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大作业,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大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71

课程名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评阅教师

第 1 次任务

共 1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一、单选题(2分*15)

1.( B )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区”一词。

A. 查尔斯·罗密

B.滕尼斯

C.费孝通

D.梅因

2.( B )是社区概念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决定社区变迁的重要条件。

A.人口要素

B.地域要素

C.经济要素

D.文化要素

3.( C )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文明向乡村扩大的过程。

A.专业化

B.社会化

C.城市化

D.乡村化

4.( A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区形式。

A.农村 B .城镇 C.居民小区 D.山区

5.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阶段的探索阶段的主要标志是1996年3月在( D )召开了城区工作会议。

A.北京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6.城市作为一种比村庄社区规模大、社会结构复杂的社区,有着村庄社区所没有的两大功能是( A )。

A.聚焦和综合

B.稳定和综合

C.聚集和稳定

D.凝聚和稳定

7. 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的时候,街道党委(党工委)实际上担当着( A )的角色。

A.全面处理街道工作 B.组织协调人员 C.宣传 D.秘书

8.( C )模式在于通过“一会两站”的基本架构,破解社区工作行政化的困境,促成居委会独立化和自主化,还原法律规定的社区自治。

A. 沈阳

B.江汉

C.深圳盐田

D.上海浦东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区自治的基本要素?( C )。

A.人事选免

B. 财务管理

C.社区文化

D.社区服务

10.社区人群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 A )是最基本的社区群体。

A.家庭、邻里

B.家庭、小区

C.邻里、小区

D.亲属、邻里

11.下列单位中不是每届任期均为三年的是(D )。

A.议事会

B.居委会

C.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D.业主委员会

12.( D )是社区成员在一定的地域内所面对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物质环境

D.社区环境

13.搞好社区服务、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最可靠的组织保证是(B )。

A.行政命令、严格规范各种行为

B.重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应有义务

C.物业管理企业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D.社区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14.从某种意义上看,( C )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

A.社区教育

B.社区活动

C.社区文化

D.社区管理

15.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是(C )。

A.提高社区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

B.严厉打击违法及犯罪分子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D.警民共建

二、填空题(1分*10)

1. 社区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

2. 居民委员会的特征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

3. 社区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文化现象,具有地域性、群众性、实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

4. 业主委员会不仅是业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说,也是实现的组织形式。

5.狭义的社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___人文环境________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社区的绿化环境、_____美化环境________和____净化状况_________ 。

6.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_社会群体______和__社会组织_____。

7. 汉语“社区”一词的译名最初是由_____费孝通_____先生用来翻译英文community 一词的。

三、名词解释(4分*5)

1.城市社区建设

答:城市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社区服务

答: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为平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依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的以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为主、以经营性服务为辅的各种服务性产品和服务性活动。

3.居民委员会

答:居民委员会城市和农村按照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社区治安

答: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政府和自治组织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題依法进行治理的公务活动

5.社区居民自治

答:社区居民自治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四、简答题(6分*4)

1、试述城市社区组织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答:城市社区组织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基层行政社区与自然社区相耦合原则;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原则;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原则,纵向和横向管理数体协调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宜原则。

2、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队伍完善社区文化共建机制和相关制度法规。

3、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对我国社区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既是进行社会整合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小康社会来临的必然趋势。国外先进的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对国内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体现为以下四点:首先,社区管理逐步向社区自治转化的过程中要明确政府职能,即规划、协调、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其次,健全城市社区管理法规。再次,积极培育城市社区中介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最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4、简述当前我国社区自治四种模式的主要特征

答:沈阳模式:沈阳市社区自治模式主要是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機式。上海浦东新区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社区自治模式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注重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依靠行政力量,通过街居联动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深圳盐田模式:盐田

模式在于通过“一会两站”的基本架构,破解社区工作行政化的困境,促成居委会独立化和自主化,还原法律规定的社区自治。江汉模式:江汉模式主要是在社区建设中,转变政府职能,突出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新型的政府行政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行政调控机制与社会自治机制结合,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城市基础社会管理体制。江汉区也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并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这三个组织构成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大龄单身青年,他们有婚恋方面的需求,但因为种种原因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针对这些大龄单身青年的需求,请拟定一份社区服务方案。(字数:约700—800字)

作答结果:

作答结果:

关于解决清安社区单身大龄青年个人问题的服务方案

清安社区一共有单身大龄青年二百多人,我作为社区的一名工作者,对怎样帮助这些单身大龄青年解决个人问题,拟定了以下服务方案:

首先,对单身大龄青年的需求进行分析:大龄单身青年在择偶观念、交友范围、交友技巧等方面,都需得到帮助。

先分析一下社区里的青年为什么会成为大龄单身的原因。第一,我想在择偶观念上他们是有问题的,有的人对另一半要求过高,但没有顾及自身的条件,导致择偶困难;有的人一定要门当户对,也会失掉很多机会。择偶观念首先要改变,一定要认清自身的条件,要以感情为先,物质在后。第二,大龄青年的交友范围太窄,有的大龄青年不喜欢交友,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玩游戏,这就造成认识异性的机会很少,也就变成了大龄单身了。第三,很多大龄青年不懂如何和异性交往。

针对大龄单身青年的需求分析后,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呢?解决方案:

(1)目标:帮助大龄单身青年拓宽交友面,提供交友平台。作为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社区信息平台,帮助他们拓宽交友面,从而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异性朋友。

(2)实施策略:

A 充分了解社区大龄单身青年的个人情况、择偶观念和择偶标准;

单身青年每个人的个人情况,家里条件和择偶观念和标准都不一样,要想帮助他们,就一定要对每一位单身青年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并且给每一位单身大龄青年建立个人记录档案。

B邀请婚恋专家为大龄青年讲解正确的择偶观;

一些青年由于自己的择偶观不正确,有的特别看重物质条件,有的对家里条件特别挑剔等,都会造成找对象困难。社区可以不定期的邀请婚恋专家为大龄青年讲解正确的择偶观,让他们对自己的另一半有个正确的认识。

C举办社区活动,给大龄青年提供交友的平台;

很多大龄青年由于工作忙,生活圈子狭小,认识的异性不多。社区通过举办一些交友活动,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好的交友平台。

D联系其他社区举办交友活动;

同一个社区的未婚青年毕竟有限,可以利用不同社区之间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朋友。

E对个别有婚恋障碍的青年提供个案辅导。

社区里有个别单身大龄青年经历过多次恋爱失败,对其信心打击很大。这时就需要对他们

提供个别辅导,通过和他们谈心,了解恋爱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帮助他们重拾恋爱的信心。

(3)方案执行:包括充分开展需求调查,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等。有了一个好的方案还不行,关键在于怎么去执行。首先需充分开展需求调查,了解单身大龄青年的实际需求,在根据社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可以对单身大龄青年建立跟进表格,随时了解他们的进展,根据进展提供不同的帮助。

(4)评估:包括大龄单身青年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方案的实际效果如何,就得看大龄单身青年对服务的满意度是否高,方案的执行情况究竟怎样,最后还需要统计成功了多少对新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多少大龄青年还没有找到对象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得记录在案,这对以后方案的改进会提供很好的帮助。

完成日期:

得分: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第大作业次任务评阅教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4080000222 姓名杨杰 课程代码110060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计划职能 2、滚动计划法 3、目标管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中()职能?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3、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4、较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A梅奥B孔茨C吉尔布雷斯夫妇D德鲁克 5、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现实目标途径的策划和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计划( ) 。 A.它能够准确的预测将来情况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B.使组织活动不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干扰 C.行动方案确定之后就不能随意变更 D.为组织稳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证和基础,有助于将预期目标变为现实 6、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 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 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计划有机结合 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的远期计划作过早过死的安排 D.以上三方面都是 7、根据Y理论,你认为持此理论观点的管理者在为下属制定计划时,会倾向于哪一类计划?()。 A.战略计划 B.具体计划 D.综合性计划 D.指导性计划 8、企业计划从上到下可分成多个层次,通常越低层次目标就越具有以下特点()。 A. 定性和定量结合 B. 趋向与定性 C. 模糊而不可控 D. 具体而可控 三、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 1、按计划涉及的时限的长短划分()。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将“治理”概念应用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社区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相比,社区治理的特征在于: 1、就主体而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我国过去在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中,管理主体单一化,只能是政府。而在社区治理中,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除了国家(政府)主体之外,还有居民、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因此,社区的公共事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决策,政府与社区之间要形成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信任关系,以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3]为目标,达至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就过程而言,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不论是单位体制,还是街居体制,行政功能都非常突出,命令式的上下级科层色彩浓厚。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而社区治理则强调居民参与,要求社区发展的各项规划、社区建设的实施以及社区事务的处理等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居民不再依附于单位或街居组织,更不受它们的庇护,而是彼此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 3、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我国过去的街居体制结构是从上级政府到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再到居民,单位体制结构是从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再到居民,只有垂直的关系,没有横向的联系。而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主体多元化,街道与居委会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单向运行转变为双向互动;大量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居民和政府之间又是一道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从而将社区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筑成横向的网状结构[4]。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

2019学年春学期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7060700063 姓名李旭 完成日期2019年4月23日 课程代码110004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A(专)评阅教师(教师填写) 得分(教师填写) 评阅时间2019年X月X日第 1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大学英语(A)(专) 形成性考核 1 答题纸 I. 选择填空(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 A D A D A C II. 用方框里所给的短语完成对话(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D C E A B III. 阅读理解(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B A B A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A C C A D C D IV. 完成句子(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 if he can come tomorrow 2. you’d better hurry 3. you give me a reply earlier 4. due to her efforts largely 5. the job turned out harder than we thought 6. Given the difficulty of the task 7. whether to go to the 200 or to go home 8. our small flat 9. It is up to the weather 10. a better plan 教师评语:。

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变革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浪潮迭起,我国社区建设也面对着一个新的里程。从社会学的视野看,无论是城市化、社会建设或是社区建设,都涉及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机制的调整。我们将社区建设正在发生的这一转变称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通过“双维社区建设模式”,调整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格局,找到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机制的实际途径。上城区的这一创新性探索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对于我国社区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社区建设面对的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就此而言,我国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2008 年9 月,我们对杭州市的西溪湿地、西泠印社、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保工程及杭州女装行业协会等十多个社会复合主体的典型案例做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2009 年6 月,我们又对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这次调查覆盖了上城区的全部6 个街道办事处,深入到了数十个社区的工作一线。杭州市及上城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机制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对于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及城市社区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走向科学与和谐的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都市化或城镇化。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附件 江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71 课程名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评阅教师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题目: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居民,依据所学的城市社区管理知识,结合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内容是所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字数:约800字以上) 作业指引 1.在完成本作业前,你应先学习城市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单元三至单元九的内容。 2.答案须能充分反映你已经掌握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内容的相关理论,并能有效地把概念和理论应用在实际情况中。 3.答案要简洁,并有清晰的结构系统。要从需求分析、目标分析实施策略、方案执行、结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方案的拟订你可利用小标题与段落主题句

等使讨论内容层次分明。 4.请务必准时缴交你的作业,否则将被扣除5-20分。 5.请下载按规定文本作答。 作答结果: 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当前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市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是,计划经济下传统管理方式的存在,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社区类型单一。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1982年,《宪法》中首次明确指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但除了这种政治性的社区组织之外,几乎还未形成其它成熟的社会组织。 3、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四大问题作了新的思考:当前,中国社区的类型多样,但“中国特色”的社区还处于“行政型”社区向“自治型”社区转型的过程中,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行政型”社区将发挥主导作用;社区治理要淡化“行政化”倾向,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理顺社区自治模式中的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居委会与驻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面对当今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三大困境,要区分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关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培育;中国城市老城区、老社区建设宜居社区,既要借鉴国外宜居社区的经验,更要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人际关系”等维度促进社区重塑。 [关键词]社区;类型;治理;社区文化产业;社区重塑

1991年,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民政部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之后,中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建设的不同经验,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中国的社区建设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里程,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社区类型的新拓展 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社区概念以来,社区概念的内涵不断在丰富,社区的类型也不断在拓展。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和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社区的类型更是复杂多样。比如,上海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城市的最大差异是: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这适应了当时上海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需要,提高了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半径网络的关系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试评价市场机制?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第一,市场的垄断。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日益承担起居民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本文以我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共组织在社区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来考察当前公共治理在城市社区的存在的问题; 最后再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希望借此为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公共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含:一:本文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二:列举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等概念。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选题的意义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转换,就是要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互动的良性治理结构。而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依赖的转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为此,我国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各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党和政府必须以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法语完善的社区自治体系的完美结合。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整合的各种组织和社会协作,以达到有效的管理城市社区的目的。 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从理论上来看,城市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抽象出一定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对其制约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对其理论的完善以及分析,同时“合作均衡型”社区治理实践,在一定程度和理念上融合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的一面。在实践上,一方面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迎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居民的利益需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改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理好,从而更好地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制。加强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落实民生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有利于让和谐社会的成果由广大民众来分享。本文以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其核心在于对影响社区治理的变量进行探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现有的研究成果局限在对整体模式的探索以及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概括抽象,这为研究社区治理增添了新的土壤。本文的主要不足与难点在于对有些的理论的应运上还不够完备,对一些理论的解释还不透彻,同时在社区实践的总结抽象上表达的还不能够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 1城市社区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社区的多样化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作为多元标准,然而把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这是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主要是人口集中、商品经济发达、密度大、经济活动复杂、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社会流动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社会生

江苏开放大学英语作业三参考答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课程代码 110004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A(专) 评阅教师 得分 评阅时间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大学英语(A)(专)形成性考核 3 答题纸 I. 选择填空(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II. 用方框里所给的短语完成对话(每小题2分,共10分) III. 阅读理解(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IV. 完成句子(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available in that shop 2.so dirty that I have to wash it 3.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4.no matter how long it takes 5. cell phones do harm to brains 6. commit himself to working for peace 7.will soon get used to it 8.contribute to this discussion 9.be involved in important decisions

10.with regard to life and death 教师评语:。 江苏开放大学大学英语(A)(专) 形成性考核 3 试题 I. Choose the choice that best fits into the blank.(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We understand you need easy access ______ up-to-dat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accounts in many cities. A. in B. to C. for D. with 2. It is common practice ______ a battery when it still has some life in it. A. to charge B. charge C. charged D. having charged 3.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______ birth of ______ child by giving away red eggs. A. / ; a B. / ; the C. the; a D. the; the 4. It was so noisy that we found it hard to ______ the conversation.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xx (2010141307) (xxxxxxxxxxxxxxx xx xx xxxxxxx)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区地位的彰显,我国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社区群众参与意识薄弱、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探索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拓宽资金获得渠道、提高居民参与共建意识、推进社区服务和培养高素质的工作者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Facing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xxxxx (2010141307) (Manage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Abstract:With the city's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status highlights, China's urban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poor sense of community mass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service function is not perfect, health services are not standardiz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of the issues proposed to explore new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capital gain, improv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building the awareness, promoting community service and train highly qualified workers and other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ity community; problem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一、社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社区”最初是被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的。20世纪三十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翻译滕尼斯的著作和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候,将“community”译为“社区”。至此以后,这一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以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为例 1、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 1.1国外有关“社区”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其标志为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社区和社会》一书。“社区”概念是滕尼斯首先提出的。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存在着社会转型和由此造成的两种社会组织的分野。一种组织是传统的,以农村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等特性;另一种组织是现代的,以城市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等属性。他把前一种传统组织称之为“社区”,后一种现代组织称之为“社会”。并且他看到,在社会转型中,前者正在为后者所取代; 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社会是以目的、利益为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其制约因素通常是依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其行为控制通常是依据习惯、传统或乡规民约、良风民俗。 (2)“区域”论时代 以麦基文1917年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麦基文把社区看作是人类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它可大可小,在这里,社区不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的界限不再是刚性的。 (3)“综合”论时代 以1958年桑德斯的《社区论》的发表为标志,对社区的研究进入了“综合”论时代,既把社区既看作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又看作是“一个行动的场所”。“综合社区”论把冲突论和行动论引了进来,打破了“组织社区”和“区域社区”的均质、平衡状态,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的属性,科学地揭示了社区发展,同时为社区发展提供了过程、运动、方案和方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1.2城市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主要包括: 1)社区福利性服务。其对象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儿童寄托服务等此外,还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咨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性服务,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辅导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性服务。指一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比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系(院):政法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黄文房学号: 前言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摆在了每个正在和将要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中国人面前。社区建设,在新时期中国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突出的社会问题,面临的建设困境,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中国大陆的重新引进。解决不完的矛盾+不断地实事求是的探索=越来越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社区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我们需要时刻的保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态度去看待建设途中遇到的一切。不因成骄,不为挫乱。 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首次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既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和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同时,对于社区建设面临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及对于社会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当前社区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1、当前社区建设现状 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

半期开始在城市大力推动失去的服务的发展。90年代后期社区建设达到了高潮。我国的社区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服务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社区志愿服务者1600多万人,已初步形成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拓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四是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 从实践上看,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在强化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再次,通过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了社区组织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服务条件的建设,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最后,在社区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了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体系包含了相当广泛的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服务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社会治安服务、社区文化体育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在就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及社区扶贫帮困服务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与青少年、优抚对象和失业下岗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项目,同时还包括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社区制研究强调街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提供了解决街道行政压力繁重这一问题的思路,适应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初衷,因而正在对社区建设的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政府鼓励下,各地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已基本明确: 即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功能,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建立了推进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经过前一阶段的探索实践,各实验区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持帅的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而加大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自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许多实验区按照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对街道、居委会,特别是居委会的规模进行了调整,秒学地划分社区,合理地建立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区自治组织。三是因地制宜地确定社区建设的项目。目前,从各实验区确定的项目来看,有多有少,不尽相同,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内容有六项,即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这些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四是理顺关系,强化社区功能。各实验区都重点抓了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这个环节,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注意理顺区、街与社区的关系,以及社区基层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五是推进社区民主。通过“四个民主”,实现党领导下的社区依法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达到建设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一是社区建设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自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所在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社区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功能得到了强化。各部门、各驻区单位在社区中找准位置,从各自本职出发,向社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社区普遍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以及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着手解决一些群众亟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社区建设丰富了社区生活,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凝聚力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三是通过社区建设,找到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各实验区通过实践,城市基层管理开始由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方式向社区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方式转变,使城市社区成为全部城市工作的基础和载体,使城市大量实际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四是通过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有所提高,工作条件有所改善。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评议社区工作和参与社区事务,既促进了社区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Quiz 3答题纸 请用黑色字体将相应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不将答案填入答题纸中视为无效作业 第一部分£交际英语(冀与 2. C 3. <1 & ; A 每小 4. B 満分P分: 5. D 1. B -*-1二部分 衷 鱸说S解(共 1: 2小 罠 j每 <1彗..§ 4鴻分3 6. B 7. B 8. B 9. B 10. A 11 .C 12. D 13. A 14. B15. A 営 二二迪a 词汇占结松1 (e a丄 Kt乱毎小題器分■満分 16 .D 17. A 18. D 19. D20. A 第四部分 晝完型填空(共5卒 审”毎个二】J i ”涛分15XV1 21 .E 22. A 23. D 24 . C 25. B 第五肉 分:; 写作(灌分佬分) Practice Makes Perfect The say ing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means that after you have pie nty of practice in what you are doing, you will be perfect in it. He who practices a lot will master the skill more quickly tha n he who seldom or hardly practices. For example, whe n we lear n En glish, we have to lear n grammar, words, expressi ons and so on. The most importa nt thi ng may be how to put what we have lear ned into practice. If you only lear n the grammar rules by heart and dofi t do eno ugh exercises, it is certain that you can7 t understand them perfectly. But if you practice a lot, maybe you will un dersta nd them more deeply and you can find some good methods of applying them. Memorizing English words whenever time permits, we can easily memorize them and can even find a way to memorize them more quickly. There is ano ther example. A famous sin ger can sing very welt. Of course, his tale nt is very importa nt, but practice is n ecessary. It is n ecessary to practice tomake the sin ger sing better and better. It is evident that practice is important for everybody.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study and work,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区归属感(community attachment)是影响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社区归属感是指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情色彩,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 [1] 。我国正处在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而社区建设是推动其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居民的社区情感对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城市社区归属感的讨论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破坏传统社区的力量,它以经济理性和社会流动的力量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心与未来趋势 ——以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为视角 文 | 单菁菁 | Shan Jingjing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 冲击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性联系,并造成颠覆性后果。”[2] 但也有部分学者反对这一观点,他们认为“社区是整体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是在作为‘历史残留’而逐渐消失,……而是要用新的方式和这个趋势结合在一起”。 [3] “现代化、工业 化从根本上说不会削弱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恰恰相反,构成社区质量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环境、教育、能源等因素的状况及其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4] 根据西方社会学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进行测量:(1)居民是否感觉自己属于这个社区,愿意长久居住并且认同自己是其社区的居民;(2)居民是否对社区发生的事情

3.69,处于“一般”到“较强”之间偏向于“较强”的位置水平;社区喜爱及地域意识的均值为3.95,基本上接近“较强”的位置水平;对社区事务关心程度及群体意识的均值为3.77,也处于“一般”到“较强”之间偏向于“较强”的位置水平;最后,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综合得分为 4.12,基本上处于“较强”水平。(见图1) 上述研究表明,在“单位制”日趋解体的今天,社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被我国广大市民所普遍接受。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强。 二、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卡萨达(Kasarda)、贾诺威茨(Janowitz) [6] 、格尔森(Gerson) [7]、斯廷纳(Stinner)、卢恩(Loon)[8] 和高迪(G o u d y) [9] 等人的研究,大 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2)居民在社区内的居住时间;(3)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4)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5)居民的社区满意度。以往研究表明,上述因素与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之间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我们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居民对社区进步的认知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区未来的判断和信心,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社区的喜爱程度、满意程度以及是否想要在此长久定居的愿望,二者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将社区居民的社会地位、在社区内的居住时间、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社区满意度以及对社区进步的认知度作为此次研究的自变量因素,探求其对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影响。PRE测量(proportionate reduction in error)结果如表2。 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因素未达到任何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度外,居民在社区内的居住时间、社会关系和社区参与程度与其社区归属感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1916、0.1957和0.2223,显著度分别达到0.005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