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概论

复合材料概论

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主编

复习

第一章总论

复合材料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陈伟增强材料。

生产量较大,适用面广,性能相对较低的为常用复合材料,高精尖的为先进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命名: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环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连续纤维复合、短纤维复合、颗粒复合、编织复合〕

2.按增强材料纤维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混合〕3.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金属基、无机非金属基〕

4.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共同特点:

1.可综合发挥各组成材料的优点

2.可按对材料性能的需要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最大特点!!〕

3.可制成所需的任意形状的产品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

1.比强度、比模量大

2.耐疲劳性能好

3.减震性能好

4.过载时平安性能好

5.具有多种功能性

6.良好的加工工艺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

1.高比强度、比模量

2.导热导电性能优良

3.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

4.良好的高温性能

5.耐磨性好

6.良好的疲劳性能

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氧化、高温下抗磨损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热膨胀系数和相对密度较小;断裂韧性低,限制其为结构材料使用。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取决于增强材料的性能、含量和分布,取决于基体材料的性能和含量

第二章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1 基体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组成,起着固结增强物、传递和承受各种载荷〔力热电〕的作用。

2 金属基: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镍合金、铜与铜合金、锌合金、铅、钛铝、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等

3 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主要作用是以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为主,基体本身应与纤维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塑性,而并不要求基体本身有很高的强度。

4 对于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是主要承载物,基体的强度对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5 铁、镍等元素是促进碳石墨化的元素,用铁镍作为基体,碳〔石墨〕纤维作为增强物不可取。

6 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大致可分为轻金属基体和耐热合金基体。

7 450℃以下轻金属:铝基,镁基复合材料;450℃--700℃:钛合金;1000℃以上:镍基铁基耐热合金

8 无机胶凝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等

9 镁水泥复合材料广泛采用的是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木质纤维增强材料,为改善性能添加粉状填充料及抗水外加剂。

10 陶瓷材料包括:硅酸盐材料、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和氮化物等

11 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等

12 玻璃在熔体后不经结晶而冷却成为坚硬的无机材料,非晶态结构是其特征之一。

13 无机玻璃通过适当的热处理使其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反玻璃化。

14 复合材料基体作用:把纤维粘在一起;分配纤维间载荷;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

15由于分子结构上的差异,使热塑性树脂在力学性能上有如下特点:具有明显的力学松弛现象;在外力作用下,形变较大,当应变速度不太大时,可具有相当大的断裂延伸率;抗冲击性能好。

16 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双酚A〕、酚醛树脂、其他热固性树脂〔有机硅〕;热塑性树脂〔可重复加热成型〕:聚酰胺〔尼龙〕、聚碳酸酯、聚砜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在复合材料中,但凡能提高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物质,均称为增强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性能、含量、使用状态。

玻璃纤维的分类:

1.以玻璃原料成分分类:无碱玻璃纤维〔E玻纤〕;中碱玻璃纤维;有机玻璃纤维〔A玻璃〕;

特种玻璃纤维

2.以单丝直径分类:30μm粗纤维;20μm初级纤维;10-20μm中级纤维;3-10μm高级纤维〔纺织纤维〕,<4μm超细纤维

3.以纤维外观分类:无捻粗纱、有捻细纱、短切纤维、空心玻璃纤维、玻璃粉、磨细纤维4.以纤维特征分类:高强玻璃纤维、高模量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耐酸玻璃纤维、普通玻璃纤维〔无碱及中碱玻璃纤维〕

玻璃结构近似有序!

玻璃纤维的化学组成: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氧化钙、三氧化二铝〔填空题〕

玻璃纤维的最大特点是拉伸强度高。

玻璃纤维高强的原因:微裂纹假说,玻璃纤维高温成型时减少了玻璃溶液的不均一性,使微裂纹产生的时机减少。此外,玻璃纤维断面较小,微裂纹存在的几率也较小从而使纤维强度增高。

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直径越小拉伸强度越高;纤维长度越短拉伸强度越高;化学组成〔含碱量越低拉伸强度越高〕;存放时间越短拉伸强度越高;施加负荷时间越短拉伸强度越高〔纤维疲劳〕;玻璃纤维成型方法和成型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硬化速度越快强度越高〕

玻璃纤维的耐折性很差。

影响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的因素:中碱玻璃纤维对酸稳定,对水不稳定;无碱玻璃纤维耐酸性差,耐水性好;二者耐碱性接近。

纤维支数:重量法:1克重原纱长度纤维支数=纤维长度/纤维重量;定长法〔国际统一〕单位TEX,1000m长原纱克重量。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响转变而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碳纤维性能优异,不仅重量轻,比强度大,比模量高,而且耐热性高,以及化学稳定性好〔除硝酸以外,几乎对所有药品均稳定〕。在航空航天,军事,体育用品和工业方面用途广泛。根据碳纤维的性能分类:高性能碳纤维,低性能碳纤维〔耐火纤维、碳质纤维、石墨纤维〕根据碳纤维功能分类:受力结构用···,耐焰···,活性···〔吸附性〕,导电用···,润滑用···,耐磨用···

碳纤维的制造:气相法,有机纤维碳化法

气相法是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在高温下沉积成纤维。只能制造晶须和短纤维,不能制造连续长丝。

有机纤维碳化法是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化处理变成耐焰纤维,然后再在惰性气体中,于高温下进行焙烧碳化,使有机纤维失去局部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状物。此法可制造连续长纤维。

制作碳纤维的原料有三种:人造丝〔粘胶纤维〕,聚丙烯晴〔PAN〕纤维,沥青。

原丝纤维制造纤维:拉丝、牵伸、稳定、碳化、石墨化

碳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直线,伸长小,断裂过程在瞬间完成,不发生屈服。

碳纤维的膨胀系数与其他类型纤维不同,具有各向异性特点。

碳纤维的电动势为正值,而铝合金的电动势为负值。因此当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组合应用时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碳纤维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还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在液氮温度下也不脆化。

芳纶纤维的特点是拉伸强度高。

芳纶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和碳纤维一样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芳纶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树脂作为基体的增强塑料,简称KFRP,它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仅次于碳纤维。

碳化硅纤维主要用于增强金属和陶瓷,制成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纤维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烧结法〔有机聚合物转化法〕。

A(pfw)/B p颗粒;w 晶须;f 纤维状

碳化硅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超过1300℃性能开始下降。

碳化硅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的三耐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耐热材料。

硼纤维具有良好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密度小。

晶须是目前纤维中强度最高的一种,原因:直径非常小,容纳不下能使晶体削弱的空隙、位错和不完整等缺陷。

晶须分为陶瓷晶须和金属晶须两类,用作增强材料的主要是陶瓷晶须。

氧化铝纤维缺乏之处在于密度较大,3.2g/cm3是所介绍纤维中密度最大的。

第四章复合材料的界面

〔论述?〕复合材料的复合原那么:

1.材料组元的选择:①挑选适宜组元,根据性能要求选材;②各组元之间的相容性〔物、化、力学〕③各组元间的浸润性/润湿性〔结合强度过高影响断裂能量吸收,易脆断〕2.材料制备方法选择:①对组元损伤较小的工艺选择②能使任何形式的增强材料均匀或按照设计要求分布③能使复合材料在性能上发挥各组元的作用,且能保存各组元固有属性

④性价比要高

〔论述?简答?〕纤维增强原那么:1.强度、模量高于基体 2.粘结作用 3.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能过大 4.不能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响5.纤维分布适宜

颗粒增强:颗粒大小、颗粒数量、颗粒粘结作用。

〔简答题〕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它包含了1。基体和增强物的局部原始接触面;2。基体与增强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响产物;3。此产物与基体及增强物的接触面;4。基体和接触物的互扩散层;5。增强物上的外表涂层;6。基体和增强物上的氧化物及它们的反响产物等。连续纤维增强作用大于短纤维增强作用。

界面的机能、效应〔填空题〕:传递效应、阻断效应、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诱导效应

界面区域示意图:外力场····

界面最正确态的衡量是当受力

发生开裂时,这一裂纹能转为区

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

界面浸润理论:

θ为接触角,当θ>90°,液体

不能润湿固体;θ=180°,液

体完全不能润湿固体外表,呈球

状;θ<90°,液体能润湿固体;

θ=0,完全润湿固体。

界面作用机理相关理论:

界面浸润理论、化学键理论、物

理吸附理论、变形层理论、拘束层理论、扩散层理论、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

〔简答题P66〕金属基体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类型:类型1,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响亦不溶解,界面平整,厚度仅为分子层的厚度,除原组成成分外,界面上不含有其他物质;类型2,纤维与基体不反响但相互溶解,由原组成成分构成的犬牙交错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类型3,纤维与基体相互反响形成界面反响层,含有亚微级左右的界面反响物质〔界面反响层〕。

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形势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物理结合〔类型1〕,溶解和浸润结合〔类型2〕,反响结合〔类型3〕。

第五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是指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热固性塑料作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GFRP〕,分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

2 GFRP的突出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高。比重为1.6-2.0,比强度比高级合金还高——玻璃钢。

3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是GFRP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这是与它的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分不开的;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是各种GFRP中耐热性最好的一种,可以在200℃下长期使用,甚至可以在1000℃短期使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工性能好,树脂中参加引发剂和促进剂后,促进成型。

4 热塑性塑料包括:聚酰胺、聚丙烯、低压聚乙烯、ABS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等工程塑料。

5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除了具有纤维增强塑料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更轻的比重,比强度高,蠕变性能大大改善。

6 硼纤维增强塑料是指硼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是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增强塑料中性能最好的

一种。

7 聚合物材料结构设计步骤:明确设计条件、材料设计、结构设计

8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条件:结构性能要求、载荷情况、环境条件、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9 成型固化工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成型,将预浸料根据产品的要求铺成一定的形状〔产品的形状〕;固化,将形状固定,并到达预计的性能要求。

10 经常采用的成型方法:手糊成型-湿法铺层成型、喷射成型、模压成型、注射成型、拉挤成型。

11 手糊工艺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中最早采用和最简单的方法。

12注射成型时根据金属压铸原理开展起来的一种成型方法,该方法是将颗粒状树脂、短纤维送入注射腔内加热融化和混合均匀,并以一定的挤出压力注射到温度较低的密闭模具中,经过冷却成型后,开模便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又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与耐热性,与陶瓷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和高冲击性能。

2 按基体材料可分为铝基复合材料、镍基复合材料、钛基复合材料等;按增强体来份可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3 铝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4 复合材料强度同组分性能间的关系公式:σ*C=σF·V F+σM·V M

5 基体和增强体的热膨胀系数:基体热膨胀系数高于增强体;因为膨胀系数较高的相,通常受到较高温度冷却时受到张应力。

7 各种增强方式:固溶强化、晶界强化、纤维增强、第二相强化——位错绕过、位错切过

8 铝是应用最广的基体材料。

9 目前普遍选用的铝合金有变形铝合金、铸造铝、焊接铝及烧结铝等。

10 铝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成型、连接、机械加工、热处理。

11硼基复合材料纵向弹性模量E11=E F·V F+E M·V M

12 复合材料弹性模量:E11=E F·V F+E M·V M

13 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

14 单晶氧化铝增强的突出特点是高弹性模量、低密度、纤维形态的高强度、高熔点、良好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

按照增强体的生成方式:外加法和原位合成法;粉末冶金、熔铸、机械合金法、快速凝固法第七章陶瓷基复合材料

1.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通常称为增韧体。从几何尺寸上可分为纤维〔长、短〕、晶须和颗粒三类。

2.碳纤维是用来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最常用的纤维之一;另一常用纤维是玻璃纤维;还有一种常用的是硼纤维。

3.陶瓷材料另一种增强体为晶须。

4.在陶瓷材料中参加第二相纤维制成复合材料是改善陶瓷材料韧性的重要手段,按纤维排布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单向排布长纤维复合材料和多向排布纤维复合材料。

5.单向排布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各向异性,即沿纤维长度方向上的纵向性能要大大高于其横向性能。

6.晶须与颗粒对陶瓷材料的增韧均有一定作用,且各有利弊,晶须的增强增韧效果好,但含量高时会使致密度下降,颗粒可克服晶须的这一弱点但其增强增韧效果不如晶须。

7.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混料、成型、烧结。

8.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及耐腐蚀性好等特点,但其脆性大的弱点限制其

作为结构材料使用。

9.〔综述?〕陶瓷基复合材料强韧化机理:

自增韧——1.相变增韧,应力诱发相变,相变韧化,产生两种增韧机理,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2.纤维增韧,纤维分担大局部外加应力,同时阻止裂纹扩展,通过拔出、桥联等方式消耗能量;3.晶须增韧,晶须拔出、桥联、断裂、裂纹的偏转;4.第二相颗粒增韧,应力又到为开裂增韧、剩余应力场增韧、裂纹偏转及桥联等。

第八章水泥基复合材料

1.凡细磨成粉末状,参加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状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2.水泥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性水泥等。

3.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根本材料之一。

4.向水泥加水充分搅拌后放置,开始有流动性,随后流动困难,最后凝固,该过程——凝结。

5.水泥硬化时间:1周-1月

6.水泥硬化条件:原料配比、搅拌、养生〔凝结、硬化的过程中,在到达某种程度的强度期间,从促进水化反响,保护混凝土不受来自外部的有害影响所作的工作——最简单的具体方法是用垫子把混凝土盖上,从上面浇水,或者放在水中〕。

7.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种类: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8.混凝土构成

9.凝土的应用:

1,轻集料混凝土应用;

2,粉煤灰混凝土应用;3,高

强混凝土的应用

第九章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树脂碳(或沥青)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也被称为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第十章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目前我们主要研究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含义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续增强纤维增强同一种树脂基体的复合材料.它是当前复合材料开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复合材料教案

复合材料教案 Polymeric Composite Materials (讲稿) 殷立霞 冀州市职教中心 2012年8月

第一讲复合材料概论 一、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综观人类发展和材料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材料的发展与人类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一万年前,人类使用石头作为日常生活工具,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战争也进入了冷兵器时代。7000年前人类在烧制陶器的同时创造了炼铜技术,青铜制品广泛地得到应用,同时又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同时火药的发明又使人类战争进入了杀伤力更强的热兵器时代。500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铁,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发明了炼钢技术。十九世纪中期转炉、平炉炼钢的发展使得世界钢产量迅猛增加,大大促进了机械、铁路交通的发展。随着二十世纪中期合金钢的大量使用,人类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核材料的发现,又将人类引入了可以毁灭自己的核军备竞赛,同时核材料的和平利用,又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高分子、陶瓷材料崛起以及复合材料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革命,楼房可以越盖越高、飞机越飞越快,同时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当前材料、能源、信息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它会将人类物质文明推向新的阶段。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新材料时代。 二、复合材料的提出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同时也对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在现代高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航空、航天和海洋开发领域的发展,使材料的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因而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例如,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要受到大气阻力、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力、空间热环境、太阳风、宇宙射线、宇宙尘埃、流星、磁矩等的作用。飞行器发动机还要受到其热环境、内流形成的气动力、结构振动、机件高速转动、液体晃动、振荡燃烧和POGO振动等非正常破坏力的作用。同时由于飞行范围(M数、飞行高度)的扩大、发动机的推力、比推力及推 / 重比大大提高,导致了发动机压力比、涵道比、进口温度、燃烧室温度、TIT、转子转速等也日益提高。由此构成的力、热、化学和物理等效应的作用,最终都要集中到构成飞行器和发动机结构的材料上去,因此对材料的质轻、高强、高韧、耐热、抗

复合材料 戎旭东

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B/C系列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领域的对比 班级:0919001 学号:1091900103 姓名:戎旭东 日期:2012年3月20日

摘要:从材料的制备、性能等方面,比较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B/C系列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三种不同领域的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B/C系列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性能、制备 一、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1硼纤维性能 硼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重要的纤维增强体之一,是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使硼纤维沉积在钨丝或碳纤维新材上制得的直径为100~200μm的连续单丝。它具有其他陶瓷纤维难以比拟的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等特点,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的重要增强纤维材料。硼纤维有拉伸强度超过了高强度钢,密度只有 2.5g/cm3,强度比普通金属(钢、铝等)高4~8倍。硼的硬度极高,摩氏硬度9.5,仅次于金刚石,比碳化硅几乎高40%,比碳化钨高一倍 1.2 硼纤维与其他纤维性能比较 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作为当前纤维强化金属的一个较典型的代表,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以及高强度和刚性、轻重量、高导热性和低热膨胀性等突出优点,与金属或树脂构成的复合材料与传统工程材料相比可减重20% ~ 40%。具有优异的疲劳强度和耐蚀性能,能在300℃或更高的温度下安全工作,主要用于制造对重量和刚度要求高的航空、航天飞行器部件。它的出现为体积小、重量轻、高空性能好的飞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材料。硼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具体性能二、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EP)/碳纤维(CF)复合材料是CF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EP/CF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优异的性能不断凸现,促使其用量不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后,CF工业和EP工业迅速发展,EP/CF复合技术不断进步,加入到EP中的CF比例不断上升,目前CF的体积分数已可达60%以上,使EP/CF复合材料的质量提高而价格下降,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进一步促进了EP/CF复合材料的发展。 2.1 EP基体的作用 E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其固化收缩率低,粘结性能优异。复合材料中EP的主要作用是把CF粘在一起,分配CF问的载荷,保护CF不受环境影响。 2.2 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 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决于CF、EP及EP与CF之间的粘结特性。EP/CF

复合材料概论习题集

复合材料概论习题集 一、解释名词与术 1.碳/碳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的简称,也是一 种高级复合材料。它不仅具有石墨材料的固有本性,而且还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 2.纤维增强水泥:以水泥为基体与纤维组合得到拥有抗裂性和抗冲击能力更好的新型复合材料。 3.先进复合材料:早期发展出现的复合材料,由于性能相对比较低,生产量大, 适用面广,可称之为常用复合材料。后来随着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性能高的复合材料成为先进复合材料。 4.片状模塑料: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剂、引发剂、交联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内脱模剂、着色剂等混合成树脂糊浸渍短切玻璃纤维粗纱或玻璃纤维毡,并在两面用聚乙烯或聚膜包覆起来形成的片状模压成型材料。 5.凯芙拉纤维:凯芙拉纤维属芳族聚酰胺类有机纤维,属于一种液态结晶性棒 状分子,它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抗火性,抗化学性,绝缘性,以及高强度及模数。 6.环氧树脂:凡是含有二个以上环氧基的高聚物统称为环氧树脂。 7.安全系数:水工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抗破坏强度与设计荷载效应组合的比值,它是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安全储备的指标。 8.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 最低氧浓度。

9.ABS树脂:ABS树脂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 10.团状模塑料:其主要原料由GF(短切玻璃纤维)、UP(不饱和树脂)、MD (填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经充分混合而成的料团状预浸料。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又适应各种成型工艺。 11.缠绕工艺: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话脱模成为增强塑料制品的工艺过程。 12.湿法缠绕:是将纤维集束(纱式带)浸胶后,在张力控制下直接缠绕到芯模上。 13.干法缠绕:是采用经过预浸胶处理的预浸纱或带,在缠绕机上经加热软化至粘流态后缠绕到芯模上。 14.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 种多相固体材料。 15.酚醛树脂: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苯酚与甲醛缩聚而得。 16.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 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17.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是具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的一类线型聚合物的总称,通常叫做尼龙。

复合材料概论

复合材料概论 第一章概论 复材制造技术的特点 复合材料是树脂基和增强体纤维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的 特点: (1)材料和产品形状的生成是同步完成的 (2)产品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3)对产品制造缺陷进行修复的空间窄小,复合材料内部纤维如在修复过程中被切断,在尺寸超出容差范围情况下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将产品尺寸修复到要求范围,但是加工后的组分(纤维连续性,纤维/树脂相对比例),一般会相差甚远;热固性树脂一旦固化,降低粘度以重视流动性的可能就不复存在 (4)存在特殊制造过程数字化和自动化问题 (5)提供实现高度整体化产品的可能性 复材制造技术的类型所采用的增强纤维是连续纤维还是短切纤维 预浸料中的纤维通过所浸树脂的粘性而黏附于预浸料载体之上,后续铺叠操作中,纤维不易发生滑移和弯曲。预浸料所制的产品内部纤维方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预浸料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广泛使用于高性能结构设计的产品当中。 RTM RTI VARI 树脂转移成型工艺

第二章预浸料的制造方法 预浸料的概述 定义:增强纤维经过浸渍树脂后形成的片状、带状或束状材料,预浸料固化后形成复合材料。 (1)热压罐成型工艺为主要固化成型工艺方法。 (2)真空压力成形:将预浸料叠层用真空袋封装后,通过抽真空加压,在要求的温度下固化成型。优点:成本比热压罐成型低。 (3)模压成形:将预浸料叠层放入闭合模具中,再将模具置于压机上,并在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固化成形。优点:制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发展趋势: 1、提高预浸料的韧性; 2、大力发展真空袋成形; 3、自动铺丝、自动铺带代表的自动化制造技术预浸料。 增强体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热固性树脂: 1、酚醛树脂:耐热、耐燃,自灭,电绝缘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优异的阻燃性能。 2、环氧树脂:种类多和牌号多,性能各异。 3、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50-220℃长期使用。 4、聚酰亚胺树脂:耐高温耐磨。 5、氰酸酯树脂:优良高温力学性能,不同的结构会有不同的性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 1.1复合材料的概述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在许多方面,传统的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都促进人们对材料的研究逐步摆脱过去单纯靠经验的摸索方法,向预定性能设计新材料的研究方展发展。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一词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随之也出现复合材料较为严格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纯学性质不固的物质组合两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1]。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分材料的简单加和,两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教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自上世界40年代美国诞生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以来,新型增强材料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结构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和颗粒与金属复合,特别是轻金属复合焉成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导电、导热性能低等不足,加上增强体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还可以保持密度变纯不大甚至降低。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耐疲劳、耐磨耗、高阻尼、不吸潮放气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予尖端技术领域,是理想的结构材料。2l世纪我们面临筋将是复合材料迅猛发展和更广泛应用的时代[2-4]。 1.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简称MMC)是以金属及其合金为基体,与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增强相人工结合成的复合材料。其增强材料大多为无机非金属,如陶瓷、碳、石墨及硼等,也可以用金属丝。在结构材料方面,

复合材料概论习题

复合材料习题 第四章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2、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3、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4、基体与增强体间界面的模量比增强体和基体高,则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也越高。(⨯) 5、界面间粘结过强的复合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 6、脱粘是指纤维与基体完全发生分离的现象。(⨯) 7、混合法则可用于任何复合材料的性能估算。(⨯) 8、纤维长度lγsv时,易发生浸润。 C、接触角θ=0︒时,不发生浸润。 D、是液体在固体上的铺展。 3、增强材料与基体的作用是(A、D) A、增强材料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B、基体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C、增强材料和基体都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D、基体起粘结作用并起传递应力和增韧作用。 4、混合定律(A) A、表示复合材料性能随组元材料体积含量呈线性变化。 B、表示复合材料性能随组元材料体积含量呈曲性变化。 C、表达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基体和增强体性能与含量的变化。 D、考虑了增强体的分布和取向。 5、剪切效应是指(A) A、短纤维与基体界面剪应力的变化。 B、在纤维中部界面剪应力最大。

IntroductiontoCompositeMaterials:复合材料概论

Introduction to Composite Materials References ?AERO 304 notes and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Structural Analysis, Allen and Haisler ?Principles of Composite Material Mechanics, R.F. Gibson, McGraw-Hill, 1994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Robert M. Jones, McGraw-Hill, 1975 ?Introduction to Composite Materials, S.W. Tsai and H.T. Hahn, Technomic Publishing Co., 1980 Introduction and Terminology Structural materials can be divided into 4 basic categories: ?Metals ?Polymers ?Ceramics ?Composites

Composites, which consist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materials combined in a macroscopic structural unit, are made from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he other three material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four basic materials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has been presented by Ashby (Technology of the 1990s: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edictive Design, M.F. Ashb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322, 393-407, 1987) and is shown schematically below (figure taken from Gibson): Mankind has used composites since early time; for example, straw-reinforced clay bricks used by Israelites (the book of Exodus in the Old Testament), plant fiber-reinforced pottery, etc. They knew from daily use that fiber reinforcement of a material is very effective because many materials (but not all) are much stronger and stiffer in fiber form than they are in bulk form. For example, Griffith found that as glass rods and fibers got thinner, they got stronger. He found that that for very small diameters the fiber strength approached the theoretical cohesive

复 合 材 料 知 识

复合材料 绪论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复合材料开发和应用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课。 ?2、本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种类、性能特点、应用领域,基本掌握其基本原理、生产 工艺。 ?3、教学内容 ?《复合材料》1~5章,补充一点水泥其复合材料 ?三、课程的有关情况 ?1、学时:32学时(第1~17周,12周金工实习) ?2、教学参考书(TB类): ?(1)冯小明,张崇才.复合材料.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华辉,邓海金,李明,林小松编著.现代复合材料.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4)吴人杰.复合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汝敏,郑水蓉,郑亚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工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 复合材料基础 1.1 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1.1.1 复合材料发展历史 ?第一代,1940~196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第二代,1960~1980,发明了碳纤维和芳纶,发展高性能树脂基(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树

脂)复合材料。 ?第三代,1980~1990,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第四代,1990年以后,多功能复合材料如智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1.1.2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比强度、比模量大。比强度相当于钛合金的3~5倍,比模量相当于金属的4倍。?(2)耐疲劳性好。疲劳极限强度是抗张强度的70~80%,金属仅为20~50%。 ?(3)减震性好。比模量高,具有高的自振频率,很高的吸振能力。轻合金梁9s停止振动,复合材料2.5s。 ?(4)过载时安全性好。 ?(5)具有多种功能。耐烧蚀性,减摩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腐蚀性,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质。 ?(6)良好的加工性能。 ?缺点:耐高温、耐老化、强度一致性较差。 ?金属基复合材料比强度、比模量大,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提高抗弯强度、断裂韧性。 1.1.3 主要用途 ?1.航空航天:飞机的垂直尾翼、水平安定面、方向舵、副翼、机身、机翼蒙皮等,火箭发动机壳体等。 ?2.交通运输:鱼雷快艇、扫雷艇、救生艇、游船等,汽车的车身、仪表盘、车门、座椅等,火车的车箱、车门窗、座椅等。 ?3.房屋建筑:卫生洁具、冷却塔、波形瓦、通风管道等。 ?4.电子工业:绝缘线路板、绝缘器材等。 ?5.机械工业:各种机械部件等。风力发动机叶片。 ?6.化工设备:管道、泵、风机、容器、反应釜等。 ?7.体育器材:撑杆、弓箭、赛车、赛艇、滑板、球拍、钓鱼杆等。 飞机 ?在波音777飞机上复合材料只占重量的9%,而在波音787上复合材料占到重量的50%,所采用的碳纤维增强塑料达到35吨。在波音787上大面积使用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减轻了飞机重量并使创新理念得以实现。机身、机翼等主承力构件都采用复合材料。与其他同类飞机相比: ?(1)更轻。飞机重量大大减轻,运行成本也大幅下降;

《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英文):复合材料概论/Introdu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1 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简介 1.课程任务与目的 《复合材料概论》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围绕复合材料的概念、种类和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不同基体复合材料的性质,组成和制备方法。在复合材料讲解过程中,加入我国最近的航空航天事业中与复合材料相关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坚定学生社会主义道理的信心,鼓励学生毕业后投身到祖国建设的一线。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基体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掌握基础的制备工艺,具备能够综合运用复合材料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解决复合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应与毕业生的毕业要求12.1,具体指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复合材料发展的重点及前沿热点,具备利用所了解的复合材料知识初步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12.1。 教学目标2.同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胶凝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种类和应用特点,初步具备分析复合材料基体性能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12.1。 教学目标3.同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碳纤维为复合材料增强材料的种类和应用特点,了解不同增强材料的生产工艺,初步具备解决复合材料增强材料应用中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12.1。 教学目标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理解界面的作用机理,了解金属纤维及有机纤维的表面处理过程。初步具备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12.1。 四、教学课时安排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 —•复合材料总论 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 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 (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 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4种命名途径 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②(1)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 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 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3个层次 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 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 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 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针对不同需求,出现了高性能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标志在性能上区别于一般低性能的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后又陆续出现金属基和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 ③经过60年代末期使用,树脂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已用于制造军用飞机的承力结构,今年来又逐步进入其他工业领域。 ④70年代末期发展的用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与金属复合,特别是与轻金属复合而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到电、导热性低等不足。

复合材料力学沈观林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论 1.1复合材料及其种类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复合材料从应用的性质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两大类。 功能复合材料主要具有特殊的功能。 3、结构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增强材料 在复合材料中起主要作用,提供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其性能。基体材 料起配合作用,支持和固定纤维材料,传递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 根据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几何形状,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颗粒 复合材米斗、纤维土曾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层禾□ 复合材料。 (1)颗粒:非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中的复合材料如混凝土;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如固体火箭推进剂;非金属在金属集体中如金属陶 ,瓷O (2)层合(至少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双金属片;涂覆金属;夹层玻璃。 (3)纤维增强:按纤维种类分为玻璃纤维(玻璃钢)、硼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按基体材料分为各种树脂基体、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和碳基体。按纤维形状、尺寸可分为连续纤维、短纤维、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 还有两种或更多纤维增强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树脂称为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5、常用纤维(性能表见P7表1-1 ) 玻璃纤维(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弹性模量、耐高温) 硼纤维(早期用于飞行器,价高)碳纤维(主要以聚丙烯睛PAN纤维或沥青为原料,经加热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而成;可分为高强度、高

模量、极高模量,后两种成为石墨纤维(经石墨化2500〜3000。C);密度比玻璃纤维小、弹性模

碳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论文 论文题目: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姓名: ___________ 王志冈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金属材料工程2010级3班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0011303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吴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 c/C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作为增强体,以碳作为基体的一类复合材料。作为增强体的碳纤维可用多种形式和种类,既可以用短切纤维,也可以用连续长纤维及编织物。各种类型的碳纤维都可用于C/C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碳基体可以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热解碳,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热解形成的固体碳。C/ C 复合材料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密度低、高比强度比模量、高热传导性、低热膨胀系数、断裂韧性好、耐磨、耐烧蚀等特点,尤其是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可能升高,它是所有已知材料中耐高温性最好的材料。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化工、医用等各个领域。 正文: 1. 碳/碳复合材料的特征 C/ 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比模、低烧蚀率、高抗热震性、低热膨胀系数、零湿膨胀、不放气、在 2 000 C以内强度和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成分及力学性能上均相容)、对宇宙辐射不敏感及在核辐射下强度增加等性能,尤其是 C /C复合材料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不降反升的独特性能,使其作为高性能发动机热端部件和使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具有其它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1] O 2. 碳/碳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 碳/碳复合材料的碳基体可以从很多碳源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典型的基体有树脂碳和热解碳,前者是合成树脂或沥青经碳化和石墨化而得,后者由烃类气体的气相沉积而成。 C/C复合材料坯体所用碳纤维、碳纤维织物或碳毡等的选择是根据复合材料所制成构件的使用要求来确定的,同时要考虑到坯体与基体碳的界面配合

复合材料学 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70121Z10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学/Composite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 适用专业: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闻荻江主编,复合材料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序纲主编,复合材料界面,化学工业出版,2010 3、中国材料过程大典第十卷《复合材料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主编,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5、曾汉民,于翘等主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纤维图像,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复合材料课程是为粉末冶金和材料化学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复合材料这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了解除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外的、能结合使用要求、人为设计和制备的复合材料。将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联系起来,根据材料最终的使用要求,按照复合成型原理制备成型,构建组分结构-制备工艺-性能的知识体系。结合本专业的学科要求及学院的专业特长,既关注传统材料的特点,又关注新型复合材料在国民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创新性地开发新材料成型技术,扩大专业知识面,为从事材料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复合材料的分类,增强相与基体相的结构特点及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检测手段,界面结合状态对复合材料的强度与韧度的影响,复合材料强韧化的机理和途径等知识。学会从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出发、选择增强相和基体相,建立材料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选择制备方法,形成提取-材料设计-新材料开发的基本知识结构。 能力:从应用的角度选择制备技术和方法开发新材料,将复合材料的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制备的工程问题;从复合材料使用要求出发,分析、选择材料各组分的性能与制备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材料设计理念,提高开发新材料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合材料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复合材料 二、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三、教学对象:06级应用化学本科 四、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复合材料》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选修。复合材料是包括多学科、多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以恰当的比例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各种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的各种基体材料以及聚 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的性能、制备、应用和发展动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使学生在已有的材料科学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学习复合材料的各种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与应用,了解材料的复合原理,以及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从而丰富和拓宽学生在材料及材料学方面的知识。 五、课堂要求 要求认真随堂听课,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广泛查阅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资料。按教学要求完成专题综述论文的撰写,并进行课堂交流。 六、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复合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复合材料的分类;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复合材料的增韧增强原理;复合材料的特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分类,了解复合材料的应用。 (二)材料的基体材料(6学时) 金属材料:金属的结构与性能、各种合金材料; 陶瓷材料:包括水泥、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的种类、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选用聚合物的原则。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基体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能及其选用的原则。 (三)材料的增强材料(6学时)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分类、制备、性能与应用; 碳纤维的分类、制备、性能与应用; 陶瓷纤维、芳纶纤维、晶须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填料(高岭土、石墨、烹饪土、烹饪土、碳酸钙、化石粉等)的性能与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增强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选用的原则。 (四)传统复合材料的新发展(4学时) 航空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材料技术的进展、低成本复合制造技术的进展; 热塑性片材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由片材制造成品的成型工艺、GMT片材在汽车 工业中的应用; 熔体自发浸渗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熔体自发浸渗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理及方法及研究现状; 陶瓷基层状复合材料:陶瓷制品的仿生结构构思、材料体系和制备技术、陶瓷基层状复 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强韧化机制、陶瓷基层状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掌握常见几种传统复合材料的新应用、制备工艺与性能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五)功能复合材料(4学时)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第二章复合材料的 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 金属陶瓷聚合物 2. 1 聚合物材料(polymer) 聚合物(polymer),高分子,分子量高达1万-100万,由简单的结构单元组成。 2. 1. 1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1. 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有以下特点: (1)分子量很大 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分子量高达1万-100万 有线型、支链、网状的结构 1. 聚合物的结构 (2)聚合物分子含有官能团、端基 官能团、端基可与其它反应基团反应,对反应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1. 聚合物的结构 (3)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对于聚合物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聚合物的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转自由度,具有柔性;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形成刚性链。 2.聚合物的性能 (1)力学性能 聚合物本身就是一类材料,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 2. 聚合物的性能 (2)耐热性能 耐热性:材料在一定温度上限长期使用,而它的力学性能不低于原来的 80%。 聚合物具有刚性分子链、结晶性、交联结构,有利于提高耐热性。 2. 聚合物的性能 (3)耐腐蚀性能 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盐溶液、水、有机溶剂有不同的稳定性。 超过许多金属及合金材料。 2. 聚合物的性能 (4)介电性能 良好的电绝缘性。 聚合物的极性越大,材料的介电性能 越差。 2. 聚合物的性能 (5)其它性能

密度 减震 消音 透光 隔热 2. 聚合物的性能 成型加工性能好 可模塑性、可挤压性、可延性、可纺性。 一次成型。 2. 1. 2 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 和作用 (1)聚合物基体的种类 热固性树脂:分子量较小的液态或固态预聚体,固化后,形成不熔不溶的三维网状高分子。热塑性树脂:是线型或有支链的高分子,可溶可熔,可反复加工成型。 2. 1. 2 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 和作用 热固性树脂:基体中使用最多的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另外还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 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2. 1. 2 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 和作用 (2)聚合物基体的组分 聚合物:主要成分 辅助材料:固化剂、稀释剂、催化剂、增韧剂等。 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 2. 1. 2 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 和作用 (3)聚合物基体的作用: 1)把纤维粘在一起,形成整体,并使纤维位置固定。 聚合物基体的原始状态为低粘度的液体,迅速变成坚固的固体。 2. 1. 2 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 和作用 2)分配纤维间的载荷:基体在纤维间起分散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3)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 4)决定复合材料的一些性能。 5)决定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热固性、热塑性 2. 1. 3 不饱和聚酯树脂 2. 1. 3 不饱和聚酯树脂 常用的基体材料,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树脂总量的80%以上。 2. 1. 3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是不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结合物。 通过加入饱和二元酸如苯酐、间苯二甲酸酐或己二酸来调节树脂的不饱和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