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届上海奉贤区高三英语二模试卷~(2020年度.4)

2020年度届上海奉贤区高三英语二模试卷~(2020年度.4)
2020年度届上海奉贤区高三英语二模试卷~(2020年度.4)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t an airport B. In a hotel C. At a police station. D. At a restaurant

2. A. At4:20 B. At4:40 C. At4:50. D. At4:30

3. A. Its price B. Its location C. Its comfort D. Its facilities

4. A Employer and employ B. Husband and wife

C. Teacher and student

D. Patient and doctor

5. A. To cancel his trip. B. To go to bed early

C. To catch the later flight

D. To ask for a morning call.

6. A. Cathy already knows about the exhibit. B. Cathy has to act in a play.

C. He did show her one of the signs.

D. There will be an exhibit in the theatre.

7. A. The critic has a very funny comment on the musical

B The woman agrees with the mans opinion of the musical.

C. The woman has a very positive comment on the musical.

D. The man and the woman differ in their opinion of the musical.

8. A. David never likes to play tennis. B. David's unable to play tennis with them.

C. David isn't a very good tennis player.

D. David is in town for a game of tennis.

9. A. Satisfied. B. Impatient. C. Exhausted. D. Amused.

10. A. He wants to get a new job. B. He is asking the woman for help.

C. He has left the woman a good impression. D He enjoys letter writing.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one longer conversation, and you will be asked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m. The passages and conversation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She wanted to have a garden similar to their neighbour's.

B. Her husband would like to have a beautiful backyard.

C. She was going to make the rented house her own home.

D. The community required them to keep the backyard lovely.

12. A. By getting involved in doing voluntary work.

B. By picking up mails for their neighbours.

C. By keeping an eye on their neighbours' children.

D. By planting trees along the street with others.

13. A. Her husband volunteered to work in the neighbourhood.

B. They took on new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ir neighbours.

C. She was planning to plant a new garden in the backyard.

D. She enjoyed the relationship they built with the community.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To find out what covers the Earth. B. To list all living things on Earth.

C. To work out the number of birds.

D. To save the existing plants.

15. A. It is run by school students. B. It focuses on different types of grass.

C. It provides different levels of information.

D. It allows non-scientists to review its data.

16. A. We may know just a small part of all the living creatures of Earth.

B. We have learnt most of the living creatures on Earth.

C. Only scientists can help to make the Encyclopedia of Life.

D. It won't be long before scientists collect all the data they need.

Question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17. A. It is a club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socialize.

B. It is a club for British people to socialize in Washington.

C. It is a club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discuss business.

D. It is a club which arranges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do sports together.

18. A. Monday. B. Tuesday. C. Wednesday. D. Thursday.

19. A. She can study and practise German free of charge.

B. She can have a meal in a restaurant with anyon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 She can communicate with all the sixty members at the moment.

D. She doesn't need to pay for her first month in the club.

20. A No activity is organized by International Friends Club on Wednesday.

B. The woman came to America three months ago.

C. International Friends Club organizes sports events for its members.

D. If one wants to join in International Friends Club, he should fill in a form.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use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each blank.

Time to End Loneliness

US author Henry Rollins once wrote: "Loneliness adds beauty to life. It puts a special burn on sunsets and makes night air smell better. Indeed, in the eyes of artists, loneliness never seems to go out of style. There are paintings that portray loneliness, songs that (21)_______ (inspire) by loneliness, and many works of literature that center around this theme.

In the eyes of UK economist Rachel Reeves, however, loneliness is far from romantic. Instead, it's a "giant evil" that'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country.

On Jan 17, UK 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 appointed politician Tracey Crouch as the country’s very first "Minister for Loneliness". Her job is (22)______ (deal) with the loneliness that the country's been feeling—a problem which, according to UK government research, is affecting more than 9 million people in the country, and (23)______

be more harmful to on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an smoking 15 cigarettes a day.

Back in 2014, the UK was given the title of the "loneliness capital of Europe" by The Telegraph. A survey carried out by the newspaper found that British people were (24)______ (likely) to get to know their neighbours or buil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than those from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But this doesn't mean it is the problem (25)_____ (affect) Britons only. In fact, were all

2017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1_积累应用(含答案)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1: 积累应用 长宁(金山)区 1.按要求填空(5分) (1),任重而道远。《论语·伯》 (2)望西都,,伤心汉经行处。《【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 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 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2分)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是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1.(1)士不可不弘毅(2)意踟躇山坡羊(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2.(1)(2分)B (2)(3分)C 崇明区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3)轼《?密州出猎》一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唐?”两句用典抒情,杜甫《登楼》一诗中运用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面对一位背负压力、灰心丧气的同学,下列各句最适合用来劝慰他的一项是()(2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2)小王老师收到一个学科研讨会的通知,因有事不能参加,发短信说明。下列措辞最得 体的一项是()(3分)

上海模考题真题-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卷

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或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1)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鉴赏齐白石的几幅“趣作”,便可从中了解中国画蕴含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2)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画鸡,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在观察大自然时,没有把物理当成画理、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说法。沈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自然科学家,他非常懂画,“奥理冥造”是他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的小老鼠,跳到秤钩上去了,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边写着“自称”。老鼠不可能跳到秤上称自己的重量,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而且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像在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非常有趣。 (3)画既有好坏高下,也有真假之分。我在台湾就看到过这幅画的赝品图版,但真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画讲笔墨,笔墨有两种功能,第一要造型,塑造形象。齐白石画老鼠,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而在这幅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仿佛快要断开一样。笔墨的另一种功能是用于审美的,要善于操纵中锋的线。秤砣有重量,拴秤砣的绳必然抻得很直,齐白石画秤砣的线就抻得很直,秤杆也能一笔画下来。假画中的线,画得不直,那么沉的秤砣,系秤砣的绳还能弯弯曲曲吗?更糟糕的是,造假者怕小老鼠在秤钩上掉下来,给秤杆的另一头挂了一条线。挂线之后,秤砣便不能挪动,分量也就称不出来了。秤杆上的准星是标记分量的,系秤砣的绳,靠着移动中的平衡,才能根据准星知道分量。造假者没有见过秤,没有生活经验,完全凭自己的想象。这样画,老鼠是掉不下来,但也不用“自称”了,画得非常笨、非常蠢,造假造得破绽百出。这权当是题外话。 (4)齐白石还曾在他87岁的时候画过一幅画,是给三儿子齐子如(齐良琨)的媳妇王紫佩画的,题跋为“鸡不仅能鸣”。汉代《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齐白石画里有来自民间的生动活泼的气息,他画公鸡,将其作为“德禽”来歌颂。 (5)而在另一幅作品中,齐白石画小鸡夺蚯蚓,小鸡旁边写着“他日相呼”,明明是两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是“他日相呼”呢?原来如上所述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不吃独食,看到好吃的,把同伴招呼过来,大家一块

【2014长宁、嘉定二模】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长宁嘉定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 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面对此种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这里不妨以?地平线?作为比附,虽然可视的地平线需要深远的地理尺度,但是在拥有史地维度和质感的城市,却可以深切感受到人文与自然交织的?心理地平线?。自人类建造城市以来,地平线就不断被城市景观的?天际线?所掩蔽,聚居程度越高,地平线消失越甚,可是?心理地平线?在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空间中始终存在。比如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古典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恰恰是封闭围合的?壶中天地?,完全看不到物理空间的地平线,通过对景、障景和借景,却让人有小中见大的意境。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地平线?。再如杭州西湖一侧是城市轮廓,另一侧是凤凰山等自然山林形成的天际线,无论从哪一侧看出去,都没有延绵的地理地平线,但是谁又能说杭州这种半城半山一水连的城市空间不似?天堂?呢?所以,在城市建筑设计和城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目(全)

2014高考二模作文 虹口: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 “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 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黄浦: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静安(杨浦,宝山,青浦):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浦东新区: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对你有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徐汇(松江,金山):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圈地走,一走就是七天七夜,最终饥饿劳累尽数死去。其实,只要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近在嘴边的松叶。 这个实验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崇明: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他告诉我们:即使各个环节都是比较完美的90%,可在5个环节之后的结果就不是90%,而是59%了。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结论说明什么问题?你对这个等式又是怎样理解和思考? 奉贤: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全诗最后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历来脍炙人口。 闵行: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长宁(嘉定):

上海市普陀区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供参考学习

普陀区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2013.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期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 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7分) ①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我把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 ....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②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 ..这两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甲]从语言方式,老子[乙]是最高哲学。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祖国。 ③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 ④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

2019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 (2)“天朗气清,。”既是景语又是情语。(__________《兰亭集序》) (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合选用的诗句是()。(2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3分) 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这些个话。 A.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 \求之于字里行间 B.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出人意表 C.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言不尽意 D.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熊月之 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在文化地位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高于上海。以上海与苏州而言,近代以前苏州为江南中心城市。苏州物产丰盈,多富商大户,多合商儒为一体的上流阶层,多文化名人。 ③近代以前的上海县,扩大而至松江府,一直笼罩在苏州文化里,仰视苏州。苏州书画出名,上海人便模仿苏州书画。苏州戏剧出色,上海人便争赏苏州戏。苏州的家具、服饰、饮食,以及各类行为方式,都是上海人歆羡的对象。明清人形容上海城市发展不错,最好的表彰语便是“小苏州”。民国时期学者研究上海话语素,发现苏州语系占了7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派文化对江南文化的继承关系。 ④1860年代以后,上海经济、文化地位已超过苏州、南京、杭州。1900年,上海人口超过100万,已是中国最大城市。1947年,上海人口430万,南京103万,杭州61万,苏州39万,上海以外江南城市人口总和仅为309万。集聚到上海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江南人。1930年,江苏、浙江两省籍人占公

上海高三语文二模题型整理

语文题型整理 现代文一 词语含义题 1.翻译是“移花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自然难以与作家相提并论。移花接木使用是否恰当?(杨浦二模) ①解释“移花接木”的本意 ②概括在文中的意思 ③判断是否能与本段所表述的观点相一致 分析比较题 1.为什么“幸福的家庭加加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更好。(杨浦二模) ①指出原句的错误结合前文发现其语义重复、过于准确的问题 ②指出所给句子的好可以从结构、修辞、句式等角度思考 ③加一些概括性的句子,比如“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概括全文题 1.作者在文末对中国文坛提出预警概括支撑这一预警的理由(杨浦二模) ①换言之则是当下存在哪些问题会对中国文坛产生影响 ②分条概述可以标序号 ③定位在段首段首一般为主题句 语言特点题 1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徐汇二模) ①找特征词限定词、修饰词、约数、确数 ②根据文本进行分析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段落作用题 1.段落在论证中的作用(周测) ①概括段落大意 ②承上启下找和前后文的关系(对前一段后一段概括) ③段落使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证明某一观点(本段分论点)

2.最后两段的作用(周测) ①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公众在本质上符合科学原理解释,理解黑洞&公众理解黑洞价值 ②末尾段落照应首段 ③卒章显志使说理更加严谨 ④结合作者写作意图 行文思路题 ①由某一事件、现象引出论题、引出论点、引出对象 ②找每段分论点 ③找论证手法 ④写作意图 论证是否充分 思考角度:分论点是否明确/论据与分论点是否匹配/对论据是否有论述 ①先指出论证方法(举例、对比、假设、类比)阐明了什么道理 ②阐述论证思路从起点到终点 现代文二 重复出现题 1.“哎嗨——我的大老爷呀”在小说中出现三次分析作用(杨浦二模) ①定位到三次出现的具体位置看前后文 ②分别概述三次出现的情形 ③重点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当时情况 ④同中有异突出三次的变化、区别并从中寻找共性的东西“哭诗调” ⑤加一些概括性的句子,比如“结构上将情节有机串联浑然一体” 2.“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呀”反复出现表达效果是?(徐汇二模) ①写了什么内容——越飞越高的飘逸姿态 ②人的心情——情绪高涨对放风筝的喜爱的对自然的亲近和渴望(结合主旨) 3.“嘣嘣,嘣嘣,嘣嘣嘣”三次出现的表达效果(黄浦二模) ①概述三次为什么出现这个声音 ②三次描摹声音的状态由实到虚、由虚而实这一声音给予美好回忆、生命力量 ③是否是线索?贯穿全文一唱三叹 表达效果题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渐黄昏,____________,都在空城。(姜夔《____________》) (3)杜甫《登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5分) (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真正的蔑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 ....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生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

【2014黄浦二模】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4年高考模拟(二模)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收藏是一种物证 马未都 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

上海市静安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静安区2017届语文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2017.04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言者无罪, 。(《诗经.大序》)(1分) (2)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1分) (3)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绝句》)(1分) (4)贾谊在《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苏洵在《六国论》中揭示六国被秦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在集体婚礼上,夸赞两位新娘子最合适的一句话是( )(2分)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花羞月之貌。. C.一个是观音转世,一个是仙女下凡。 D.一个是天下第一,一个是举世无双。? (2)某班同学写了一份请柬,邀请老师参加班级举行的晚会,以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 是( )。(3分) A.我们敬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望按时光临。中/华-资*源%库 B.我们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敬望守约出席。 C.您被邀请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D.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8分) ①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 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②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提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伽达莫尔明确提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也是种话 张系国 ①为了搜集一些资料,重读了不少中国的神话故事,因而有个小小的“发现”。奇怪得很,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中国的神话和其他各国的神话一样,并不缺乏反叛的英雄,但他们的反叛却从未成功过。如共工氏造反,头触不周之山,却失败了.如后并射日,最后连自己的老婆也保不住。最糟糕的是,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和他们的对手妥协,如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结果被如佛压在五行山下。但后他竟被唐僧收伏,保唐僧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对于一个“反叛者”而言,就未免太过分了!又如红孩儿哪吒,几次大闹龙宫,和他的父亲反目相向,原是一个极成功的小叛徒,最后却也妥协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连闹“自由恋爱”的白娘娘,都要被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镇在塔下,其他叛徒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②中国神话缺乏成功的反叛者,和西方神话充斥反叛的英雄,的确成为极鲜明的对比。别的不说,魔鬼撒旦就是一个大成功的反叛者。他原也是天使,居然敢犯上作乱,虽被上帝赶入地狱,却始终不曾悔改,顽抗到今天。希腊神话里的天帝宙斯,本身就是个反叛者。就是失败的反叛者,也□□能坚持到底。□著名的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被罚以脏腑喂鹰,终于为一位人类的英雄所救。再如西绪弗斯,虽然永远在推石上山,但很难说他成功或失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分别,完全在主观的一念之间。除了反叛的天神外,其他反叛的人类英雄,更车载斗量。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再为命运所愚弄,总是不甘雌伏地与命运挑战。“人”和“命运”的关系,始终是西方文学□□的灵感泉。 ③中国神话没有成功的反叛者,是否因为中国人是“宿命论者”呢?我想不是。有个很好的例子。“愚公移山”,最后愚公是胜利了。但他的胜利,并不是他真的一铲一铲地铲平了太行山,而是因为最后上帝妥协了,派力士将两座山移走。如果让这神话发展到合理的结束,则愚公及其子孙真正铲平了太行山,也一样可能。但由于上帝的妥协,表面上愚公是胜利了,其实却剥夺了证明他“□□□□”的机会。这是一个上帝和反叛者妥协的好例子。前面提到的孙悟空和哪吒,其实也不曾完全失败。天上的统治阶级接纳了他们,使他们也享受到了部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妥协的明证。 ④这已足够证明中国人不是“宿命论者”了。中国人不认为命运完全不可改变,也并不大胆地肯定命运完全由个人控制,却承认,命运是“天”、“人”妥协的结果。不论天上还是人间,总还是以“妥协”、“折衷”的方式解决问题。要紧的是,“保卫正统”是可以的,“反对正统”却不可以!即使开始时不是“正统”,在取得统治的地位后,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正统”。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反叛者,一转眼就臵身神之列,恐怕也有“正统”的观念作祟呢。

最新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 黄浦区 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 5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 ______________ 。(马致远《 [ ___________ ] 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 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登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2. 按要求选择。( 5分) (1)小王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以下句子 适合用来鼓励. 他战胜困难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 .玉不琢,不成器。 (2)把下列画线句放回原文序号处,最通顺...的一项是( ) 2017年 3月 3 日, 《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晩期古老型人类头骨》的论文。 该文称在中国许昌发现生活在 10.5 万年至 12.5 万年之前的“许昌人”,①这是一种新的古老类型人类 , ②中国古人类学家在近十年中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査、发掘和化石研究工作 , 先后在湖北郧西黄龙洞、 湖 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华龙洞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化石, ③从而对中国更新世中、晩期人类演化 的认识进一步深入。④ 发现“许昌人”的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 2007 年和 2014 年两次出土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发 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3—8 题( 16分) 全球化能力及评估 一经合组织《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报告述评 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文化的人合作, 理 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 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 年轻一代需具备新的能力。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讨论新形势下学生应具备哪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培 养这些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 ②2016 年 5 月 14 日,经合组织向七国教育部长提交了一份题为《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的报 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化能力”评估 ,并计划将该评估纳入 2018 年 PISA 测评,评估学生的“全球 化能力”。 ③全球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学习日标 , ,可被分解为一些独立的、 可测的学习目标。 经合组织将全 球化能力的宏观范畴解析为 “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成分”。经合组织指出,全球化能力是

2018年上海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

2018年上海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 宝山区 依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能证明有精神追求的勇气;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能证明有明确的信仰。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800 字以上 崇明区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道理都懂,为什么不按照道理去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奉贤区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冲突是指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互相对抗。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论》中认为,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黄浦区 有人说,人生的麻烦,大多是因为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嘉定区、长宁区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金山区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我们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关注中。这些眼光中有鼓励,有肯定,但也有质疑甚至否定,然而,掌控人生的往往是你自己。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普陀区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有人认为这是任性的劣根、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青浦区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着新的开始和旧的结束。恋旧、怀旧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说“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忘却”。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新的开始与恋旧怀旧的关系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徐汇区 当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这种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虹口区 网络流行词“佛系”,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指一种怎么都行,无须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一切随缘。 该词一出迅速流行,更有不少人自称佛系,有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员工、佛系学生等种种说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闵行区(松江)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了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杨浦区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唯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静安区 我们往往厌恶社会缺失诚信、不讲规则……可是自己或身边熟人弄虚作假、钻规则空子、寻关系开后门,我们却不以为意…… 这种现象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此你有何认识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8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金山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8年4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孟子>二章·》)(2分)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1分) ⑶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感受情感是能入,回味情感是能出。诗人对于情趣都要能入能出。单就能入说,;单就能出说,。能入而不能出,或能出而不能入,都不能成为大诗人,所以“主观的”和“客观的”在诗中是不存在的。比如班婕妤的《怨歌行》,陆游的《书愤》和李煜的《虞美人》,,入而能出,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石壕吏》和《无家别》,,出而能入,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①它是主观的②都是痛定思痛③它是客观的④都是体物入微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2)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一条微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故事新编,谁动了经典这块奶酪 柳青 ①遣唐使晁衡能不能爱过杨贵妃?花木兰可不可以是反抗庸俗婚恋观的女权样本?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资源都有可能被置于改编的大环境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开放的文化脉络,从自身文化资源里写出更广义上的人类故事? ②陈凯歌的《妖猫传》上映时,围绕它而起的各种争议,远比电影本身要丰富。该如何看待这个过分时髦的“故事新编”对中国古典“文学记忆”的改写乃至颠覆呢?而《妖猫传》不是一个孤独的个案。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收藏是一种物证 马未都 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资料讲解

2017 年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题。( 5 分) (1)《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化用了《 ________ ?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选择题。( 5 分) (1)假如你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留言,下列诗句不适合的一项是()。(1 分)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填入下列文字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_______________ ,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 A.王胡即使以络腮胡子的缺点 B.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 C.王胡何况以络腮胡子的缺点 D.而且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 (3)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潘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潘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潘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 C.潘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 D.潘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 二 阅读 70 分 (一)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 3—8题。( 16 分) 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 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 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 相反会出现 “纸 质文学”的概念。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 流文学艺术的平台。 ②目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 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随着 2012 年互联网进入移动 注 时代,针对移动受众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主打“小而美” 的 APP 终端应运而生, 如韩寒主编的《 ONE 〃一个》,中文在线推出的“汤圆创作”,专门发表短篇小说的“果仁 小说”,此外微博、微信公共账号也是相当活跃的个人作品发表平台。与此同时,传统文学 期刊也开始进行 “网络移民” ,如由《人民文学》 杂志推出的手机阅读平台 “醒客” 也于 2014 年 7 月上线。不过,传统文学要成功地实现“网络移民...”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穿越”, 而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重生”。 “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这是麦克卢汉那句“媒 介即信息”断言的重要含义。所以,与其我们现在努力参照纸质文学的概念定义网络文学, 不如直接去研究 “网络类型小说” “直播贴”“微小说” 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形态, 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③媒介革命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 网络时代主流文学的建构必然是以网络 为平台的。在这个汇集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结构和文学趣味的“全平台”上,占据主流的应 该还是类型小说, 这是大众阅读需要决定的, 也是文化工业的性质决定的。 在理想的状态下, 类型小说应该是分层的。其实网文作者现在就有“小白”和“文青”之分, “小白文”追求 “爽”, “文青文”在追求“爽”的同时,还强调文笔和情怀。“文青”的粉丝团在人数 上通常比不上 “小白” ,但文化层次和忠诚度都更高。 某种意义上说, 有些“另类”的 “文 青”代表着类型文中的精英倾向——这里不是光有几个 “大神” ,还有他们大量的铁杆粉丝。 由于网络文学即时互动的特点,每一部小说都凝聚了无数“集体的智慧”,作者更像是“总 执笔人”。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铁粉”出钱出力、鼎力支持,在“小白当道”的总体阅读 环境下,“文青大神”是活不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几流读者才有几流作者。 ④在大众的类型小说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小众的圈子,如“耽美圈” “同人圈”,以及 上面提到的各种“小而美”等文学形态。这些“非主流”的小众圈子或有亚文化色彩,或有 纯文学趋向, 在文化观念或文学观念上进行探索, 它们探索的成果可以推动更大众、 更主流 的文学的不断发展。 对小众成果的吸收主要是由大众文学中的精英圈完成的, 他们不但要吸 收各种小众的文学 成果,还要与思想界和文化界保持连通。 大师级的大众文学作品不是只满 足受众的阅读欲望,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 安抚他们的灵魂,网络文学这样的“集体创作” 更是如此。 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对接, 甚或参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就自然是实 至名归的主流文学。 ⑤在主流文学建构的过程中, 精英批评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 “精英粉丝”自发完成的。学院派研究者如果要有效介入,必须重新调整定位。这不仅意味 着研究方法的全面更新, 同时也意味着研究态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能再以中立的、 客 观的、专业的超然态度自居,而是要以“学者粉丝”的身份进行“介入式研究”。研究成果 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 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 比如,对于现在网络文 学的研究, 如果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能够对具有精英倾向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在点击率和 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精英榜,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 与“区隔”, 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主流文学的打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