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一空气 氧气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一空气 氧气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一空气 氧气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一空气氧气

考点一空气

1.(2016山东烟台,13,2分)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 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答案 B 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进入玻璃瓶中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 mL=230 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 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 mL,因此氧

气的体积分数为≈19.6%,故B错误;只有铁粉足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

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C正确;为使结果准确,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故D正确。

2.(2016天津,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B 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而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

评析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015山西,5,2分)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 D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A项正确。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氧气次之;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因此B项、C项均正确。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D项错误。

4.(2015山东莱芜,4,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隔绝水蒸气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 B “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大于21∶79,故A 错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B正确;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隔绝氧气,故C错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故D错误。

5.(2014山东枣庄,13,2分)下列不利于“建设幸福新枣庄,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C.出行少开私家车

D.垃圾就地焚烧

答案 D 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及某些有害气体,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都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A、B、C项都有利于保护环境;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及某些有害气体,因此不利于保护环境。

6.(2014山东烟台,6,1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答案 B 液氮的用途之一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用作燃料,故B错误;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正确;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故D正确。

7.(2014天津,2,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飘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答案 A 由“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知,PM2.5属于固体物质,故选项A正确。

8.(2014山东日照,9,2分)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

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 C 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相当于所用集气瓶的容积减小,不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测定;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可保证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当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此时打开弹簧夹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量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应等到集气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本题只有C项中的做法错误。

9.(2016河南,13,2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氮气(或N

2) SiO

2

解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Si,硅在化合物中为+4价,氧为-2价,因此硅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

2

10.(2015浙江杭州,29,8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

是。

答案(8分,每空2分)(1)C

(2)一氧化碳(或CO)

(3)增大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4)第三个实验中广口瓶内氧气消耗得更充分

解析(1)此实验要成功需要注意的事项:装置的气密性要好,防止漏气引起误差;为了充分消耗掉氧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要足量;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防止内外气体交换造成误差;红磷熄灭后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防止引起误差,故C错误。(2)随着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C在氧气不足时会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CO。(3)将发热剂涂抹在瓶内壁

的四周,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红磷和炭不再继续燃烧或者会生成不充分燃烧的产物,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11.(2014山东临沂,23,4分)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近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填名称)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事例中不会形成PM2.5的

是。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

是。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C (3)B

解析(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2)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不会形成

PM2.5。(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等,不符合“低碳”要求。

考点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2016山东泰安,4,2分)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能支持燃烧

( )、、等

、、等

使其他物质缓慢氧化

( )等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 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 、 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 类反应放出热量, 类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 C S、P在氧气中燃烧,分别产生蓝紫色火焰、大量的白烟,故A错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C正确; 、 两类反应均放出热量,故D错误。

2.(2016北京,1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 C 氧气用于炼钢,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硫酸用于除铁锈,利用了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利用了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3.(2015山东潍坊,1,2分)下列气体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答案 B 氧气能供给呼吸,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不能供给呼吸。

4.(2015山东临沂,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D 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错误;C项,雾是小液滴的集合体,烟是固体小颗粒的集合体,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D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5.(2014广西南宁,18,2分)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便开始收集

答案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到氧气,实验现象不明显,A符合题意;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实验现象应明显,B不符合题意;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防止氧气的流失,实验现象应明显,C不符合题意;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产生的是氧气,此时开始收集,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现象应明显,D不符合题意。

6.(2014山西,24,5分)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燃烧

( )

、等

、等

缓慢氧化

( )

制法性质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是。

、 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

系。

答案(5分)(1)2H

2

O

2

2H

2

O+O

2

↑(合理即可)

(2)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第一条现象必答,后两条现象有其中一条即可) 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正:CH

4

燃烧,提供能量;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

解析(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从正面来看,氧气能支持CH

4

燃烧,人们可以利用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做饭、取暖等;从反面来看,铁在氧气、水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浪费金属资源等。

评析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性质与用途,以及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共同点。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用化学语言规范地描述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考点三氧气的制取

1.(2015北京,20,1分)已知:2KClO

3 2KCl+3O

2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

和MnO

2

固体混

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

2

的质量

C.固体中MnO

2

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A KClO

3和MnO

2

的固体混合物受热一段时间后KClO

3

开始分解,放出氧气,因此固体中氧元

素的质量逐渐减小,二氧化锰作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可能为零,题中图像可以表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C错误,A正确;该反应中生成了氧气,氧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大,故B错误;固体受热分解,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小,因此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逐渐增大,故D错误。

评析本题为图像坐标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判断与理解能力。理解固体受热分解引起质量改变的原因,结合图像起点、拐点、终点、走势正确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较难题。

2.(2014福建福州,4,3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试管应横放,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A错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B错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氧气验满时须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错误。

3.(2013广东佛山,10,2分)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C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C。

4.(2016山西,25,8分)下面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的名称是。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该,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

作。

(2)图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完毕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②),玻璃片未掉下来的原因

答案(1)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试管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答案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案二:先预热后加热答案三: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答案四:刚加热完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答案五:加热时试管不触及灯芯答案六: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

(2)C+O

2 CO

2

答案一: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界

大气压答案二:溶液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三:木炭在瓶内燃烧由于放热会使瓶内气体逸散,温度降低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1)由图可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因为试管口塞有棉花,所以可以判断试管中的反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当收集时看到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此时要先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把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的原因是试管受热不均匀。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②装置中的玻璃片未掉下来,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通常有气体减少和温度降低。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开放性比较强,属于中档题。

5.(2015甘肃兰州,34,12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选

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

2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验满的方法是;

(4)通常情况下,SO

2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

2。实验室制取SO

2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

2

,气体应该从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

的SO

2

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

答案(1)锥形瓶

(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密度和溶解性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3)BC CaCO

3+2HCl CaCl

2

+H

2

O+CO

2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熄灭,证明已满

(4)B a 防止SO

2

污染空气

解析(1)仪器①为锥形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气体收集装置应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

碳,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故选B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择C;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

+H

2

O+CO

2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若熄灭,证明已满。(4)亚硫酸钠是固体,浓硫酸是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从F装置的a口进入,空气从b口排出;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实验结束后剩余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评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等实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中档题。

6.(2015山东菏泽,14,4分)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地制备氧气,化学小组 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支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取10 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

【实验探究3】用上述收集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答案(4分)【实验探究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1分),但催化效果不同或土豆催化效果较好(1分)(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实验探究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分)

【实验探究3】S+O

2 SO

2

(1分)

解析【实验探究1】通过分析题表的信息可以看出,苹果和土豆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是土豆的催化效果较好。

【实验探究2】通过分析题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所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探究3】通过实验现象可判断固体为硫,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

方程式为:S+O

2 SO

2

评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和学过的知识,将考查点转化成简单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7.(2014山东菏泽,13,5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有。

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2)某同学利用上述B装置,用贝壳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一种无色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应用化学方法检验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要求写出操作过程、使用试剂和实验现象)

答案(5分)(1)2KClO

3 2KCl+3O

2

↑或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CE A→F→E(或

B→F→E)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或洗气瓶中),若溶液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析(1)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装置,故用A装置制氧气用的药品为KMnO

4或KClO

3

和MnO

2

;由于O

2

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应用化学方法检验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为: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8.(2014山东临沂,28,4分)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将该装置的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答案(1)B 过氧化氢水+氧气(2)a

解析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选择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应将a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9.(2014上海,50)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①写出仪器名称: , 。

②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

实验室还可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答案①试管锥形瓶

②C2KClO

3 2KCl+3O

2

③bac b

解析①仪器 是试管,仪器 是锥形瓶。②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并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选用发生装置C,C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KCl+3O

2

↑,书写时注意反应条件、

配平和标注“↑”。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首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因此正确顺序是bac。E装置是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因此气体从b端进入。

评析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方法及学生选择并组装实验装置的能力,得分关键是理解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属于中档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实验四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从本周开始我们要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在学习时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决定了制备它的可行的方法。 下面所列为对本周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层次。 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碳、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 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 3. 根据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制备中注意事项等。 5.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6.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7.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 1. 氧气物理性质: 液氧为了便于贮存,运输,使用,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 证明一瓶气体是O2: 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2。 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2。 3.

说明:碳、磷、硫、石蜡既可在空气中燃烧,又可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几乎在氧气中更可以燃烧,且更剧烈。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有的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概括为“多变一”。 这两种反应类型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共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两个在后几章学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 2. 氧气的用途。 利用氧气的氧化性且氧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均放出热量。 (1)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 (2 )炼钢。 (3)宇航。利用燃烧放出的巨能推动火箭升空。 (4)气焊。是乙炔气从焊枪出来后被点燃,放出的热相当多,可达到3000℃,这个温度足以使金属(铁等)熔化,再冷却便可把金属焊接在一起。因此,气焊是物理变化。 3.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液氧(沸点高) 液氧 空气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氮(沸点低) 原理:沸点不同。 方法:蒸发。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催化剂,催化作用。 加压 降温? ?→?蒸发 (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 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 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

初三化学__空气练习题及答案

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5、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6、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氮气(N2)B.氧气(O2)C.水蒸气(H2O)D.二氧化硫(SO2) 7、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8、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 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9、为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需提供的物质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 10、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1.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 N2、O2 C.CO2、CO D. N2、Ar 1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下列活动队环境造成污染的是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 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为燃料 14. 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 ①—d B. ②—a C. ③—c . D. ④—b 15.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还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是有害的 B.空气中只有氧气能提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体有害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利 D.空气是有很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持,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17.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原因是:①浪费资源②容易发生火灾③产生强大噪音,破坏城市安宁④产生大量烟气严重污染空气⑤容易发生炸伤事故,请你按照其重要性的大小,判断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③① C. ④②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18.从环境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题);() A.整顿市容,拆除无轨电车空中的电缆和有轨电车的轨道,改用烧汽油和柴油汽车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 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晋源区金胜中学 杜建忠 2012.5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 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 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 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 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 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 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 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 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

初中化学空气测精彩试题(卷)

【章节训练】2.1 空气-1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O2B . N2C . CO2D . 稀有气体 2.(20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少了环境污染 B.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C.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的异味 3.(2015?聊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 .氧气B . 稀有气体C . 氮气D . 氢气 4.(201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O2B . CO2C . N2D . 稀有气体

5.(20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6.(201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7.(201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8.(2015?株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 空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科学家拉瓦锡资料

拉瓦锡实验 一七四三年,拉瓦锡出生在一个律师之家。二十岁的时候,拉瓦锡从大学法律系毕业。可是,他酷爱化学,二十五岁时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就在他成为院士的时候,他读到的一篇论文,说金刚石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起来,变成一股气体,消踪匿迹(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这篇论文使拉瓦锡深感兴趣。 拉瓦锡重做实验。不过,他采用不同的方法:他在金刚石上面涂了一层厚厚的石墨稠膏,加热到发红。几小时以后,冷却,剥掉外面的稠膏,金刚石好端端的,没有烧掉! “燃烧,跟空气大有关系。”拉瓦锡猜测道。他认为,用石墨稠膏涂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隔绝了空气,所以金刚石没有烧掉。也就是说,空气在燃烧现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七七二年十一月,法国科学院收到拉瓦锡密封的论文。 院士们拆开信封,获知拉瓦锡对于燃烧现象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磷,在空气中会燃烧,冒出白色的浓烟,这是早就知道的化学现象。拉瓦锡别出心裁地想办法把这些浓烟全部收集起来。他指出,浓烟是一种极细的白色粉末,它的总重量比原来的磷要重!也就是说,在磷燃饶的时候,可能与空气化合了。 两年之后──一七七四年十月,普利斯特里来到巴黎,拜访了拉瓦锡。拉瓦锡盛宴招待普利斯特里。在宴会上,普利斯特里把自己两个月前的重要发现,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非常仔细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也就在这个时候,拉瓦锡还收到瑞典化学家舍勒九月三十日的来信,舍勒把自己发现氧气的情况告诉了拉瓦锡。不过,舍勒也是一个“燃素学说”的虔诚的拥护者,他把氧气称为“火空气”。正因为这样,他同样没有揭开燃烧的奥秘,坐失良机。 拉瓦锡受到普利斯特里和舍勒的启发,做了很精细的实验。由于这个实验一连进行了二十天,所以被人们称为“二十天实验”。拉瓦锡夫人是拉瓦锡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好助手。她不仅帮助拉瓦锡做实验,而且精确地描绘了实验时的情景,使后人能够一目了然。拉瓦锡所有化学著作的插图,几乎都是拉瓦锡夫人亲手绘制的。 从下面这张拉瓦锡夫人绘制的插图,可以看出“二十天实验”是怎么回事。 那个瓶颈弯曲的瓶子,叫做“曲颈甑”。瓶中装有水银。瓶颈通过水银槽,与一个钟形的玻璃罩相通。玻璃罩内是空气。 拉瓦锡用炉子昼夜不停地加热曲颈甑中的水银。在水银那发亮的表面,很快出现了红色的渣滓。拉瓦锡明白,那是水银与空气中的“失燃素空气”化合所生成的“三仙丹”。 红色的渣滓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到了第十二天,红色渣滓不再增多了。 他们继续加热,一直到第二十昼夜,红色渣滓仍不增多,才结束了实验。于是这个“马拉松”式漫长的实验,成为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空气氧气练习题-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题-初中化学试卷

九年级化学空气氧气练习题-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模拟题、复习资 料-初中化学试卷-试卷下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氧气)同步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1:4 B.5:4 C.4:1 D.5:1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7、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8、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白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9.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炉子上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里昂)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11、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说课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材料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促使化学不断的发展,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因而,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而产生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生猜想、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而且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增大了课堂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以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制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尤其的它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一些主要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了解有关的实验现象及操作步骤。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进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氧气的性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通过对氧气用途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的重要性,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的进行“信息”交流,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尽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说学法: 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新知识,为了实验能顺利的进行,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课堂上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在实验中真正体会了进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就决定了化学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神州五号”升空的电脑动画演示来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充分体会到“神州五号”升空时的壮观和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了解。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让学生表达此时的想法和心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很快能融入本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中。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和所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产生了如此大的推动力,使巨大的火箭能够飞向太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体会到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课后作业

【重点知识】 1.干燥洁净的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药品:或,选择理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般不选择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也不选择碳和硫,因为它们分别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气体和气体,燃烧后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 ②铜粉做药品装置通常有: 图2 图3 分析实验在哪些环节可能造成误差,如何避免或减小这些误差? ④如图所示,在实验室可以用红磷和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共同原理: 文字表达式是 热水 白磷的着火点很低 图1 图2 图3 图4 上述实验都冷却至室温后, 图1 的现象是 打开止水夹,图2的现象是 图3和图4的现象是 反应剩余的气体大概占总体积的多少? 这部分气体有什么化学性质? 如果实验存在误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

【综合训练】 1. 下列物质不能用来灭火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空气是混合物,组成空气的N2和O2是纯净物 B. 氮气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很少,所以不重要 D.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B. 稀有气体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C. 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总是固定不变的 D. 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气体,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 4. 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液态空气 B. 液态氧 C. 干冰(固态CO2) D. 水银 5. 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 空气,蒸馏水 B. 二氧化碳,氢气 C. 磷,冰 D. 食盐水,氧气 6.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 O 2B. SO 2 C. CO 2 D. MnO 2 7. 请写出下列空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8. 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的用途有。 9. 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 该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仪器A的物质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__;若钟罩的密封性不好,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____。 1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 3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题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 1、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反应从物质与氧起反应的角度看,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 ?点燃氧化镁 ?→ ?氢氧化钙B、镁+ 氧气? C、氢气+ 氧气? ?氯化铵 ?→ ?点燃水D、氯化氢+ 氨气?→ 3、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玻璃杯破碎 C、大米酿酒 D、燃烧 4、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6、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A、高锰酸钾晶体和氧化铝粉末 B、酒精和食醋 B、食盐和面粉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7、近年来,在东北、华东地区持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植被遭受破坏的结果 C、火山爆发的结果 D、土壤污染的结果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3→MO + O2MO + O3→M + 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二、我会填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 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色、创设情境动画场景引入展示一瓶氧气;请学激活学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导入新课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生思维并归纳。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 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 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 味的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不同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离不开空气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 [新课引入]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互相评论 一、空气的组成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许多科学家做了研究,最有名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请学生阅读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看图2-2)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的结论,下面我们用红磷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上升,但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1/5,而我们的实验,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否则红磷会继续燃烧)[表示]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课下作业 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指()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 3.下列医药试剂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眼药水 C.葡萄糖注射液 D.蒸馏水 4.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 ......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 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方法、现象和结论): 。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 是: ① ; ②; ③。5. (2007·金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SO2 C.N2D.O2 6. (2007·重庆)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02D.空气 7.(2007·镇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加碘盐 课下作业答案: 4.(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混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2)无毒廉价不与食品反应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而氮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混浊。故用澄清的石灰水去检验。 解析: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解析:空气中含有氧气,能使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故充装的气体首先具备的条件是不能与食品反应。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 . . .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氧气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及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放出氧气,从而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

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 . .

鲁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云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杜克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