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

$\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

$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

3.1 函数的概念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2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a,x\leq b,x

3.3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的原则

1)$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3)$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4)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y=\tan x$中,$x\neq k\pi+\frac{\pi}{2}(k\in Z)$。

6)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7)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及判定方法

单调递增

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

判定方法:求出函数的导数f'(x),若f'(x)>0,则函数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

判定方法:求出函数的导数f'(x),若f'(x)<0,则函数单调递减。

2)最大(小)值

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某一点x0处取得最大(小)值,当且仅当x0是f(x)在该区间内的一个极值点,即f'(x0)=0或不存在。

1.3.2】奇偶性和周期性

1)奇偶性

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函数f(x)

为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

函数f(x)为奇函数。

2)周期性

若存在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

f(x+T)=f(x),则称函数f(x)为周期函数,T为函数的周期。

1.3.3】连续性

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某一点x0处连续,当且仅当满足

以下三个条件:

①f(x0)存在;

②f(x)在x0的邻域内有定义;

③当x→x0时,f(x)→f(x0)。

若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每一点都连续,则称f(x)在该区

间内连续。

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f(x)为奇函数;

如果函数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那么称函数为既非偶函数也非奇函数。

2)打“√”函数f(x)=x+a(a>0)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f(x)=x+a(a>0)是奇函数,因为对于任意的x,都有f(-x)=(-x)+a=-(x-a)=-f(x)。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在第一象限

上为增函数,在第二象限上为减函数,在第三象限上为增函数,在第四象限上为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

如果函数y=f(x)在定义域I内存在实数M,对于任意的

x∈I,都有f(x)≤M,且存在x∈I,使得f(x)=M,那么M就是

函数f(x)在定义域I内的最大值,记作fmax(x)=M;

如果函数y=f(x)在定义域I内存在实数m,对于任意的

x∈I,都有f(x)≥m,且存在x∈I,使得f(x)=m,那么m就是

函数f(x)在定义域I内的最小值,记作fmin(x)=m。

4)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

如果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

如果函数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那么函数f(x)是既

非偶函数也非奇函数。

5)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①利用定义: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

如果x1f(x2),那么函数f(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②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g(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与g(x)单调性相同,那么函数

f(x)在该区间上也是增函数;如果函数g(x)在某个区间上是减

函数,而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与g(x)单调性相同,那么函数

f(x)在该区间上也是减函数。

③利用函数图象: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上的图象是上

升的,那么函数f(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x)在某

个区间上的图象是下降的,那么函数f(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④利用复合函数:对于复合函数y=f[g(x)],令u=g(x),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

也是增函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也是

减函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

f(u)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

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6)函数的性质

①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②对于复合函数y=f[g(x)],令u=g(x),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也是增函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也是减函数,那么函数y=f[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那么函数

y=f[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如果函数f(u)在某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函数u=g(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那么函数

y=f[g(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域内任意一个x,如果有f(-x)=-f(x),那么函数f(x)被称为奇函数。同样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有f(-x)=f(x),那么函数f(x)被称为偶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f(x)为奇函数,并且在x=0处有定义,那么

f(0)=0.

奇函数在y轴两侧是对称的,所以它们的增减性质是相同的。而偶函数在y轴两侧是相反的。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描点法或基本函数的变换来作图。我们要准确记忆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规律,以便能够对函数的图象进行识图和分析。

函数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函数的性质,是研究数量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根式的概念

根式指的是一个数的某个次方根,其中根指数为n,被开

方数为a。当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当n

为偶数时,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注意,负数a没有n次方根。根式的性质是:

当n为奇数时,a= a;当n为偶数时,na n= a;当n为偶数时,na = |a|。

2) 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分数指数幂指的是一个数的分数次方,其中分母为n,分

子为m,底数为a。当a>0,m、n为正整数且n>1时,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a的m/n次方;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等于a

的n/m次方;指数幂没有意义时,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以下三条:

① a^r × a^s = a^(r+s) (a>0.r。s∈R)

② (a^r)^s = a^(rs) (a>0.r。s∈R)

③ (ab)^r = a^r × b^r (a>0.b>0.r∈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是指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它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0.+∞)。在第一象限内,a越大图像越高;在第二象限内,a越大图像越低。指数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它的图像过定点(0,1),即当x=0时,

y=1.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 对数的定义

若a=N(a>0且a≠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 a N,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即x=loga N等价于a=N^(x),其中a>0且a≠1,N>0.

对数函数有几个重要的恒等式:loga 1=0,loga a=1,loga (ab)=loga a+loga b,其中a>0且a≠1,b>0.

常用的对数是以10为底的对数,表示为lgN,自然对数是以e为底的对数,表示为lnN,其中e≈2..

对数有几个运算性质,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幂运算和换底公式。

对数函数y=loga x(a>1或0

反函数是指函数y=f(x)的逆函数,用f^(-1)(x)表示。反函

数的求法包括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反解出x=f^(-1)(y)和将

x=f^(-1)(y)改写成y=f(x)。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x对称。

1.函数的反函数

如果函数y=f(x)有反函数y=f-1(x),则它们的定义域和值

域是相互对应的。对于点P(a,b)在函数y=f(x)的图像上,点

P(b,a)在反函数y=f-1(x)的图像上。

一般来说,只有单调函数才有反函数。

2.3 幂函数

1) 幂函数的定义

形如y=x^α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α为常数。

2) 幂函数的图像

幂函数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没有图像。当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像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关于y 轴对称);当幂函数是奇函数时,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当幂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时,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3) 幂函数的性质

①图像分布:幂函数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没有图像。当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像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关于y轴对称);当幂函数是奇函数时,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当幂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时,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像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当α>0时,幂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并且在

[0.+∞)上为增函数。当α<0时,幂函数的图像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像无限接近x轴和y轴。

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α=p/q(其中p,q互质,p和q都是

整数)时,如果p为奇数q为奇数,则y=x是奇函数;如果p

为奇数q为偶数,则y=x是偶函数;如果p为偶数q为奇数,则y=x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像特征:幂函数y=x^α,当α>1时,如果01,则图

像在直线y=x上方。当α1,则图像在直线y=x下方。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f(x)=ax^2+bx+c (a≠0)

②顶点式:f(x)=a(x-h)^2+k (a≠0)

③两根式:f(x)=a(x-x1)(x-x2) (a≠0)

2) 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如果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横坐标已知,

则选用两根式求f(x)更方便。

3) 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对称轴方程为x=-b/2a,顶点坐标为(-b/2a。c-b^2/4a)。

②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b/2a)上单调递减,在(-b/2a。+∞)上单调递增。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b/2a)上单调递增,在(-b/2a。+∞)上单调递减。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用来描述许多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在研究二次函数时,我们需要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位置等。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来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其中$a\neq0$,我们可

以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来判断它的根的情况。当

$\Delta>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根的个数为$2$;当$\Delta=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根的个数为

$1$;当$\Delt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infty,+\infty)$上递增,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infty,+\infty)$上递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neq0$,我们可以通过对应的二次函数$f(x)=ax^2+bx+c$的图象来分析它的根的情况。设方程的两个实根为$x_1$和$x_2$,且$x_1\leq

x_2$。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实根的分布情况:

1.开口方向: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根的个数为$0$或$2$;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根的个数为$0$或$2$。

2.对称轴位置:对称轴的方程为$x=-\frac{b}{2a}$,它是抛物线的中垂线,将$x$轴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当$x_1$和$x_2$在对称轴的同侧时,根的个数为$2$;当$x_1$和$x_2$在对称轴的两侧时,根的个数为$0$。

3.判别式:$\Delta=b^2-4ac$,当$\Delta>0$时,根的个数为$2$;当$\Delta=0$时,根的个数为$1$;当$\Delta<0$时,根的个数为$0$。

4.端点函数值符号:当$x$趋近于正无穷时,$f(x)$的符号与$a$的符号相同;当$x$趋近于负无穷时,$f(x)$的符号与

$a$的符号相同。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判断方程的根的个

数和符号。

在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方程的根为整数或分数等。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介绍了关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和函数零点的概念及求法。

二次函数y=ax^2+bx+c(a≠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当a>0时,若p<-b/2a,则m=f(p);若p≤-

b/2a≤q,则m=f(-b/2a);若-b/2a

p<-b/2a,则M=f(p);若p≤-b/2a≤q,则M=f(-b/2a);若-b/2a

函数y=f(x)的零点是使得f(x)=0成立的实数x。函数

y=f(x)的零点也可以理解为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方程f(x)=0有实数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y=f(x)的图象

与x轴有交点,即函数y=f(x)有零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教室里面所有的人……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一、数与式 1、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常数是除变量外的有限定义的数量,变量是可以任意取 值的量,而运算符号则是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 2、十进制及其他进制:十进制是分别使用0~9十个数字、以及逢十进一的一种进制 制度,而其他进制则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3、有理数的表示及其运算:有理数可以使用两个整数的商和余数的形式来表示,其 中余数可以是负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则有加减乘除求倒数等。 4、无理数及其后结果:无理数是不能用有理数恒等式表达的数,通常用∞或“无穷 不等式”来表示。结果表明,无理数不是有理数的整数倍。 5、算术表达式的因式分解:分解因式是把一个多项式拆分成几个不同的因式的过程,在因式分解得到的两个因子可以进行乘、除、幂数运算,从而继续分解多项式,直到把多 项式分解成几个不可继续分解的因式。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一系列数按照一定规律等间隔排列而成的数列,在 其中数字之间的差值成等差数列,可以表示为a1,a2,…, an,an+1,…,其中,a2-a1=a3-a2=…an+1-an=d,可以看出所有数之间都是等差的。 2、等差数列的求和:求和是求等差数列所有数字的和,其求和的公式为Sn=(n) (2a1+d(n-1))/2,在给定等差数列第一项和项数的情况下,即可直接求出等差数列 的求和。 三、函数与方程 1、定义域和值域:所谓“定义域”是指函数中可以取什么值,而“值域”则是指函 数的值能够到达的最小和最大结果。 2、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函数是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基本性质有 单调性、统一性、性质等,其中单调性指函数上升或是下降,统一性指当定义域多于值域时,将多余的值合并为一个值。 3、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表达定义域与值域变化关系的图表,用折线就能清楚地反 映函数的变化,而其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特性。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 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3 平面向量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函数简介 函数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 函数的近代定义是给定一个数集A,假设其中的元素为x,对A中的元素x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x),得到另一数集B,假设B中的元素为y,则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y=f(x)表示。 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B和对应法则f。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 函数最早由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出于其著作《代数学》。之所以这么翻译,他给出的原因是“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也即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 篇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家!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1 1.元素的三性(确定,互异,无序);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x|,y},且A=B,则x+y= 2.集合代表元素已知集合M={y|y=x2,xR},N={y|y=x2+1,xR},求MN;与集合M={(x,y)|y=x2,xR},N={(x,y)|y=x2+1,xR}求MN的区别。 3.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如满足条件的集合M共有多少个 5.韦恩图的应用;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

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7.摩根定律(CUA)(CUB)=CU(AB)(CUA)(CUB)=CU(AB);; 8.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A中有m 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f:AB的映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教室里面所有的人……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BA)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或若集合A?B,存在x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 如果A?B 同时B?A那么A=B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https://www.360docs.net/doc/e419022169.html,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 x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一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一总结大全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一时,复习效率不高,因为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总结。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一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完整版)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 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B {x A A = A ∅=∅ A B A ⊆ A B B ⊆

并集 A B {|,x x A ∈或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 x x U x A ∈∉且 1 ()U A A =∅ 2()U A A U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把 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的图象 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 21,242b b ac x a -±-= (其中12)x x < 122b x x a ==-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x x x <或2}x x > {|x }2b x a ≠- R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2{|}x x x x << ∅ ∅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 ()()()U U U A B A B =()()() U U U A B A B =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 $\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 $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数学必修一是高中数学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数学中的很多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函数: 函数是一种数学工具,它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进行映射。在数学中,我们用f(x)表示函数,并将它应用于x来得到一个 结果。函数有定义域和值域两个重要的概念。定义域是函数可接受的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函数可以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函数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这通常是一条曲线。函数的图像有很多属性,包括定义域、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计算圆周运动和周期性的振荡现象的工具。在三角函数中,最常见的函数是正弦、余弦和正切。这些函数的定义是基于一个单位圆,圆的半径为1。在三角函数中,角是一个 重要的概念,可以用度数或弧度来衡量。弧度是一个用于测量一个角的单位,它是通过角所包含的弧长除以半径得到的。在三角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三角同态关系,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中的各种属性。 3.向量: 向量是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来表示。向量在数学和物理中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描述力、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矩阵和行列式等方式来运算。向量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操作。在向量的乘法操作中,我们可以使用点积和叉积,来计算向量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以上是几个数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高中数学和更高级别的数学领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数学必修一还涵盖了代数、几何、数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下面将进一步解释其中的三个例子: 4.代数: 代数是一种数学分支,它研究从符号和变量中构成的代数式和方程式。在数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多项式和方程,例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多项式之间的运算。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代数方法求解各种实际问题。代数在理解其他数学领域的概念和方法时非常重要,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 5.几何: 几何是研究空间、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的数学分支。在数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我们了解了几何图形的属性,如线段、角度、多边形等,并解决了多种几何问题。几何也是重要的应用数学领域,例如计算3D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钻井和建筑等各种工程中的应用。 6.数论: 数论是研究数字和数字属性的分支。在数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素数、因数和最大公约数等概念,以及解决质因数分解等数论问题的方法。数论在密码学、代数和组合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计算机科学、量子物理学、通信等。 总之,在数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

高中数学必修 第一册 知识点总结梳理

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知识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 B或B 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 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 (1)A∩A=A,A∩∅=∅,A∩B=B∩A. (2)A∪A=A,A∪∅=A,A∪B=B∪A. (3)A∩(∁U A)=∅,A∪(∁U A)=U,∁U(∁U A)=A.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注意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应时刻关注对于空集的讨论. 4.A⊆B⇔A∩B=A⇔A∪B=B⇔∁U A⊇∁U B. 5.∁U(A∩B)=(∁U A)∪(∁U B),∁U(A∪B)=(∁U A)∩(∁U B).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义: “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 A={a,b,c}。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 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R|x-3>2},{x|x-3>2},{(x,y)|y=x2+1} 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 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 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