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公开课教案

苯酚公开课教案
苯酚公开课教案

[课题]

第四节苯酚

[教学目标] 1、了解酚类的定义,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分子结构的特点与醇分子结构的异同。

3、了解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4、掌握苯酚的性质、鉴定、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苯酚分子结构的特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醇类,请回忆一下什么是官能团?醇结构特点是什么?醇的官能团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醇: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与羟基结合的一类烃的衍生物。它的官能团是羟基,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一种官能团为羟基的化合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苯酚

板书:第四节苯酚

讲解: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与羟基结合的一类烃的衍生物叫醇。羟基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其化合物是芳香醇,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其化合物则是酚。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做苯

酚,通常简称为酚。

举例:

教师:展示苯酚样品,引导学生总结苯酚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参考: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讲解: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有毒,有特殊气味,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呈粉红色。溶于水后恢复。熔点43℃,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洗涤),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0C时,与水互溶。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晶体(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毒、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6-3:

结论: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 ℃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过渡:为什么苯酚有这样特有的溶解性引,要从结构出发,来解释原因。由于苯酚结构中的羟基能溶于水,苯基难溶于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苯酚有了特有的溶解性。我们下面来看看苯酚的分子结构。

板书:二、苯酚分子结构

讲解:大家看一下它的分子结构,联系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想一下苯酚的性质。学生回答:{参考:苯酚中也有—OH,可能跟乙醇的性质类似。苯酚应该跟苯比较像,都有个苯环。苯酚既然既有苯环又有羟基,那么可能跟乙醇和苯的性质都有类似的地

方,但肯定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性质。}

教师引导:苯酚既然既有苯环又有羟基,那么可能跟乙醇和苯的性质都有类似的地方,但肯定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性质。

(全班基本达成共识)

教师:那么大家先回忆一下苯和乙醇的性质,苯环上都能发生哪些反应?

学生回答:{参考:苯环上能发生的反应有卤素取代、氢气加成等。}

教师:那么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何,羟基上都能发生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参考:乙醇能发生脱氢氧化、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比水的氢原子活泼,易被置换。}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苯酚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讲解:苯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且与苯环直接相连,二者相互影响,因此苯酚的性质比乙醇活泼。

板书:1·弱酸性——比H2CO3弱,又名石炭酸。

实验6-3:

板书:—OH+NaOH→—ONa+H2O

讲解: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浑浊,这说明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少量苯酚晶体在2mL蒸馏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溶液呈现浑浊;但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液体由浑浊变为澄清透明。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因此溶液变澄清。在这个反应中,苯酚显示了酸性,因此苯酚俗称石炭酸。苯酚里的羟基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但是电离出的H+很少,所以苯酚的酸性很弱。

我们知道,乙醇能与Na反应放出H2,说明乙醇中的羟基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但乙醇在水溶液中很难电离出氢离子,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这说明受苯环的影

响,酚羟基上的H比醇羟基上的H活泼。那么,与无机弱酸碳酸相比,苯酚的酸性

又如何呢?

实验6-4:向上述实验所得澄清溶液中加入醋酸,观察溶液的变化。

加入醋酸

——澄清的苯

酚钠溶液

讲解:可以看到,醋酸使得澄清溶液又变浑浊,这是因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醋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ONa+CH3COOH→—OH+CH3COO Na

讲解:课本上给我们还演示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的实验,苯酚钠由澄清溶液又变浑浊。这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板书:—ONa+CO2+H2O→—OH+NaHCO3

讲解:复分解反应中:盐+酸=新盐+新酸,前酸的酸性比新酸的酸性强。醋酸、碳酸都是弱酸,这说明苯酚的酸性比醋酸、碳酸弱,是一个酸性很弱的酸,所以又叫石炭酸。板书:2·取代反应—常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讲解:与芳烃中的苯环类似,苯酚也可以与卤素、硝酸、硫酸等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实验6-5: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讲解:可以看到,向苯酚溶液里加浓溴水,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这种白色沉淀是三溴苯酚。

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要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

泼了。

板书:

强调: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板书:3·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

实验6-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强调:苯酚能跟FeCl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这一反应也可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定性检验。板书:三、苯酚的用途:

讲解:苯酚的用途比较广泛:

1、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2、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3、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的原料。

4、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可以制得除草剂;木材防腐剂;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

杀菌剂,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

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B )

A、 B、

C、 D、

2、关于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

B、有特殊的气味

C、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

D、苯酚有毒,但药皂中掺有少量苯酚

3、(1)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能否加入浓溴水使之除去?为什么?适宜的除去方法是什么?

(2)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苯酚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离子方程式是。

板书设计:

第四节苯酚

一、物理性质:无色晶体(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毒、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

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苯酚分子结构

二、化学性质:

1·弱酸性——比H2CO3弱,又名石炭酸。

—OH+NaOH→—ONa+H2O

—ONa+CO2+H2O→—OH+NaHCO3

2·取代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白色沉淀

3·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三、苯酚的用途:

2014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苯酚》说课 (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周洁)获奖作品

《苯酚》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的周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酚。说课环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而今天,请允许我先谈谈本堂课的设计流程。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苯酚,是一堂传统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而研究性质的过程就好比一场旅行;感受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享受达到终点的成就和满足;这终点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性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联系生活,甚至是改变生活或许才是真正的满足;于是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是从一趟学习之旅中拉开序幕的! 一个完美的旅行首先要有一个梦想的地方,从情境中提出课题便是第一步;整理行囊出发前,除了了解结构和物理性质外,还得有着对课题的困惑,方可借此设计旅行路线,便是探究苯酚性质的实验设计;旅途中,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并在思想驿站里,解决过程中延生出来的问题;回味全程,收获知识,学以致用。 新课引入的灵感来自于央视的一个热门节目《大魔术师》,其实学生对一些利用科学知识的障眼法极为感兴趣。我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神奇的茶水”,倒入三个已分别用氢氧化钠、硫氰化钾、苯酚润洗过的“空杯”里,“茶水”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从红褐色沉淀和血红色液体的特征现象中,学生猜出了那黄色的所谓的“茶水”很可

能含有三价铁离子,但却猜不出那特别的“紫色”如何而来,苯酚的课题就在这揭秘魔术的过程中提出来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对本堂课极大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其显色反应埋下了伏笔。 苯酚是酚类最简单的代表物,什么是酚?我设计让学生从常见事物所涉及到的分子结构特点中,去构建酚的定义;同时,水果变色的小知识也让学生领会了酚易被氧化的特点,这便顺理成章地理解了实物或呈粉红色的原因;如此巧妙地利用生活知识拉近了学生对于酚的认知和好奇;让他们有了想要继续进行性质研究的愿望。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苯酚。首先以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及空间构型,再由微观到宏观,展示实物,让大家直观地感受物理性质中的色态味;接着,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溶解性。从苯酚溶于乙醇的现象中,大家领会了其安全处理措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提出可以利用实验现象设计成“牛奶”变“清水”的小魔术,瞬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显然,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比老师简单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研究化学性质前,我以苯酚的用途之一,合成阿司匹林作为情境;向学生展示了诺丁汉大学在实验室里自行合成阿司匹林的视频;这段视频除了引出课题外,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极大热情;其中提到了合成的关键物质——水杨酸,截取文献了解到它可由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制得,而从它的反应条件中,学生有了疑问,苯酚的酸碱性如何呢?如此,便为探究苯酚的酸碱性创设了情境。

苯酚教案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苯酚)教案 汫洲中学江惠远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掌握苯酚的酸性、取代反应和显色反应。 理解乙醇和苯酚性质对比,苯酚和苯取代反应性质对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促进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树立辨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 通过虎门硝烟视频,加深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探究实验,启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化学软件、ppt、化学物质模型 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实验与讲解三者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引入】观看视频虎门硝烟 【提问】大家知道鸦片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罂粟碱和吗啡 【展示】吗啡的酚结构上用长方形标注 【讲解】像这样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板书】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展示】苯酚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练习】请根据模型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板书】 1.分子式:C 6H 6 O 2.结构简式: 分析酚和醇的结构特点不同。掌握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录相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观察试管中的现象,然后加热试管里的物质。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讲述】苯酚的毒性,沾到皮肤的处理方法。 【展示】总结前面的探究实验现象。苯酚的物理性质。 【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结构分析】由醇、苯分析引入苯酚结构,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 【板书】化学性质:1.苯酚的酸性 【实验录相演示】苯酚俗名石炭酸,我们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酚显酸性呢?甲乙丙的方案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板书】 【思考】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说明了什么? 酚羟基中的氢原子比醇羟基的氢活泼。苯环的影响 【设问】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羟基衍生物,为什么性质确不同? 分析、对比苯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寻找原因,初步了解不同烃基对同一官能团的不同影响。 【过渡】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

优质课——苯酚

苯酚 微课内容: 苯酚用途、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 任务单: (1)用脑图表述你对苯酚的了解 (2)相关反应辨析题-主要涉及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以及苯酚的检验 (3)你在观看完成后,有什么疑惑么? 任务一:苯酚的酸性 导入:展示苯酚分子的模型,并将其与乙醇、苯模型做对比 提问:是什么导致了苯酚有一定的酸性呢? 生:羟基 师:但是乙醇也有羟基,它为什么就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呢? 生:苯环的影响 探究1: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褪色,那她与碳酸的酸性相比,哪个更强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中 探究2: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的探究 将碳酸钠溶液滴入到苯酚钠中 小结:让学生写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2: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探究3:苯酚与浓溴水是发生加成还是取代? 引导:让学生写加成和取代分别出现的产物,找出区别,然后,提出可能的方案 生:可能提出用PH试纸检验 师:很好,但是浓溴水也是有很强的酸性的,可能会造成干扰,可否从其他微观粒子的变化来检验呢?我们可以用电导率仪来测量,预测发生加成和取代的曲线图 结论: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的沉淀是2,4,6—三溴苯酚 思考:液溴与苯也能取代,比较他们的条件,为什么苯酚的取代更为容易呢? 探究4:苯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提问:你觉得有什么可能发生了显色呢?(可以提示学生铁与硫氰化钾的显色) 生1:铁离子的催化,使苯酚快速被空气氧化而显色 生2:铁离子有氧化性,把苯酚氧化了 生3:铁离子与苯酚离子络合 师:1认为苯酚被空气氧化而变色,那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氧化剂短时间内将其氧化来对比呢? 生:用过氧化氢试试 学生:用过氧化氢做实验对比 师:2如果三价铁离子氧化了苯酚,那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检验什么离子的存在呢?生:检验亚铁离子 师:提供普鲁士蓝,并让学生按计划操作 展示资料:苯酚与铁离子的络合反应的方程式 师:如何证明是络合反应呢?(引导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生:加酸或者碱来看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师:那你们来预测一下如果发生的是络合反应,加酸或碱会出现什么变化? 生:加酸,平衡逆移,颜色变浅

苯酚实验室教案

实验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归纳并记住苯酚的物理性质,能够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式,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未知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操作、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家庭中常用的药皂都具有杀菌的作用,它的这项功能是由于药皂中添加了苯酚,而它就是我们今天实验要探究的物质。【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手中的实验单,根据信息推断出苯酚的结构,并写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讲解】我们在学习醇之后就开始学习苯酚,是因为它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苯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接下来的实验分为两大部分,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探究。请 同学们根据试验单上的指示操作,并记录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之后完成其他部分?如有疑问可查阅资料、讨论或者写下 来我们作为课堂讨论。 【提示】同学们在实验完毕后,请同学们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整理好药品和仪器。

苯酚的性质探究实验姓名成员

实验总结 1.苯酚的物理性质: 2.苯酚的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①弱酸性: ②取代反应: 3.思考 ①.相比于醇,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 ②.相比与苯、甲苯的取代反应,苯酚和溴水的取代反应有什么不同?【总结】从两个思考中,可以得出苯环和羟基相互影响。

教学建议:本教案适合实验室教学,教师可根据情况调整为实验室教学,也可在完成试验后在下节课作评论和疑难简单处理。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苯酚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苯酚的教学设计 玉环县楚门中学张礼聪 1.教学设计思想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初步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那些试剂反应及反应发生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想和预测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从学生分析苯酚的结构出发,回忆和比较苯、醇的性质,讨论分析,猜想和预测苯酚性质,再通过学生“活动探究”方式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设计思路如图1: 图1 酚教学设计思路 2.教材分析 2.1课标教学要求分析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从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上看,“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化合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地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提出了“通过对典型代表物——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上升到对酚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课标教学要求。 2.2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酚的内容是以苯酚为典型代表,认识酚类物质的主要结构特征(苯环与羟基)和性质;以苯酚为研究对象,探索酚羟基和苯基官能团的性质及基团间相互影响。具体的教学主干内容归纳为图1: 3.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安排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专题4,是学生在《化学2》有机化合物和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基础上,对新一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在前一课时醇的学习后,已学会醇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醇羟基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4.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技能:能认出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能描述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溶解性情况及原因;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性质差异,能书写酚羟基弱酸性的相关常见方程式;能比较苯与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相似和差异,了解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知道苯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差异性比较,使学生树立由“官能团”着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官能团相互影响的事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中国“三宝”酚漆的了解,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观,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通过实验前的讨论分析、猜想假设体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苯酚和酚类物质的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

苯酚--优质课教案

课题:苯酚 主讲人:高雪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写出苯酚结构、说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 能够举出鉴别苯酚的方法,了解苯酚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及视频能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通过课堂实验激 发对化学的热爱和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创设情境对比研究探究讨论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花朵、水果、药物、饮品、日用品等。前两类物质具有芳香气味、后三类物质都出现了“酚”字样,再通过几种物质的结构式,引出酚的概念,并与醇的概念加以区别。 最简单的酚----苯酚 【新课】 1.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C6H6O 2、苯酚的物理性质 ①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变为粉红色。(以图片形式展示) ②熔点较低。 ③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试管中放一药匙苯酚,加入2毫升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放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冷却,再次观察现象) ④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⑤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思考:苯酚不小心沾到手上,如何处理?)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在空气中放置:

③遇高锰酸钾溶液: (2)弱酸性 实验: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再通入二氧化碳,观其现象。 (3)取代反应 ①和Na反应 思考:和同温度的乙醇比较,哪一种与Na反应更活泼?为什么? ②与溴水反应 思考:溴水为何要过量? 比较苯、苯酚与溴反应的异同? (4)显色反应 实验: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 现象:溶液立即变为紫色。 结论:在溶液中,苯酚与FeCl3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4、苯酚的用途 可用作防腐剂、消毒剂,生产染料、农药,用于合成酚醛树脂、合成香料、合成纤维等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苯酚 一.结构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2.弱酸性(四个化学方程式) 3. 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 4.显色反应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大理新世纪中学云南大理671000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文所述“苯酚”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可分为四部分,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苯酚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判定奠定好基础。 3.重点难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酚羟基和醇羟基在性质上的区别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材的处理:采用“结构-性质一用途”的模式。以前面学习的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的特性”。分析苯酚与芳香醇及乙醇结构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同时演示这三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学生清楚的认识酚是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在讲化学性质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羟基是酚的官能团,也是醇的官能团,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乙醇却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对比苯酚和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注意二者的反应条件的不同,让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迁移法、实验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

苯酚优质课教案

望谟民族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节醇和酚(第二课时)授课人:胡宇时间:2017.3.16 三维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用途。掌握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学习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苯酚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 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酚分子内羟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对比、归纳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引入] 从生活中的芝麻油(含芝麻酚)、百香果(含儿茶酚) 等酚的结构,对比醇的结构,引出酚的概念。 [得出苯酚的溶解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教师]电脑展示芝麻酚儿茶酚的结构 [教师] 醇的概念过渡到酚的概念(学习代表物:苯酚) 课堂练习:(见) 板书二、苯酚 1.物理性质 [学生] 阅读教材P52页,同学归纳回答苯酚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反问学生苯酚有什么结构特点?板书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展示生活药品:苯酚软膏 (节选部分使用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 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结构引导学生归纳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2.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师咨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用酒精 洗净。 根据说明书引导学生猜想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教师] 由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可知苯酚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已被氧化,说 明它具有还原性。 板书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讲解 ①与氧气反应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1】实验3-3 苯酚的酸性P53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交流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苯酚溶液讲课教案

苯酚溶液

危险特性燃烧时可能会释放毒性烟雾。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 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10mg/m3;PC-STEL:--;皮。 皮--表示可因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 生物限值 监测方法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GBZ/T 160.1~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护目镜(符合欧盟EN 166或美国NIOSH标准)。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建议选择经过欧盟EN 374、美国US F739或AS/NZS 2161.1标准测试的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PH无资料气味无资料熔点/凝固点(℃)43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82

苯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苯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会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羟基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等。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了解苯酚的用途, 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苯酚的性质;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能力, 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差异性比较,使学生树立由官能团着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官能团相互影响的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苯酚及酚类物质的学习及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工业中酚类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2018年选修五苯酚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苯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3).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 (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 (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珍视生存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观。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 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五、课前准备 1. 试剂:苯酚晶体、苯酚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碳酸氢钠溶液、浓溴水、 蒸馏水、乙醇、苯、钠、稀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等。 2. 用品:火柴、试管、玻璃棒、表面皿、角匙、胶头滴管等。六、教学设计

《醇酚——酚》教学设计

《醇酚——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且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以致用,设计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案,学会对比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感受化学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 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的心理分析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样

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法选择启发引导法、探究对比法。 三、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迁移对比法。 【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个五教学环节: 1:课堂引入 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 2: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学生自然对苯酚这种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了苯酚,并认识物理性质和结构。 同时引出问题:苯酚和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呢? 3:苯酚的化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地方,要达到知识、能力、方法多重目标的实现。 (1)实验探究苯酚的弱酸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苯酚具有弱酸性,如何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并检验苯酚的酸性强弱呢?通过讨论最后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三个问题,“苯酚能和NaOH反应吗?”“苯酚具有酸性吗?”“酸性强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课堂推进到了实验探究阶段。给出试剂,由学生分组探究。1、2组探究第一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苯酚、NaOH溶液、水3、4组探究第二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石蕊 试液、pH试纸5、6组探究第三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Na 2CO 3 溶液、苯酚浊液、 NaOH溶液、盐酸、大理石 一、二组两个方案:1、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2、向等量的苯酚浊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比较现象方案1不如方案2,方案2通过对比解决了苯酚是否溶于水的问题。 三、四组两个方案:1、使用pH试纸测量 2、使用石蕊试液 方案1可以测出为酸性,方案2石蕊不不变色,为什么?五六组的实验探究

苯酚教案

苯酚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2. 以苯酚为例,了解酚羟基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3. 了解酚类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实验、讲解、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三、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过程:[板书] 第二节苯酚 [讲述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探索苯酚的性质。 课前准备 1、创设情景,引出研究主题: (教师活动)讲述: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上和医药上经常使用。大家到手术室里常闻到一种气味,家庭的药皂中也可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学生活动)实验导入

2、师生互动,探究:(实验完毕后,请同学们收拾好药品、和仪器。)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请同学们看书自学。 读书提纲 1、苯酚分子结构如何?它与醇类结构有和区别? 2、苯酚有那些物理性质? 3、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说明苯酚具有怎样的性质? 4、苯酚溶液分别与浓溴水及FeCl 3 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 5、苯酚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苯酚与醇类物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你认为苯酚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否相同? 生: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它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不完全相同的。 [板书]1 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苯酚的分子结构 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接所得到的化合物叫酚,要注意酚与醇的区别(如: (讲解):(前者属于酚类,后两者都属于醇类),苯酚是最简单的一种酚类物质,所以,苯酚通常简称为酚。苯酚俗称石炭酸,但它不属于羧酸类。 苯酚的分子式为C 6H 6 O,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处于苯环所在的平面上,苯 酚是一种极性分子。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呈粉红色,因而应密封保存苯酚。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 ℃时,则能与水混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3)苯酚的毒性 (讲解):苯酚有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不

选修五-苯酚 教案

选修五-苯酚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检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苯酚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提问]写出苯酚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分子式C 6H 6 O ②③结构简式或或C 6 H 5 OH [讲解]:苯酚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羟基,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苯酚分子里有羟基,乙醇分子里也有羟基,乙醇分子里的醇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酚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吗? [演示1]: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 现象:苯酚与钠剧烈反应,产生气泡。 [板书]:与钠剧烈反应:2+ Na→ 2 +H2↑ [设问]:酚羟基上氢原子能否电离显酸性? [演示2]:试管加入1ml苯酚浊液后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现象:试管内的液体由浊液变澄清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说明苯酚显酸性。 [板书]:1.苯酚的酸性(俗称石炭酸) 与氢氧化钠反应+ NaOH→ + H2O [设问]:苯酚显酸性,酸性强弱如何呢? [演示3]:试管加入1ml苯酚溶液后再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现象:试管内的液体不变红。 结论:说明苯酚酸性很弱。 实际上,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如果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往CO2气体,会重新反应生成苯酚。 [板书]: + CO2 + H2O →+ NaHCO3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讲解]:苯酚和乙醛醇都含有羟基,但乙醇为非电解质,苯酚显弱酸性,这说明不同的烃基对羟基的影响不同,由于苯环的影响,苯酚羟基上的氢变得活泼而部分电离。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苯酚中的苯环对羟基有影响,反过来羟基对苯环也有影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克山三中贺成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羧酸)的化学性质 2.能举例说明羧基、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2.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乙酸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实验及原理。 3、教学程序 化学之于人类的生活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对于本节内容,这三个层面是如何体现的呢 认识——用于认识羧酸和酯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官能团—COOH、—COOR’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改造——控制条件“改造”物质,利用羧酸和醇制取酯类物质。 应用——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含羧基和酯基的物质有很多 (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我们常常会吃到一些酸味较浓的食物,这些食物为什么有酸味你能举例吗 【学生思考】【投影】如食醋含有乙酸,柠檬含有柠檬酸,苹果含有苹果酸,蚂蚁含有蚁酸,大家观察它们的结构,为什么它们都有酸味呢 【学生回答分析】羧酸类有机物的官能团是羧基,羧酸有酸味 【电子板书】一、羧酸 羧酸:由烃基和羧基相连组成的有机物 【讲解并电子板书】 1、其中最简单的一类羧酸为饱和一元羧酸可用通式表示 C n H2n+1COOH,如HCOOH,CH3COOH等、 2、按所含的羧基个数: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按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 ( 根据烃基的不同:脂肪酸:如乙酸、硬脂酸(C17H35COOH)芳香酸:如苯甲酸(C6H5COOH) 【过渡】羧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大家知不知道醉酒时喝醋可以解酒共同回忆它的性质 【电子板书】 3、乙酸: (1)物理性质:乙酸是_色的_体,具有_气味,沸点_,熔点_,_溶于水。 (2)分子结构 【设问】请同学们试说出几种可以检验醋酸具有酸性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板书】 1、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2、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

《苯酚》教案

苯 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酚类的定义,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苯酚的制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验探究和设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思想: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确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特点、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引:一进医院,我们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什么气味? 生:空气清新剂(×)/药味(√)/来苏水味(√) 师:来苏水中重要的成分是甲基苯酚,常用于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那么,什么叫酚呢? 书:我们把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酚。 师: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直接” 师:对!若苯环不与羟基直接相连,那就属于哪一类化合物了? 生:醇类 师:酚类是否只有一个酚环?只有一个羟基? 生:不一定 展示:其他酚类化合物 师:最简单的酚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羟基构成的。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苯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苯酚。 师:甲基苯酚可用于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苯酚也不例外,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因此,苯酚也可用作消毒剂。苯酚的消毒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 资料展示:在19世纪初,医院的设备很差,那时缺少麻醉药和消毒剂,许多病人烈死于手术后的伤口感染中,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家医院,一名叫李斯特的外科医生,发现在化工厂附近的污水沟里,沟水清澈,浮在水面上的草根很少腐烂。原来,就是从化工厂流出的石炭酸(苯酚)混杂在沟水里,石炭酸是化工厂提炼煤焦油时排出的“废弃物”。李斯特用石炭酸对手术器械、纱布等一系列用品进行了消毒,病人手术后伤口化脓、感染的现象立即减少了,由此,爱丁堡医院手术伤口感染率一度成为全世界外科医院中最低的。李斯特也就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外科医生。 师:苯酚还有什么用途呢? 书:一、苯酚的用途 展示:苯酚的用途如:电木、编制鱼网的绳索、药皂等。 苯酚的用途

《苯酚》教学设计-word文档

《苯酚》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教学指导思想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注意与醇和苯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2.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老师不断探索,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当是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2.模块学习要求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学习要求》(试行)中,对本课时内容要求如下: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4.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4.1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官能团的特性及相互转化。 通过认识各类有机物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网。 4.2知道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4.3知道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 4.4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教学内容分析

苯酚教案及习题

苯酚教案及习题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苯酚的用途,把握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材内容透析】 一、酚的分子结构 羟基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其化合物是醇,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其化合物则是酚。 注意 判别含羟基的物质是否属于酚类时,关键要看羟基是否与苯环直接相连,如下列物质由于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均属酚类: 又如下列物质由于羟基没有直接与苯环相连,则均不属于酚类: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苯酚。苯酚的分子式是 O H C 66结构式为 ,简写为: 或OH H C 56。 注意 苯酚分子里至少有12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 三、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呈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C 43,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C 65时,则能与水以任意比互

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注意1.苯酚易被空气氧化,故苯酚应严格密封保存。 2.苯酚在水中微溶,易溶于乙醇,洗去人皮肤上的苯酚要用酒精,而不是用水。 四、苯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酚分子里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二者彼此相互影响,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实验6—3 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苯酚晶体在蒸馏水中形成了浑浊的液体;滴入5%的NaOH溶液 后,浑浊的液体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 实验结论在水溶液中,苯酚易与氢氧化钠反应,苯酚具有酸性。 说明 H ①由于苯环对羟基产生了影响,使羟基的活性增强,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可见苯酚具有酸性,所以苯酚又名石炭酸,但酸性极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其电离程度为: ②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的实质是酚羟基的氢与氢氧化钠的氢氧根结合成了水。 ③苯酚钠是一种盐,易溶于水,易电离,是强电解质,苯酚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如下: H,说明乙醇中的羟基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但乙醇在水溶液中 ④乙醇能与Na反应放出 2 很难电离出氢离子,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由此可知,酚羟基上的H比醇羟基上的H活泼。 实验6—4 向上述实验所得澄清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澄清的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水状,下层无色、油状。 实验结论在溶液中,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 说明

苯酚教案俎晶晶

醇酚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及视频能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通过课堂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对比归纳 四、教学用具 苯酚、乙醇的比例模型 苯酚、蒸馏水、浓溴水、NaOH溶液(5%)、FeCl3溶液、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 五、教学过程

中的溶解度小;加热后浊液变澄清,这说明苯酚在热水中 可以和水混溶。那么究竟当水温达到多少度才能互溶呢? 下面请大家打开教材52页,从课本中找到答案。 [生]65° [师]对!另外,苯酚也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需要注意的 是苯酚有毒,且对皮肤具有腐蚀性,所以当我们的皮肤上 沾有苯酚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其做处理,那么我们怎么去 处理呢? [生]用乙醇洗。 过渡[师]刚才我们推测苯酚具有酸性,我们怎么来验证呢?由已了解的知识过 渡到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弱酸性) [板书]二、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生]PH试纸,酸碱指示剂,加入碱等 [师]请大家完成实验探究2,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向苯酚浊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浊液变为澄清。再加稀 盐酸,溶液又变浑浊。 [师]这说明? [生]苯酚具有酸性,并且酸性比盐酸要弱。 [板书] + HCl →+ NaCl [师]那么它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我们不妨将它与碳酸做 对比。如果他的酸性比碳酸的弱,我们向苯酚钠溶液中通 入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澄清溶液变浑浊,是因为强酸制弱酸。 [师]好。这是实验室制备CO2的简易装置,我们把制备得到 的CO2通入苯酚钠中。发生了什么? [生]又变浑浊了! [师]对,从中我们得出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生]碳酸强于苯酚。 [师]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此反应的产物之一为碳酸氢钠而不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猜测,层层递进得 出苯酚具有弱酸性 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