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文字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文字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文字

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吐血)的中医综述

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便血”(吐血)范畴,早在《内经》就对“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塞淫所胜,……民病厥心痛, 呕血,血泄,……,岁少阴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则血便”,“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口烂、血溢、血泄”,《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认为“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失节,劳累过度,七情内伤及外感六淫致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湿热下注和邪留五脏,但此时尚无方药记载。《金匾要略》则较详细记载了便血,吐血的辩治规律,“病人面无血色,无寒, 脉沉弦者妞,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渴者,必吐血”,“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心气不足,吐血蛆血,泻心汤主之”,“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总结“便血”的病机主要是两条:一是火热迫血妄行,二是虚寒气不摄血。并给予具体治法和方药,其理论和方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并一直沿用至今。隋嘿元芳《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 ,’,自主血,肝藏血,愁忧思虚则伤心,患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热气在内,大便下血,鲜而腹痛, 冷气在内,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不甚痛”,“远近者,病在上下焦也”,提出虚损,饮酒可致吐血,对七情内伤所致便血(吐血)作了更进一步综述,并对便血的出血部位和辩证论治作了准确的分析,与现代医学比较吻合。唐《备急千金要方》创制了生地黄汤,犀角地黄汤治疗胃热吐血,以达凉血止血目的。宋《济生方》提出治血四法“风者散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认为风邪入肠胃也致便血,即后世所说的肠风下血,并提出用散风除邪以达止血目的。从元以后,对“便血”(吐血)的辩证论治规律和治则治法及方药进入一个百家齐鸣的时代,制订了许多治疗原则,创制了很多有效的止血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用。元·刘河间《河间六书》“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或谓呕吐紫凝血为寒者,误也,此非冷凝,由热甚销烁……。则水化制之,故赤兼黑而为紫也”。《玄机原病式》“热客下焦,大小便血也”, 推崇“火热致血”论。朱丹溪·《丹溪心法·下血》“其法不可纯用寒凉,必于寒凉药中加辛味为佐,久不愈者,后用温剂”,“下血当别其气,色鲜红为热……,色疲者为寒,血逐气走,冷寒入肠胃……”提出治“便血”(吐血) 尤须先辩寒热虚实,实热血证不可肆用塞凉,以免寒凝血癖,迁延不愈。《医学纲目·下血》“大便下血,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暗者,脏毒也:肛门射如血箭者,虫痔也;又有一种下部虚,阳气不升,血随气而降者’,。对“便血”作了一个科学的分类,使后学宜于鉴别及治疗。张景岳·《景岳全书·血证》对“便血”(吐血)的辩证论治做了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总结, “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大便下血,多由肠胃之火,……虽血之妄行,由火者多,然未必尽由于火也,故于火证之外,

则有脾胃阴虚而不能统血者,有气陷而血亦陷者,有病久滑泄而血因以动者, 有风结于阴分而为便血者。大都有火者,多因血热,无火者多因虚滑,故治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便血”(吐血)范畴,早在《内经》就对“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塞淫所胜,……民病厥心痛, 呕血,血泄,……,岁少阴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则血便”,“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口烂、血溢、血泄”,《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认为“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失节,劳累过度,七情内伤及外感六淫致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湿热下注和邪留五脏,但此时尚无方药记载。《金匾要略》则较详细记载了便血,吐血的辩治规律,“病人面无血色,无寒, 脉沉弦者妞,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渴者,必吐血”,“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心气不足,吐血蛆血,泻心汤主之”,“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总结“便血”的病机主要是两条:一是火热迫血妄行,二是虚寒气不摄血。并给予具体治法和方药,其理论和方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并一直沿用至今。隋嘿元芳《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 ,’,自主血,肝藏血,愁忧思虚则伤心,患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热气在内,大便下血,鲜而腹痛, 冷气在内,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不甚痛”,“远近者,病在上下焦也”,提出虚损,饮酒可致吐血,对七情内伤所致便血(吐血)作了更进一步者,但当知虚实之要”,认为凡治血证,须察其有火,无火,辩其气虚,气实。并相应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并针对当时肆用寒凉,妄加攻击的治法给予批评,缪希雍的治血之原则“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气,不宜降火;宜清肝,不宜伐肝”和唐容川的“止血、消癖、宁血、补虚”仍是当今中医临床治疗各种血证(包括便血)的基本法则。后世医家又针对他俩的治血原则作了一些具体补充与解释。《古今医案按·血证》“缪仲醇治吐血有三诀,举世奉为明训,实未细绎其义,首条宜行血,不宜止血,固是,然行血主药,惟有大黄,所血下行为顺,又须看血证之新久,与失血之多少而去取之,益宜于妄行之初,不宜于脱血之后也”,《医宗金鉴》“失血之初,固属阳热,失血之后,热随血去,热虽消而气逐血虚,阳亦微也”。提出宜在出血早期应用, 出血之后则不适宜。对于大失血致气随血脱的“脱证”,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血症》“此胃气大损,脾元脱竭,血无所统,故注泄下行,阳败于阴,故色为灰黑,此危剧证也,即速用回阴等剂,犹恐不及,而若辈犹云:今即见血,安可再用温药?必致其毙。”清·唐容川《血证论》“血尽气亦尽也,危脱之证,独参汤救护其气,使气不脱则血不奔也。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澹遗弱,脉细微迟涩,唇口淡和,甘草干姜汤主之”,都认为其是脾不统血,气随血统之危证,各朝医家共认按明·赵献可·《医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急以益气固脱,用独参汤或参附汤频服。

症候分型

1.胃热伤络证:

症候:吐血鲜红或暗红,或伴有食物残渣,大便色黑如漆,口干口臭,渴喜冷饮,或脘腹胀痛,舌质红,苔黄,或少苔,脉滑数或细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泻心汤《金匮要略》合十灰散《十药神书》加味。大黄、黄芩、黄连、大蓟、小蓟,荷叶、侧伯叶、白茅根、茜草、丹皮、棕榈(lv)。

若阴虚火旺加生地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对湿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本方主治上部出血诸症乃火热炽盛,气火上冲,损伤血络,离经妄行所致。治宜凉血止血。方中大蓟、小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且能祛瘀,是为君药。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皆能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与君药相配,既能增强澄本清源之力,又有塞流止血之功,皆为臣药。血之所以上溢,是由于气盛火旺,故用栀子、大黄清热泻火,挫其鸱张之势,可使邪热从大小便而去,使气火降而助血止,是为佐药;重用凉降涩止之品,恐致留瘀,故以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亦为佐药。用法中用藕汁和萝卜汁磨京墨调服,藕汁能清热凉血散瘀、萝卜汁降气清热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涩止血之功,皆属佐药之用。诸药炒炭存性,亦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力。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于一方,但以凉血止血为主,使血热清,气火降,则出血自止。

2.肝火犯胃

症候:吐血鲜红,口苦胁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味。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栀子、黄芩、甘草、藕节、白茅根、旱莲草、三七。

方解: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

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方论吴谦等:“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以出也。然皆清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也,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3.气随血脱

症候:出血暴急量多,或呕血便血并见,伴面色苍白,冷汗出,手足厥冷,神疲乏力,表情淡漠,脉微细。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独参汤《景岳全书》合参附汤《正体类要》加味。人参、熟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炙黄芪、三七粉、阿胶、山萸肉。

大剂量人参:大补元气、补肺益气、益阴生津

气为血之帅: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1.气能生血一是指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从摄入的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其中没一个转化过程都离不开气化,而气化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则脏腑的功能活动旺盛,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气化能力减弱,则脏腑功能活动衰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弱。二是指气为化生血液的原料,主要指营气。所以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故在临床治疗血虚疾患时,常常配合补气药,就是补气以生血之意。

2.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另一方面有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气之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总之,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临床上治疗血行失常,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气虚不能行血则面色白,补气行血则面色华;气滞则血瘀,妇女月经闭止,行气活血则经通。

3.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循环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气摄血,实际上是脾统血的作用。若脾虚不能统血,则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气不摄血则可见出血之候,故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之法,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上每见血脱之危候,用大剂独参汤补气摄血而气充血止,即是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血对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血为气之母”。血对气的关系,即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是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

其一,血能生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各脏腑和经络之气的声称和维持起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水谷精微又赖血以运之,借以为脏腑的功能活动不断地供给营养,使气的生成与运行正常地进行。所以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

其二血能载气。气存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为气之守,气必依附于血而静谧。否则,血不载气,则气将易于流散,无以所归,因为人身之血即以载气,故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说:“守气者,即是血”,《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行脉中”,即指营气存在于血脉之中。所以在临床上,每见大出血之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形成气随血

脱之候。

中成药:

1.云南白药内服,或三七粉内服

2.气随血脱者还可以参附注射液10-20ml静滴。

中医中药优美文字

中医中药优美文字 您好! 将前段时间摘抄得一些与君共享: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得信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就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就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得“四季歌”春风与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得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得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

含得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得诉状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 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在短短130多字得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得情书冯梦龙得《桂枝儿》:您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您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就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得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您果就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得等。清代褚人获编得《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得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夫得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

上消化道出血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丙级) 中西医概述 西医: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在解剖上,人们以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本单病种不包括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中医: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为血证,便血、吐血、呕血。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称吐血、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故称为便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人情况,明确诊断,选择各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措施,对于轻、中度出血者,一般经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能使出血停止,病情恢复,然后再针对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根治措施。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首先在于抢救休克和控制出血,同时或随后查明出血病因,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断规范 中医辨证诊断规范 1.脾虚不摄证 主症: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胃中积热证 主症: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3.肝火犯胃证 主症: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脉弦数。 4.肝胃虚寒证 主症:吐血色黯或大便色黑,缠绵难愈,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呆,常感腹中冷痛,眩晕,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微。 5.气血两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吐血色黯量少,唇甲色淡,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或常伴有自汗,动则气促,眩晕耳鸣,神疲,大便色黑,色淡苔少,脉沉涩。 西医诊断规范 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末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漫步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堂

漫步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堂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而总结出的治疗疾病的经验,他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在1982年已经把“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宪法》,这说明国家已经把中西医放到同等地位。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中医药是个很好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已经把“中医药堂”的邮票列入今年发行计划,这对我们中医界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说到中医药堂我们不禁想到过去常说的“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也曾听说过旧中国有四大中药房(即北京同仁堂、杭州庆余堂、汉口叶开泰、广州陈李济),为此本人搜集到全国比较著名的、历史悠久的二十家老字号中药堂,拟从堂号的由来、创始人、堂训、宗旨、经营理念、主打产品等方面进行介绍。 1、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北京乐氏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创办了同仁堂药室,乐显扬就成了北京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分门汇集成书,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形成有“十大王牌”和“十大名牌”等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十大王牌药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局方至宝丸、苏合香丸、参茸卫生丸、女金丹、再造丸、紫雪散、虎骨酒(另加安坤赞育丸、乌鸡白凤丸、十香返魂丹合称十三太保)。十大名牌药有:乌鸡白凤丸、消栓再造丸、安神健脑液、牛黄解毒片、枣仁安神液、活血通脉片、愈风宁心片、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狗皮膏。 2、杭州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创立。胡庆余堂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故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说。胡庆余堂的堂号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其主要产品有胃复春片、庆余救心丸、障翳散等。胡庆余堂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广州陈李济: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老字号,创建于1600年,比北京的同仁堂还要早69年,陈李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出血病人注意要点:1有无休克表现(尿少,四肢凉,脉细,血压下降),头晕,心慌,呕血,口渴,尿少,出汗情况,注意血压,尿量,脉搏呼吸,肠鸣音,腹部情况,大便颜色,量,2注意排除口咽,牙龈出血吞咽,3主要病因:a消化性溃疡,b肝硬化c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是主要诱因d 胃癌e应激性溃疡4主要表现:黑便(进食铁剂,铋剂,动物血及肝脏会引起黑便,注意鉴别)呕血贫血(HB低于70g/l,需输红悬)5问诊病史注意黑便,呕血,量色及时间,有无血块,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坚持劳作,肝病者注意有无皮肤瘙痒,既往史:肝病史,出血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药敏史,糖尿病,高血压,烟酒史,家族史(有无乙肝及癌症病史)6查体:注意生命体征,面色,四肢有无水肿,温度,肠鸣音,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如有腹痛,腹部压痛注意,胰腺,淀粉酶检查,CT排查) 长期医嘱:1护理等级,病重或病危,暂禁食,留家属,生命体征监测,计尿量,有腹水,水肿者利尿,注意,血压情况,如有血压下降,先不考虑水肿,待血压稳定后边补边脱先小剂量利尿,逐步增加 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医嘱模板: 1按感染科常规护理,一级护理,病危,暂禁食,监测血压,脉搏,Q2H,计24小时尿量NS 100ML+ 奥美拉唑40mg(或洛赛克进口) ivgtt bid 或q8h, NS 50ML+善宁0.3mg 微量泵入Q12H泵完,云南红药2片tid NS 10ML+血凝眉1KU iv qd bid ,止血敏,止血芳

酸如有感染,酌情vitk1 使用,加用抗生素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四项,乙肝六项,病毒量测定,血气分析(病危者),定血型,(出血量大)输血前五项(酌情),配交叉(输红悬时需要,输新鲜血浆不需)AFP 肝胆胰脾B超,或CT等检查, 脑垂体,休克者补液(平衡盐,林格氏液),代血浆,休克治疗原则,休克者红悬和新鲜血浆都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肝病者出血警惕肝性脑病) 反复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告知病危或病重卧床休息,不进食,期间注意血球分析复查HB ,病情监测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尿量,血量,肠鸣音活跃否, 输血前:定血型配交叉输血五项,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签字,输血医嘱:输“”型新鲜血浆200ML,生理盐水100ML冲管,输“”型红悬2u,生理盐水冲管,输血过程中注意滴速,红悬不要挤压,易破坏红细胞,出血病人48小时未出血,考虑流质, 肺结核咯血诊治流程 咯血病人注意要点:1询问病史注意血量,色有无血块,咯血前有无喉部瘙痒,面色,指末端,(备注: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小于100ml, 中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100-500ml,大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在500ml以上)2 交待病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温凉饮食,出血时尽量咯出,不要吞咽,防止窒息,(咯血量多,呼吸困难者吸氧),交待患者咯血时不要过于紧张,大咯血不易致死,易致窒息死亡,3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时中医护理的问题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 例采取中医护理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到9天。痊愈 37 例,占74%,显效9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结论:使用中医方法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可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护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问题;方法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上消化道出血是从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来源的出血,属于血症的范畴。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疾病中属于极其常见的急重症,一般起病突然且疾病的发展迅速。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另外还有肝硬化时门脉高压所导致食管静脉的曲张进而静脉破裂。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理论上主要是由于肝火犯胃或者脾不统血。此病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情绪不安,口吐鲜血,排黑便,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此病抢救时的关键是止血迅速有效,除了紧急止血,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保障。单纯的西医护理的远期效果较差,中医护理有西医护理所不能及之处,亦有一定缺陷。本片回顾性分析中医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5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范围为35 到46 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29 例,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5 例,酗酒或者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等所致的出血患者6 例。 1.2 方法进行病情观察,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型并辩证给药护理。进行相应的饮食、情志、生活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处理 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表示都用均数±标准差(x- ± s),只有P<0.05 时才认为有统计学的意义。 2 实验结果 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 到9 天。痊愈37 例,占74%,显效9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 。 3 讨论 3.1 方法 3.1.1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没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特 别是测量血压脉搏。观察大便和呕吐物的性质、颜色等。观 察患者气色,如果有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血压降低以及呼 吸急促等,一般是因为气随血脱而休克,要及时抢救。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治疗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08T10:10:37.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李建平 [导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消化道出血的人数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且趋向于低龄化。 李建平(新疆伊犁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835200) 【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79.41%)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5%)与对照组相比(20.59%)较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4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的常见内科急症,多发于中年人,典型表现为呕血、黑便,病情轻微患者可仅便血,而重症患者则会同时发生便血以及吐血。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样,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应激性溃疡、胆道疾患、尿毒症与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机制与“热”和“虚”密切相关,患者饮食不调或者情志抑郁均有可能引发疾病[1]。临床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通常采用西药,临床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且副作用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6± 2.31)岁,病程为4.5h-5.5年,平均病程为(61.49±2.71)天;女性19例,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 3.54±2.08)岁,病程为6h-4年,平均病程为(57.32±2.96)天;出血量在400ml以下的有11例,400-1000ml之间的有23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6例。对照组34例,男性18例,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97±2.48)岁,病程为5h-7年,平均病程为(72.64±3.18)天;女性16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3.77)岁,病程为6.5h- 4.5年,平均病程为(59.86±2.91)天;出血量在400ml以下的有7例,400-1000ml之间的有19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与X线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的有26例,胃癌的有7例,糜烂性胃炎24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所有患者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出血量等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基础治疗与营养支持,对出血严重患者给予适量输血。观察组接受中医疗法,基本方剂如下:30g的白芍与白及,配以20g的乌贼骨与炒地榆,加用15g的炒槐花与大贝母,最后加入10g甘草与大黄制成汤剂。对于胃热灼痛患者在基本方剂的基础上加用15g的厚朴与延胡索,配伍30g黄苓;对于胃脘隐痛或脾胃虚弱的患者,在基本方剂基础上加用30g的党参、30g的黄芪与炒当归,并配以15g白术。以水煎服,1天1剂,每剂分为3次服用。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患者给予甲氰咪胍治疗,白天用量为0.8g,静脉滴注,晚上用量为0.4g,肌肉注射,并配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对于出血程度在中度以上的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配置生理盐水口服治疗,30ml/次,每天2-3h/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愈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患者34例,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79.41%)明显较高,见表1。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其中腹部不适患者1例,反酸嗳气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其中腹部疼痛患者3例,反酸嗳气患者2例,黑便患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与对照组相比(20.59%)明显较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7/67.50 11/27.50 2/5 95.00 对照组 34 19/55.88 8/23.53 7/20.59 79.41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消化道出血的人数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且趋向于低龄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呕血与黑便,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病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西医认为,内分泌失调、过度的胃酸分泌或者作为屏障的胃粘膜受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可导致病症发生[3]。而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远血”的范畴,患者脾气虚弱,难以统摄血液,导致血液外溢,血液上逆发生吐血,血液下逆出现便血,在次基础上脾胃虚寒症状发生。患者阴虚内热或肝火犯胃也有可能导致疾病发作,一般患者多数为胃热者。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讲究血症论治,无论患者是便血还是吐血,首先应该辨清寒热,吐血者一般是因为热邪所致,治疗时需要凉血止血与降逆清火,便血则是由于阴络损伤,治疗中应注意益气摄血[4]。本次研究采用的基本方剂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与燥湿利水的功效,常用于腹胀泄泻的治疗;白及与乌贼骨属于止血类的药物,能够补肺生肌、化瘀止血;炒地榆与炒槐花可以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的效果明显;大贝母润肺止咳的疗效卓越,化痰止咳效果好;大黄可以泻热毒、行滞血;甘草能够调和百药,效果明显。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其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9.41%),黎军[5]等人的研究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样采用此方法治疗,总有效率96.37%,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长期服用西药会对患者机体的肝脏、消化道等脏器造成严重损害,而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也说明这一

废除中医和汉字的坏处

历史回顾:五四时期的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认为汉字是中国腐朽文化的根源(鲁迅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希望借助让拉丁文字代替汉字这条道路来使中国快速实现现代化,苏联对于这种倾向曾经给予支持,而西方汉学著名语言理论学家几乎都一致的认为汉字是落后的语言文字,是残余的象形文字,二拼音文字才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字.于是导致白话运动,废除汉字运动的兴起. 看罢这段历史,总结一下,说汉字必须走西方文字拼音话道路的人无非是几个观点: . 汉字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如果走西方文字的拼音道路,可以迅速的同国际接轨,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不会引起一些交流障碍; 2.?????? 汉字不利于普及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 汉字不够严谨,逻辑性不强;叙事能力薄弱; 首先,我并不打算反驳上面的观点,因为历史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证明.申老师在课上也提到了汉语有着英语这些形式主义语言的无法相比的美,而且,汉语的意合,汉语的构词特性在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了它的优越性, 汉字革命派忘却了汉字造美功能正是西方文字所缺失的,忘却中文可以与西文互补,没有中文,西文将失去抗衡者,成为不可动摇的霸权 其次我想说,语言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只有简明和不简明,优美和不优美,强势和弱势的区别,但是简明并不等同于现代,强势并不等同于非要靠依附它来获得世界的认同.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民族,我们需要自己的语言来捍卫我们的独立性. 我是一名学理科的学生,在我看来(也许这个比喻不很恰当),这就好像是计算机编程的两种语言---basic语言和c语言一样,虽然很多人说basic语言是结构性很差的语言,但很多时候,basic却是不可缺少的要用到.这两种语言体现的最初程序语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一个是过程性的,一个是结构化的,汉语和英语也是如此,也许在最初产生语言的时候,古人的设计理念就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而形成了汉语形入心通,而英语是声入心通的不同,而导致这一切的除了历史,地域和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了.所以说汉语与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着不同的文化机能.而在长时间的积淀和传承中,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其精髓都渗透到了汉语文字之中,他们已经是不可以分割的了,失去汉语文字,文明之河将断流,. 汉语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鲜明的特 征,(在我看来,任何民族都是这样),把汉语从我们的身边拿走,就等同于将这个特征脱去,变得毫无个性可言. 我想当时之所以用拼音来弥补中文的缺陷而不是全盘否定汉语全盘西化,一定也是经过了长期反思历史和慎重考虑才作出这样决定的.愿我们的汉语和中华民族一样永远年轻 当我们看到中国银行的标志牌下用英文写着”CHINA’S BANK”时,我们知道这其实只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是如今的我们却越来越将能看懂这几个单词视为一种骄傲,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中文里面掺杂几个外来词汇, 除了是工作上的不自觉的习惯之外,我只能猜测这是一种炫耀和身份显示的行为了.因为字母的使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标志,一种优越的身份标志.或许还有这样一个原因,在相互都熟悉的人之间大家都达成了一种默契,使用约定俗成的字母组合来代替原有的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之欧阳光明创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尽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号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1000ml,心率〉120/min,血压 〈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连接一次性三通静脉推注液体。 (三)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三腔二囊管、负压吸引器等。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冰盐水正肾素协助洗胃。 (四)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而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 (五)遵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4oC,一次灌注250ml,然后吸出,反复多次,直至吸出液清澈为止;对于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100ml冰盐水内加8mg去甲肾上腺素),30min后抽出,每小时1次,可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频度,直至出血停止。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期间每15~ 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测量生命体片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

(七)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出血。 (八)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 (一十)患者大出血期间,应严禁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食,逐渐过渡到高糖、低蛋白、无刺激的少渣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一十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上消化道出血查房记录

护理临床教学查房记录 科室:消化内科 日期:2016-1-9 主持人:moumou 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 参与人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 患者一般资料: 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74 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简要病史: 患者昨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胀痛,自服达喜2片,未有明显好转,今日清晨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大汗淋漓。患者解粘稠状黑便一次,量多,黑色,无鲜血,便后头晕、乏力症状好转。中午及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黑便,量较前减少。遂至我院就诊,查粪便隐血阳性。为进一步治疗,2016-01-03门诊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今为患者入院第4天,遵医嘱予以Ⅱ级护理、温凉流质饮食、兰索拉唑(抑酸)、生奥定(止血)、捷苏、英凡舒、Vb6(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今晨T:36.5℃,P:70次/分,R:18次/分,BP:124/80mmHg。患者目前心态平和,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标准护理程序记录单 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效果停止 日期 2016-1-3 排便异 常,黑便, 与上消化 道出血有 关。患者5天内 黑便消失。 1.评估患者黑便的质 量、原因、持续时间。 2.监测患者24小时液体 出入量,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HB计数, 血细胞比容等各指标 以了解出血是否停 止。 3.患者需禁食1~3天, 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 关于禁食的意义,并 做好口腔护理。 4.黑便时,保持肛周皮 肤清洁,防止感染,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患者主诉连 续3天解黄 色成形变一 次。 2016-1-8

干燥。 5.遵医嘱给予补充液体 和止血药物,并观察其用药的效果。 2016-1-3 体温过 高:与出 血坏死组 织吸收有 关。患者体温3 天内逐渐 恢复正常。 1.评估体温异常的原因 及程度。 2. 遵医嘱给与物理降 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的变化,每4 小时测 患者体温。 3.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 以补充水分、营养物 质。 4.及时更换床单、被套 及患者病衣病裤,注 意保暖,保持清洁干 燥。 6.必要时遵医嘱给与药 物降温。 患者体温下 降到37°以 下,自觉良 好。 2016-1-6 2016-1-4 睡眠形态 紊乱:与 环境改变 有关。患者3日内 睡眠时间 可达到6-7 小时。 1.评估患者睡眠形态紊 乱的原因和程度。 2.提供有利于病人入睡 的休息环境,避免大 声喧哗,保持病室整 洁,安静,关闭门窗, 拉上幕帘等,减少刺 激。 3.做好入院宣教,给患 者介绍病室环境制度 及相关医护人员,让 患者尽快地进入角 色,熟悉环境和周围 病友,让病人通过相 互交流,减轻心理负 担和压力,消除陌生 感。 4.睡前可听轻音乐,放 松心情。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注意疗效。 患者主诉睡 眠质量改 善,可达到6 小时左右。 2016-1-7

古老的汉字和中医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案

的演变过程 新授 2、教师补充,统一答案:甲骨文(原始)、金文(殷商)、小篆 (秦朝)、隶书(汉朝)、草书、楷书、行书。 3、以“牛”字的演变过程为例,观看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有象形 的特征。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出示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如、 马、山、水、鱼等 4、这些汉字一眼就能看出它的意思? 5、刚才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模拟了几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但实 际上文字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每个汉字的演变都是个美丽 的故事,都是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汉字的生命力之所以不断强大, 也正是因为它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6、学生观看《汉字王国》故事 (四)感受汉字的特点 汉字古老、形象、美观、有很强的生命力 (五)小结过度 汉字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这条 情感纽带,延续了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相 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汉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与此同时,在 我国古老的文明中,中医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 发展 板书设计: 古老的汉字

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小篆一一隶书一一楷书一一行书一一草书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 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 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 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 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 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张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惭愧极了,心想:和写字画汤的老爷爷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他扑通” 一声跪在老爷爷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 秘诀……”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 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 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疏朗开阔,为书法界所珍视,素有颜筋柳骨”美称。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京城南的鹳鹊谷(现称柳沟),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8岁去世为止。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

北京军区总医院周荣斌 写在课前的话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在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目前迫切需要规范和普及急救评估流程,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本文主要讲述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系统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有何意义? 一、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及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有:第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尤其是急诊较常见。第二,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据统计其死亡率为5% —40%之间。第三,没有证据支持静脉止血药物有效,但是现在静脉止血药物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中一直在应用。第四,药物治疗为新进展,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的首选。第五,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能够做得更好。第六,目前上消化大出血迫切需要普及和规范急救评估流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主要包括:第一,首先要进行基本的评估,需判断到底是消化道出血、口鼻部的出血,还是来自于呼吸道的。第二是紧急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检查病人的气道是否得到保护、是否昏迷及呼吸、循环和血压情况。第二,紧急处理。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其生命体征平稳,进行规范化治疗。如果病人情况比

较紧急应立刻开始下列治疗:气道保护和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或者输血治疗;经验性的合并用药(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PPI),如果有静脉曲张出血或者时间较长的出血要考虑到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或者加血管生长药的应用,如果给予其他治疗后,病人生命体征仍不平稳,要考虑血管加药素的应用。第四,二次评估,包括4个方面:1、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2、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3、病人活动性出血是否止住了,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4、对病人预后的评估。第五,确定诊疗策略。进行二次评估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病人血止住了,进行内镜检查确定病人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第六,检查后再评估,如果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入门诊和住院治疗,如果病情不稳定,仍在出血,可进入介入外科手术治疗。 二、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道的急性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包括非静脉曲张的消化道出血和静脉曲张(EVB)的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于Treitz 韧带以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管,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出血指数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急症。 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诊于急诊科,病人常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就诊,急诊医生应该正确、迅速而合理的进行诊断。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推荐使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0 例中医辩证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痊愈 85 例,有效 9 例,总有效率 94%,无效 6 例,经用双囊三腔管止血及外科手术治疗,平均 3 天止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辨证首先以寒热、虚实而分为两端,寒者多为脾胃虚寒;热者多为肝胃蕴热,如属瘀血阻络则以祛瘀止血为治;如胃阴虚,虚火扰动血络,暴出血不止,气衰血脱型则治以益气固脱法,方用独参汤、参附汤。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辩证分析;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8602(2014)03-0207-01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学中 "呕血 "、"吐血 "、"便血"、" 远血"等范畴。上消化道出血是络脉损伤、血液内溢所致,《灵枢?百病始生》谓: " 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 络脉伤是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导致络脉损伤的直接原因是火热炽盛和脾虚气弱,而素体中虚,劳倦伤脾,暴食饮酒伤胃;忧郁恼怒,肝气横逆,化火伤胃,或脾虚不能统血,或久病人络、瘀血阻络,血不循经等,均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1]。选取临床2012年2月?2013年12月 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0 例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 本组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0例,其中男 60 例,女 40 例,年龄 29? 56 岁,平均 39 岁。 1.2分证论治 1.2.1 气虚血脱证 :发病突然,呕血如涌,倾盆盈碗,或大便溏黑甚至紫红,面色苍白、爪甲无华,神志由烦躁转入蒙咙或昏迷,虚汗淋漓,四肢厥冷,心悸气促,尿少尿闭。脉芤或沉细欲绝、细数,舌淡苔薄。益气固脱。方药可用独参汤,吉林参30 g,煎汤冷却,频频啜服。或用当归补血汤以益气养血,药用:黄芪 100 g,当归20 g,浓煎频服。如患者四肢厥冷、冷汗阵阵、脉微细欲绝, 予参附汤回阳固脱,方用:吉林参30 g,炮附子15 g,水煎少量频服。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汤药煎煮费时,可采用人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用参附注射液每次 40?80 m1,用10% 葡萄糖稀释后静推,每 15? 30 分钟 1 次,直至血压稳定后改用上述药物50?100 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中静滴以维持;或改用参附青注射液(含红参、附子、青皮)每用 100 m1 加入 5%葡萄糖盐水 500 ml 中静滴。对出血的治疗,可用以下药物止血治标救急[2]。云南白药18 g,每日4次;生大黄粉3?5 g,每日4次;大黄粉、三七粉与白及粉按 1: 2: 3的比例混合,每次3 g,每日2?4次,或用大黄白及粉(1: 3)2 g,每日3?4次。血宁冲剂(含大黄、黄苓、黄连),每次 1 袋,每日 3? 4 次。止血散(羊蹄根、生蒲黄、海螵蛸、白及各等份,研细末)3 g,每日3次。选用上述药物之一,冷开水调为糊状口服。

上消化道出血44例的中医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44例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6T16:39:02.8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作者:何娟[导读] 观察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道县中医医院湖南道县 4253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44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就组间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B组患者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并发症方面比对,B组患者也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临床上将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后导致出血的症状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包括胃出血、食管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会表现出呕血、黑便等症状,同时患者的血容量会减少,这也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发生死亡[1]。因此予以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呕血”、“便血”的范畴,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接诊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证实。入选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26岁到69岁不等,平均年龄(46.5 10.7)岁;患者原发疾病情况,其中14例胃溃疡、18例应激性溃疡、29例胃底静脉曲张、19例十二指肠溃疡。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4例实施中医护理,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A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适当指导患者运动。同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积极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调节患者负面的心里情绪。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观察病情:中医的诊疗及护理均以整体为原则,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通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脉象情况等判断患者的出血量多少,及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象情况,客观反映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适当予以患者采取保暖措施。 1.2.2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组成。中医认为气不摄血,胃热及阴虚火旺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从而外溢累及胃、肠腔,其中心理应激是导致胃黏膜应激性笋丝及出血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日产护理中,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应激原因,适当予以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2]。此外,可通过按摩等中医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以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治疗。 1.2.3饮食护理: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理论中,多为肝火犯胃、脾虚不摄、气虚血亏所致,因此,在疾病治疗护理期间,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计划。如对肝火犯胃者,可采取和肝止血、舒肝理气的方法进行,予以患者豌豆粥、豆腐脑等;对脾虚不摄者,可采取健脾益气、温中止血的方法进行,予以患者温和流质饮食,如山药粥、粳米粥等,患者忌生冷饮食;对气虚血亏的患者,应予以禁食治疗[3]。 1.2.4中医按摩:取足三里、太阳、百会、印堂、胃脘等穴位,以一指禅手法进行自下而上的直推,各穴交替进行,由印堂开始百会结束,每个穴位按摩35次左右为宜。之后用两手拇指按压太阳穴,顺时针、逆时针各15次左右,大拇指按压胃脘穴2-5分钟。各穴位按摩每日2次。 1.3临床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情况等,如:护理并发症、护理缺陷事件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从而综合评价中医护理的实施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均数以(X 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37 2.96)天、(6.18 2.17)天,组间比对,B组患者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在护理相关情况方面比较,B组患者也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表1。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给患者的影响较大,临床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发生,会给患者较大的心理负担,这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4]。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急症,中医理论指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病机在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力过度等导致的胃肠积热或肝胃郁热,因此对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可有效的针对各症型予以患者全方位整体护理措施。中医护理为思诊合参,整个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因此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态并做出准确评估,从而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针对中医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的实施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了护理并发症、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与国内学者的近期研究相似[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