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适配平台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终端适配平台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终端适配平台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要国产化替代 电子元器件是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基本单元,所以,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保证航空航天装备可靠性的基础。目前国内还有很多航空航天装备采用的是进口电子元器件。这些进口的元器件的使用主要有一下问题存在。 1.研制生产没有保障 目前,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以集成电路为例,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其尺寸缩小一半,而集成度提升一倍。由于元器件的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国外厂商合并重组等原因导致的元器件停产,就给很多已服役和仍在生产的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维护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联盟,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以美国为例,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和相关措施限制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Commerce Control List,CCL),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电子元器件的禁运政策也给我国高性能的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2.信息安全隐患 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先进性和国家间利益冲突,进口电子元器件可能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被人为植入后门,如IP核可能被嵌入后门、掩膜

制版及高端封装也可植入后门。这些后门可窃取我国装备的数据甚至摧毁设备,并可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传播病毒和木马,严重影响我国的信息安全。比如,200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受到攻击后造成物理损坏。2010年,德国发现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可见,在国防和信息安全建设中如果不能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则会始终处于受制于人、被动挨打的局面。 3.装备质量风险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航空航天装备使用了部分工业级元器件,这些工业级元器件大多通过代理商购买,无法获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个别已停产元器件甚至是翻新件。同时,部分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内也无相应的测试手段。因此,部分进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可靠性水平等往往只能随设备进行测试,无法预先开展检测和筛选工作,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参数异常、早期失效等情况。进口电子元器件存在的质量风险已严重影响了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生产、以及使用。 二、元器件国产化替代中的问题 由于航空航天装备使用进口电子元器件的保障困难,在安全隐患、质量风险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进口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已经成为一项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卫国家独立外交能力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我国已在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方面加大投入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各单位在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方面执行力度不一,元器件国产化替代仍存在一些问题。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要国产化替代 电子元器件是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基本单元,所以,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保证航空航天装备可靠性的基础。目前国内还有很多航空航天装备采用的是进口电子元器件。这些进口的元器件的使用主要有一下问题存在。 1.研制生产没有保障 目前,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以集成电路为例,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其尺寸缩小一半,而集成度提升一倍。由于元器件的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国外厂商合并重组等原因导致的元器件停产,就给很多已服役和仍在生产的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维护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联盟,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以美国为例,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和相关措施限制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Commerce Control List, CCL),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电子元器件的禁运政策也给我国高性能的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2.信息安全隐患 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先进性和国家间利益冲突,进口电子元器件可能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被人为植入后门,如IP核可能被嵌入后门、掩膜制版及高端封装也可植入后门。这些后门可窃取我国装备的数据甚至摧毁设备,并可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传播病毒和木马,严重影响我国的信息安全。比如,200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受到攻击后造成物理损坏。2010年,德国发现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可见,在国防和信息安全建设中如果不能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则会始终处于受制于人、被动挨打的局面。 3.装备质量风险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航空航天装备使用了部分工业级元器件,这些工业级元器件大多通过代理商购买,无法获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个别已停产元器件甚

半导体电子国产化产业分析

半导体电子国产化产业分析三大周期叠加,国产化加速

创新周期、政策周期、资本周期三大周期叠加,5G、云、人工智能、可穿戴等为核心的创新周期不断。政策周期,国家多次强调支持科技产业,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自立,国产产业链重塑;资本周期,科创板推出,华为为代表的龙头崛起增强科技自信,一批硬核资产长期发展空间明确!我们着重关注本轮疫情中大陆电子龙头产业链地位提升、供应链份额集中、库存下降以及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的全产业链受益。我们坚定认为,随着后续疫情拐点到来、需求恢复叠加新一轮创新启动,A 股电子企业有望率先受益,继续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之重器、新型举国体制攻坚,【中芯国际】作为产业链核心将深度受益。国 务院接连出相关政策,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新型举国体制,同时对集成电 路及软件进行力度空前的减税,标志全面立体式支持的开始。对于免税政策,相对于过去第一次提出基于nm 级的分类,尤其28nm 的关键制程值得重点关注。28nm 是半导体的重要节点,理论上进行纯国产化是具备短期可能性的(尤其是光刻机等重要设备28nm 是分界点),也是重要公司解决生存问题的关键节点。我们认为【中芯国际】作为大陆代工龙头,先进制程率先突破,作为产业链核心将深度受益,并有望拉动配套设备、材料企业共同发展。 全球代工行业景气度有望开启,8 寸PMIC、Driver IC 率先启动,中芯国际基本盘有望巩固!近期我们行业跟踪下来,台系代工企业【联电】、 【世界先进】等纷纷超预期股价大涨,全球代工企业资产重估开启!我们 认为本轮8 寸景气主要由消费电子类PMIC、大尺寸Driver IC 等率先反转所拉动,中芯国际亦有望同步受益。我们观察到公司天津8 寸厂产能由6.3 万片提升至7.3 万片,下游主要亦为PMIC 领域。 消费电子核心龙头高增长,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地位提升。消费电子海外门 店和供应商陆续复工。苹果、三星部分线下零售店陆续恢复营业,消费电 子领域5G 手机创新、TWS、光学、可穿戴(智能手表)等主线进一步提升景气度。优质公司处于长期估值底部!2020 年优于疫情压制需求,5G 引领持续创新,有望戴维斯双击。TWS 耳机继续高增长。苹果618 大促销,降价幅度历史级,同时airpod 等销量预期回升。光学赛道价量齐升,成为终端厂商的必争之地。 面板:从周期修复到价值转换。短期景气度位置价格接近前低底部,Q3/Q4 旺季带动备货+韩厂实质性退出,国内二线面板厂潜在重组,价格修复或 优于预期。两个尾声、一个定局:产能扩张尾声,区域竞争尾声,行业双寡头定局,周期性有望减弱。龙头厂商产业地位更高,潜在ROE、FCF 中枢修复。打造科技价值白马。 PCB:5G 引领行业新生,行业全面受益。5G 的建设目前得到了积极的推荐,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加速进行了5G 基站的铺设。各类消费电子中的主板为了承载更多信息量以及传输速率的同时,又要保持其体积的微小,高端HDI 的产能却并未有较大的提升,或者说较多国内厂商目前仍然不具备高端HDI 的批量生产工艺,我们认为HDI 的领先厂商将会从中受益。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不断迭代,产品不断向着小型、轻薄、多功能转变,FPC 将得益于下游领域创新迎来新发展。

“中国芯”助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

“中国芯”助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 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问题,其硬件支撑就是核心芯片。核心芯片及基础软件是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石。目前,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芯片的国产化,是我国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 而事实上,实现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并非易事。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的核心芯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中国芯片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产业远不能支撑市场需要;高端芯片最为紧缺,其开发过程需要雄厚的研发基础、资本支持以及时间积累,而中国厂商在这几方面都还比较薄弱。 在此背景下,10月28日,“国产芯片及软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专家委员会系列研讨会之一,由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电子技术应用》杂志、《微型机与应用》杂志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共同举办,来自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微电子所、浙江中控、国电南瑞、上海申威、龙芯科技、上海华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数十家单位近百位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国产芯片及基础软件发展现状、工业控制系统芯片国产化需求、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等主题进行热烈讨论,为加速推进国产芯片和软件的进一步应用,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所长、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宋黎定致辞 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产芯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国产芯片还面临多重挑战。国产芯片高速发展的基础,很大部分是来自中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上,国产芯片依然处于弱势状态。尤其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真正投入应用的国产芯片比例非常少。 另外,国产芯片此前一直处于被海外厂商打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新研发能力上的不足,而这一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当前国产芯片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应加大对国产芯片创新研发的投入,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并将其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产芯片整体实力的提升。 工业控制系统对国产芯片的应用需求 工业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石油化工、高新电子、航空航天、核工业、医药、食品制造等工业领域,其中超过80%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依靠工业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作业。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等问题。自2010年“震网”病毒事件之后,全球工业大国纷纷将工业安全提向国家战略级的高度。 核心芯片及基础软件是构建我国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石,芯片的国产化,则成为我国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 那么,工控系统对国产芯片的具体需求是怎样的呢?龙芯科技的杜安利部长给出这样的答案: (1)高质量的产品品质和供货保障。安全可靠是根本,应用是可靠的核心。 (2)工控领域对芯片的应用相对品种多,数量少;相对专用,对芯片性能的要求是够用即可;工控芯片未来要求总线和接口丰富,方便扩展和小型化。 (3)高端工控产品在应用方面有其特殊性和专用性。 (4)工业应用模式决定了CPU/SOC有低功耗、高集成的趋势。 机遇与挑战

协同办公国产平台替换方案

目录 1 背景 (2) 2 国产化适配改造及升级方案 (2) 2.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2) 2.2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3) 2.3先进实用,安全可靠 (3) 2.4 成熟可靠的体系架构 (3) 2.5 严密的安全防护设计 (5) 2.6 灵活的部署模式 (5) 2.7 数据迁移方案 (6) 3 基础支撑平台 (7) 3.1 工作流引擎 (7) 3.2 表单引擎 (8) 3.3 统一用户管理 (9) 3.4 统一权限管理 (12) 3.5 消息引擎 (13) 3.6 门户引擎 (13) 4 移动办公 (14) 4.1 移动办公 (14) 5 系统集成应用 (19) 5.1 单点登录 (19) 5.2 数据集成 (20) 5.3 接口集成 (21)

1背景 根据《关于开展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内部试点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带动民族信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在充分借鉴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工作成果基础上,加快步伐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性,协同办公系统首当其冲成为安全自主可控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系统。 在此大背景下,华青科技提供了协同办公和业务综合一体化方案,来支持党政机关电子公文、行政审批、综合事务等日程办公信息化的安全自主可控系统,为各级党政机关单位提供了兼具产品化快速部署和体系化应用整合两大特性的全面协作方案和赋能系统。 2国产化适配改造及升级方案 华青协同办公平台是华青公司融合公司在协同办公领域十余年的行业经验,立足于实现行政办公科学化、规范化,目标是协助用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并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同时通过几大部委对协同办公系统全模块门户管理子系统、公文管理子系统、督查督办子系统、领导批示子系统、综合事务管理子系统、信息编发子系统、综合政务管理子系统、两会服务子系统等全模块进行了国产化适配。并针对整体网络及硬件环境,从机房建设、网络交换、涉密专用服务器、涉密专用终端机、涉密专用打印机等整体环境的国产化适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国产化建设及升级改造的经验,结合国产化适配改造总结了部分原则。 2.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应用和机关单位对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相关安可规划、标准及要求,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下采用新建项目或者对老项目进行迁移适配工作。结合机关单位电子政务应用实际,合理规划项目建设的顶层架构,形成统一规范的应用标准体系。确保机关电子政务应用及项目建设的新建或适配、迁移的规范性、延续性和连贯性。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说课材料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 决方案

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要国产化替代 电子元器件是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基本单元,所以,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保证航空航天装备可靠性的基础。目前国内还有很多航空航天装备采用的是进口电子元器件。这些进口的元器件的使用主要有一下问题存在。 1.研制生产没有保障 目前,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以集成电路为例,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其尺寸缩小一半,而集成度提升一倍。由于元器件的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国外厂商合并重组等原因导致的元器件停产,就给很多已服役和仍在生产的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维护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联盟,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以美国为例,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和相关措施限制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Commerce Control List,CCL),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电子元器件的禁运政策也给我国高性能的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2.信息安全隐患 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先进性和国家间利益冲突,进口电子元器件可能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被人为植入后门,如IP核可能被嵌入后门、掩膜制版及高端封装也可植入后门。这些后门可窃取我国装备的数据甚至摧毁设备,并可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传播病毒和木马,严重影响我国的信息安全。比如,200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受到攻击后造成物理损坏。2010年,德国发现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可见,在国防和信息安全建设中如果不能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则会始终处于受制于人、被动挨打的局面。 3.装备质量风险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航空航天装备使用了部分工业级元器件,这些工业级元器件大多通过代理商购买,无法获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个别已停产元器件甚至是翻新件。同时,部分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内也无相应的测试手段。因此,部分进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可靠性水平等往往只能随设备进行测试,无法预先开展检测和筛选工作,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参数异常、早期失效等情况。进口电子元器件存在的质量风险已严重影响了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生产、以及使用。 二、元器件国产化替代中的问题 由于航空航天装备使用进口电子元器件的保障困难,在安全隐患、质量风险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进口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已经成为一项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卫国家独立外交能力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虽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分析

内容目录 一、中芯国际上市,加速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5) 二、设备市场:大陆需求快速增长,国产替代提速 (6) 2.1全球设备市场回暖,受益于制程进步、产能投放 (6) 2.2前道设备占主要部分,测试需求增速最快 (10) 2.3全球市场受海外厂商误导,前五大厂商市占率较高 (12) 2.4国内需求爆发,国产替代进展加速 (14) 三、光刻机:半导体制程工艺核心环节,将掩膜板图形缩小 (16) 四、涂胶显影:与光刻机配合,实现图形转移 (19) 五、刻蚀设备:等离子刻蚀复杂程度高,且步骤逐渐增加 (23) 六、薄膜设备:用于沉积物质,在设备市场占比较高 (28) 七、清洗设备:去除晶圆片表面杂质,各制程前后均需使用 (30) 八、掺杂设备:改变表层电导率/形成PN 结,实现器件 (30) 九、氧化形成器件,快速退火修复晶格 (32) 十、过程控制:制造过程的准确性检测 (33) 十一: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晶圆片及成品 (36) 十二、投资建议 (38) 十三、风险提示 (38) 图表目录 图表1:募集资金用途(单位:万元) (5) 图表2:中芯国际重要的产业链地位 (5) 图表3:中芯国际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5) 图表4:中国“芯”阵列 (6) 图表5: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十亿美元) (7) 图表6: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十亿美元) (7) 图表7: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速周期性 (7) 图表8:海外半导体设备龙头营业收入增速跟踪 (8) 图表9:海外半导体设备龙头GAAP 净利润(百万美元) (8) 图表10:晶圆代工企业资本开支(百万美元) (9) 图表11:全球半导体资本开资(百万美元) (9) 图表12:100K 产能对应投资额要求(亿美元) (10) 图表13:半导体制造领域典型资本开支分布 (10) 图表14:全球半导体设备按工艺流程划分(百万美元) (11) 图表15:全球半导体前道设备划分(百万美元) (11) 图表16: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划分(百万美元) (12) 图表17:集成电路前道工艺对应设备 (12) 图表18:AMAT、LAM、TEL 主导大部分前道工艺 (13) 图表19: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百万美元) (13) 图表20:五大设备厂商行业格局(百万美元) (13) 图表21:国内晶圆厂投资规模(亿元) (14) 图表22:国产设备替代进程 (15)

2020年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套件及迁移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套件及迁移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9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3) 1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3) 2、软硬件生态是操作系统国产替代成败的关键要素 (4) 3、项目建设是公司跨越发展和新业务拓展的重要途径 (4)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4) 1、国家对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的高度重视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 2、UOS打造的生态链为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5) 3、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技术和 质量支持 (6) 四、项目预计实施时间及整体进度安排 (7)

一、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对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与产业的高度重视,以统信UOS、麒麟Kylin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本项目旨在研发并持续升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套件,帮助用户将原有平台下开发的各类工具软件、应用软件或行业解决方案快速地迁移到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下;同时培育一支技术队伍,为客户提供国产操作系统迁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参与国产操作系统创新生态建设。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需要产学研相关单位准确把握IT产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并有效落实国家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领域的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自主可控战略的强力推进,采用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以及配套安全保密产品的专用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国产替代将为自主可控软硬件行业的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

半导体材料行业国产化发展分析

半导体材料行业国产化发展分析半导体材料迎进口替代良机

核心观点: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基石。半导体材料按应用环节划分为前道 晶圆制造材料和后道封装材料,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晶圆、光刻胶、掩膜版、电子特气、靶材、高纯湿电子化学品、CMP 抛光材料等。根 据SEMI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约为521.1 亿美元,其中晶圆制造材料约为328 亿美元,封装材料约为192 亿美元。 ●乘半导体产业转移之东风,把握材料国产替代良机。通过对全球前两次 半导体产业转移历程的分析,我们认为“政策引导+资金到位”是产业 转移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总结了中国具备承接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的三 大条件。此外,叠加下游晶圆厂大规模资本开支带来的旺盛需求以及政府 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支持,半导体材料迎来国产替代良机。 ●硅晶圆:12 英寸晶圆国产供货实现突破。根据SEMI 数据显示,硅晶 圆占半导体材料市场比重约为38%,2019 年全球市场规模123.7 亿美 元。晶圆市场被境外巨头占据,根据沪硅产业招股说明书数据,CR4 合计占比80%以上,目前国内包括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等少数几家企业具 备12 英寸晶圆供货能力。 ●光刻胶:技术壁垒高,进口替代空间最大材料之一。光刻胶的发展是摩 尔定律运行的核心动力,由于光刻胶技术壁垒极高,国内企业主要在面 板光刻胶、PCB 光刻胶等低端领域实现进口替代,高端半导体光刻胶 供货的企业屈指可数,建议关注企业研发进展及客户认证情况。 ●电子特气:提升纯度为关键。电子特气高技术壁垒导致市场准入条件较 高,根据华特气体招股说明书数据,美日法等境外巨头公司占据全球 90%的市场份额,国内80%以上电子特气也被境外企业垄断。国内电子 特气纯度仍有待提升,建议关注企业研发进展。 ●CMP 抛光材料:高技术壁垒,高毛利,长认证时间。根据卡博特统计, 2018 年全球抛光材料市场20.1 亿美元,其中抛光垫12.7 亿美元,抛 光液7.4 亿美元,国内龙头公司为安集科技和鼎龙股份。 ●高纯试剂:电子器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化学品。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晶 瑞股份、江化微、上海新阳、浙江凯圣和江阴润玛。其中,晶瑞股份、江化 微等少数企业产品技术等级可达到SEMI 标准G4、G5 级。 ●靶材:部分企业已进入国内主流晶圆厂供应链。溅射靶材朝大尺寸,高 纯度化方向发展,认证时间长达2-3 年,根据SEMI 数据,2018 年国 内半导体靶材市场达19.48 亿元。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国内企业规 模相对较小,部分企业已进入国内主流半导体晶圆制造商供应链。 ●风险提示。电子化学品需求下滑;市场竞争恶化;国产化替代不及预期。

芯片涨价潮再度来袭,2018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芯片涨价潮再度来袭,2018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2018 年才刚刚开始,半导体的巨头就打响了芯片涨价的第一枪。欧洲半导体巨头恩智浦(NXP)公司近日对其代理商发出了涨价通知,前面也提到了 发改委已经约谈储存芯片的霸主三星,因为存储芯片疯狂涨价。这波芯片涨价潮,可是让三星等国际大厂赚得盆满钵满,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国内芯片产业有望奋力追赶,释放巨大潜力。 芯片涨价潮或延续到2018 年上半年 芯片涨价潮持续不断。虽然存储芯片已经连涨了6 个季度,但是趋势未见减弱,或将延续到2018 年上半年。从2016 年第四季度开始,DRAM 和NAND Flash 的价格就久居不下,不断上涨,导致国内的内存条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到年底时候,内存条的价格增幅一度达到了300%。 本来预测DRAM 上游厂商会在2018 年一季度下调价格,但三星和海力士降价已无可能,理由是DRAM 颗粒供不应求。发改委已就存储芯片涨价的 问题约谈三星,或将调查可能存在的公司价格操纵行为。 当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存储芯片的价格上的时候,MCU 等芯片又悄咪 咪开始涨价。从2018 年一季度开始,NXP 多个产品线将全线涨价,其中,MCU 上调6%,数字网络上调5%,智能天线解决方案、车载微控制器及安全移动支付上调10%。NXP 打响的2018 年MUC 芯片涨价的第一枪,或预示着2018 年一季度供应链元器件涨价将延续。 国厂商成涨价潮的受害者 芯片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需求量十分巨大。汽车电子,物联网,5G 等高速发展,带动电子制造业需求高涨,相关芯片技术更新换代,供应链 的产能不足,出货量跟不上需求,这才导致了芯片的供应紧张。

XXX公司信息化工作国产化替代方案2020

信 息 化 工 作 国 产 化 替 代 方 案 编制:信息化部 创建日期: 2020-03-18 方案版本: V1.0

前言 国产化指引进外国产品和技术同时,注意消化吸收,逐步将原来依靠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产品、零部件,转化为在本国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下全球IT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以2013年棱镜门事件为拐点,中国开始大力推动IT软、硬件国产化,以自主可控确保信息安全,提升本土信息化竞争力。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集团国产化工作,在公司内成立了国产化部门及专员,并已在国产化替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系统近年都优先选型国产产品替代;如硬件方面计算机由原来普及的DELL牌正在逐步替换国产品牌等;办公系统OA 选型的国内通达,ERP系统经过三次选型更换均为国内产商用友等。但公司信息化工作要全面实现国产化路远任艰,需在国家和集团国产化整体规划的方向指引下,并结合公司现状和需求分析,逐步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国产化替代;以现实信息化硬件、软件的全面国产化。 一、信息化国产化现状: (一)硬件设备: 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今,现有在用办公电脑269台,服务器3台,办公用计算机合计272;网络交换机、路由器、VPN防火墙共计26台;存储设备U盘19个;外部信息化办公设备共计115个,其中打印复印设备83台,扫描、传真、拍摄、门禁考勤、显示设备共32个。

硬件设备国产化现状分析表 从以上硬件设备国产化现状表来看,我们在信息化硬件设备国产化工作相差较大,公司共计432个设备中还有252个设备非国产化,仅在网络设备完成了国产化替代;计算机一半多还非国产化,主要是早年购置的DELL办公电脑,待后续逐步替代。存储设备、打印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非国产化占比非常大,需重点加入国产化替代工作;计划从申请、采购管理开始落实国产化,在满足工作需求前提下优先考虑国产化办公设备产品。 (二)系统软件: 信息系统软件方面主要有计算机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272个(按272台计算机每台各装1个系统计算);系统办公软件(Office、WPS、PDF、WinRAR、CAD、安全防护及杀毒等),办公软件其中有4类均安装有,其他软件按需选装,按272*4=1088个最低值估算软件数量;OA办公自动化系统(1套服务器系统端、230个内网电脑用户端接入),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1套服务器系统端在

国产软件系列研究:大型企业最担心信息安全

国产软件系列研究:大型企业最担心信息安全 【背景】忽如一夜春风来,IT界国产花盛开。 为调查大型企业信息化当前面临的挑战,分析国产软件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实施,海比研究联合用友软件成立了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路径的专项研究小组,主要针对国产软件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该研究从 2014 年 3 月启动,历时 3 个月,研究小组采访了 20位专家,访谈对象包括来自国产软件提供商、实施服务商、最终用户、研究机构的资深 专家,以及127 家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用户。企业用户的访谈对象主要为 CIO、信息化负责人,以及管理层人员,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成果。 信息化面临的新挑战 不论大型企业建设与运维信息系统的模式如何,根本上是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业务服务。由于市场等因素不断变化,企业也随之改变。所以,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期间也会遇到众多的问题与挑战,解决不当,将会极大影响企业的发展。 研究小组调研发现,高达90%的CIO表示,目前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遇到了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也是他们从事信息化以来最难以应付的挑战。 调查发现,新挑战主要可归结为三类: 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应用需求; 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所需的成本;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新挑战。 图1 大型企业信息化挑战 (N =127) 资料来源:海比研究,2014 1)技术 新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重构整个社会商业生态。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企业社交、3D打印等新一轮的信息技术 的影响下,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调研中,33%的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认为满足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应用需求,是大型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挑战。 2)成本 调查发现,38%的大型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认为,成本是当前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大挑战。

进口设备及备件国产化管理办法

进口设备与备件国产化管理办法 一、设备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本着“五个一流”的建设指导思想,确立“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及“以人为本,产业报国”的使命。由于百万吨钾肥生产系统所涉及的设备数量多、品种杂,且规格多样化,百万吨钾肥项目工程使用的大多数主要设备的备品、备件都需从国外进口,所以供货周期长、价格比较高。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同时适应生产维护和检修的需要,首先从熔断器上开始试验和比较,经过专业技术人员一段时间的精心核查、反复论证,再准确判定采用国产品牌熔断器来替代进口品牌的熔断器。 在国产化应用改造过程中,对国内品牌的产品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实地考察,然后确定选用产品厂家。 比如:型号为IZ300057、35A、690V的熔断器,所用数量达100多个,原装产品的单价为1 430元,而国内产品的单价为245元,这样为公司节约了118 500元;型号为 170M5610、500A、690V的熔断器,所用数量达450个,原装产品的单价为918元,而国内产品的单价为196元,这样为公司节约了324 900元,这样的熔断器替代产品在本公司多达

40余种,经过国产化替代,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使备品、备件订购货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降低了采购费用,还保证了公司生产的持续稳定,为公司设备国产化推广和应用起到了先导作用。 二、设备国产化探讨与研制 随着试车试生产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进口设备出现了一些故障,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备件大多数是随机购进的,规格数量有限,加之这几年在维修工作中常用备件已基本没有库存; 二是部分备件因其结构的特殊性与专用性,购买耗资费用较大,造成维修费用较高,使生产成本增大; 三是由于科技速度发展快,许多备件厂家更新换代也比较快,使进货途径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生产无法顺利进行。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进口设备、备件的国产化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 公司近两年多来根据试车、试生产的实际,结合设备运转出现的问题,为了加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成立了设备零部件国产化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对部分进口设备及零部件与国内厂家合作,进行国产化的选取和改造,对主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使用和改进,进行决策; ②督促并监督设备国产化实施步骤的进展情况,制订各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