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

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

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

尿频是以小便频数为特征的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女孩多于男孩。

病因病机

尿频的发生,多由于湿热之邪蕴结下焦,也可因脾肾气虚,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或病久不愈,损伤肾阴而致阴虚内热。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本病常见尿路感染和白天尿频综合征(神经性尿频)两种疾病。

尿路感染

1.有外阴不洁或坐地嬉戏等湿热外侵病史。

2.起病急,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伴发热、腰痛等为特征。小婴儿往往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不突出而表现为高热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增多或见脓细胞,可见白细胞管型。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白天尿频综合征

1.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2.醒时尿频,次数较多,甚者数分钟1次,点滴淋沥,但入寐消

小儿推拿和成人推拿的区别是什么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942915.html,(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 小儿推拿和成人推拿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 小儿推拿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相关临床知识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治疾病、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法。而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从两者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小儿推拿的定义较为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而推拿更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意义。 二、主体 小儿推拿的主体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以6岁以前效果最佳。而推拿适用于需要调节身体功能的广泛的人群。 三、施术方法与力度 小儿的推拿动作要轻柔,并且适当的缓慢,一般以揉,推,捏,搓为主。关节是不可随便乱拉,抖,摇,扳,身体也尽量不能用点压法。一般手法以大拇指朝内,其余四指朝外,手掌分开成八字型,沿着直线慢慢的向下推。动作的顺序可从肩颈部从上往下走,也可以从尾椎开始从下往上走至肩颈位,再用内为八字做揉捏法。小儿的胸部主要是用掌心和掌根来做象外推拨法,而到了腹部时是要紧贴着皮肤做顺时针推揉法然后再做逆时针推揉法,在从两肋边从外象内做画葫壮。遇到小穴位用指揉法,要用指腹来揉,遇到大面积的穴位要用掌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942915.html,(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 心和掌根来揉。而四肢是从顺的方向来揉和轻搓。而一般大人的需要拥有一定的力度才会有好的效果,其手法大多是以捏,按,压,点,推,拿,搓,揉等为主。遇到关节处还要用到扳法,摇法和拉伸法。大人的皮肤,肌肉,脏腑早已经成熟了,相对也比较厚实,强壮些,所以稍微用点才能有作用。 四、操作时长 由于小儿的皮肤较为娇嫩,所以推拿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是15~20分钟为宜。而大人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且身体机能已经发育较为完善所以推拿的时间可以较长,一般为30~45分钟为宜。 五、针对疾病的类型 小儿推拿可治疗新生儿相关疾病,例如特有的产伤;营养缺乏性疾病,例如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流涎、呕吐、肠绞痛、鹅口疮等;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例如小儿惊厥、脑性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斜颈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哮喘;以及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例如遗尿症、儿童多动症等。对于儿童传染性疾病,小儿推拿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其他性疾病,例如夜啼、暑热证等均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来治疗。而成人推拿治疗的范围相比之下也更加的宽广。它包含内科的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

中医小儿推拿学发展简史

《中医小儿推拿学发展简史》 作者:刘茂森(中医法王房寅第37代传承人) 中医小儿推拿学的发展历史与中医儿科和推拿学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中医推拿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黄帝内经》时代,以《黄帝岐伯按摩》为主要标志。而中医儿科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宋代,以儿科圣祖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主要标志。中医小儿推拿学是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发展到相当的水平,相互结合才产生的新型儿科医学。从历史的角度看,小儿推拿经历了明朝以前的史料积累,明朝末年的产生和近现代的发展等三大阶段。 中医推拿学在古代称之为按摩,是以手法操作为特点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实践。据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出现了具有按摩和儿科疾病含义的文字了。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广泛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疾病,被后人尊为“医祖”。《史记》中还记载有“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书中记载有用匕周刮痧治疗小儿惊风,这是最早记载中医小儿推拿的文献了。 秦汉时期,我国按摩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黄帝内经》中有按摩的产生、适应症、具体方法、治疗机制、按摩人才的选用标准以及按摩工具的记载等等;其中与中医小儿推拿有关的记载有《灵枢·卫气失常》,“十八以下为少,六岁以上为小”。《灵枢·刺节真邪》:“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双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这是现代中医小儿推拿中的椎桥弓的雏形。《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虫症的方法。 两晋南北朝时,按摩手法日渐丰富,手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膏摩法得到系统总结,养生手法形成套路。大医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述了中医小儿推拿中的“抄腹法”和中医小儿推拿中的“捏脊法”,前者在小儿推拿中用于小儿急性腹痛,后者在小儿推拿中用于小儿食少、疳积和增强体质;此两法在中医小儿推拿中有很高的地位,以至两法流传至今。 隋唐时期出现官办太医署,按摩成为医学教育四大科目之一,儿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唐六典》中记载,隋代太医署按摩科设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不同级别;唐代完善了太医署制度,将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官衔确定为“从九品下”,规定了按摩的治疗范围为“风、寒、暑、湿、饥、饱、劳、逸”等八大类。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膏摩法,其记载膏摩的适应症有小儿客忤、小儿夜啼、小儿热病、小儿鼻塞

名医刘启廷治小儿遗尿经验方

名医刘启廷治小儿遗尿经验方 小儿遗尿症是指小儿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的病态现象,轻者数日一次,重者一夜多次。遗尿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影响患儿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故小儿遗尿症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父刘启廷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小儿遗尿症的儿童普遍存在体质较差的现象,依据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拟方小儿表虚遗尿方,治疗小儿遗尿症近百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组成: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防风3克,甘草3克。 服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2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温服。因小儿对服用中药的耐受性较差,家长要多给予鼓励,每剂药汁的煎取量以120~150毫升为宜,每次喂服60~80毫升,儿童也能够接受,有利于连续服用。 功用:健脾益肾,纳气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症。 组方依据:遗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尿床”,遗尿症指3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控制排尿而出现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13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亦有延至成人者。家父认为病因为卫表不固,脾肾虚损,收纳无权。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缩尿止遗。药用黄芪、焦白术健脾益气,补助后天;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纳气,固涩缩尿,扶助先天;防风、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脾气足、肾气固、尿缩遗止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观察中发现,长期尿床使孩子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冬天因尿床后受凉易患感冒,夏天易发生外阴部皮炎,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应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心理方面和智力方面的影响,如性格内向,不爱交往,心理自卑,易产生多疑胆怯心理,脾气固执,影响孩子正常能力和潜质的发挥。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在晚上孩子睡后,定时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养成良好习惯。并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万不要歧视孩子和打骂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影响智力发育。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荔刘启廷名医工作室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小儿推拿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市场 第一、小儿推拿行业概述 第二、小儿推拿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国家政策支持: 第四、自我保健意识 第五、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 一、小儿推拿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二、小儿推拿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六、市场需求量极大 第三章项目内容 第一、客户 第二、方案 第三、利润 第四、计划 第四章竞争 一、产品竞争 二、模式竞争 第五章风险 一、政治风险 二、法律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运营风险 第六章、总结

第一章项目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国家、国民对医疗健康的重视,使得医疗健康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进入健康领域最佳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西药给人体带来的负作用太大,国家政策出台禁输抗,发展中医 第二、目前全国中西医比例差距太大,很多西医面临必须转型。 第三、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开始追求绿色健康保健疗法。 第四、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儿童数量增加,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最关键的是所有西医诊所大夫面临必须转型,他们绝大多数不懂得中医疗法,我们正抓住时机,以免费培训中医推拿、部分中医治疗技术来锁定客户,通过合同形式销售我们的产品,从而实现多赢。 第二章项目市场 第一、小儿推拿行业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要求也在进步,14岁以下小儿接受专业的推拿保健后,不仅仅能改善小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还具有益智的特殊功效,社会需要巨大,但由于医院小儿推拿医疗资源的短缺,已远远不能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并且小儿推拿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病保健,如果到医院进行小儿防病保健推拿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因此,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小儿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小儿推拿保健完全符合家长和患儿的需求,必将有广泛的前景和社会价值。 第二、小儿推拿行业发展历程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成立了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其中就包括“小儿推 拿技术协作组”。 2、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是中医药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进入“公卫” 项目的、仅有的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 3、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 康服务业发展。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李谱智运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遗尿患儿均采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半年后判定疗效。结果48例中治愈29例,占69.41%;显效10例,占20.83%;有效6例,占12.5%;无效6.25例,占1.92%。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8%。结论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遗尿症;补中止遗汤;中药外敷 李谱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柳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遗尿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如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用药等方面。笔者作为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李老自拟补中止遗汤配合白附萸散外敷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总结于此,以资同道。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1998年Nijmari在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对小儿遗尿的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应控制排尿年龄(>5岁)而入睡后仍存在不自主的排尿(称为遗尿),遗尿次数每月3次以上[1];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DSM-IV):发病年龄>5岁小儿,夜尿床>2次/w,并持续3个月。我国关于小儿遗尿症的定义是指5周岁以上儿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患儿遗尿少则数夜一次,多则一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对家庭和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李谱智专家门诊就诊的遗尿症患儿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岁~13岁;病程5个月~4年。所有病例均行腰骶部X线片、尿常规、肾脏彩超、输尿管、膀胱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遗尿的诊断依据制定: 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1.3治疗方法给予补中止遗汤治疗。药物组成: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炙黄芪20g、太子参20g、白术15g、桑螵蛸15g、金樱子15g、炒山药15g、乌药10g、麻黄6g、炙甘草10g。加减:手足不温者加桂枝;食少纳差加神曲、麦芽、山楂;大便溏烂白扁豆、茯苓;脾气急燥加钩藤、蝉蜕。1剂/d,水煎,分早、晚2次饭前服用。同时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组成炮附子、白术、吴茱萸各30g,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每取适量,醋调敷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次晨除去。7d为1个疗程,连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 鸡肠治小儿遗尿 药物:公鸡肠一具,面粉250克,油盐少许。 用法: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匀加水和成面团,少加盐,锅中加油烙饼。分次食用。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遗尿 脾肺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淋漓、遗尿频而量少;四肢困倦、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少华、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指纹淡。 治则:健脾益气,补脾肺气虚。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补脾经、肺经、推三关、揉脾腧以健脾益气。 肝经湿热导致小儿遗尿 白天尿急尿频、夜间睡中遗尿、小便黄燥;面红唇赤、心烦易怒;手足喜露被外;舌苔薄黄、脉象弦滑、指纹紫红。 治则:泻肝利湿。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清补肝经、清天河水、清小肠、揉肝腧以清肝利湿止遗尿。 肾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清长频数,每睡中遗尿,每夜1--2次或更多;喜暖胃寒、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睡眠深沉、不易唤醒;面色苍白、智力迟钝;大便或泄泻,舌淡苔白。 治则:温补肾气。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以通调督脉之气,固涩下元,止遗尿。加补肾经、推三关。 中医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艾灸穴位: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肾俞(双)、命门、腰阳关、百会。操作规程:①艾炷灸:每次选3~5个穴,取麦粒大艾炷灸,每穴灸5壮,每曰1次,1周为一个疗程。 ②艾炷隔物灸:取鲜姜或生蒜,切薄片,每穴可灸2~4壮。 ③温灸器灸:将燃烧艾条放在温灸器内,取腹部和背部穴位热熨之,每曰施术1次,每次15~2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切勿烫伤,尤其是腹部和臀部附近的穴,更要小心使用。 ④温针灸:先取俯卧位,毫针刺命门、肾俞、腰阳关,行呼吸补法,再切半寸艾条置针柄上慢慢烧灼。术毕再令患儿更换仰卧位,关元、中极、气海以2寸毫针行呼吸补法,也用半寸艾条放在针柄慢慢烧灼,此穴可多加灸2~4次。足三里以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百会可用艾条悬灸。 ⑤艾条悬灸:每次选5~7个穴位,艾条悬灸。每日可灸2次,1周为一个疔程。 主治: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 小儿推拿基 本知识 一、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体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形就是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骨骼筋骨、气血津液;气就是指脏腑得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小儿出生后,机体各器官得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就是幼稚不成熟与不完善得,五脏六腑之气都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虽然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但其生长发育迅猛,无论从体格、智力还就是脏腑功能方面,均不断向成熟完善方面发展。 “稚阴稚阳,纯阳之体” 小儿刚出生,五脏六腑虽然长好了,但功效还没有强大起来,这就就是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得特点、 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即小儿因为脏腑娇嫩、肌肤疏薄、脾胃虚弱、抗病能力差,特别容易遭受外来病邪得侵蚀,故发病容易,再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更易于发病,特别就是肺脾肾三脏得病症最多,所以小儿患病后容易出现病情多变而迅速传变得特点、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就是指人体正气得盛衰于病邪得强弱而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得证候。 寒热主要就是指疾病两种不同得病理表现。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如果患儿就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与成人相比,小儿虽然易于发病,病后又易于传变,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虽为病邪所伤,但其机体再生修复力强,故恢复也较快。小儿病因单纯,多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少七情六欲之伤、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敏捷。只要辩证正确,医治得当,治疗及时,良好护理,病情好转要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 小儿冷暖不能自调,小儿不知道穿多少衣服,主要就是妈妈尤其就是新手妈妈不知道穿多少衣服,小儿饮食不能自节,主要就是说小儿不知道吃多少东西,尤其就是老人,总觉得让小儿吃多就就是好,小儿七分饱,少食多餐。再就就是六淫所侵,主要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再就就是饮食所伤,小儿吃坏东西,引起得拉肚呕吐等。惊吓、传染性疾病,主要就是幼儿园。 五脏六腑 肝主疏泄主藏血,疏泄一个就是调节情志,一个就是促进脾胃得消化功能。如果人发脾气,就就是疏泄太过,怒则气生,清肺平肝,就就是让肝回到平衡状态,还有一个发脾气,就是不发出来,憋着就成肝郁了。肝主藏血,人躺下之后肝得血流量就是站着得五到七倍、肝就是解毒了,所以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一点到三点就是肝胆工作时间,十一点之前要睡觉。胆就是储藏与排泄得作用,小儿拉绿屎都就是与胆有关系,惊吓,久泄,消化不好都与胆有关系。胆与肝都在食指上,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家长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小儿遗尿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应积极治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中成药 桑螵蛸散:每次3~6克,每日两次,口服。用于心肾两虚,肾关不固,心神失养。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推拿法 方法一: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按揉三阴交200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下元虚寒者加用补肾经100次,揉丹田100次,按揉肾俞100次;肺脾气虚者加用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上七节100次;肝经湿热者加用清肝经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小肠100次。 方法二: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7日为一疗程。 方法三: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一疗程。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敷脐法 方法一: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醋调敷脐,每晚一次;连用5次。 方法二: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补骨脂、山茱萸、桑螵蛸各60克,丁香、肉桂各30克,研末装瓶用。每次

一克,填入脐中,滴1~2滴乙醇或白酒后,外用暖脐膏固定,3天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针刺夜尿穴(手掌面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取穴肾俞、关元、膀胱俞、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等,每次取1~2穴,隔日一次。 (2)耳针 取肾、膀胱、皮质下,每日一次;也可在耳针取穴部位贴压王不留行籽。以上治疗操作以每日下午为宜。 (3)灸法 灸关元、神门、气海、委中、次髎、肾俞、脾俞百会穴,每次取3~5穴,每日下午一次。 以上是对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遗尿影响儿童发育,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石山卫生院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 种病证。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 尚未养成,因而未能自立排尿。一般地说,遗尿多与胃和膀胱 虚冷有关。常用的临床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山药、益智仁(盐炒)、乌药各60克,猪脬1具。 前3味共为细末,用纱布包好,与猪脬共炖至熟。日2次,吃 肉饮汤。 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尿。 方二:羊肉250克,大蒜15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 煮熟切片,大蒜捣,同放大盘内,加适量熟食油(或熟油辣椒)、酱油、精盐等拌匀食。 本方适用于肾虚之遗尿。 方三:带骨狗肉、清鸡汤各1500克,陈皮、蒜苗、辣椒、 调料各适量。将狗肉切块,蒜苗切段,辣椒切细丝。锅热后, 下狗肉烘干水分,取出。旺火烧热锅,下花生油30克,入蒜泥、豆瓣酱各适量爆炒,再下姜片、蒜苗。狗肉,边炒边加花生油,炒约5分钟,入料酒、鸡清汤、盐、陈皮、酱油,红糖烧沸后 转入砂锅里,焖90分钟,食前入味精,佐餐食用。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之遗尿。 方四: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调料 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同鱼鳔、黄芪同加水煎煮,放人适量 桂皮、姜、盐煮熟,饮汤食肉及鱼鳔。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遗尿。 方五:白果(去壳及芯)10克,腐皮50克,白米适量。 因白果仁的毒素,经煮沸较长时间就可挥发破坏,煮时最好用 盖子上有孔透气的炊具(或将盖移开一条缝隙,勿盖紧),毒 素则更易挥发散失。将白果、腐皮、白米同煮成稠粥,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遗尿。 方六:新鲜猪脬(膀胱)1—3个(按年龄大小定数量), 炙黄芪20克,食盐适量。先将猪脬洗净,每个装入炙黄芪10克,适量食盐,用棉线扎紧膀胱口,加少量水用文火蒸烂,弃 去黄芪,趁热令小儿一次或几次吃完肉、喝尽汤。如未愈,1 周后可再服1剂,3剂为1疗程,80%的患儿可获痊愈。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题和答案解析B

张彬设置我考过退出 小儿推拿保/ 考试练习/能力评估/我的题库/个人中心/ 迷你数据 查看报告 查看解析 只看错题 答题卡 小儿推拿保健模拟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每题有且只有1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 ] 1 (单选题)小儿哭声理由,喜仰卧,见灯光啼哭愈甚,烦躁多动,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属于以下哪种证型? A、脾胃虚寒 B、心脾积热 C、惊恐扰神 D、食积化热 我要纠错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啼哭声、咳嗽声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考点 啼哭声、咳嗽声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笔记 编辑笔记 2 (单选题)小儿湿热积滞大肠,其表现的症状是? A、大便稀薄,杂有白色乳凝块,腥臭如败卵 B、大便稀薄,夹不消化物,有酸臭气味 C、大便稀薄,色黄臭秽 D、便泄赤白黏冻,色黄绿而气臭 我要纠错取消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望二便、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考点 望二便、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笔记 编辑笔记 3 (单选题)小儿出现哪种指纹是属于热证? A、纹色鲜红 B、纹色紫红 C、纹色青 D、纹色淡白 我要纠错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望二便、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考点 望二便、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笔记 编辑笔记 4 (单选题)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A、语言 B、目光 C、表情 D、应答反应 我要纠错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考点 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笔记 编辑笔记 5 (单选题)形成面色青的原因有?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水停我要纠错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考点 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笔记 编辑笔记 6 (单选题)小儿到几岁听觉发育已经完善 A、 B、 C、 D、 我要纠错收藏试题 | 收起解析正确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解析 小儿神经系统、感知、运动、语言的特点 考点 小儿神经系统、感知、运动、语言的特点 笔记 编辑笔记 7 (单选题)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短,管腔径亦较宽,方向近水平,故鼻咽喉等处感染时,易引起什么疾病?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 一、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体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骨骼筋骨、气血津液;气是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小儿出生后,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之气都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虽然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但其生长发育迅猛,无论从体格、智力还是脏腑功能方面,均不断向成熟完善方面发展。 “稚阴稚阳,纯阳之体” 小儿刚出生,五脏六腑虽然长好了,但功效还没有强大起来,这就是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的特点。 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即小儿因为脏腑娇嫩、肌肤疏薄、脾胃虚弱、抗病能力差,特别容易遭受外来病邪的侵蚀,故发病容易,再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更易于发病,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的病症最多,所以小儿患病后容易出现病情多变而迅速传变的特点。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的盛衰于病邪的强弱而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候。 寒热主要是指疾病两种不同的病理表现。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如果患儿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与成人相比,小儿虽然易于发病,病后又易于传变,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虽为病邪所伤,但其机体再生修复力强,故恢复也较快。小儿病因单纯,多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少七情六欲之伤。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敏捷。只要辩证正确,医治得当,治疗及时,良好护理,病情好转要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 小儿冷暖不能自调,小儿不知道穿多少衣服,主要是妈妈尤其是新手妈妈不知道穿多少衣服,小儿饮食不能自节,主要是说小儿不知道吃多少东西,尤其是老人,总觉得让小儿吃多就是好,小儿七分饱,少食多餐。再就是六淫所侵,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再就是饮食所伤,小儿吃坏东西,引起的拉肚呕吐等。惊吓。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幼儿园。 五脏六腑 肝主疏泄主藏血,疏泄一个是调节情志,一个是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如果人发脾气,就是疏泄太过,怒则气生,清肺平肝,就是让肝回到平衡状态,还有一个发脾气,是不发出来,憋着就成肝郁了。肝主藏血,人躺下之后肝的血流量是站着的五到七倍。肝是解毒了,所以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一点到三点是肝胆工作时间,十一点之前要睡觉。胆是储藏和排泄的作用,小儿拉绿屎都是和胆有关系,惊吓,久泄,消化不好都和胆有关系。胆和肝都在食指上,平肝就行。肝常有余。肝心有余,脾肺肾常不足。小儿就像小树牙一样,生长比较旺盛,平常保健多做平肝,清心多用天河水代替。惊风掐人中后多清肺平肝,脾气大的小儿多平肝。外风内风,小儿一般都是外风,风寒风热都可以清肺平肝。肝主目,平肝,小儿眼睛有眼屎,上火了,眼干,都可以平肝,大人眼干眼涩都可以补肝,但肝一般不补,可以用补肾代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中医药和针灸对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90例患者跟踪治疗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疗法发现中医疗法对小儿遗尿的治疗优势。结果:中医组有效率优于西医组(P<0.05),并没有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小儿遗尿;中医疗法 小儿遗尿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尿床,主要临床表现为当小儿已经达到可以控制排尿的年龄,一般是五岁左右,但是当他入睡后仍然不自主的排尿,并且他没有患有先天或后天的泌尿系统疾病。西医上讲小儿遗尿大多是因为排尿功能紊乱,控制排尿的系统,尤其是大脑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善所引起的。而中医则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脾肺气虚所引起的。小儿遗尿可使患者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患者焦躁、胡思乱想、幻觉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免疫力下降进而出现各功能系统病变,如果本病小时侯未经治疗而迁延到成年,会导致患者精神障碍,严重时导致精神分裂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跟踪调查90例患者,分为三组,中药治疗组42人,男22例,女20例,针灸组28例,男12例,女10例,西医组20例,男8例,女12例,均在门诊治疗,年龄小于5岁44例,5~10岁21例,10~15岁20例,15岁以上5例;原发性65例,继发性25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①睡眠很深,不容易叫醒,隔几天发生一次尿床,有时候一夜遗尿几次;②发病年龄几乎在5岁以上;③小便检查无异常。 中医诊断标准:儿童年龄在5岁上,睡眠中遗尿,等睡醒后方发觉尿床。患者主要肾气不足,一夜数次遗尿,面白少华,舌淡苔白,四肢较冷,脉象沉迟而无力。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 中医主要是补脾肾,自己拟定遗尿处方一和遗尿处方二。脾肾两虚,遗尿处方一用于症情较重者,处方一含有桑螵蛸、石菖蒲、乌药、焦山楂、远志、菖蒲、龙骨、分心木、菟丝子、灯心草、千年健莲子心。遗尿处方二用于症情较轻者,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卷含答案(2013年5月12号修改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题(高级)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题满分 得分 一、A型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交感 3.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被称为“娇脏”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心的经络名称是 A.手少阴 B.足少阴 C.手太阴 D.手厥阴 E.足太阴 6.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 B.脉诊 C.闻诊 D.望诊 E.问诊 7.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A.分表里 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8.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 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 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9.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A.风热犯肺 B热邪壅肺 C暑热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1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强调 A.轻快 B.柔和 C.平稳 D.着实 E.以上都是 12.在临床运用中,对小儿推拿手法描述错误的是 A.手法经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 B.手法刺激强弱不会影响补泻效果

-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的规律研究

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虚证)的规律研究 程凤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指导:王晓鸣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遗尿的治则治法及方药在文献中的使用规律,为临床治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通过参考工具书以及计算机检索获得1994-2010年国内有关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148篇,进行中医治则治法和方药规律研究。结果:居前三位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为温补肾阳,固涩小便,常用菟丝子散或桑螵蛸散加减;温补脾肾、固涩止遗,常用巩堤丸加减;补肺健脾,固摄止遗,常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治疗遗尿的药物主要为补虚药、收涩药,其中应用较多的药物包括益智仁、山药、黄芪、菟丝子、补骨脂、覆盆子、五味子、金樱子、乌药、麻黄、茯苓、煅龙骨、煅牡蛎、石菖蒲。结论:小儿虚证遗尿,应以补虚固涩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肺脾肾虚的不同随症加减。 关键词:小儿遗尿中医治则治法方药规律 The law research to TCM on pediatric enuresis nocturnal(deficiency syndrome) CHENG Feng-Qi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Guidance: WANG Xiao-Ming Abstract Objective Summary the Methods and laws of Treatments to pediatric enuresis nocturnal in literat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clinical. Method Through the reference books and computer retrieval obtain domestic relevant literatures 148 from 1994 to 2010 on TCM in treating pediatric enuresis nocturnal. Result There are Methods and laws of Treatments on the top three including: Warming kidney-yang, Astringent urinate, often using Dodder powerd or Praying mantis cocoon powerd, warming kidney and reinforce the spleen, Astringent urinate, often using gongti pills; reinforce the spleen to benefit the lung, Astringent urinate, often using Buzhong Yiqi Tang and suoquan pills, The medicines of treating enuresis nocturnal often using tonic and astringent drug, The high frequency of using medicine including Fructus alpiniae oxyphyllae、Yam、Astragalus membranaceus、Dodder、Raspberry、Shizandra berry、Fructus rosae

小儿遗尿治疗与训练方法

小儿遗尿治疗与训练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受大脑排尿中枢控制的一种反射性活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造成膀腕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遗尿病症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小儿体质虚弱和习惯不良所致,主要与肾、膀胱有关。至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智力尚未健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因精神过度紧张,睡前多饮等,偶而尿床者,不属病态。临床表现主要是在睡眠中不自主的排尿,轻者数夜遗尿1次,重者每夜遗尿1次或数次。有长期遗尿症的患儿,可同时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智力减退,饮食无味等症状。 一、从饮食起居做起 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液质,宜吃得偏咸或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间膀胱的贮尿量。 合理的生活作息: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后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临睡前不要过分兴奋:应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玩,让孩子过于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或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上术前要把小便排干净: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彻底排干净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和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坚持行为治疗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五有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建立条件反射: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半小时,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尽。 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多。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胶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配合药物治疗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半小时服药1次。7岁以下者,每次7~10毫克;7岁以上者,每次10~20毫克。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用同样的剂量每两天睡前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再以每3天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以至停药。总疗程6个月。 采用小剂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疗,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不须处理,1~2周可自行消失。

医学资料-小儿遗尿中医治疗及护理

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由于形体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肾常虚”,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发生遗尿者,均非病态。 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症。 本病发病男孩高于女孩,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也会发生遗尿,严重者产生自卑感,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遗尿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九针》:“膀胱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亦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以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现代医学通过X线诊断,发现某些顽固性遗尿的患儿与隐性脊柱裂有关,这类患儿治疗困难。 [病因病机]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了饮食人胃,经消化后,其中精微散布到脾,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使水道通畅,而体内多余的水分,则下输至膀胱成为尿,然后排出体外,这是水液代谢的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且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充足温煦。由此可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关系。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然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其主要病因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肝经湿热。 肾气不固是遗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 脾肺气虚素体虚弱,屡患咳喘泻利,或大病之后,脾肺俱虚。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转输精微,肺虚治节不行,通调水道失职,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若脾虚失养,心气不足,或痰浊内蕴,困蒙心神,亦可使小儿夜间困寐不醒而遗尿。 肝经湿热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经郁热,或肥胖痰湿之体,肝经湿热蕴结,疏泄失常,且肝之经络环阴器,肝失疏泄,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湿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河南大学东京贝乐小儿推拿研究学院自成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儿推拿文化的研究与推进,覆盖学派,手法、技巧、起源等多项领域。一直坚持信息分享化,技巧公开化,知识平等化的理念,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感,有所学,有所享。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套不同的穴位(19种),不通的手法技巧(19种),以达到不通的疗效的小儿推拿组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一、脾经(脾在五行合土,故名脾土) 南朝齐褚澄《褚氏遗书·平脉》:“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土之寸为肺。”《红楼梦》第十回:“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推拿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全文) 2012-02-28 13:34:14 来源: 网易亲子有0人参与 (0) 遗尿症中医也称 小儿遗尿症中医治疗法 你的孩子也深受小儿遗尿症的困扰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跟肾气不足有直接关系,在现代西医对遗尿症无特效药的时候,中医是最好的选择。 遗尿症中医也称“遗尿”。祖国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脾肺气虚,膀胱失约,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可致遗尿;亦有素有痰湿内蕴,入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应,而常遗尿者。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 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上,西医多采用口服药治疗,主要有:中枢兴奋药,用于睡眠过深,不易唤醒者;抗抑郁药,用于睡眠时对膀胱充盈不敏感者。 中药在治疗小儿遗尿上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外,还有外治疗法。而且,由于小儿遗尿症病程长,坚持服药多有困难,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成了目前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重要手段。临床观察发现,中医外儿遗尿症作用优于中药内服。外治法分为: 按摩法: 1.敷脐法。在脐部进行药物贴敷。脐部为神阙穴,有内通脏腑之气,下连元气之根,培元固本温阳的作用。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由此穿透、弥散;而且脐下两侧布有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的吸收度、敏感度高。 2.推拿法。推拿小儿背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小儿遗尿多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为肺俞、脾俞、肾俞等俞穴所在,通过推拿对这些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畅通血脉之功。 3.敷脐与推拿疗法,手法轻柔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有利于坚持治疗。 我们多年的医疗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遗尿有满意的疗效。许多治愈的患儿在自我价值观上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家长不能抱着旧有观念,认为儿童尿床是自然现象。而是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让他们摆脱烦恼,以免在性格上形成缺陷,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针灸:针灸除了能直接补肾,头针也具有开窍之功,有助于加强大脑皮层对尿意的反应。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一般隔日针灸一次,连续十次为一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