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玉研究

浅论古玉研究
浅论古玉研究

173

174

玉器研究的理论思考

收稿日期:2002-02-28 作者简介:王永波(1953110),男,山东省荣城市人,山东省文化厅研究员。 玉器研究的理论思考 王永波 (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处,山东 250011) Abstract:As a rising discipline,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Jadeolog y are being perfected.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se theoretical questions such as the content,methodology,task and develop -mental process of Jadeology,property of jade culture,human concept of jade,distinctive m ark of jade and stone,and the division of jade culture into different periods,etc. Key w ords:Jadeology;jade culture;div ide into periods;theoretical method 摘要:玉学是从传统金石学、现代考古学、文物学和地质学、矿物学等分离、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尚处于初步构建的过程之中。文章采用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对玉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论、基本任务、发展过程、玉文化的属性、玉的人文概念、玉石分化界标和玉文化分期及其产生、发展、演化机理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玉学;玉文化;分期;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K87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731(2002)05-0024-06 玉器研究是传统金石学、现代考古学、文物学和地质学、矿物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宗精美玉器,如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中原殷周文化和巴蜀三星堆文化等众多玉器的出土,使社会各界研究、收藏玉器的热情不断高涨,极大地提高了玉文化研究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玉学0则是玉器研究领域新近提出的概念1。1995年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在安徽巢湖召开/中国玉文化、玉学学术研讨会0预备会,杨伯达先生提出了5关于玉学理论框架的设想6和5关于玉学论证及纳入国家课题计划建议6的意见。2001年中国境内就有北京、沈阳、新疆且末和台湾台北等4次全国规模的玉器学术研讨会,表明玉器研究已成为当今的学术热点,并且玉学的要领已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数代人的集体努力。笔者 不敏,愿奉积年之思,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玉概念的属性及其层次 玉是什么,什么是玉?玉和玉器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问题。5礼记#聘义6载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0这是孔夫子从儒学理论的角度、用拟人手法阐释的玉概念。许慎5说文解字6:/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0基本上承袭了孔 24中原文物 2002年第5期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色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色 玉器因所用玉料的不同与埋藏地点的不同而有多少或深浅之分。总的来说,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宽甸玉与岫岩玉这三种玉料,即使在土中埋藏五六千年,其沁色亦较少或浅,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绺纹及有磕缺损伤等处有所表现,更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者。因此,凡用上述三种玉料制成的“红山文化”玉器,若整件玉器均被钙化或呈鸡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浓的侵蚀色掩盖者,其真实性就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玉料,特别是采自河流水中的籽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蚀和皮色,一般呈黄、灰或红褐色,也有一些作品上有白色沁,少数作品上有黑色沁,其情况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蚀色。这些皮色,在红山文化做玉者看来, 是玉料毛病,即所谓的瑕斑,在制作玉器前,几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

而现今的造伪者为使新做玉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因其沁色,无论受沁的天然感、受沁部位还是深浅程度等几与出土真品玉器同,故鉴定时必须要把两者严格区分。两者识别的根本之处是其上的包浆或熟旧感的有无。

凡是“红山文化”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几乎都可断定为伪品。此外,伪作红山文化玉器,亦见一类所谓的“老玉新工”器,即作伪者用出土的大件或残破玉器,改做成若干小件“红山文化”伪品,且大多在其上琢饰纹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囚这类玉器是用旧玉器改做,其上的局部沁色和包浆等与真品很相似,再加上纹图略作伪装,故其真伪一般鉴赏者很难区别。当然,在鉴定这类作伪玉器时,如能注意纹图底部及切口处与表面的新旧包浆情况的变化及其形体和工艺细微处是否有真红山文化玉器的特`支,往往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古玉沁色形成及年代的分析

古玉很深奥,需要从多方面考证,下面就有关古玉沁色的形成及年代来了解一下: “沁”是指一种物质进入到另一种物质里面去的渗入和渗透现象,以物理现象为主。 许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渗入到玉质中。 沁入玉器的物质,处于分子状态的一般不与玉器发生化学反应,保持原物质形态。 常沁入玉器中的物质有土、水银、金银铜铁、朱砂、松香、木、织物、颜料以及其他有色的物质。 受沁的程度的大小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 多数的物质都带有一定的颜色,不同的物质沁入玉器里面,就给玉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自然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 人工沁染的玉器,色发死,附在表面,内外两张皮,没有层次感。 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古玉的沁色是不透明的,这种沁的边缘和层次也是很清楚的,不像人工沁染的那样模糊一片。 还有一种情况,即沁入或者接触的物质,与古玉的玉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容光焕发易脱离玉体,使古玉发生缺损,这种形象叫做侵蚀或腐蚀。 重金属或重金属盐沁入玉器里面,就可能近使沁入集中的地方产生凹陷现象。例如水银沁中就有这种现象。 300年内活性大的或者酸咸性大的物质,能够穿透玉皮,进入玉理;其他物质只能附在表面。500年之内,一般物质可以透过玉器的表层;水银可以在玉器上形成雾状,或进入纹绺。1000年左右,一般物质均可以进入玉器的肌理; 水银可以在玉器上形成殷红或灰黑色斑点,或者形成有规律的条状或根状灰黑色纹饰,如牛毛纹。 古玉受沁后的状态五花八门,古玉受沁的名称也很多,大体整理如下: 一、渠沟黄。这里的“黄”字统指发生了变色的现象。玉器变色先从渠沟之处变化,色泽变深、变旧。要色变到这种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 二、包浆。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霜尘沁。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尘,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玉文化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很明显,“六器”是合乎礼制的、有政治功用的玉礼器。1 中国玉器八千年经久不衰,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中国人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将玉人格化,以此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贫民工匠,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对玉的推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玉器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相比,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灿烂的八千年华夏文化,唯独玉文化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中国美术鉴赏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一一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一一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 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中国瓷 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 典雅高贵官窑: 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古玉的沁色

古玉沁色的分类 名士吴旻发表于2010年06月22日21:00阅读(6)评论(0)分类:个人日记举报 据台湾李更夫先生介绍,古玉沁色有以下种种称谓 黑:有陈墨黑,纯漆黑,膏药黑,黑漆古 水银沁红:有朱砂红,枣皮红,鸡血红,鹤顶红,石榴红 血沁绿:有铜沁,松花绿 苹果绿青:有竹叶青,皮蛋青,暇子青 铁莲青黄:有粟子黄,黄花黄,小米黄,桂花黄,黄杨黄 土沁白:有鸡骨白,象牙白,鱼肚白,梨花白,羊脂白,糙米白 水沁紫:有茄皮紫,玫瑰紫,紫檀紫 同时还有形容沁色纹理的名词,如:唐烂斑,洒朱点,哈蟆皮,牛毛纹,鱼籽斑,乱紫纹,蚂蚁纹。更有些专用词如:脱胎,包浆,蛀孔,蚀斑,浸脑。 古玉的盘玩 许多古玉玩家对古玉的盘玩,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留下了不少的心得。认为盘玩古玉,首先是眼到,就是拿到一块玉器,首先看它的材料、器型、纹饰、刀工、内灰、外灰和沁色,经综合分析后,初步认定它的真伪。其次是鼻到,就是用鼻子闻,方法是用开水泡玉,趁热拿出来在鼻子下闻,有:臭气,腥气,锈气有了这些气味一般说就有可能是古玉。如果闻到的是刺鼻的化学气味那就绝对是仿古玉了。开水泡玉,除了能使内中的气味易于挥发外,还能提供另一种鉴别古玉的办法,那就是“出灰”。凡是出土的古玉,用滚水一泡并趁热取出凉干,在其雕玉处,有时是整个玉,特别是沁色重的地方会有一层白灰。另外已盘玩很久的古玉外皮上有一层油脂,此时古玉的玉孔就已关闭,再怎么盘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在开水中泡泡有利于玉孔的打开。冷水浸玉,用泉水或井水浸玉更为理想,将生坑古玉放入水浸泡一两天,真古玉就会“吐”出一种既稠又粘的液体,受沁重的地方更浓,用手捏摸好像是抓泥鳅,滑腻异常,取出来凉干,玉表面也是一层白灰。而没有入过土的传世古玉、新玉和伪古玉则没有发粘的现象。古玉由于长眠地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受湿度和地气的影响往往会变软,刚出土的时候最好别直接去盘,否则会损坏古玉,需佩带在身边,用人气养一段时间,使之逐渐恢复玉性后再盘玩,业界叫定影。盘玩有“慢盘”、“快盘”和“心盘”三种。“慢盘”,就是将玉佩在身上,用人气养玉,使玉慢慢吐出原先在土中浸蚀进去的杂质,这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玉通透起来。这种“盘”适用于小的名贵玉件。“快盘”,就是用旧白布,有时间就不停的擦古玉让其发热,逐渐吐出玉中的杂质,这样也要好多年才能使玉变得通透起来。“快盘”也可以用用水煮、趁热用棕刷猛擦。但”快盘”容易伤玉,盘时须看火候,过与不及,均有伤于玉,不如人气养之为妙。“心盘”,就是不定时的将玉拿在手上,一边盘玩,一边品味着玉的文化和人伦思想以及上面的纹饰、刀工、和沁色与之心灵相通,这是盘玉的最高境界了。如果右玉最终被盘变得晶莹通透,那就是”脱胎”了,就如羽化成仙而脱去了凡胎。但是古玉能盘“脱胎”,除了盘功之外,还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坑头、玉质、沁

玉器鉴赏基本知识

玉器鉴赏基本知识 一、玉器鉴赏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二、古玉器鉴赏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 60秒。 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

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三、玉石之王,,翡翠 翡翠主要鉴定特征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他山中学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美术教案教学年级、班级:高二年级科目:美术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一累计课时节

过程与方法文化中的精髓。但是在21 世纪的今天,在各种不同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高中学生已经很少关注我国的玉石文化。再加上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的年代很遥远,学生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很生疏,由此,我会在授课过程当中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玉器的艺术性和文化蕴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围绕本课标题“玉石之分”设置一个小活动,将同样形状的玉饰品和石头一起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上来触摸(闭着眼睛),并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即玉和石头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出本课标题“玉石之分-- 古代玉器艺术”。 (二)、新授课:我们都见过玉器,但对其未必了解。可能许多同学身上还佩戴着玉坠、玉手镯之类的饰物。玉器,顾名思义,也就是由玉石做成的器物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理解玉石的概念呢?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当中就提到过“玉,石之美者”的解释,而且在原始社会,人们也的确从石头中发现了材质细腻、纯净的这一类,称之为玉。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一句话,那就是“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正因为玉有了区别于石头的这种美,人们才用它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并对它情有独钟。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玉器发展的历史。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看书P5---P7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一种文化必然有其历史渊源,了解了玉石的发展历史,对玉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进行列表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屏幕文字展示)1.旧石器(打制)-- “石之美者” -- 装饰或祭祀(实用)2.新石器(磨制钻孔)-- 材质和器形的发展-- 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人类对玉的认识是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相联系的。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打造和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偶尔也有作为其他用途的玉器,但当时的状况是“玉石不分”。中国玉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彻底与石器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先民们最早的用玉动机,是基于玉石本身美丽无比的材质。在原始美感的驱使下,将其制成装饰物,佩挂在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器便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由此产生的装饰意义,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形象体现。例如: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玉器、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玉器:《玉人》、《玉鹰》。(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玉器论文

玉器 中国有着千百年的用玉历史,两千多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据《山海经》中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例如《山海经》记述的东北地区医巫闾山产质仡峋,千百年后,这个地名依旧未变,现在辽宁营口,出产滑石。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古代的丝绸之路最早就是玉石之路,后又向西延伸而成的。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它又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所以说最初是以“美石为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一部分“美石”的具有特殊的性质,就把它们从“石”中独立出来,称为之“玉”。 玉的雕琢也有独特的性质,在金属精工发明之前,玉是用间接的磨制方法来雕琢的,即使用器物带动解玉砂来磨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只有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这种耗费人工的物品,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古玉及玉文化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__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bond.Jad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recipients.Its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 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 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祭器。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至奴隶社会阶段,玉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两个文化玉器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它们文化内涵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与前人所做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二、比较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一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石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以薄胎黑陶、贯耳器、耘田器等为特征器物。 (一)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现在所说的岫玉。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二)玉器的种类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 装饰品,方圆形玉璧、玉勾形器、玉丫形器、玉臂饰、玉箍形器、双联璧、三联璧、玉虎、玉猪、玉熊、玉鸮、玉蚕等; 礼仪和宗教用玉,玉兽首、玉玦形器、勾云形佩、双兽首三孔玉器等。

良渚文化 用具,角形饰、带杆纺轮、带钩、柱形器、柄形器、锥形器等: 装饰品,牌饰、锥形器、四龙首镯、绞丝纹镯、玉海豚等; 礼仪用玉,锥形器、组佩、璧、豪华型钺等; 宗教用玉,琮、冠形饰、半圆形冠饰、锥形器、圭等。 (三)玉器的构成 有关两文化玉器构成的统计以曲石先生《中国玉器时代》一书所录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统计为基础,结果如下: 红山文化 用具占14%,装饰品占60%,礼仪用玉和宗教用玉占26%。 良渚文化 用具占3%,装饰品占2l%,礼仪用玉占32%,宗教用玉占44%。 (四)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以素面居多,在一些薄板状玉器如勾云形佩(图:14),或有弯度的玉件如玉臂饰表面磨有瓦沟纹,工艺难度较高。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比较发达,其中以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徽”)(图:15)为代表。它主要集中在琮、钺、冠形饰等器物上,其中以反山M12:98侧面的纹饰较为典型。此种纹饰的主题一直是广为争论的一个问题。李学勤先生在《神秘的古玉》一文提及“辽西红山文化龙形玦,如把龙的脸部平面展开,与良渚文化反山M12:98琮上的兽面非常近似。玦上表现的龙没有角,目系卵圆形,口中有獠牙,和较晚的龙有所不同。”如此惊人相似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 1、传播的结果。从两文化间巨大的时空差距来考虑,此种可能性极小,而且至今未发现能证明两者之间曾发生传播的证据。 2、写实。如果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是对同种动物的写实造型,那么在图案被进一步抽象、省略之前它们自然会发生惊人的相似。这一点与文化、时代无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内少数玉器上出现了刻划符号,如璧、琮、环、臂圈等。良渚文化玉器符号已发现11种,其中5种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相同或近似。

古玉的沁色_染色及鉴别

古玉的沁色、染色及鉴别 许小玲 (杭州文物公司,浙江杭州,310006)Ξ 摘 要:对古玉颜色的鉴别是玉器鉴赏与断代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古玉中的各种沁色与染色方法,阐述了古玉中沁色与染色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关键词:古玉;沁色;染色;鉴别 中图分类号:P619.2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82214X(2001)022******* 通过玉器的颜色看玉,这是鉴定玉器的一项基本功。玉器的颜色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玉料本身所具有的颜色,称为“玉色”,它是由玉石中所含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决定的。行业上,习惯将玉色分成生坑和熟坑。“生坑”是指玉器从土中挖出后的表面本色,色泽发闷;“熟坑”是指经手的长期盘摸掌玩之后,表面显出油润、光亮、细腻的自然光泽,又叫“盘色”。然而,最容易混淆的是玉器的沁色和染色。鉴别玉器的沁色与染色,是玉器断代和估价的重要依据。 1 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埋于地下年久之后,表面受到某种物质的侵蚀而发生的颜色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又叫“浸色”,在旧货市场和文物商店的同行中称其为“土沁”。由于受不同土质的侵蚀,玉器受沁后的颜色也不同。《玉记》(清代陈性)中对何种物质沁入玉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做了说明:“有黄土沁者其色黄,名曰坩黄;有受靛青沁者其色蓝,名曰坩青;有受石灰沁者其色红,名曰孩儿面;有受水银沁者其色黑,名曰纯漆黑;有受血沁者其色赤,名曰枣皮红;有受铜沁者其色绿,名曰鹦哥绿。此外,杂色甚多,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总名之曰十三彩。”《玉记补》一书中还列有27种古玉颜色的名称。从实物资料看,古玉沁色中确实有带上述颜色的作品,常见的有土黄、土灰、黄赭、锈红、灰色斑点等。 玉器的沁色还存在地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最明显的是水沁与非水沁的区别。所谓水沁是指玉器上的一种白色沁,呈白雾状,点点片片,或沁于表皮,或侵蚀表皮沁于皮层内,严重的水沁浸入玉质之中,呈鸡骨白色,又称石灰沁。 古代玉器上的沁色,不仅同埋藏时间的长短、埋藏地区的土质有关,而且同埋藏前的人工染色也有关。 2 人工染色 人工染色是在玉器的表面或沿晶粒间及裂隙处加染颜色,以达到改色的目的。玉器的人工染色作为玉器制造的一大工艺,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自宋代开始,人工染色逐渐演变为一种玉器作旧仿古的重要手段。从宋代至清代,历时近千年,技 第3卷 第2期2001年 6月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Journal of Ge m s and Ge mmol ogy V ol.3 N o.2 June 2001 Ξ 收稿日期:2001203202  作者简介:许小玲,女,1955年生,馆员,主要从事文物鉴定与贸易工作。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浅论玉器文化中的艺术 浅谈玉器文化中的艺术内涵 【摘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尊贵、美好、道德、地位的象征。玉堪比君子德行,空灵莹润,是最有价值的收藏品之一。玉器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史证,笔者从出土玉器的外观造型浅谈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并且从道家和儒家的角度来分析玉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字】玉器文化艺术内涵 中国的玉器文化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留痕,玉器文化的传承从未断层。玉,寓意着中国的传统美学,象征着美好生活,意味着吉祥幸福。《礼记·曲礼》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玉,还是一种品德和地位的体现。 一、玉器外观造型的文化蕴意 玉器的外观与时代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玉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映射了时代变迁的痕迹。从旧石器时代形象象征的玉器、新时期时代当作生产工具和武器的玉器、周王朝用于礼仪的玉器、西汉用于辟邪和容器的玉器、隋唐代表官阶高下的玉器、宋代融入生存意识的玉

器、明代融入工艺美术的玉器、清代涉及广泛领域的玉器。 起初,由于工艺美术制作水平的限制,玉器仅仅只能作简单的碾磨,制成简单质朴的玉斧、玉铲,在当时的条件制约下,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玉器倾向于成为生产工具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玉器的外观朴素,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反映了原始时期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在各种生存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极其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玉器反映了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玉刀、玉戈等玉质武器的出现,造型、雕琢、钻孔、抛光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此时的玉器形象意味着人类已经战胜了大自然对人类繁衍的制约,阶级和国家开始出现,人类族群内部开始争夺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大规模战争开始出现,形成的奴隶制度促进了手工业下制玉工艺的显著发展,玉器制作工艺开始走上正轨。 玉制礼器的出现,并将玉赋予了“德”的理想和内涵,玉器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开辟新社会秩序的象征,也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玉器成为当时人人佩戴的装饰品,成为深入人心教化民众的化身,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使得玉器使用范围极剧扩张,选玉和制玉的技术远超以往。 用于殉葬的“明器”出现,明器意味着当时的人类已

浅析商代玉雕动物的艺术特征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 2012级学年学期: 2012-2013 -1 考生学号: M12130500008 考生姓名:许美婷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浅析商代玉雕动物的艺术特征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玉器生产制造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热爱玉器的民族之一,而中国的玉文化也源远流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力也”可见,凡是美好的东西,古代的中国人都会拿来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和比较。同时,玉器也因其本身的温润可亲,色泽柔和以及具有美而不艳特质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对于一个讲求中庸的民族来说,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事之道,也暗含着我们民族一贯的审美欣赏心理。 商朝年代并无定说,如果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约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是中国第一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有丰富的考古发现,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众多的玉器出土,商代早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期的郑州市郊二里岗遗址、晚期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殷墟妇好墓都有大量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的出土不仅充实了商代玉器的实物资料而且也对商代的分期和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商代玉器是对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玉器的继承和发展,将南、北琢玉技术结合,创造了中原玉雕艺术的新风尚。商代玉器与前代相比,规模空前,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逸周书·世俘解》中有记载“凡武土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可见商制玉昌盛之程度。 以往对于商代玉雕的研究多是从玉雕的器形入手来进行分类研究,笔者希望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研究商代玉雕的艺术特征即动物形玉雕,原因有三:一、关注商代动物形玉雕的学者较少;二、动物形玉雕对于研究商代的生态生活环境有重要意义;三、动物形玉雕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动物的崇拜。玉雕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亦有“玉养人”之说。研究商代的动物形玉雕,探讨商代的生活环境,对于研究中国工艺美术有重要的意义。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 器》教案 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二、授课时间:2课时(20XX年X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玉? 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 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 切磋琢磨…加工方法 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 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 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 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 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 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 a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