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发展史与除草剂资料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i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台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 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应中起变化的基团按异性电荷的静电力结合。但这个学说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类型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和洛朗建立。此说否认有机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组成,而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发生取代的母体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这些母体化合物来分类。类型说把众多有机化合物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有机化合物按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

农药除草剂使用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农田使用的化学除草剂方法主要有: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和杀草薄膜除草法等。 1、茎叶处理法 是将药物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正在生长着的杂草叶面上。茎叶处理法又可分为播前茎叶处理和生长期茎叶处理两类。播前茎叶处理:就是在农作物未播种或移栽之前将化学除草药液喷洒在已生长的杂草上,能够完全有效地杀死杂草,对这类除草剂的要求是广谱性,药效期短,落在土壤后药剂很快分解,最常用的药剂有草甘膦、克无踪等化学制剂。生长期茎叶处理,就是农作物出苗后喷洒除草剂处理消灭杂草茎叶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既将除草剂喷洒到杂草上又喷洒到作物上,因此,一般对除草剂应具有选择性。如可使用2,4-D丁酯、二甲四氯、百草敌等,能防除麦田双子叶杂草,却对小麦安全;使用敌稗能有效地杀除稗草,而对水稻无影响。但有些选择性不太强的除草剂可采取定向喷雾的方法,达到既保作物安全,又能防除杂草的目的。茎叶处理法使用的除草剂一般都是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等类型,对水喷雾。油剂的药剂可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直接喷雾。 2、土壤处理法 可分为播前、播后苗前、苗后土壤处理三个层次。播前土壤处理,就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之前将除草剂施入土壤上,并均匀地混入浅土层中,形成一定深度的药物层,杂草萌芽或穿过药层时,接触吸收药剂导致中毒死亡。这种处理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减少除草药剂的挥发与光解。在地表墒情差的情况下,混土处理比上表处理的药效高,除草效果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就是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对土壤处理。目前农民使用的大多数除草药剂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施药的。这些药剂主要是利用"位差选择"进行除草的。苗后土壤处理,就是在作物生育期处理土壤,比如稻田在植苗后使用的杀草丹、除草醚等。这种除草剂常采用颗粒剂施药。土表处理:就是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处理土壤的方法。比如,在花生播后出苗前将除草制剂喷洒于土表,使土表形成一层药膜,当杂草生长穿过药膜时因接触而中毒死亡。3、杀草薄膜除草法 此法是利用含除草剂的薄膜清杀杂草的。其方法是,先在薄膜上按农作物的栽培要点打好孔,然后覆盖于农田表面,在孔中播种或栽移,作物通过孔中生长,因其薄膜含除草剂,杂草萌芽顶撞膜后而被杀死。这种药用薄膜可用于棉花、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田除草。 二、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存在着6个不容忽视的误区: 1、用高毒农药作低量喷雾

第一讲农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分类

第一讲农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分类 一、农药的概念 1、什么是农药?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或接触到农药,那么哪些才是农药呢?它是怎样定义的呢?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亦有所差异。古代主要是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近代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和生物制品。美国将农药与化学肥料一起合称为“农业化学品”,德国称为“植物保护剂”;法国称为“植物消毒剂”日本称为“农乐”,其范围包括天敌生物。中国所用“农药”一词也源于日本。我国把农药定义为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及其产品的害虫、病菌、杂草、螨类、线虫、鼠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它还包括用以提高药效的辅助剂、增效剂等。而且农药内容和含义也不是一程不变的。它随着农药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2、商品农药有哪些成分组成? 农药商品制剂是由原药和辅助剂组成的,通常称成药。原药中含有效成分和杂质。有效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含量越高活性越大,杂质是生产有效成分过程中的副产品。杂质越多农药商品质量越差。 3、农药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这要靠它的生物活性。所谓生物活性,即较少剂量就可以引起生物体较大生理、病理反应。农药在杀伤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对有益生物造成不良作物,如人、畜中毒,作物受到药害等等。所以,要认识到农药的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通过研制和选用药效高、副作用小的农药品种,再加上优良的农药剂型、施药器械及不断提高的农药使用技术,发挥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积极作用,克服和减缓其消极作用,让农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好地服务。 二、农药的发展概况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农药很早就被用作保护农作物与病虫害作斗争的工具。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天然药物时代(约19世纪70年代以前);无机合成农药时代(约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1、天然产物利用时代: 早期人类把包括危害农林业的病、虫、草害在内的严重自然灾害均视为天灾,但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质具有防治农林业有害生物的性能。至17世纪以后才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公元前1200年古代人用盐和灰除草。前1000年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其著作中曾提到用硫磺熏蒸可以防治病虫害。公元前100年罗马人使用藜芦防治虫、鼠害。 中国是使用药物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最早的国家,公元前7—5世纪《周礼》中已有嘉草、渭莽草、牡菊、蜃炭灰杀虫的记载。公元前3—4世纪,《山海经》中传说“??有白石焉,其名曰(砷硫铁矿),可以毒鼠”。东汉时(公元25—200年)炼丹术进入鼎盛时期,开始能制造小批量的白砒(亚砷酸,As2O3)。1031年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有用硫磺治花虫的记载。1637年(明代)成书的《天工开物》中已提到白砒的烧制和应用(种苗处理),可见当时亚砷酸的生产规模及作为农药的重要性。 最初人类只是根据直观经验和感受,利用这些天然产物来对少数有害生物进行零星的防治,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并未形成农药商品化的概念。就世界范围而言,农药的商品化始于欧洲,其标志是三大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和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销售。 1690年烟草提取液及烟草粉开始在欧洲作为商品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吉姆蒂科夫

除草剂标准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Guidelin for safety application of sulfonylureas herbicid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 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 芳环————————脲桥————————杂环 其中X=N、CH Y=Cl、COOH、CO 2CH 3 、SO 2 CH 2 CH 3 、CH 2 CF 3 、CF 3 、OCH 2 Cl、OCH 3 、 OCH 2CF 3 、NO. 2 、OCH 2 CH 3 、O(CH 2 ) 2 OCH 3 、O(CH 2 ) 2 Cl、COOC 2 H 5 、CON(CH 3 ) 2 R=CH 3 R 1 =CH 3 、CL、OCH 3 、CHOF 2 、NHCH 3 、N(CH 3 ) 2 、CF 3 、SCH 3 R 2 =OCH 3 、CH 3 、CL、CHOF 2 、OC 2 H 5 、OCH 2 CF 3 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 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

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 3、OCH 3、Cl ;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 长残留性除草剂 long resideual herbicide 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磺酰脲类长残留性效除草剂品种如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单嘧磺隆等。 3 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技术准则 3.1 使用技术准则(见下表)

什么样的农药适合辣椒田除草几种常用辣椒除草剂使用说明

什么样的农药适合辣椒田除草几种常用辣椒除草剂使用说明 一、直播田 直播田可在播后出苗前,喷施上海沪联施田旺33%二甲戊灵乳油50~75毫升/亩。如果要禾阔双封的话,以上药剂再复配上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20毫升/亩。 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力求把地整平,避免种子裸露或播种过浅,产生药害。 ②每亩30~40公斤药液,力求喷洒均匀,不重喷。③药剂量不宜随意增加。④尽量看天气播种和喷药,避免喷药后出苗时遇连续阴雨造成药害,出苗前后也不宜浇水。⑤对于覆膜田,不建议把药液直接喷在膜下,以免出苗后发生药害。 二、移栽田 对于移栽田,可在定植前1~3天喷施沪联施田旺150~200毫升。如欲禾阔双封的话,这些药剂再复配上24%乙氧氟草醚乳油20~30毫升。但需要注意,定植操作的时候尽量不翻动土层。 生长期间如果有杂草出现,只能使用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毫升,或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75毫升,在杂草3片展叶以后茎叶喷雾,除治禾本科杂草。 三、生长期间用药 生长期间如果有杂草出现,只能使用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毫升,或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75毫升,在杂草3片展叶以后茎叶喷雾,除治禾本科杂草。 四、建议 总的建议:不论是直播田还是移栽田,春季土壤温度较低,阔叶杂草出土较早,以封闭性除草剂控制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夏季生长期间禾本科杂草较多的时候,再喷施针对禾本科杂草的茎叶处理剂。 五、几种常用辣椒除草剂使用说明 (一)氟乐灵 氟乐灵又名茄科宁、特福力、氟特力。为甲苯胺类选择性触杀内吸型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长等特点。主要剂型为48%乳油。氟乐灵可以防除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千金子、牛筋草、大画眉草、早熟禾、雀麦、马齿苋、猪毛草、藜、蒺藜等大多数单子叶杂草和少数双子叶杂草。氟乐灵应在辣椒移栽前施药,覆盖地膜的地块应在覆膜前施药。用氟乐灵防除辣椒田杂草,每6672用药100~150毫升,加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喷后耙地,或用菜耙子扒一扒,把药液及时混入3~5厘米土层内。氟乐灵一般在移栽前施用。也可在移栽后杂草出苗前施药,用药后也要及时用菜耙子扒一扒,把药液混入土

除草剂

除草剂,是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被称为除草剂。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和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根据化学结构分为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土壤处理剂等。 1、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1.1除草剂的发展特点 (1)品种多。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除草剂品种多达300多个左右,总的趋势是向着高效、低毒、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的方向发展且以茎叶处理剂为主流。(2)剂型日益增多。一种原药平均有10余种加工剂型。在美国,一个药剂甚至有36个剂型及混配制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控制释放剂、高浓度颗粒剂、胶悬剂、大粒剂等新剂型。可以说,一种好的药剂要取得成功,一半在于制剂的研究。(3)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使用技术是发挥药效的关键问题。目前喷雾方式的革新,施药器械的改进,以及用药方法的完善、可以用最少的药 剂发挥最大的除草效果。(4)使用面积迅速扩大。随着耕作方式由人力、畜力向机械耕作方式转变,劳动力的减少,杂草危害加剧,农田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在迅速扩大。(5)增长速度快。以美国为例,除草剂销售量1984年上升到农药总量的66%。其后由于引人超高效除草剂磺酰脲类及其他化合物,用量有所下降,但仍超过杀虫剂、杀菌剂,1993年达40%。(6)混用与增效剂的普及。为了取长补短,使用方式日益趋向除草剂之间、除草剂与其他农药间的混用及增效剂的应用。这样能降低用量,提高和延长药效,降低残留,增强对气候 条件的适应性,扩大杀草谱,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7)安全剂、解毒剂进一步发展。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相当活跃,使用也日趋广泛。 1.2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除了雾滴漂移是除草剂大面积使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外,环境条件不良时,除草剂也可能对生长不良的作物引起药害。更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1)杂草抗药性问题。最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至少有30个以上的国家发现不同杂草对化学结构不同的多种类型除草剂产生了抗性,其中以抗三氮肥苯除草剂的杂草种子类最多,其他较多的是ALS抑制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剂等。突出表现是抗性形成速度加快,范围更广。早期应用的除草剂品种从开始应用到杂草产生抗性约需10年以上,而最近则仅用4~5年便产生抗性。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多抗性与交互抗性增多。(2)杂草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农田杂草群落组成逐步演替,使得原来危害较小或在群落中处于次要地位的杂草迅速演替为优势杂草。(3)降解产物对作物发生危害。

常用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剂型:20%AS 1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2甲4氯、敌草隆、莠灭净等复配。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农药学发展历史

公元前(年) 1000 ·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其著作中提到用硫磺熏蒸驱除害虫 7~5世纪 ·中国古籍中已有用嘉草、莽草、牡鞠、蜃炭灰杀虫的记载 470 ·德莫克里图(Democritus)介绍用齐墩果的阿穆克(amurca of olives)洒于植物上防治疫病(blight) 3~4世纪 ·《山海经》中有用礜石(含砷矿物)毒鼠的记载 100 ·罗马人用藜芦(hellebore)防鼠和杀虫 32~7 ·《氾胜之书》有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贮藏种子的记载 公元(年) 25~200 ·东汉炼丹术可制造小批量白砒 659 ·苏恭的《唐本草》有硫磺杀虫、治疥的记载 900 ·唐代用砷化物防治庭园害虫 1596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砒石、雄黄、百部、藜芦的杀虫性能 1637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了砒石的开采、炼制方法及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和水稻害虫的情况 1690 ·烟草水在法国用作杀虫剂、防治梨网蝽 1800 ·高加索人已知用除虫菊花的粉末防治虱子和跳蚤 1821 ·罗伯逊(John Robertson)在英国用硫磺作杀菌剂防治植物霉病(mildew) 1828 ·波塞尔特(W.Posselt)和赖曼(L.Reimann)确定烟草的杀虫成分为烟碱 1848 ·东南亚一带居民早已用鱼藤毒鱼或作箭毒。 ·沃克斯利(T.Oxley)提出用鱼藤根粉(derris)作杀虫剂 1865 ·巴黎绿(Paris green)用作杀虫剂,1870年埃弗里(S.Avery)发表巴黎绿化学组分的论文 1878 ·伦敦紫(London Purple)用作杀虫剂 1882 ·法国波耳多大学教授米亚尔代(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008275.html,lardet)发现波耳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1、农药的发展史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 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到1882年,法国的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008275.html,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目前,无机农药中的波尔多液及石硫合剂仍在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时期的杀虫剂用药量为0.75~3㎏/h(千克/公顷),而上述的三大类农药成了当时杀虫剂的三大支柱。 在当代,由于高残留农药的环境污染和残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陆续禁用滴滴、六六六等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并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如世界用量和产量最大的美国,与1970年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其把农药登记审批工作由农业部划归为环保局管理,并把慢性毒性及对环境影响列于考察的首位。鉴此,不少农药公司将农药开发的目标指向高效、低毒的方向,并十分重视它

农药除草剂使用

农药除草剂使用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农田使用的化学除草剂方法主要有: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和杀草薄膜除草法等。 1、茎叶处理法 是将药物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正在生长着的杂草叶面上。茎叶处理法又可分为播前茎叶处理和生长期茎叶处理两类。播前茎叶处理:就是在农作物未播种或移栽之前将化学除草药液喷洒在已生长的杂草上,能够完全有效地杀死杂草,对这类除草剂的要求是广谱性,药效期短,落在土壤后药剂很快分解,最常用的药剂有草甘膦、克无踪等化学制剂。生长期茎叶处理,就是农作物出苗后喷洒除草剂处理消灭杂草茎叶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既将除草剂喷洒到杂草上又喷洒到作物上,因此,一般对除草剂应具有选择性。如可使用2,4-D丁酯、二甲四氯、百草敌等,能防除麦田双子叶杂草,却对小麦安全;使用敌稗能有效地杀除稗草,而对水稻无影响。但有些选择性不太强的除草剂可采取定向喷雾的方法,达到既保作物安全,又能防除杂草的目的。茎叶处理法使用的除草剂一般都是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等类型,对水喷雾。油剂的药剂可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直接喷雾。 2、土壤处理法 可分为播前、播后苗前、苗后土壤处理三个层次。播前土壤处理,就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之前将除草剂施入土壤上,并均匀地混入浅土层中,形成一定深度的药物层,杂草萌芽或穿过药层时,接触吸收药剂导致中毒死亡。这种处理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减少除草药剂的挥发与光

解。在地表墒情差的情况下,混土处理比上表处理的药效高,除草效果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就是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对土壤处理。目前农民使用的大多数除草药剂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施药的。这些药剂主要是利用"位差选择"进行除草的。苗后土壤处理,就是在作物生育期处理土壤,比如稻田在植苗后使用的杀草丹、除草醚等。这种除草剂常采用颗粒剂施药。土表处理:就是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处理土壤的方法。比如,在花生播后出苗前将除草制剂喷洒于土表,使土表形成一层药膜,当杂草生长穿过药膜时因接触而中毒死亡。 3、杀草薄膜除草法 此法是利用含除草剂的薄膜清杀杂草的。其方法是,先在薄膜上按农作物的栽培要点打好孔,然后覆盖于农田表面,在孔中播种或栽移,作物通过孔中生长,因其薄膜含除草剂,杂草萌芽顶撞膜后而被杀死。这种药用薄膜可用于棉花、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田除草。 二、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存在着6个不容忽视的误区: 1、用高毒农药作低量喷雾 由于高毒农药作超低量喷雾时,为保持药效,喷雾的药液浓度比常规用药要高,低量喷雾,只限于喷洒毒性较低的农药,如马拉硫磷、杀螟松、乐果及菊酯类农药等,并要求使用人员必须始终站在风头的无药行间行走。1605、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严禁作超低量喷雾,以免造成生产性中毒。 2、用颗粒剂农药浸水喷雾

常见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常见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相信大家在选择农药除草剂的时候,都会被那琳琅满目的除草剂搞花了眼睛,不知道到底哪一款才是适合自己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类,那么常见的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为灭生性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踪、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 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例如2甲4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

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除草剂 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如2甲4氯、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草甘膦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除草剂的土

除草剂

第二章除草剂 概述 第一节除草剂分类(1)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如快杀稗对水稻安全,可杀稗草;使它隆对麦类安全,可杀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2.灭生性除草剂该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择性,即对所有植物均有毒害或有抑制作用。如农达(草甘磷)、克芜踪(百草枯)等。 一、除草剂分类(2)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 ?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其它部位。如快杀稗、使它隆、千金、农达等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能在体内传导,只在药剂接触部位起作用。 如克芜踪、虎威、杂草焚等,这类除草剂喷雾时雾化要好,喷洒更要严密、周到。 一、除草剂分类(3) 除草剂按喷洒的目标分类 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封闭土面,能被植物的幼芽、芽鞘、根系吸收,杀死未出土r的萌发的杂草或幼草。如用莠去津、乙草胺、异丙隆等封闭土面。 一般施药要求土壤湿度要大;地面平整、无土块;喷洒要均匀周到,封闭严密。 茎叶处理剂能被除植物的茎叶吸收的除草剂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杀草作用的除草剂。如使它隆、千金、快杀稗等 一、除草剂分类(4)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可以按其结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于比较不同类别的除草剂的作用特性。如三嗪类、酰胺类、磺酰脲类等。 常用除草剂的类别(1) ?苯氧羧酸类 2,4-D 2甲4氯 ?苯甲酸类百草敌 ?三氮苯(三嗪类)类莠去津草净津 ?酰胺类乙草胺异丙草胺 ?取代脲类绿麦隆异丙隆 ?氨基甲酸酯类杀草丹禾大壮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喹禾灵盖草能 ?磺酰脲类苄磺隆苯磺隆 ?咪唑啉酮类普施特灭草喹 常见除草剂类别(2) 环己烯酮类拿捕净收乐通

关于加强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除草剂等农药的管理使用规定 为了加强我场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监督管理,规范农药使用活动,保障科学、有效施用农药,保护农、林、畜等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畜安全,杜绝违规用药和错用农药现象,特制定本规定。 一、具体程序 1、农药采购 用药单位报计划→植保站统计→种子粮油物资公司采购。 所采购农药产品包装物上必须紧贴或者印制有标签并附具说明书,具体注明农药名称、企业名称以及农药的有效成份、含量、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不得采购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包装上未附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 2、农药保管 供应站具体负责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类别进行分类、分仓库保管,特别是各类除草剂要单独放置,不得相互污染,所有农药要做到标签齐全,容易识别,并做好相关台帐。 3、农药发放施用 根据植保站下达的病虫情报,用药单位按照计划面积计算好所需农药数量并填写表格→植保站审核签字→供应站发放→用药单位保管具体领取。 用药单位在规定时间段内和特定的作物上遵照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正确配药、施药,做好记录,并做好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 4、除草剂施用 ①农作物田间除草剂的施用:除草剂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得超越登记范围使用,大田生产要慎用易造成严重药害的除草剂。未经田间试验,限于水稻上使用的除草剂不得应用于二麦上,同样,二麦上使用的除草剂不得应用于水稻上,如:二麦上使用的骠马要慎用于水稻上,否则易造成严重的药害和产量损失。 ②田头沟边、外包地、绿化地及防风林使用除草剂:原则上只准使用草甘磷类灭生性除草剂。 二、具体要求: 1、全场所有农药(农、林、仓储、卫生用)尤其是除草剂的使用程序:种子粮油物资公司采购→供应站分类管理→基层用药单位(大队及作业区、林业站、畜牧场等)具体使用→农技中心监督。

杀虫剂发展史的简述

09/824 DOI: 10.16201/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008275.html,31-1827/tq.2017.01.03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17)01-0015-03 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会遭遇许多害虫的危害,面临作物保护的问题。虽然不知道第一个使用杀虫剂的人是谁,但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人们观察到自然界生物间相克相生的现象,天然物质对多种害虫具有不利的影响,可用于日常的生活中。 从古时硫磺、除虫菊到合成杀虫剂和DNA 杀虫剂。 植物制剂应该是古人使用的第一类杀虫剂,例如, 达尔马提亚除虫菊花含有1.5%除虫菊酯(活性杀虫物质),此活性物首先被中国古代用作杀虫剂,随后中世纪在波斯被用作杀虫剂。200多年前,亚美尼亚商人以波斯粉在欧洲售卖干的达尔马提亚除虫菊,此物质能防除蜚蠊、臭虫、苍蝇和蚊子。一些其他的植物也被作为常用的杀虫剂。例如,接骨木花被用于防除蜚蠊,烟草水提物防治蚜虫,苦艾草水提物防治象鼻虫。 自公元前1000年,人们使用天然化学物质防治害虫。无机物硫磺就是其中的一个物质(通过熏蒸)。荷马在《伊里亚特与奥德赛》中写到利用硫磺去除体虱的“神力净化(divine cleansing)”仪式。在公元1O 世纪,砷开始被用,之后砷酸铅(PbHAs04)和冰晶石(Na 3AIF 6)作为细胞毒素,硼砂(Na 2B 407)作为脱水剂,用于昆虫诱饵。 在19世纪中期开始广泛应用化学物质进行作物保护。杀虫剂发展史的简述 叶萱编译 (上海农药研究所,上海200032) 在1871年,巴黎绿(乙酰亚砷酸铜)被成功用于防治马铃薯甲虫。在20世纪中期前,巴黎绿一直在全球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用于防治疟疾传播媒介疟蚊属蚊。 在1874年,当时还是奥地利学生,后来成为化学家 的Othmar Tseidler 合成了DDT,这可能是最著名的化学杀虫剂。1939年,工作于J.R.Geigy 有限公司的瑞士化学家Paul 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活性。在1948年,Paul Muller 因发现DDT 高触杀活性而被授予“医学诺贝尔奖”。但后来发现,DDT 不但对害虫有活性,而且对其他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也有毒害作用。 植物保护中DDT 的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后半期,之后进入有机磷(敌敌畏、杀螟腈、地虫硫磷等)和氨 基甲酸酯(甲萘威、克百威、涕灭威等)被广泛使用的时期。尽管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对环境有不利影响,但这些杀虫剂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类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在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注意到,甲萘威的生产造成了全球曾经最大的人为灾难。此灾难在1984年发生于博帕尔(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农药厂发生爆炸,泄露了有毒的甲基异氰酸酯气体,当天 就造成约3800人死亡。 在1949年,丙烯菊酯合成后,以除虫菊酯为基础的第一代拟除虫菊酯出现了。此类物质对温血动物低毒,上市后很快受到欢迎。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全球杀虫剂市场,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具有很大的缺陷,即在环境中被紫外线照射后很快丧失活性。虽然 此特性使拟除虫菊酯的使用较复杂,但此类物质不会在 市场纵横

水田除草剂剂使用方法

水田除草剂剂使用方法 一、苄·二氯是由苄嘧磺隆与二氯喹啉酸复配成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18%泡腾片剂,25%悬浮剂,22%、27.5%、28%、30%、32%、35%、36%、38.5%、40%、44%、45%可湿性粉剂。混剂中的二氯喹啉酸弥补了苄嘧磺隆对稗草防效不高的不足,可防除稻田稗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施药一次可基本控制稻田杂草的为害。水稻秧田除草,在秧苗3叶期后、稗草2~3叶期施药;移栽田在插秧后5~20天均可施药,以稗草2~3叶期施药为最佳。亩用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喷雾。施药前一天晚上排干田水,以利稗草茎叶接触药剂;施药后1天灌水,保水5~7天。18%泡腾片直接撒施,亩用80~100克。其他产品按标签的用量使用。二、苄·双草是由苄嘧磺隆与双草醚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30%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生产。混剂很适合稗草多的稻田使用,在南方直播稻田,于播种后5~7天至秧苗4~5叶期均可施药。亩用制剂10~15克,对水30千克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露出杂草;施药后灌浅水,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保水4~5天。三、苄·毒草是由苄嘧磺隆与毒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10%可湿性粉剂,商品名龙普清,由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可在插

秧后3~5天,亩用制剂80~100克,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水层3~4厘米5~7天。四、苯噻酰·苄是由苄嘧磺隆与苯噻酰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26%泡腾片,由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8%、45%、46%、50%、52.5%、53%、54%、55%、60%、68%可湿性粉剂,生产厂有50多家。本混剂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对水稻安全性好,施药适期宽;②杀草谱广,能防除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稗草特效,对大龄稗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1)直播稻田? 在秧苗2叶期后、稗草1叶1心期,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即有效成分20~30克),若稗草多而大,用药量可增加到80克,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持水层3~4厘米5~7天。(2)移栽稻田? 在插秧后3~7天、稗草1叶1心期,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南方)或80克(北方),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水层3~5厘米5~7天。(3)抛秧田? 抛秧后3~14天、秧苗扎根返青后均可施药,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拌细土lO~15千克撒施;或亩用26%泡腾片100~150克,直接撒施,保水层3~4厘米5~7天。五、苯噻.吡杀草性能及杀草谱与咇嘧.二氯相似,使用于稗草多的稻田,于插秧或抛秧的稻苗返青后,以毒土法施药,亩用药量为:南方移栽田为50%可湿性粉剂50-70克,北方移栽田为50%可湿性粉剂70-100克,南方抛秧田为50%可湿性粉剂50-60克。六、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

农药发展史

关于农药调查的实践报告 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发展了使用化学药品与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我们现在称这些化学药品为农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远在3000年以前人们就知道用草本灰杀虫,用草熏杀蠡虫。在国外,公元前15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使用含砷矿物粉杀虫;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诗人Homer曾提到燃烧的硫磺可作为熏蒸剂;1744年法国开始用硫酸铜消毒种子;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杀灭虱、蚤,并于1828年商品化;1802年就有了石硫合剂的记载;1807年法国的prevest偶然在一种混合物中发现了波尔多液及其类似物的毒性;1848年T?oxley生产了鱼藤根粉农药;1851年用石灰硫磺合剂杀菌;1882年发现了波尔多液的防病活性。 19世纪60年代前后,农药开始进入工厂生产,正式在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1867年,“巴黎绿”——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作为杀菌剂,标志着作为农药剂保护植物系统科学研究的开始。在美国,该药剂主要用于控制科罗拉多甲虫,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早在1990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农药。 天然植物农药及无机农药时期(1860——1945年前后) 这一时期生产的农药主要是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而制造出来的。特别是以矿物为原料来加工农药,这些农药大多数是无机化合物,也叫第一代农药。在这一时期作为商品生产和使用杀虫剂有除虫菊粉、鱼藤精、硫酸铜、硫磺、砷酸铅、氟铝酸钠等;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除草剂有天然植物及无机农药(第一代农药)的特点是: (1)大多数是天然产物或者是经过简单的加工而制得的农药。 (2)杀虫、防病或除草的作用对象都很单一例如,砷制剂和氟制剂都只有胃毒作用,仅对咀嚼式害虫有效;铜制剂和硫磺制剂是在病菌还没有接触到寄生植物,或在病菌侵入寄生之前作为保护剂使用的;而化钠等除草剂的作用完全是灭生性的,对农作物没有选择性。 (3)药效低、使用量大如砷酸铅、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等用量高达7.5—15 kg/hm2 [每公顷(15亩)用的农药公斤数,按有效成分计,下同]。无机除草剂的用量更大,早期用除草时,竟高达40-60 kg/hm2。故这一时期又被称为低效农药时期。 (4)多数农药多动物的急性口服毒性大,对禽鸟和鱼类亦有毒害但是,这类农药的诞生在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草害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农药品种,如硫酸铜、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由于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基本上没有残留污染,而且不易诱发病虫产生抗性,至今仍作为重要的农药商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 二、有机合成农药时期(1945——1975年前后) 以DDT、六六六为代表,农药的应用开始进入以有机合成农药为主的时期。人们把有机农药称为第二代农药。在这期间无论是杀虫剂、杀菌剂,还是除草剂、世界农药市场上都出现了大批活性很高的有机化合物品种,逐步取代过去使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使化学农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们是以有机、有机磷和

2015农药除草剂种类

农药种类品种名称制剂防治对象寄主 除草剂二甲戊灵330克/升乳油一年生杂草白菜 硝磺草酮40% 悬浮剂一年生杂草草坪(早熟禾) 甲基碘磺隆钠盐10% 水分散粒剂杂草草坪(狗牙根.结 缕草) 莠灭净 80% 可湿性粉剂一年生单、双 子叶杂草 甘蔗田.菠萝田 精异丙甲草胺960克/升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及部分阔 叶杂草棉花田.烟草田.芝麻田.花生田 灭草松25% 水剂阔叶杂草.莎 草茶园.水稻田.大豆田.小麦 氯氨吡啶酸21% 水剂阔叶杂草草原牧场(禾本科 草甘膦铵盐30% 水剂一年生杂草和 多年生恶性杂 草橡胶园.甘蔗桑树剑麻林木 草甘膦30% 水剂一年生杂草和 多年生恶性杂 草果园橡胶园.甘蔗桑树剑麻林木 扑草净50 %可湿性粉剂阔叶杂草谷子田大豆田 甘蔗棉花田 草甘膦异丙胺盐41% 水剂一年生和多年 生杂草 茶树

农药种类品种名称制剂防治对象寄主 除草剂草甘膦钾盐41% 水剂杂草柑橘茶树草铵膦18% 可溶液剂杂草柑橘茶树 扑草净50% 可湿性粉剂阔叶杂草成年果园麦田 茶树谷子田大豆 田甘蔗棉花田灭草松480克/升水剂莎草科杂草春大豆 春大豆 精喹禾灵5% 乳油一年生禾本科杂 草 春大豆 烯禾啶25% 乳油一年生禾本科杂 草 乙草胺81.5%乳油稗草、千金子等 春大豆 禾本科杂草 春大豆夏大豆异丙甲草胺72% 乳油年生禾本科杂草 及部分小粒种子 阔叶杂草 噻吩磺隆15%可湿性粉剂一年生阔叶杂草春大豆夏大豆 氟磺胺草醚250克/升水剂一年生阔叶杂草春大豆夏大豆 仲丁灵48%乳油一年生禾本科杂 春大豆夏大豆 草

农药种类品种名称制剂防治对象寄主 除草剂二甲戊灵33%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夏玉米春玉米烟草 乳氟禾草灵240克/升乳油阔叶杂草春大豆 乙羧氟草醚10%乳油阔叶杂草春大豆花生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阔叶杂草春大豆 高效氟吡甲禾灵108克/升乳油禾本科杂草春油菜大豆 精喹禾灵8.8%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春油菜冬油菜大豆 烯草酮120克/升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 春油菜冬油菜 异丙草胺720克/升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及部分阔 叶杂草春油菜春玉米夏玉米花生 二氯吡啶酸30%水剂一年生阔叶杂 草 春小麦春油菜 精噁唑禾草灵69克/升水乳剂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春油菜冬油菜棉花花生 草甘膦铵盐68%可溶粒剂行间杂草玉米柑橘异丙草胺50%乳油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 玉米大豆 莠去津90%水分散粒剂多种一年生杂 草夏玉米田春玉米田

化工60年: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化工60年: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 2009-09-28 ] 来源于:中国化工信息网 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人民的吃穿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农药工业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选派专业人员出国深造、培训、技术考察、技术交流、探试技术和装置引进与合作、投资建厂和装置技术改造到必需进口的农药和专用中间体、加工助剂所需外汇都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落实和逐以解决。 至目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已研发和生产300多个农药品种,创制出 30多个已获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的新农药,还有我国创新的但未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农药品种6种,已获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的制剂,6000多个。其中常规使用的品种250多个,制剂3000多个,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农林牧渔及卫生防治的要求,另外,我国每年向欧、美、日、澳大利亚、南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40~50万吨农药,进出口额多年都为顺差。作为农药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国农药工业的业绩而自豪。 也正因为如此,回顾一下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农药工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对于坚定信心,使我国农药工业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创新强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1 我国现代农药工业的起步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所谓起步,指现代有机合成农药和生物农药所需高级人才培养、研发和生产等的起步。 所谓起步,不是很准确,仅是笔者个人想法。 1.1 世界现代农药的起步 1874年,德国Zeidler合成了滴滴涕(仅为有机化学制备理论的研究),于1936~1939年瑞士Miller发现其杀虫效能和使用价值,1943年传播国外,1944正式发表,1945年Ciiba-Geigy公司实现了产业化。权威人士一般把1945年作为世界现代农药的起点。 早在1825年Faraday发表了合成方法和化学性质,Van der Linden发现了4个异构体;1947年发现?异构体,1952年又发现了2个异构体,1942~1943年发现了六六六的杀虫效力(?异构体效力最大),很快实现了产业化。继滴滴涕、六六六产业化之后,有机氯农药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异艾氏剂、氯化莰、氯化蒎等相继出现。 德国 Schrader在1943年就合成了一系列磷酸酯类化合物,并发现了对昆虫的强烈触杀作用,如TTPP、HETP、E600、E605..。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机磷农药出现了,而且发展的最为突出。最早出现的是特普(TEPP)、对氧磷(600),其后是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 1605)。1948年德国Schrader又合成了内吸磷(1059)和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二者都是内吸性杀虫剂,它们的出现和应用是农药使用方式上的重大发展。继后,高效、低毒和较低毒性的氯硫磷、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二嗪磷、杀螟硫磷等相继问世。 这一时期,美国研究杀虫剂和植物化学仍在继续,因为对植物性药剂所含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的了解,对于有机合成药剂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