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1、国医疗考核制度的最早记载见于42

《周礼·天官》

2、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那个年代,出自于哪本书?6元代《世医得效方》

3、《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什么时期,它的内容和成就时什么?48

成书战国—秦汉

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论包括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具体理论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神、津液、精,病因病机,辩证原则,诊法治则及预防养生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1】强调整体观(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3.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4】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

5】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4、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是脉学专书是什么63

《脉书》;1.《脉经》 2.《脉诀》

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代表作是哪一本?52

《神农本草经》

6、为什么说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酒发明的意义是什么汤液发明的意义是什么40

酒的发明和意义: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液发明的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于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重剂量的使用单味药转为适量的混合复味药,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在医疗上也也开阔了用药领域,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

7、我国现存最早全面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代表作是55

《伤寒杂病论》

8、《幼幼集成》的作者是187

陈复正

9、现存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者是谁146

明代马莳《灵枢注证发微》

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颈椎悬吊复位法的伤科专着是什么,在那个朝代

《世医得效方》元代

11、最早发明脉图的医家是谁是哪一本书

12、

宋朝施发,书为:《察病指南》。(张)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着是哪一本?81

《颅囟经》

13、明朝外科分为几派,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着作128

以陈实功1617《外科正宗》为代表的,称为“正宗派”。

以王维德1740《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的,称为“全生派”。

以高秉钧1805《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的,称为“心得派”。

14、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我国第一部系统法医学着作是什么

《洗冤录集》p6

15、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是那个朝代的谁的着作,它的内容和成就是什么75

晋皇甫谧

内容:《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的内容

成就:1 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整理了这些穴位的名称,部位及取穴方法等 2 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将人体部位划分为排列穴位的35条线路,这一思路方法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4 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5 《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16、校正医书局建立于哪个朝代?

北宋

17、宋代提倡“同身寸”取穴标准法的医家是谁他有什么着作

18、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19、宋朝的医学有哪些发明?6

1:宋代,我国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具管理药事2:成立了世界上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3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4医药研究方面有如用烧烙断脐和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从人尿中提取秋石即性激素,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5: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着作-《洗冤录集》

20、什么是针灸铜人,是哪个朝代谁所铸?102

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北宋王惟一

21、现存最早的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是哪一本?100

《伤寒金镜录》

22、“隋唐三大方书”是什么?183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补养方》

23、医和“六气致病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8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

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

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P38

24、《刘涓子鬼遗方》的内容和成就是什么?77

P77 内容:1该书记述了金疮,痈疽,疥癣,疮疖,瘰疬等外科疾病 2 在诊断方面,

书中介绍了痈疽的辨脓法 3 在治疗方面,讲求辨证施治,既以外治为主,又重视内治

成就:1目前所见最早的外科专书 2对痈疽积脓,当时已能采用引流法,即用火针穿

刺排脓,既注意了消毒,又达到了排脓的目的3治疗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外科病内消治

则的形成,并为后世外科“消,托,补”三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是书对外科治疗的

专科化。

25、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什么新的内容,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6、

内容: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

疗等

突出特点 :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如:描述了天花病,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关于天花的最早认识,书中也描述了沙虱病的症状等和预防它的方法 2葛洪在书中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贴在咬伤的创口上以防止狂犬病的方法“以毒攻毒”防治疾病3 对急症的治疗,指出救急措施与病因治疗相结合p68

25、陈自明的代表医着有哪些?106

《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

26、谁发明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

华佗

27、宋代政府组织编着的三部方书是什么(P9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

28、哪个朝代的哪位医家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

(书上没找到,网上百度的)金代成无己

29、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着,有什么内容(P52-P53)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2)概括地记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30、那个朝代开创了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叫什么名字?(P83)

唐代太医署

31、什么是降疾,疾年,雨疾?(P32)

“疾年”指多疾之年,“降疾”、“雨疾”表示一次有

许多人染病,就像降雨一样。

32、什么是鬯其酒?(P40)

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既能用于祭礼、也可用于医疗,

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33、大方脉指的是什么?(书上没有找到,网上百度的)

我国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中方脉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于现在的内科。

34、吴有性的学术代表作是何书其学术成就,学术贡献是什么(P141-P142)

《温疫论》;学术成就:创造性地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的系统见解,于1642年编着《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学术贡献:(1)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这一伟大创见;(2)创造性地提出“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温疫,而是否致病,既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力强弱有关,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3)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幼,触者皆病”。虽说人和畜禽都会因戾气致病,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就不同。而且,人类的疾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这个“异”

字已接触到了病原致病的特异性问题;(4)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

患的病因,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

35、《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49)

《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是《内经》在论述生命和疾病的各种问题时都贯彻的思想原则。《内经》在强调整体观念时,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

能的联系性。(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不仅受自然的制约,也能适应自然,正是基于人类能适应自然的认识,《内经》才合理地导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内经》指出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内部脏腑、体表毫毛、五官九窍等,通过经络,互相协调地联系在一起;(3)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体决定情志精神,正因为形决定神,所以脏腑有病时就会出现精神情志的变化。另一方面,精神情志也会反作用于脏腑机能。在一方面,因情志之间有规律地互相作用,所以调节情志的太过或不及,就可使人从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因此,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发生有极重要的影响。

36、周代的医学分科和医政制度是什?(P42)

医学分科: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其中食医近似今日之营养医生,负责掌管帝王膳食的营养卫生;疾医近似今日之内科医生,不仅为王室服务,也“掌养万民之疾病”;疡医近似今日之外、伤科医生;兽医则“掌疗兽病,疗兽疡”。医政制度: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又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各司其职,协助医师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医师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根据他们诊治病人的疗效判定等级,并以考核结果确定其级别与俸禄。

37、《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学成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6)

(1)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方剂组成以及方中药物的加减化裁,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2)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方剂剂型种类超过以往医学文献及简牍所载的医方内容;(3)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大多切合临床实际。

38、《脉经》的主要成就(P63-P64)

(1)确立“寸口脉诊法”;(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它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诊脉方法系统化和规范化,对魏晋以后中医的脉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9、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是哪一本?(P64)

《脉经》

40、“六气致病说”是哪位医家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医和;解释各种疾病的原因P182

41、《左传》记载“病入膏肓”的典故,比较系统地提出的治法规范是什么?

42、

《左传》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攻”、“达”、“药”治法规范。P34

43、中国医学史上的“医圣”是谁?

44、

张仲景

45、我国医学管理制度最早记载于哪本书它的内容是什么

46、

《周礼天官》,内容是:①医学分科②医学分工③考核④死亡记录

47、现存最早的病案记录见于哪本书?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P182

48、温病四大家是谁他们的具体着作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49、

吴有性(吴又可):《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这一伟大创见;

叶桂(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即“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指出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

薛雪:《温热条辨》;对温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辩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瑭:《温病条辨》;把温病传变与肮脏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辩证,为温病学说理、法、方、药系统的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50、《医林改错》的作者是谁?

王清任

51、代表宋代药学最高成就的是哪一本书?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P97

52、发明药物归经理论的药学着作是哪一本书,作者为谁?

《珍珠囊》,张元素

53、宋元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妇产科专书是哪一本

《妇人大全良方》P106

54、国立医学教育开始于哪个朝代?

唐朝P83

55、最早注释《内经·素问》的医家是谁?

56、

齐、梁间人全元起P61

57、周代的医事分科是什么

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的医事分工P4

53、在下列医籍中,明确提出“三因致病说”的有哪些书籍?(p99)

《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54、《黄帝内经》基本内容有哪些?48

1.强调整体观念—强调整体观念时,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3)人的身心是统一的。(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2.重视腑脏经络—腑脏学说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内径所论述的腑脏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4.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有丰富的阐述。

55、唐代《新修本草》的内容是什么?74

又称《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分为“正经”、“药图”、“图经”3部分。“正经”20卷,主要记述药名、分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还包括修订以往内容有错的记载,以及补充新发现的药物和外来药物;“药图”25卷,首次创造了通过绘图描记药物形态和颜色标准;“图经”7卷,是对药物的文字说明。

56、宋代重要的人体解剖图谱有什么?101

《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内外二景图》

57、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部食养食疗专书?

《肘后备急方》(张)

58、晋唐的医学发明有哪些?6

《肘后方》—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放腹水穿刺疗法;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

《僧深集方》—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五瘿丸”。

《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漆过敏症;鉴别天花和麻疹;结扎血管止血。

《外台秘药》—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拔障治疗白内障。

制作出珠制的义眼;开创了世界最早的大型医科专科学校—太医署。

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59、汉墓出土的医书各自的意义(第一本什么书)45·57

《足臂十一脉疚经》、《阴阳十一脉疚经》—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的医学方书

《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却古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脉法》—是迄今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

《阴阳脉死候》—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胎产书》—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着作

《引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导引术专着

60、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是什么朝代建立的,叫什么名字?

秦代“疠迂所”(张)

61、《难经》提出了“伤寒有五”是什么51

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

62、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是哪本书?

《肘后备急方》

63、、周代的医学分科和医政制度是什么84

医学分科:疾医,疡医,食医,兽医。

医政制度:形成等级制和医绩考核管理制度。

64、四大经典是什么?(p48-54)

《皇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65、什么是藏冰和变火(p38)

藏冰:调节四时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痨疫不降”的目的。

变火:以不同的燃料烧燎防疫(或说藉火取暖)。

66、什么是医师

古代指总管医药行政的职位。

67、什么是五谷,五药,五毒?

古代指总管医药行政的职位。

68、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何书对中医学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69、

《伤寒杂病论》(1)提出了辨证论治范例:以六经论伤寒;考察了整个外感病的发展变化过程,说明了各经病证的传变、合病、并病,以及因处治不当而引起的变证、坏证及其补救方法等;《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以脏腑辨证论述内科疾病,还有急救及食禁方法等,张仲景对杂病的论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主张脏腑经络病机进行辨证,开后世脏腑辨证之先河。(2)对方剂学的贡献: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70、金元四大家是哪四位医家各自的代表作、学术论点、治疗主张是什么

71、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泻火。

张元素《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引经报使说;脏腑病机辨证论治。张从正《儒门亲事》;倡邪气致病论》;治病主攻伐,补益倡食疗。

李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升阳散火,补中益气。

70、《本草纲目》是哪个朝代谁的着作,对药物学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明代李时珍;

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全书共收载药物1892种,补充了许多新的药物资料,是古代本草学集大成之作。

2.先进的药物分类。按照“物以类聚,目随纲举”的原则将药物依自然属性归纳,排列原则是“从微至巨”、“从贵至贱”,建立了古代先进的药物分类体系;对药物设立体系也进行了革新,以“总体为纲,部分为目”。

3.科学的论述知识。书中涵盖了药物的名称、产地、品种、形态、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等;是李时珍本人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且书中重视对药物品种的考订。

71、四大经典的成书年代和基本内容是什么?P48-56

《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时期1.强调整体观念,在论述生命和疾病的各种问题时都贯彻的思想原则(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指出人体自身是相互联系的整体(3)人的心身是统一的(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分别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内腑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内经》把五行的性质与相互关系赋予五脏,从而用以说明五脏的生理和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同时也以五味归属五行,说明药物功能。

《黄帝八十一难经》西汉末期至东汉《黄帝八十一难经》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疾病。《难经》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脉诊法;在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在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在针灸治疗部分,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

《神农本草经》秦汉至东汉1.创造药物的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

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2.概括地记述了重要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以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指出药物并非万能,贵在可治之时尽早防治。4.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该书所载主治病症约170多种。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1.提出了辨证论治范例,以六经论伤寒;考察了整个外感病的发展变化过程,说明了各经病证的传变、合病、并病,以及因处治不当而引起的变证、坏证及其补救方法等,;《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以脏腑辨证论述内科疾病为主,还有急救及食禁方法等;张仲景对杂病的论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主张脏腑经络病机进行辨证,开后世脏腑辨证之先河,在病因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病因学说。2.对方剂学的贡献。提出了姣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72、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内容和意义是什么?P65-67

成书年代:隋朝作者:巢远方

内容:1.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该书收载的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是对隋以前临床出现的各种疾病症侯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且书中鉴别天花和麻疹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

2.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对某些疾病的病因突破前人笼统的三因致病理论,发现和描述了新的病源并且认识到某些过敏性疾病与人的体质禀赋有关。

3.详细且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书中对多种疾病的症候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为医生辨识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书中对脚气病的描述也很详细还对赤白痢、中风、淋病等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记载。

意义: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症侯学的专着,对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的67类疾病的病因与证候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是隋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着作,它对后世医学有深远的影响。

73、属于有关虚劳的医学专书的有?

《虚劳要则》

74、明清时期的眼科和喉科专书?P132-133

眼科:《原机启微》《审视瑶函》《银海指南》《证治准绳》

喉科:《口齿类要》《尤式喉科秘书》《重楼玉钥》

75、我国关于“国人逐瘼狗”以防狂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P68

《左传》

76、《刘涓子鬼遗方》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成书年代:北齐

作者:龚庆宣

中国医学史

简述奴隶社会的中后期我国已有哪些医事制度的建设周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相当严格的考核制度。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医政机构的设置:设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定考核,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慎病死,根据医生的治愈率,评定医生的级别和俸禄,建立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 试述《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与成就。《黄帝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些重要论述,构建起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它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体现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整体观念。包括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一为强调自然对人的制约性,二为积极地适应自然),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强调脏腑经络。《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既是哲理,又是最基本的医理。既用以说明普通问题,也用以说明具体问题。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成就之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中医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总之,《内经》全面的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藏象学、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生理病理学、养生和预防医学、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试述《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与成就。(1)提出了辨证论治范例。一是《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张仲景根据病邪侵害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病人正气的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条件,寻找发病的规律,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二是《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1.以脏腑辩证论述内科杂病为主。2.开后世脏腑辩证之先河。3.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病因学说。(2)对方剂学的贡献。1.被誉为“方书之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药剂。2.提出了较谨慎的方剂组方原则。3.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4.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如白虎汤,白头翁汤,酸枣仁汤。 4. 试述《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内容与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属补养可以久服的药物。中品属补养兼能攻治疾病的,下品一般多有毒性而专用于攻治疾病的药物。按三品分类是我国药物学上最早的分类方法。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1.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2.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 3.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临床用药原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痊蛊药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用药方法: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4.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如人参补益,麻黄定喘,黄连止痢,黄芩清热等。总之,《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不仅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试述《难经》的主要内容与成就。《难经》宜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疾病。《难经》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法。经络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方面,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疾病方面,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提出积极分属脏腑,认为五脏生积,六腑生聚。针灸治疗方面,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总之,《难经》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 试述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及卫生保健的重要意义。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它可用来烧山打猎,照明驱赶野兽,取暖御寒,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寒冷潮湿引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1. 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2. 在金属针具之前,中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是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3. 在原始宗教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导引术。 4. 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 灸法: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6. 为什么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 古代以植物药为主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 1.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是?“疾年”“雨疾”“降疾”“疾疫”。 2.蛊:甲骨文的记载。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 3.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周礼•天官》,五药(草、木、虫、石、谷)。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我国最早的病名记录见于《诗经》。 5.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6. 酒的药用作用? ①酒能通经活络、提振精神,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或消毒杀菌的作用。 ②酒又有挥发性能且能充当溶媒,所以后世成为常用的溶剂,并且用来加工炮制药物,制作药酒。 ③对“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有治疗作用。 “鬯其酒”见于甲骨文,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7. 酒在《汉书•食货志》中被称为“百药之长”。 8. 何为汤液?汤液传说由何人发明? 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是将所选的多种药物混合煎煮后用于医疗。传说汤液由伊尹创制。意义:1.整体观在药物学运用上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提供条件3.为方剂学诞生埋下伏笔 9. 病入膏肓的典故与医缓有关。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法规范“攻”“达”“药”。 10. 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六气病因学说。“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11. 周代的医学分科和医政制度情况? 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医生已分为食医(营养医生,掌管帝王膳食的营养卫生)、疾医(内科医生,为王室与民众服务)、疡医(外、伤科医生)、兽医(疗兽病、兽疡)四科。周代还建立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对医疗工作的考核制度:设医师,相当于卫生行政官吏,“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定考核,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慎病死,根据医生的治愈率,评定医生的级别和俸禄,建立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 12. 周代婚姻制度倡导“三十曰壮,有室”“男三十娶女二十嫁”“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对预防遗传病、先天病有积极意义。 13.《左传》中记载“国人逐瘛狗”,通过驱逐狂犬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重点 1.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 2.导引是中国古代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3.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麦冬,温郁金,延胡索。 4.医学起源论:医源于动物本能(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救助行为与人类早期经验医学之间的 界限),医源于圣人(出于崇拜部落英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做出了无限夸大),医源于巫(否认了医与巫之间的本质区别) 5.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早期医疗卫生的逐步积累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随着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少疾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出现了“六 气致病”学说,预示着早期医学已经开始摆脱鬼神迷信致病说。 ②春秋时期,在精气神、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早期医药学理论 开始萌芽。 ③药物和知识的逐步积累,药物品种,数量增多,出现了酒剂、汤液,是医药学史上的 重要发明。 ④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讲究卫生,积极预防疾病,早期的预防思 想出现。 ⑤随着医药卫生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宫廷医学出现了早期的分科,医事管理 制度初步建立。 7.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8.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对人体部位的认识一般按照体表部位认识。甲骨文中的 “疾年”“降疾”“雨疾”是目前有关流行病和多发病的最早记录。记载的“疾小臣”一职是商代宫廷负责医疗的低级官员。 9.《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西汉被称为儒家经典,出现肺结核记录。 出现最早的阴阳概念。 10.《山海经》是先秦的一部古籍,记载38种疾病名称,记药126种。药可分治疗类,预 防类和治疗、预防双重作用的药物。 11.《周礼》原名《周官》,汉代刘歆整理后改今名。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学 分科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记载“酒正”官职。 12.《礼记》叙述了先秦社会的礼仪制度,有关于瘖、聋、侏儒的记载。 13.《左传》记载了骨折、远视、发秃、瘈咬伤、佝偻等。 14.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15.五味:醋、酒、饴、姜、盐。 16.五食:麻、黍、稷、麦、豆。 17.五药:草、木、虫、石、谷。 18.气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气、呼吸之气即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19.《管子》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20.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1.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 互相转化。 22.《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历史文献。 23.我国最晚在夏代已经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中国医学史

火的发明和意义 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使原始人不惧黑夜,征服严寒和抵御野兽侵袭,扩大生活领域;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火的使用和发明,为热熨、灸法、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黄帝 黄帝,姓公孙,一姓姬,名轩辕。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末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着作《黄帝内经》以之托名。 神农 神农,一说即炎帝,姓姜,名魁。农业和中药的发明者,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农耕。遍尝百草,发现药物,教民治病。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神农本草经》以之托名。 伏羲 伏羲,《史记》称伏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砭石 砭石,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砭石治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种类很多,可用于熨法(球形、扁圆形)、按摩(卵圆形、扁圆形)、穿刺或切割(刀形、剑形、锥形、镰形)。

酒的发明和意义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剂的发明和意义 《汤液经法》为伊尹所撰。汤液是中医主要剂型之一。汤液的发明与使用,既可将生药变为熟药(减低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又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药物品种增多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标志着方剂的产生,为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条件。汤液创制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早的医事制度 1.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 2.“医师掌医之政令”,医师之下设士、府、史、徒,分理医疗、医疗事务、文书医案、役使等职,形成基本完善的医政组织结构。 3.医师主管各科疾病的医疗事务,“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根据医士的医疗效果进行考核,并据此制定级别和俸禄。 4.有关负责卫生保健的官职,责任范围涉及王室人员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中国医学史》这门学科,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在人类文化的氛围中生生不息,以其旺盛之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中医才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可以说,身为中医人,首先必学医学史。学了医学史,你会为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为中医的高超医术而自豪,为成为一名中医人士而兴奋不已。医学史就是中医人的立业之本,有了本就不会怀疑,就会沿着中医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学好了中国医学史,才能做一名地道的中医大夫,才能坚定的走中医之路。 通过了学习医学史,可以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树立为医学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医学史不但能使我们掌握医学发展的规律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明确医学发展的方向,有利于课题研究并有所突破,促进医学的进步,而且,我们能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发扬古代医家重视实践,尊重经典,勤于思考,勇于革新,崇尚医德的优良传统。此外,学习医学史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医家朴素的辩证法和自发的唯物论思想,学习他们“辨析至理”、“审谛覃思”、“精微区别”、“思理精密”的治学方法,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的工作方法。最后,学习医学史还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有利于文理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促进跨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 中国医学史的学习是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这门学科包括了药,医以及许多的著名的药学专著的来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其中药物,其起源是由植物药到动物药再到矿物药。植物药中,《诗经》是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收载植物药五十余种,而《山海经》是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载药126种,但是大多一药治一病。还有就是是针灸法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起源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

中国的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绪论 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 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 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 2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国时期 1周代出现了医学分科 2春秋战国时扁鹊最早提出药物麻醉 3《胎产书》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4三国华佗麻沸散是世界最早全身麻醉药 二晋代至唐代 1晋《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 2南北朝《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是最早也是有效的脏器疗法记载 3隋《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手术和漆过敏症,鉴别了天花和麻疹,还记载了结扎血管止血等等

4唐开创了世界最早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国家药典

《新修本草》 三宋代至元代 1宋开办了世界上最早药局管理药事制剂管理的和剂局,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的药 材所,销售药物的卖药所以及慈善机构的惠民所 世界最早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发明了世界最早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2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四明代至清代 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论(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18---30p ) 一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 居住,衣着,食物与用火(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导引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婚配 二人们一般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其端绪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三多种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 绪论 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 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 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3、汤液,即汤剂、水药,一般认为它的发明与伊有关。 4、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学说”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5、针砭治病自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萌芽,《灵枢》记载的“九针”是形状多样的针具。 6、先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7、《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的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 卷,81 篇 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 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D 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 或5 卷 4、主要内容和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 或4 卷 3、主要内容和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重点 (供中医,中药,针灸等专业用) 导论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医学史的任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医学的实践和理论;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医学史的作用:①认识现实②预见未来③进行教育 1、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历史背景: 在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及云南元谋等地,相继发现有猿人遗址。其中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出土的猿人牙齿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已有170万年。 原始人唯有“聚生群处”以谋生。 古人类学家将远古人类化石,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 1·1 卫生保健 衣、食、住、行、保健,是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 1·1·1居处 “有巢氏”时代,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房屋 半坡村遗址:半地穴式房屋 1·1·2 衣着 原始人起初赤身裸体生活,后以兽皮或树皮覆盖身体以御寒,渐渐地又将经过编制的羽毛,树叶,茅草等披在身上。“衣其羽衣”。考古发掘了骨针、骨椎,反映了人们已能用兽皮之类缝制衣服。这是人类卫生保健的又一进步。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更大大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的能力。 1·1·3 用火 火的使用和发明的意义: 推动了人们从生食走向熟食,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对食物进行消毒灭菌,使人类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促进营养吸收,加速人脑发育,推动智力发展。火的发明有解放人类的意义。 1·1·4 导引(行) 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最初系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它与后世之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导引的出现,为医疗、护理和卫生保健增添了新的更为积极的内容。 1·1·5 婚姻 原始群早期阶段:乱婚制

中国医学史

《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彭、巫姑、巫真、吴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经验的累积,人们对疾病有了较多的认识,巫医的势力逐渐消退。 秦汉时期[编辑] 一般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后期,《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分《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与《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两部作品,《灵枢》详细记载了针灸。针灸治疗行之久远,在文字尚未发明之前,砭石被最早用于医疗,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才逐渐被金属针取代。《山海经》中记载了38种疾病,其中以病名来命名有23种,以症状命名的有12种。《五十二病方》所提的病名更高达103个。这时期著名医生有医和、医缓、扁鹊等人。 秦越人著《难经》,全书共有八十一难。对脉法、经络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经穴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解释,丰富了《黄帝内经》的学术理论。因其阐述《黄帝内经》的有关疑难问题,故名《难经》。并对三焦、命门学说、奇经八脉理论等多有创见。《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家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大流派。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检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确立了“六经”分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论治原则,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

李时珍(1518?—1593)发现古代医药典籍中多有谬误之处,毕生之力有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特性,将所收集的一八九二种药物划归十六部,六十类分述。其间历时30年,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全书近二百万字,共五十二卷。书中附方达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另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行世。 张介宾(1563?—1640)著有《景岳全书》,其医学主张“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以及“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 王清任(1768-1831)曾亲见瘟疫灾区儿童尸体三十多例,又数次前往刑场,观察死刑犯的尸体内脏位置,将其所见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著成《医林改错》二卷,其中“活血化瘀”的方剂有二十二例,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硬化)、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均成为调理气血的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俨然是化瘀派的一代宗师。 1879年,浙江人士俞樾在《俞楼杂纂》中发表《废医论》:“其药之而愈者,乃其不药而愈者也。其不药不愈者,则药之亦不愈。”是最早、最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 民国时期[编辑] 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所谓“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以立案一节,难以照准。”1929年,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案》,视中医为巫祝,要求取缔中医,引起全国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中国医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们可以了 解到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医学思想的演化以及医学成果的贡献。在我学习中国医学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医学史的独特魅力 和重要价值。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医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医和神道医,随后逐渐形成了 独特的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我了解到了伏羲氏和黄帝是中国医学史 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 学习,我明白到中国古代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科,在古代中国人 民的努力下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其次,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演化。中国医学思想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脏腑理论等。这些思想 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 影响。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黄帝内经》和《难经》等经典著作,深 入了解了其中的医学思想和理论。这些古代医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治疗,具有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综合医学观的 特点。 另外,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独 特贡献。中国古代医学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有 独特的成就。药物治疗方面,中草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中草药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针灸疗法作为中

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中国古代医学还在外科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骨科手术、瘘管 治疗等,为后世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 价值。中国医学史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 医学思想的演化,还使我认识到中国古代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和影响。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医学史,我对中国的医学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 认识,并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的医学实践中。我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国医学史将为我们未来的医学发展提 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第一章: 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山西芮城和湖北大冶等地,发现猿人化石。猿人牙齿化石和石器。在陕西蓝田和北京周口店出土的有关猿人的化石和石制工具。第一节:龋齿,牙周,动物咬伤,击伤,刺伤及骨伤,难产及新生儿。一,口腔疾病,二,创伤性疾病,三,孕产和小儿疾病。第二节: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这对于人类自身的进化,健康的维护和最终脱离动物界,具有深远影响。使原始人开始不恐惧黑夜。潮湿处所导致的风湿病。火的使用和发明,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由生食到熟食可对食物起到一定的消毒杀菌杀虫作用。熟食使难以下咽的“鱼鳖螺蛤”,都可“燔而食之”,从而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优质动物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火的使用和发明,也为热熨,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半地穴式。北方多采用土木结构的穴居,半穴居建筑形式。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半地穴式房基。第三节:神农。北京人遗址,有几十种哺乳动物骨骼化石,仅肿骨鹿遗骸就有2000多个,山顶洞人遗址,河姆人遗址。砭石,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在伤口流血的情况下,树叶,草茎,泥灰涂敷在伤口上,同时发现某些植物具有止血止痛作用。第五节:一,伏羲,二,神农,三,黄帝。 第二章: 甲骨文研究揭示,殷商时期对人体部位已经有了部分认识以及定位和命名,对疾病的认识十分朴素,其中提到的“降级”,“雨季”,“疾年”等,是有关流行病和多发病的最早记录。第一节:甲骨文又称卜辞。一,对人体部位的认识,二,对疾病的认识,三,治疗方法,四,卫生习俗。第二节:二,《山海经》,先秦时。药物学专书产生之前载有较多药物的一部重要典籍。“礼不娶同姓”和“男三十娶,女二十嫁”等。近亲结婚对繁衍后代不利,对优生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衍具有积极意义。四,《周礼》原名《周官》,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儒家经典。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科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第三节:一,候和疾病,春夏秋冬寒热冷暖,“四时皆有疾病: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二,情志与疾病,“百病怒起”,“忧郁生疾”。三,环境与疾病,四,饮食和疾病。第四节:甲骨文有“鬯其酒”的记载。“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香而酿之,成为鬯”,郁草酿成的芳香药酒,也是一种祭祀用酒。有酒为“百药之长”,汤液创制,伊尹。 第三章: 第一节:马王堆汉墓医书。第二节:产生《黄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4部经典医著,标志着中医药学术理论的确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节:春秋战国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养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构成这一时期养生的主流。第四节:淳于意,华佗。第四章: 第一节:王叔和和《脉经》,王叔和对医学的贡献,一是系统总结脉学,撰著《脉经》,一是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主要成就,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脉诊与临床治疗结合。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第二节:陶弘景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的主要成就:1,补充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2,方便临床,提出“诸病通用药”。3,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第四节:葛洪与《肘后救卒方》,《肘后救卒方》的主要成就:1,传染病的认识。2,急症医学的贡献。3,针灸疗法的贡献。4,药物学的贡献。刘涓子与《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的主要成就:1,外科痈疽的认识与治疗。2,确立内治法。3,丰富外治法。华佗外孙——邓处中的《中藏经》,《中藏经》的重要成就:1,初步形成脏腑辨证学说。2,丰富杂病的认识和治疗。3,记载切实可用的治疗方法。第五节:嵇康。 第五章: 隋唐时期,医学教育发展较快,在沿袭中医传统家传式和师徒授受式教育的同时,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校式重广补的医学教育模式,建立政府医药机构兼教育机构——太医署。太医署作为唐代的最高教育惯例机构,其规模较庞大,制度较完善,课程较合理,考核较严格,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节:一,《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又名《皇帝太素》,简称《太素》。唐代医家杨上善编撰。特点:一是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二是尊重古传本二不妄改。三是其训释多据《说文》,《尔雅》,《广雅》,《释名》,并汇通医理而阐发。《重广补注皇帝内经素问》,为中唐时期王冰所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第三节:一,《诸病源候论》。二,《急备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三,《外台秘要》。第四节:一,《新修本草》。第一部国家药典,较系统地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是图文并茂的药物学专著。三,《食疗本草》。四,《海药本草》。第五节:《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是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主要成就:1较为系统地论述骨伤的治疗常规,包括骨折部位冲洗,牵引,复位,敷药,夹板固定等具体步骤。对开放性骨折则主张先用快刀扩大创口,然后再清创包扎。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确保骨折复位后在有效固定的同时,患肢进行适当运动,以利更快恢复其生理功能,减少骨折后遗症的发生。3,治疗肩胛骨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只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使用沉淀固定,运用伸拨,对臼,捺正等手法复位,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效果良好。4,该书收藏40余首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治法,成为后世骨伤病的典范。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定》,出现在唐代末年,如对胎动不安”的处置。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卤经》,该书最早提出小儿“纯阳”体制学说,所谓“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唐代孙思邈绘制针灸史上著名的彩色经络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1.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2.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3.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4.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5. 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过程: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 关于药物起源的几个传说中的人物:伏羲氏、神农、黄帝。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对矿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并认识到某些矿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针灸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可谓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说文解字》曰:“砭,以石刺病也。”砭石在古代除用来治病外,还较多地用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故又称针时或鑱石。 灸法即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甲骨文中“疾年”、“降疾”、“雨疾”、“疫疾”等记载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传说中伊尹创制汤药 周代宫廷医生分为四种: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唐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四科:医科(体疗、少儿、疮肿、耳目口齿、角法)、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隋唐医政制度:主要有三个系统:1.为帝王服务的尚药局;2.为太子服务的药藏局;3.为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的太医署和地方医疗机构 最早的经脉学著作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胎产书》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原证候学的专著是《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最早的外科专书《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颅囟经》《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是《吴医汇讲》最早的麻风病专书是《解围元薮》较早的梅毒病专书是《霉疮秘录》 《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成就: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素问》所论包括人的生理、心里、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 《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2.重视脏腑辩证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黄帝八十一难经》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脉诊部分主要论述了脉诊的基本知识、脉学的基础理论、正常脉象、病脉、各类脉象之鉴别经络部分着重论述了经络的长度、流注次序,奇经八脉、十五经络及其有关病症,十二经脉一别络的关系,经脉气绝的症状与预后等 脏腑部分主要论述了脏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以及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疾病部分只要论述了风、寒、署、湿、燥、火等六淫,还强调忧愁、思虑、恚怒以及饮食因素 在腧穴部分主要论述了狭义腧穴,还针对某些特定穴位与经气运行的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

中国医学史话

中国医学史话 摘要: 1.中国医学史简介 2.中国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3.中国医学的主要成就 4.中国医学对世界的影响 正文: 【中国医学史简介】 中国医学史是指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医学的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国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中国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古代医学: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这一时期的医学主要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 2.汉代医学:汉代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同时,汉代还设立了太医监,使医学成为了官方认可的学科。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中国医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新修本草》的编纂、麻沸散的发明等。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孙思邈、扁鹊等。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如温病学的发展、针灸学的成熟等。同时,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景岳全书》、《本草纲目》等。 【中国医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主要包括: 1.理论体系:中国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 2.诊断方法:中国医学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 3.治疗手段:中国医学拥有丰富的治疗手段,如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4.药物学:中国医学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本草纲目》、《新修本草》等药物学著作。 【中国医学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医学对世界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受到了中国医学的深刻影响。

中国医学史教案

中国医学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医学的贡献。(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医学史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中国医学史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1、中国医学史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3、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2、难点: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区别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2、讨论法:针对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国医学史的理解。 3、案例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医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

独特之处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医学史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 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60年 一、引言 自1950年以来,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既包括了方法论的革新,也包括了新材料和新视角的发现和应用。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这60年的研究历程,以期对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方向。 二、早期研究:1950-1960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的是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整理和解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医学文献的重新校订和注释。同时,对古代医学家的生平和贡献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对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

中国医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2.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导引:是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4.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 5.龋: 甲骨文的记载。表示牙齿窟窿是因虫蛀而引起的。 6.降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7.简帛医书:简为竹简、木简,帛为丝织品。简帛医书即古人刻写在竹木简或丝织品上的医学书籍。 8.六气致病说: 公元前541年秦医和为晋侯诊疾时用“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原因。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9.疡医: 周代宫廷医生分工之一,相当于今日之外、伤科医生,主治疮疡、金疮、骨折。 10.疾年: 甲骨文中的记载。指多疾之年,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11.五毒:《周礼•天官》中的记载,专门用来治疗疮疡的外用腐蚀药,是目前所知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 12.鬯其酒: 甲骨文中的记载。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既能用于祭祀也可用于医疗,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13.卜辞: 即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占卜之辞,故称卜辞。 14.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15.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 16.雨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17.变火:《周礼•天官》记载“变火”,以不同燃料烧燎防疫(或说藉火取暖),表现了预防疾病的思想和目的。 18.疾医: 周代宫廷医生分工之一,相当于今日之内科医生,不仅为王室服务,也“掌养万民之疾病” 19.伊尹: 是商代宫廷里的一个厨师,善于烹调,相传他根据烹调经验创制了汤剂。 20.食医: 周代宫廷医生分工之一,相当于今日之营养医生,负责掌管帝王膳食的营养卫生。 21.《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 22.涪翁:是东汉时期活动于四川涪水附近的民间医学家,在针灸学和诊断学方面很有造诣,著有《针经》、《诊脉法》传于世,早佚,其再传弟子郭玉是东汉和帝时太医丞。 23.麻沸散: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 寸口脉法:是王叔和取《难经》诊脉“独取寸口”之说,并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脉位,分别左右配属脏腑,使切脉部位和脉应脏腑逐步统一化、规范化。 24.蛊: 甲骨文的记载。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 25.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26.太医署:唐代设立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也是医疗单位,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在世界医学史上是最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1.神农时代 2.战国时期 3.秦汉时期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阴阳五行学说 2.脏腑经络学说 4.病因病机学说 四、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 2.本草纲目 3.中药分类与炮制 五、针灸推拿技术的发展 1.针灸理论的完善 2.推拿按摩技术的发展 3.针灸推拿的临床应用 六、现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1.西医的传入

2.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与发展 3.我国现代医学的成就 七、结语 正文: 【引言】 中国医学史源远流长,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在不断吸收、创新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本文将概述中国医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展示我国医学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神农时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阶段。神农时代,神农氏通过亲身尝试百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战国时期,扁鹊、华佗等著名医学家涌现,推动医学的发展。秦汉时期,医学理论逐渐完善,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被应用于医学领域,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脏腑经络学说是对人体内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研究。病因病机学说则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及演变规律。 【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性质、功效、配伍、应用等方面的学科。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记载了当时的药物知识和临床应用。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对中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中药分类与炮制

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推拿技术的发展】 针灸推拿技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针灸理论的完善,使得针灸疗法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推拿按摩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保健手段。针灸推拿的临床应用,充分展示了中医非药物治疗的优势。 【现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现代中国医学在吸收西医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西医的传入,为我国医学带来新的观念和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与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现代医学在疾病防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语】 总之,中国医学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