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下电化学沉积研究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姓名:吴三(09化学) 学号:0909401069金属腐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在腐蚀时,在金属的界面上发生了化学或电化学多相反应,使金属转入氧化(离子)状态.这会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破坏金属构件的几何形状,增加零件间的磨损,恶化电学和光学等物理性能,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美国1975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0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4.2%.据统计,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当年钢产量的10~20%.金属腐蚀事故引起的停产、停电等间接损失就更无法计算.所以金属的防腐蚀意义重大。 1.金属腐蚀的分类 金属表面由于外界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变质及损坏的现象或过程称为腐蚀。介质中被还原物质的粒子在与金属表面碰撞时取得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而被还原,与失去价电子的被氧化的金属“就地”形成腐蚀产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这样一种腐蚀过程称为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在金属腐蚀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电化学腐蚀。 金属电化学腐蚀一般分为两种:(1)析氢腐蚀;(2)吸氧腐蚀。 (1)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 负极(Fe):Fe-2eˉ=Fe2+ Fe2++2H2O= Fe(OH)2+2H+ 正极(杂质):2H++2eˉ=H2 电池反应:Fe+2H2O=Fe(OH)2+H2↑ 由于有氢气放出,所以称之为析氢腐蚀。

(2)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弱时) 负极(Fe):Fe-2eˉ=Fe2+ 正极:O2+2H2O+4eˉ=4OHˉ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由于吸收氧气,所以也叫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生成的Fe(OH)2被氧所氧化,生成的4Fe(OH)3脱水生成Fe2O3铁锈。 反应式: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钢铁制品在大气中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Fe+2H2O=Fe(OH)2+H2↑ O2+2H2O+4eˉ→4OHˉ 2Fe+O2+2H2O=2Fe(OH)2 2H++2eˉ→H2 析氢腐蚀主要发生在强酸性环境中,而吸氧腐蚀发生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中。 2.金属腐蚀的防护 从腐蚀角度保护金属材料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材料与腐蚀环境隔离。 例如有机涂料、无机物的搪瓷等涂覆金属表面以使材料与环境隔绝。当这些保护层完整时是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这里主要介绍已经广为人们采用的电化学防腐蚀的方法。 (1).金属镀层 在钢铁底层上常用电镀一薄层更耐腐蚀的金属(如Cr、Ni、Pb等)的方法来保护钢铁制品。如果用金属Zn、Cd等作镀层,构成腐蚀电池的极性则与上述相反,镀层微孔内裸露的钢为阴极,Zn或Cd的镀层为阳极,通过牺牲阳极,使钢得到阴极保护。镀Sn的Fe(马口铁)广泛用于食品罐头,虽然Sn的标准电极电位高于Fe,但在食品有机酸中却低于Fe,也可起牺牲阳极的作用。镀层如为贵金属(Au、Ag等)、易钝化金属(Cr、Ti)

探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探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一、设计理念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始终是一个世界性异常棘手的科技难题。本节课着重讨论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机理,阐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反应原理,指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电池,使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通过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对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主动建构,促进认知发展。设计过程体现“从具体性知识传授到核心观念建构、从知识为本到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同时借助手持技术,控制变量、数据采集、绘制成图,师生通过“观察-讨论-解释”曲线变化趋势来分析判断金属腐蚀类型,更准确的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不同。全课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引导学生学习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工作原理,实现教学既定目标。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4章第四节内容。人教版教材必修1已经重点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必修2学习了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选修4第四章前3节重点学习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知识。本节知识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组、加工、细化的过程,也是将前面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 学生对金属腐蚀的现象和危害,对金属防腐措施,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知识的学习只注重表面现象,缺乏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应用,指导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了主动探究的原动力。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根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及特点,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要将感性认识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清晰区分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原理及发生条件,并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出来,仍存有一定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掌握其原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设计实验定性探究钢铁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类型,提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摘要: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进行分类,着重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法、电弧法、超声电化学法和电化学腐蚀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化学纳米材料电沉积 1 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材料的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材料就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三大效应:(1)小尺寸效应,指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统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体的相干波长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光吸收、电磁、化学活性、催化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的效应;(2)表面效应,指纳米微粒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使其在催化、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研究发现,一些宏观量,如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正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上面的三大效应,才使它表现出:(1)高强度和高韧性;(2)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和低熔点;(3)异常的导电率和磁化率;(4)极强的吸波性;(5)高扩散性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的宏观物理特性。 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主要采用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等物理方法和溶胶—凝胶法、离子液法、溶剂热法、微乳法化学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的生产设备及条件要求很高,生产成本高;化学方法中的离子液法和微乳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同时离子液离子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具有粘度较大、离子传导性较高、热稳定性高、低毒、流动性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离子液体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还未成熟。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由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与采用。与其他方法相比,电化学制备方法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适合用于制备的纳米晶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种类较多;2、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过程中的电位可以人为控制。整个过程容易实现计算机监控,在技术上困难较小、工艺灵活,易于实验室向工业现场转变;3、常温常压操作,避免了高温在材料内部引入的热应力;4、电沉积易使沉积原子在单晶基底上外延生长,可在大面积和复杂形状的零件上获得较好的外延生长层。 电化学方法已在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的几种方法及其制备原理,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 2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种类 2.1 电化学沉积法 与传统的纳米晶体材料制备相比,电沉积法具有以下优点:(1)晶粒尺寸在1~100 nm内;(2)

电化学沉积

金属电沉积理论 一.研究概况 在电化学中,金属的电化学沉积学是一种最古老的学科。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的电沉积发生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界面上,沉积过程含有相的形成现象。 首先,在金属的电化学沉积实验的研究时间要追溯到19世纪,并且在引进能产生直流电的电源以后,电镀很快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电镀被用来制造各种不同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的产品,尽管在开始的早期,电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立是在经验的基础上。 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原理就是关于成核和结晶生长的问题。1878年,Gibbs在他的著名的不同体系的相平衡研究中,建立了成核和结晶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0世纪初,Volmer、Kossel、Stransko、Kaischew、Becker和Doring用统计学和分子运动模拟改进了基本原理和概念。按照这些早期的理论,成核步骤不仅要求一个新的三维晶体成核,而且完美单晶表面的层状二维生长。对于结晶理论的一个重要改进是由Avrrami提出的结晶动力学,他认为在成核和生长过程中有成核中心的重复碰撞和相互交迭。在1949年,Frank提出在低的过饱和状态下的一个单一晶面成长会呈螺旋状生长。Cabrera和Frank等考虑到在成长过程中吸附原子的表面表面扩散作用,完善了螺旋成核机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Max、V olmer等人对电化学结晶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基础研究。Erday-gruz和Volmer是第一次认识到过饱和度与过电位,稳态电流密度和由电荷转移引起的电结晶过电位之间的关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Finch和他的同事做了大量的关于多晶电化学沉积的实验,研究了决定结晶趋向与金属薄膜的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Gorbunova还研究了底层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组成对电结晶过程的影响,并发现了由于有有机添加剂的吸附作用可能导致金属晶须的生长。 1945年,Kaischew对电结晶理论做了重大改进。考虑到单一晶体表面上金属原子的结合和分开的频率,可利用分子运动学模拟电化学结晶过程。这项工作对电结晶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是在电化学结晶理论与实验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阶段。Fincher等人完成在实际的电镀体系中抑制剂对电结晶成核与生长的影响的系统研究,并按照其微观结构和形态对金属电沉积进行了分类。Piontell等人对基体的取向作用和在金属沉积系统中同向和异向的金属沉积的阴离子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Kardos、Kaischew等人利用新的实验技术证实Volmer`s的三维形核的正确性。Wranglen,Vermilyea等人对结晶树枝状生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电化学结晶的理论模型。 20世纪60年代初,Flischman和Thirsh发展了在电结晶状态下多重成核与生长的一般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1)微电池腐蚀 ①差异充气腐蚀 同一种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如果不同部位溶解氧气浓度不同,则氧气浓度较小的部位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失去电子受到腐蚀;而氧气浓度较大的部位作为阴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如果也有K3[Fe(CN)6]和酚酞存在,则阳极金属亚铁离子进一步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Fe3[Fe(CN)6]2沉淀;在阴极,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不断生成使得酚酞变红(亦属于吸氧腐蚀)。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氧气浓度小的部位)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氧气浓度大的部位)反应式: O2+2H2O +4e-= 4OH- ②析氢腐蚀 金属铁浸在含有K3[Fe(CN)6]2的盐酸溶液中,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腐蚀,杂质作为阴极,在其表面H+得电子被还原析出氢气。两极反应式为: 阳极:Fe = Fe2++2e- 阴极:2H++2e-= H2↑ 在其中加入K3[Fe(CN)6],则阳极附近的Fe2+进一步反应: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2)宏电池腐蚀 ①金属铁和铜直接接触,置于含有NaCl、K3[Fe(CN)6]、酚酞的混合溶液里,由于?O(Fe2+/Fe)< ?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铜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电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速率的测定 金属的腐蚀速度可用腐蚀失重或腐蚀深度表示,也可用腐蚀电流密度表示。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一般以自腐蚀电流密度i corr的大小来衡量金属的腐蚀速度。测定腐蚀电流密度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塔费尔直线外推法来测定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来衡量金属的腐蚀速度。如图2-1为塔费尔直线。 图2-1极化曲线外延法测得金属腐蚀速度 极化曲线的这一区段称为塔费尔区,也叫强极化区。在极化曲线中,塔费尔直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和阴极的去极化反应的速度相等。金属的腐蚀达到相对稳定,这时的电位即是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位的高低反应了材料发生腐蚀的难易程度,自腐蚀电位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发生腐蚀,自腐蚀电位越低,材料就越容易发生腐蚀;所对应的电流就是金属腐蚀电流,腐蚀电流反应了金属发生腐蚀的快慢程度,腐蚀电流越大,金属发生腐蚀的速度就越大,腐蚀电流越小,金属发生腐蚀的速度就越小。根据这一原理,测定金属的极化曲线。将阳极或者阴极的塔费尔直线外推到与过电位为零的直线相交,交点对应的电流为腐蚀速度。 3)实验设备及条件 ①实验设备 实验采用电化学测量系统对各试样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实验。其装置如图2-2所示:

图2-2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中三电极体系中以饱和甘汞(SCE)电极作为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Pt 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uxiliary electrode);代测试样为研究电极(research electrode)。参比电极和研究电极间用盐桥连接,鲁金毛细管(capiliary)距研究电极1~2毫米。 电化学工作站部分参数如下: 初始电位(V):-2;终止电位(V):2.2;扫描段数:1;终止电位处保持时间:0;静置时间:2s;电流灵敏度(A/V):1.e-0.04。 ②实验条件 a.腐蚀试样:对1#到12#试样进行蜡封,即:在试样上用油性笔取1cm×1cm 的面积,并在其上放置橡皮,而后将烧化的蜡汁快速滴于试样表面,即蜡封处理。 b.腐蚀溶液:3.5%的NaCl水溶液(与浸泡实验相对应)

电化学沉积3D打印金属零件工艺【详述】

电化学沉积3D打印金属零件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3D打印通过材料层间凝固形成复杂的三维几何体,金属3D打印提供的自由设计与制造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领域获得了应用。金属增材制造多以DMLS、SLM、LENS等技术常见,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金属粉末层实现零件成型。由于金属打印机的高成本、零件内部易产生缺陷等问题,目前对金属增材制造的商业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今年XJET开发出了基于喷墨的金属增材方式,开启了金属打印的新模式,近来伦敦帝国学院推出了一种成本较低的金属成型方式,该技术是基于FDM的电化学增材制造工艺。 电化学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是源于电镀工艺。电镀通常用于诸如首饰镀金或硬币镀铜的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如硫酸铜中的Cu2+离子通过施加外部电位而被还原成其元素组分,从而形成金属结构。

该工艺的优点是可在室内环境条件下沉积多种材料和合金,而不会造成热损伤,不需要激光器或惰性气体环境,成本很低。而且,在沉积过程还可以通过电位的逆转来实现增材和减材,从而通过电化学溶解来回收组分。 这项技术主要缺点是沉积速度慢,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基于设备本身,研发团队采用半月板隔离法,将离子溶液装入注射器中,通过机械方法使电解质挤出,在喷嘴和导电板之间形成弯液面,通过施加电压来沉积金属,并且通过打印头移动来建立3D零件。采用该方法,金属沉积率比等效系统高出三个数量级。印刷的铜结构具有多晶质的特性,随着电压的增加,其粒尺寸减小,从而提高维氏硬度和电阻率。 电化学沉积技术通过控制电压正反可实现增材和减材制造,对于回收金属非常有限,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通过安装打印头给复合材料制造提供了可能。

电化学沉积

电化学沉积概述 机械学院11243009 宁智 摘要:概述了电化学定义及其特点,并且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技术的机理,优点,应用及其发展。 关键词:电化学;电化学沉积;机理;应用 1 引言 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以及研究电流导致化学变化方面的研究[1]。尤其是近年来电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电化学理论和电化学方法不断创新,而且在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近年来电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电化学理论和电化学、方法不断创新,而且在应用领域,如化学工业、能源、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样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电化学过程有以下特点:1)多功能性。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氧化与还原、相分离、浓缩与稀释、生物杀伤等功能,能处理从uL~106L的气体、液体与固体污染物。2)能量效率高。与高温燃烧反应相比,它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由于不经过卡诺循环限制,能量利用率高。通过电位控制、电极与电解池的设计,可减小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带来的副反应、欧姆降等能量损失。3)可自动控制。电化学过程中的两大参数电流与电位信号,易测定和自动控制。4)环境相容性高。电化学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试剂为电子,是最洁净试剂。另外,较高的选择性可防止副反应发生,可减少污染物。5)经济合算。所需设备简单,操作费用较低。根据上述过电位控制、电极与电解池的设计,设计合理的电解池结构,利用先进电极材料,可达到“零排放”要求。[3]电化学沉积在特种加工尤其是在新型功能材料这一新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 电化学沉积概述[4-6] 电化学沉积是一门古老的技术.金属电化学沉积在19世纪早期如1840年即已出现银和金的镀覆专利.不久以后又发明了镀镍技术.电镀铬工艺至今也约有一个世纪.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电化学沉积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和扩展,已迅速地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工业意义的一门技术,并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传统的电沉积过程,如Cu,Ni,Cr,强调的是装饰性和防腐性.今天,具有特殊用途的镀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则已成为核心内容。 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电沉积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沉积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喷射电沉积和复合电沉积等方法.电沉积技术应用主要是各种半导体、合金的电沉积,以及多种形态和性能材料的开发. 3 电化学沉积的机理 电镀工艺的发展和控制通常都是以一种纯粹的实验观察为依据.在工业实践过程中,规范化的电镀工艺通常仅依赖于添加剂的优劣.很少量的表面活性品种对沉积过程有很显著的影响,其作用的复杂性导致对基本理论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工艺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必须有成熟的理论依据为基础.现在,强有力的现场分析技术如扫描探针显微镜,拉曼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基于X射线技术与电化学测试手段的联用技术的应用,使电沉积、电结晶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成为现实[4]。 金属电沉积是在外加电压下,通过电解液中金属离子在阴极还原为原子而形成沉积层的过程.金属电沉积不仅是发生在电极/离子导体界面上的电荷传递过程,而且包含了在外电场影响下的成核和晶体生长等一系列成相过程.根据电沉积条件的不同,金属沉积物的形态可是大块多晶、金属薄层、粉末或枝晶等. 电沉积,亦即电结晶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溶液体相中和电极表面层的交叉变化.理想晶面上金属电沉积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或络离子)向电极界面附近传输;

电化学法沉积金属薄膜和镀膜(中文译版)

Rapid electroplanting of insulators 电化学法沉积金属薄膜和镀膜有着很长的历史。这些技术大体分为两类,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就是利用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来从溶液中沉积金属。这种沉积方法不仅可在金属基片上沉积,还可以在绝缘基片上沉积。但这种方法的沉积条件很难控制在原位沉积。一部分原因在于溶液中存在多种盐类和添加剂。第二种方法----电镀术---利用电流来降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并给出了控制沉积金属的质量(还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颗粒大小)。但这种技术的应用至今仍被局限于导电基片。我们将在这篇文章里描述可在不导电基片上实施的电镀技术,并能控制沉积金属的颗粒大小、厚度和生长速率。我们这种方法的基础是从与基片相连的电极上逐步向外生长金属,它的晶格形貌由生长着的沉积金属的电流的减小所控制。这种方法一般会形成树状、粉末状的沉积物,但我们指出了一系列快速生长均一薄膜的方法。 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电化学晶格和一些可以用电沉积的方式在绝缘基片表面沉积金属膜层的方法。这种方式使得控制沉积磨蹭的晶粒尺寸。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最近非平衡物理的基础上的。它使得生长均一薄膜成为可能,这也是电化学生长的基本要求。 用电沉积法沉积金属是在低电流密度下生长致密的金属。所以,当沉积电流提升时,沉积(随着电流功率的提高以及平衡和颗粒修复的缺失)变得粗糙,乃至变成树状或粉末状。这在工业上是一个制约因素。非平衡态物理学更多注重了同一性:即生长模式。比如,二元电解液的电化学生长就被研究了15年。由Chazlviel提出的新理论正确预言了二元电解液在树状沉积物周围的生长速率、沉积速率以及浓度场。这种理论预测了大电场的存在下在沉积物的顶端存在正比于离子浓度降低速率的连续生长模式。我们在自由流动的(大概是指溶液吧)、接近二维的树状沉积物的情况下验证了这些预测,这份工作由M.e.a独立发现。但这些实验存在一个问题:沉积物不能从电池里被取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个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沉积树状物的方法(由C.e.a提供的模型提出)。 (公式推导看不懂,略) (图一) 现在我们公布这种装置使得连续沉积镀膜得以实现(薄膜的生长特征相同,包括厚度和生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 微电池示意图 (1)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形成腐蚀电池。 例如:在铜板上有一铁铆钉,其形成的腐蚀电池如图10—7所示。 铁作阳极(负极)发生金属的氧化反应: Fe → Fe2+ + 2e-;(Fe → Fe2+ + 2e)=-0.447V. 阴极(正极)铜上可能有如下两种还原反应: (a)(a)在空气中氧分压=21 kPa 时:O2+4H++4e- →2H2O; ( O2+4H++4e- →2H2O )=1.229 V , (b) 没有氧气时,发生2H+ + 2e-→ H2;(2H+ + 2e-→ H2)=0V, 有氧气存在的电池电动势E1=1.229-(-0.447)=1.676V; 没有氧气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E2=0-(-0.447)=0.447V。可见吸氧腐蚀更容易发生,当有氧气存在时铁的锈蚀特别严重。铜板与铁钉两种金属(电极)连结一起,相当于电池的外电路短接,于是两极上不断发生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Fe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多余的电子转向铜极上,在铜极上O2与H+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并且消耗了H+,使溶液的pH值增大。 在水膜中生成的Fe2+离子与其中的OH—离子作用生成Fe(OH)2,接着又被空气中氧继续氧化,即: Fe2+ + 2OH-→ Fe(OH)24Fe(OH)2 + 2H2O + O2→ 4Fe(OH)3

近代电化学研究方法论文

9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课程名称:近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课程代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0 年6 月18日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多种,其中电化学腐蚀是最为广泛的一种,一般是金属在介质中组成微观原电池,其中金属作为阳极遭到腐蚀破坏的过程[1]。当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2],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 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电化学腐蚀中[3],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的CO2,SO2,NO2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Fe3C)以及其它金属和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腐蚀介质中的氧[4]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一个主要原因,氧和金属形成两个电极,金属的电极电位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金属作为阳极,遭到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所以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 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

浅析电化学腐蚀和电化学分析问题

浅析电化学腐蚀和电化学分析问题 【摘要】电化学领域研究一直是化学领域中难度系数等级最高的一个分支,电化学有别于简单的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一般是指物质与另一种具有某种具有腐蚀性质的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的过程,简单的化学腐蚀存在于带有腐蚀性的物质之间,一般的化学反应是物质内部成分的互相交替或者相互交叉结合的具体过程。而电化学腐蚀却与之不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虽然也是腐蚀性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但其反应的过程中伴有电子形式物质的存在和产生过程。电化学和化学简单的分析和现象观察总结规律不同,其主要研究分析电子形式反应。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电化学分析;防腐蚀 1.电化学腐蚀简述 电化学腐蚀,相对于化学腐蚀现象的区别是:电化学腐蚀过程是金属与带电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使得金属在电离子的反应破坏下,金属表面遭到严重的损害,甚至使金属的属性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化学腐蚀过程。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电流的产生,电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金属与带电介质发生的反应,带电介质是整个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催化剂,没有带电介质的参与,即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现象。当电化学腐蚀发生时电流在金属的表面存在,电流分为阴极和阳极,和电流的正负极类似。其中,与带电介质发生反应的金属如果在反应发生过程中本身所拥有的某种金属原子丧失,原子在反应之后以离子的形式脱离金属物质而存在,那么这样的电化学腐蚀反应过程也可以称为阳极反应。而类似地,当电化学腐蚀反应发生过程中,带电介质在于金属原子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带电介质中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物质与金属原子发生反应,结果导致带电的介质中电子形式的丧失,而变为原子等金属原子等类型的物质存在的化学腐蚀反应,又叫阴极反应。阴极反应实质上就是电子形式变为原子形式的通过电化学腐蚀过程以非电子形式存在的反应。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相互独立而又同时进行的,又叫做共轭反应。 电化学腐蚀的表现有原电池反应。即: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融合,发生原电池反应,电解质溶液可以使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金属被氧化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的一个常见现象。其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功能就是造成金属的氧化效应,使得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获得氧,而被腐蚀,发生质变。电化学腐蚀的这种金属被氧化的腐蚀例子有很多,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现象。这其中的腐蚀现象包含几个要素,一是被腐蚀的金属是铁;二金属发生腐蚀的条件是空气的潮湿性。在化学学科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其他元素的稳定性的比较中,很容易发现:铁是稳定性质比较好的金属物质,一般属于不活泼的金属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铁不易和其他介质发生反应,在地壳中常以固体的形态存在。 由于铁的稳定性能极高,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容易被腐蚀或者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反应的情况是极容易的。

电化学在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

腐蚀电化学研究及防护 摘要:本文讨论腐蚀电化学的研究方法,指出复杂体系腐蚀电化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模型及规律性的探索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腐蚀电化学学科以及对于防护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电化学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研究实施防护措施,阴极保护的应用,阴极保护的新的发展与展望。 关键词: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防护;阴极保护 据估算,每年因金属发生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损耗的钢材约为年产量的1/3,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水灾、火灾、风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损失的总和还大;材料腐蚀破坏还涉及环境、资源、人身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电化学腐蚀是最普遍的腐蚀现象,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金属损耗,其本质是电化学传荷过程。例如海水、土壤和潮湿空气中上网腐蚀情况。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反应过程—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并有电流产生,其主要特点是原电池腐蚀,同时电化学保护技术又是材料防腐蚀方法中最常用的技术,防护是电化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复杂腐蚀电化学研究 在20世纪研究了腐蚀热力学、腐蚀动力学、局部腐蚀的基础问题,腐蚀实验的目的是进行材料筛选和材质检测,估算使用寿命和设计参数,分析事故原因和验证防腐蚀效果以及研究腐蚀规律等等,解决工业和科技方面的问题与困难。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有极化曲线法、电化学抗阻谱法(EIS)、时间电流法与时间电位法、极化电阻(RP)测量法等等。但是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会有不定的影响。例如涂漆铝合金体系的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可以用有极化曲线法、电化学抗阻谱法(EIS)、时间电流法与时间电位法,虽然在涂漆铝合金腐蚀测量领域,与盐雾腐蚀等常规测量法相比较,电化学测量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信息量化程度高等优点。在金属土壤腐蚀电化学研究的方法有有极化曲线法、电化学抗阻谱法(EIS)、极化电阻(RP)测量法,极化电阻(RP)与金属的腐蚀速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严格,且只能反应平均信息,极化曲线测量虽可提供较多的土壤信息,但极化时对研究体系有较大的改变,使测量时的腐蚀环境与试样自然腐蚀时不同,而使结果可信度降低。EIS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很小,且可得到较丰富的土壤腐蚀信息和腐蚀过程动力学参

电化学法研究金属防腐蚀新进展

电化学法研究金属防腐的新进展 白煜磊(201450039) 摘要:金属腐蚀是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破坏和变质。腐蚀问题带来巨额经济损失,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金属腐蚀的防治工作始终占居着电化学领域重要位置。本文简单介绍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类型机理,并针对不同的机理归纳出国内外电化学法研究金属腐蚀的新进展。 关键词:电化学;金属防腐;新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Techniques on Zinc Plating Bai Y ulei(201450039)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imple process,low price and obvious anti-corrosion effect,zinc plating is widely used as a well protective coating.The production account for 60-70 percent of the whole electroplating industry.In this essay,zinc plating bath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acid zinc plating bath and base zinc plating bath.The essay is also given a progress of the new techniques on zinc plating in recent years and describ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f it. Keywords :zinc ; electroplating ; new techniques 1.前言 金属材料的腐蚀,是指金属材料和周围介质接触时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破坏现象。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除了少数贵金属(如金、铂等)外,各种金属都有转变成离子的趋势[1]。因此,金属元素比它们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必然有自发地转回到热力学上更稳定的自然形态——氧化物的趋势,所以说金属腐蚀是自发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的钢铁及金属设备大约每年腐蚀率为10%,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损失约高于7000亿美元。世界各发达国家每年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3.5%~4.2%,超过每年各项大灾(火灾、风灾及地震等)损失的总和。有人甚至估计每年全世界腐蚀报废和损耗的金属约为1亿吨![2]对于金属而言,在自然界大多是以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电化学保护是指在电化学腐蚀系统中,通过施加外加电流将被保护金属的电位移向免蚀

温度对电沉积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温度对电沉积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薛雷, 王为, XUE Lei, WANG Wei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天津,300072 刊名: 电镀与涂饰 英文刊名:ELECTROPLATING & FINISHING 年,卷(期):2007,26(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HUMBLE P H;HARB J N;LAFOLLETTE R M Microscopic nickel-zinc batteries for use in autonomous Microsystems[外文期刊] 2001 2.HUMBLE P H;HARB J N Optimization of nickel-zinc microbatteries for hybrid powered microsensor systems[外文期刊] 2003 3.BANHART J;FLECK N A;MORTENSEN A Cellular metals:manufacture,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2003 4.MAC ARTHUR D M The hydrated nickel hydroxide electrode potential step experiments[外文期刊] 1970(04) 5.STREIN C C;HARTMAN A P The effect of current and nickel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position of nickel hydroxide films[外文期刊] 1995(04) 6.KATHRYN P T;JOHN N Mass transfer and kinetic phenomena at the nickel hydroxide electrode[外文期刊] 1998(11) 7.KATHRYN P T;JOHN N Proton intercalation hysteresis in charging and discharge nickel hydroxide electrodes[外文期刊] 1999(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薛雷.王为电沉积氢氧化镍电极的性能研究[会议论文]-2006 2.韩恩山.许寒.康红欣.冯智辉.HAN Enshan.XU Han.KANG Hongxin.FENG Zhihui纳米氢氧化镍掺杂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期刊论文]-化工进展2008,27(3) 3.卢莹氧化镍功能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学位论文]2005 4.薛雷.王为电化学沉积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研究[会议论文]-2006 5.刘浩杰.尹鸽平.胡树清.呙成乙醇对电化学浸渍的影响[期刊论文]-电源技术2004,28(12) 6.李怀祥.薛成山.左传增.Li Huaixiang.Xue Chengshan.Zuo Chuanzeng阴极共沉积Ni(OH)2薄膜在碱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 7.于维平.杨晓萍.孟令款.刘兆哲.YU Wei-ping.YANG Xiao-ping.MENG Ling-kuan.LIU Zhao-zhe电沉积法制备掺杂钴的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及其容量特性[期刊论文]-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26(6) 8.潘滔用电化学阴极沉积法制备稳定α型氢氧化镍[学位论文]2003 9.刘建华.杨敬武.唐致远.LIU Jian-hua.YANG Jing-wu.TANG Zhi-yuan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的循环伏安特性[期刊论文]-天津大学学报2000,33(1) 10.李悦明.李玮瑒.侴术雷.陈军多孔空心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研究[会议论文]-2006 引证文献(2条) 1.赫文秀.张永强.蒋文全.傅钟臻.于丽敏强旋流管道合成工艺制备球形氢氧化镍[期刊论文]-材料导报 2008(9) 2.赫文秀.张永强.蒋文全.傅钟臻.于丽敏.张文广球形覆Co氢氧化镍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

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 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 电极系统和电极反应 电极系统 电子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向一定方向移动的荷电粒子是电子或带正电的电子空穴 离子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向一定方向移动的荷电粒子是带正电的或带负电的离子 物理化学性质一致的物质所组成而与系统中其他部分之间有界面隔开的集合体,叫做相 电荷从一个相通过两个相的界面转移到另一个相,这个系统叫做电极系统 伴随电荷在两相之间转移,不可避免地同时会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物质的变化——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即化学变化。 电极反应 在电极系统中伴随着两个非同类导体之间的电荷转移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化学,称为电极反应 电极 三种表述:组成电极系统的电子导体相(如工作电极);电子导体材料(如铂电极);电极反应或整个电极系统(如氢电极) 电极反应的主要特点 既然所有的电极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因此所有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定律如当量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等也都适用于电极反应,但电极反应又有不同于一般化学反应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是,电极反应是伴随着两类不同的导体相之间的电荷迁移过程发生的,因此在它的反应式中就包含有eM作为反应物或生产物。电极反应受到电极系统的两个导体相之间的界面层的电学状态的影响,所以比一般的化学反应,电极反应多了一个状态变量。由于电极材料中的电子参与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就必须发生在电极材料的表面上。因此电极反应具有表面反应的特点。 一个电极反应过程则只有整个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一半。 电极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电极材料本身并不参加电极反应,电极材料起到两种作用,一是提供电子给氧化体或是接受来自还原体的电子,二是它表面乃是进行电极反应的场所。(电极材料对有关物质的吸附作用、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的中间产物的情况等,会影响电极反应的进行)。有气体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电极反应两种。第二类,电极材料本身参加电极反应。还原体是电极材料本身,氧化体是它的离子或化合物,这种被称为金属电极反应。第一类金属电极和第二类金属电极(有固相产生)。 电化学位 驱使一个体系进行变化过程需要能量条件,这个能量就是:这个体系在自发地进行变化过程以后,体系的能量就随之降低。如果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即能向前也能向后,那么这个变化过程会在变化前后的能量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 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如果一个体系可以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则当体系在前一状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比后一状态的吉布斯自由能高时,这个体系就可以自发地从前一状态向后一状态转变,直至两种状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相等,这种状态间的转变才达到平衡。 电化学位

【CN109735827A】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及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1998.0 (22)申请日 2019.03.14 (71)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 号 (72)发明人 杨卫民 高晓东 谭晶 程礼盛  丁玉梅  (51)Int.Cl. C23C 16/26(2006.01) C23C 16/455(2006.01) C23C 16/4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及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及装置,装置主要包括气体排出管、左管塞、直流电源、高温炉、加热管、右管塞、气体通入管、惰性气体定量输出装置、导电棒、夹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绝缘密封圈、基体、石英舟和固体聚合物等。本发明技术利用固体聚合物PE或者PVC等聚烯烃类作为碳源代替甲烷等气体,成本低,更加安全;在制备石墨烯过程中,加入电压电场的影响,提高石墨烯生长制备质量;采用外接电源的方式给夹持装置提供电压电场,同时可采用激光加热使固体聚合物聚烯烃类材料分解。该技术可应用于导电涂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也可直接对器件进行石墨烯导电涂层,使原材料在原有的性能应用上增加导电等性能,可扩大材料 的应用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735827 A 2019.05.10 C N 10973582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35827 A 1.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基体与固体聚合物碳源放入加热管中,加热管封闭,为保证后续隔绝空气;第二步,加热管抽真空并通入惰性气体;第三步,打开直流电源供电,采用激光或高温炉加热,高温炉启动后按照一定的加热速度升温,达到最高温度后按照一定的降温速度降温,使固体聚合物碳源高温加热裂解,得到游离的碳原子或者短碳链;第四步,关闭高温炉,关闭惰性气体定量输出装置,打开左管塞,取出石墨烯或石墨涂层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其特征在于:激光或高温炉加热的加速速度为30~50℃/min,最终加热温度范围为800~1000℃,冷却速率30~5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技术,其特征在于:固体聚合物碳源为聚烯烃。 4.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气体排出管、左管塞、直流电源、高温炉、加热管、右管塞、气体通入管、惰性气体定量输出装置、导电棒、夹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绝缘密封圈、基体、石英舟和固体聚合物碳源,其中,惰性气体定量输出装置与加热管之间采用耐热管连接,加热管放置在高温炉中;加热管内放置基体和石英舟,石英舟内盛有固体聚合物碳源,基体和石英舟放在加热管的中心位置;加热管两端配备有管塞,管塞分为左管塞和右管塞,加热过程中进行密封形成惰性气体保护空间;夹持装置在加热管内部,并通过导电细棒或导电线连接到外部的电源,电源配有电阻;左管塞或者右管塞开有微孔,直流电源连接导电棒或导电线穿过微孔进入加热管内,给基体提供电压或者电场,微孔与导电棒或导电线之间设有绝缘圈;夹持装置固定基体,夹持装置为金属导电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体和石英舟两者最远距离小于10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加热管开孔或者设有支管,导电细棒或导电线通过孔或者支管进入加热管内,提供电压或者电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装置拆换为两电极板,通过外部电源在两电极板中间产生电场,基体材料放在两电极板中,在电场作用下促进石墨烯在基体上的生长制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聚合物碳源电化学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体包括SiC基体、Ni基体、Cu基体或碳纤维、玻璃纤维。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