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模板】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模板】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模板】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X 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七月

..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XX县概况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4)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8)

第四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9)

第五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第六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1)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14)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5)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 (15)

第四节土地利用目标 (1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1)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3)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6)

第一节耕地保护 (26)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27)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30)

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控制 (30)

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和民生用地 (32)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3)

第四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35)

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8)

第一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与规模 (38)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38)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8)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1)

第一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基础建设 (41)

第二节生态用地的规模及优化 (42)

第三节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3)

第四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4)

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 (46)

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6)

第二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48)

第三节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50)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 (53)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3)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4)

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4)

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5)

第五节独立工矿区 (56)

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6)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58)

第一节各乡镇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58)

第二节严格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9)

第三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59)

第四节加强各乡镇建设用地调控 (6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2)

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62)

第二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63)

第三节切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64)

第四节强化技术支撑 (66)

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 (67)

附表1 XX县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控制表 (68)

附表2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表 (69)

附表3 XX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0)

附表4 XX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1)

附表5 XX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2)

附表6 XX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3)

附表7 XX县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4)

附表8 XX县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一览表 (75)

附表9 XX县规划期间不易确定具体位置建设项目表 (77)

.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XX 县土地利用的相关控制指标,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编制《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了全县土地利用的体系和任务,制定了土地利用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进行了土地用途分区并制定了管制规则。对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和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布局安排,制定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规划》是指导全县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83324.17公顷;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XX县概况

一、区位条件

XX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XX市北端,东邻XX市,南与XX 县接壤,西部和北部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相望。地处东经116°30′-117°02′,北纬37°31′-37°51′之间。

XX县区位优越,地处北京和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西距石家庄24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交通便利,距京沪铁路40公里,京福高速公路25公里,省道249线、313线、314线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通关快捷,开车到德州海关40分钟,到德州火车站50分钟,到济南国际机场90分钟,到黄骅港50分钟,到天津港2个小时,到青岛港4个小时。随着德滨高速公路的建设,XX县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条件

XX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多,降水一般集中在七、八月份;秋季天气凉爽,降水较少,天多晴朗,风和光足;冬季低温寒冷,雨雪稀少。

(二)土壤条件

土壤面积广,属于耕作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土壤类型以潮土

为主,并有少量盐土和风沙土分布。土壤表层质地以壤质土居多。土体沙粘相间,厚薄不一,千差万别,保肥保水性良好的土地占土壤面积的90%以上;阻根、阻盐性和漏肥、漏水性土壤不足10%。

(三)水资源条件

XX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下浅层淡水,大气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河道过境水和引进水。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合计1.6274亿立方米,即是XX县的水资源总量。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水利化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全部加以开发和利用。

(四)农业资源

XX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平畴沃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物产资源相当丰富。全县有动植物资源16大类3000多种,其中粮油类植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花生、大豆、芝麻等30余种。小麦、玉米年产30万吨,被国家定为“商品粮基地县”。谷子、高粱等小杂粮年产4万吨,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年产15万吨。瓜果类、蔬菜类也近百种,其中苹果、梨、葡萄、桃、山楂、西瓜等年产达20万吨,除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京津、石家庄、上海等地。蔬菜有韭菜、黄瓜、茄子、大蒜等50余种,年产达30万吨,畅销京津地区,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基地。有真菌类30多种,其中平菇、凤尾菇、黑木耳、香菇等远销京津地区。棉花年产3万吨以上,是国际认定的“棉花生产基地县”。

三、社会经济条件

XX县现辖宁津镇、时集镇、柴胡店镇、大柳镇、保店镇、大曹镇、相衙镇、杜集镇、长官镇9个镇,张大庄乡、刘营伍乡2个

乡,856个行政村,总人口45.8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550.02人/平方公里。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77.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63亿元,第二产业42.37亿元,第三产业21.45亿元,产业结构为17.6:54.7:27.7,人均GDP为16419元。

XX县是“中国桌椅之乡”、“中国工艺毯之乡”、“中国工艺毯出口第一县”、“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基地”、“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是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对加强全县土地管理和用途,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轮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根据1996-2005年XX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对XX县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基本情况如下:(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上轮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55093.15公顷,至2005年,XX县耕地数量为54702.36公顷,比规划指标少390.79公顷。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8455公顷,到2005年,全

县实有基本农田面积48455公顷,保护率为88.58%。规划实施期间,调出与调入的基本农田数量一致、质量同等,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上轮规划1996—2010年XX县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70.94公顷。至2005年,XX县各项建设共占用耕地491.56公顷,超出规划指标20.62公顷。近年来XX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上轮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为672.94公顷。至2005年,全县实际补充增加耕地390.94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58.09%。

(四)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末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11394.68公顷,至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2849.44公顷,超出规划控制指标1454.76公顷。

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妥善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耕地保护体系初步健全

规划实施执行了土地用途管制、建设占用耕地计划管理、耕地

占补平衡制度,并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有效地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对耕地减少有所控制。

(三)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所控制

上轮规划划定城镇工矿用地等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区,确定了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改变了建设项目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格局。

(四)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

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手段,通过具体落实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针、任务及各项用地控制指标,制约和引导用地需求。

(五)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许多无法利用的土地,通过整治,投入了生产;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平整了土地,配套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

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空间管制功能不够强

上轮总体规划实施仍是以数量管理为主,即强调不能突破规划指标,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上最为明显。一些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只要有指标,一般都可以通过,即使具体选址不符合规划,也大都可以通过规划调整实现,这就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功能被削弱。

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与选址主要是从其部门利益出发来考虑的。如果完全按照部门规划和具体建设项目要求供地,必然导致建设项目布局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这就要求土地部门在规划审批过程中从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角度对项目用地位置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但在现实中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做到。

(二)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规划供给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发展空间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规划供给矛盾突出。

(三)其他专项规划衔接不够

国民经济发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水利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关系密切。编制上一轮规划时,对一些用地估计不足,相关规划与之衔接不够,一些项目与规划冲突。

(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制定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

上一轮规划确定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672.94公顷,而至2005年,全县实际补充耕地390.94公顷,远远小于规划指标。由于后备资源少、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补充耕地难度仍较大。

(五)规划实施手段单一,保障措施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上一轮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相配套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缺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注重规划编制,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跟踪力度不够,使规划实施难以一体

化。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XX县土地总面积83324.1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6981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79%;建设用地12458.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5%;其他土地105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

一、农用地

2005年耕地面积56517.8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0.96%;园地面积895.3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28%;林地面积6511.2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33%;其他农用地面积5888.6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43%。

二、建设用地

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1136.8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9.39%;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152.3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25%;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69.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6 %。

三、其他土地

2005年水域面积366.6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34.83%,自然保留地面积685.7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65.17%。自然保留地中,荒草地面积为601.41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7.15%,比例最大。

第四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农用地比重大

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3.79%,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7.83%,所占比重较大。

(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后备资源匮乏

其他土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26%,其中自然保留地主要为荒草地和盐碱地,仅有685.79公顷,适宜开发为耕地的土地面积较小,且开发难度较大。

(三)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大、分布散

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237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较多,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

(四)土地适宜性较广

全县土地地貌单一,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既适宜农业用地也适宜建设用地。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难度加大

2005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052.39公顷,其中自然保留地面积685.7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2%,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设占用耕地将不可避免,而XX县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大。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较低,部分耕地质量差,重用轻养

XX县属省政府确定的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经济总量较

小,地均GDP929.50万元/公顷,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部分区域耕地土质较差,生产能力及产出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提高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加大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摄取量,而对土地未加大投入,形成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养分下降。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闲地多;居住建筑中多为平房,庭院较大,利用率较低;农村居民点宅基地超出标准较多,“空心村”现象严重。

(四)不按规划用地的现象依然存在,集约用地程度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地需求增多,存在不按规划用地现象。用地模式多粗放型、外延型,导致集约用地程度不高。

三、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XX县土地调查控制面积为83324.17公顷。农用地69849.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83%;其中耕地56548.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87%;园地895.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林地6512.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2%;牧草地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其他农用地589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7%。

建设用地1243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2%。城乡建设用地11193.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3%;其中城镇用地1907.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农村居民点用地8822.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59%;采矿用地463.35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0.56%。交通水利用地107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9%。其他建设用地16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

其他土地1039.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其中水域365.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4%;自然保留地673.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1%。

第五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体两翼”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为我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XX县处于“一体两翼”的协作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优惠政策辐射区。区域条件的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我县加快发展家具、汽车零部件、电梯、铁路器材、体育健身器材、阀门、纺织机械、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提供重要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我县转变发展观念与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功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三、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XX县被纳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毗邻京沪铁路、京沪(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铁,省道249、313、314线和德滨高速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加速了物产的外销、

外资的引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和人民群众的出行。德滨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加强了XX县与京津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还将推动开发黄河三角洲战略的实施。

重点产业突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1家,在全市名列前茅。产业特色日益明显,全县已形成了家具制造、五金机械(汽车零部件、工业阀门、健身器材、纺织机械、电梯配件、电子衡器等)、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集群。

第六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任务更加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展望未来,XX县土地利用、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而XX 县后备土地资源分布偏远、零散,且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补充耕地能力,耕地保护任务加重。

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必将带动对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导致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经济变革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传统的土地利用

方式和规划模式已逐步不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必将发生较大的调整,城镇用地比重会有较大上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会逐步下降;在农用地内部,由于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耕地与其他农用地之间的结构调整将会频繁进行,对耕地保护应更加侧重于生产能力保护。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工业的发展,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对环境的污染物总量增加,会对水质与土地造成一定危害,急需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并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五、节约集约用地任重道远

随着人口增多和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必然增大,同时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控,建设用地的供给愈加严格,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突破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必须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外延增长空间毕竟有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紧密结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XX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数量、质量并重。

(二)统筹布局,保障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重点保障城镇发展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三)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工作,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协调处理生活、生产、生态用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金堂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2) 一、调整的原因 (2) 二、调整的必要性 (2) 三、调整的依据 (4) 四、调整的原则 (5)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7) 一、规划基数转换 (7)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0)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11)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3)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 (13)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13) 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4)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14) 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14) 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14) 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14)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5) 十一、园地面积调整 (15) 十二、林地面积调整 (1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6)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17) 三、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及数量 (18) 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1) 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1) 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22) 第六章三线划定 (25)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5) 二、生态保护红线 (26) 三、城镇开发边界线 (2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2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9) 二、一般农地区 (30) 三、林业用地区 (30)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1) 五、独立工矿用地区 (32)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32)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33)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馆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招投标书

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投标文件 招标编号:HTZB-2009-89 投标人:中地宝联()建设工程(公章) 法定代表人:(印鉴) 2009年 11 月 30 日

一、参与投标声明 致:馆县国土资源局: 根据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投标意旨(标书编号:),法人授权委托代理人保平经正式授权并代表投标人中地宝联()建设工程提 交下述文件正本一份和副本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优盘一份。 1、参与投标声明 2、法人代表授权书 3、投标人基本情况声明 4、投标人明文件 5、投标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6、开标一览表 据此函,法人授权委托代理人宣布同意如下: 1、我方将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协议责任和义务。 2、我方己详细审核全部招标文件,包括补充修改文件(如果有的话)。我们完全理解并同意放弃对这方面有不明及误解的权利。 3、我方同意提供按照贵方可能要求的与其投标有关的一切证据或资料。 4、我方理解投标报价不是中标的唯一因素。 5、与本投标有关的一切正式往来信函请寄: 地址: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38号国英大厦2I邮编: 100035 :保平传真: 5 授权代表签字: 投标人名称:中地宝联()建设工程 公章: 日期: 2009 年 11 月 30 日

二、法人代表授权书 本授权书声明:我董桂海系注册于市平谷区庄镇政府院的(中地宝联()建设工程)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法人代表),现授权委托保平为我公司代理人,以本公司的名义参加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投标活动。代理人在参与投标过程中所签署的一切文件和处理与之有关的一切事务,我公司均予以承认。 本授权书于年月日签字生效。特此声明。 投标人名称(公章):中地宝联()建设工程 法定代表人(印鉴): 授权代表签字: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年51号)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学编制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宏观调控,部在试点实践和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遵照执行。 《指导意见》分为四部分:一是土地规划分类与基数转换,明确了土地规划分类与基数转换的原则、方法、要求以及二次调查数据应用处理等;二是各类用地空间布局,明确了各类用地规划布局的次序和原则;三是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明确了基本农田调整的原则、要求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要求;四是建设用地布局与管制,明确了建设用地布局原则、空间管制要素及其划定要求、成果检验和管制规则等。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关键阶段,部将加强对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地方实际,切实贯彻执行,提高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成果质量。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文字号】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 ?【颁布时间】 -5-8 ( 5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经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及其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 第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收集、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础,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 (一)规划背景;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

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九江县人民政府 二○一0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4) 第三章规划目标 (7)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1) 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4) 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7)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4) 第八章土地整治 (36)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9)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3)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44)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47) 第十三章附则 (52) 附表 (53) 表1九江县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53) 表2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 (54) 表3九江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5) 表4九江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56)

表5九江县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类控制表 (57) 表6九江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乡镇分解表 (58) 表7九江县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59) 表8九江县各乡镇建设用地总量分解表 (60) 表9九江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分解表 (61) 表10九江县规划期内2020年土地利用分区表 (62) 表11九江县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63) 表12九江县2006-2010年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3) 表13九江县2006-2020年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臵,解决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努力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8、《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斯维尔土地整理预算软件 问题集锦 1、WIN7或WIN8系统下如何安装和运行软件? 如果是win7、win8 系统,单击软件的SETUP,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即可。运行软件时也需要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打开。或者点击桌面图标右键属性,兼容性界面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此程序打上对勾,下次可直接双击软件打开程序。 2、工程信息界面,开发面积、整理面积、复垦面积,新增耕地面积输入时能否 输入单位? 不能,只需要输入数值即可,否则报表中引用面积的表格打开时会提示错误,数据集打开失败。

3、在费用界面,提示这个错误是什么原因? 这个提示表示此项费用的最高值不能超过1.5,如果输入1.5以上的数值就会出这个提示,把此数值调整成1.5以下即可。 4、套好的定额不小心删除错了,如何恢复? 工程在没有退出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撤销按钮, 如果工程已经退出保存,那么可以通过文件下拉菜单-预算书工具-恢复单位工程

5、如何调整甲、乙类工的市场单价? 软件默认的是从基础价格引用甲类工和乙类工的预算单价。如果调整市场价,需要在基础价格界面屏蔽引用,然后在工料机界面直接输入市场价即可。 6、工程施工费界面如何让分部行,子分部行,定额行显示序号? 首先在工具下拉菜单中,显示设置选项,打开显示设置界面,序号一列打上对勾,点应用.然后点中任意定额行,点右键,其他功能中的重排子目序号。

7、软件提示待定材料(HLTCL)未处理,如何解决? 切换页面时,提示待定材料未处理时,是因为套用的定额中用到混凝土,但混凝土材料没有进行换算。如下图.可直接双击40031这条定额,软件会自动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对《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修订,制定《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的政策意见,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纲要》编制的原则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纲要》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到2030年。 《纲要》的内容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略) 二、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997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1·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1.4 土地利用优势 (7)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6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2.1 规划方针 (11) 2.2 规划目标 (12) 2.3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3.1 土地利用结构 (14)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3.3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4.1 地域分区 (19) ·2·

4.2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6.1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6.2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6.3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 附表3:园地指标 附表4:林地指标 附表5:牧草地指标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5704.74万公顷(98557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192.24万公顷(4788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2208.27万公顷(183124万亩),园地面积为1154.9万公顷(17323万亩),林地面积为23574.11万公顷(35361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6214.38万公顷(39321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3.09万公顷(3829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01.51万公顷(3902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0.85万公顷(34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87万公顷(5398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0.35万公顷(305万亩),与1991-1996年年均占用29.3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005年与199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新绛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五月

前言 0 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 (2)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 三、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 五、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4)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15) 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17) 第三章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20) 一、规划目标的调整 (20)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三、土地利用优化布局 (24) 四、中心城区与开发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 (32) 五、建设用地管制与土地用途分区调整及管制规则 (36) 第四章“三线”划定 (44)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44) 二、生态保护红线 (44)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45) 第五章乡(镇)规划土地利用调控 (46)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 一、加强整体控制 (52) 二、完善机制制度 (52) 附表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指标调整情况表 (55) 附表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利用面积及结构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3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4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基本农田面积调整情况表 (58) 附表5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林地、园地面积调整情况表 (59) 附表6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分解表.60 附表7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情况表 (61) 附表8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土地整治(含挂钩类复垦)计划安排分解表. (62) 附表9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空间管制区和土地用途区面积表 (63) 附表10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中心城区和各类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情况表. (64) 附表1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生态保护区(红线划定范围) (65) 分布情况一览表. (65) 附表1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安排情况表6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农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生态保育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市区和中心城市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

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