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旨在通过网络课堂的建设,立足社会学习者在职学习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针对学习者在生活、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习者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价值观培养。

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课程。通过知识讲解,对接学习者职业发展需要,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政治立场坚定的符合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道德品质的养成,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的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放在首位的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培养学习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服务科技强国的战略需要。

(三)职业法治素养。

通过法治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守法公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将法治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本课程通过社会主义法律、全面依法治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教育,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守法公民。服务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对标搭建终身学习体系平台。本项目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创新学习方式,做到学习内容效呈现,学习过程交互新颖、平台服务高效保障,评价考核科学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平台,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其次,借助平台载体,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评价、课程考核等方式进行过程管理,并开放配套学习资源共享、学后讨论答疑等模块进行课后延伸。累计微课资源不少于20个,试题不少于300道等。

(五)学习成果考核。量化考核办法:通过定点测试、课后试题测试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部分主要采取八个核心素养养成情况量化。分别是家国情怀、政治立场、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法治公民八大核心素养进行量化考核。

二、建设思路

本课程本着“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彰显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素质为重点培养,以专题板块推动教学,推进以“问题链”为引导的“查•思•学•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网络

课程。

(一)项目目标一一为职业人立职•树德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思政课,是成人高考、普通专升本、成人教育专升本、职业技术大学专本衔接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在认真研读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既倾向于上述学历教育考试的基本考点,乂整合课程以贴近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法治规范等以符合现代产业生产中“德”的具体要求,从成人学习者之需、学习者相适应的存在主义课程观形式,打造促进学习者愿意学、认真学、喜欢学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新模式。

(-)项目思路及实践研究方法一一“查•思•学・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1.查: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背景盘查——定量定向数据分析

开课前,课程以问卷星为调查工具,对生源进行摸底排查。依据摸底排查数据,用实证研究定性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数据,为重构教材体系做引导。

2.思:以问题链为引导促思考——破除“一深刻就无聊”的困境,主动“思”。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背景盘查数据分析结果,借用实证分析方法归纳出学习者之需。课程设计以专业为依托,参照学校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专业的职业资格中职业道德和法治素养要求和继续教育学历培养的思政课的考点重构教学体系。依据继续教育学历培养的思政课的考点相关教学内容为主线,化教学中重难点为环环相扣递进式“问题链”设计项目化、任务化开展教学。

3.学:多频调动学习者学习意愿——改变“一生动就无聊”的局面,爱上“学”。

课程注重以多维度素材及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安排任务在线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普通专升本、成人专升本课程题库、高频考点、时政精选题等)、在线模拟测试等,提高线上教学内容的测验点击率和安排实际操作的能力,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贯彻思政课程。

4.行:课程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教学展示载体——学史力”行工

本课程以红色基因为主线,定期更新实践教学主题。以“传承红色基因,康续精神血脉”为主题,开展“党史故事汇”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史办行。在现课程的在线平台基础上, 以教材改版为契机,重新设计和优化了多媒体课件,增加思政课程的可行性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编排设计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课程。整个课程内容可细分为三大篇: 思想篇、道德篇、法治篇。

(二)教学手段方法设计

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喜好,本项H建设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联合呈现,以期达到线上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传统模式:(1)ppt教学课件。(2)文字教案、讲稿。传统模式具有内容全面、细致,

知识点便于获取、运用等优势,与此同时,因为内容的冗长可能导致部分学习者无法专心投

入、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整体上来说,这种传统模式,适合于善于静心自学的学习者,也

能为选择其他模式的学习者,提供自主复习、整理知识点的资料参考。学习时间相对较长,

适合于学习时间充裕的学习者,

现代模式:(1)微课堂。以各章节核心问题、重难点问题为基准,制作8分钟左右的微

课堂,便于学习者实现精准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利用碎片化时间,便捷掌握学习要点。

(2)直播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之一,是

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时效性,客观上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教

学内容需要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将最新的文件精神、教育内容需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切

实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思政课程教学要求。具体做法:

1.教师推选。以自荐和推荐的方式,基于教师自身研究特长与授课主题的锲合度,选择

最佳教师进行直播授课,以提升直播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习体验感。

2.内容选择。立足教材,结合当下实际需要,做专题教学。例如,去年疫情期间,有两

位教师代表分别以“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制度优势”为主题的直播授课。

直播教学不仅具有满足时效性信息、价值、精神传递的优势,还有显著的互动性优势。互动

性既可满足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现实需求,乂可以通过授课过程中互动提问方式,刺激学

生积极思考、交流思辨,从而达成《思想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习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的在于延展课程学习广度、克服课程学习时长局限。本项目在资源

库的建设上,主要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章节内容为分区标准,分别建设思想篇、道德

篇、法治篇三个区域的资源库。

1.内容选择基本上与《思想道德与法治》各章节内容一一对应,作为章节内容的补充,

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共享教学资源。

2.类型选择视频类:主要以教师日常教学用到的经典视频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长原

因无法在课堂上播放的视频为主。视频内容集中在:道德楷模、劳动模范等人物视频;先进

事迹、优质事例等事件报道;中国精神系列的内涵介绍视频等。要求:教师事先上传至相应

区域,学习者按照教师要求于课前、课中或课后自行点击观看。网站类:以权威官网为主,

着重推荐文件、政策、通知等与课程具有较强关联的内容,便于学生自主查阅,保证学习者

学习资源的权威性、准确性。app类:学习强国、学习思政课、中国大学生慕课等与课程内

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推荐。文献类:一类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推荐书目PDF原文,意在引导学习者多读经典的习惯,提升学习者善读经典的能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经典名著的理论认知。一类是与课程教学中重要观点阐释相关的优质文献资料。诸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

(四)教学交互渠道建设

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克服时空局限,同时也面临着教育者与学习者交互缺失的困境,故此,教学交互渠道建设,在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建设,尽可能全方位弥补网络课程教学局限性:

1.信息专区具体包含:

1.任课教师信息。采用文字介绍和真人视频介绍相结合方式,有利于学习者全方位立体了解任课教师,拉近师生情感、认知距离。

2.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时学分、培养目标、前后课程逻辑关系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学习该门课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3.学习专区具体包含:学习指导、课程思维导图、在线练习、课后作业、结业考核、常见问题列表、学习反馈等。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检查、帮助学习者查漏补缺的同时为教学者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4.互动专区具体包含:

(1)话题讨论专区。主要是完成课堂教学涉及的相关话题设定,学习者可在讨论区看到其他学习者的观点、看法,也可在讨论区评论其他学习者的观点、看法,以此实现线上学习思想碰撞交流的需求。

(2)学习者日常交流聊天室。可交流学习心得、学习经验或者学习困惑,形成学习者与学习者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增强共同学习的热情氛围。

(3)在线答疑。主要是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针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答疑,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功能。

三、项目推广价值

1.课程使用场景多。

5G覆盖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的推广,提供了网络保障。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受众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不同的端口进行登录学习,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时空束缚,为学历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大学生可以在课后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做运动锻炼时语音接听学习;在职人员(职业农民、产业工人、退役军人等)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这有效地节约了学习者的时间成本,也为为学习者解决了线下学习不现实的难题。

2.课程受益面广。

《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公共基础课,是学历提升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虽然

主要面向对象为高职学校学生、职业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产业工人等,但乂不仅局限

于此。因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只要学习者有学历

提升的愿望,都可以登录网站进行学习和学分认证。

3.课程学习效果好。

《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依托大数据和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活动的展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隐形的分离状态,教师是传统课堂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整个课堂的中心。而《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依托教学平作为辅助工具开展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实现课堂环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学习痕迹和学习成果变得真实和客观可见, 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4.课程育人效果质量高。

《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注重学习者的感官刺激,将意象的事物尽量做到具象化,用简单直接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缩短人们意识与现实表达方式的距离, 使学习者更加容易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同时,课程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课程学习成果的呈现模式,促进课程学习成鉴定与评价的科学性,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下载文档 收藏 12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文明单位申报、创建全套资料 XXX 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大力推进机关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机关内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发展改革工作特色,围绕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 ,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总体要求: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二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全局大力宣传和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 。三是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公民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四是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工作目标: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三个形成” :一是机关干部职工形成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二是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良好道德风尚。干部职工自觉实践公民 1 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道德规范。三是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各股室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联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各股室都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关键环节,深入细致谋划,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推进。第一,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内容落实,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争做文明个人;自觉遵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争做文明职工;在家庭里自觉遵守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争做文明成员。第二,搞好专项治理,大力解决城乡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认真解决乱罚款、乱收费、办事不公、野蛮粗暴、“吃拿卡要”等问题。第三,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 1、以创建文明股室、文明示范窗口、文明个人、文明家庭为载体,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按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以社会公德为主 2 要内容的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公德规范,推进干部职工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2、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股室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德行政活动。扎实推进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公示制;坚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培养爱岗尽责、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 3、开展创建文明股室活动。各股室都要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创建文明文明股室系列活动。 4、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 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课程对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要密切结合电大成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力求通过教学创新,解答成专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高法律意识,教育电大成专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引导电大成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具体课程设计上要突出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阐释;同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道德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针对目前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心理、恋爱诸问题,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三、课程目标: 1、政治性目标。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 2、思想性目标。课程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讲解,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3、实践性目标。课程结合电大成专学生的特点,注重“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

《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旨在通过网络课堂的建设,立足社会学习者在职学习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针对学习者在生活、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习者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价值观培养。 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课程。通过知识讲解,对接学习者职业发展需要,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政治立场坚定的符合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道德品质的养成,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的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放在首位的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培养学习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服务科技强国的战略需要。 (三)职业法治素养。 通过法治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守法公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将法治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本课程通过社会主义法律、全面依法治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教育,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守法公民。服务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对标搭建终身学习体系平台。本项目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创新学习方式,做到学习内容效呈现,学习过程交互新颖、平台服务高效保障,评价考核科学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平台,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其次,借助平台载体,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评价、课程考核等方式进行过程管理,并开放配套学习资源共享、学后讨论答疑等模块进行课后延伸。累计微课资源不少于20个,试题不少于300道等。 (五)学习成果考核。量化考核办法:通过定点测试、课后试题测试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部分主要采取八个核心素养养成情况量化。分别是家国情怀、政治立场、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法治公民八大核心素养进行量化考核。 二、建设思路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样本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学校实际,为全面落实思政教育一体化,打造学校思政课亮点,特制定了本学校以“以孝为先,爱国、爱家”为切入点的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课程育人作用,以“以孝为先,爱国、爱家”为切入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以孝为先,爱国、爱家”。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构建思政课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改工作总体目标,

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思政课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2.坚持创新。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素质拓展课和文化知识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调整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实施方案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知识文化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 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1.10.08 •【字号】鲁教高字〔2021〕4号 •【施行日期】2021.10.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 见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就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

入挖掘各类课程、各培养环节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全程育人、相互支持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推进山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推进,突出育人导向。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力量、育人资源和育人手段,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融合、深度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优势特色,打造山东品牌。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精髓,有机融入高校课程、写入高校教材、植入大学生文化基因,着力打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山东品牌。 (三)坚持示范引领,注重积厚成势。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作用,深入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规律,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新手段和新途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及时总结、凝练和推广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课程等的典型经验,引领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实。 (四)坚持分类建设,注重精准施策。紧密结合专业类别和课程类型,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着力破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方案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 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坚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教材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新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道德领域主要是通过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社会交往等,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礼貌、平等、友善、诚信、慎独等基本道德品质。心理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培育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法律领域主要是帮助初中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引导学生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国情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以学生走进中学为切入点,首先感受中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调整好心态,自我设计成长发展蓝图,体验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并寻找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其次是从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探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交往过程中所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既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但是竞争不能忘记合作,合作又不是要完全排斥竞争。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从班级生活着眼,体会到团结的价值和自己在创建良好班集体中的作用;再次,使学生对生活中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地位有所认识,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和意识。并且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活动和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具体实施措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小学”、感受小学生活、促进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 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总体要求 坚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法制课是系统的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门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的途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起着奠基的作用。任课老师必须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完成这门学科的任务。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的性质、地位、作用,不断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 2.通过学习任课老师应该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目的,了解教材的编排系统、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各年级的教学特点。 3.制定好各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反映由教材内容,教学要点,明确授课时数。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1.任课老师在学习大纲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教材,明确 每一课应讲明的观点,培养的感情、指导的行为,并系统的把握全册教材的联系、每课书在全册教材的作用。 2.教师备课必须有针对性,基础在于了解学生。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备课时教师应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的实效。 3.认真学习和研究参考书。合理的使用教参书,不可生搬硬套。 (三)写好教案 1.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明确。 2.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要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过程要具体,要能及时反映如何突生教材的中的重点和难点。 4.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新课程设置 2门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思政-概论”)(4学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3学分)。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 另外,也可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开设选修课,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现代史》、《法制漫谈》等课程。 二、关于课程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新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时间安排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2005级学生,仍按照“04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中学关于认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方案

中学关于认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方案为落实好《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国家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和XXX、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要求,现就进一步规范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XXX、少先队活动通知如下: 一、规范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 中小学德育课(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具有思想性、实践性等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我校严格执行《湖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关于中小学的德育课程课时安排,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确保每周2课时。要将课时严格执行在课表安排中,不得随意挤占德育课。 (二)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融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头脑政治课课程标准请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之中,构造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同时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相结合,开展多元育人整合课比赛,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德育渗透内容的教学评估,使德育融合多元化、系列化、科学化。 (三)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师资力量,选拔政治素质高、个人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开发实施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根据《鄂州市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通过开展班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学校专题活动等形式,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实施。 二、规范中学XXX工作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重要时期。XXX是广大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0.09.18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9.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 作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经研究,现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省教育厅 2020年9月18日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总结传承与创新探索相统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课程思政体系,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专业体系、培养体系、研究体系和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全省各高校形成广泛共识,课程思政建设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五年内,选树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10所,建设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00个,遴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0名和优秀教学团队100个,推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0门和优质课程200门,设立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研究项目1000项。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师代表,推出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全面形成广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举措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方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方案 (试行)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 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 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 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 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 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 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 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 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 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 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 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 中自觉践行道德和法律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三、实践教学原则 1.衔接性原则。一方面坚持切入大学生的人生课题,遵循大学生的人 生发展逻辑,实现:承前与中学德育的有机衔接,启后与成人、成才的有 机衔接;另一方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并 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大舞台。 2.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思想活跃,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 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3.实效性原则。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 要使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同 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 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3.11 •【文号】教高厅函〔2021〕11号 •【施行日期】2021.03.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研究,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

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 面向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申报条件 (一)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入选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团队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不需单独申报。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方案旨在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 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实施范围 从2022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 四、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

高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高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 放课程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目标,学校决定建设一批涵盖高水平专业、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教学应用成效显著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高水

网络课程为重点,规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25门校级、15 门省级、『2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原则 1.坚持分类建设。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建设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覆盖。 2.注重共建共享。坚持多方共建课程,鼓励校企、校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教法,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以用促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突出特色创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

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做好各在线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O 5.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明确学校和平台 运行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建设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程序。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 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 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四、建设任务 建设一批体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类型特征,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类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虚拟仿真实训课。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类型主要包括: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创新创业课为主;非学历继续教育以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课程为主。 (一)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已通过省教育厅认定的在线开放课程按照国家精品在 线开放课程认定标准,继续完善课程内容、更新教学资源,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合集

思政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品质的学校为目标。 二、课堂教改的推进步骤和具体措施 (一)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X月19日至X月3日,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全校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和领悟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会议上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研讨、拟定我校思政课改方向和路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在组内上教改研讨课,探讨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教改提供第一手材料。 第二阶段:X月至X月,尝试实践阶段。重点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做好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形成符合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进一步促进观念转变,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实施路径和措施 1、抓住一个关键,培养“六要”教师队伍。

(1)清进来走出去,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每学期选派青年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聘请名师、道德模范、学科专家到学校作报告,了解并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工程。组织学校的名师、优质课获得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3)开展“走青春路,做育花人”系列活动。即定期开展重大理论政策专题考试、德育优质课评选、“三字一话”达标测试等,让每位教师成为方针政策的宣讲员、德育教育的专家、课堂教学的能手。 (4)搞好合作办学和片区教研。每学期与其他学校组织管理层、班主任、教师互派学习、跟岗培训、一体化教研等提升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2、坚守一个阵地,深化课改创新。 (1)人人演说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根据24字核心价值观和每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列出演讲参考目录,学生可以从参考目录中选取任一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书写演讲稿,思政课前五分钟作为学生的演讲时间。每学期结束由教导处组织收集、整理、评比,并装订成册。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能加深对知

道德讲堂活动计划方案

道德讲堂活动计划方案 道德讲堂活动计划方案【通用9篇】 如果让你来写道德讲堂活动计划方案,你知道怎么下笔吗?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其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 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道德讲堂活动计 划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道德讲堂活动计划方案精选篇1 一、活动背景 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 性不断增强,道德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吸 引社区居民等投身道德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 随着当前福州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福州已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以先进道德理念来巩固人们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活动目的 社区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的形式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建设 新平台,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以各种形式广泛普及各种道德理念,

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为巩固福州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完善党建和创 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基 础作用,弘扬社会新风,提升文明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 创新工作,营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产生积极作用。 三、活动时间 每月一次或根据需要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各一次 四、活动地点 社区会议室、文化活动站及户外场地 五、活动参与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 六、活动内容 1、道德理论专题学习。组织社区居民等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级有关领导同志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理论的文章和重要指示精神,并根据需要随时学习 新的道德理论相关知识。 2、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公民道德知识普及,建设以“礼仪”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积极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引导参与人员亲 身参与道德实践,创建崇德尚善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区将开展主要包括 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4、家庭美德建设教育。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通过“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等方式,有效引导参与人员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身体力行,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5、个人品德建设教育。通过重视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推行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倡导和树立关爱、善待、宽厚和包容的 理念。使广大参与人员能将朋友同事的帮助之情、师长的教育之恩、组织的培养之德,转换为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关爱之心。在社会交往中宽以待人,为人处事多为 他人着想,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2004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 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 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 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 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 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 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 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 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 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 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 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 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 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 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