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化学试验

催化化学试验
催化化学试验

《催化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催化化学实验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

开设实验项目数: 4

本大纲主撰人:颜桂炀、王世铭审稿人:审定人:

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催化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修读完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实验课程,旨在为该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践做好准备,并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验的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实验,学会并熟悉一些相关专业常用的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的《催化化学实验》课程主要由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1. 完成6个催化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训练。这些实验涵盖催化反应动力学、气相光催化、液相光催化、加氢反应过程、催化剂的制备等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同时又将催化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散到各个实验中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因此,在进行每个具体实验时,都要求做到:

(1)实验前的预习: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并认真撰写实验预习报告。

(2)实验操作:进入实验室应先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作好准备工作,记录实验条件。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整个实验过程应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到清洁整齐,有条有理,一丝不苟;同时要积极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实验报告:实验后学生必须根据原始的数据、图谱,正确加以处理后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等。

教师对每个实验,应根据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以及具体操作条件,提出实验结果数据的要求范围,学生如果达不到要求,则该实验必须重做。

2、对催化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进行系统的讲授,可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安排1~2次的讲座,每次2学时,讲座内容包括本实验课程的学习方法、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文献查阅、报告书写和实验设计路线等基本实验要求,同时还应较系统介绍催化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原位真空技术、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的设计、……等等。通过系统介绍这些内容,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近代催化化学表征技术中的新成就,并了解如何运用,去解决催化化学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

3、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实验理论内容讲授和实验过程设计;第二是实验过程操作。课程成绩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实验过程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等);其二为实验报告成绩(含问题与讨论)。

二、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为实验过程占总成绩的7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实验教材:《催化化学实验汇编》(自编讲义)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参考书:

1、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3.

3、强亮生,王慎敏主编.《精细化工综合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五、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测试系统、磁力搅拌器、循环水泵、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马弗炉、电子天平、粉末压片机、机械搅拌器、电热套、HP6820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钵、管式炉、氢气钢瓶、温度计(500℃)、箱式电炉、气相色谱仪、氢气发生器、带搅拌的恒温水浴、真空泵、电导仪、箱式高温炉、高压釜、真空干燥器、成套气相光催化装置、成套液相可见光光催化装置、常压催化氢化装置、常用合成玻璃仪器、常用玻璃仪器。

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夏超1143041054 计算机学院 【摘要】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本文从物质基础、学科发展、生存环境、及健康水平角度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现代化学人类社会作用 0 引言 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人类生活接触最多而又最深刻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造福人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化学也在不断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要想长久生存下去,不能只顾利用自然资源,更不能野蛮地征自然界,而是要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恩格斯[1]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当前,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现代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2],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 1 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 自从20世纪以来,人类便遇到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威胁,如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等。不过在过去100多年中,化学在分析、合成、控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化学正成为解决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的核心科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化学不但能够大批量生产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并且能够根据人类的需求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1928年尿素的合成不仅打破了不能人工合成生物物质的思想禁锢,而且这一研究结果在这以后合成化学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不但可以为人类吃、穿、用提供了大量适用的物质基础,而且使化学家能够在分子层面上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命物质的关系,从而迈向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 分析化学能够为我们提供成份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手段,使人们能够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天然的和合成的物质与材料,掌握和解释结构-性质-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预测某种结构的分子是否可以存在?这种分子有什么功能? 化学包含了非常成熟的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理论,能从理论上指导合成新物质(如催化剂、DNA等)和反应新条件(如高压、高温、超临界状态)的设计和创造,从而能够达到大自然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并且可以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初四化学试题

初四化学试题(共8页)第5页 初四化学试题(共8页)第6页 初四化学试题 命题人:孙振国 审核人:李立春 第I 卷(选择题 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a ─40 Fe ─56 Cl ─35.5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活性炭净水用作吸附剂 C.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D.碘酒用作消毒剂 2.下列化学用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N Mg Mg 2+ A.表示同种元素的是③和④、⑤和⑥ B.⑥⑦的化学性质相似 C.能表示物质组成化学式的有 ①②③ D.属于原子的有①②③⑥⑦ 3.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氦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4.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 A.蔗糖放水中逐渐溶解 ---------- 分子是运动的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 原子间隔变小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 4Fe + 3O 2 2Fe 2O 3 B.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2FeCl 3 + H 2O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 +BaCl 2 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 2CO 3+2AgNO 3 Ag 2CO 3↓+2NaNO 3 6.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 7.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密……………………封………………线……………………………………………………………………

催化化学复习题

催化化学复习题 选择题 1.一般用于填充床的球形催化剂的颗粒直径为(A)A.1~20 mm B.2~ 10mm C.20~40mm D.8~14目 2.关于催化剂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催化剂量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无关B.反应速度通常与催化剂量成正比 C.加速反应但不参加反应者也是催化剂D.参加反应后催化剂会有变化但很微小 3.γ-Al2O3是(A) 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 性载体D.碱性载体 4.一般来讲反应器直径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比应控制在 (B) A.1-5 B.5-10 C.10-15 D.15-20 5.浓硫酸催化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D) A.液-液多相催化反应B.酶 催化反应 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 相催化反应 6.正丁烯异构为异丁烯选用的催化剂是(C) A.过渡金属催化剂B.过 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C.酸性催化剂D.碱 性氧化物催化剂 7.工业上用于空气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Ag/α-Al2O3催化剂中Ag和α-Al2O3分别作为(B) A.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B.主 催化剂和载体 C.载体和主催化剂D.助 催化剂和主催化剂 8.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中对各组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 ) A.Fe是主催化剂,K2O是电子助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 B.Fe与K2O是主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C.Fe是主催化剂,K2O是结构助催化剂,Al2O3是电子助催化剂 D.K2O是主催化剂,Fe是电子助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 9. Pt/Al2O3重整催化剂中各组分所起的催化作用是(A) A.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起酸催化与载体 作用 B.Pt起氧化催化作用,Al2O3起酸催化与载体 作用 C.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只作为载体而没 有催化作用 D.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只起酸催化作用10.苯加氢变环己烷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是(C ) A.Al2O3B.V2O5C.Ni/Al2O3 D.CuO 11.乙醇在γ-Al2O3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属于(B) A.气液多相催化反应B.气 固多相催化反应 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 相催化反应 12.MgO载体是(D) 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 性载体D.碱性载体 13.下列选项中关于物理吸附的描述正确的是:(C)A.物理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 物理吸附涉及的是价键力 C. 物理吸附热一般较小 D. 物理吸附总是吸热的。 14.载体不可用于( D) A.改进催化剂的机械强度B.改变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 C.改变由于温度相变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D.改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15.关于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在不同温度下,可能不同的化学吸附机理占优势B.尽管温度不同,吸附层的活动性相同 C.吸附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作用力不同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D.催化与化学吸附直接相关 16.对氮气有化学吸附作用的金属是(D) A.Ag B.Na C.Mn D.Fe 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吸附热的测定方法:(B) A量热法B从转化率计算 C测不同温度下的脱附速率 D 从不同温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 18. 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C) A轨道数目改变 B 轨道能级改变 C能级低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 D 能级高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 19.关于化学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化学吸附在比吸附物沸点高得多的温度也可 以发生 B.化学吸附的吸附量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 调地减少 C.化学吸附与吸附活化能有关 D.化学吸附可有较大的温度范围变动 20.下列氧化物属于绝缘体的是(C) A.ZnO B.Cu2O

催化剂基础知识

工艺基础知识 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答: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组成和重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称正催化剂;减慢的称负催化剂。通常所说的催化剂是指正催化剂。 催化作用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途径。在反应终了,相对于始态,催化剂虽然不发生变化,但却参与了反应,例如形成了活化吸附态,中间产物等,因而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但却能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在可逆反应中能以同样的倍率提高正逆反应的速度。催化剂只能加速在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反应。 催化作用的选择性。催化剂可使相同的反应物朝不同的方向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加速一种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使用铜和镍两种催化剂,在相应的条件下分别生成甲醇和甲烷+水。 一种新的催化过程,新的催化剂的出现,往往从根本上改变了某种化学加工过程的状况,有力推动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创造出大量财富,在现代的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和新兴的海洋石油化工工业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化学加工过程的效率,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

产品,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在生命科学方面,催化作用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2.什么是活化能? 答:催化过程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是由于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为什么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呢?关键是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原子之间产生了化学吸附,形成了吸附化学键,组成表面络合物,它与原反应物分子相比,由于吸附键的强烈影响,某个键或某几个键被减弱,而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很多。催化反映中的活化能实质是实现上述化学吸附需要吸收的能量。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反应物分子有了较高的能量,才能处于活化状态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能量一般远较分子的平均能量为高,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愈大,反应愈慢,活化能愈小,反应愈快。对于特定的反应物的催化剂而言,反应物分子必须跨过相应的能垒才能实现化学吸附,进而发生化学反应。简言之,在化学反应中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须提供的最小能量就是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千卡/克分子或千焦/摩尔表示。 3.什么是催化剂活性?活性表示方法有那些? 答:衡量一个催化剂的催化效能采用催化活性来表示。催化活性是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是判断催化剂效能高低的标准。 对于固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多采用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⑴.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比活性常用表面比活性或体积比活性,即所测定的反应速度常数与催化剂表面积活催化剂体积之比表

现代化学发展及其对中学化学的影响

现代化学发展及其对中学化学的影响 李永强 1257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这样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在新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改革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其课程内容的选择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而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课程内容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层次性。中学化学的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推动力 要学习并重视现代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研究所提供的新理念和方法论 探究性学习仍然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要区分职业性要求和素质性要求 学段的衔接更着重于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要想更好的理解新教材的内容选择上的变化,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就应该进一步明确现代化学发展及其对中学化学的影响。 一、化学学科的成就和地位 1.化学学科的地位 早在1985年,美国学者G.C.皮门特尔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化学的基础研究则将有助于我们的后代赖以满足演化中的需要,赖以解决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科学可按照它的研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化学是中游,生命、材料、环境等朝阳科学是下游。化学是中心科学,是从上游到下游的必经之地。 化学又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建材、家具)、行(汽车、道路)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化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都有紧密的联系、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

初四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初四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2.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会患贫血症B.为防治佝偻病,过量补钙 C.摄入淀粉量不足,会患低血糖D.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3.第29届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在我国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选项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有 A.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B.所有奥运用品和食品都是绿颜色的 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5.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 Na2CO3+CO2↑+H2O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 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C.生石灰D.烧碱 8.在实验室里,下列物质的制备原理错误的是() A.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C.用氢气还原灼热的氧化铜制铜D.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硫酸铜

催化化学习题

一、基本概念题 1. 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的比活性是相对于催化剂某一特定性质而言的活性。例如:催化剂每m2的活性。 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有效地加速平行反应或串联反应中的某一个反应的性能。 3.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和本身的质量以及由于温变、相变而产生的应力的能力,统称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4. 催化剂的密度:实际催化剂是多孔体,成型的催化剂粒团体积包括颗粒 与颗粒之间的空隙V 隙、颗粒内部实际的孔所占的体积V 孔 和催化剂骨架所 具有的体积V 真,即V 堆 =V 隙 +V 孔 +V 真 。(a)堆密度;(量筒)(b)颗粒密 度;(压汞法)(c)真密度(氦气法) 5. 催化剂的比表面:通常以1g催化剂所具有的总表面积m2/g 6. 催化剂的比孔容:1g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ml/g 7. 催化剂的孔隙率: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占催化剂颗粒体积的百分数。 8. 催化剂的孔分布:除了分子筛之外,一般催化剂中的孔道直径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孔道占总孔道的百分数称为孔分布。不同范围的孔径(r>200nm 称大孔,r<10nm微孔,r为10~200nm过渡孔) 有不同的测定方法。 9. 催化剂的平均孔半径:一般固体催化剂(分子筛除外)中孔道的粗细、长短和形状都是不均匀的,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把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L,平均半径为r。 10.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有少量杂质而引起的,

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11. 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可以保持活性和选择性的时间称为催化剂的寿命。 12. 催化剂的活化:催化剂在投入实际使用之前,经过一定方法的处理使之变为反应所需的活化态的过程。 13. 转化数:单位活性中心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转化的反应分子数 14. 转化率:反应物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的百分数 15. 产率:反应产物的量相对于起始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数 产率、选择性和转化率三者的关系为:产率=选择性*转化率 16. 时空产率: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所得某一产物的量。 17. 空速: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或质量)催化剂的反应物体积(或质量)。单位:时间-1(GHSV) 18. 化学吸附:在吸附剂(催化剂)与吸附物(反应物)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现象的吸附。 19. 覆盖率:催化剂表面被反应物分子吸附后。固体表面被覆盖的百分数。 20. 转换频率:(TOF)每个表面原子在单位时间内的活性。 21. 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指石油的高沸点馏份(重质油)在催化剂存在下裂化为汽油、柴油和裂化气的过程。 22. 催化重整:催化重整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原油蒸馏所得的轻质油馏份转变为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并副产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异构化、环化脱氢等反应。 23. 加氢处理:加氢处理是加氢除去石油馏份中的S,N和O的过程,主要应用于催化重整和催化裂化的原料的脱硫和脱氢以利进一步加工。

催化化学与研究方法

催化化学和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含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现代他化研究方法 前言:催化研究概述 第一童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 1.1吸附与物理吸附 1.1.1固气表面上的吸附 1.1.2物理吸附的理论模型 1.2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 1.2.1表面积 1.2.2孔容积(pore volume)和孑L?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 123颗粒度测定 1.2.4密度测定 1.2.5催化剂机械强度的测定 第二童分析电子显微镜方法 2」透射电子显微镜简介 2.2电子衍射W成像 2.3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 2.4分析电子显微镜 2.5电子显微镜中样品的辐射损伤 2.6电子显微镜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 2.7新型透射电镜 2.8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局限性及应注意的事项 2.9结束语 第三童热分析方法 3」热分析的分类 3.2几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 3.3热分析动力学简介 3.4热分析在催化硏究中的应用

3.5热分析联用技术 3.6热分析实验技巧 3.7结束语 第四童X射线衍射分析 4」XRD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4.2XRD在催化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吸附W程升温技术 5」化学吸附的基本原理 5.2化学吸附的三种模型的吸附等温式 5.3动态分析方法理论(TPD、TPR、TPO、TPSR) 5.4TPD技术在表面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5.5TPR、TPO技术在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5.6TPSR技术在催化剂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童拉曼光谱方法 6.1拉曼光谱原理简述 6.2拉曼光谱实验技术的发展 6.3拉曼光谱在催化硏究领域中的应用6.4最新进展 6.5展望 第七章红外光谱方法 7」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获取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 7.2吸附分子的特征和它的红外光谱诠释 7.3红外光谱应用于金属催化剂表征 7.4红外光谱方法应用于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的硏究 7.5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相和助剂作用研究 7.6原位红外光谱应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 7.7红外合频技术用催化剂表征研究 第八章核磁共振方法 &1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MAS和CP/MAS NMR 8.2分子筛结构的MAS NMR研究 8.3固体NMR在催化剂酸性研究中的应用 8.4催化剂表面吸附分子的NMR研究 8.5分子筛和分子筛催化反应的原位MAS NMR研究 8.6MAS NMR技术研究结炭引起的分子筛失活 8.7结束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O:16 C:12 Fe:56 Ca:40 Zn:65 H:1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2、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 B、干冰 C、碘酒 D、石灰石 3、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B、C、D、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5、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汽车排放的废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8、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运载“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是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 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 9、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MCl3B、MCl2C、M2Cl3D、MCl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A.植树造林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11、由同种元素所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氧气和臭氧(O3) B、氮气和液态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生铁和钢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B.不绣钢就是纯铁 C.生铁不含有碳元素D.黄铜只含有铜元素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 D、食盐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5、(2分)硬水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

催化化学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催化化学习题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 1. 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的比活性是相对于催化剂某一特定性质而言的活性。例如:催化剂每m2的活性。 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有效地加速平行反应或串联反应中的某一个反应的性能。 3.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和本身的质量以及由于温变、相变而产生的应力的能力,统称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4. 催化剂的密度:实际催化剂是多孔体,成型的催化剂粒团体积包括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V隙、颗粒内部实际的孔所占的体积V孔和催化剂骨架所具有的体积V真,即V堆=V隙+V孔+V真。(a)堆密度;(量筒)(b)颗粒密度;(压汞法)(c)真密度(氦气法) 5. 催化剂的比表面:通常以1g催化剂所具有的总表面积m2/g 6. 催化剂的比孔容:1g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ml/g 7. 催化剂的孔隙率: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占催化剂颗粒体积的百分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 催化剂的孔分布:除了分子筛之外,一般催化剂中的孔道直径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孔道占总孔道的百分数称为孔分布。不同范围的孔径(r>200nm称大孔,r<10nm微孔,r为10~200nm过渡孔) 有不同的测定方法。 9. 催化剂的平均孔半径:一般固体催化剂(分子筛除外)中孔道的粗细、长短和形状都是不均匀的,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把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L,平均半径为r。 10.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有少量杂质而引起的,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11. 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可以保持活性和选择性的时间称为催化剂的寿命。 12. 催化剂的活化:催化剂在投入实际使用之前,经过一定方法的处理使之变为反应所需的活化态的过程。 13. 转化数:单位活性中心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转化的反应分子数 14. 转化率:反应物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的百分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现代化学化工进展

化学化工进展燃料电池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 邓晓然 (20080168)

现代化学化工进展 燃料电池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邓晓然(20080168) 引言 21世纪,是能源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发展的时代。能源的优化利用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是能源、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逐渐被消耗殆尽,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日益显现——一是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须首先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现代材料的限制,在极端所获得的效率只有33%~35%,一半以上的能量都白白地损失掉了;二是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给今天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和噪声的污染。这些都迫使人类一直在找寻既有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氢能源及再生能源进入了人类视野,其必将会逐步取代化石能源而成为人类使用的主体能源,而这种能源的变迁也将迫使发电与供电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燃料电池(Fuel Cell,FC)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电源,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因此,燃料电池的开发及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历史沿革 1839 年,英国科学家Grove 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原理性实验,并用这种以铂黑为电极催化剂的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点亮了伦敦演讲厅的照明灯。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mA/m2电流密度。 由于发电机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研究步伐,直到约100 年后,英国剑桥的Bacon 采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制备了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AFC)。 20 世纪60 年代,燃料电池首次应用在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作为辅助电源,为人类登月球做出了积极贡献,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后来称这一时期为燃料电池开发的空间时代(space era)。 1973 年,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刺激下,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研究重点从航天转向地面发电装置,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以及直接采用天然气、煤气和碳氢化合物作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电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12 N 14 16 S 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延展性D.挥发性 2.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4HF+Si2=SiF4↑+2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D 4.下列说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从组成分类看,

Na2S4不属于 A.化合物B.氧化物.硫酸盐D.钠盐 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铁粉 B、水、氯酸钾、金刚石 、天然气、氮气、合金、D、矿泉水、高锰酸钾、红磷 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8.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l②l2③Hl④R⑤l2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l3 B.a(l)2 C.Hl4 D.kl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 D.25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3的钢瓶中,是因为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分析 摘要:生物质能是满足当今世界能源需求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能实现CO2的归零排放,节约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的原理与工艺和相关气化反应器,阐述了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指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原理与工艺,气化炉,气化特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再加上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量的日益减少,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1]。与此同时,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储存和可运输的清洁能源,资源量大,分布广,开发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要真正成为矿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其关键是要将能量密度低的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变成高品位能源。如何有效地将生物质转化为洁净、高效的高品位能源,是该领域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当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液化、固化以及直接燃烧技术。生物质能气化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1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与工艺 生物质气化是指生物质原料(薪柴、锯末、麦秸、稻草等)压制成型或经简单的破碎加工处理后,在欠氧条件下,送入气化炉中进行气化裂解,得到可燃气体并进行净化处理而获得产品气的过程。其原理是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借助于部分空气(或氧气)、水蒸气的作用,使生物质的高聚物发生热解、氧化、还原、重整反应,热解伴生的焦油进一步热裂化或催化裂化为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获得含CO、H2和CH4的混合气体。 气化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的热门方向。典型的气化工艺有以下3种:干馏工艺、快速热解工艺、气化工艺[2]。其中前两种生物质气化工艺适用于木材或木屑的热解;后一种适用于农作物(如玉米、棉花等)秸秆的气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九年级化学第1——第6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号 答 B D B D A C A D A B 案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 学性质的是() 3.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 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 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 A.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 B.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C.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D.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5.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3gC 和8gO 2生成11 gCO 2 B .2g C 和4gO 2生成6gCO 2 C .4gC 和5 gO 2生成9gCO 2 D .5gC 和9gO 2生成14gCO 2 6.15.下图是收集干燥R 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 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7.在反应X +2Y =R +2M 中, 已知R 和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此 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比是(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8、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 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有气泡产生 B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 .贝壳逐渐溶解 D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 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 .注射器内有液体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生活物质进行鉴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所采用的方法或所加物质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或所加物质 A 蒸馏水和食盐水 ①萝卜条②蒸发水 B 食盐和面碱(Na 2CO 3) ①稀盐酸②闻气味 C 硬水和软水 ①肥皂水②煮沸 D 黑醋和酱油 ①闻气味②尝味道 二、填空题(共34分)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最新整理催化化学复习资料资料

1.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2.催化剂的组成: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主催化剂又称活化组分,是多元催化剂中的主体,是必须具备的组分,没有它就缺乏所需要的催化作用。共催化剂是和主催化剂同时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二者缺一不可。助催化剂是加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却能显著地改善催化剂效能,包括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载体是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分散剂、粘合剂、支撑体。 3.催化剂反应性能好坏的指标: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4.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具有稳定活性的时间。包括化学稳定性、耐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 5.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实现的,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弱,对分子结构影响不大,可把物理吸附看成凝聚现象。 6.化学吸附:是气固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吸附分子的键合状态,吸附中心和吸附质之间发生了电子的重新调整和再分配。化学吸附属于化学键力。由于这种作用力强,对分子吸附分子的结构有较大影响,可以把化学吸附看成是化学反应。 https://www.360docs.net/doc/e54745178.html,ngmuir方程依据的模型:a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b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c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才能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d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8.BET等温方程:根据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吸附,假设a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的吸附机会相等,分子的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B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引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第三等多层吸附。 9.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物质称为B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B碱 10.酸碱电子理论:凡是能提供电子的物质为L碱,凡是能接受电子的物质为L酸。 11.软硬酸碱理论:对外层电子抓得紧的酸为硬酸(HA),而对外层电子抓的松的酸为软酸(SA),属于二者之间酸为交界酸。对于碱,电负性大,极化率小,对外层电子抓得紧,难于失去电子对的物质为硬碱(HB),极化率大,电负性小,对外层电子抓的松,容易失去电子对的物质为软碱(SB),属于二者之间的碱为交界碱。 12.Tanabe(田部浩三)假设条件:A,C1为第一种氧化物金属离子配位数,C2为第二种氧化物金属离子配位数,两种金属离子混合后配位数不变。B. 氧的配位数混合后有可能改变,但所有氧化物混合后氧的配位数与主成分的配位数不变。C 已知配位数和金属离子电荷数,用图模型可计算出整体混合氧化物的电荷数,负电荷过剩时可呈现B酸中心,而正电荷过剩时为L酸中心。 13.固体酸的性质:酸中心的类型、酸中心的浓度、酸中心的强度。 14.Hammett指示剂的胺滴定法:利用某些指示剂吸附在固体酸表面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测定固体酸表面的酸强度。若指示剂由碱性色变为酸型色,说明H0<=pKa,若指示剂仍为碱型色,说明酸强度Ho>pKa 15.人工合成分子筛:是金属Na+阳离子型沸石分子筛,即Na2O?Al2O3?mSiO2?PH2O

中学化学和现代化学科学发展’汇总

中学化学和现代化学科学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这样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在新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改革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其课程内容的选择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而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课程内容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层次性。 中学化学的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推动力。 2.要学习并重视现代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研究所提供的新理念和方法论。 3.探究性学习仍然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4.要区分职业性要求和素质性要求。 5.学段的衔接更着重于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要想更好的理解新教材的内容选择上的变化,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就应该进一步明确现代化学发展及其对中学化学的影响。 一、化学学科的成就和地位 1.化学学科的地位

早在1985年,美国学者G.C.皮门特尔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化学的基础研究则将有助于我们的后代赖以满足演化中的需要,赖以解决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科学可按照它的研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化学是中游,生命、材料、环境等朝阳科学是下游。化学是中心科学,是从上游到下游的必经之地。 化学又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建材、家具)、行(汽车、道路)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化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都有紧密的联系、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 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粮食、能源、生命进化等,都需要化学的参与。 2.20世纪化学的重大成就 在20世纪的100年中,化学与化工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空前辉煌”数字(3771万,2001)。1900年在Chemical Abstracts(CA)上登录的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的和人工合成的已知化合物只有55万种。化学是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向前发展的。 报刊上常说20世纪发明了六大技术: 1.包括无线电、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的信息技术;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水的电解 C .天然气的燃烧 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2.厨房中油锅着火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立即往锅内加入冷水 B .立即把锅盖盖上 C .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D .立即打开排风扇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铝 D .氢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 .水(O H 2) B .硫酸(42SO H ) C .氢气(2H ) D .天然气(4CH )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A .氢气 B .木炭 C .镁条 D .红磷 6.下列物质投入水中,形成溶液的是() A .泥沙 B .面粉 C .食盐 D .色拉油 7.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的原因是() A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D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8.欲将一定温度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有()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加入溶质④蒸发溶剂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④ 9.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 碳和16g 氧气生成20g 二氧化碳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10.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O H O H 22222??→?+点燃表示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 .在点燃条件下,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C .在点燃条件下,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 .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1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称量氢化钠固体、②计算、③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④溶解,正确的顺序是()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 第1页,共8页 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8页 九 年 级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k 39 Mn 55 S 32 Na 23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 的是( ) A .氧气——供人呼吸 B .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 .氮气——作保护气 D .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食盐水和泥沙 C .矿泉水 D .铁粉和铜粉 4.日常生活中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指( )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5.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这是因为,不管在氧气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 相同的( ) A .核外电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核内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检验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7.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可行的是( ) A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B .吃经蒸煮后的变质大米 C .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 .改用节水水笼头 8.下列与燃料或燃烧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因为汽油是液态 B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煤的燃烧时间 C .汽油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目的是隔离空气 D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 9.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 .用玻璃棒引流 B .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 C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10.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 的是 ( ) A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 .每个乙分子中含有1个A 原子和1个B 原子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2.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 2 2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吸收大量的热 B .化学方程式中CO 与 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1 C .参加反应的CO 与 O 2的质量比为2︰l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不变 13.对于下列常见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B .它们都表示离子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前三种粒子表示同一种元素 14实验室用草酸(H 2C 2O 4)制取CO 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 2O 4 CO ↑+X+CO 2↑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A.H 2O 2 B.H 2O C.CH 4 D.H 2 15.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 2 B .向盛满CO 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 2与水反应 C .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 D .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三、填空题(共4题 共20分) 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氢原子 (2)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 4个氮分子 (4) 5个硫酸根离子 (5)酒精 (6)干冰 (7)沼气 (8)大理石 (9)生石灰 (10)食盐 17.(4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CO 2、O 2、CO 、H 2O 等物质填空:(1)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 而引起的。(2)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因含有大量的____,故进入前必须要做灯火实验。(3)能支持燃烧并供给呼吸的气体 。(4)开封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回潮变软,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而引起的。 18.(5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例举一个事例,说明物质的燃烧可以造福于人类: 。(2)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请你说说下列灭火事例所根据的原理: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 。 (3)一般情况下,CO 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是点燃的镁带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