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截止2014年底,青海已发现各类矿产134种,矿产总类88个。在已探明

的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钾、锂、锶、石棉、饰面用蛇纹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4中排在前三位。

●青海多数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分布不均,但同类矿产往往具有集中分布

的特点。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布,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部分重要矿产严重短缺,贫矿较多。青海省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即96.3%

为盐类矿产,除钾盐、石棉矿外,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如铝、锰、钒、钛及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磷、汞矿品位很低,铁矿以贫矿为主。

●共生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

同时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

●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丰富,主要集中

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及东部乌兰县境内和西部冷湖地区。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哈尔滨牧业更新日期:2008.1.22 (一)草地面积与分布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各行政省区草地面积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草地面积分省统计”。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详见表1)。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梁、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然草地类型组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5883.4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77%。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及外缘区域。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三类草地各自占全国草地面积10%左右,以上四类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到全国草地面积的一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下列5类草地面积较小,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地,它们各自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均不超过2%。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在2~7%之间,居于中等。 (三)天然草地资源等级评价 1、草地资源等级评价标准 草地资源是既反映草地质量又有数量概念的草地。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对草地资源进行等级确定和统计,予以评价。 依据草地上各种牧草的饲用价值(适口性、营养性、可利用性)分别归入优类、

青海省矿业企业联系方式(名录)

青海省矿业企业联系方式(名录)收录了青海省39户矿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生产能力、发展历程、污染排放标准、主要环保治理设施、主要污染治理工艺,部分企业还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污染治理工艺流程图等内容。具体内容见第2页例。

青海**镍铬材料有限公司(例) 单位名称青海**镍铬材料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青海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 联系电话0971-******* 一、基本情况 该公司是由四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甘河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成立于2007年01月,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是2万t/a镍铁合金及5万t/a 高碳铬铁项目,包括两条Ф3.4×55m回转窑烧结生产线,9000 kVA×2台精炼电炉及12500kVA×2台矿热电炉;二期工程是4万t/a镍铁合金项目,包括9000kVA×4台精炼电炉,该工程于2011年08月全部投产。 二、环保设施 该公司除尘采用一拖一负压式布袋除尘。 三、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目录 紫金矿业集团青海有限公司 (5)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 (6) 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8) 青海华晟铁合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 (10) 青海华铁金属有限公司 (11) 青海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12)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 (13) 青海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 (15) 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16) 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 (17) 青海省新型建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19) 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 青海西部矿业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21) 青海湘和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23) 青海鑫恒铝业有限公司 (25) 青海珠峰锌业有限公司 (26)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铅业分公司 (27) 西部矿业有限公司锌业分公司 (28) 西部铟业有限责任公司 (29)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30) 民和天利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32)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简介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25万人,辖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境内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规模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 据《2006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资源矿产中我省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名的有30种,居前十名的有58种。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全国排位表

截至2006年底,我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1种,与上年相比,新增一个钛矿种;有3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16种,减少的有23种,无变化的52种。变化幅度在-16.79%~+98.46%之间。 2006年度甘肃省保有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表

二、地质矿产勘查 2007年,在全省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有35家,投入地勘资金33656万元。其中,国家6625万元,省补2850万元,大调查2134万元,地勘单位自筹7029万元,社会资金14190万元,外资828万元。全省开展重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71个,完成钻探223111米,坑探33400米,槽探171636米。2007年,全省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1、宁县中部煤炭资源普查完成钻探53孔,总进尺61365.09米,见煤层厚度0.70~28.34米,平均10.98米,新增煤炭资源量30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2、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2006年完成普查, 2007年开展详查工作完成钻探31个孔,工程量21397.53米,获得煤炭资源量17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3、正宁县罗川煤矿普查找矿获得重要进展。2007年开展普查工作,完成钻探7个孔,工程量5849.09米,获得煤炭资源量9880万吨。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精讲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 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 (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 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 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 2级草地:3000~4000kg; 3级草地:2000~3000kg; 4级草地:1500~2000kg; 5级草地:1000~1500kg; 6级草地:500~1000kg; 7级草地:250~500kg; 8级草地:<250kg。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青海省都兰县

青海省都兰县※※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设立可行性报告及公司运营思路) 二00九年二月十五日

一、设立青海都兰矿业公司的宗旨 公司成立的基础应依据明晰的运营思路,以国内、国际矿业市场异动为导向,结合青海省矿业市场、地方政策限约、市场变化。积极广泛收集各方信息,综合评判筛检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及矿源价值的预估判。寻找市场紧缺、开采条件理想、具有较大价值或将来能有理想投资回报的矿山和矿业权项目,进行理性投资。如何做好上述事务:首先要明确公司运营发展的工作规划,其次是实行科学管理;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进行技术投入。力争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收益。 根据立足青海省,逐步循序开拓外部市场的工作思路,以矿业项目首个立项以本省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多次根据各方信息,深入实地验证。在青海省都兰县有一处金矿(详情见附件),做为公司成立的首个立项。 二、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地方政策限约 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万平方里。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故称青海省,简称“青”。全省平均海拨在3000米以上,地理上按地区可划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大,以日月山为分界线,日月山以西是牧业区,共69万平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6%;日月山以东是农业区,共3万平方公里,占全面积的4%。青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发现的矿产地超过1500处,共有矿种12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8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0种居全国前10位,11种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以下几种资源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盐矿、钾盐、镁矿、碘、溴、砷、硼矿、磷矿、电石用灰岩、硅石、石膏、芒硝等)。 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71种的73.1%;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3种的68.6%。在已探明的矿产中,按矿产类型分:燃料矿产有4种,金属矿产有42种,非金属矿产有56种,水气矿产有3种。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藏高原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加之现今世界性各地区工业化的进步和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促使近几年青藏高原矿山开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龙头支柱。但同时这类资源开发企业也存在着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及对高原特殊环境、特殊人文环境认识估计不够等诸多不利问题。从而制约和限制了不少矿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青海省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建国以来虽做了不少各类地质基础性工作或专项地调工作。但相对全国其它省份和地区不仅地质工作程度低,而且不少地方还是空白区或地质工作盲区。所以资源优势明显,较大规模成矿区带有:祁连山有色金属、煤成矿区带;东昆仑铁、铅、锌、钴、金、铜成矿区带;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区;柴北缘、三江北段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带;巴颜喀拉金成矿带。以下将各类主要矿产的特性分述如下:

青海省草地资源

青海省草地资源 (一)天然草场的总量与特征 1.天然草场的总量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有天然草场3,64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6O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6.7%。冬春草场面积为1,586.37万公顷,夏秋草场面积为1,574.6万公顷,分别占草场总面积的 49.92%和 5O. O8%。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4位。按照全国统一分类系统,青海省草场分为9个类,7个亚类,28个草场组,173个草场型。常见的植物有1,616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1,184种。全省草场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533.2公斤,总产量为796亿公斤,平均O.9公顷草场养1只羊。 2.天然草场的特征 (1)草场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体。全省天然草场面积大,分布广,所处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此,草场类型丰富多样。有山地干草原、高寒干草原、山地草甸,也有高寒草甸,山地、平原、荒漠、高寒荒漠,潮湿的沼泽化草甸,湿润的灌丛、疏林等。高寒草甸面积为2,400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5. O6%,构成了我省草场的主体。(2)豆科牧草比重小,莎草、禾草占优势。豆科牧草蛋白含量高,是优良牧草。全省豆科牧草约64种,仅占草地植物种数的4.6%。主要有黄芪、棘豆、锦鸡儿等,大部分有毒、有刺。可食豆科的牧草大多植株低矮或匍匐生长,牲畜难以采食,利用率低。莎草科、禾本科

牧草适合青海省寒冷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据统计,全省173个草场型中,以莎、禾草为优势种或在草本层中占优势的草场型有111个,占草场型总数的64.16%。草场面积为3,3O0万公顷,占全省草场面积的90.03%。 (3)牧草营养丰富,具有“三高、一低”(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特点。据分析,禾本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10.86%(干物质,下同),莎草科、豆科、菊科、蓼科、蔷薇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都在13%以上;粗脂肪含量除了蓼科1.98%外,其他各科都在2%以上;无氮浸出物除了藜科39.62%外,其他各科都在4O%以上;粗纤维含量均在35%以下。 (4)草群低矮,草场耐牧性强。天然草场的牧草因受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普遍低矮。除了少数牧草如披碱草、芨芨草等稍高外,绝的大部分牧草都在2O厘米~3O厘米之间。占全省草场面积31%的高山嵩草,高度仅2厘米~5厘米,草群低矮,难以打草贮存。在天然草地中,以莎草科牧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根系发达,交错盘结,形成10厘米~20厘米厚的草皮层,草皮富有弹性.耐践踏,是理想的放牧地。 (5)草场生产力地区差异大。青海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差异。草场类型、牧草高度、覆盖度等也不相同;草场生产力高低悬殊。黄南州平均亩产鲜草301.08公斤,居全省各地之首。海西州平均亩产鲜草91.45公斤,单位面积产量最低。从草场型以垂穗披碱草草场型产量最高,平均亩产鲜草438.39公斤。波伐早熟禾十线叶

青海省矿产资源法管理条例

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矿产资源的勘查 第三章矿产资源的开采 第四章矿业权转让 第五章矿业活动监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1999年11月25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通过)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矿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矿业权转让等矿业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探矿权、采矿权统称为矿业权。依法取得矿业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为矿业权人。 矿业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可以依法转让。 依法取得的矿业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预矿业权人的合法经营,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行提出合资、合作办矿或者合股、坐股、坐地分成等要求。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环保、土地、财政、公安等管理部门,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外、省外投资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享受本省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八条在民族自治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区的利益,作出有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一、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 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 位次矿种矿种数 1 镍矿、钴矿、铂矿、钯矿、锇矿、铱矿、钌矿、铑矿、硒矿、铸型用粘土10 2 铬矿、镉矿、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蛇纹岩 6 3 锌矿、金矿、铍矿(绿柱石)、铊矿、碲矿、红柱石、透辉石、岩棉用玄武岩8 4 铜矿、铅矿、稀土矿、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 5 5 锑矿、铌钽矿、伴生硫铁矿、芒硝、水泥配料用砂 5 6 铋矿、铍矿(氧化铍)、菱镁矿、钾盐、砷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棉8 7 钒矿、镁矿、汞矿、明矾石、宝石、玻璃用石英岩、蛭石7 8 油页岩、钨矿、银矿、冶金用脉石英 4 9 石油、化肥用蛇纹石、泥炭、玻璃用白云岩 4 10 锗矿、铟矿、叶蜡石、玻璃用砂 4 二、矿产资源开发在甘肃经济中的作用及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 2、项目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矿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国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围、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确定 根据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围,确定可利用的矿体,同时说明不可利用矿体及其不可利用原因。最终确定可作为设计的地质资源量和可以采出的地质资源量。对有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 (2)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两个以上方案比较;确定的生产规模大于等于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小生产规模)。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前言 青海省的盐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盐湖资源富集区素有聚宝盆之称。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已成为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以钾盐为主的盐类产品在国内享有盛誉。 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调整结构创特色、改革开放促发展、依靠科技创效益”的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及青海省的发展基础,“十五”到2015年期间,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顺应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作好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各项工作。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有基础,依托现有城镇和企业,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作用,结合资源和市场优势,对经济效益好的钾盐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综合开发锂、硼、锶等优势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把青海盐湖资源逐步推向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新阶段。 规划编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全省盐湖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促进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盐湖矿产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青海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规划可供有关主管部门部署勘查、开发工作,国内外热衷于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者投资抉择参数。

有关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方面的资料主要取自省国土资源厅(含原地质矿产厅)的有关统计报表,少部分取自《青海统计年鉴》;有关盐类产品供需形势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的《矿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和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编的《盐湖研究》的有关研究报告。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项目部分来源于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有关资料。所采用的各类资料截止时限是2000年5月。 本规划的编制始于2000年8月。编写提纲完成后经编写组讨论,并听取国土资源厅有关专家的意见,然后进行补充修改,按提纲要求进行编写,于10月上旬完成文字初稿。敬请有关专家对初稿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补充,不断完善。 一、盐湖矿产资源现状及形势 (一)资源概况 盐湖矿产系指产于省内第四纪和第三纪盐湖以及更古老的含盐地层中的全部盐类矿产。经过近50年的勘查,现已发现盐湖矿产12种,它们是湖盐、镁盐、钾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矿、锂矿、锶矿以及溴、碘、铷等。省内共发现矿产地200余处,已上储量表的单矿种矿产地168处,归并为矿床(田)78处,其中大型矿床41处(内含特大型矿床22处)。 省内盐湖矿产分布极不均匀,已上储量表的矿产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图1),部分湖盐矿分布在共和盆地,钙芒硝和石膏分布在民和—西宁盆地,青南地区只有个别湖盐矿产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巨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其中分布着33个大小不等的卤水湖、半

××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自然赋于人类的宝贵财富。目前,全国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来自矿产资源。因此,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工业发展的粮食。 ××市境内崇山峻岭、山峦逶迤,河谷多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形发育,溶洞溶洼密布,伏流断涧、奇峰异石构成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境内主要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构成。地势周围高,中间稍低,海拔262—2078米,一般为800——1000米。由于××市位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的部位,以新华夏构造为主,地层尚全,成矿条件稍好,因此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一、我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精彩文档

(一)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明显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发现矿产资源43种,产地108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9种,其中上表矿产12种,未上表矿产7种,分别为煤、建筑石料用灰岩、铁、钒、钼、硒、硫铁矿、溶剂用石灰岩、溶剂用白云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水泥用页岩、菊花石、高岭土、石英砂岩、砖瓦用砂岩、砖瓦用页岩、炭质页岩。其中熔剂用石灰岩、熔剂用白云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等五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州首位。 全市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有: 1、黄铁矿(中型矿床):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含煤段)下部,全市已发现黄铁矿床、矿点11处(其中沐抚黄铁矿上了省储量表),主要分布于沐抚营止、马田等地带,共生矿产主要为无烟煤。 2、铁矿(中型矿床):铁矿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上统地层中,全市已发现铁矿床、矿点19处,主要分布于铁厂坝、龙凤坝、精彩文档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西宁自然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镍、钴、锡、钼、锑、汞、铁、锰、铬、钛、钒等。探明的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还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水能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 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 条,总蕴藏量2337.46 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 万千瓦,其中装机25 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 座,2.5 万至25 万千瓦的可建51 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 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 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 亿立方米。 植物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 科、331 属、947 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 种,著名中药材50 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 种、鸟类294 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 和1/4。现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 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 种,二类保护动物20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矿产资源也是我国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相一致。此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球的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通常是一方面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减少污染,另一方面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做好矿产资源的保护。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1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的破坏是复杂和长期的,其破坏方式或是间接或是直接,或是化学或是物理,或是短期或是长期。矿产资源开发对大气环境的破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中排放的有毒气体、粉尘以及废弃使得矿区的大气自然状态的性质和成分发生了转变,例如:酸雨。最终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酸雨等的产生会污染地表水、土壤、农作物和植被。 1.2对水环境的影响 废弃排放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选矿废水、矿井水以及尾矿水等均为矿山废水污染,矿山废水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而且矿山废水引起的污染能够扩大到其他区域,影响范围特别广。例如,美国曾发生过选矿的尾矿池和废石堆所产生的化学及物理废水污染,其污染范围最终致使1.4万平方千米的河水发生恶化。在美国的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等十几个州内。主要河流均受到金属矿山废水的污染,河水中所含的有毒元素,如As. Cu. PB等,都超过了允许标准浓度。 疏于排水引起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部分资源需要井巷、露采,而井巷、露采的开掘会使得地下水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天然径流和排泄条件会因为矿井疏于排水而发生改变,造成矿区地下水位下降,矿区水文地质环境的恶化。如山西省因采矿而造成18个县缺水,26万人吃水困难,30多万亩水浇地变成旱地。 1.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采矿工程占用和破坏土地,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和采矿生产过程中因堆放大量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以及因矿山开采而产生地面裂缝、变形、滑坡及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00 -3000万亩土地受资源开采的破坏和占用。 1.4对地貌景观以及植被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景观破坏的形式有:工业广场井架高耸、管线密布;排矸(矸石山、矸石堆)无观赏价值且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地表下沉引起地表积水或地貌改变;建筑物倒塌、裂缝;地表水污染、河水倒灌等。露天开采可将矿区土地破坏得面目全非,原有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青海省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青海省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出处:矿业权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信息中心时间:2011-03-01 第一条为培育和发展我省矿业权市场,规范矿业权交易行为,确保矿业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促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矿业权交易,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交易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让矿业权和矿业权人转让矿业权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出让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招标、拍卖、挂牌、申请在先、协议等方式依法向矿业权申请人授予矿业权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经有权限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将符合转让条件的矿业权依法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重组改制、赠与等。 第四条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全省矿业权交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矿业权出让或转让的具体交易规则、交易程序及相关制度,依法监督管理全省矿业权交易活动。 第五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矿业权交易活动,必须在矿业权交易机构中进行。 青海省矿业权交易中心是省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矿业权交易平台、办理交易事务,受委托组织矿业权出让、转让交易工作,确认交易结果、公示交易行为和提供信息服务。州(地、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建立矿业权交易机构,决定建立的应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再建立矿业权交易机构。 凡是未建立矿业权交易机构的地区,其矿业权交易工作应委托上级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 第六条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或转让矿业权的和以协议方式转让矿业权的,由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公示。 以申请在先方式出让探矿权的,由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公开。 探矿权转采矿权(含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和采矿权登记申请)、省重要能源矿产资源配置领导小组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项目及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以协议出让、转让的矿业权,由矿业权交易机构进行公告。 第七条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或转让矿业权的,其出让或转让方式、招标要求、底价、起拍(挂)价由出让方或转让方确定。 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的矿业权交易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备案的矿业权评估价确定。 采用协议方式转让的矿业权交易价,由矿业权转让委托方确定。 第八条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矿业权交易机构承办编制出让文件、发布公告、组织实施招标拍卖挂牌、结果确认等具体工作。 出让公告的基本信息应包括:项目名称、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地质成果或资源储量、开采标高、出让年限、准入条件及风险提示等。 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工作结束,矿业权交易机构应对交易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中标或竞得人的名称、注册地址,成交时间、地点,中标或竞得的项目名称,勘查区块、开采范围的简要情况,矿业权成交价及缴纳时间、缴纳方式,办理矿业权登记所需的资料和要求,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和 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而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矿产资 源勘探步伐跟不上开发利用的速度、违规开发、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矿产资源开 发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上述问题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 发展,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如加快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合理规制开发行为等,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纳言献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环境污染 矿产资源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支持,由于其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 得对其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如何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矿产资 源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位 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依 赖日益加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妥善处理二者之 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挑战。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勘探步伐跟不上开发利用的速度 矿产资源的勘探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从矿址的定位到对确 定的矿产地的调查评价、普查、详查,再到勘探提交可供开发的储量,是一个极为艰苦的探 索过程,而且成功率平均在百分之五以下。在这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 此低的成功率和艰难的勘探过程,使得我国矿产资源勘探的进程缓慢。而长期以来,我国的 经济一直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而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 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此,造成了矿产资源勘 探与开发利用速度不协调的局面。 2、违规开发、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就矿产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有水快流”的口号,由此开启了 对矿产资源近乎疯狂的发掘、采挖历程,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矿山、矿区纷纷崛地 而起,分散的、小规模的、毫无章法的开采,造成了矿产资源开发消耗严重,大量优质资源 因开发的不合理、不科学而被破坏。矿区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另外,乱采滥挖还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的隐患,由于没有合乎规范的矿山开采设备, 透水、瓦斯爆炸等矿难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小 规模的违规开发还给正规的大矿开发造成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大矿区开采效率的低下和浪费。 3、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是一项破坏性极大的工程,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开发,那么对当 地的资源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在全国范围内因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 污染的情况不在少数,我国矿产资源的平均总回收率仅有30% -50%,绝大部分矿山的综合利 用率指数达不到25%,对工业用矿废渣的利用率也仅有29%,如此低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势必会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浪费。在环境方面,矿产的开发严重的破坏了地表环境,对矿区 周围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矿山废石、废渣、废水的随意堆积排放既造成了耕地 资源的被占用破坏,还污染了当地环境。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加快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因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所有以往矿产资源的勘探大多由国家来组织,而国家对矿产勘 探的垄断,严重的妨碍了社会力量参与到矿产勘探中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推进地 质勘探工作的改革,推行地质勘探公益性和商业性双结合的勘探模式,充分发挥调动企业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公益性勘探,要着眼于全国性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与环境调查、 海洋地质调查以及地学高新知识和前沿理论研究等为基本任务。并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

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雄距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西接新疆,南眺西藏,总面积3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自治州的主体。全州辖2市3县3行委。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德令哈市,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境内交通方便,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电信发达,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在境内各地开通,兰西拉光缆纵贯全境,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已将海西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治州境内共划分为东西部两个经济区。东部经济区以农业为主,西部经济区以工矿业为主。辽阔美丽的草原牧场,绿树掩映、田畴纵横的绿洲农业,还有星罗棋布的新型工业城镇在境内交相辉映。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花土沟镇,锡铁山等依托资源开发建立起来的工业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建材资源开发、加工的基地,开发矿产资源的环境十分优越。 海西州是全省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因其能源和盐湖资源丰富而被国家列为“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建国以来,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海西地区开展了地质勘探工作,先后发现39大类84种矿产,矿产地105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2种,矿产地210处。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镁盐、湖盐、芒硝、石棉、石灰岩、硼、锂、铅、锌、金、银、铁、硅灰石等。这些矿产的储量占全省资源总量的80%以上。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在16万亿元以上,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的95%以上,是青海省矿产资源的主体,部分矿产在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西州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看好。矿业在海西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海西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州委、州政府依据资源优势,确立了以资源开发利用带动和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加大了资源开发的力度。矿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州共有各种经济成份的矿山企业142个,开发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钾盐、镁盐、湖盐、芒硝、硼、铅、锌、铜、金、天青石、石棉、石灰石、矿泉水、宝玉石、砂土、粘土等。2001年全州年产矿石量1460万吨,天然气57800万立方米。从业人数21714人,实现矿业产值33亿元,矿业产值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92%,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70%。 目前,油气资源开发实现了采输及深加工一体化,原油采输能力达到200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汽柴油、甲醇、聚乙稀等产品填补了石油化工业的空白。西气东输工程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100万吨钾肥,年处理矿石30万吨天青石选矿厂、东台5000吨碳酸锂、西台1万吨碳酸锂、4.5万吨碳酸锶、60万吨纯碱、50万吨铁选厂、20万吨生铁冶炼、鱼卡、大煤沟煤矿改扩建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马海湖15万吨钾肥,大浪滩10万吨氯化钾和5万吨硫酸钾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盐湖锂、钾、硼分离工艺正进行工业性试验。在资源开发中青海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茫崖石棉矿等一批中央、省属大型矿山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这些企业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矿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在格尔木市找到大型钴金矿和中型铜矿,同时还发现了一批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新增氯化钾50万吨,天青石10万吨,为进一步开发资源提供了矿产地。 《海西州“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据资源优势,振兴海西经济的目标,州委、州政府资源开发的总体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努力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抓好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有色金属和黄金矿产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依靠资源开发,实现富州、富民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了资源开发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各类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