节,1.1亿用户、205万个“扫货小分队”瞄准“双12”零点扫货,2012年几大典型事件,搅动国内消费品零售行业格局,彰显电子商务的力量。电子商务井喷,对消费市场的“蚕食”能力惊人。

我国摩托车行业分析

我国摩托车行业分析 一、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摩托车现整车年综合生产能力1500万辆,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七年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2003年生产量达1465.7万辆,同比增长12.9%;销售量达到1475万辆,同比增长12.92%,产销比达100.66%,利润总额2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5%。2004年1-9月份,生产量1261万辆,同比增长20.78%;销售量1255万,同比增长18.85%,利润总额7.81亿元,同比增长74.01%。预计至2004年底,产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销大于产的局面。2003年,出口300 万辆,出口到159 个国家,直接创汇7 亿多美元。 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总量超过1600多家,恶性竞争严重,再加上近年各大城市的“禁摩”政策,行业利润从1995年的22.3 亿元降至2002年的-7.4亿元,全行业亏损严重。从2003年开始,经济运行质量有所好转,行业利润达7亿元,但大部分企业仍然亏损,企业分化加剧。 二、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1、产品结构分析 两轮车是市场的主要车型,占约90%左右。小于50ML(轻便)车、100ML、110ML、125ML和150ML五大排量的摩托车主宰市场,

占全部总量的92%,比上年度高出0.82个百分点,产量进一步向五大排量车集中;125ML车为51.39%,位居各排量之首,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占行业总产量一半以上;100ML车为17.89%,居第二位,同比下降1.94 个百分点;110ML 车达8.75%,位于第三,同比增长1.23 个百分点,呈前低后高的上升态势;轻便车为7.93%,位居第四,同比增长0.4 个百分点;150ML车占6.04%;四冲程车比重较前二年有所下降。产品集中度过高,使产品趋于同质化。 2、区域保有量及市场分析 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摩托车的人均保有量(每千人)较高,广东省78.7辆,为全国之首;山东、江苏、海南、福建等地区的保有量为50-59辆;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均保有量较小,仅为15辆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不超过5辆,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由此看来,近年来我国摩托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开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对环保、交通管理的限制使摩托车市场不断萎缩,中西部及农村市场成为竞争重点。 3、进出口分析 (1)进口 今年开始,我国对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继续下调,但是摩托车的进口总量没有因此增加。进口的摩托车主要以大排量的高档车型为主,需求量较少,现阶段对我国摩托车工业没有较大影响。

中国会展行业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提出,推动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展览城市和展览场馆。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对专业展览馆的统计,2014年全国被调研城市展馆室内面积914.13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专业展馆226个,在建专业场馆16个,计划待建展览场馆4个。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发育发展可以催化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商贸、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把握市场走势及其发展规律。通过会展活动,能汇聚巨大的人才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2014年,我国会展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4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79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5.8%;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7%,与2013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5%,与2013年基本持平;拉动效应3.4万亿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6.3%。 图表2010-2014年中国会展业直接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会展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单体会展设施大型化趋势明显,在建、待建场馆单个平均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更是高达40万平方米。

图表2010-2013年中国会展场馆数量及面积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009-2014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4290场上升到7495场,年复合增长率达7.27%;展览面积从4990万m2上升到9736万m2,年复合增长率达11.11%,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图表2009-2014年我国办展数量和面积统计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09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1817亿元,到2014年增加到4190

电影产业渠道分析

杨帆筱筱 成员| 方朝旭 安妮 陈想秋 郭芷依 刘洋 王仲财 林燕杰 谢雪丽 电影产业渠道分析

1 / 26 目录 目录 1 电影业概述 4 一、 电影业简介 4 二、 中国的电影业发展 4 (一) 电影产业渠道环境 5 (二) 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国产片票房收入份额大幅提升 6 (三) 十余年来,中国电影放映市场逐步扩大, 7 营销渠道概述 8 电影发行渠道模式的演变 9 一、 发行渠道的演变 9 二、 现在的渠道模式 11 (一) 传统的影院发行渠道: 11 (二) 随着数字时代、3G 时代的来临,除了传统的影院发行渠道以外,电影的网络发行、手机发行等多媒体发行模式也应运而生 13 (三) 进口电影 14 (四) 出口电影(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主要渠道) 15

2 / 26 主要的渠道结构 15 一、 紧密型垂直渠道系统(制片发行一体化结构) 16 二、 契约式垂直渠道(通过销售中端的结构) 17 三、 混合型渠道结构 17 案例分析电影产业渠道结构 18 一、 紧密型垂直渠道系统(制片发行一体化)——中影 18 二、 契约式垂直渠道——华谊兄弟 18 三、 多渠道营销模式(华纳兄弟) 19 (一) 线下渠道 19 (二) 影院渠道 19 (三) DVD 与周边产品渠道 20 (四) 线上渠道 21 (五) 电视台 21 (六) 网络渠道 22 (七) 多渠道营销模式优点 24 四、 总结 24 中国电影行业渠道冲突分析 25 一、 垂直渠道冲突 25

3 / 26 二、 水平渠道冲突 25 电影影院渠道冲突解决的办法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